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普洱茶“树龄”

发布时间 : 2020-11-20
谈谈茶叶冲泡 普洱茶普洱茶 普洱茶

【www.cy316.com - 谈谈茶叶冲泡】

人的年龄长,阅历会丰富;树的年龄长,根会深、粗、纵,所谓根深蒂固。人百年之后,称之为作古。树上百年,如果还活着,大概可称古树了。说古树茶,并不单代表其树龄长,而是其树龄长代表其根深蒂固,生命力强劲,吸收的养份充足。反映到茶叶上,是其内含物质丰富。古树制成的绿茶,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

长知识

【原生态古茶树(明代树龄300~500)】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老茶树(民国树龄60~100年)】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小茶树(1949-1976年树龄35~60年)】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台地茶树(1976-至今树龄0~35年)】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碎碎念

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正亦断不可少。看似无味是真味,看似平淡是真情,在疾行快走中驻足品茶,你会悟出许多平日劳作中悟不出的东西。

取一小茶壶,滚水烫热,放入茶叶,洗净,加水,沏成酽酽的一壶。静待片刻,将茶汤注入细白瓷盅,立即和着热气大口吞下,一饮而尽。闭目小憩,心境空明,仿佛红尘琐事,已化作茶水,顷刻间滚滚而下,直抵肺腑,只余下遍体温热和一丝涩涩的淡香.

清晨喝一杯淡淡的高级绿茶,醒脑清心。上午喝一杯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一杯红茶,或喝一杯高档绿茶,外加一些点心和果品,可解困提神,补充营养。晚上,与朋友或家人团聚在一起,泡上一壶乌龙茶,清香味醇,且耐冲泡,边谈心边喝茶,别有一番生活情趣。

小小的茶叶,静静待于杯底,水沿杯缘注入,茶叶在清亮的水里翻滚反复,湿润的茶芽慢慢舒展,飘浮,惊艳地绽开,之后,又静静沉淀下去。透明的玻璃杯中袅袅地飘逸着清茶的香气,书正静静地躺着,等着去翻阅,一首小诗,一篇散文,都是一种意境。wWW.CY316.coM

小编推荐

深谈普洱茶中的“湿仓”与“干仓”


普洱茶中的“湿仓”与“干仓”:所谓“湿仓”是源于香港早期的存茶方式。他们利用香港大环境本身就存在的“高温高湿”的自然特性,有意识将普洱茶存放在更潮湿的仓库,甚至有人还不时地洒水,增加“高温高湿”,目的是加速普洱茶的陈化。这种做法虽然有“激进”的成分,但为普洱茶的发酵提供了有益的尝试。现代普洱茶的人工发酵——渥堆发酵的产生,实际上就是受到“湿仓”的启发,并延续这种思路,将其更科学、更规范而已。

“湿仓”的做法虽然表面上加速了普洱茶的陈化,但也带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弊端,即发酵的过程由于茶叶吸水量太大,造成了对有益菌的抑制和腐败菌的“兴盛”,直接导致了普洱茶出现了部分“腐烂”。我们喝到“湿仓茶”感觉到的那种“湿仓味”,实际就是茶叶部分变质所产生的“霉味”。其实,就“湿仓茶”而言,香港绝大部分的存茶者已经放弃“湿仓”的做法,他们现在的存茶方式已有大量的改进。

所谓“干仓”的提法,是相对“湿仓”而言。因为真正的“干仓”是不存在的。普洱茶的陈化过程离不开“高温高湿”的环境,缺乏“湿”就会使微生物因缺水而消亡。而如果是“高温”而没有“高湿”相配合,就演变成了“干燥”过程,微生物会在高温干燥中更快的消亡。

树龄多老的岩茶才能称得上“老丛”?


写在前面,老con为丛还为枞、在岩茶界中一直争论不断,各执一词。本文以原作者所著丛字为表。

“老丛”是近年来新冒出来的一个武夷茶概念,多为“老丛水仙”,偶也有“老丛肉桂”。

老丛之所以称老,指的是树龄老;然而究竟多少年的树龄才称得上“老”呢?有的说30年以上,有的说50年以上,有的说至少要100年以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事实上,所谓的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儿童的眼中,30岁就算老了,可在老人眼里,30岁就是个青年;在过去,到了50岁就可自称“老夫”,“老朽”,但按时尚的观念,50岁还正是壮年;只有到了70岁,才算得上老,可以享受老人补贴。茶树的寿命要比人的寿命长多了,但要称老恐怕至少也要50年以上。

如果按50年树龄计,从2010年逆推上去,只有在上世纪60年以前种植的茶树,才可算“老丛”;如果按100年计,要上世纪初种的茶树才够资格。但上世纪初的老茶树极为罕见,上世纪50-60年代种的茶树也不多;真正有数量的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末种的茶树,因为那时经济大发展,闽北的茶园发展比较多。但这些30年左右的茶树,能算老丛吗?当然,如果与闽南铁观音以“新丛”为贵相比较,说是“老丛”也名符其实。

但是对于茶客来说,更多关注的并非是茶树的新或老,而是所谓的“丛味”。可是丛味究竟是什么味?绝大部分都说“丛味”是一种“青苔”味,口感滋味较一般水仙更粘稠;也有人说是木质味、陈茶味等等。所谓木质味,实际上是一种茶叶本身的自然味道,这在晒青茶中最常见,特别是生普与陈年白茶的木质味非常明显;至于陈茶味,顾名思义,只能出现在多年陈放的茶中。

青苔味呢?这是老丛的最大亮点。青苔本身的味道,是一种清新的青草味;生长在岩石上的青苔,如果是在大太阳天,突遇阵雨后又放晴时,散发出来的,是一种带着甜丝丝石头味的强烈干草味,具有相当的穿透力。这种味道是武夷岩茶“岩韵”的一个重要特征,有时甚至可以判别是否是“正岩”茶的一个标准。但如果是上品岩茶,岩韵的最主要特征,一是花香,二是岩骨——茶汤的滋味;一般来说,要仔细体会,才能感觉到隐约岩上青苔味。这在喝武夷山茶人华安制作的老丛水仙就非常明显!

当然,也有一些“老丛”的青苔味,其实不是自然形成的苔味,而是茶叶没焙透的返青味——实际是存放时返潮引起的。这种状况在一些轻焙火的花香型乌龙茶中经常遇到。一般来说,如果返青味不算太严重,复焙一下即可解决。但是无论如何,终不能把返青味当作丛味。

综上所述在鉴赏老丛水仙时首先要判别其是否具备水仙茶的基本感官特征;其次才确定所谓的“丛味”青苔味是否出于自然,以及程度的轻重。不管怎么样,总不能喧宾夺主,让青苔味压过了水仙味吧?有一些茶客因为个人口味偏好丛味,自然无可非议。或许就是有了这部分的消费者,才引出了“老丛”。不过对于一个理性的茶客来说,看到“老丛水仙”或别的什么“老丛”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水仙”而不是“老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