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审评技术

发布时间 : 2020-11-19
白茶技术 白茶管理技术 白茶萎凋技术

白茶技术。

(一)白茶审评技术规程1.审评依据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0917-2000进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审评。审评用具与操作步骤同红茶、绿茶、花茶。

2.品质审评因子 对照标准样或成交样茶,按照下列规定评比茶叶的外形、内质各项因子。

(1)外形 评比叶态、嫩度、色泽和净度等。其中叶态、色泽和嫩度是白茶的重点审评因子。

(2)内质 评比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

(二)白茶审评技术要点1.白茶外形审评(1)白毫银针 分清产区、原料品种等。以福鼎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北路白毫银针(以福鼎产区为代表),以政和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西路白毫银针(以政和产区为代表)。白毫银针茶外形品质以毫心肥壮、银白闪亮为上,以芽瘦小而短、色灰为次。

(2)白牡丹 分清品种,如大白、水仙白、小白等。白牡丹以适制白茶茶树品种的1芽2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白牡丹外形品质以叶张肥嫩、叶态伸展、芽与叶连枝、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为上,以叶张瘦薄、色灰为次。

(3)贡眉和寿眉 以小菜茶、福鼎大白茶或大毫茶的嫩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优质贡眉和寿眉叶张肥嫩、芽与叶连枝、夹带毫芽。

(4)新白茶 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新白茶外形品质以条索粗松带卷、色泽褐绿为上,以无芽、色泽棕褐为次。

2.白茶内质审评(1)香气 香气以毫香浓郁、清鲜纯正为上,以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有红茶发酵气为差。

(2)滋味 滋味以鲜美、醇爽、清甜为上,以粗涩淡薄为差。

(3)汤色 汤色以清澈、。淡绿、橙黄明亮或浅杏黄色为好,以红、暗、浊为劣。

(4)叶底 白茶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作为内质重要因子加以评定。叶底嫩度以匀整、毫芽多为上,以带硬梗、叶张破碎、粗老为次;色泽以鲜亮为好,以花杂、暗红、焦红边为差。

(三)白茶常用评语1.干茶外形评语毫心肥壮:芽肥嫩壮大,茸毛多。

茸毛洁白:茸毛多,洁白而富有光泽。

芽叶连枝:芽叶相连成失。

叶缘垂卷:叶面隆起,叶缘向叶背卷起。

舒展:芽叶柔嫩,叶态平伏伸展。

皱折:叶张不平展,有皱折痕。

弯曲:叶张不平展、不服帖,带弯曲。

破张:叶张破碎。

蜡片:表面形成蜡质的老片。

2.干茶色泽评语银芽绿叶、白底绿面:指毫心和叶背银白茸毛显露,叶面为灰绿色。

墨绿:深绿泛乌,少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属白茶正常色泽。

暗绿:叶色深绿,暗无光泽。

黄绿:呈草绿色。非白茶正常色泽。

铁板色:深红而暗似铁锈色,无光泽。

3.汤色评语杏黄:浅黄明亮。

橙黄:黄中微泛红。

浅橙黄:橙色稍浅。

深黄:黄色较深。

浅黄:黄色较浅。

黄亮:黄而清澈明亮。

暗黄:黄较深暗。

微红:色泛红。

4.香气评语嫩爽:鲜嫩、活泼、爽快的嫩茶香气。

毫香:白毫显露的嫩芽所具有的香气。

清鲜:清高鲜爽。

鲜纯:新鲜纯正,有毫香。

酵气:白茶萎凋过度,带发酵气味。

青臭气:白茶萎凋不足或火功不够,有青草气。

5.滋味评语清甜:入口感觉清鲜爽快,有甜味。

醇爽:醇而鲜爽,毫味足。

醇厚:醇而甘厚,毫味不显。

青味:茶味淡而青草味重。

6.叶底评语肥嫩:芽头肥壮,叶张柔软、厚实。

红张:萎凋过度,叶张红变。

暗张:色暗黑,多为雨天制茶形成死青。

暗杂:叶色暗而花杂。

(四)常见品质缺陷成因分析1.红叶多或变黑 开青后置架上萎凋,萎凋过程翻动过多、过重、手摸,以致芽叶因机械损伤而红变,或因重叠而变黑。

2.滋味青涩 多见于萎凋时间不足,或速度偏快。

3.黑霉现象 多见于阴雨天、萎凋时间过长,或低温长时堆放、干燥不及时等。

4.色泽花杂、橘红 在复式萎凋中处理不当,毛茶常出现色泽花杂、橘红等缺点。

5.毫色黄 与干燥温度偏高有关。

6.破张多,欠匀整 与干燥水分控制不当、干燥后装箱不及时有关,操作时缺少轻取轻放的良好规范。

7.色青绿香味青 常见于温度过高、失水速度快、萎凋不足。

8.叶态平展 并筛不及时,或并筛时操作粗放。

9.蜡叶老梗 多见于采摘粗放,夹带不合格的原料。

10.毫香不足 外观有毫但毫香不足。多见于烘温控制不当。

精选阅读

永春佛手茶的审评技术


永春佛手茶树属大叶型灌木,因其树势开展,叶形酷似佛手柑,因此得名“佛手”。该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馥郁幽芳,冉冉飘逸,就像屋里摆着几颗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发出来的绵绵幽香沁人心腑,是乌龙茶中的名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永春佛手茶的审评技术。

永春佛手茶的审评技术

一、审评方法

使用茶具:白色陶瓷有盖的杯(审评杯)90ml、审评碗110ml、评茶盘20×24×5cm、叶底盘、汤匙等。

洗涤加温茶具:用温开水冲洗要冲泡和饮用的茶具。

取茶样看外形(茶时‘的外形与色泽):扦取具代表性永春佛手茶样5—6克于冲泡杯(审评杯)中;察看茶叶的外形是否紧结,色泽是否砂绿油润。外形干看以条索、色泽为主,整碎、净度为辅。

冲泡与审评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以100℃开水冲泡。

先刮沫:以杯盖刮除浮在杯上的茶沫,冲洗干净,再盖上杯盖。

二、审评内质

第一泡:冲泡后l一1.5分钟后闻杯盖香,看品种香气是否纯正,何种香型,永春佛手品种特征(香椽香等)是否明显;约2分钟时,倒出茶汤于审评碗中,看其汤水是否金黄清澈;汤水是否纯正醇厚回甘,香气是否与杯盖一致,是否有永春佛手的品种特征。

第二泡:以第一泡同样的方法冲泡。2分钟时闻其杯盏香,与前次比较,看香气是否一致,判断香气的强弱程度。3分钟时倒出汤水,看其汤水色泽及汤水的香气、醇厚、回甘程度。

第三泡:与前两次冲泡方法基本一致。3分钟时,闻其杯盖香,与前两次香气比较,判断其香气的强弱纯正程度。4分钟后,倒出汤水,看其色泽,品其汤水的,与前两次比较香气、醇厚回甘情况,以判断耐泡程度。

有需要进一步审评可以同样方法继续冲泡、审评其香气滋味。审评滋味后,先嗅叶底余香,再将茶叶倒入装满清水的白色搪瓷盘中评叶底。

三、审评特点

嗅香气:冲泡后,用拇指、食指、中指将杯盖竖起移至鼻端,深吸嗅香。香气以其品种的花果香、清香、浓强持久且耐泡为佳;品种香弱的为次;香气粗短、浓香持久且耐泡为佳;品种香弱的欠佳;如带有烟、焦、霉、水闷气、日晒气、油气等为劣品。嗅香气应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第一泡判别茶叶中的异气味和香型,第二泡判别香气的浓淡、强弱,第三泡判别香气的持久性。

看汤色:嗅香气之后,立即将茶汤倾倒入审评碗中,然后趁热辨别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浑浊等。永春佛手茶汤色一般要求橙黄或浅金黄,以明亮清澈为上品,暗淡混浊为次品。一般米说,容茶汤也以金黄色为佳,夏茶以橙黄色为好,秋茶以浅橙黄色为好。永春佛手茶汤色以浅金黄色为佳。

尝滋味:看汤色的同时或之后尝滋味。尝滋味要趁热(45.50℃)时最为准确。用茶匙舀取适量茶汤吮入口中,用舌头在口腔内循环打转,边打转边吸气,使舌部味蕾充分感受,作出相心的综合反应。舌头各部位对味觉分工不同,舌尖辨甜味,舌两侧辨咸酸。舌心辨鲜涩,舌根辨苦味,咽喉与鼻腔相通,亦可辨香气。

茶汤在口中打转不宜过久,以免舌头失敏感性。审评滋味是品尝茶汤滋味的浓淡、醇厚、鲜涩、甘甜、鲜爽、青臭味、刺激性,辨别茶汤中香味有否异味及茶叶火候等。茶汤入口,有一股芬香,过喉甘滑、醇厚、鲜爽、回甘为上品。

第一泡滋味浓度大,先辨别有否杂异味、品种味;第二泡滋味最好,品种特征更明显,对辨别鲜爽度、醇厚度、韵味、回甘有利,是判定级别的依据;第三泡辨别茶叶耐泡性、持久性,以及与第一、二泡的滋味是否基本一致。永眷佛手茶滋味要求“醇厚圆滑无异味,青臭蔷涩非上品,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甘润韵无穷”。

评叶底:先嗅叶底余香,用右下将审评审杯倒翻,左手持杯盖半盖着杯面,移至鼻端深吸嗅香。然后将茶渣倒入装有清水的叶底盘中,用汤匙翻动叶片鉴别。

叶底主要观察:

1、嫩度:叶了的柔软肥厚程度,具弹性还是硬挺。

2、匀整度、断碎牢。

3、叶色。

4、红边红点分布情况,是鲜红色还足褐红色。

5、品种纯度、有无品种混杂。永春佛手茶叶底以肥厚、柔软、明亮、色泽一致、绿叶红边、匀整、纯正者为佳。

四、审评标准

评分标准:(1)干看外形:外形10分,色泽10分;(2)湿看内质:香气35分,滋味35分,叶底10分。茶叶外形的净度和汤色仅供评分参考。一般:审评的评分在80分以上者为优质永春佛手茶。

白茶审评分为外形审评及内质审评


白茶审评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六大茶类的一种,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县、建欧县等地。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基本加工工艺为萎凋后直接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白茶5种,其中白毫银针分为一、二、三级,白牡丹分为高级白牡丹和一、二、三级,贡眉分为特级贡眉和一、二、三级,新白茶分为特级新白茶和一、二、三级。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外形审评

(1)白毫银针:以福鼎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北路白毫银针(以福鼎产区为代表),以政和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南路白毫银针(以政和产区为代表)。白毫银针茶外形品质以毫心肥壮、鲜艳、银白闪亮为上,以芽瘦小而短、色灰为次。

(2)白牡丹白牡丹以适制白茶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白牡丹外形品质以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为上,以叶张瘦薄、色灰为次。

(3)贡眉和寿眉以小菜茶、福鼎大白茶或福 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优质贡眉和寿眉叶张肥嫩、夹带毫芽。

(4)新白茶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新白茶外形品质以条索粗松带卷、色泽褐绿为上,无芽、色泽棕褐为次。

审评内质

主要审评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审评方法为:将3克茶叶用150ml沸水冲泡,浸泡5min后对各审评项目进行审评。

(1)汤色 :汤色以橙黄明亮或浅杏黄色为好,红、暗、浊为劣。

(2)香气 :香气以毫香浓郁、清鲜纯正为上,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有红茶发酵气为次。

(3)滋味白茶滋味以鲜美、酵爽、清甜为上,粗涩淡薄为差。

(4)叶底白茶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作为内质重要因子加以评定。叶底嫩度以匀整、毫芽多为上,带硬梗、叶张破碎、粗老为次;色泽以鲜亮为好,花杂、暗红、焦红边为差。

白茶审评要点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类的一种,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县、建瓯县等地。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基本加工工艺为萎凋后直接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白茶5种,其中白毫银针分为一、二、三级,白牡丹分为高级白牡丹和一、二、三级,贡刁分为特级贡眉和一、二、三级,新白茶分为特级新白茶和一、二、三级。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1、白茶外形的审评

(1)白毫银针

以福鼎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北路白毫银针(以福鼎产区为代表),以政和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南路白毫银针(以政和产区为代表)。白毫银针茶外形品质以毫心肥壮、银白闪亮为上,以芽瘦小而短、色灰为次。

(2)白牡丹

白牡丹以适制白茶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白牡丹外形品质以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为上,以叶张瘦薄、色灰为次。

(3)贡眉和寿眉

以小菜茶、福鼎大白茶或大毫茶鲜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优质贡眉和寿眉叶张肥嫩、夹带毫茶。

(4)新白茶

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新白茶外形品质以条索粗松带卷、色泽褐绿为上,无芽、色泽棕褐为次。

2、白茶的内质审评

主要审评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审评方法为:将3g茶叶用150ml沸水冲泡,浸泡5min后对各审评项目进行审评。

(1)汤色

汤色以橙黄明亮或浅杏黄色为好,红、暗、浊为劣。

(2)香气

香气以毫香浓郁、清鲜纯正为上,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有红茶发酵气为好。

(3)滋味

白茶滋味以鲜美、醇爽、清甜为上,粗涩淡薄为差。

(4)叶底

白茶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作为内质重要因子加以评定。叶底嫩度以匀整、毫芽多为上,带硬梗、叶张破碎、粗老为次;色泽以鲜亮为好,花杂、暗红、焦红边为差。

永春佛手茶的感官审评技术


1、审评方法

1.1 使用茶具:白色陶瓷有盖的杯(审评杯)90ml、审评碗11Om1、评茶盘20×24×5cm、叶底盘、汤匙等。

1.2 洗涤加温茶具:用温开水冲洗要冲泡和饮用的茶具。

1.3 取茶样看外形(茶时’的外形与色泽):扦取具代表性永春佛手茶样5—6克于冲泡杯(审评杯)中;察看茶叶的外形是否紧结,色泽是否砂绿油润。外形干看以条索、色泽为主,整碎、净度为辅。

1.4 冲泡与审评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1.4.1 以100℃开水冲泡。

1.4.2 先刮沫:以杯盖刮除浮在杯上的茶沫,冲洗干净,再盖上杯盖。

1.4.3 审评内质。

第一泡:冲泡后l一1.5分钟后闻杯盖香,看品种香气是否纯正,何种香型,永春佛手品种特征(香椽香等)是否明显;约2分钟时,倒出茶汤于审评碗中,看其汤水是否金黄清澈;汤水是否纯正醇厚回甘,香气是否与杯盖一致,是否有永春佛手的品种特征。

第二泡:以第一泡同样的方法冲泡。2分钟时闻其杯盏香,与前次比较,看香气是否一致,判断香气的强弱程度。3分钟时倒出汤水,看其汤水色泽及汤水的香气、醇厚、回甘程度。

第三泡:与前两次冲泡方法基本一致。3分钟时,闻其杯盖香,与前两次香气比较,判断其香气的强弱纯正程度。4分钟后,倒出汤水,看其色泽,品其汤水的,与前两次比较香气、醇厚回甘情况,以判断耐泡程度。

有需要进一步审评可以同样方法继续冲泡、审评其香气滋味。审评滋味后,先嗅叶底余香,再将茶叶倒入装满清水的白色搪瓷盘中评叶底。

2、永春佛手茶内质各因子的审评特点如下:

2.1 嗅香气:冲泡后,用拇指、食指、中指将杯盖竖起移至鼻端,深吸嗅香。香气以其品种的花果香、清香、浓强持久且耐泡为佳;品种香弱的为次;香气粗短、浓香持久且耐泡为佳; 品种香弱的欠佳;如带有烟、焦、霉、水闷气、日晒气、油气等为劣品。嗅香气应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第一泡判别茶叶中的异气味和香型,第二泡判别香气的浓淡、强弱,第三泡判别香气的持久性。

2.2 看汤色:嗅香气之后,立即将茶汤倾倒入审评碗中,然后趁热辨别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浑浊等。永春佛手茶汤色一般要求橙黄或浅金黄,以明亮清澈为上品,暗淡混浊为次品。一般米说,容茶汤也以金黄色为佳,夏茶以橙黄色为好,秋茶以浅橙黄色为好。永春佛手茶汤色以浅金黄色为佳。

2.3 尝滋味:看汤色的同时或之后尝滋味。尝滋味要趁热(45.50℃)时最为准确。用茶匙舀取适量茶汤吮入口中,用舌头在口腔内循环打转,边打转边吸气,使舌部味蕾充分感受,作出相心的综合反应。舌头各部位对味觉分工不同,舌尖辨甜味,舌两侧辨咸酸.舌心辨鲜涩,舌根辨苦味,咽喉与鼻腔相通,亦可辨香气。茶汤在口中打转不宜过久,以免舌头失敏感性。审评滋味是品尝茶汤滋味的浓淡、醇厚、鲜涩、甘甜、鲜爽、青臭味、刺激性,辨别茶汤中香味有否异味及茶叶火候等。茶汤入口,有一股芬香,过喉甘滑、醇厚、鲜爽、回甘为上品。第一泡滋味浓度大,先辨别有否杂异味、品种味;第二泡滋味最好,品种特征更明显,对辨别鲜爽度、醇厚度、韵味、回甘有利,是判定级别的依据;第三泡辨别茶叶耐泡性、持久性,以及与第一、二泡的滋味是否基本一致。永眷佛手茶滋味要求“醇厚圆滑无异味,青臭蔷涩非上品,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甘润韵无穷”。

2.4 评叶底:先嗅叶底余香,用右下将审评审杯倒翻,左手持杯盖半盖着杯面,移至鼻端深吸嗅香。然后将茶渣倒入装有清水的叶底盘中,用汤匙翻动叶片鉴别。叶底主要观察:

1、嫩度:叶了的柔软肥厚程度,具弹性还是硬挺:

2、匀整度、断碎牢:

3、叶色;

4、红边红点分布情况,是鲜红色还足褐红色;

5、品种纯度、有无品种混杂。永春佛手茶叶底以肥厚、柔软、明亮、色泽一致、绿叶红边、匀整、纯正者为佳。

3、审评标准

评分标准:①干看外形:外形1O分,色泽1O分;②湿看内质:香气35分,滋味35分,叶底10分。茶叶外形的净度和汤色仅供评分参考。一般:审评的评分在80分以上者为优质永春佛手茶。

乌龙茶香味品质审评新技术


1、香气品质审评

本法的审评主要对香气的香型、纯度高低、长短及持久性等三个方面进行鉴评,故称“三香法”。

香型

香型的判断是乌龙茶香气审评的关键。乌龙茶的香型可分异杂型、糖香型、花果蜜糖香型四大类型。异杂型是乌龙茶在采、制、管过程中遇不良状态下产生的不良异杂气味,如粗老气、日晒味、霉味、水闷味、酸馊味、青草气、烟焦味、老火、油药味等。这些问题常见于低档乌龙茶中。糖香型香是茶叶糖类物质在制茶过程中受热作用产生的香型。俗称“火香”、“火功香”。又因火功程度而异,火功不足,火香低沉,火功适当,渐向糖焦香转化,直到出现优秀的蜜糖香,一旦火功过度则产生老火、火焦味了。火功把握是否得当,主要在于调度糖与火的关系。花果香是茶叶的各类香气基质在合理的乌龙茶所特有的做青工艺中经一系列必要的生化反应所形成的似花香,似果香香气,所以又叫工艺香。如果工艺不当,花果香就不明显。此间还须注重到品种不同,遗传特性不同,则叶内香气基质不同,以致成茶香型有别,称之为品种香。如铁观音之观音韵,佛手的似香橡香,但各品种之特有香型也须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才能导出,否则,工艺不当,品种香不显。此外,产地不同,生态气候有别,土地状况不一,自然影响到茶树的新陈代谢,使茶叶内含物质也不同,成茶香型就各有特点,这种产地差异,称为区域香。区域香也同样受到工艺的制约,工艺不当,区域香不灵。一般来说,审评时能清晰在感受到花果香时,此茶品质不俗,最理想和具品位的香型当属在花果香的基础上辅之以恰好的火功技术所形成的花果蜜糖香。

香气的高低与纯异

就内在因素而言,香气高低是乌龙茶香物质的丰富与贫乏所决定的。在表现形式上,物丰则香气显锐,挥发性好,可评为高,反之,物乏则香沉,定为低。香纯异问题指的是香气中的香型组分,是单一香型还是夹杂着不同的香型,更主要的是指香中是否含有异杂型组分。纯者优,杂则次。

香气的长短与持久性

香气的长短是指香气物质丰富,挥发性好,闻香杯在距鼻腔较长距离时尚能闻到香的称之为长,反之为短。香气的持久性是指茶叶香气在不同泡次的表现。泡次保持多的持久好,反之为差。香长而持久,是乌龙茶香品质的重要指标,需要在审评中认真鉴别。

2、滋味品质审评

美食学皆以色香味形品评,又以味为根本。茶叶也是如此。所以相对而言,滋味比香气还更重要些。本法滋味审评是对茶汤滋味的“浓、醇(纯)、甘、爽、润”五大味性进行仔细品鉴,分辨定性,评出优劣,所以又称“五味”法。

浓度

通常人们认为苦涩的茶为浓,其实不然。浓是茶汤滋味优秀的指标之一,苦涩则是不良滋味表现,所以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过,苦涩又确实是构成茶汤浓度的一种表现,它是茶汤中儿茶素的味性特征,特别是复杂儿茶素味性尤为苦涩。当儿茶素含量适中时,茶汤味性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表现出茶的力度,给人以饮茶的满足,如果没有这种体现茶之力度的收敛性,饮茶如饮白开水,淡然无味。所以这种由儿茶素而来的收敛性成为茶汤浓度的特征之一。但是,事情都有个限度,如糖精超过了限度就变为苦了,同理,儿茶素含量大到超过一定限度后就转变为令人不适的苦涩味,成为不良之茶汤味性,不过,在这里要提出一个味阀概念,如果审评者本身的味阀值太低,本来恰好的收敛性恐怕也会感到苦了,这就会出误评。关于茶汤浓度问题,影响意义更大的是在儿茶素含量适中的基础上,丰富的糖类、氨基酸、咖啡碱等多种有效呈味物质溶入茶汤,共同构成茶汤滋味,舌感厚实,故称为厚。浓厚成为茶汤浓度的最佳表现。

纯与醇

在审评中,人们易把纯与醇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各有所指,纯指茶与非茶之别,醇为此茶与彼茶的关系。纯表明茶汤纯净,无茶外物混杂,醇则更上一层,反映出同一品种、产地、季节、工艺水平、等级规格的滋味特征。相对于醇(纯)是异杂味。各种异杂味多在原料品质低下、制茶环境不佳,气候不良,技术失当,保管不好的情况下产生的。如粗老、青涩、酸馊、烟焦、油药、霉变、辛辣等,这些具各种不良滋味特征的异味在低档茶中多见,在中档茶甚至高档茶中都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需要在审评中辨出。

甘甜

甘甜是反映茶汤饮后回甘状况的滋味指标,饮后回甘是茶叶糖类物质在口腔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单体葡萄糖后产生的甜感。回甘越快越明显,越持久,是茶叶品质高的重要味性特征,中低档乌龙茶回甘不强。

鲜爽味

这是一种鲜醇、清新、轻快、爽口的味觉,它是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等物质滋味特征。茶汤的鲜爽味是滋味品质优良性状之一,同时也是新茶的典型味性。在中低档及陈茶中表现不佳。审评技术的难点是注意与轻微的青味区别开来。

润滑

指茶汤似浆液圆滚滑润在喉腔轻顺下滑,它是茶汤的张力和果胶物质的胶质作用共同影响于茶汤产生的效果。润滑是优质茶汤的品质特征之一,中低档茶一般无此味感。

3、乌龙茶香味综合品质审评

依上述“三香五味”的方法,我们对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做出了较详见的辨析,但对此仍然未完全完成香味的审评工作,还必须进一步深入考察香味的综合品质表现,这就是茶汤香味的耐泡性和均衡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茶汤香味的实际品质状况。

耐泡性

评审的是茶叶香味各因子在各泡次的分布表现情。鲜叶原料好,内含物含量高,在各泡次就都有良好的表现,称其为耐泡。反之,制茶原料差,内含物少,泡次亦少,特别是在后泡次中香味低淡,徒然消失,谓之不耐泡。茶叶香味的耐泡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饮价值和经济价值。

均衡性

由于鲜叶原料状况,气候状况,工艺得当与否等因素都会独立地对某一品质因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如鲜叶原料等级低,内含物少,虽气候工艺等因素无碍,成茶品质在前泡次尚能有较好表现,但往后耐泡性则差,即使在前泡次也有香味欠丰满,力度弱的问题。再如鲜叶原料,内含丰富,却因气候作崇或工艺上走水不足,使得成茶浓度可能有较好的表现,便不可避免地出现花香不显,青气严重,滋味青涩的问题。又如原料好,气候好,前期工序工艺也恰当,唯在最后一道干燥工序中,火功失当,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工,那么成茶茶汤中多种品质因子都可能有良好表现,但老火问题就来了。因此,在审评实践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同份茶有的品质因子优良,有的因子就表现一般,有的低下,反映出香味品质的不均衡性特点。正是这种不均衡性使得茶叶香味高中有低,低中有高,花色丰富,规格齐全,琳琅满目。更使得茶叶生产、茶叶品质、茶叶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永无止境。就审评而言,充分认识不均衡性的客观存在,审评结论才会更客观全面,不致出现全盘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失误。

笔者认为,以本文“三香五味”兼顾“两性”之技术法评审乌龙茶香味品质便能由繁变简,易于把握和刻画。这种技法在香味之下细分项目,按具体项目的审评感受以审评术语定义品质性质,再依每个项目的实际品质差异分为若干档次,或以记分表示差距,就使得品质规格一目了然。既有茶叶品质实际的文字表述,又有一看就明白的数字体现,既评出了茶叶,又指导了品质改进工作。

改进乌龙茶香味品质审评技术之我见


茶叶的生产与经营,品饮与鉴定,教学与科研及其日益繁荣的茶叶文化艺术活动无不与茶叶自身的品质休戚相关。品质的确定依赖于茶叶审评技术。因此,审评技术精当与否,审评结果之准误直接影响着茶业的方方面面,有必要不断提升而精熟。

一、现行乌龙茶香味品质审评技法及其利弊

乌龙茶是重内质茶,在内质诸因子中,香气滋味又是重中之重,基本决定了乌龙茶的内质水准,同时也是乌龙茶审评技术的难中之难。

现行乌龙茶香味品质审评较为普遍的方法主要是审评术语及记分法两种。术语法以审评术语表示审评结果。这种方法能给以比较具体和完整的品质概念利于指导品质改进工作。存在问题是,其一,不便于反映等级规格;其二,必须同时使用许多术语才能把多样化的香味表达出来,显得繁琐;其三,不同的审评人员对同一术语的把握不尽一致而产生人为误差;其四,往往配搭了许多虚词副词,弄得更加复杂和混乱。相对而言记分法比较简单而直观,品质规格一目了然。不过这种技法操作上难度很大,它是建立在审评人员丰富的审评经验,心中自有一个明晰的品质定位系统,然后对应实际的审评感受评记品质分。其弊端是,第一,审评人员必须经验丰富,品质规格打分标准谙熟于心,否则心里没有谱无从操作。第二,每个审评人员感受器官的灵敏性、分辨力及各自心中的“谱”之差异,使得审评结果常因人而异。第三,审评结果以分示之,比较笼统,没有具体文字表述,不利于指导品质改进工作。此外,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由于实行了市场调节价格政策,许多情形是品质状况直接以价格形式体现,审评方法更为简单,结果表达更加笼统了。

二、乌龙茶香味品质审评新技术

1、香气品质审评

本法的审评主要对香气的香型、纯度高低、长短及持久性等三个方面进行鉴评,故称“三香法”。

香型

香型的判断是乌龙茶香气审评的关键。乌龙茶的香型可分异杂型、糖香型、花果蜜糖香型四大类型。异杂型是乌龙茶在采、制、管过程中遇不良状态下产生的不良异杂气味,如粗老气、日晒味、霉味、水闷味、酸馊味、青草气、烟焦味、老火、油药味等。这些问题常见于低档乌龙茶中。糖香型香是茶叶糖类物质在制茶过程中受热作用产生的香型。俗称“火香”、“火功香”。又因火功程度而异,火功不足,火香低沉,火功适当,渐向糖焦香转化,直到出现优秀的蜜糖香,一旦火功过度则产生老火、火焦味了。火功把握是否得当,主要在于调度糖与火的关系。花果香是茶叶的各类香气基质在合理的乌龙茶所特有的做青工艺中经一系列必要的生化反应所形成的似花香,似果香香气,所以又叫工艺香。如果工艺不当,花果香就不明显。此间还须注重到品种不同,遗传特性不同,则叶内香气基质不同,以致成茶香型有别,称之为品种香。如铁观音之观音韵,佛手的似香橡香,但各品种之特有香型也须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才能导出,否则,工艺不当,品种香不显。此外,产地不同,生态气候有别,土地状况不一,自然影响到茶树的新陈代谢,使茶叶内含物质也不同,成茶香型就各有特点,这种产地差异,称为区域香。区域香也同样受到工艺的制约,工艺不当,区域香不灵。一般来说,审评时能清晰在感受到花果香时,此茶品质不俗,最理想和具品位的香型当属在花果香的基础上辅之以恰好的火功技术所形成的花果蜜糖香。

香气的高低与纯异

就内在因素而言,香气高低是乌龙茶香物质的丰富与贫乏所决定的。在表现形式上,物丰则香气显锐,挥发性好,可评为高,反之,物乏则香沉,定为低。香纯异问题指的是香气中的香型组分,是单一香型还是夹杂着不同的香型,更主要的是指香中是否含有异杂型组分。纯者优,杂则次。

香气的长短与持久性

香气的长短是指香气物质丰富,挥发性好,闻香杯在距鼻腔较长距离时尚能闻到香的称之为长,反之为短。香气的持久性是指茶叶香气在不同泡次的表现。泡次保持多的持久好,反之为差。香长而持久,是乌龙茶香品质的重要指标,需要在审评中认真鉴别。

2、滋味品质审评

美食学皆以色香味形品评,又以味为根本。茶叶也是如此。所以相对而言,滋味比香气还更重要些。本法滋味审评是对茶汤滋味的“浓、醇(纯)、甘、爽、润”五大味性进行仔细品鉴,分辨定性,评出优劣,所以又称“五味”法。

浓度

通常人们认为苦涩的茶为浓,其实不然。浓是茶汤滋味优秀的指标之一,苦涩则是不良滋味表现,所以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过,苦涩又确实是构成茶汤浓度的一种表现,它是茶汤中儿茶素的味性特征,特别是复杂儿茶素味性尤为苦涩。当儿茶素含量适中时,茶汤味性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表现出茶的力度,给人以饮茶的满足,如果没有这种体现茶之力度的收敛性,饮茶如饮白开水,淡然无味。所以这种由儿茶素而来的收敛性成为茶汤浓度的特征之一。但是,事情都有个限度,如糖精超过了限度就变为苦了,同理,儿茶素含量大到超过一定限度后就转变为令人不适的苦涩味,成为不良之茶汤味性,不过,在这里要提出一个味阀概念,如果审评者本身的味阀值太低,本来恰好的收敛性恐怕也会感到苦了,这就会出误评。关于茶汤浓度问题,影响意义更大的是在儿茶素含量适中的基础上,丰富的糖类、氨基酸、咖啡碱等多种有效呈味物质溶入茶汤,共同构成茶汤滋味,舌感厚实,故称为厚。浓厚成为茶汤浓度的最佳表现。

纯与醇

在审评中,人们易把纯与醇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各有所指,纯指茶与非茶之别,醇为此茶与彼茶的关系。纯表明茶汤纯净,无茶外物混杂,醇则更上一层,反映出同一品种、产地、季节、工艺水平、等级规格的滋味特征。相对于醇(纯)是异杂味。各种异杂味多在原料品质低下、制茶环境不佳,气候不良,技术失当,保管不好的情况下产生的。如粗老、青涩、酸馊、烟焦、油药、霉变、辛辣等,这些具各种不良滋味特征的异味在低档茶中多见,在中档茶甚至高档茶中都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需要在审评中辨出。

甘甜

甘甜是反映茶汤饮后回甘状况的滋味指标,饮后回甘是茶叶糖类物质在口腔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单体葡萄糖后产生的甜感。回甘越快越明显,越持久,是茶叶品质高的重要味性特征,中低档乌龙茶回甘不强。

鲜爽味

这是一种鲜醇、清新、轻快、爽口的味觉,它是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等物质滋味特征。茶汤的鲜爽味是滋味品质优良性状之一,同时也是新茶的典型味性。在中低档及陈茶中表现不佳。审评技术的难点是注意与轻微的青味区别开来。

润滑

指茶汤似浆液圆滚滑润在喉腔轻顺下滑,它是茶汤的张力和果胶物质的胶质作用共同影响于茶汤产生的效果。润滑是优质茶汤的品质特征之一,中低档茶一般无此味感。

3、乌龙茶香味综合品质审评

依上述“三香五味”的方法,我们对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做出了较详见的辨析,但对此仍然未完全完成香味的审评工作,还必须进一步深入考察香味的综合品质表现,这就是茶汤香味的耐泡性和均衡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茶汤香味的实际品质状况。

耐泡性

评审的是茶叶香味各因子在各泡次的分布表现情。鲜叶原料好,内含物含量高,在各泡次就都有良好的表现,称其为耐泡。反之,制茶原料差,内含物少,泡次亦少,特别是在后泡次中香味低淡,徒然消失,谓之不耐泡。茶叶香味的耐泡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饮价值和经济价值。

均衡性

由于鲜叶原料状况,气候状况,工艺得当与否等因素都会独立地对某一品质因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如鲜叶原料等级低,内含物少,虽气候工艺等因素无碍,成茶品质在前泡次尚能有较好表现,但往后耐泡性则差,即使在前泡次也有香味欠丰满,力度弱的问题。再如鲜叶原料,内含丰富,却因气候作崇或工艺上走水不足,使得成茶浓度可能有较好的表现,便不可避免地出现花香不显,青气严重,滋味青涩的问题。又如原料好,气候好,前期工序工艺也恰当,唯在最后一道干燥工序中,火功失当,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工,那么成茶茶汤中多种品质因子都可能有良好表现,但老火问题就来了。因此,在审评实践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同份茶有的品质因子优良,有的因子就表现一般,有的低下,反映出香味品质的不均衡性特点。正是这种不均衡性使得茶叶香味高中有低,低中有高,花色丰富,规格齐全,琳琅满目。更使得茶叶生产、茶叶品质、茶叶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永无止境。就审评而言,充分认识不均衡性的客观存在,审评结论才会更客观全面,不致出现全盘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失误。

笔者认为,以本文“三香五味”兼顾“两性”之技术法评审乌龙茶香味品质便能由繁变简,易于把握和刻画。这种技法在香味之下细分项目,按具体项目的审评感受以审评术语定义品质性质,再依每个项目的实际品质差异分为若干档次,或以记分表示差距,就使得品质规格一目了然。既有茶叶品质实际的文字表述,又有一看就明白的数字体现,既评出了茶叶,又指导了品质改进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