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纳雍走出有机茶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 : 2020-11-24
有机红茶 红茶走心文案 普洱茶有机

【www.cy316.com - 有机红茶】

贵州纳雍走出有机茶发展新模式

“今年初春的一夜霜冻,纳雍县许多茶场的茶青都受到很大损失,我的茶园却基本没受影响,这得益于鸡粪的有机肥效。”站在纳雍县乐治镇蚕箐梁子的茶园里,李娟边安排当地农民对茶园进行松土、施肥,边告诉记者:“我创办生态养殖场的初衷,是为茶场提供充足有机肥。没想到,养殖场不仅给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当地群众增加了一条致富门路。”

李娟所创办的茶场,名叫贵州府茗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8月,乐治镇政府将地处蚕箐梁子的2800亩老茶园拍卖。该镇财政所女职工李娟独具慧眼,买下了茶场30年的经营权,她也变成了一名私营企业经营者。2000年,李娟通过民革中央许允文教授的帮助,从杭州高薪聘请来一位制作龙井茶的师傅。当年制作了成品茶5000余公斤,其中精品茶200多公斤。精品茶以每公斤2000多元的高价在市场销售,李娟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从2000年开始,李娟筹资200多万元,盖起了办公楼,架通了输电线路,接通了自来水。2003年,李娟从西南农大聘请了专职技术人员,建立了苗圃育苗,把茶园改扩建到3600亩,其中有机茶达1186亩。为了解决茶场发展中的缺肥难题,让有机茶面积迅速扩大,2007年10月,李娟和做生意的亲戚彭中燕合伙,投资320万元,招聘了41名农民工,办起了饲养规模达8万只蛋鸡的“蚕箐生态养殖场”。鸡场每天所产鸡蛋畅销水城、贵阳,为他们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同时,鸡粪为茶园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

生态养殖场的建立,还为当地老百姓拓出了一条致富门路。据了解,鸡场一天所需包谷籽约7吨。临近几个村的村民主动改变种植习惯,种起了鸡场所需的氨基酸含量高的高产杂交包谷。每亩产量达到550公斤,比原来种植本地包谷高200公斤,而杂交包谷的市场价格每公斤比本地包谷高0.1元,这样,农民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同时,秸秆全部卖给茶场,通过发酵后加工成生物肥料。

辛勤的付出赢得了丰厚的回报。李娟的茶场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获得了地、省级优秀重点龙头企业。2008年,又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扶贫龙头企业。如今,府茗香茶已多次获得了国际国内名茶评比金奖,成了贵州茶叶的品牌之一。目前,茶场的产值已达2380万元,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超过300万元,并带动当地农民种茶1000多亩。(田庆中苏丹刘莹)

Cy316.com延伸阅读

山东日照探索出茶园种植新模式


茶叶是日照市特色农业之一,日照现有茶园12万亩,经科学区化研究,日照可种茶叶面积达30余万亩,其发展空间巨大。但在新茶园发展过程中,茶园遮荫和种植模式成为茶园大面积发展的一大障碍。虽然这几年利用间作花生、豆角、大姜等作物遮荫缓解了部分难题,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迫切需要研究一种新的遮荫物和新的种植模式。

据市茶科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多年来对多种保墒模式和间作模式的试验研究,2008年日照市首次提出了草+膜的新茶园保墒模式和大行距单行玉米与大豆同穴间作的遮荫种植间作模式,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经济高效的新茶园种植路子。

具体做法是:茶籽播种后喷一遍800倍已草胺,再盖2-3公分的长湿麦秧后再盖膜,待茶籽出苗时破膜。该方法具有保墒、保温效果好,茶苗出苗快,且不易伤苗,同时减少茶行中杂草滋生。清明时在大茶行间作一行中棵玉米,玉米同穴播种2-3株大豆,株距在35公分。不仅茶树生长良好,而且玉米大豆经济效益客观,与间作花生相比,减少了茶园用药,实现了无公害茶叶生产,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良好,对北方茶园大面积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指导。此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强的实用性,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贵州省纳雍县:茶产业发展迅速 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纳雍县是贵州省西北部的一个行政县,受地理交通条件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纳雍县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贫困县,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近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纳雍县开展茶叶种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纳雍县当地的茶叶种植

一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1.8万亩发展到今年的24.6万亩,主要分布在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龙井43、金观音、安吉白茶等。

二是品牌建设不断加强。现已注册有“姑箐”“府茗香”“康苠”等30多个商标,创建了“贵茗翠剑”“府茗香翠龙”“彝岭苗山”等多个品牌,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茶博会、展览会、评比会上夺得大奖。在省斗茶赛和毕节市“奢香贡茶杯”斗茶赛上均获奖,特别是在毕节市“奢香贡茶杯”斗茶赛上连年领先。

三是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纳雍县2007年被定为贵州省15个重点产茶县之一,2009年至2017年连续9年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获“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201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四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共注册63个茶叶企业(其中茶叶专业合作社33家、茶叶公司30家),有22家公司通过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5家企业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6家公司获得市级龙头企业认定,6家公司荣升为省级龙头企业,1家公司被评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公司获中华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五是加工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只有5家,年生产成品茶6吨左右,产值120万余元。2017年年底,具备加工能力的茶企增加到28家,年生产成品茶约95吨,产值675万余元。

以上就是关于纳雍县近几年来发展成果的介绍。纳雍县既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同时也离不开当地人民勤劳的工作。这二者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缺一不可。

青岛王哥庄茶叶生产新模式助茶业腾飞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茶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茶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600余亩,占全区三分之二以上,全街道共有崂山茶大、小加工企业200余家。崂山茶种植、加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途径。但部分茶农缺乏科学、规范的田间管理技术,无法在种植环节上保证茶叶品质,同时茶农散户获取外界信息有限、销售渠道不畅,单枪匹马闯市场,好茶也难以卖到好价钱,茶叶增长不增收。为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次组织人员深入调研,积极探索茶叶生产新模式,把打造知名品牌与带动农民致富紧密联系起来,先后推出了“公司+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合作模式,并最终形成了目前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公司+基地+农户+农资经营者+茶商”经营管理新模式,在企业和农户之间搭建起了互动的平台,有力地加快了茶叶产业化步伐,实现了公司与茶农的双赢。

缘起:规范管理,提升崂山茶品质,破解增产不增收难题科学管理,龙头带动,有章可循。针对崂山茶分散经营、种植面积小、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近几年来,街道注重发挥崂山茶主产地和骨干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完善标准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加大对崂池云峰、晓阳春、玉群、万来客等一批知名规模茶叶企业的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并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2007年,街道茶叶龙头企业--崂池云峰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家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经国家工商行政部门审核,公司与自愿出资入股的30户茶农,正在崂山区率先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与上世纪50年代的合作社迥然不同,茶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基本组织形式是茶农、茶商、茶企、农资经营者按照股份制形式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合作社以茶叶为中心,按统一标准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购优质农资、交流生产技术、社员经营者订单销售,在有利节约生产成本、提高茶叶质量的同时,大大减少茶农单枪匹马闯市场的风险。成立全区首家专业合作社后,王哥庄街道以此为契机,在崂山区农林局和相关专家们的直接指导下,依据《农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国家绿色食品的要求,结合崂山区特有的地域环境,制定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章程》、《社员管理制度》、《茶园种植管理技术规程》、《崂山茶加工操作规程》等相关制度,还建立健全了车间加工、包装规程,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整套完善地内部管理制度。合作社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法制化良性发展的轨道。截止目前,全街道共成立1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其中,签约社员1852户,茶叶签约面积4754亩,入会会员每亩茶叶年均收入增加3000余元。

强化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的从业素质。合作社多次聘请专家举办了多期“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班”,采取设立茶叶技术宣传摊位、发放茶叶管理技术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广大茶农详细讲解茶树从栽培、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到采摘等各个环节管理技术,提高了茶农从业素质。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提升崂山茶的内在品质

崂池云峰合作社于2006年投资60余万元,承包山林1000亩,美化硬化了基础道路,铺设了水利灌溉设施,标准化茶园初具规模。合作社还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抗寒耐冻》优良品种的选育。晓阳工贸有限公司合作社从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招聘茶叶本科大学生充实研究所技术力量,进行崂山茶叶的引种驯化和研究开发工作,并成功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崂山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及白茶等系列茶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崂山茶的种类结构,增加了消费者购买时的选择性。

发展:部门联动,扶持龙头企业,以点带面推进创建

开始成立全区首家茶业合作社起,王哥庄街道就一直坚持部门联动、推动依法创建工作的原则。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对茶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工商部门规范扶持茶业合作社的工商登记,财政、税务、交通、电力等部门做好相关的服务和扶持工作。街道还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农资产品的监管力度,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化肥进行了查处,从源头上保证了茶叶品质。在鲜茶集中交易区建立了晓望和桑园两个专业化鲜茶交易市场,使用茶叶农残检测仪,对每日进入市场交易的茶叶进行检测,对农药残留超标的鲜叶当即进行查处、销毁,有效地遏制了以往以次充好、鱼目混珠、药物残留超标的茶叶进入市场的现象。

展望:茶乡王哥庄争当崂山茶品质提升急先锋

茶叶卫生质量明显提高、茶叶检测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茶园管理成本大幅下降、茶叶制作技术显著提高,茶农每户平均增收2000元左右……崂池云峰、晓阳工贸、青岛玉群等茶业合作社成立后,这些可喜现象扑面而来,我们也期待茶乡王哥庄在提升崂山茶品质、打造崂山精品茶品牌上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贵州发展茶产业优势独具


消息金秋十月,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评出12个全国金奖,贵州获得4个;另外,我省还获得2个银奖和2个优质奖。一位业内人士感言:“黔茶在茶博会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充分证明了外界对黔茶的认可,也说明开发贵州茶叶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贵州是国内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兼具的原生态茶区,也是中国最适宜种茶的区域之一和高品质绿茶的重要产地。“幽深不见人,苍翠万千里”,使得贵州环境污染小,农药化肥施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天然的理想种植区域。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按无公害茶叶标准对贵州茶叶进行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湄潭、晴隆两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20个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茶叶)基地县,凤冈县被授予“中国有机富锌富硒茶之乡”。目前,全省通过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分别为7万亩、6万亩和3.5万亩,有机茶茶园面积居全国前列。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孕育了品质独特的贵州茶叶。贵阳春秋实业公司在近两届茶博会上连获金奖。在本届茶博会上,该公司“雀舌报春”绿茶又获得金奖。公司总经理牟小秋说:“品质好,是贵州茶的普遍特点,‘雀舌报春’其实只是更加充分地体现贵州绿茶的特点而已。”

江苏溧阳发展茶园养鸡模式获“双赢”


一垄垄茶园泛着绿色,茶树掩映下成群的土鸡在茶地里啄虫、吃草、扒土,这种“茶—鸡”立体种养模式,不仅给茶场增加了效益,节省了成本,还减轻了农药污染。

今年3月,溧阳市天目水苑茶场在茶园中试养了500只草鸡,因散养的草鸡肉质鲜美,价格比传统肉鸡高出50%,仍供不应求,同时放养鸡的茶园中没有虫、没有草,且茶叶长势好;而没有放养鸡的茶园里就易长虫,茶叶长势也相对弱一些。受此启发,他萌生了在茶园中大批量养鸡的念头,从广东引进4000只黑土鸡、从河南引进4000只麻土鸡、从安徽引进2000只土草鸡,进行散养。目前部分土鸡已出售,受到市场的热捧。

为了打造“精品土鸡工程”,溧阳市天目水苑茶场在饲养过程中,坚持采用天然谷物饲料,不含生长素,加之这种鸡生长期长,肉质坚紧、鲜美,块头小,最多只长到三四斤,很适合三口之家食用,深受市场青睐。更令人欣喜的是,“茶—鸡”立体种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应。茶园中放养了鸡,鸡粪可以肥沃茶园,不用再施化肥,同时鸡扒土找食过程中还松了土,每亩田可节约人工助地费40元。另外,鸡天生吃虫、吃草,茶园每亩还可节省农药费50—60元,而且还净化了周边环境,提高了茶叶品质。

“私人订制”取代传统产销模式 贵州茶叶品牌越来越响


和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一样,中国的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如今,茶早已经走向国际,成了世界上销量最高的三大饮料之一。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茶叶生产大省,但是由于当地的茶叶品牌知名度较低,总是卖不出好价格。在茶叶市场竞争加剧的时代,“私人订制”正在改变贵州茶叶传统产销模式。

“只要每年支付800元,就能拥有专属自己的茶园。我们现在‘私人订制茶园’的生产方式,非常符合中央文件精神。”得知今年一号文件精神后,贵州湄潭沁园春茶业总经理赵吉伟兴奋地说,接下来,他要和茶农们加快推广这种新的种茶、卖茶方式。

坐落在贵州省湄潭县境内的兴隆镇,是茶味浓郁的古老产茶区。茶园在海拔1200米的云雾间,数千亩青山滴翠,十余里溪水潺潺……

“好山好水出好茶,但就是卖不上好价格。”赵吉伟说,由于缺少品牌知名度,当地茶农以前卖春茶主要是茶青,夏秋茶利用较少,茶农收入有限。赵吉伟10多年前开始经营茶叶时,就一直琢磨怎样提高茶叶的附加值,“然而品牌不响,很难让市场接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从2015年开始,他在自己的茶园里建起了实时视频系统,并通过手机微信将茶园生产的实时动态画面发布出来。

“把电子眼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茶叶生产加工之中,不仅有利于管理,提升茶叶质量安全,还能让广大消费者参与、监督生产过程,提高对产品的信任度。”他说,有了品质的保障后,又开始推出“私人订制茶园”模式。

“以前是茶叶采摘时找销路,现在是茶园根据客户要求生产;以前茶叶是按斤卖,现在是按亩卖。”赵吉伟解释说,全国各地的客户只要每亩支付800元的年费、365元的管理费,平时由公司按照统一标准管理,客户支付一定的采摘工资、加工费、肥料钱,就可收获这亩茶园的所有茶叶,“要绿茶,还是要红茶,客户说了算”。

赵吉伟说,这种生产方式,一亩茶叶能卖到5000元以上,比传统茶农单卖茶青的方式要增收1000元以上。

据了解,贵州湄潭沁园春茶业今年要拿出3000亩的茶园采取“私人订制”,目前已有北京、成都、山西、山东等地的客户签订了协议。

“通过这种方式种出的茶,我们放心。”代表萌奶奶创意文化传媒公司签订协议的夏子兰说,她的很多朋友也都想订制茶园。

如今,在贵州茶区,类似这种“私人订制”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多。“尝到了甜头,附近的茶农都追着我,要把茶园流转给公司来按照‘私人订制模式’运作。”赵吉伟说,这种模式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相信这条路子会越走越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