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禅意

发布时间 : 2020-09-04
茶的的起源 茶的的发现

品茶与参禅,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交融。参禅的前奏是品茶,品茶的目的是参禅。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追求精神境界。一茶一世界,进入茶的世界,便是进入了宁静、自然的另外一片天地,那是超越世俗的淡泊心境。

“茶,一口为饮,二口为喝,三口为品”。心静才能品茶,茶器自然精细,用碗是绝对不行的,即使是经过精雕细琢的茶碗也不行,也会伤了茶的雅致。然后,静静地品饮。可以放空自己,也可以思绪万千;可以谈古论今,也可以唠叨生活琐事。品茶如同品人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参禅打坐同样是在参悟人生。

人们习惯将事物分为三六九等,茶叶也是一样,有上中下的等级。然而,茶,真的有高低贵贱之分嘛?

茶,本没有上下之分,分的是世俗分别心而已。是世俗分别心,让茶染上了人世的俗气,给它们早早地安上了等级。茶和粥的区别,好似白云与尘土,一个高洁,一个俗气。好比明眸皓齿的大家闺秀还是端庄典雅的现代淑女,也不想在喝粥时施展自身的魅力。

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该诗句出自席慕蓉的《禅意》。我们不知作者是否伴着一杯清茶写下这首诗的,然而,作者在写这首诗的心境与一杯茶的禅意却是相同的。相信,众多茶友在品茶之时,也是同样的心境。

cy316.com扩展阅读

小小茶宠,大有禅意


对于经常喝茶的人来说,茶宠并不陌生。在茶楼、茶叶店或是不少茶友的家里,都有一张大茶桌或者茶盘,上面除了杯、壶等茶具之外,还会摆放上几个茶宠。养茶宠,和养小动物一样要有耐性和爱心,一只漂亮的茶宠,是茶人花时间花心思慢慢“养成”的。茶人在喝茶时经常用茶汤轻轻浇淋或者用茶扫蘸茶汤涂抹表面,天长日久,茶宠就会滋养出茶色,变得温润可人、茶香四溢。

茶宠,属于茶器中的一种,多为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也有一些瓷质或石质品,或带有吉祥寓意,或彰显文化气息,或搞笑逗乐,或极具童真趣味。

益工坊茶宠·马上有媳妇

市面上常见的茶宠有神兽茶宠、情趣茶宠、谐音吉祥茶宠等,其中神兽茶宠,有朱雀、金蟾、貔貅、长寿龟等,因其在传说中都有各自的神通,或辟邪、或镇宅、或旺财、或赐福,人们在把玩茶宠的时候,无形中也会有一些美好的心理暗示。还有谐音吉祥茶宠,凸显了汉字的文化与魅力,比如说一只知了趴在竹子上,就有“知足常乐”之寓意。

养茶宠,首先要有心,你得喜欢这件事情,才可能会细心欣赏与呵护它。在茶宠的形制选择上,一般选择适中的,不要太大,因为还要考虑让茶宠身体的大部分起到蓄水存水的功能。在养的过程中,只需用茶水浇濯,不要用白水,并每天用刷子清扫,定期用茶布摩挲,久而久之就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亮泽。和养杯子、养壶一样,有条件的话则可以用一种类型的茶来养心爱的茶宠,这样就不会让茶宠因为接触不同质地的茶而令颜色不那么纯质。一般来说,普洱熟茶、乌龙茶、红茶的茶质色泽较深,比较容易养成。

慧寂借茶释禅意


佛学与茶道,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得道高僧者,茶道造诣亦颇深,参禅悟人生,饮茶悟道,在禅师眼里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慧寂禅师俗家姓叶,广东韶州怀化人。慧寂少年时即出家为僧,后跟随耽源禅师参禅悟道,后又拜沩山灵佑禅师为师,与其共同开创了“沩仰宗”,是一位得道高僧。

佛家典籍《五灯会元》中记载着慧寂禅师借茶释佛的故事,一日,陆希声居士々程前来拜渴慧寂禅师,慧寂出门相迎陆希声。两人刚欲踏进殿门,陆希声停下来张口问道:“您这佛殿三门都开着,我该从何门而人?” 此乃禅机之语,慧寂禅师会意后立即明白相告:“从‘信门’而入”。陆希声又问道: “您佛法高深,现在还持戒吗?”慧寂竟然回答说:“不持戒”。陆希声继续追问道:“那么,还坐禅吗?”谁知慧寂竟然也否定说:“不坐禅”。

对于慧寂大师的这种回答,陆希声百思不得参透。于是慧寂解释说道: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镬头边”。镬头,是锄头的意思。单从这四句话的表面意思看来,是说你可以倨慢随意不需持戒,你也可以高高而立不坐禅,但每天的几碗浓茶,田园稼耕的农事,却万万不能忘怀。慧寂用一偈来点化陆希声,生活中其实处处有禅机,人人有佛性。参禅悟法并不一定要死守程式,拘泥于小节。但一定不要忘记最基本的“酽茶”和“镬头”,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在这里,慧寂以“酽茶三两碗,意在镬头边”来代替“持戒”和“坐禅”,意在暗示陆

希声,日常生活处处有道,这才是参悟禅机的真正奥妙所在。这也正是《坛经》中一再强调“一念如悟,众生是佛”的另一种参悟。于是,很多掸师并不拘泥于探究佛典悟道,而更重视在生活中悟道。

陆希声听过之后,恍然大悟,才知道外在的形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中要时刻有一把铲除内心杂念污染的“镬头”,以使自己时刻心若明镜,参悟世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