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 茶知道

发布时间 : 2020-10-12
你还知道哪些茶艺礼仪 如何知道茶的好坏 你是绿茶

你还知道哪些茶艺礼仪。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你的心 茶知道”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或许,生命的美好就在这一顿一悟间。怀一份恬淡的心情行走尘世,生命,就是佛桌上开出的最美的花!

——禅意

现代人患有“信息焦虑症”每天忙于在不同的屏幕间切换,不停地打开一扇又一扇窗,却把自己的心窗关上了;

他们害怕空虚,用工作和娱乐填满所有的时间,却再也容不下真如的智慧。

老子说“虚空生白”给自己一杯茶的时间,在茶香氤氲中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浇灌一下心底的那朵莲花。

从茶叶到茶汤,要得到一杯好茶,殊为不易。不同的茶,茶性各异;泡茶的人,方法有别,用心做好、泡好一杯茶,就是功夫。

佳茗似佳人,喜茶、爱茶、懂茶的女人最美!

因为喝了茶,身体清了,精神松快了,通过茶可以领悟到生活之美好,也能领悟到茶世界如何抵抗外界喧嚣,散发着无限魅力与浪漫。

茶能给你的不仅是其体内的咖啡因,生理的亢奋不能持续太久。

它还能给你更多的是古老灵魂一角的悠悠情愫。

喝到一杯好茶的感动让我们有“在家”的感觉---无论我们身在何处。

“家”不一定是外在的世界,一栋坚固的房子,或是一个漂亮舒适的空间,而是的一种内在放松和接受的质量。

茶的至美至纯好像一个道德卫士,可以使我们抵御堕落的侵蚀。

你的心,茶知道;茶之道,你知道吗?

茶经网扩展阅读

关于茶的诗句 哪句深得你心呢?


关于茶的诗句哪句深得你心呢?

芳茶冠六清,

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惟兹初成,沫沉华浮。

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与赵莒茶宴》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皎然《九日与陆处士饮茶》

丹丘羽人轻玉食,

采茶饮之生羽翼。

--皎然《饮茶歌送郑容》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凡尘。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歌》

琴里知闻唯渌水,

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居易《琴茶》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望日影,已复西南斜。

---白居易《食后》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不寄他人先寄我,

应缘我是别茶人。

---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茶》

泉甘器洁天色好,

坐中拣择客亦佳。

---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

一杯永日醒双眼,

草木英华信有神。

---曾巩《尝新茶》

戏作小诗君一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活水还需活火烹,

自临钓石取深清。

---苏轼《汲江煎茶》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苏轼《试院煎茶》

今日鬓丝禅榻畔,

茶烟轻飏落花风。

---杜牧《题禅院》

朱唇啜破绿云时,

咽入香喉爽红玉。

---崔珏《美人尝茶行》

一瓯解却山中醉,

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纸》

嫩芽香且灵,

吾谓草中英。

---郑遨《茶诗》

香于九畹芳兰气,

圆似三秋皓月轮。

---王禹偁《龙凤茶》

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林逋《烹北苑茶有怀》

斗余味兮轻醍醐,

斗余香兮薄兰芷。

---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黄庭坚《品令.咏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寒夜》

矮纸斜行闲作曹,

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饮罢方舟去,

茶烟袅细香。

--朱熹《茶灶》

一枪茶,一旗茶。

休献机心名利家,

无眠为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

天赐休心与道家,

无眠功行加。

---马钰《长思仙.茶》

临风一啜心自省,

此意莫与他人传。

---洪希文《煮土茶歌》

雨前虽好但嫌新,

火气难除莫近唇。

藏得深红三倍价,

家家卖弄隔年陈。

---周亮工《闽茶曲十首》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

寒窗里,烹茶扫雪,

一碗读书灯。

---郑燮《满庭芳.赠郭方仪》

无事偶来成独坐,

落花风度煮茶声。

--戴永植《德未暮斋即景》

静夜不眠因酒渴,

沉烟重拨索烹茶。

---曹雪芹《秋夜即事》

却喜侍儿知试茗,

扫将新雪及时烹。

---曹雪芹《冬夜即事》

相由心生,茶由心选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相由心生,茶由心选》内容,感谢阅读!

茶之用,性苦寒,一味者,茶与禅。能明心,可见性,其三德,广流传。坐禅时,彻不眠,若满腹,助消化。又明目,又解渴,又生津,祛肺痢,保健康,善护齿,皆长养,诸善根。禅茶茶本清淡,心有清静,用人性泡出茶性。

做茶如做人,茶品即人品,茶德即人德。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茶,做人好,做茶也会好。人道即茶道,茶道即人道,可为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是为人之道、茶道仁心,既独立又统一,实属中和之道、自然之性、清雅之美、名伦之理。

以茶见静,非静不能得茶气;以茶见清,非清不能得茶韵;以茶见和,非和不能得茶理;以茶见虚,非虚不能得茶意;以茶见宽,非宽不能得茶识;以茶见真,非真不能得茶律;以茶见诚,非诚不能得茶德;以茶见禅,非禅不能得茶悟;以茶见心,非心不能得茶道。

与茶相交,该内心端肃淡定,才不负于它。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每个人活着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不论浓淡,在岁月的打磨中,幸福也好,痛苦也好,乃至精彩、坎坷、得到与得不到,都会随时间流走,不要刻意追回,顺其自然,才不会忽喜忽悲,心情才会像喝进去的乌龙茶,滋润润、暖融融。学会放下是一种智慧,但放下不是不要,而是另一种选择。

茶的最初本意是为了解渴。所以喝茶是为了解渴,而品茶是为了怡情。生活里,有时像在喝茶,是为满足生存的需要。有时像在品茗,却是为调节心灵的需求。从苦到甜、从浓到淡,其实只是一个过程。品茶,须静下心来细细把玩品味,才不辜负了好茶。人生亦如品茶般微妙,别虚度了此生,错过了茶香。

境界如茶。茶叶展开的越多,与水的接触面就越大,越容易沉下,越是卷曲,把自己局限起来,越是浮着。有境界的人如沉下去的茶,站得稳,看得远,凡事从大处着眼,通盘考虑,不计眼前得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境界小的人,往往只顾眼前,不会有太大的收益。

喝茶,不仅是要靠缘份,一款好茶,需要有赏识她的人去看,去品,去回味。面对同样一杯茶,不同的人亦会生出不同的感受来。但品茶本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快乐的基础上,用心灵去感悟那草木之间那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用一颗平常的心、包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款茶。这正是所谓的“相由心生,茶由心选”。

关于本文《相由心生,茶由心选》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你不知道的抹茶史‭!


抹茶起源于中国的隋朝,在唐朝、宋朝达到顶峰,特别在宋朝,已经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自明朝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即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抹茶茶道便告失传,传统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形成历史断代。九世纪末(日本的平安中期)抹茶随遣唐使进入日本,抹茶的茶道点茶技艺被日本人民效仿至今,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茶道‭。

在古代茶是这样喝的

‭宋朝的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煎茶法演变成点茶法,用水注冲点抹茶并用竹筅搅拌成泡沫,使饮茶更具娱乐性,并由此产生了比试点茶技艺的活动斗茶,斗茶之风在唐代就形成在闽北,宋代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并遍及全国。斗茶就是

‭比试茶的汤花(泡沫)色泽是否纯白,保存的时间是否持久(咬盏)等的一种技艺。斗茶的开展很好地推动了宋代制茶技术的提高和茶业的发展。

由于点茶法的使饮茶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同时经常性的开展比试点茶技艺的活动(斗茶)促使点茶的技艺不断创新,由此产生了能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像的技艺‭‬分茶。在宋徽宗和一大批文人、僧人的推崇下,把分茶做到了极致,也将中国茶文化推向历史高潮。由于皇帝和文人对点茶、分茶和斗茶的推崇,对茶叶和点茶工具的质量有了很高的要求,在建安等地设立了专门的贡品生产基地,朝廷派官员监制,极大地提高了茶叶和茶具质量‭。

茶筅--古时点茶的工具

‭类似现代汤匙之作用。茶筅以竹做成,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专门描述过茶筅:茶筅,以斤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动,本欲壮而未必眇。当如剑背,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也强调了使用茶筅的要点在于手轻筅重,指绕腕旋。可见抹茶点茶的历史悠久。

虽然抹茶道因为明朝禁止逐渐衰弱‭‬。但茶筅在制作食物。稀释蛋液等等的食品加工上还是有其他作用。所以并没失传,当然在西南这个东西主要用途是粗制的洗锅洗碗洗灶台的工具‭。

中国的饮茶文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程,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陆羽《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神农本草经》中也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些都是对人类饮茶的最早记述。可见,茶叶刚开始是作为药来使的‭。

境由心生,心随茶动


想了解《境由心生,心随茶动》知识吗,丰富的《境由心生,心随茶动》内容等你来看!

做茶如做人,茶品即人品,茶德即人德。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茶,做人好,做茶也会好。人道即茶道,茶道即人道,可为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是为人之道、茶道仁心,既独立又统一,实属中和之道、自然之性、清雅之美、名伦之理。

以茶见静,非静不能得茶气;以茶见清,非清不能得茶韵;以茶见和,非和不能得茶理;以茶见虚,非虚不能得茶意;以茶见宽,非宽不能得茶识;以茶见真,非真不能得茶律;以茶见诚,非诚不能得茶德;以茶见禅,非禅不能得茶悟;以茶见心,非心不能得茶道。

与茶相交,该内心端肃淡定,才不负于它。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每个人活着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不论浓淡,在岁月的打磨中,幸福也好,痛苦也好,乃至精彩、坎坷、得到与得不到,都会随时间流走,不要刻意追回,顺其自然,才不会忽喜忽悲,心情才会像喝进去的茯茶,滋润润、暖融融。学会放下是一种智慧,但放下不是不要,而是另一种选择。

茶的最初本意是为了解渴。所以喝茶是为了解渴,而品茶是为了怡情。生活里,有时像在喝茶,是为满足生存的需要。有时像在品茗,却是为调节心灵的需求。从苦到甜、从浓到淡,其实只是一个过程。品茶,须静下心来细细把玩品味,才不辜负了好茶。人生亦如品茶般微妙,别虚度了此生,错过了茶香。

境界如茶。茶叶展开的越多,与水的接触面就越大,越容易沉下,越是卷曲,把自己局限起来,越是浮着。有境界的人如沉下去的茶,站得稳,看得远,凡事从大处着眼,通盘考虑,不计眼前得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境界小的人,往往只顾眼前,不会有太大的收益。

喝茶,不仅是要靠缘份,一款心意的好茶,也需要有赏识她的人去看,去品,去回味。面对同样一杯茶,不同的人亦会生出不同的感受来。但品茶本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快乐的基础上,用心灵去感悟那草木之间那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用一颗平常的心、包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款茶。这正是所谓的“境由心生,心随茶动”。

关于本文《境由心生,心随茶动》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心茶·杂谈


想了解《心茶·杂谈》知识吗,丰富的《心茶·杂谈》内容等你来看!

这世上有一片茶叶,你问或者不问,它终将悄然枝头。

这世上有一片茶叶,你采或者不采,它终将芽成老叶。

这世上有一片茶叶,你泡或者不泡,它终将溶于水底。

这世上有一片茶叶,你喝或者不喝,它终将归于尘土。

水味很淡,茶味很浓;水与茶泡,汤滑味俨。

水温太高,茶岁太轻;注水冲之,汤浓味涩。

水温太低,茶岁太老;慢水入之,汤清味浅。

多变之水,在于轻慢;普茶之味,在于心感。

内若烦躁,茶则重苦;思若孤寂,茶则青涩。

恨若痛苦,茶则无味;心若止水,茶则百味。

茶汤终会归于平和,内心终会归于静谧。

寻味验感,茶泡人。

安静平和,人泡茶。

越是简单,越有味道;越是谦和,越有层次。

你若喜欢,便带着温度喝下;可算有缘,再续几杯。

你若不爱,便看着随它冷去;也可算有缘,换一盏茶,重新来过。

关于本文《心茶·杂谈》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天天喝茶,你知道你喝的是什么吗?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茶和利用茶的历史非常久远,有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取自陆羽《茶经》),意思是:茶作为饮品,开始于神农氏,在鲁周公时代闻名。

这么算下来的话,茶可度过了长达5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那么,在这5000多年的历史中,茶都经历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大事发生在茶身上。

茶起源于神农氏时代,最早是作为药物来使用的。神农尝百草,偶然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茶生嚼内服可以清热,外敷可以消炎解毒。

到了东西周时期,人们开始种植茶树,还把茶叶当作菜来吃。有的直接嚼茶叶吃,有的把茶叶放进粥里,做成“茶粥”。

在汉代,制茶工艺进步,出现了茶饼这一加工方法。

唐代,饮茶文化开始兴盛起来。此时的饮茶方式为“煮茶”(也有“煎茶”的说法)。

怎么煮茶?

先把饼茶碾成粉末,放在锅里煎煮,再放些盐、葱、姜或橘皮调味。但是茶圣陆羽极力反对这样的煮茶方式,舍弃了其他调味料,只保留了盐,之后唐代人饮茶越来越提倡茶的原味。

来到宋代,人们对茶的研究更加深入,“斗茶”成为当时的一种风潮。

怎么斗茶?

斗茶,一看颜色,汤色纯白如乳胜出,青白、黄白、灰白为负;二看汤花,汤花匀细,久聚不散,紧咬盏沿,没有水痕,叫做“咬盏”,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

北宋时期的粗制茶饼,易于储藏、运输,适合大众使用。如果是进贡给皇帝,就要制成“龙凤团茶饼”。

什么是龙凤团?

龙凤团茶,是指将新鲜采摘下来的茶叶经过蒸、捣、拍,用刻有龙凤图案的模具压制而成,使其表面带有龙凤纹饰纹案的团饼茶,用料讲究,工艺复杂,因此每片团茶可达数十万钱。

散茶在元代开始出现,这时候的饮茶方式是“泡茶”,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保留了茶最原始的味道。

而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废龙团兴散茶”。散茶的加工饮用方式成为社会主流,并流传至今。

清代,中国茶风靡世界,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同时,茶具得到了简化,清代盖碗的流行,就和爱喝茶的乾隆皇帝密不可分。

到近代,中国茶叶经历了兴盛—衰落—恢复发展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茶叶发展得到政府重视和支持,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

茶叶经济正走向稳定发展的道路,茶叶生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

现在,我国茶业发展越来越成熟。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消费需求,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产品,而这些承载了新消费的新兴品牌,基于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积极创新。

例如,现代都市人生活追求快节奏,设计便捷、随泡随饮,品质又好的茶品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淡淡的茶 平静的心


喜欢安静,喜欢呆在小屋里,泡上一杯清茶,悠然享受着没有心事的时光。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听着电脑硬盘的呼呼声和自己喜欢的音乐,浏览网页,轻敲键盘,写些只有自己才喜欢的文字。喜欢随手拿来一本书,慢慢翻看,旁边泡上一杯清茶,倒不是嗜好喝,欣赏地是这杯茶不紧不慢地飘着热气和升腾满屋的清香。舒展开来的叶片正如耳边流淌的音乐,让我感觉自乐和幸福。微弱的快乐和幸福别人是无从察觉的,只需自己用心去体会,去寻觅。呈现于表面的快乐常被一个微笑、一个闪烁的眼神所传递,而这种急促似的快乐往往不能长久延伸,它是短暂而易破碎的。让自己陶醉在一杯清淡馨香的茶中,这种简单的方式却能让冷漠的心滋生出温暖,感受着一片茶叶,一滴水的淡雅。

端着茶杯凭窗而立,无语胜有语,仰望广袤的天空、疏朗的群星,遐想着音乐里那钢琴与长笛所营造出来的空灵意境。冬去春来,岁月蹉跎,时间像永不会返回的朋友有聚就有分,邂逅了便注定成为永远的回忆与遗憾。转眼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的心路历程踏实而坚定,这一年里的收获富足而欣慰。仰望星空,遥望未来,人生变化无常,生死更是无从掌控,跟随着自己的心走,跟随着自己的心而微笑。

手中的茶氲出白色的雾气,一点一点弥漫开来,最终消逝在视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轻轻啜饮一口,唇齿留香,一片小小的茶叶却蕴涵着大自然的精华,经过阳光风雨的洗礼,被人采撷存贮起来,轻柔地洒到茶杯中注入沸腾的开水,在水中早已干涸的生命因有水的陪伴又重新复活,开始舒展着自己长眠的睡眼和腰肢,原来生活的意义在于有人陪伴与簇拥。冰凉的手因有一杯热腾的茶的衬托而变得温暖,这份纯洁简单的温暖唤醒了自己沉眠的心灵。感谢所有的朋友,有你们的陪伴我将不会再孤单

翻开记忆的扉页,一页一页仔细地回味。曾经为何而泪流满面?曾经为何而雀跃欢呼?曾经是谁在耳畔吟咏爱恋?曾经又是谁斟一杯酒对月宣誓着彼此真诚的友情?将所有的过去用一个恬淡地微笑来回答。

继续追溯往昔的种种,生活留给自己唯一值得珍藏的就是这本用自己的心和时间来装钉成册的“回忆”了。手中的茶温渐渐消逝,也将自己从冥想的世界里带回到现实的音乐中,惟妙清脆的钢琴声依然在耳畔盘旋。垂下头又轻轻地啜饮一口,闭上双眼尽享着它的芬芳与醇香,原来此刻自己心是如此的澄清和快乐。

茶的三次新生,你可知道?


人们总是会哀叹自己的一生,发出“三生”有幸的感慨……那么,怎样才算是三生呢?

你有听说过世间还存在着有着三次生命的生物吗?是的,那就是茶叶,下面就和大家来聊聊茶叶的三次生命。

第一次是它生长在树上的那段日子。茶树上的茶叶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当茶树由幼龄进入成龄并正式投产后,为了保持茶树的旺盛生长和高产稳产,要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轻修剪,是剌激茶芽萌发,便于采摘与管理。深修剪,是除去鸡爪枝,打破结节的阻碍,使之重新形成新的树冠,恢复并提高产量。

茶叶第二次生命是在茶农采摘、翻炒、揉捻继而出落成自己特有的茶形的过程中。茶叶的生产不仅会受到天气的影响,采摘的工人炒制时的不同手法也会影响到茶叶的口感,所以我们常说“靠天吃饭,靠人做茶”。

炒制茶叶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的主意。明朝建国初年,四方供茶,当时为名贵的贡茶叫“龙团凤饼”,这类茶叶加工要经过蒸碾,用米粉作粘合剂按一定形状压制而成。饮用时把茶团炒炙之后捣成细末,还要加上姜葱、桔皮、食盐等,煎煮成粥状方可品饮。朱元璋认为这太费事,也难品茶叶真正的香味,他让茶农用炒制方法生产条形散状茶,类似今天不加佐即可泡饮的绿茶。这种绿茶主要采用抑扬结合的方法来杀青和炒干。

有一个外国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从一杯中国绿茶里,我看到了中国的春天。”如果茶叶离开了炒制,茶叶的生命不会如此鲜活。

那么茶叶的第三次生命是品茗人用水滋润它,使它以后一次舒展身姿,以生命菁华回报懂得欣赏它的人。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郑板桥的这副对联写的是实境,也是实感。“买尽”二字,化平庸为神奇,情意无限。茶叶的生命蕴含其中。正常的碧螺春色泽较为柔和鲜艳,用开水冲泡后看上去柔亮、鲜艳,茶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茶与水相遇,在杯中有如淡雅的丹青,或似劲疾的草书。条索纤细,卷曲成螺的那一根根碧螺缓缓地张伸开她那婀娜的身姿,汤色是清的,叶是嫩绿的,一股果香沁来。

茶叶的生命就是这样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增添快乐、助兴,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茶叶有着三次生命,每一次生命都以不同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每一次生命都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每一次生命也都绽放出了生命中美的光华。

茶,遇土则长,炒制重活,泡水再生。真正有意义的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是生命的宽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