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茶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初探

发布时间 : 2020-11-14
安溪县产什么茶 花茶技术 白茶技术

安溪县产什么茶。

安溪县的茶树主要病虫害有茶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叶螨类、茶黄蓟马、茶圆赤星病、茶饼病、茶炭疽病等。目前病虫的整体发生趋势是虫害重于病害,特别是茶小绿叶蝉、茶叶螨类、黑刺粉虱等害虫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巳严重影响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此外,斜纹夜蛾、尺蠖类也已上升为主要害虫,并在各茶区逐步扩大蔓延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全县茶叶病虫害年发生面积132.2 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98万亩次,占病虫害发生面积的74.1%。,已严重影响本县茶产业的发展。为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的为害,实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目标,在加强农业防治(科学施肥、适时采摘、冬季清园等〉和物理防治(茶园插诱虫板和悬挂杀虫灯进行诱杀)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探索、试验、推广茶叶虫害生物防控技术。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县茶叶生产的茶园虫害生物防控综合措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1绿色防控的技术措施

1.1生物防控

1.1.1生态调牷:利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调控能力。县茶科所、龙涓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虎邱华虹基地、城厢五峰山茶场、蜈蚣山有机茶园、兴溪茶厂基地和大宝峰茶场等地都很注重茶园周围的生态环境。茶园周围种植多种行道树、梯壁留草,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既可防暑防寒,又可增加养分每年春茶前、夏茶前各浅耕除草一次,秋季深挖除草一次。茶园周边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努力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充分发挥天敌的调控能力。

1.1.2以蝣治蝣:采用胡瓜钝绥螨防治茶叶螨类。用杀虫剂清园53后当每叶害螨平均低于2只即可释放益螨。释放时间以阴天或傍晚为最佳,最好选释放后23内不下雨的天气。释放方法:每667m?以20-25袋(每袋1500头左右〉为宜。释放时用手撕开袋口 ,均匀地撒施在茶丛中, 释放后茶园严禁使用化学合成杀虫杀螨剂、除草剂和广谱性生物杀虫杀螨剂。全县共释放40箱2万袋,分别应用于县茶科所、龙涓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虎邱华虹基地、城厢五峰山茶场、蜈蚣山有机茶园、大宝峰茶场和兴溪茶厂基地,同3寸选择在茶科所设对比进行观察,每星期调查一次,持续调查3个月,对比分析捕食螨的防治效果。

1.1.3使用生物农药:便用对天敌无害的鱼藤酮、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鱼藤酮可防治茶小绿叶蝉、茶叶螨类和鳞翅目等多种害虫,同时可减少对有益天敌如蜘蛛、瓢虫、草蛉等的伤害,大大地保护天敌。

1.2农业防治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有虫芽叶注意重采、强采,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叶螨类、丽纹象甲、斜纹夜蛾等害虫为害。坚持晚秋或早春修剪、深耕施肥和初冬农闲时, 将茶园内枯枝落叶和茶树上的病虫枝叶清理出茶园集中销毁,并喷施石硫合剂或那氏778生物农药封园,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1.3物理防控

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茶尺蠖等害虫。每30 - 40亩安装一盏杀虫灯,灯离地面1m1左右。4月下旬至10月底每天傍晚开灯至次日清晨;使用色板十信息素诱杀黑刺粉虱、茶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等害虫。每亩均勾插挂20-30块色板,色板高出茶树树蓬5cm。

茶树小绿叶蝉物理防控试验区设4个处理:太阳能杀虫灯十色板示范区;色板示范区;常规防治区。常规防治区应距离灭虫和色板示范区800m以上;空白对照区。每5天调查一次,遇到下雨天顺延,分别调查5个板上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数量,同时调查不同公司生产的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和太阳能杀虫灯对害虫的诱杀效果,持续调查两个月。

2绿色防控取得的成效

2.1规模逐年扩大

安溪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茶叶质量安全工作作为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2009年以来大力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些茶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先行先试。如:铁观音集团公司的基±也、高建发茶叶基地、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青云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芦田郁泉茶厂和五峰山茶场等,推广面积达5万多亩。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2010年4月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场会在安溪隆重召开;2011年8月下旬全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会也在安溪召开,并到高建发茶叶基地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参观现场。

2.2杀虫效果明显cy316.com

通过色板诱杀,可极大降低茶园中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种群数量,特别对茶黑刺粉虱的诱杀效果极佳,虫口高峰期一个板一天可诱到黑刺粉虱200-400多头,佳多科工贸公司和英格尔公司生产的黄板诱杀黑刺粉虱比诱杀小绿叶蝉的效果更好,一个板一天可诱杀黑刺粉虱最髙达到400多头;太阳能杀虫灯对饥翅目和鞘翅目害虫诱杀效果较好,半翅目〔蝽类)和膜翅目〈螳螂) 次之;胡瓜钝绥螨防治茶咖啡小爪螨,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在释放后10天-40天,与对照相比虫口减退率最高达到90.9%,到了50天以后虫口又出现反弹。胡瓜钝绥螨只防治茶叶螨类,且只有在虫口较低时使用才有好效果。

2.3经济效益提高

通过诱杀,大大降低了害虫虫口密度,从而减少农药使用?欠数和使用量,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4次,大大降低了农药残留,同时减少害虫产生抗药性,茶叶卫生质量明显提高,示范区茶叶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全部达到绿色食品茶叶标准。茶产品价格平均每公斤提高10-20元以上,每亩增收节支达1000元以上。

2.4生态社会效益显着

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主要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技术,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天敌。经调查天敌数量比农民自防区明显增多,增加了 89.7%。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大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示范区内茶叶产品“农残”检测均未检出, 对我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突破国内外绿色与技术壁垒,提高茶叶产品品质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问题及建议

3.1主要问题

一是绿色防控成本偏高,农民难于接受,生产上推广难度大;二是资金缺乏,工作点多面广,难以做到家喻户晓;三是绿色防控器械有待改善,太阳能灭虫灯、黄色粘虫板对茶园头号害虫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效差,粘虫板黏性时效短,不易降解,大面积使用污染环境;四是缺乏防治茶树主要害虫的生物农药,不利于逐步减少化学农| 药使用量。

3.2 一些建议

为了提高茶树病虫害防治科技含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要做好4项工作:一是继续,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建设;二是开展主要生物源、植物源药剂的筛选试验和示范:三是进一步开展宣传±咨训。四是继续扩大统防统治面积。

cy316.cOM编辑推荐

常德市推行绿色防控技术 确保高山云雾茶安全生产


石门是湖南省常德市的一个县级地,这里生产高山云雾茶,近年来,该县积极发展茶产业,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加强了茶叶的安全绿色生产,进一步用生态、环保、无公害的理念做强茶产业。

“石门地处北纬30°,具有发展高山云雾茶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12月26日,石门代表团覃小洪代表说。作为一名茶业界的人大代表,这次他的建议仍然聚焦常德茶产业。“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常德品牌、中国品质’主题,我建议,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技术,确保我市茶叶品质安全。”

覃小洪认为,常德茶产业有好的发展基础做支撑,应该进一步用生态、环保、无公害的理念做强茶产业,在食品的绝对安全上做好文章,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经常面临技术障碍和农民认识不到位等难题。”覃小洪建议,加强技术保障,从科研院所获取正确的绿色防控新技术,做到技术具有权威性和正确性;提高农民思想认识,积极倡导专家进农村、进基地,通过现场指导、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发挥企业带动作用,在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的同时,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新技术示范和展示,加大对基地农民的指导;全市可出台一个可行性的规范条例,来保障“常德品牌、中国品质”的实施推行。

茶树害虫优化防治技术


1、概况 我国茶树害虫种类繁多,约在400种以上。根据估测,由害虫成的茶叶产量损失达10%左右。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地做好防治工作,对茶叶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化学农药自60年代开始在我国茶区广泛使用以来,对确保茶叶的优质高产曾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化学防治是防治茶树病虫害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在化学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茶区普遍存在施药次数过多、农药用量过大、施药技术较为落后等问题,久而久之,已经给茶叶生产带来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茶叶生产者的重视: (1)、由于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大量的天敌,致使生态系统平衡破坏,造成某些病虫害再猖獗。 (2)、病虫害逐步出现抗药性,并有增强的趋势,使农药的防治效果下降,防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3)、化学防治不当也带来了茶叶和环境的农药污染等社会公害。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合理而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作用,逐步改善生态系统,实行害虫的优化防治是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茶树害虫优化防治,就是根据特定茶区茶树主要害申诉发生及防治现状,以害虫的优势种群为靶标,合理组建防治模式,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达到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节省防治工本,保护和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减少农药对环境和茶叶的污染,使化学农药防治更科学、更合理。具体地说,茶树害虫优化防治有以下好处: (1)年施药次数明显减少。由于优化防治强调按害虫防治指标施药,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从而使年施药次数明显减少。据试验统计,实施优化防治的单位,年施药次数由原来的7--10次降为5次左右。如浙江省余杭市1989年推广优化防治面积179公顷,年施药次数由原来的平均7.24次降为平均5.29次。 (2)省工省药,经济效益明显。由于优化防治选用对口农药,讲究防治策略,改进了施药技术,防治工本明显下降,经济效益显著。如浙江省富阳市8个优化防治示范点计144公顷茶园,1989年农药成本费比优化防治前节约49.8%,防治用工费下降42.58%。余杭市1989年应用优化防治面积178公顷,节约农药成本费38.88%,降低用工纲63.78%。 (3)保护了有益天敌,生态效益明显。优化防治减少了茶园用药次数和农药用量,为天敌的繁衍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如茶园蜘珠优化防治区比常规用药区数量可增加0.8--3.1倍,从而可以更充分的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使茶园生态系统逐步趋向平衡。 2、不同茶区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茶树害虫种类的组成,因气候条件、种植年限和种植面积而有年不同。 在我国各茶区中,以气候温暖湿润、种植年限长的西南、华南和江南茶区病虫种类较多。江南茶区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叶螨类(茶橙瘿螨、茶线螨)、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毛虫和茶叶象甲;局部地区发生的害虫有:茶小卷叶蛾、油桐尺蠖、茶黑毒蛾、长白蚧等。江北茶区主要害虫有: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茶橙瘿螨、黑刺粉虱、地老虎和蝗虫;局部发生的害虫有:蓑蛾、刺蛾等。不同茶区的主要害虫种类有较大差别,而且其发生规律也有所不同。浙江茶区茶树害虫的优势种群是假眼小绿叶蝉和叶螨类,其次是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丽纹象甲、黑刺粉虱和蚧类等。假眼小绿叶蝉和叶螨类属普发性、常发性害虫,常年发生为害面积分别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82%左右和50%以上;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丽纹象甲则在地区间及年间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属区域性发生的害虫;黑刺粉虱虽发生十分普遍,但属周期性、间歇性发生的害早;蚧类在全省茶区的局部茶园受害较重。从不同茶季看,春茶期间(3--5月)一般害虫为害较轻,加之春茶品质特优,是茶叶生产的黄金季节,全省茶区自80年代以来在这一季节很少用药甚至不用药。夏茶期间(6月)是多种害虫并发季节,是用药的重点季节。秋茶期(7--10月)时间长,发生的害虫种类较多,加之气温高、害虫发育速度快,是用药次数最多的季节。 3、茶树害虫优化防治的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加强害虫预测预报,认真做好田间“查定”工作。害虫预测预报不仅可提供当地茶区害虫的发生信息,而且为制订当地害虫优化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并为田间“查定”工作指明了方向。田间“查定”工作直接关系到优化防治方案的实施,根据各地实施的经验表明,认真开展“两查两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两查两定”即根据当地测报站的预测,对主要目标害虫查田间的发生数量,定需要防治的地片;查目标害虫的发育进度,定具体防治适期。 (2)按照害虫防治指标确定施药地片,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经济效益。茶树害虫防治与茶叶的其他经营活动一样,必须十分讲究经济效益。治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要防止“见虫就治”、“无虫先防”及“治虫不计成本”等防治方法。害虫优化防治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目的是控制害虫为害,将其种群密度压低到允许经济为害水平以下,并非消灭害虫种群。因此,害虫的防治指标就成为衡量是否需要施药的尺度,招待害虫的防治指标不仅从经济上看是必须的,而且从保护天敌的角度看也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害虫的防治指标,就是当田间施一次药所花费的工本少于(至少等于)通过防治挽回的经济损失时,这时田间害虫的种群密度,即可定为需施药的标准(称为防治指标或防治阈值)。因为这时施药在经济效益上是合算的。生产单位应根据各种害虫防治指标所规定的时机进行田间实际调查,然后对照指标,确定需施药防治的面积。 (3)选用对口农药,严格掌握施药适期。化学农药由于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的不同,不同种类的害虫及同种害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同一化学农药表现的敏感程度会截然不同。所谓选用对口农药,指选取目标害虫较为敏感的农药品种,并掌握合理的使用剂量。茶园中使用的化学农药,除因茶叶不经洗涤直接加工饮用,对农药有特殊要求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农药。对食叶性的茶树冠面害虫,应选择具有较强触杀及胃毒及熏蒸作用的农药较好;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择触杀及内吸作用的农药;对体表有保护物的(蚧虫、粉虱)刺吸式口器害虫,应选择对蜡质有较强渗透作用及触杀作用的农药。本着这一原则,确保防治效果在90%--95%前提下的最低剂量,这样既可节省防治成本,又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掌握在目标害虫对农药最敏感的发育阶段施药。几种主要害虫的防治适期是: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若虫占80%以上时(检叶法);尺蠖类、毒蛾类掌握在三龄前幼虫期;蚧类、粉虱在卵盛孵末期;象甲在成虫出土盛末期;螨类应在田间出现重害现状之前,幼若螨占多数时。 (4)改进施药技术,提倡对靶施药。改进施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农药在茶树和目标害虫上的中靶率,减少在非目标物上的沉积,达到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费用、减轻污染环境和伤害天敌的目的。施药部位应是目标害虫在茶树上的栖息活动部位,不必全方位的立体喷施。蓬面害虫只需蓬面扫喷,中、下层害虫可采用侧位喷雾。在施药方法上除部分枝干害虫仍可沿用大容量喷雾外,其余害虫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低容量喷雾,毒蛾类害虫在幼虫分群前可改用敌敌畏毒沙(土)撒施。低容量喷雾比大容量喷雾具有雾滴细、目标物上雾滴密度大、药液利用率高和省水、省工、省药等优点。敌敌畏毒沙(土)防治毒蛾宜在三龄前使用,即每667平方米茶地用805敌敌畏100--150毫升,拌干湿适宜的细沙(或细土)10--15千克,拌匀的用塑料薄膜覆盖10--15分钟,然后均匀地撒施在667平方米茶地上。在撒毒沙(土)时要做到撒施均匀,作业人员要戴口罩和防护手套,避开在炎热的中午施药,确保施药人员安全,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5)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减少周年施药次数。多种害虫的并发性及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是茶树害虫发生的一大特点。在防治上决不可发现一种害虫喷施一次农药,这样势必造成喷药次数频繁,防治成本上升,以至大量杀伤天敌,而害虫也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害虫优化防治十分强调对当地虫情的调查,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尤其在多种害虫并发的季节,应以当地主要害虫为主,兼顾其他害虫。防治适期应选择在对主治和兼治对象均有较理想效果的时期。在农药选用上应选取对几种防治对象均有效的农药,或进行农药混配,以达到主、次要害虫兼治的目的。

茶树害虫生态调控技术


1、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 识别 该虫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成虫体长3-4毫米,全身黄绿至绿色。卵长约0.8毫米,香蕉形,若虫附近翅尚未形成外,体形与体色与成虫相似。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被害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为害严重时幼嫩芽叶呈枯焦状,无茶可采,全年以夏茶受害最重,成虫多栖息于茶丛层中,无趋光性,卵产于嫩梢组织中,若虫怕阳光直射,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9-12代,以成虫越冬,翌的早春,成虫开始取食孕卵,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是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各虫态混杂和世代重叠现象十分严重。全年一般有两个发生高峰,6月份和10月份。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调控要点 a、分批及时采茶或轻修剪能采除大量的卵,抑制其发展;b、喷施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c、叶蝉发生较大年份,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 2、茶毛虫的防治 识别 成虫体长6-13毫米,雌蛾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卵近圆形、集产。幼虫黄褐色,各节的背面与侧面有8个绒球毛瘤,上着生黄色毒毛、雌蛾产卵于老叶背面,幼虫有群集性,3龄前群集性强,常数十头至数百头挤集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表皮呈半透明黄绿色薄膜状。3龄后开始分群迁散为害,咬食叶片呈缺刻。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下或浅土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 发生规律 一般一年发生2代。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翌年4月幼虫开始孵化,为害期分别在4-6月、7-9月之间。 调控要点 a、利用茶毛虫的群集性,结合田间操作摘除孵块和虫群;b、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年份,收集虫尸,喷施病毒;c、灯光诱杀成虫;d、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 3、茶橙瘿螨的防治    识别 成螨体小,桂红色,呈胡萝卜形,卵球形,白色透明,幼虫螨体色浅体形与成螨相似,但腹部环纹不明显。成螨和若螨以针状口器刺吸叶汁,主要为害嫩叶,被害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   发生规律 一年约发生25代,以卵、幼若螨及成螨在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成螨常在叶正面活动,幼若螨几乎全栖息为害在叶背面。夏茶受害最重,秋茶其次。高湿多雨和高温干旱对其发生均不利。 调控要点 a、及时分批多次采茶,能一定程度抑制该虫的发展;b、喷施浏阳霉素;c、发生较多年份,秋季用石硫合剂封园。 4、茶黑刺粉虱的防治 识别 该虫一生经过成虫一卵一幼虫一蛹四个发育阶段。成虫灰白色,栖息在茶丛中,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卵产于成叶和新叶的背面。卵经过一段时间后孵化为幼虫。幼虫是黑刺粉虱为害茶树的主要虫态。孵化的幼虫固定在叶背刺吸茶树汁液,同时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叶片正面,诱发煤病,阻碍光合作用,影响茶树的发芽和树势。幼虫经过3龄后在原处化蛹。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于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1-4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该虫喜郁闭,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青壮龄茶园及台刈后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发生,在茶丛中的虫口分布以中部为多,上部较少。 调控要点 a、结合茶园管理进行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可减少其发生量;b、喷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剂,或人工助迁罹病茶枝;c、注意保护黑刺粉虱寄生峰。 5、茶尺蠖的防治 识别 成虫体长9-12毫米,体翅灰白色,卵短椭圆形,堆积呈卵块,幼虫有5个龄期,蛹长椭圆形。以幼虫取食嫩叶为害茶树,1-2龄期形成发生中心,3龄后分散取食,4龄后开始暴食,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嫩叶、老叶甚至嫩茎全部食尽。 发生规律 一般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丛根际土中越冬,翌年3月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卵堆产,幼虫1-2龄多在叶面,3龄后怕光,常躲于茶丛荫蔽处,幼虫具吐丝下垂习性,老熟时入土化蛹。 调控要点 a、结合秋冬深耕,消灭虫蛹;b、灯光诱杀成虫;c、利用雌成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d、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e、在低龄幼虫时喷施Bt制剂。

绿色食品茶叶栽培综合技术初探


(福建省农垦局 350003)福建茶区生产开发绿色食品茶叶积极性很高,目前,我省已有11个企业,15个茶叶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见下表),取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权。本文通过对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茶叶产品的综合考察,提出茶叶产品要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的主要综合栽培管理技术。 1 建立环境条件优良的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茶叶的标准之一,就是茶园(茶叶生产基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标准,其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对大气要求茶园及其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不得有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等。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总悬浮微粒、氟的浓度必须在标准限值内。对水的要求须满足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用水的需要,茶园灌溉用水不能含有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例如汞、铅、铬、镉、酚、苯、氰等。对土壤要求茶园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茶园及其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并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同时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区作为绿色食品茶叶产地。 2 增强茶树抗性能力,减少污染的综合栽培技术绿色食品茶叶必须是无污染、优质、富营养的,结合我国国情又必须考虑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选用良种,提高茶树抗病虫、抗逆能力,采用科学栽培管理措施,减少茶叶产品污染是生产绿色食品茶叶的基础和手段。 2.1 培育优质壮苗 选用产量高、品质优良、芽叶粗壮、经济效益高的品种,建立高标准良种苗圃基地,培育抗逆性强的优质壮苗。 2.2 按标准建园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坡度小,水土保持、水源条件好,适应机械操作为立地条件,开垦园地要挖大壕沟,搞好茶园排灌设施,重施有机肥,建立高标准高质量新茶园。 2.3 选择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选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是减少病虫、提高品质的基础,如选择角质层厚和茶单宁含量高的茶树品种,其抗病虫能力强。 3 适宜的土、肥、水管理 3.1 茶园铺草 铺草可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茶树生长。茶园地面覆盖物可用绿肥茎、叶、嫩草、豆荚、农作物秸秆等,铺放厚度以10cm左右为宜。 3.2 合理施肥 茶园施肥必须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允许使用的肥料,主要有农家肥料、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料、叶面肥料等。申报AA级绿色食品的茶园禁止使用其他化学合成肥料,申报A级绿色食品的茶园可以有限度地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化肥必须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1∶1为宜,大约厩肥1000Kg加尿素20Kg。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采摘前30天进行,叶面肥料必须在采摘前20天喷施。 3.3 茶园的土壤营养管理 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土壤:要保持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生物活性和提高土壤肥力。茶园通过各项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温度)条件,促进茶树生长。如中耕除草作用,可疏松土壤,提高通透性;翻埋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熟化土壤,增厚活土层。 4 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 4.1 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 茶树栽培中农业防治措施是多方面的。选用角质层厚和茶单宁含量高的抗病虫良种。通过合理密植,减少病虫发生;采取中耕除草,使茶毛虫、茶尺蠖的蛹、茶籽象甲、茶象甲幼虫、蛹都暴露于地表而死亡,又能减少病虫的寄生场所。合理施肥,氮、磷、钾的合理配比,使茶树营养平衡,增强抗病虫的能力。合理分批多次采摘,可抑制茶蚜、小绿叶蝉的发生,也可消灭部分螨类害虫。在冬季清园,将茶园中的枯枝落叶,杂草蒿秆清理出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减少来年的初侵染源,减轻病虫危害。 4.2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开发应用性诱剂 (1)以菌治虫:用细菌农药苏云金杆菌(BT乳剂、8010、青虫菌6号)等防治茶毛虫、茶尺蠖等鳞翅目害虫,用浏阳霉素防治茶树害螨。(2)以菌治病:用各种抗菌素,如农用抗菌素——放线酮、多抗霉素、井岗霉素、制霉菌类、春雷霉素等,防治茶树病虫,取得了一定成效。(3)性诱剂防治害虫:性诱剂是一种无毒,对天敌无杀伤力,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昆虫性外激素。据报道,目前已合成了几十种昆虫性诱剂,在茶叶生产上应用的有茶小卷叶蛾性诱剂以及茶毛虫和茶尺蠖性诱剂等。(4)物理防治方法: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成虫,可用白炽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但灯光诱杀必须避开灯下益虫的高峰期。 4.3 加强茶园病虫监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1)加强病虫测报,适时开展防治。根据茶树长势好坏及采摘情况,划分类型,“查定”防治适期和对象园。应在病虫发生初期进行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加大功臣、功夫、扑虱灵、虫螨克等农药,做到适时用药和一药兼治。(2)交替轮换复配用药。轮换使用的药剂品种应尽可能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尽可能地将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氮和抑制昆虫几丁质形成杀虫剂及生物制剂等不同杀虫机制的品类轮换使用。通过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是延缓抗药性的最有效途径,又是兼治病虫害,增强药效,减少农药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的好办法。(3)改进喷药技术,控制用药量。福州红旗茶场研究出国家专利产品——手持电动低容量喷雾器,与常规喷雾器相比,可节约药剂50%,减少用药量、用药次数和对天敌的杀伤力,可积极推广使用类似的先进植保器械。(4)严格执行农残标准和安全间隔期。目前茶叶中最严重的农残是DDT,因此要严禁使用富含DDT成份的三氯杀螨醇,控制茶叶农残量,并需实施农药使用后的安全间隔期,让农药自然降解至一定水平后才能采茶,尤其是对药效较长的杀虫(螨)剂,如哒螨酮、扑虱灵、巴丹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