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采摘技术

发布时间 : 2020-12-19
茶叶炭焙技术 茶叶拼配技术 花茶技术

【www.cy316.com - 茶叶炭焙技术】

茶叶采摘 :茶树采摘的对象是新梢,它是茶树的主要营养器官,是茶树制造养分的“工厂”,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关键是实行合理采摘。合理采摘就是根据茶树的生长特点,正确解决好茶树采叶与留叶的关系。通过采摘,做到提高产量与改进品质相结合;当年、当季增产与延长茶树经济年龄相结合。茶叶采摘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按照标准及时采摘:一般随着新梢的生长,叶重量是增加的,但对茶叶品质有利的一些化学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等却是减少的,也就是说,品质是下降的。因此,必须按照所制茶类对鲜叶的要求及时采摘。一般大宗红、绿茶要求采摘一芽二三叶,乌龙茶要求采摘小开面,名茶对鲜叶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

2、合理留叶:茶树什么时候留叶好,应与茶树生长情况、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收益综合考虑。一般可在春茶后期留叶采摘。并根据春茶留叶情况,再在夏茶适当留叶,有些高山茶园或低山生长不良的茶园,也可采用不采或少采秋茶,实行提早封园办法来留叶。 留叶数量,过多过少都不好。留叶过多,分枝少,发芽稀,花果多,产量不高;留叶过少,虽然短期内有早发芽,多发芽,近期内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由于留叶少,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养分积累不足,茶树容易末老先衰。茶区群众的经验是:留叶数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的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

3、掌握好开采期:采摘周期与封园期开采期是指一年中各季茶采摘第一批鲜叶的日期。各地的经验是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一般名优绿茶区,在采用手工分批采摘的情况下,春茶当蓬面有5%-10%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开采。 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所以,一般当新梢有10%左右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了,对于采摘细嫩的名茶原料,开采期更应提前。采摘周期是指采摘批次之间的间隔期。采摘周期应根据新梢生育状况,结合采摘标准而定。一般大宗红、绿茶,用手工采的,春茶每隔3-5天采一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一次。如果用机器采茶,因现有采茶机都没有选择性,很难分批采摘,一般每季茶只采1-2批。封园期指停止采摘日期。封园期迟早,主要关系到茶叶产量与茶树生长,具体应视环境条件与茶树生长情况而定。冬季气候温和,培肥水平高,茶树生长好,当年已留适量叶片的,原则上可采到最后一批新梢止;反之,应提早封园。

4、鲜叶集运:鲜叶采下后,首先必须从鲜叶的嫩度、匀净度、鲜度等三方面进行验收,而后参照代表性样品,评定等级,称重过磅,登记入册。但叶一定要做到按级归堆。即使是同一等级的鲜叶,也应做到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晴天叶与雨天叶分开,正常叶与劣变叶分开,成年茶树叶与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分开。这些鲜叶如果混在一起,由于老嫩不一,不但给茶叶加工带来麻烦,而且会降低成品茶品质。为了保持鲜叶的鲜度,防止发热红变,采下的鲜叶要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快装快运给茶厂加工。装运鲜叶的器具,要保持清洁干净,通气良好。这样,既可防止细菌繁殖而产生异昧,又能流通空气,防止茶叶发热变红。实践表明,目前广泛采用的竹编网眼篓筐是一种比较好的盛茶器具。盛装时切忌紧压,及时运送加工厂,按要求分类分级摊放,防止腐烂变质,这是鲜叶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小编推荐

当代茶叶采摘技术


现代,尤其是50年代末期以来,茶叶科技术界加深了对茶叶采摘技术的研究和讨论,无论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合理采摘的技术体系。

(1)采摘的生物学基础

茶叶采摘要比一般大田作物的收获复杂得多,深刻得多。在茶叶采摘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基本的矛盾,即采茶与养树之间的矛盾,芽叶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只有在充分认识茶树生育特性的基础上,合理运用采摘技术,才能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关系,实现茶叶的优质高产、延长经济年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叶用作物,采收的芽叶即茶树的新梢,既是制茶的原料,亦是茶树重要的营养器官。新梢上成熟的叶子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所。茶树新梢具有顶端生长优势和在年生育周期中我次萌发生长的特性。茶树新梢由顶芽和侧芽萌发生育而成。顶芽和侧芽所处位置和芽最先萌发,生长亦最快,占有优势地位。但顶芽的旺盛生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使侧芽萌动推迟,生长减慢,甚至呈潜伏状态。所以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新梢每年只能重复生长2~3次,分枝少,树冠稀。而人为的采摘,可解除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不断萌发,使生长加快,新梢生长轮次增多以及萌芽不断萌发,使生长加快,新梢生长轮次增多以及萌芽密度增加。但茶叶采摘不能过度,否则茶树上叶子太少会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不利于有机物质的形成和积累,从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茶树叶子是随着新梢的生长而开展的。叶子的生育速度、展叶多少、成熟历期、叶子的寿命等生物学特性,与茶树内部的生理机能和外界的环境条件紧密相关。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杭州地区测定,新梢生长快的,2~3天可展一片叶子,生长慢的,则需5~6天。叶子从初展到成熟的历期,生长快的只需13~14天,生长慢的则需28~29天,平均16~25天。新梢展叶多少,差异甚大,多的可达10片以上,少的只1~2片,一般能展叶4~6片。茶树叶片寿命,以春梢上着生的最长,夏叶其次,秋叶最短。叶子的平均寿命一般不超过一年,约320天左右。老叶脱落常年都有,但多数在生长季节脱落,新叶生长最多之时,也是老叶脱落最多之际,4~5月是落叶高峰期。叶子是茶树制造有机物质加工厂,叶子的适度繁茂是衡量树势强弱和预测茶叶产量高低的标志和依据。所以在年生育周期内,必须有适量的新生叶子留养在茶树上。树冠上绿色面积的多小,主要是茶叶采摘留叶的数量和留叶时期所决定。因此,茶叶采摘便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

(2)合理采摘

合理采摘是60年代以来总结归纳、研究提高的一个科学概念,其含义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采摘技术,借以促进茶树的营养生长,控制生殖生长,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采茶,采好茶,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目的。其主要的技术内容,可概括为标准采,适时采和留叶采。

标准采 指按一事实上的数量和嫩度标准来采摘茶树新梢。成品茶的品质,除受加工技术左右外,主要是由鲜叶原料的质量决定的。一般说,采摘细嫩的芽叶,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多含量高,内质好,但重量轻,产量低;而采摘粗老的芽叶,多糖类、纤维等含量高,重量重,产量较高,但有效成分含量低,内质差。也就是说,茶叶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收益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是由采摘标准决定的。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合理制订并严格掌握采摘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茶类众多,品质风格各异,对鲜叶采摘标准的嫩度要求,差别很大,大体上可归纳为四大类。

名优类,采制精细,品质优异,经济价值高,是我国茶叶生产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名优茶发展迅猛,不但一些传统名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产区扩大,单产提高,而且还不断开发创制了许多新的名优茶种,如荆溪云片、无锡毫茶、安吉白片、临海蟠毫、敬亭绿雪、霍山翠芽、安化松针、高桥银峰、永川秀芽等。名优茶类对鲜叶的嫩度和匀度要求大多较高,很多只采初萌的壮芽或初展的一芽一、二叶。这种细嫩采标准,产量代,花工大,季节性强,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我国内销和外销的大众红、绿茶类,如眉茶、珠茶、花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是我国的主体茶类,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适中,待新梢展叶到一芽二、三叶或一芽四、五叶时,采摘一芽二、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在实际运用时,还应按季节迟早和成品茶不同级别的要求而灵活掌握。一般春茶前期,采制特组长和一级茶,以采一芽二叶为主。春茶中期,采制二、三级茶,以采一芽二、三叶和对夹叶为主。春茶后期,采制四、五级茶,以采一芽三叶和对夹以为主。这种较适听采摘标准,量质兼顾全年采摘批次多,采期长,经济收益高。

茶叶采摘标准及技术


茶叶采摘标准及技术

采摘标准

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的,最终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因此,对茶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异很大,归纳起来,大至可分为四种情况。

一、细嫩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前人称采"麦颗"、"旗枪"、"莲心"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采摘标准,花工夫茶,产量不多,季节性强,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二、适中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珠茶、工夫茶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这种采摘标准,茶叶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也不差,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

三、成熟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它为了适应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茯砖茶原料采摘标准需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去一芽四、五叶和对夹三、四叶。南路边茶为适应藏族同胞熬煮掺和酥油的特殊饮茶习惯,要求滋味醇和,回味甘润,所以,采摘标准需待新梢成熟,下部老化时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二片成叶以上全部枝梢。这种采摘方法,采摘批次少,化工并不多。茶树投产后,前期产量较高,但由于对茶树生长有较大影响,容易衰老,经济有效年限不很长。

四、特种采 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传统的特种茶。如乌龙茶,它要求有独特的滋味和香气。采摘标准是俟新梢长到顶芽停止生长,顶叶尚未"开面"时采下二至四叶比较适宜,俗称"开面采"。如采摘鲜叶太嫩,制成的乌龙茶,色泽红褐灰暗,香低味涩;采摘鲜叶太老,外形显得粗大,色泽干枯,滋味淡薄。据鲜叶内含成份分析表明,采摘二、三叶中开面梢最适宜制乌龙茶。这种采摘标准,全年采摘批次不多,产量不高。 采摘技术

茶叶采摘技术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留叶数量 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茶叶采摘是目的,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若采得过多,留得太少,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使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反之,采得过少,留得过多,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而且叶面积过大,树冠郁闭,分枝少,发芽密度稀,同样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达不到种茶目的。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一般说来,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以采为主,适度留养。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长,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最理想。留叶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它是指茶树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高产、高效、优质茶园的叶面积指数通常为3-4。在生产实践中,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如实行机械采茶,那么,可根据当年茶树留叶数量,实行提早封园,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以加强茶树生长势的方法,加以实现。

二、留叶方法 茶树年龄不同,采摘时留叶的方法也不同。

幼年茶树,主干明显,分枝稀疏,树冠尚未定型。所以,采摘目的是促进分枝和培养树冠。一般可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春茶实行季末打顶采,夏、秋茶实行各留二叶采。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实行春、夏茶各留二叶采,秋茶留一叶采。以后,再花一年时间,实行春茶留二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从此以后,茶树广阔的树冠已经形成,即可进入成年茶树的投产采摘了。

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能相对稳定15-20年。在这一时期内,应尽可以地多采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因此,应以留鱼叶采为主,在适当季节(如夏、秋茶时)辅以留一叶或二叶采摘法,也有采用在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的。

衰老茶树,生机开始衰退,育芽能力减弱,骨干枝出现衰亡,并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对这类茶树,应灵活掌握。在衰老前期,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酌情集中留养。衰老中期以后,则需对衰老茶树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诸如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对这种茶树,在改造期间,应参照幼年茶树采摘,养好茶蓬,待树冠形成后,再过渡到成年茶树的采摘与留叶方式进行。

三、采摘周期 适时采摘,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保养树势,直至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根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人工手采的情况下,一般春茶蓬面有10-15% 新梢达到采摘标时,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一般有1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茶树经开采后,春茶应每隔3-5天采摘一次,夏、秋茶5-8天采摘一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般到10月上旬开始,就应封园停采。其他茶区,可参照推迟或提前封园。

在实行机械采摘时,当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 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秋茶有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就要进行机采。为提高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特别是春茶前期,在机采前先进行人工采茶,以便制作名优茶。这样,机采批次,春茶为1次, 夏茶1-2次,秋茶为2-3次。为促进机采茶树的旺盛生长势,对机采茶园应比人工手采茶园提前20天左右停采封园。

集叶贮运

不论是手工采摘,还是机械采摘,对采下的鲜叶,必须及时集中,装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编织袋, 并防止挤压,尽快送入茶厂付制。

集叶贮运时,应做到机采叶和手采叶分开,不同茶树品种的原料分开,晴天叶和雨天叶分开,正常叶和劣变叶分开,成年茶树叶和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和下午采的叶分开。这样做,有利于茶叶制作,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茶叶采摘技术及方法


茶叶采摘技术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留叶数量 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茶叶采摘是目的,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若采得过多,留得太少,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使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反之,采得过少,留得过多,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而且叶面积过大,树冠郁闭,分枝少,发芽密度稀,同样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达不到种茶目的。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一般说来,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以采为主,适度留养。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长,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最理想。留叶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它是指茶树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高产、高效、优质茶园的叶面积指数通常为3-4。在生产实践中,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如实行机械采茶,那么,可根据当年茶树留叶数量,实行提早封园,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以加强茶树生长势的方法,加以实现。

二、留叶方法 茶树年龄不同,采摘时留叶的方法也不同。

幼年茶树,主干明显,分枝稀疏,树冠尚未定型。所以,采摘目的是促进分枝和培养树冠。一般可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春茶实行季末打顶采,夏、秋茶实行各留二叶采。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实行春、夏茶各留二叶采,秋茶留一叶采。以后,再花一年时间,实行春茶留二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从此以后,茶树广阔的树冠已经形成,即可进入成年茶树的投产采摘了。

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能相对稳定15-20年。在这一时期内,应尽可以地多采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因此,应以留鱼叶采为主,在适当季节(如夏、秋茶时)辅以留一叶或二叶采摘法,也有采用在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的。

衰老茶树,生机开始衰退,育芽能力减弱,骨干枝出现衰亡,并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对这类茶树,应灵活掌握。在衰老前期,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酌情集中留养。衰老中期以后,则需对衰老茶树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诸如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对这种茶树,在改造期间,应参照幼年茶树采摘,养好茶蓬,待树冠形成后,再过渡到成年茶树的采摘与留叶方式进行。

三、采摘周期 适时采摘,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保养树势,直至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根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人工手采的情况下,一般春茶蓬面有10-15% 新梢达到采摘标时,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一般有1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茶树经开采后,春茶应每隔3-5天采摘一次,夏、秋茶5-8天采摘一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般到10月上旬开始,就应封园停采。其他茶区,可参照推迟或提前封园。

在实行机械采摘时,当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 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秋茶有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就要进行机采。为提高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特别是春茶前期,在机采前先进行人工采茶,以便制作名优茶。这样,机采批次,春茶为1次, 夏茶1-2次,秋茶为2-3次。为促进机采茶树的旺盛生长势,对机采茶园应比人工手采茶园提前20天左右停采封园。

磐安规范茶叶采摘技术


茶叶是浙江磐安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阳春.三月,又到了我县茶叶开采的时节,而茶叶采摘不规范,盲目追求早 采、连蒂菜、带梗采一直是我县茶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了茶叶质量和声誉。因此,希望广大茶农根据我县名优茶种类,严格按标准采摘。

一、采摘标准:基本要求为芽叶完整、色泽鲜绿、匀净。

1、磐安云峰茶的鲜叶质量标准,共分三级,一级鲜叶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整芽长度在2.5厘米左右,二级鲜叶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整芽长度在3厘米左右,三级鲜叶为一芽二叶为主,芽叶完整,长度小于3.6厘米.

2、龙井茶的鲜叶质量标准,共分五级,特级鲜叶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长度不超过2.5厘米,一级鲜叶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芽稍于叶,芽叶长度不超过3厘米,二级鲜叶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与叶长度基本相等,芽叶长度不超过3;5厘米,三级鲜叶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叶长于芽,.芽叶长度不超过4厘.米,四级鲜叶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叶长于茅,有部分嫩的对荚叶,长度不超过4.5厘米。

二、采摘时间:当茶芽有5%左右达到上述标准时(或每平方米茶蓬达到10一15个标准芽时),即可开采,要分批采摘,先达标准的先采,未达标准的等长到标准时再采。

三、采摘方法:采用提手采摘,即掌心向下,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鱼叶上的嫩茎,向上轻提,芽叶折落掌心。禁止掐采、抓采和带老叶杂物采摘等不正确手法。

四、做到“七个不采”:雨水叶、露水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不符合采摘标准的芽叶不采;瘦弱、弯曲芽叶不采;无芽的叶不采;有病虫害芽叶不采;不夹带茶蒂、茶梗、茶籽、鱼叶和老叶。

茶叶合理采摘的主要技术


合理采摘涉及的面广,技术内容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的技术环节是留叶采、标准采和适时采三项。

1.留叶采

要多采茶,就必须在采的同时,在树冠上留有一定数量的叶子,它的重要意义,已如前所述。它的内容包括留叶时期,留叶数量和留叶方法三个方面。

(1)留叶时期茶树那一个季节留叶为好,这是与茶树本身生育状况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综合以往的有关试验研究表明,留叶对当季和下季产量有一定影响,对隔季产量才有促进作用。因此,春茶留叶有利于秋季增产,秋季留叶有利于春夏茶,尤其是夏茶的增产。这是因为留叶的当季,不仅因留叶而减少了产量,而且留下了新叶在生长成熟定型之前,它的消耗总是大于积累的,尽管叶面积增加了,而实际可用于新梢萌发的营养物质却相对减少了,因而对下季茶的产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我所在杭州地区留叶时期试验测定结果表时,在留一叶采的情况下,龙井群体种复壮茶树,夏季留叶要比春季和秋季留叶增产5%左右,但从产量的相地增长率来分析,秋季留叶似乎更为有利。

鸠坑种茶园上进行的采剪结合技术试验结果也表明,留叶时期以夏秋茶为好。

夏季或早秋留叶有利于全年增产,这个时期,我国大部分茶区气温高,留叶后叶片成熟快,生理机能也最活跃,光合作用强度大,积累的有机物质多,可为翌年春茶的增产奠定丰富的物质基础。

具体在什么时候留叶为好,还应视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茶树生育状况而定。我国大部分茶区,春季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当,并有根部贮藏物质的大量供应,新梢发得多,持嫩性强,能采较多的优质茶叶,以采为主的成龄茶树,要多采叶少留叶,一般在春茶后期,夏季或早秋留叶。而以培养树冠为主的幼龄茶树和更新复壮茶村,则应以春季多留叶为好,因为旺盛生长的春梢,更有利于树冠的培养。并视春季留叶状况,再在夏季适当留叶,以补春季留叶的不足。

(2)留叶数量茶树在年周期中,留叶过多过少,都是不适宜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证实,多留叶,虽可使茶树树冠长得高大广阔,但也导致了茶蓬郁闭,叶片上下重叠,特别是中下层叶子的光合强度大大削弱,分枝少,发芽稀,茶果多,因而经济产量反较低。反之,如留叶过少,尽管在短期内可促使早发芽,多发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由于同化面积小,光合产物少,使茶树呈饥饿状态,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平衡遭到破坏,生理机能逐渐衰退,根系和枝干不断枯死和缩小,产量急剧下降,茶树未老先衰。

茶树留叶的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据六十年代研究结果,壮龄茶树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为3-4,而老年茶村在3左右,产量较高。开采不久的青年茶树,茶叶产量有随叶面积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据杭州茶叶试验场1978年的测定,杭州地区的高产茶园,叶面积指数也多在3左右。

茶树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方法比较麻烦,在生产实践上不易掌握,群众的经验,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适度,即以树冠的叶子相互密接,见不到枝干为适量。

(3)留叶方法茶树留叶方法有分批留和集中留两种。分批留叶是按茶树新梢萌发先后和生育状况,在每个正常新梢上留下一、二片真叶,这种留叶方法,全年采期长,产量分配平稳,但采摘技术性强,不易掌握,采摘工效也较低。集中留叶多在夏茶或秋茶后期集中留养一批茶叶在树上,这种留叶方法,简单易行,采摘工效高,但全年采期较短,产量相对比较集中。

上述两种留叶方法都是可行的,一般青年茶树以分批留叶为好,壮年茶树则可采用集中留叶的方法。

2、标准采

茶树新梢在生育过程中,随着不断的展叶和成熟,重量逐渐增加,而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一此有效物质却相对地减少,因此,制定一个适宜的采摘标准,按一定的标准采摘新梢,是既保证质量,又保证产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

(1)标准采的主要依据制定适宜的采摘标准,其主要的依据是茶树新梢的生化组成和茶类对鲜叶的嫩度要求。

根据研究结果,茶树新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组成成分的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氮、儿茶素等与茶叶品质有密切关系的生化物质,一般是随着新梢生育的老化而下降的,其含量高峰的

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年中茶树可分若干次采摘,当季采茶对下季的芽叶萌发及其产量,质量有影响,而当年的采摘又会对下一年度甚至更长时间的茶树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合理科学采茶。

一、采摘原则

1、必须符合采摘标准

各类茶叶品质风格不同,鲜叶的采摘标准也就存在差异,严格按各种茶类的标准采摘,才能保证加工的茶叶产量与品质。从茶树采下来的鲜叶称为茶青,茗皇茶采摘标准一般在中、小开面之间,开采以小开面开采为宜(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第一叶伸展,面积达第二叶1/2为小开面;达2/3者为中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不宜过老或过嫩。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茶青过嫩:成茶易形成苦涩味;茶青过老:香气粗劣、味淡欠醇;中开面茶青:易形成花香、味爽清甘;小开面茶青:香气清锐、浓醇耐泡。

2、采茶与养树两者兼顾

种茶的目的是为了多采摘芽叶,获得更高产量,而芽叶又是茶叶的营养器官。茶叶的采摘具有双重性。

(1)茶树通过芽叶吸收二氧化碳,将从根系吸收的水分在阳光下合成碳水化合物(糖类),进而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如果过度采摘芽叶,会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适当的采摘芽叶,又能刺激腋芽(生长在叶腋内的芽,通常每一叶腋处只生1个芽,但也有2个或几个芽同生)抽发,所以茶树有"顶芽不采,侧芽少发的"的说法。要使采摘和养树兼顾,只有在新稍生长发育过程中,按照茶叶生产要求采摘芽叶,在主要生产季节之后的适当时间采取留叶采,保持一定的叶层厚度,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求。

3、据树龄和树势不同掌握不同采茶方法

采茶是种茶的目的,养树是种茶的手段,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叶。只有根据茶树的树龄和树势不同采取相适应的采摘方法,并与其他栽培措施密切配合,才能收到合理采摘的增产提质效果。一般而言,采摘方法如下:

(1)幼龄茶树的采摘应掌握"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高留低,多留少采,轻采养篷"的原则,如采用"打顶采"。

(2)成年茶树应掌握“以采为主,采养结合”的原则,采用留部分芽叶采摘法。具体还应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季节及栽培条件来决定。通常只采摘90%的芽叶,留下10%。但春夏季雨水充足、茶叶生长迅速,可采摘95%~98%芽叶;秋季多干旱,适当预留多一些芽叶,采80%~85%,冬季则可考虑不采或少量采摘。

(3)老年茶树的采摘留叶必须视树势强弱及衰老程度不同而用不同的采茶方法。对于生理机理衰退,光合作用减弱,育芽力降低,芽叶瘦小,对夹叶大量出现的老年茶树,在采摘时要酌情多留叶;树势好的一般可按成年茶树的采法进行。树势较老的可采取集中留养的采法,即停采一个季节留养,让其恢复生长量后再进行采茶。

(4)衰老严重的茶树需要实施重修剪或台刈更新树冠,因为茶树重新抽发生长,开始可按幼年茶树的打顶采法;到第二、三年时少采多留,采用留3叶和留1叶相结合的采摘法;当冠高达70cm以上,篷宽100cm以上时,可用成年茶树的采摘法。

4、及时分批采

茶树芽叶的着生部位不同,萌芽次序有先后,为了符合各种茶类加工对鲜叶标准的要求,及时分批采摘非常重要。特别是气温较高的季节更应多次分批勤采,即采摘达到加工标准要求者,留养未达到加工标准要求的芽叶,达到标准一批就采摘一批。这样,即可以缓解采摘洪峰,避免短时间内产量过大而无法及时加工造成损失,又有利于提高茶叶加工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5、根据不同气候环境、季节变化而采取不同采摘方法

(1)春茶一般要求顶叶小开面3--4分成熟即开采,采摘主芽 2—3叶,以3叶为最佳。春茶生长季节较长,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营养物质贮藏丰富,一遇气温升高,容易粗老,因此应掌握“初采适当早,中期大量采,晚期不粗老”。

(2)夏、暑茶生长季节较短,气温高,生长速度快,细胞组织发达,纤维素含量多,叶质易老化,应适当嫩采。

(3)秋冬茶季节温度、湿度均较低,气候较为凉爽,芽叶生长较慢,为了促进秋茶高香气质,在不影响叶质粗老的前提下,可选择气候较好的时间采摘,宜顶叶中至大开面采摘。

(4)低温和高温天气,若茶树进入休眠状态,生长缓慢或已停止,此时,不适宜采摘,应尽量少采,注意保护茶树生长。

二、采摘技术

1、采摘时间:夏季外,一天当中,上午9―11时,下午2―5时为宜,以晴天下午2~4时最优。此时气温较高,氧化酶活性较强,有利于茶青发酵进程。茶青要分批进行采摘,先熟先采,上午采次茶,下午采好茶,采下鲜叶要及时送到初制厂,在阴凉地方摊凉1~2小时。

2、开采时节:春茶在谷雨至立夏后(4月15日—5月15日)、夏茶在芒种至小暑(6月5日—7月5日)、暑茶在大暑至处暑(7月25日—8月20日)、秋茶在秋分前至寒露后(9月15-10月15日)、冬茶在霜降至立冬(10月25日—11月15日)。

3、采摘手法:采用“骑马采”方法,即拇指和食指捏住茶梗,叶子分在手掌虎口两边,采下茶青最下面一叶贴在虎口内,轻力上折。

4、采摘时要做到三分开

(1)早、午、晚青要分开

早青叶面上还有露水,上午的日照弱,水份不易蒸发,芽叶含水量多,叶质挺硬脆;午青经微风吹动,日光照射,水份蒸发较多,芽叶含水量较少,叶质柔嫩,是制作高档茶原料;晚青由于日照强度降低,含水量上升,又没有日光晒青。所以,早、午、晚青一定要分开,在做青工艺上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2)芽叶大小要分开

同一片茶园采摘时不宜一次性采完,可分三次采摘。在采摘时应留住“鱼叶”养丛,第一次先采最早开面的,隔二天采后开面的,最后再采最壮的芽叶。因为它们的叶片、芽梢大小悬殊较大,水份等内含物差别也较大。在晒青、摇青等做青过程都应采取不同的做法,免得造成发酵不匀、品质不好的后果。

(3)不同地方茶青要分开

不同的地方,其种植的土壤、水分、环境气候特点有所不同,其茶青品质也有所差异,因此应加以区分,方便茶叶的加工和各地区茶叶种植水平的跟踪。

茶叶合理采摘的主要技术环节


合理采摘涉及的面广,技术内容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的技术环节是留叶采、标准采和适时采三项。

1.留叶采

要多采茶,就必须在采的同时,在树冠上留有一定数量的叶子,它的重要意义,已如前所述。它的内容包括留叶时期,留叶数量和留叶方法三个方面。

(1)留叶时期茶树那一个季节留叶为好,这是与茶树本身生育状况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综合以往的有关试验研究表明,留叶对当季和下季产量有一定影响,对隔季产量才有促进作用。因此,春茶留叶有利于秋季增产,秋季留叶有利于春夏茶,尤其是夏茶的增产。这是因为留叶的当季,不仅因留叶而减少了产量,而且留下了新叶在生长成熟定型之前,它的消耗总是大于积累的,尽管叶面积增加了,而实际可用于新梢萌发的营养物质却相对减少了,因而对下季茶的产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我所在杭州地区留叶时期试验测定结果表时,在留一叶采的情况下,龙井群体种复壮茶树,夏季留叶要比春季和秋季留叶增产5%左右,但从产量的相地增长率来分析,秋季留叶似乎更为有利。

鸠坑种茶园上进行的采剪结合技术试验结果也表明,留叶时期以夏秋茶为好。

夏季或早秋留叶有利于全年增产,这个时期,我国大部分茶区气温高,留叶后叶片成熟快,生理机能也最活跃,光合作用强度大,积累的有机物质多,可为翌年春茶的增产奠定丰富的物质基础。

具体在什么时候留叶为好,还应视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茶树生育状况而定。我国大部分茶区,春季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当,并有根部贮藏物质的大量供应,新梢发得多,持嫩性强,能采较多的优质茶叶,以采为主的成龄茶树,要多采叶少留叶,一般在春茶后期,夏季或早秋留叶。而以培养树冠为主的幼龄茶树和更新复壮茶村,则应以春季多留叶为好,因为旺盛生长的春梢,更有利于树冠的培养。并视春季留叶状况,再在夏季适当留叶,以补春季留叶的不足。

(2)留叶数量茶树在年周期中,留叶过多过少,都是不适宜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证实,多留叶,虽可使茶树树冠长得高大广阔,但也导致了茶蓬郁闭,叶片上下重叠,特别是中下层叶子的光合强度大大削弱,分枝少,发芽稀,茶果多,因而经济产量反较低。反之,如留叶过少,尽管在短期内可促使早发芽,多发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由于同化面积小,光合产物少,使茶树呈饥饿状态,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平衡遭到破坏,生理机能逐渐衰退,根系和枝干不断枯死和缩小,产量急剧下降,茶树未老先衰。

茶树留叶的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据六十年代研究结果,壮龄茶树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为3-4,而老年茶村在3左右,产量较高。开采不久的青年茶树,茶叶产量有随叶面积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据杭州茶叶试验场1978年的测定,杭州地区的高产茶园,叶面积指数也多在3左右。

茶树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方法比较麻烦,在生产实践上不易掌握,群众的经验,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适度,即以树冠的叶子相互密接,见不到枝干为适量。

(3)留叶方法茶树留叶方法有分批留和集中留两种。分批留叶是按茶树新梢萌发先后和生育状况,在每个正常新梢上留下一、二片真叶,这种留叶方法,全年采期长,产量分配平稳,但采摘技术性强,不易掌握,采摘工效也较低。集中留叶多在夏茶或秋茶后期集中留养一批茶叶在树上,这种留叶方法,简单易行,采摘工效高,但全年采期较短,产量相对比较集中。

上述两种留叶方法都是可行的,一般青年茶树以分批留叶为好,壮年茶树则可采用集中留叶的方法。

2、标准采

茶树新梢在生育过程中,随着不断的展叶和成熟,重量逐渐增加,而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一此有效物质却相对地减少,因此,制定一个适宜的采摘标准,按一定的标准采摘新梢,是既保证质量,又保证产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

(1)标准采的主要依据制定适宜的采摘标准,其主要的依据是茶树新梢的生化组成和茶类对鲜叶的嫩度要求。

根据研究结果,茶树新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组成成分的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氮、儿茶素等与茶叶品质有密切关系的生化物质,一般是随着新梢生育的老化而下降的,其含量高峰的出现,总是在新梢生育至一芽三、四叶以内,因此,从生化成分来分析,俟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时,采摘一芽二、三叶是适宜的。

我国茶类繁多,由于各类茶的品质风格不同,因此,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差异较大。一般说,名茶对鲜叶的嫩度要求较高,普通内外销红、绿茶的嫩度要求适中,而边销茶的嫩度要求较低。

我国各地名茶很多,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凌乐白毛茶等,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高,一般当茶芽风萌发或新梢长到一、二叶初展时,采芽尖或一芽一、二叶,因此,产量低、花工大、季节性强。高级名茶只在春季前期采摘。

普通的内、外销红、绿茶,如炒青、烘青、工夫红茶、红碎茶等,是我国的大宗茶类,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适中,一般采一芽二、三叶和幼嫩的对夹二、三叶,全年采摘批次多,采期长。

边销茶,如黑茶、老青茶等,是我国传统的和特有的茶类,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不高,一般要求到新梢快成熟或成熟时,采一芽四、五叶和对夹四、五叶,或割下从基部一、二片新叶以上的半木质化新梢,全年只能采割二、三批。

(2)标准采的掌握方法掌握采摘标准,实际就是掌握新梢的采摘嫩度。测定芽叶的嫩度,有目测法、量度法、化学分析法等,但简单易行的是目测法,即根据芽叶大小,展叶多少,芽叶色泽和形态等生态征状来判断新梢的嫩度。一般新梢的生态征状与新梢的嫩度是密切相关的。例如新梢一叶初展,芽长于叶,是特级龙井茶的芽叶特征。新梢展叶二、三片,叶色黄绿,近芽的第一片叶面卷或背卷,是高级红、绿茶的芽叶特征。新梢形成对夹叶,叶色转青,近基部一、二个新叶已接近成熟定型,是乌龙茶开采的嫩度特征等等。

3、适时采

适时采即是根据留叶采的原理和标准采的嫩度要求,及时分批地把芽叶采下来。因此,适时采是实现合理采茶的一个重要环节。

适时采的中心内容是开采期、采摘周期和封园期的掌握。

(1)开采期是指每季茶采摘第一批芽叶的日期。掌握适宜的开采期,不论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和保养树势,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春茶,更为重要。我国广大茶区,春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萌发力强,新梢生长旺盛,高峰期明显,如开采期掌握不当,由于受天气、劳力等条件的限制,往往造成顾此失彼、养大采老,不仅使茶叶品质低劣,而且会影响树势和全年茶叶的增产。

开采期的掌握,应根据新梢生育状况,留叶要求和采摘标准而定。各地的经验是,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一般红、绿茶区,采用手工分批采摘的,春季当茶蓬上有10-15%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夏秋季有10%左右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

(2)采摘周期采摘周期是指采批之间的间隔期。掌握适宜的采摘周期,是保证茶叶品质,控制采茶高峰和促进茶芽不断萌发,从而获得茶叶高产优质的一个有效措施。

采摘周期的掌握,也应根据茶树新梢的生育状况、采摘标准和采摘方法而定。一般红、绿茶,用手工采摘的,春茶的采摘周期3-5天为宜,夏、秋茶以5-7天为宜。采摘嫩度要求高、新梢生长旺盛的,采摘周期宜短,春茶前期采摘高级名茶或高档红、绿茶的采摘周期应缩短2-3天。现有的采茶机没有选择性,很难进行分批采摘,一般每季茶只采1-2批,因此,采摘周期较长,春茶为10-20天,夏、秋茶为20-30天。

(3)封园期是指秋季停止采茶的日期。封园期的迟早,对茶叶产量和茶树长势密切相关。一般说,封园期迟,有利当年增产,但不利于培养树势和安全越冬,会影响翌年的增产,反之,如封园期早,对当年秋茶产量有一定影响,但有利于培养树势和翌年茶叶增产。

封园期的迟早,应视环境条件和茶树长势而定。冬季气候温暖,培肥水平高,树势旺盛,春、夏季已留养适量新叶的,原则上可用到最后一轮新梢为止。冬季气温低,易遭冻害,培肥水平低,茶树长势弱,以及春、夏季留叶不足的,则应提早封园。我国南部茶区,一般可采到霜降到立冬。地处热带的海南茶区,甚至全年可采茶,无所谓封园期。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可采至寒露到霜降。北部茶区可采至白露到秋分。

安溪铁观音茶叶的采摘技术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杰出代表,是属于半发酵茶,加工工艺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技术性强而灵活。安溪县茶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积累了独特的初制工艺,其制作工作流程为:鲜叶采摘-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复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毛茶;在整个制作工艺流程中,茶农根据经验,形成在不同季节、气候、鲜叶成熟度、栽培水平等方面差异,灵活运用“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的制茶技术,力求使铁观音茶叶感官品质水平达到最佳效果,从而形成铁观音丁香茗茶业外形长、索紧结、肥壮、沉重、匀整;色泽油润,红点明显,带砂绿色。内质气浓郁持久,具有自然的花香味,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观音韵回味悠长;叶底软亮,匀整,红边明显。铁观音的品质形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其中采摘是提供优质制作原料的关键和基础,笔者经多年的观察,对采摘技术提出粗浅见解。

1、采摘鲜叶的标准

铁观音优良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鲜叶原料的质量和制茶技术的正常发挥,只有优质的鲜叶才能制出优良的茶叶。优质的鲜叶特征是:叶芽壮、芽梢重、节间短、叶片厚、叶色浓绿光润,持嫩性强,叶内内含物质丰富,各种有机成分例协调。所以鲜叶原料是形成铁观音品质的基础,采摘铁观音茶叶鲜叶原料成熟度一般要求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驻芽2-3叶,尤以驻芽3叶为优;小开面为顶叶面积为第二叶面积的1/2,中开面为顶叶面积为第二叶面积的2/3;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标准,春秋茶一般采用中开面采,夏暑茶应当适当嫩采,采用小开面采;丰产茶园茶树生长茂盛,持嫩性强,采用中开面采摘,普通茶园采用小至中开面采摘,标准成熟叶子是形成铁观音高香品质的物质基础的保证。采摘过于幼嫩,茶叶多酚类较高,形成铁观音香气物质较少,而且在摇青工艺中极易损伤幼嫩梢,产生“断芽”、“断梗”等现象,影响正常的“走水消青”,造成品茶浸出物含量偏低,常形成香低、味苦涩且带有青气,铁观音外形、内质应有的特殊风味难以表现出来。采摘偏老鲜叶,过于成熟的叶片中有效物质基础差,儿茶素总量、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果胶物质含量偏底;粗老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含量偏高,成品茶形成外形粗、色泽枯泽、黄片多、滋味淡、薄,不耐冲泡,品质较差。所以把握鲜叶采摘标准是形成铁观音品质的关键。

2、采摘季节和时间

铁观音对采摘时间要求较严格,一年中内安溪一般分4季开采,外安溪一般分5季开采。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达到全年的1/3;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至7月上句)为夏茶,立秋至处暑(8月上句至下旬)为暑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秋茶;在11月至12下旬间制作的为冬茶。全年以春、秋两季茶叶品质最高,春茶以立夏前后采摘质量为更好,秋茶以寒露前后为更好。在一日中,以下午青即午后12时至下午4时前采摘的鲜叶中有充分晒青时间,新鲜清爽,品质最好。由于采摘鲜叶的时间不同,影响鲜叶内部的内含物、晒青等方面,对铁观音品质的形成也造成影响。早青为上午10时前采摘的茶青,鲜叶大多带有露水,其制成的茶品质较差;上午青为上午10时后至中午12时前采摘的茶青,因茶树经过一段时间阳光的照射,露水已消失,制作茶叶品质优于早、晚青;晚青为下午4时后所采的茶青,因采摘完鲜叶后,无法利用阳光晒青萎凋,错过晒青的最佳时机,制茶品质欠佳,总体优于早青;所以应尽量选择下午青作为制作原料。北风天气所采茶叶品质较佳,制作优质铁观音,应选择连续晴朗天气的午青鲜叶制作,才能达到上乘品质。

3、采摘方法

采摘的方法有手采法、刀割法和机采法3种。目前铁观音最普遍的采摘方法为手采法,该种采法特别适合制作高档茶,茶农通过长期实践,创造为适应做青“走水”需要的“虎口对芯”采摘法;即采摘时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端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将芽梢采下,这样就形成每摘下一芽叶,有一半叶握在手中,另一半露在手掌外,可避免握在手中受热与压伤。刀割法和机采法这两种方法采摘的鲜叶质量明显较差,特别是机采法,没有选采性能,但能克服采茶用工困难,适应低档的大面积生产,有一定面积应用。同时应根据茶叶生长情况确定一定高度的采摘面,枞面上的新梢全部采摘,枞面下的芽梢全部留养,以形成较深厚的营养生成层,达到充分利用光能,促进芽头生长均衡,达到增产提高的目的。每季一般分2次采摘,第1次按标准采开面3-4叶,第2次采茶蓬面下芽叶。铁观音采摘多数采用手工采茶法,采茶时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才能形成标准统一、容易掌握、茶青完整度较好。

4、鲜叶保管

鲜叶是由许多化学成分组成的有机体,主要分为水分和干物质两部分。水分约占鲜叶总重量的75%-80%,是内含物质形成与转化质,其含量的变化与控制对品质的形成非常重要,每一环节均以叶子含水量为依据,最后制成含水量7%以下的茶叶,随着叶内水分的散失引起叶内水分发生相应的一系列理化变化,形成条叶的色、香、味、形。干物质约占鲜叶总重要的20%-25%,包含很多的化合物,主要有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糖类、芬香物质、色素等是形成茶叶滋味、固定品质、香味、苦味、碱味、甜味、丰厚感、青草气味、果香气味、色泽、叶底汤色、成形等方面的重要物质。所以鲜叶保持完整新鲜度对生产优质铁观音有重要作用,因为铁观音品质的形成主要通过摇青、促进“走水”,使梗叶与叶脉中的水溶性成分逐步向叶细胞转移,并与叶内有效成分结合、转化,最后形成高级香味物质;梗叶中的水分由叶背气孔慢慢散失。如果鲜叶受到损伤,将影响铁观音品质的形成。因此,采摘茶叶时必须轻抓轻放,及时将采下的鲜叶装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纺织袋,防止挤压,尽快送到加工厂。贮运时,应做到不同品种分开,晴天和雨天茶青分开。正常叶与劣质叶分开,新枞与老茶树茶青分开,不同采摘时间段分开,不同采摘标准分开;采后放置于阴凉干净处。防止风吹日晒导致叶温升高,保持茶叶新鲜完整度,有利于提高成品茶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