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栽培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 : 2020-11-18
白茶管理技术 花茶技术 白茶技术

白茶管理技术。

苦丁茶是中国一种传统的纯天然保健饮料佳品,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大叶冬青的叶。生于山坡、竹林、灌木丛中。分布于长江下游各省及福建。

栽培管理:

(1)施肥:苦丁茶种植每年需大量的有机肥,于12月初开沟施,每亩用量为油枯250~300kg或鸡粪2000kg;在春夏两季适当地补充氮肥,每亩用量10kg。

(2)病虫防治:在块茎类农作物地中种植苦丁茶,要注意土壤消毒,防治根癌病发生;春秋末期注意蚜虫的危害,可使发生情况采用吡虫啉等药剂防治。

(3)修剪:苦丁茶定植后应立即进行定性修剪,高度为离地30~35cm;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二年生长停止后进行,时间在11月底止12月初,离地50cm剪去上面的枝叶。二次定型修剪完成后,蓬面的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其主干粗达10mm以上,每平方米发芽密度为1250个,树幅可达10cm以上,为苦丁茶的丰产打下了基础。

(4)采摘:苦丁茶的生长期较长(2~11月),每年可能发4~6轮,种植后的第二年即可采摘。采摘标准唯一芽二叶、一芽四叶。春秋全天都可采摘,夏季最好在上午采,防止温度过高造成芽叶变红或质变。

(5)其他:苦丁茶喜阴湿,应注意保水抗旱。

小编推荐

龙井43栽培管理技术


龙井43是国家级优良品种,发芽早,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表现最为突出,一般年份3月上旬发芽,3月下旬可长到一芽一叶,因此,所有的栽培技术措施也必须从“早”字出发,促进春茶早发快长。

种植方式和密度常规生产茶园适宜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单行条栽:行距1.5米,株距0.33米,每穴种3株,每亩茶园约1333丛,需茶苗4000株左右。双行条栽:大行距1.5米,小行距0.4米,株距0.33米,每亩约2470丛,每丛2~3株,每亩约需6000株茶苗。

移栽开宽30厘米、深40厘米的沟,沟底施有机肥,肥上加土后定植茶苗,定植后要浇1次定根水,以后视天气情况每5~7天浇水1次。10~11月或2~3月均可进行移栽。新定植茶苗要注意浇水,并及时松土和行间铺草。伏旱高温期间要遮阴。移栽当年不施化肥,旱季浇稀薄的粪水3~5次,第2年可开始施化肥。冬季培土壅根。

定型修剪移栽后第2年的2月底3月初,当苗高达30厘米以上时,在离地15厘米处剪去上面枝条,剪后留养新梢,第3年春茶前,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厘米修剪,并继续留养,这时千万不能采摘;第4年再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进行弧形轻修剪。5足龄后,当树高达60~70厘米以上,树冠幅度80~90厘米时,便可逐步投入正式采摘,要绝对防止过早采摘。

施肥采摘茶园每年10月上旬必须及时施下基肥,每亩施100~150公斤“百禾福”或150~200公斤菜籽饼加30公斤中茶1号肥,或1000~1500公斤厩肥另加40公斤中茶1号肥。2龄茶园年追纯氮2.5~3.0公斤/亩,3~4龄茶园年追纯氮5.0~7.0公斤/亩,4~5龄茶园年追纯氮7.5~10公斤/亩,分春、夏两季施入。成龄采摘茶园每生产100公斤干茶追施纯氮12~15公斤,分3次施入,即2月底3月初力争早施催芽肥,5月中下旬追施夏肥,8月底9月初追施秋肥。磷钾肥采用因缺补缺的办法施用。春茶前为了提早发芽,在芽膨大时喷施“爱农”(500倍)叶面肥,或天源氨基酸液肥(300倍)2~3次。夏秋茶期间,可各喷施2~4次“爱农”(500倍)或天源氨基酸液肥(300~600倍)。

采摘茶园修剪只生产大宗茶的茶园,可以每年或隔年在春茶前(2月中下旬)进行轻修剪,剪去茶丛3~5厘米的叶层。如生产名优茶,必须春茶后进行轻修剪,或者在越冬前的10月上中旬修剪。据试验,越冬前轻修剪比春茶前轻修剪,春茶开采期提早5~7天,高档名优茶增产14%%以上。一般4~5年要进行一次深修剪。经过4~5次的深修剪后,要进行重修剪或台刈,使茶树更新复壮。

防治病虫害在生产季节要注意观察,做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秋末可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以减轻来年病虫的危害。晚冬或早春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冻。

大棚茶叶栽培管理技术


茶园覆盖塑料大棚是提早名优茶开采时间,提高品质,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是名优绿茶生产的重要栽培管理技术。

1.塑料大棚的搭建施工

(1)园地和品种选择。园地条件、品种类型和茶树长势等都直接影响到塑料大棚的搭建和栽培效果。为了便于大棚搭建施工和达到一定的覆盖栽培效果,塑料大棚茶园要求地势平坦或南低北高、避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种植规范、长势好、树龄年轻、树冠覆盖好。茶树品种应选择产量高、名优茶适制性好的早芽种.如龙井43、福鼎大白茶、迎霜等等,以便早见成效。

(2)建材的选择。薄膜是塑料大棚最重要的建材之一,不仅要求透光好、保温、抗拉压、抗老化等,而且要求不滴水。目前农用无滴水薄膜有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料的PE塑料薄膜和以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料的PVC塑料薄膜两种;各有优缺点。 现在多数大棚茶园都用0.05~0.1毫米的聚氯乙烯塑料作覆盖,每亩约需100千克.茶园塑料大棚的支架主要由立柱和搭架两个部分组成。长久的固定型大棚,立柱用长3米、粗10厘米×10厘米的水泥柱,每亩约80~120根;拱架用直径1.5~2.5厘米的圆钢筋(长度由大棚跨度而定),坚固耐用,遮光少,但投资大。比长久的固定型大棚,立柱用水泥柱,拱架用毛竹,每亩竹料约600~1000千克,毛竹需每年更换或隔年更换一次。简易型大棚,立柱用长3.0~3.5米、粗10厘米的木桩,拱架用毛竹。

(3)搭建施工。大棚的主要功能是保温防霜防冻,所以搭建盖膜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以10月下旬到12月下旬为宜, 一般都在霜冻来临之前搭建盖膜,到第2年4月上中旬可揭膜。大棚的施工程序大致是: 先按大棚设计体积把塑料薄膜用电烙铁拼接烫好,然后在选定的茶园中按纵向间距l~1.5米、横向间距5~7米埋立柱,柱子地面部分高2~2.5米;再在立柱上架设拱架,纵横向用钢筋或毛竹固定;支架固定后盖上烫接好的薄膜,拉紧,上压杆固定,四周用泥压死密封。在覆盖薄膜时要注意在大棚两侧离地1.2米处设一长条可启闭的通风道,以便以后调节温湿度,两端设有进出门。根据实践,棚中间高为3米左右,两侧高1.6米左右,棚顶呈供形,跨度为5~8米(约3~5条茶行),棚长为40~60米,即一座大棚面积以0.5亩左右较为适宜。

2.塑料大棚茶园管理

(1)大棚环境管理。棚内较适合茶叶生长的温度为20~25℃,最高不能超过30℃,最低不能低于8℃。晴天中午前后棚内的温度有可能超过30℃,这时必须开门或打开通气口使它降温.当温度下降到20℃时应及时关闭通口。夜间温度迅速下降,所以太阳下山后要注意保温,尤其是天气特别寒冷的阴雨天或多风天气 ,更要注意。大棚内处于密封状态,因为茶树呼吸作用和土壤有机物分解等会使棚内气体成分发生很大变化,会影响茶树生长,所以每天都要进行适当的换气。一般在不使大棚温度下降到8℃以下的情况下,每天上午10时许打开通气道或门帘,下午3时许关闭。

(2)大棚保养和维修。大棚搭建后,如遇大雨、刮风、下雪等天气,要及时检查,如有歪斜、破损、漏风、漏雨等,要及时进行加固、补漏,如棚顶上有积雪,必须及时清除,防止压破薄膜或压塌棚架。

3.大棚茶树栽培管理

(1)施足基肥。大棚内因气温高,改变了茶树原有的休眠习性,使茶树地上部在秋冬和早春处于一定的活动状况,消耗大,吸收能力强,所以在大棚搭建前必须施足基肥。肥料种类要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并掺合一定数量的无机肥,如中茶1号茶树专用肥等。

(2)早施催芽肥。大棚中茶树春天发芽早,又没有晚霜的威胁,因此,早春要及早追肥,催促越冬芽的萌发。催芽肥在2月上中旬就要施好。

(3)勤施根外肥。为防止大棚中茶树缺素症的发生,要全面营养茶树,促进茶树健康生长和及早发芽,从盖膜后至揭膜前须经常喷施既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又能促进生长的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如“爱农”、“高美施”、“叶面宝”及“天源”等。

(4)及时灌水。大棚内的土壤接纳大气降水大大减少,大棚内茶树根系分布层的土壤含水量比露天茶园要低得多。每座大棚在覆盖期间可根据当地水源和地形条件,一般隔5~8天要采用喷雾器进行人工喷雾灌溉,或者采用提水浇灌或引水沟灌等方法进行灌水,保证茶树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5)增施C02气肥。晴天塑料大棚中,从上午9时至下午3时光合作用最强,C02浓度最低,这时常常因缺少C02而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因此,这时大棚茶园要施用C02气肥。大棚茶园施用C02气肥的方法简单易行,可用钢瓶中高压液态C02,从气阀缓缓灌入塑料袋中(塑料密封,留一进气口,容积约0.5立方米),待塑料袋膨大灌满C02气肥后,扎紧袋口,按每亩大棚茶园放入2袋C02气肥,每天上午9时左右等距离摆在茶园行间,敞开塑袋封口,下午4时收回,按原方法重新充灌C02,连续施用。采用这种方法可使大棚茶园C02浓度增加2倍以上。也可施专用C02粒肥。

(6)耕锄结合铺草。大棚内气温高,杂草容易生长繁殖,应在秋茶采后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耕锄,并在茶行间铺草。

小叶苦丁茶的栽培管理常识


1、适生条件:苦丁茶具喜阴湿的特性,故应选择阴山坡地种植。年均温10℃以上,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相对湿度在80%左右。土壤PH为6.0~7.0,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保水保肥,通气透水性能良好。

2、种植方式:苦丁茶宜种在周围有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适宜的种植时间为2~3月和10~11月。建园时要求环状整地,亩施有机复合肥250kg作底肥,进行开厢种植,厢宽1.1m、深20~40cm、长度依地形而定,种植规格适度密植,行距0.65m、株距0.65m,单株或双株错窝种植,大约每亩种植1600~2000株,以发挥苦丁茶的个体优势和群体优势,利于苦丁茶尽快成园投产,提高单产。

3、栽培管理:

(1)修剪:苦丁茶定植后应立即进行定性修剪,高度为离地30~35cm;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二年生长停止后进行,时间在11月底止12月初,离地50cm剪去上面的枝叶。二次定型修剪完成后,蓬面的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其主干粗达10mm以上,每平方米发芽密度为1250个,树幅可达10cm以上,为苦丁茶的丰产打下了基础。

(2)施肥:苦丁茶种植每年需大量的有机肥,于12月初开沟施,每亩用量为油枯250~300kg或鸡粪2000kg;在春夏两季适当地补充氮肥,每亩用量10kg。

(3)采摘:苦丁茶的生长期较长(2~11月),每年可能发4~6轮,种植后的第二年即可采摘。采摘标准唯一芽二叶、一芽四叶。春秋全天都可采摘,夏季最好在上午采,防止温度过高造成芽叶变红或质变。

(4)病虫防治:在块茎类农作物地中种植苦丁茶,要注意土壤消毒,防治根癌病发生;春秋末期注意蚜虫的危害,可使发生情况采用吡虫啉等药剂防治。

(5)其他:苦丁茶喜阴湿,应注意保水抗旱。

苦丁茶高产栽培技术


苦丁茶高产栽培技术

(一)密植矮化高产栽培技术

苦丁茶生命力强,枝繁叶茂,利用它幼龄期长势旺盛,顶端优势强的特点,结合密植矮化技术栽培,可提高早期单位面积产量。

以下信息由爱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热点推荐:苦丁茶的作用

1、正确选择茶园地

选择茶园地是茶园成败的关键技术。苦丁茶忌风、喜湿喜肥,茶园宜选在低丘、中丘或低山山腹、山麓。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灌良好、土壤PH值5.5—6.5、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同时,要靠近水源,长年均可灌溉,有条件可安装喷淋设备。

2、整地方法

平地或缓坡地经两犁两耙(最好用拖拉机),梯田按一般果园要求整地。整地好后,平地按行距开通沟,深50厘米,宽40厘米,表土和心土要分开。开沟后填入10厘米表土,有条件的放入稻草、甘蔗叶等约10厘米,然后复土10厘米,再施土杂肥每亩3000—4500公斤。复土填高出地面约10厘米。不能开通沟的坡地及零星分布的小块地,可用挖穴方法株行距开穴,穴宽深各50厘米,然后下层放表土10厘米,中层施土杂肥20—30厘米,上层复土高出穴面约10厘米。缓坡平地则起畦密植。畦宽3米,畦长视管理方便而定,畦距30—40厘米。株行距1.0×1.0米,亩种植660株。

3、良种壮苗定植

采用良种壮苗定植是茶园高产早产的关键技术,要求定植苗高40—70厘米,直径0.5—0.8厘米,根系发达完整。这样才能成活快,萌芽多,分枝部位低,株型矮,产量高。定植时要淋足定根水,如遇晴天干旱,应隔2—3天淋水1次,以提高成活率,并做好查苗补苗,保证每亩苗数。

4、茶园管理

茶苗定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每年中耕除草2—3次。苗木成活后,宜施稀薄的复合肥,氮、磷、钾三者比例为1:1:1。幼茶施肥,坚持“少吃多餐”,即每次施肥量少但次数多。对成林树,要多施氮肥,氮、磷、钾比例为3:1:1。追施速效肥宜在春芽萌动前及春夏茶芽采摘过后进行,迟效肥(如过磷酸钙、骨粉、塘泥等)宜于秋冬初结合深耕施放。要着重施用农家有机肥料。幼龄茶树,在行间可种植花生、黄豆等豆科植物,作物收获后可将其茎叶作绿肥开沟压或作穴周覆盖。病虫害防治要采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农药,做到有机化和无公害栽培管理,保证天然优良的名茶品质。

5、合理采摘和修剪,培养高产树冠

苦丁茶采摘要适时适量,采摘茶叶过嫩,则损耗多,产量少。采摘过老、过多则影响采摘轮次和茶叶质量。苗高30cm即行打顶,尔后逢长新芽则采,长芽多采,短芽少采;高梢多采,低梢少采;粗壮芽强采,尽量将茶树控制在1米以下,这样可以促进四面枝梢均衡发展,形成高产树冠。种后的两年内,以采代剪,三年生的,要根据植株高度情况,在年底进行修剪。

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消费趋向理性化,人们对无公害茶叶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提高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是无公害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保证,也是当前茶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各地应当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积极推广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一、无公害茶园水分管理 水分的存在及其代谢对茶树的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据研究茶树生长适宜的环境水分指标是:土壤含水量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给茶树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整个植株死亡。无公害茶园水分管理重点是茶园灌溉和茶园排水。茶园灌溉可采用自流灌溉、喷灌和滴灌,灌溉水源要未受污染、PH指标呈弱酸性,严禁使用地下水直接灌溉(因为地下水与表土温差大)。山区茶园最好能利用水源与茶园的落差,安装滴灌系统,既可节约水源、能源,又可防止水土流失,不破坏土壤结构。在茶园管理中注意观察茶园土壤干湿度(缺水时土壤搓不成条)和茶树是否有缺水症状(缺水时茶树芽叶萎焉)。 茶树怕涝,在新建无公害茶园时还应设置好茶园的排水系统。结合道路网的规划,把沟、渠、池及泵房等水利设施统一安排,要沟渠相通,渠池相连。暴雨后检查茶园是否有积水现象,及时开沟排水。同时根据当地土壤特点,进一步做好排湿排水工作。在茶园管理中结合土壤耕作、茶园铺草、合理间作等增强土壤的保水性能,也是茶园水分管理的关键。 二、无公害茶园土壤管理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肥、气、热都依赖土壤供给,为获得高产优质的无公害茶叶,必须特别重视茶园土壤管理。土壤管理主要指茶园覆盖和茶园耕作。在茶园中广泛种植绿肥,就地埋青,同时采用茶园行间铺草覆盖,提高茶叶保土保水保温能力,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覆盖物应为无污染源、不含农药残留及病虫害的作物秸杆,未结种子的杂草等。严禁在无公害茶园中使用土壤化学改良剂、除草剂,严禁向茶园倾倒公共垃圾等。 茶园耕作分为浅耕和深耕。一般在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结合茶园追肥进行浅耕,浅耕可改变土壤表层板结,改善土壤通气透水状况,清除杂草,浅耕深度不超过15cm。在秋茶结束后,结合茶园秋季施基肥进行深耕,进一步加速耕作层土壤熟化,深度为25cm左右。在不适宜种茶地区开辟茶园,还应对茶园土壤进行改良,调节土壤PH值至4.5-6.5。 三、无公害茶园的施肥管理 无公害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禁止或控制使用化学肥料,农家肥必须经过堆积腐熟,高温发酵,达到无公害化处理要求。商品化有机肥要通过国家有机颁证机构认可。 茶园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①基肥:每年秋季结束后(10月中旬左右),在茶行间开沟深施,每亩施有机农家肥2.5-5.0t或菜籽饼150-300kg并可配合部分天然矿产肥料或微生物肥料。②追肥:在茶树开始萌动(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时,在茶行间以每亩100-200kg的有机肥经堆腐后开沟施入,及时盖土;也可采用腐熟的农家肥水在茶树根部浇施,严禁使用硝态氮化肥作为追肥。在茶树新梢生长期间,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对茶树喷施叶面肥,无机叶面肥的施用要经10天后才能采摘,有机叶面肥需20天后才能采摘。另外茶园及其四周种植绿肥,就地埋青,也是无公害茶园主要的肥料来源之一,同时又可降低生产资料成本,改良土壤。每亩茶园埋绿肥1.0-1.5t(鲜重),绿肥种类以选择豆科绿肥为主,也可适当搭配一些其他科属植物,如黄豆、乌豇豆、绿豆、饭豆、油菜、紫云英、紫穗槐、爬地木兰等。种植绿肥时要注意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同时适当增施磷肥,以增加绿肥的产量。

苦丁茶栽培的几个技术要点


发展苦丁茶产业,是挖掘利用我国和本地区优质种质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如何把该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实现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推广应用好科学栽培技术是关键一环。苦丁茶栽培技术路线,应以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实现高产稳产、安全优质和持续高效为出发点,在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值轨道上运行,确保达到丰产和生产出市场竞争力强的无公害优质茶,实现预期经济和科技效益目标。应抓好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一、打好高产稳产的基础,即选用良种,选好整好地,保证全苗壮苗苦丁茶是多年生叶用型经济作物,一经栽种多年管理收益,基础好坏是个百年大计。新茶园的建设,应从用种、选地整地、栽种开始,就力求打下高产稳产的坚实基础。

1、选用良种。苦丁茶与其他作物一样,只有采用优良品种种植,才能获得高产稳产和优质效果。全地区应依据国家《种子法》的精神,建立若干个种苗基地,实行凭证照生产经营,同时,全面普查选用一批农艺性状好、高产稳产、含有效成份高的母株,建立采穗圃,采用扦插育苗培育无性繁殖苗,提供大批充足优质苗木。

2、建立标准茶园。我地区光照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有利于苦丁茶生长,但由于雨量多且集中,特别是夏秋季常有台风暴雨,水土冲刷十分严重,肥沃的土壤大量流失,土壤一般土层浅薄肥力低,保水差,形成气候好、土壤差的现状。因此,建立新茶园时,必须真正建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茶园,高产稳产才有基础。

苦丁茶园地应选用土质较好的地块,平地和缓坡地经两犁两耙(最好用拖拉机),坡地应建成等高梯地,梯面要有3—4度的反倾斜,内设竹节沟以利排蓄水。茶园必须按种植行开通沟,深50×40厘米,不能开通沟的坡地及零星分布小地块,应挖50×40厘米的种植穴,同时要求表土和心土分开,开沟后填入10厘米表土,有条件的放入稻草、甘蔗叶等约10厘米,土杂肥每亩3000—4500公斤,覆土要高出地面10厘米。

3、保证全苗壮苗。要采用壮苗定植,定植时要盖草覆盖,淋定根水,有条件的及时插蕨遮阴,以防烈日暴晒,并结合抗旱施稀薄水肥,经常及时消灭草荒。再者及时查苗补苗,争取一年内基本全苗,为提早成园创造条件。

二、运用持续高产的手段,即科学采养,塑造良好树型结构苦丁茶是叶用作物,采摘和修剪合理与否对茶树生长的产量品质影响很大,要力争培养高矮适中,分枝部位低,分枝多而粗壮,分枝均匀,树冠幅度大(即采摘面宽)的矮、壮、多、匀、宽的良好树型结构,从而使芽头密、壮、分布面积大。苦丁茶二年内幼龄期的以采代剪,树高30厘米摘顶,以抑制顶芽生长,促进侧枝萌发和伸展,形成强壮的骨干枝,为宽阔高产茶蓬奠定基础。苦丁茶采摘要按标准适当留叶,并做到采养结合,才能获得持续高产优质。幼龄茶以养为主,以采为辅;成龄茶以采为主,以采为辅。一般采摘标准以一芽二叶为主,留1—2片芽基叶作预备功能叶,茶蓬中间多采少留,边枝少采多留,边枝注意留外向叶。

三、抓高产关键措施,即深耕改土覆盖压直和合理施肥苦丁茶是耐肥作物,对有机质要求高,深厚肥沃土壤和合理施肥才能使茶树根深叶茂,高产稳产。一是除种植时开深沟施足基肥外,二至三龄茶园在秋冬季在茶行间,力争全面深耕施肥改良土壤。二是必须注重运用覆盖压青手段,铲除茶园杂草覆盖在茶行上,还要到茶园外铲草和割草压直覆盖。同时,也可在幼龄茶园种植花生、黄豆等豆科作物,用收获后的茎叶压直覆盖。茶园盖草后可以保水、保土、保肥,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地温,又可以防止杂草生长,节省茶园管理人工,一举数得,应作为茶园管理的一项必行的生产技术规程(宜在经深耕施肥茶园进行)。三是要合理施肥。幼龄茶追肥坚持“少吃多餐”,即每次施肥少量多次,氮磷钾比例1:1:1,成龄茶多施氮肥,氮磷钾比例3:1:1。追肥方法上,雨季土湿时干施,晴天土干时将化肥和沤肥水冲混淋施,施肥处于茶蓬下垂处。

四、切实把好食品安全关,即无公害栽培和建立生态保护茶园苦丁茶是保健型饮料,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关系到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健康。因此,苦丁茶栽培以产品安全优质为核心。在用肥上,强调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病虫害防治遵循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做到治早治少治了,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一系列综合手段,从单虫单病的防治转向总体防治上来,转向环境生态向良性恢复上来。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只能施用生物农药和低毒高效农药,用药和茶叶采收必须在安全间隔期内。同时,争创建立生态保护茶园,运用各种有益的天敌和生物作用等,造就一个有利于茶树,不利有害生物环境,形成生物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的茶园,建立一大批按绿色食品生产规章的基地,发证生产经营,确保生产出无公害和绿色有机名茶,做大做强苦丁茶产业。

苦丁茶的高产栽培技术


苦丁茶高产栽培技术

(一)密植矮化高产栽培技术

苦丁茶生命力强,枝繁叶茂,利用它幼龄期长势旺盛,顶端优势强的特点,结合密植矮化技术栽培,可提高早期单位面积产量。

1、正确选择茶园地

选择茶园地是茶园成败的关键技术。苦丁茶忌风、喜湿喜肥,茶园宜选在低丘、中丘或低山山腹、山麓。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灌良好、土壤PH值5.5—6.5、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同时,要靠近水源,长年均可灌溉,有条件可安装喷淋设备。

2、整地方法

平地或缓坡地经两犁两耙(最好用拖拉机),梯田按一般果园要求整地。整地好后,平地按行距开通沟,深50厘米,宽40厘米,表土和心土要分开。开沟后填入10厘米表土,有条件的放入稻草、甘蔗叶等约10厘米,然后复土10厘米,再施土杂肥每亩3000—4500公斤。复土填高出地面约10厘米。不能开通沟的坡地及零星分布的小块地,可用挖穴方法株行距开穴,穴宽深各50厘米,然后下层放表土10厘米,中层施土杂肥20—30厘米,上层复土高出穴面约10厘米。缓坡平地则起畦密植。畦宽3米,畦长视管理方便而定,畦距30—40厘米。株行距1.0×1.0米,亩种植660株。

3、良种壮苗定植

采用良种壮苗定植是茶园高产早产的关键技术,要求定植苗高40—70厘米,直径0.5—0.8厘米,根系发达完整。这样才能成活快,萌芽多,分枝部位低,株型矮,产量高。定植时要淋足定根水,如遇晴天干旱,应隔2—3天淋水1次,以提高成活率,并做好查苗补苗,保证每亩苗数。

4、茶园管理

茶苗定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每年中耕除草2—3次。苗木成活后,宜施稀薄的复合肥,氮、磷、钾三者比例为1:1:1。幼茶施肥,坚持“少吃多餐”,即每次施肥量少但次数多。对成林树,要多施氮肥,氮、磷、钾比例为3:1:1。追施速效肥宜在春芽萌动前及春夏茶芽采摘过后进行,迟效肥(如过磷酸钙、骨粉、塘泥等)宜于秋冬初结合深耕施放。要着重施用农家有机肥料。幼龄茶树,在行间可种植花生、黄豆等豆科植物,作物收获后可将其茎叶作绿肥开沟压或作穴周覆盖。病虫害防治要采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农药,做到有机化和无公害栽培管理,保证天然优良的名茶品质。

5、合理采摘和修剪,培养高产树冠

苦丁茶采摘要适时适量,采摘茶叶过嫩,则损耗多,产量少。采摘过老、过多则影响采摘轮次和茶叶质量。苗高30cm即行打顶,尔后逢长新芽则采,长芽多采,短芽少采;高梢多采,低梢少采;粗壮芽强采,尽量将茶树控制在1米以下,这样可以促进四面枝梢均衡发展,形成高产树冠。种后的两年内,以采代剪,三年生的,要根据植株高度情况,在年底进行修剪。

龙井茶的栽培管理技术


龙井茶的栽培管理技术

龙井茶是我国的传统名茶。产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成熟的栽培管理技术,保证了龙井茶的优质高产高效。

一、生态环境

龙井茶区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西子湖西南侧的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茶区位峦五翠,林木参天,云雾绕绕,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年降雨量达l600mm,气候湿润,日照适宜。茶区土壤为丘陵砂岩强被积母质发育的黄红壤,其主要上种为黄泥砂土,质地疏松,多为微酸性的砂质壤上,主体土层厚度中等,下接半风化的母质层,土壤通透性较好,施肥效应显著。土壤有机质层深厚,养分充足,排水良好,茶树生长持续平稳。特别是茶区四周植被丰富,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势条件。如杭州西湖龙井村茶园,北面天竺诸峰环峙

成为防御寒潮侵袭的屏障,西面是著名的九溪十八洞,溪谷造西,潮湿和煦的南风回旋其间,漫射光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地势一植被一气候要素,为龙井茶优良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龙井茶区广大茶农根据龙井茶树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地理生态条件,积累了适用于本地的种茶经验,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1.茶树种植

选择的园地要规划设计,坡度15°以上的要修成水平梯级国地,15°以下的要划等高线,经初垦、复垦和施好基肥后即可划行种植。

(l)种植方式和密度

龙井茶区传统的种植方式多采用种子丛式穴播或青苗丛栽,60年代后开始推广密植条栽,80年代试种了部分密植速生茶园,则年代发展的新茶园多采用合理密植的单条或双条种植方式、单行条裁的规格为:行距130-150cm,丛距33cm,每丛3株,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双行条栽的规格为: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丛距33cm,每丛2-3株,每亩种植6000-8000株。

(2)苗木质量规格

现在,龙井茶品种都采用无性繁殖,出圃的茶苗,要求苗高在25c。以上,主茎粗在3mm左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无检疫性病虫害。

(3)茶苗移栽时期和技术

晚秋(秋分至霜降)或早春(雨水至惊蛰)是移栽茶苗的适期。在用情好的年份,晚秋移栽的茶苗,秋冬季先发根.开春后早发芽,要比早春移栽的茶苗早成园。移栽茶苗要十分注重种植质量,起苗时要少伤根,出四茶苗要及时种植,定植时将根系舒展平铺在种植沟底部,覆疏松细主人成,踏实,再覆土至“泥门”上,压实,浇透定根水。对粗壮且多数高于30cm的苗苗,定植后应及时定剪,剪口高度15-20cm。

茶苗移栽后还要做好抗旱、防冻等保苗措施,主要有土壤铺草,适施薄肥,及时治虫除草,缺株补植等工作,保证新种茶园壮苗、全苗。

2.茶树修剪

(l)定型修剪

对移栽后的幼龄茶树,要及时定型修剪,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应在离地15cm处定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决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来横高档获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项养蓬,后期留叶采。以后两年均可采取春茶前多来高档茶,后或适应修剪的方法,当年新消以养为主,来密结合,当树高达70cm左右,树幅达85cm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2)轻修剪

龙井茶群体种在本地具有生长力强、分校多、发芽密的特性,传统的栽培管理没有修剪的习惯,而是采用打顶养益、以来代剪、来密结合的方法培养采摘面。随着技术进步与生产的发展,根据生产茶园来搞批次多的特点,对生产茶园常采用轻修剪措施,目的是刺激获芽萌发、平整树冠、控制树高、便于采摘。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一般在春茶来后进行,剪去冠面3-scm的新消,阳坡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进行,有利春茶早发和增加名优茶产量,这比传统方法要优越得多。

3.茶园改造

(l)砌坎保土,深耕改立

现有茶园多分布在山坡上,对梯坎倒塌的老式茶园,逐年进行修整、改造,改坡地为梯地,改泥坎为石坎,改丛栽为条栽,在茶园四周与路边建立排蓄水系统。同时挑培客土,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这些措施能大大提高坡地茶园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茶树根系伸展,增强生长力。

(2)改造树冠,更新复壮

龙井茶区的茶园多数是1949年前和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老茶园,经长年采摘,树势渐趋衰弱,树冠急待逐年更新改造或换种改植。根据当地的经验,对树冠更新改造应固树制宜,修剪改造直在春茶结束后进行,主要有4种方法:

①深修剪:茶树经多年来摘,茶叶产量、品质逐渐下降。对此直采用深修剪,剪除冠面下“鸡爪技”层,修剪深度为15-20cm。经深修剪的茶树,对当年夏秋茶新档日叶来,以养树为主,恢复树势,重新培养采摘面。

②重修剪:重修剪的对象是树势呈半衰老和未老先衰、产量品质明显减退的茶树。一般茶树在离地叙Cm左右高度修剪,部分低矮茶树以纠去原树高的一半为宜,呈水平形修剪。对于肥培管理水平高的茶园,当年夏秋茶合理打顶养蓬,及时留叶来,年底即可复壮树势。

③抽刈:又称局部台刈。对衰老茶树,根据技干衰老程度,剪去茶返中病虫校和严重衰老校于,留下新发出的“地遵技”和粗壮的骨干校加以培育,继续 维持茶树生产力,这是茶区的传统经验。以后采用抽刈和重修剪相结合方法进行,这对改造半衰老茶树,复壮树势的效果更快更好。

④台刈:对生产力已明显衰退、茶树十分衰老的茶园,采用台州措施,当地茶农称为“砍蓬”。茶树台刈高度,一般在离地5cm左右。当地茶农用的台刈工具多为锋利的砍柴钩刀,现也有用台刈剪成台刈机,但剪口均要求光滑。茶丛刈去校于后,要及时清理树桩,扒开四周泥土,通过曝晒或用火烧,进行消毒灭虫,有利于健壮新梢,并开沟增施有机肥,促进茶树生长。当年前发新技,通过两次定型剪或不断打预留叶来等养蓬措施,重新复壮树势,培养丰产型树冠。

茶树修剪改造,必须有其他技术措施相配合,效果才会显著,如加强肥水管理,实行因树制宜地剪来结合,合理采摘,培养新的树冠,及时防治茶树病虫害等。

4.土壤管理

龙井茶区群众根据茶树的生长特性,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茶园土壤管理积累了一套“三讲四削”的宝贵技术经验。“三耕”就是春耕、伏耕、秋耕。春耕宜浅,目的是松土与切断草根,在“立夏”至“小满”期间进行;伏耕在“大暑”至“立秋”期间进行,比春耕深,主要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 减少下层水分蒸发,增加雨水渗入量;秋耕在“寒露”至“霜降”期间进行,要求深度达到20-25cm,即把底土捆起,翻转打碎,表土埋入底层,耙平,既可熟化土壤、深理杂草与虫蛹,又可提高土壤肥力。“四削”就是削春草、梅草、伏草和秋草。主要能解决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的矛盾,并变杂草为肥料。“四削”一般掌握在与“三耕”时间交错进行,质量要求严格,除春草外,均要先削单后掘地,即先把杂草削除归堆行间,等晒干后埋入土中,做到“丛内清,四边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产的发展,龙井茶区的“三耕四削”这一传统的土壤管理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到80年代后期已改为“少耕药除”,即每年主要在晚秋深耕1次,春耕以锄草代替,其他3次削草基本用除草剂替代。这样既保证茶园管理质量,又省工,并能降低成本。

龙井茶区部分坡地茶园的土壤管理,结合耕锄,还采用了茶园铺草措施,即利用作物秸秆、山草等有机物料铺入茶行土表,这不仅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稳定土温的作用,又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这是一条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

5.茶园平衡施肥

50年代初期,没有化肥,龙井茶区茶园均施用农家土杂肥和茶饼。60年代开始施用少量化肥。以后逐年增多,并根据茶树生长季节特点和需肥特性,采取重施有机肥和配施氮、磷、钾等化肥相结合的方法,以满足茶树对养分的需求,形成“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茶园平衡施肥经验。

基肥在“立冬”前施,一般都用茶饼或农家肥,特别重视施用茶饼,每亩开沟施200-300kg。近年茶饼供应不足,部分茶园用三元复混肥,如“中茶1号”专用肥作基肥,每亩施 75kg左右。追肥每年施 3次:第1次在“惊蛰”前后施,称催芽肥;第2次在“立夏”后施,称接力肥;第3次在“小暑”前施,称脱力肥。追肥均用速效氮肥,如每次每亩用尿素30- 40kg或用硫酸铵60- 80kg。同时在采茶季节还多次用浓度为0.5%的尿素或0.3%的硫酸铵溶液喷施叶面,多数采取采1批鲜叶喷施1次,可以增产和提高茶叶品质。 龙井茶区群众还有“看树、看土、看天”巧施肥的经验。例如,看茶树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瘦及吸肥能力来决定施肥量和次数,遇雨天不施肥,在雨前雨后巧施肥,干旱天气接水施薄肥。实践证明这样才是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

6.塑料大棚茶园栽培技术

近年,龙井茶区为适应名优茶发展需要,在部分茶园搭盖塑料大棚,利用它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效果,促进春茶早发,增加名优茶产量产值。据试验,冬季和早春搭盖塑料棚的茶园与不搭棚的对照茶园相比,最高气温提高7-12℃,最低气温提高2-4℃,有效积温增加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8%-12%。一般年份可提早10-20天开采。塑料大棚茶园能避免冬季霜冻危害,特别是春季“倒春寒”对萌动新梢造成的伤害。春季名优茶产量可比棚外茶园增加1倍以上,产值增加2倍左右。

(1)塑料大棚园地选择

①要求茶园树冠覆盖度在90%左右,品种优良,茶树长势旺盛;

②茶园土壤肥沃,避风向阳;

③用水方

早春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


一、除草松土:茶园经过4-5个月的雨雪,土壤已经板结,有的已长出青草,而此时土温较低,因此,在春茶开采前进行茶园除草松土,有利于疏松土壤、提高土温,削除杂草,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有利于促进春茶的提早萌发。除草松土一般以2月底、3月初进行,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

二、施催芽肥:施催芽肥时间宜早不宜迟,在离茶树根部15-20厘米处开沟施入,亩施尿素30-35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或腐熟栏肥2000-2500公斤,施后覆土。对于不能开沟施肥的茶园,可在雨天撒施尿素,并用竹竿抖动茶蓬,让肥料掉落入土。

三、修剪:修剪最好是在2月底至惊蛰前完成,最迟不能超过3月10日。因此时茶树经过一冬的休眠,茎、根贮藏的养分多,修剪后易恢复,又加上早春气温回升,修剪后长出的枝条不易受冻,劳力又不紧张,容易掌握。生产茶园一般提倡轻修剪,即一般剪去去年的秋梢(青梗),留养春、夏梢(红梗),约剪去2一3厘米。如果树冠受冻的,要根据受冻程度进行修剪,修剪要掌握宁浅勿深,免得剪去尚能发芽的部分枝条。而对于没有受冻,又采摘名优茶的茶园,为提早春茶的采摘可改春修剪为春茶结束后修剪。

四、防冻:早春气候异常,气温乍暖乍寒,这种气候条件对茶园生产高档名优茶极为不利。在早春季节应随时注意当地气象预报,提前作好预防倒春寒的措施。在寒潮预报发布后,对于已萌发芽叶的早生品种茶园,要集中人力抢采幼嫩芽叶,以减少冻害损失。在易受冻害的迎风坡茶园用稻草、杂草或遮阳网覆盖茶行蓬面,待寒潮过后及时将覆盖物掀去。茶树遭受冻害后,必须根据受冻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和复壮措施,使茶树尽快恢复树势。

五、清沟排水:春季雨水多,若茶园排水不畅,茶树易受渍害烂根,造成茶芽迟发、减产。因此要及时开沟排水,清理疏通排水沟,保证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做到雨停茶园干、不积水。

六、补叶面肥:3月上旬,当气温超过12℃以后,可利用茶树叶片吸收功能,根外补施肥料,促使茶树提早萌芽,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根外施肥可用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多功能营养液“中茶早”和激素“920”等。

七、防治虫害:春茶采摘期,正值蚜虫、茶毛虫和黑刺粉虱等虫害发生初期,应抓紧在春分后清明前用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进行喷杀防治。

以下信息由爱收集整理于网络: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国茶叶产量和质量都占世界首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重要的出口物资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4000多亩,但由于经营分散、缺乏栽培技术、管理粗放等原因,产量不高,因此,强化技术投入,实现规模开发,逐步走上茶叶生产、加工、营销相结合的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努力。

一、茶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以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叶生产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0℃,以后随气温的升高而生长增快,日平均气温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我县此气温均在清明前后),日平均气温超过20℃生长虽旺盛,但茶叶粗老质量差,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我国一般茶叶新梢生育4-5月为最旺盛时期,其次在7-9月。茶叶树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2-4轮,管理好,采摘技术措施得当可达到5-8轮新梢。

二、造好茶叶品种和茶园地

茶叶品种的优劣关系到将来投产的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县栽培的品种主要是福鼎大亮、福云六号等。

茶树是一种长寿的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新建茶园是百年大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认真地选择茶园地是获取高产、稳产的基础,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施工设计,使其实现规模化、良种化、机械化创造条件。一般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能排能灌、集中连片的红壤、黄壤为主。茶园地确定后,开垦种植时应有利水土保持的原则,15度以上的坡地应筑水平梯田,梯田宽不能小于165㎝,坡度大于30度以上的陡坡不宜作茶园,以免水土流失严重,茶树生长不良减产。茶园地不论平地或梯田都应深耕达70㎝以上。

三、种植技术

1、开定植沟施基肥。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深翻、平整、施足基肥。肥料以含有机质的堆厩肥、饼肥和一定数量的磷肥为好。用量依土质而异,一般每亩施堆厩肥30-50担或饼肥50-100㎏,骨粉或过磷酸钾15-25㎏。按茶行设计布局,开定植沟,深宽为20-50厘米,施入肥料后与土充分拌匀,盖土耙平再按株丛距种植。

2、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一般采用单行条栽(高寒山区茶园),为了提高茶叶树群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以密植密播和培养低矮型的比较合适。行丛距90㎝×20㎝×25㎝,亩栽茶苗4000-5000株。如果是扦插繁殖的茶苗,每穴种植2-4株为定,待茶苗成活后根据茶苗生长情况进行间苗、补植,每穴保留2株即可。栽植完毕即压紧土壤浇定根水。为防止苗木失水,保证成活,种植时茶苗应剪去部分枝叶,必要时在高温的旱季还要适当遮荫、浇水抗旱保苗。

四、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茶叶树栽培技术的中心环节,措施包括中耕除草、施肥、水土保持与灌溉等。

茶叶树行间松土可防止表土水分蒸发,使水渗到土中,增加土壤空隙,减少水土流失。一般每年春、夏、秋季各进行一次,深度7-10㎝为宜,茶园“封行”前宜浅耕,“封行”后结合施肥进行。

1、施肥:茶叶树在生长期和多次修剪、采枝叶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料,因此必须对茶园进行肥料补充,才能获得稳产、高产。施肥量依据树龄树势,采叶量和土壤条件来决定。幼龄茶树春夏季结合抗旱以施水肥为主,秋季施基肥。施肥方法以穴施和沟施为好。采叶茶树所需肥料,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次,一般每50㎏鲜叶施肥量,氮肥2.0-2.5㎏、磷肥0.5-0.7㎏、钾肥0.5-0.8㎏。基肥在秋季结合中耕进行,茶树生长活动期2-9月施肥以叶面喷施为佳。追肥多用速效氮肥,如尿素、硫酸铵等。

2、水土保持。茶园多建在山坡地上,冲刷严重,要建设好排灌系统,间种绿肥、盖草、培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养分,抑制杂草生长,提高茶叶产量。

五、树冠管理

为了增强树势,获得高产稳产和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龄,修剪是一项重要措施。经定型修剪能抑制茶苗顶端优势促进其侧枝和腋芽萌发,增加有效分枝,扩大树冠,培养强壮的骨干枝。

1、修剪时期。一般以地上部生长相对停止,根系生育处于旺盛时期进行为宜(秋季9-11月)。

2、修剪程度。两龄茶苗,高度在30㎝以上,开始分枝时,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15㎝以上的植株体剪去,三龄苗,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30-35㎝以上的植株剪去;四龄苗,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40-45㎝的植株体剪去。

3、修剪方法。第一次用整枝剪,第二、三次可用篱剪。每次修剪,切口要平整,便于伤口愈合。剪时尽量留下分枝的外侧芽,以使植株向外侧展。有病害或过于细弱的枝条应当剪去。经三次修剪茶叶树基本骨架已养成,即可轻采养蓬。预计四年成园后每亩产茶叶300-400斤,管理方法得当的,还可逐年提高产量。

对树势衰老、萌芽力不强的老茶树,可视树势分别进行重修剪或台刈,重修剪可在茶树高度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剪去,台刈离地面4-5㎝处全部刈去,时间在春茶前后进行。

六、鲜叶采摘

采摘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既是收获过程,又是管理措施,也是制茶工艺的开端。合理采摘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采摘不当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产量、质量和树势。

1、及时采、标准采。各种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不同,大多红、绿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高级茶原料要求一芽1-2叶,粗老茶可以一芽4-5叶,采摘时,须根据要求标准及时进行采摘,否则芽叶粗老,同时也影响下轮茶芽的萌发。

2、留叶采。芽叶是茶树主要的营养器官,采茶与茶树生育相矛盾,因此采摘茶叶时应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生长较差或更新后不久的茶树春夏季各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

茶叶采摘后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全发酵、不发酵、半发酵三种,即为红茶、绿茶、乌龙菜。

七、茶叶树的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对茶叶生产的危害很大,病虫种类很多,目前全国已发现的约400多种。在生产防治工作中大力提倡以栽培技术、人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以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施用农药,特别是高残毒农药和剧毒农药应严禁使用。

1、茶叶病害: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危害老叶、枝和果。

防治方法:⑴清园;⑵增施肥料,恢复树势;⑶喷波尔多液。

2、常见茶叶害虫:根结线虫害、茶尺蠖、茶毛虫、长白蚧、小绿叶蝉、茶叶螨等。

防治方法:根据不同的虫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人工、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

秋季茶树茶园管理: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


1、采摘判断

今年春茶比往年稍迟,茶树生育偏迟则在预想之中。采摘如果树势强劲、生育良好,则在8月上旬即可采茶。

采摘时期的延迟,使秋整枝时期的秋芽得不到充足的硬化,造成来年春茶的减产减收。

新叶开叶后30天,叶面积达到最大值,之后完全硬化,这期间约需90~100天时间。不采的茶园,8月上旬止减去徒长枝,秋整枝时期则枝条老熟、强壮,有利于来年春茶萌发茶芽强壮、整齐,使春茶增收。

2、深耕

深耕使茶行间土层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促进根系的发育。

最近茶树更新间隔时期越来越短,秋整枝等的枝叶返还茶园,多见有机物堆积在茶行之间,象此类枝叶堆积多的茶园,可用苦土石灰(MgO)等土壤改良剂在茶行间与有机物搅混,矫正酸性土壤,有利于促进有机物分解,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

(1)深耕时期

深耕造成根的切断,所以应在茶树养分吸收旺盛的秋季前进行,有利于新细根的再生。因此,8月中旬或9月上旬是深耕的最佳适期。秋季早来的山区、及高山茶园应提早进行。

(2)干旱的场合,深耕时断根影响极大,又难以再生出新的细根,应中止深耕改为浅耕。

(3)长年未进行深耕的茶园,地表根系分布多,深耕时断根量多。此种茶园应隔行深耕。

3、干旱对策

注意气象预报,一有干旱倾向时及早做好防旱对策。

茶树从根吸取水分,再从叶片蒸发来调节树体体温。通常夏天高温时,每日从茶园中蒸发的水分量约是7mm。过分的干燥,茶树对水分的吸收停止,这样叶片温度上升引起叶片灼烧。

易受干旱影响的茶园,往往是一些有效土层浅、灌水不便、根系分布浅的幼木园。

其防旱对策:

(1)水利条件良好的地方,1次在1000平方米茶园内灌水25?30吨(25?30mm),一般间隔7天以内灌水一次。土壤水分PF值在2.3以上时必需灌水。茶树表现出干旱症状前,早些灌水才有更好的效果。

(2)为阻止土壤地表的水分蒸发,可采用铺草、或在茶行间覆盖地膜的方法。幼木园特别要认真留意地管理。

4、插木床的管理

夏季扦插的苗床,插后20?30天开始发根,1个半月后形成第一次根。

一次根出齐后,要防治苗床干燥,及时灌水。施肥在第二次根、第三次根形成时开始,约8月上旬左右。施肥过多会造成肥料障害,覆盖物应在9月中旬前选择阴天揭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