茶之精华——茶膏

发布时间 : 2019-12-05
普洱茶膏制作 福鼎白茶之粽茶 普洱茶之美

【www.cy316.com - 普洱茶膏制作】

茶道,几千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普洱茶膏以其方便携带,冲泡简单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含有茶多酚等多种有益物质,更是普洱茶散茶的数倍。这些有益物质具有降三高、助消化、抗疲劳、养胃、抗衰老等功效,是养生的必备佳品。

一、生活节奏快茶膏来帮忙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增多,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

经科学研究发现,普洱茶膏中所含的茶多酚可以清油、降脂、降三高,促进体内循环,从而达到清减体内富余营养、排解毒素、消除色素沉淀等有益健康的作用。儿茶素则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抗菌、除臭等作用,还可以清肠排毒、改善微循环,平衡消化道。普洱茶膏中的咖啡碱通过刺激人体的膀胱同样能够达到利尿作用,而且,咖啡碱与茶碱还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扩张,在某种程度上都起到降血压的作用。茶叶特有的茶多糖对糖尿病患者也有着辅助治疗的效果。

茶膏还可与花瓣、水果等搭配。由于特性温和,普洱茶膏具有暖胃、生热的功效。与玫瑰花、月季花搭配饮用能起到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的作用,对于生理期的女性特别不错。除此之外,与山楂、陈皮等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搭配能起到消食、降脂、活血的效果,适合三高人群。同时,饮用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有种茶叫茶膏

茶大家都喝过,但你知道什么是茶膏吗?作为茶中精粹的茶膏,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清,一直是皇家独享的养生御品。一般,十斤普洱茶才能加工出一斤茶膏,入水后尽释普洱精华,弥漫散布看似茶在水里翻腾沉淀,亦像水在茶中若隐若现,动静如画,意趣超然。“膏”源于茶,自然与茶一脉“香”承,茶膏香气醇和、内敛、悠然,一杯茶尽馥郁浓醇,让人满口留香余温情。

茶膏不仅香气浓郁、口感醇厚,药用价值也极高。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明确肯定了普洱茶膏在醒酒、养胃、日常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卓越功效。书中写到:“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可见,自古以来中医都对于普洱茶膏的医用、药用价值给予了极大的认可。

三、喝杯好茶很简单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日常事务安排越来越满,想留出一整段空闲的时间,坐下来慢慢喝杯好茶竟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这种情况,让原本属于皇室养生专享品的普洱茶膏,日渐受到人们的追捧。业内人士安霞介绍,一颗茶膏可以喝4-5泡,泡起来也特别简单,不像平时喝茶哪样复杂,只需把杯子温热,将茶膏放入茶具,倒上热水,茶膏就会马上溶解,一点残渣都没有,还免去刷杯子的烦恼。值得一提的是,茶膏对水温没有特别要求,就算是夏天特别热的时候,只要随身带一颗茶膏,在路边买瓶矿泉水,把它放进去晃一晃,很快水就会上色可以饮用了。

普洱茶膏冲泡方便,随手一杯,更加适应现代人的饮茶需求,是对传统饮茶习俗与方式的改善。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便捷、养生的普洱茶膏日渐受到人们的追捧,成为出行、送礼的必备佳品。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膏浓缩未必就是精华


茶膏浓缩未必就是精华!普洱茶膏虽然历史悠远,但真正和普通大众见面,也是近几年的事情。目前普洱茶膏被定义为固态速溶茶,很多人认识茶膏是以速溶茶的角度来理解茶膏的,这就带来一系列问题,既然是速溶茶,为什么普洱茶膏的价格远高于速溶茶,普洱茶膏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茶膏才更有价值?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普洱茶膏和速溶茶的区别,以及它的价值所在:

首先,普洱茶膏是纯茶制品,不含任何香精香料和其他添加剂,这和普通的速溶茶有很大的区别。普通的速溶茶和速溶咖啡所使用的工艺是相同的,都是将其浸泡的水溶液,通过高温喷雾干燥得到干物质。由于要经过高温的过程,很多香气物质挥发,使得到的产品口感淡薄,也因此速溶茶和速溶咖啡需要加入各种香精香料以提升香气,实际上目前市场上的速溶茶产品多是混合型的饮料,例如奶茶、柠檬茶等等。其实就制作工艺而言,普洱茶膏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凡是高温条件下制作的茶膏,也会丢失香气物质,要么就是任由其口味淡薄而多“水汽”味,要么就是通过添加香料物质补充这种流失。另外就是在低温条件下制作的茶膏,这种茶膏能很好地保持原茶的香气物质,所以从感官的角度说,低温产品较高温产品略胜一筹,不过低温制作的成本相对较高,产量也相对低一些。

其次,普洱茶膏是发酵食品,具有后续发酵的能力,这不同于普通的茶粉。普洱茶膏之所以具有后续发酵的能力,主要的原因还是上面提到的温度问题。众所周知普洱茶是一种发酵茶,茶叶本身含有大量具有活性的有益菌和生物酶,一旦经过高温,这些有益菌和生物酶的活性就会丧失,因此也就失去了后续发酵的能力,而普通的茶粉正是通过高温喷雾的方法得到的。低温条件下生产的具有后续发酵能力的茶膏,不仅保质期长,而且在其陈化的过程中,其内在的物质也会转化,保留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属性。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市场上的茶膏以普洱茶膏为主,说到茶膏指得就是普洱茶膏的原因了,因为绿茶等茶类不是发酵茶。

最后,普洱茶膏并不是简单的茶汁的浓缩,它的制作过程包括了复杂的二次发酵过程,其内含物质与普通的普洱茶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说普洱茶膏的成品在存放过程的后续发酵是很难人为控制的,那么普洱茶膏由原料向茶膏转化过程中的二次发酵,则带有更多的人类的智慧和主动性。许多人根据普洱茶膏的出品率、浓缩的倍数来说明普洱茶膏的功效,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喝一克茶膏相当于多少克普洱茶。其实不能简单地认为喝普洱茶膏等同于喝了相应数量的普洱茶,从普洱茶到普洱茶膏,其中很多物质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举一个例子,一款名为“玉龙胜雪”的茶膏,经过陈放,其表面和内部都“生长”出一种白霜,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为白色的晶体物质,达到纳米级别,这种物质是儿茶素和咖啡碱等物质的天然络合物,具有极高的品饮和养生价值。然而,需要说明的是,“白霜”的产生实际上是茶膏本身内含物质的转变和飞跃的体现。经过二次发酵的普洱茶,由于人为的控制,茶叶本身的很多大分子物质得到降解,更适于人体吸收利用,同时也造就了后期转化的基础,很多物质在陈化过程中出现物理或化学变化,并不是简单的分解过程,还有聚合过程。从感官的角度来看,茶汤更加通透,口感也更加醇和了。

通过现代工艺技术生产的普洱茶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具有现代食品的特性。茶膏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同时,已经超越了历史的制膏水平。例如通过超滤技术,可以剔除茶叶中残留的农药及重金属,以符合现代食品对安全的需求;利用树脂交换技术,可以剔除茶叶中的咖啡碱等影响睡眠的物质,例如一款名为“月光美人”的茶膏,消费者在享受一杯香茗的同时,又不会有失眠的烦恼。时代在进步,茶膏也在进步。

如果更科学地划分,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把普洱茶膏归为速溶茶一类,茶膏本身应该自成一类,如果非要以速溶茶来称之,也许可以称为“固态发酵速溶茶”。不过无论普洱茶膏怎么分类,其作为顶级养生茶品的事实是不会改变的。普洱茶膏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普洱茶的浓缩,这其中有浓缩的概念,更有变化的概念。应该说,仅仅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普洱茶膏变得更加贴适人体的需求,也更加地温和,这就是喝普洱茶膏想要得到的。

消费提醒:市面上的茶膏并非全是茶之精华


普洱茶膏

茶生万物。除了原叶,根据工艺的不同,茶还可以变幻出各种形态。茶膏就是因茶而诞生的一种形态。近日,笔者走访市场发现,偶有茶叶店有售茶膏产品,这些茶膏多为普洱茶膏,外形多被切割成小方块状,质地或硬或如胶状,遇水则化,每斤售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茶膏是茶有益物质高度浓缩的精华,目的在于更好的保存和提炼茶的香气、色泽、口感。但如果茶膏的香气、口感反不如茶叶本身,那么茶膏的品饮价值就不复存在,消费者也无需购买茶膏。”茶商刘先生如是表示。

据了解,通过精致工艺,如低温恒温、仿真自然条件,以优质水源为媒介提取的茶膏提取率高达10%左右,这也意味着工艺到位的茶膏在纯度和质量比茶叶鲜叶更有保证。但提炼工艺缺失的茶膏其品质却良莠不齐。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茶膏时一定要细心甄别。

据称,消费者在购买茶膏时首先要看茶膏的外型。如果茶膏表面呈现灰色,多为变质的表现。其次,看汤色。茶膏冲泡后汤色通透,呈宝石红,证明茶膏内含杂质极少,品质也较好;反之,汤色混浊,发暗,并带有大量沉淀物和悬浮物,其品质不佳,不适合饮用。再者,好的茶膏因内涵物质多,醇厚度较强,且滑感甚佳,回甘持久,并带有轻微的沉香。

此外,消费者不要轻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高年份“老茶膏”,因此保存了大几十年的“老茶膏”即使存在,其内含的营养物质也丧失殆尽,基本没有任何品饮价值。

茶膏,最早出现在唐代,并以民贡的方式出现。茶膏最早是指茶叶膏化。陆羽就曾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但是,这种“膏化”现象并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仅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膏”。

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到了明清时期,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一套近似低温提取、低温干燥的工艺,使其生产出的“普洱茶膏”跃上了新的台阶,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定名。

普洱茶膏,精华也


茶膏是什么?大多数喝茶的人都心存疑问。现在我们所喝的茶中,很少见到茶膏的影子。这种始自唐代的珍异之物在现代几近“消失”,只偶尔通过“某某茶膏又被多少天价拿下”等新闻事件里爆出的冷门,让一些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去搜罗关于它的一切。

当然,也有一些不为猎奇的人们,给它以平凡的定位:茶膏是采用特定的技术工艺,从普洱茶叶中凝练提取其有效成分的膏状茶。

现在,能找到的有关茶膏的记载太少了。勐海班章乔木茶膏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玉光这样介绍道:“膏者,精华也。普洱茶膏就是普洱茶的精华,包括其内质含量、保健功效等,它具备普洱茶的一切特性。茶膏是茶产品中的最高端茶品,又是最不为人知的。”这与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杰在其所著《普洱茶膏秘史》中的阐述:“在普洱茶的五个系列品种团、饼、沱、砖、膏中,茶膏因为高度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因此从诞生之始,就深居一隅,笼罩着一种神秘的光环。”可谓如出一辙。

据了解,茶膏的生产起于唐,成于宋,兴于清。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但是这时候的膏还不是制作而成的茶膏,而是指制作茶饼时,茶汁溢出后的“膏化”现象。茶膏作为独立的茶品出现在宋代的茶品名录。北宋陶谷(公元907—960年)在撰写《茗荈录》时,就将两款茶膏纳入其中:一种是“玉蝉膏”,另一种是“缕金耐重儿”。清朝,则把茶膏的生产从民间直接放到了宫里,显示出茶膏的独特和高贵。

最早开始饮用茶膏的是云南少数民族的土司,后来传入西藏,在上层喇嘛中普及,至今,西藏一些大的寺院仍然设置“熬茶间”。雍正年间,茶膏成为皇帝钦点的贡品,茶膏因此成为皇权的象征,作为养生保健品,专供皇族妃子们享用,作为赏赐,奖励给一些有功大臣,大臣们只有在身体不适时,才舍得享用。清廷还把茶膏作为国礼,馈赠外国使节和学者。

从平衡膳食结构的功效来说,普洱茶膏的现实意义远大于一般的茶叶,它集饮用调理于一身,普洱茶自身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物质,而茶膏经过提炼,不仅保留了这些有益物质,而且高度浓缩。《本草纲目拾遗》中,是这样描述茶膏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自古以来,不管是封建皇帝,还是达官贵人,都是从治病疗疾的角度饮用茶膏的。据史书记载,胀腹不适,饮用茶膏可解,口腔溃疡,含一小块茶膏,过夜即愈。这些,还远远不能体现出普洱茶膏的养生功效。中国的养生文化,是以防范“未病”为核心的,而茶膏的特有属性,完全满足了人们养生的需求。

然而,从清代后,茶膏似乎便与民间失去了关联,有关它的一切仿佛成为封闭的记忆。

时间让一切渐渐苏醒。2004年,曾被鲁迅先生珍藏的3克清宫普洱茶膏拍卖了12000元。每克高达4000元,超过黄金价格近20倍;2011年,一盒清代宫廷普洱茶膏在北京拍出了100.8万元的价格,每克1万元。

近年来,想要了解茶膏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在茶叶市场上,经常听到一些人向卖家询问哪里有好的茶膏。同时,关注它们的还有业界一些希望其重新大放异彩的茶人们。

浓缩为精华的普洱茶膏


浓缩为精华的普洱茶膏!茶膏被誉为茶中黄金,始于唐、成于宋、兴于清、盛于当代,是选用千年古木、乔木茶叶原料,通过100多道秘制工艺、历时70多天将茶叶有益成分提炼、浓缩而成的膏状固体。古时君王御享,现代政商精英名流专属。

1g茶膏中的茶多酚含量为60%,其中儿茶素16%,咖啡碱9%,游离氨基酸14%,其他物质(有益酶、茶多糖、茶黄素、水分等),100公斤上等普洱茶才可以提炼5公斤茶膏,"浓缩的都是精华",这5%提取率的成品所拥有的卓著养生功效。

普洱茶膏中所含有的成分包括:

【茶多酚】

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诸多的医学实验已经证明,茶多酚有极强的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诱导人体内代谢酶的活性的增高,促进致癌物的解毒;抑制和阻断人体内源性亚硝化反应,防止癌变和基因突变。抑制致癌物与细胞DNA的共价结合,防止DNA单链断裂;提高肌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同时,茶多酚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球蛋白总量并使其维持在高水平,刺激抗体活性的变化,从而提高人的总体免疫能力,并可促进人体的自身调理功能。

【儿茶素】

儿茶素,和咖啡因同属茶叶中的两大重要机能性成分,但又以儿茶素为茶汤中最主要的成分。其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老化、预防蛀牙、改变肠道微生物的分布、抗菌、除臭等作用。

【游离氨基酸】

是既含氨基又含羧基的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还发现许多非蛋白质组成成分的氨基酸,在植物中主要是以游离的或-谷氨酰衍生物的形态存在。

据研究表明,茶氨酸是茶叶中最重要的一种游离氨基酸,它不仅对调节茶叶滋味具有重要作用,在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调节代谢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茶氨酸的功能研究继茶多酚后已经成为国际保健医学的热点。

茶氨酸主要有抗脑中风、抗血管性痴呆、对某些抗肿瘤药物具有生理调节、保护大脑神经元免受"自由基"的损害、增加精神活动敏锐度、增强注意力、减轻妇女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增加脑中"多巴胺"的数量使人减少焦虑感及缓解紧张情绪、缓和茶中咖啡碱对中枢神经的兴奋等生理功能。

【咖啡碱】

咖啡碱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适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劳、兴奋神经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咖啡碱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因此能够增加警觉度,使人警醒,有快速而清晰的思维,增加注意力和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同时能促进新陈代谢。

【其他物质】

清朝皇家茶膏的186道工序和72天的加工周期,目的是有益酶的培育和保存。有益酶的培育,使普洱茶膏中的茶多酚、茶黄素以及游离氨基酸达到平衡,最终使得普洱茶膏的口感、色泽最佳,有益成分更容易吸收。

茶膏是普洱茶文化中的精华


茶膏是普洱茶文化中的精华!在普洱茶的世界里,“砖、饼、团、沱、膏”是五种基本的形态,其中茶膏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速溶茶之一。茶膏凝结着华夏人民的智慧,从古代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文明的今天,普洱茶膏没有随着岁月泯灭在时间的尘埃里,而是凝结着时代的精华,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普洱茶文化。

茶膏是国人为改进饮茶方式而作的改进,也是对普洱茶品质的提升。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不管这是不是茶膏最原始出现的证明,但的确是陆羽发现了茶有膏、茶出膏的现象。到了宋代的时候,制茶者们对茶叶出膏比较重视,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将膏从茶中分离,这种“小榨取水,大榨出膏“的方式成为了当时公认的制膏方式。后来云南土司在制作普洱茶膏时,采用了与之不同的”大铁锅熬制法”,这种方法仍然被今天的许多茶企采用。普洱茶膏的正式命名是在清朝的时候,在宋人制茶膏的方法上采取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手艺,使得普洱茶膏的品质胜于以往,因而得名。

普洱茶膏有着独一无二的功效,清人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而普洱茶膏的功效在今人的研究下被证明同样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癌症、抗衰老、抗辐射的功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还能止血消炎,有着健康养生的独特功效。

如今,普洱茶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慢慢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在工业文明盛行的今天,普洱茶膏将茶与农耕文化结合,形成了天衣无缝的时代特色。

普洱茶膏帝王之饮


普洱茶膏帝王之饮!“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时期,在进贡的诸多茶叶中,普洱茶膏、大普洱茶、女儿茶是皇帝进献给皇太后和赐给贵妃的必须品。光绪三十一年,进献的茶增至40多种,被老佛爷(慈禧太后)“要去”或“留用”的几种中就有普洱茶膏。

“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汤红明亮、滋味回香”

传说中茶的出现几乎与之是一样的早,也是神农时代就被发现的。如:纯素黑朱者似美玉珊瑚之美,刷丝蓓蕾者有纤细奇妙之美帝王。《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以疗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明代朱熹提出“天人一理,天地万物一体”之说,确定了人与自然饮食关系的基本内涵与原则,与今天我们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点是一致的。。”只是这时茶尚未进入饮食,而是被用作药用。这对各省乡试中有权势者的行贿作弊是一种有效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有才干的清寒人家子弟阮籍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荼与茶通,是唐显庆年间苏恭、长孙无忌等人详注《唐本草》定荼为茶以前茶的异体字。礼仪"段注谓:"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有关荼的最早的正式文献记载是《诗经》,其中共有多处提到荼字,如《邶风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郑风?出其东门》中的“有女如荼”。

从唐宋的茶膏到清代的普洱茶膏,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沿着贡品的这条线一路走来。几乎没有在社会上流通。这就使它从一诞生到后来的发展,极少被世人所了解。

茶成为纯粹的饮品大抵是在唐中期陆羽《茶经》之后,由于陆羽及其《茶经》的提倡和引导,人们在茶中的添加物才遂渐减少,茶也才慢慢地变成单纯的饮品。可见,茶最初进入饮食是食、饮兼具或药用的物品,而当茶用作食物时,与礼等庙堂文化毫不相干。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很有益的和美方式。中国人至少在唐,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之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中最早的记载。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仪程都很有讲究,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这番见解,充分体现了宋徽宗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已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

如果说传统的贡茶在向朝廷进献后,而使其茶品在民间流通时具有“贵族身份”的话,那么,普洱茶膏则属于贡茶中的贡茶,享有“超贵族身份”,非一般贵族及王公大臣所得,更是普通百姓难得一见的珍品。

“过去宫里有个规定,也是历史上沿续下来的一种习惯,就是皇宫里制作的东西都是秘不外传的。包括宫里使用的各种瓷器,包括碗、杯、花瓶等,如果打碎了,这些碎片都不许丢到宫外,而是找个墙根儿就地掩埋。皇帝使用的物品都属于御品,不能让百姓知道,更不许享用,这就是皇权。普洱茶膏由于做工太过复杂,出品量极少,只能成为皇帝专属用品,大臣们都难得一见。只是皇帝高兴的时候,才拿出少量的东西奖给有功的大臣。据宫里的人讲,茶膏的制作在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就停止了。那时清朝被推翻了,大臣和太监们都四散而去。虽然清朝最后一个皇帝还呆在宫里,但只保留了极少的人。到了一九二五年,冯玉祥将溥仪(清朝最后一个皇帝)赶出皇宫。普洱茶膏的工艺也就失传了。”

普洱茶膏潜在功效之降血压


普洱茶膏潜在功效之降血压!普洱茶是发酵的产物。很多发酵类的产品,包括普洱茶,都有他汀类物质出现,如络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这些都属于降血脂的药用成分。虽然它们的含量很少,不能替代“药品”,但也具备一定的“靶向”。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际社会医学报告认为,已知他汀类药物(主要是指化学合成)会干扰人体内辅酶Q10,长期服用他汀类药品会出现具有损害肝脏及可能致癌的副作用。因此,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第一个过程不应是一种药物,而代替它的应是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综合设计的营养计划。

显然,普洱茶由于他汀类药用成分属于发酵过程的自然产物,不是“西药化学合成”,自然成为这个营养计划的首选;普洱茶的咖啡碱与茶碱的利尿作用,对缓解高血压及高血脂有潜在的功能。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服用如双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呋噻米、氨苯蠂啶等药物。这些药物基本都属于利尿剂。因为利尿的方法是治疗与缓解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普洱茶膏中的咖啡碱通过剌激人体的膀胱同样能够达到利尿作用;同时,由于普洱茶膏中的咖啡碱与茶碱还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都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普洱茶膏中的咖啡碱能分解血液中的钠离子。我们中国饮食有偏咸的弱点,其含钠的组分太高。因为一个钠离子必然裹挟五个水分子,造成血容量增大,形成对血管壁的压力。普洱茶的咖啡碱能够起到排钠作用,降低血容量,从而间接起到降压作用。

实际上,国际医疗界对治疗高血压一直倡导两种模式:即药用治疗和非药物疗法。而且,非药物疗法优于药用治疗,是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普洱茶膏就属于非药物疗法的范畴之一。

普洱茶膏不为人之的过去


三百年前

“大锅熬制”的普洱茶膏曾辉煌一时

被当做贡品

而它真正的生产地至今是个迷

今天分享一篇陈杰老师的文章

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他写道:

如果不是后来清朝宫廷创建的普洱茶膏声名鹊起,加之后人不知道有两种普洱茶膏,还误以为是一种东西,那么,它仍然会隐藏着一种神秘,不被外人所知。

我们在探讨古代普洱茶膏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大锅熬膏法”虽然为云南独创,甚至也作为贡品进京过,也曾经是清代雍正皇帝钦点的贡品。但令人奇怪的是,它时间很短,就没有了下文。自清朝时期起始,普洱茶迎来了它第一次繁荣。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普洱茶作坊或者茶号,像福元昌、同庆号、陈顺号、宋聘号等等,却不知道哪一家有过生产普洱茶膏的记录。

我们从众多的史料中,会偶尔发现一两句涉及普洱茶膏的评语,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这就使我们经常处于一种困惑:我们知道普洱茶膏来自云南,但却不知道是谁生产的。

甚至有人提出:云南土司创造了这种大锅熬膏法,并没有在云南普及,其真正的生产地被转移到了西藏。

西藏自唐代开始就饮用云南的普洱茶,尽管那时候不叫普洱茶,但这种茶品源源不断流入西藏,加之普洱茶解油腻的功效,成为藏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西藏到云南形成的多条“茶马古道”,就因普洱茶才有的。

藏区本身就有煮茶的习惯,他们饮用普洱茶,不像内陆地区的品茶,也没有茶道的技法,而是加入奶、盐、姜片等一起煮。是饮食中的一种佐料。也可称为“混合饮”。唯独对待普洱茶膏,则是采用的“纯饮”,即不添加任何其他的东西。

甚至,也有这样一种说法,西藏饮用普洱茶膏,尤其是在大的寺院及上层喇嘛中的普及,早于清朝宫廷。据此,也有人认为“大锅熬膏法”有可能就来自西藏。西藏自唐代开始就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加上“茶马古道”的经久不衰,对普洱茶的理解和依赖远远胜于内陆地区。虽然他们自始至终不接受汉民族茶道的技法,基本采用“混合饮”的方式,但不排除他们本身也有“纯饮”普洱茶的需求。这就有可能使他们结合藏传医药的一些做法,创作了“大锅熬膏法”制作的普洱茶膏,专供寺院活佛及以上的人饮用。自清代起,甚至有人认为比清代还早,有可能是元朝,很多大的寺院都建有自己的“熬茶间”。

其实,这一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我们至今在西藏一些大的寺院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熬茶间”,只是它仍然还是那么隐蔽,轻易不向外界暴露,更不像游客开放。因为藏区寺院对活佛级以上人员的生活料理一直是高度保密的,或者说是秘而不宣的。他们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传统,活佛乃至活佛及以上人物,其一举动都是神圣的,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包括他们的饮食。

我们目前还不能从史学的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大锅熬膏法”制成的普洱茶膏,并没有在云南得到普及和应用,相反是在西藏或者更大的区域——藏区,成为专供活佛及活佛级以上人物的“纯饮”的茶品。除此之外,西藏地区“纯饮”的茶品没有第二个。它体现的用途,或者说价值,不仅是保健的需求,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但是,这种神秘性,反而限制了它的传播。“大锅熬膏法”——无论是云南的创造,还是西藏的发明,在当时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它的用途很窄,影响力也极弱。如果不是后来清朝宫廷创建的普洱茶膏声名鹊起,加之后人不知道有两种普洱茶膏,还误以为是一种东西,那么,它仍然会隐藏着一种神秘,不被外人所知。

2002年开始转向普洱茶深加工的研发,任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完成了对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破译工作,制定了第一现代普洱茶膏的企业标准和检测标准,主导研发了系列蒙顿顶级普洱茶膏,成为现代普洱茶膏行业的开创者。

2006年1月6日,其研发的世界上发酵度提纯度最高的蒙顿“普洱茶母”(非卖品)被云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是该馆唯一的一块茶膏藏品。近几年来,其又从微生物学角度尝试搭建普洱茶的价值链,并先后发表了《普洱茶四大价值》、《普洱茶未来五十年》、《存茶的诱惑》等系列专业文章。

张光辉与茶膏的不解之缘


张光辉与茶膏的不解之缘!没有遇见茶膏之前,张光辉还只是一个爱茶人,一个成功的地产商。

而就因为这一块黑黑的膏体,一种别样的茶叶形态,他变身为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投入巨资,花了九年,遍访云南60多座茶山,组织300多次试验,终于将茶膏这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小小的膏体在清水中氤氲散开,一点点融化成红亮的茶汤,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手中的这杯茶汤,也显得格外厚重。与人一起分享贡润祥出品的茶膏,是张光辉颇感高兴的事儿。他与茶膏的缘分,他对茶膏的理解以及他做大中国茶的蓝图,就在茶香中慢慢展开。

缘分,因品质而认定

十多年前,张光辉只是一个爱茶的地产商人。那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两次与茶膏不经心的接触后,他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1994年,张光辉到广东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神秘地取出一块膏体,说是普洱茶膏。冲泡入口,“又纯净、又厚重”,张光辉回味当时的口感。他先是对茶膏黑黑的形态好奇,后来听朋友说茶膏的来龙去脉,了解到古代只有皇家和高僧才能饮用,便越发觉得神奇。

这仅仅是个开始。后来,他的一位云南朋友,当时玉溪制药厂厂长杨有田告诉他,说自己做了一批茶膏,具养生功效,并送了他一大块。回到家后,张光辉将这块茶膏当宝贝一样放了起来。直到有一天,孩子在玩滑板的时候不慎摔伤,他才拿出那块被告知具有消炎等作用的茶膏。敷上茶膏之后,伤口第二天就结痂了。这下,张光辉才被茶膏深深吸引。

此后,张光辉一头扎进了茶膏的世界里。他翻阅典籍,询问朋友,追根溯源,才了解到被誉为茶中黄金的茶膏始于南唐,成于宋,兴于清,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因工艺精湛、品质卓越,茶膏从一亮相,就具备一种显赫的身份,一直作为皇家贡品……

越深入了解越被深深吸引,张光辉暗想:“这么好的茶,一定要让更多的人分享。”

普洱茶的精华“赏”


普洱茶的精华“赏”:

一赏茶。主人先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以激发宾客的情趣,然后将少许普洱茶珍品置于洁白的小盘中,引导宾客观赏形、色、香,挑动大家的饮茶欲望。

二赏茶具。通常将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以增其美感。茶具一般选用紫砂茶具或名窑瓷器,有些则使用翡翠之类的豪华杯具,这些是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决定的。

三赏茶艺。女主人先用开水冲洗茶具,此为“出浴”。这样做既清洁了茶具,又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然后,将小盘中的茶投入壶中,再将刚沸的开水(俗称“鱼眼水”)迅速冲入至大半壶,并立即加盖静置片刻后,稍加摇动,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此为“翻龙”。启盖,再缓缓向壶内冲入开水至八分满,覆盖之。此为“添寿”。接着,将茶盘中的茶杯按人数,排列成一定的形状,再将壶中茶汤,按一定的顺序分别斟入茶杯中至八分满。这里有很严格的规矩:必须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来回三巡斟至八分满。此为“开屏”。

从上述三赏、四艺中可以看出:“迎宾茶”的“赏”字诀里,暗含深奥的哲理。客人刚入门,必定气血流动激烈、心火旺盛,此时饮下稍带寒性的热茶,寒性必定和心火相冲,而茶汤的热气,又会导致身体大量流汗。如果客人身体虚弱,则会经不起这般体内折腾而病倒。所以,“三赏”的过程,既可以使客人体内的气血、心火得到调节,又可以使客人享受到浓郁的“茶文化”,还可以炫耀主人的文化修养。

茶膏


茶生万物。除了原叶,根据工艺的不同,茶还可以变幻出各种形态。茶膏就是因茶而诞生的一种形态。近日,记者走访福州市场发现,偶有茶叶店有售茶膏产品,这些茶膏多为普洱茶膏,外形多被切割成小方块状,质地或硬或如胶状,遇水则化,每斤售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业内表示,生成茶膏的方法有很多种,有大锅熬制法,低温萃取、低温干燥法,不同的制作方法决定了茶膏的品质。由于目前茶膏市场良莠不齐的现状,建议消费者还是谨慎购买。

历史: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清

茶膏,最早出现在唐代,并以民贡的方式出现。茶膏最早是指茶叶膏化。陆羽就曾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但是,这种“膏化”现象并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仅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膏”。

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到了明清时期,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一套近似低温提取、低温干燥的工艺,使其生产出的“普洱茶膏”跃上了新的台阶,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定名。

鉴别:看外形、观汤色、品滋味

据了解,通过工艺,如低温恒温、仿真自然条件,以优质水源为媒介提取的茶膏提取率高达10%,这也意味着工艺到位的茶膏在纯度和质量上比茶叶鲜叶更有保证。但提炼工艺缺失的茶膏其品质却良莠不齐。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茶膏时一定要细心甄别。

据称,在购买茶膏时首先要看茶膏的外形。如果茶膏表面呈现灰色,多为变质的表现。其次,看汤色。茶膏冲泡后汤色通透,呈宝石红,证明茶膏内含杂质极少,品质也较好;反之,汤色混浊,发暗,并带有大量沉淀物和悬浮物,则其品质不佳,不适合饮用。再者,好的茶膏因内含物质多,醇度较高、滑感甚佳、回甘持久,并带有轻微的沉香。

此外,消费者不要轻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高年份“老茶膏”,因为保存了大几十年的“老茶膏”即使存在,其内含的营养物质也丧失殆尽,基本没有任何品饮价值。

品饮:冲饮法、煮饮法、调饮法

茶膏虽然不是茶叶鲜叶,但品饮方法与茶叶类似,常见的方法有冲饮法、煮饮法,以及调饮法。其中,冲饮法为:先将茶膏倒入玻璃杯中,注入沸水冲泡,观色,闻香后即可品饮。一般而言,1克茶膏能冲泡500毫升的水,但茶膏在水中的溶解不是一次完成的,其溶解的过程可能是数次,因此待茶汤饱和后,可导出茶汤,冲入沸水后再进行溶解、品饮。

此外,茶膏也可以用于调饮,方法与红茶调饮类似。多是在茶膏冲泡,或者蒸煮的基础上,在茶汤中加入花草,或者桂圆、红枣等,以丰富茶膏茶汤的滋味。

但记者亲身体验发现,茶膏是高纯度的茶叶精华,因此其对冲泡水质的要求也比较高,若能用纯净水,或者是弱碱性的矿泉水冲泡最佳,其口感也将更醇和。此外,记者通过对比发现,品质不同的茶膏其冲泡出来的汤水醇度差距很大。品质稍差的茶膏汤水轻飘,水味偏重,不如茶叶汤水厚重。

【品茗鉴山】普洱茶一路向南之"茶膏"


茶膏是传统再加工茶的一种,它药效好,流传至今。在老家寻访,都没有明确答案,神之又神,让人向往。

开茶楼后没事瞎折腾,自己就搞了起来:毛茶熬汤,过滤再熬,熬后再过滤,直到汤浓缩成膏,取出整形晾干或晾干后整形,就这么简单。开发冷泡茶时,又把茶打碎后熬。后听说专业化的大厂有碎茶、茶片、茶梗、茶末、茶灰,用这些副料就行,何必用正品,何必用好茶。

到普洱县后,有机会接触到普洱茶"贡八色",茶膏也是期中的一种。深入了解后,发现它道理简单、精品难得。研究发现非也;时古时的很多生产方式、生产工具,都被更科学、更方便、更低廉的替代。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保证有足够的料来制茶膏,它不是什么奇珍异品。但它的制作古今同理,重在选料。料的承接性不好,膏的品质会有波动,难以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实现品牌推广。但药效影响不大。

茶膏的品种主要分生膏和熟膏两种(传统只有生膏,熟膏是熟茶成型后才有的)。生膏的药性更好,应用更广泛。熟茶的口味易于接受,发展更迅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判断它的品质好坏,1、溶解快慢,2、汤是否透亮、有无沉淀,3、口感是否饱满、层次是否丰富、是否有异味;但两种膏都不便于冲泡,于是又出现了更现代化更方便的"茶粉",其普及度远超茶膏。但在现代化的今天,茶粉制作、门槛低、易生产,造成质量参差不齐,限制了它的广泛普及。再有,许多人还是忠爱茶膏、忠于传统。茶膏仍有一大市场。

茶膏的缺点在于冲泡不方便,许多人就把它小型化,做成一定重量的颗粒型茶膏。还是就是对它进行"膨化处理"。改善外形,进一步加快溶解速度,方便快捷,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有的厂家购入现代化机械设备,专业化生产茶膏,品质提升而且稳定,价格合理,外形多来。这些设备相当精细,生产工艺已达到药品级,可实现对茶汤中的物质进行"定向提取",顾客可以完全放心的使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茶膏的纯度与品质今非昔比。茶膏的纯度已达"茶晶级",溶解极快,已达到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发掘传统,遵循古法,不代表要死搬硬套的遵循守旧。今天的生产力发达程度不是往昔可比的,注重质量、创出风格,关注前沿、紧跟时代,才是良策。

《茶之精华——茶膏》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膏制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