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的两大会馆

发布时间 : 2022-01-02
茶叶分为哪两大类

茶叶分为哪两大类。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幸存的两大会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幸存的两大会馆”相关知识!

在清朝乾隆、嘉庆时期,普洱、思茅因普洱茶声誉扩大,外地客商日渐增多,城市日渐繁荣,四川、贵州、两广、两湖、江西和省内石屏、建水、通海、河西、云府、玉溪、新平、峨山等地同乡会馆纷纷建立。其中,保留至今的会馆,数宁洱江西会馆和思茅石屏会馆最具代表性。

宁洱江西会馆建于清雍正年间,位于今宁洱县城东街44号。江西会馆外又分建州级会馆,有抚州会馆(今铁工厂)、庐陵会馆(今民族饰品公司西侧)、吉安、建昌会馆(今原宁洱镇党委、政府)。江西会馆又称萧祠、万寿宫。在元朝治顺年间,就开始有大量的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陕西、山西等地方的士兵跟随萧从道(江西人)大将军来到云南戍边。战争结束后,大多数兵留在了云南,并有部分人辗转来到宁洱安家落户。他们为纪念萧从道大将军,就在此地捐资、集资建盖了萧祠,这就是江西会馆的前身。清雍正七年(1729),普洱府设立后,随着外地茶商、茶农日益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发展需要,雍正十一年(1733)普洱府驻地开始由土城改建石城。与此同步,江西籍人士在萧祠的基础上兴建了保留至今的江西会馆,其他各地同乡也在附近建起了与之毗邻的其他会馆。一时间,普洱府会馆林立,城市日渐繁华。再后来,随着普洱茶种植规模扩大,普洱府成立了普洱茶局,具体管理各大会馆,各大会馆又分别对各大茶山实施管理。所以说,无论是朝廷设立普洱府,还是各大会馆的兴建,都与普洱茶有着密切的关系。

思茅石屏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址在今思茅老街过街楼中段,因大量石屏人来到思茅做茶叶生意,聚集到这里,光绪年间就把它改扩建成了石屏会馆。会馆内占柏参天,郁郁葱葱,二门与大厅间的天井有老梅一株仍花繁叶茂。大厅左右厢房均为一楼一底的对称建筑。大厅立有道光年间太子太保林则徐的三岛淳风和云贵总督魏千庄为表彰石屏袁嘉谷先生夺取清末经济特科状元桂冠题写的大魁天下,以及民国时期曾任普洱道尹、云南省民政厅长可兆冠的屏翰南国匾额三方。当年的石屏会馆是一个占地4hm2的花园式的集会馆和寺庙为一体的建筑,是当时思茅城36座寺庙当中最为精致、最完整、最壮观的一座。1949年前,石屏会馆里面除了洽谈生意,还举行酒会、同乡聚会、承办做寿、结婚酒席、吟诗作画、弹琴赏乐等。

茶经网扩展阅读

品书展、看美女茶艺师,享尽人生两大雅事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品书展、看美女茶艺师,享尽人生两大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茶清心,读书明智。说茶品茶的好书加上优雅质朴的茶艺表演,让人远离喧嚣,沉静心灵。2015年上海书展期间,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为读者奉献了一场茶香与书香共舞的视觉盛宴。

8月20日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准备的茶艺表演《书苑茗香》为书展增添了一抹亮色,吸引了大量读者驻足观赏。读书、品茗,享尽人生两大雅事。

茶艺起源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过程,体现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书苑茗香》由国家中级茶艺师专门为此次书展创编,将书与茶融合在一起,表演过程中,茶艺师将润器、投茶、冲泡等过程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令人美不胜收。茶器精致、茶席素雅、茶艺精湛,渲染出了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艺术感染力极强。

该活动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在此次书展上重点推荐的宣传活动之一。而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名茶》与《识茶购茶品茶》两本茶学读物,探索茶学渊源,讲述茶典茶事,可读性强,获得众多读者的青睐与好评。

沙溪:茶马古道上的幸存集市


沙溪,“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因有完整无缺的戏台、马店、寺庙、寨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由此,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沉浮,辉煌过、寂静过的沙溪古镇,荣登2001年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公布的“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名录”,再次以新的身份、旧的风貌引起世人的瞩目。

沙溪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取决于她在茶马古道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气候及特产。

沙溪在茶马古道上占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历史作出了这样的选择,显然并非偶然。首先,沙溪本身处于联系滇西四大盐井——乔后盐井(洱源县乔后镇)、弥沙盐井(剑川县弥沙乡)、诺邓盐井(云龙县诺邓镇)和啦鸡盐井(兰坪县啦井镇)的交通线上,运输便利;其次,沙溪是产茶地临沧、普洱到需茶地丽江、四川、维西乃至西藏的重要站点,而且位于这条交通线的正中位置,也是最近、最通畅的路线;第三,沙溪地处西南大山中的坝区,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自古就是滇西著名的三大产米乡之一。自然,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来说,在其长途运输过程中选择沙溪作为休整和补给地就再合适不过了。

络绎不绝的马帮经由此地,必将催生各色马店、驿站的出现,小小的兴盛就这样开始了。马帮的领导者马锅头都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头脑精明的人,当他们同时选择了沙溪作为驿站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商机便在商人与商人之间,商人与当地原住民之间天南地北的闲聊中接踵而至了。于是,沙溪渐渐形成了交易市场。富足的物产和便利的交通使得这里三天一集,大米、食盐、茶叶、香油、乳制品、毛皮、布匹、丝绸、药材、日用品应有尽有。至此,沙溪的兴盛已成必然。

带着对沙溪前世名噪四方的景仰,怀着探访历史、感受现实的心情,我走进沙溪的今生。

沙溪,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东南部,面积288平方公里的整个沙溪坝子。狭义则专指寺登街。寺,是指兴教寺;登,是白族话,意思是“的地方”;街,当地人习惯把集市称作街(此处应读作“该”)子。“寺登街”的意思,就是在兴教寺那里的集市。寺登街后来甚至成了兴教寺及寺前集市所在村子的代称。

沿着今天被称作东巷的长街就进入了寺登街的核心区域——寺登四方街,也就是历史上繁盛一时的交易集市。旧时的四方街只有东、南、北三个方向的通道,通道尽头分别有一寨门。今天,三个寨门都还完整保存,尽显旧时风貌。

东巷本是从四方街向东通往黑潓江的一条小巷,而现今的东巷实则是在四方街的西侧,旧时原是陡坎,遍生荆棘,无路可言,直至1938年,在修筑漾濞平坡至剑川甸南的平甸公路时才被打通,八十年代拓宽,并铺上红砂石弹石,最终形成人们现在看到的东巷,也是进入四方街的主通道。

整个四方街南北长60余米,东西宽20余米,由于四周的建筑高不过两层,衬以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铺就的红砂石街面,显得相当开阔。四方街北面是一排整齐的两层木结构建筑,清一色的板门、板窗,质朴中透出历史的厚重,这就是昔日的马店了。现在的马店被冠上一个怀旧的名字“老马店客栈”,依旧作为旅店经营,在尽量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住宿的舒适度当然也有质的飞跃。南面亦是一排外形与马店相仿的民居建筑,现在则被辟为几家小门小户的商店,浓浓的古商铺味道让人忍不住好奇,总要一间一间细细逛逛,看看里面古旧的装潢,别具匠心的陈列和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商品。

沙溪的核心是寺登街,寺登街的核心是魁阁带戏台。魁阁带戏台的古建筑形制在全国较为罕见,实则是在魁阁正前方扩展出一方戏台的形式。寺登街的魁阁带戏台始建于嘉庆年间,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和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有过两次大的修缮,是沙溪坝中造型最优美最独特的古建筑。魁阁外观三层,实则四层,伫立在四方街东面居中位置,由于是四方街周边最高的建筑,也因着它骨子里透出的庄严、古朴和大气,始终能瞬间抓住来访者的最高关注。整座建筑形态端庄,比例优雅,歇山顶,脊上饰有宝顶、鳌鱼、金鸡,海马等具有封建等级制度意味的脊饰,侧面观之,众多檐角,如跂斯翼、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令人叹为观止。

西面正中是明代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就已初具规模的兴教寺。兴教寺是沙溪坝中为数不多的佛寺之一,但细究兴教寺的历史,却发现,这本是一座为阿吒力而建的典型的阿吒力寺院。兴教寺建成后一直作为阿吒力的灌顶道场,经历了明朝200余年的兴盛,直至康熙年间,清政府决意灭除阿吒力教,兴教寺这才改头换面做了佛寺,寺里住进了禅宗和尚。今天,走进兴教寺,沿着中轴自东往西,依次有门楼、过厅、二殿和大殿,并由此构成三个独立的院落,院落空间逐渐扩大,建筑高度也逐次增高。其中大殿为重檐歇周廊庑九脊顶,整个大殿内没有一根柱子,飞檐斗拱,古拙端庄。二殿也称天王殿,为典型的传统寺院和白族古建筑结构,歇山式的五脊顶,多梁多柱,结构紧密严谨。兴教寺自建以来,几经变故,与大殿、二殿的原始建筑相伴至今的,是殿里幸存的16幅壁画。这些壁画线条流畅、造形生动、技巧娴熟,绘画风格与《南诏中兴画卷》和《张胜温画卷》一脉相承,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古代白族绘画艺术的实物珍品。

置身沙溪,感觉时间是凝滞的,空间是穿越的。这里的居民保持着自身的民族传统和本初的生活习俗,一如这里的古建筑,不卑不亢,那份质朴和不随波逐流的坚持,令人感慨。岁月沧桑,弥久经年,从容淡定宛如沙溪的灵魂。甚至,连这里的动物都显得那么与众不同。无论是四方街上毛色不等的家禽,还是小巷里大小不一的犬类,人们始终看不到它们打斗嬉戏或是喧闹吠叫。它们或走走停停闲庭信步,或安安静静享受午后的阳光。外来的旅者,仿佛很容易就被这份从容与淡定所感染,自然褪去世俗的纷杂,静心凝神,扪心自问。所以在沙溪,无论是四方街广场还是周边的小酒馆、咖啡吧,也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没有畅饮的、高谈阔论的人群,没有喧嚣的、躁动不安的世俗音乐,有的是街角石梯或笨拙木椅上看书的阅读者和幽深小巷内安静探访、潜心细想的游走者。

停在沙溪,听薄暮中,牧羊老汉的随身听播放的曲调古拙,唱词难懂的地方调子,恍惚间,这个古老民族的精神世界仿佛触手可及;看晨曦里,兴教寺旁席地而坐的年轻吉他手专注弹奏,陌生的旋律,浅浅的忧伤,让人感动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弹奏者穿越时空的神情和目空一切的从容。伫足在四方街的中央,闭目凝神,用心感受时间的凝滞,岁月的悠远,心灵的寂静……当再次睁开双眼,油然心生的是小小的神圣和深深的喜悦。沙溪,一个连呼吸的空气都显得深邃而宁静的地方,一个有着厚重历史让人成为思想者的魔力小镇。

沙溪,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


在剑川石宝山下,有一个被称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古镇寺登街。2001年,这个被时间尘封多年的边陲古镇,让一群来自欧洲的古建筑专家为之惊讶。从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因其完整的保留了古寨门、店铺、戏台、兴教寺等古集市的诸多建筑,被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基金会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从此,沙溪,正如自己的名字,就像一条涓涓溪流,流进了国人的心里,流向了世界。

要想到20年前的大理、丽江,就到沙溪吧!这不仅是一句广告词,更是沙溪古朴、宁静的完好写照。

来到沙溪,顺着一条铺满石头的小路,穿过当年马帮穿行的商道,来到沙溪镇的中心寺登街,你还是会被这里的宁静气氛所感染。

在寺登街中心的古戏台两边铺子里,有老裁缝在用磨得发亮的木尺,透过老花眼镜仔细的剪裁手中的布料,几个老人一边喝着茶,一边在与老裁缝闲聊;理发店的老师傅在给客人脸上认真涂抹肥皂泡沫,用剔胡刀修刮胡须;在绣花鞋店里,白族妇女在用阵线一针一珍纳出鞋子的花边,旁边坐着满脸皱纹却精神矍铄的老人。这一切的一切显得那么宁静,那么安详。周围没有汽车的喧嚣,没有人流的嘈杂。偶尔,几个行人路过,简单的用白族话交流,然后慢悠悠的行走在古道上,时光显得不再匆忙。

在沙溪,时间通常是用太阳光来计算的。早晨,阳光照在广场上的老槐树上,那是沙溪人出门的时间,提个提篓,拿几个鸡蛋,到镇上农贸市场上出售,然后买点沙溪乳饼回家,这天的中午饭很香;太阳升到寺登街正空,街上行人开始多了起来,街面上铺面的生意开始好起来。田里忙活的农家开始回家吃晌午,一碗腌鱼炖萝卜丝,几个白面粑粑和煎地参,就能把一个沙溪城弥漫的香气扑鼻;下午,看不到圆圆的太阳,但却能看到兴教寺威严的门楼被阳光照射到广场中心的身影,不偏不斜。小孩子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走在回家的路上,嬉笑声中,古镇上空似乎增添了几分生机。

来到沙溪,虽然很难再看到当年马帮庞大的马队,但从欧阳大院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和设计精致的戏台、五星级旅馆的典雅和气派上,不难看出当年沙溪古镇的兴旺与辉煌。古宗路,一个被时光淹没的称谓,记录了一段白族人民和滇西各族人民共同兴盛的历史。

如今的寺登街,没有被现代的气息所掩盖,却也不乏别致温馨的居所。喜欢宁静的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在这里又找到了自己的家,成了沙溪的居民。台湾人开的老马店、58号小院和深圳人经营的老槐树,既保留了沙溪寺登街的古朴和传统风格,也融合了中外游客的喜好,使不同风格文化在此携手,相得益彰。在这里,不仅可以亲身感受浓郁的马帮文化、白族民俗文化,也能品尝到地道的欧式咖啡、点心。在茶马古道客栈,捧上一本书,倒上一杯茶,在沙溪暖暖的阳光的照射下,可以读上一天。读累了,可以兴步穿过土寨门,走上横跨在黑惠江上的玉津桥,远眺流淌在沙溪坝子的黑惠江,曲折蜿蜒,远远流去,一天的劳累和辛苦也会烟消云散。

忘记了星星的人们,可以在沙溪的夜晚找回童年的记忆。沙溪的星星是大的,因为没有高楼大厦的阻挠;沙溪的星星是亮的,因为没有绚烂的灯光来骚扰。在沙溪看星星,可以看得出哪颗是牛郎、哪颗是织女,哪条河是银河。

在沙溪的时光就是那么柔软,那么让人难以忘怀。

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寺登街


茶马古道跨越时空的穿越采访团12月18日上午来到被誉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的剑川县沙溪镇寺登街。走入寺登街,就仿佛走进了那段茶马古道上马帮兴盛、商贸繁荣的历史。

寺登街距剑川县城34公里。据史料记载,沙溪寺登街形成于元末明初,明即已初具规模,清末至民国是它的鼎盛时期,其崛起与云南马帮的兴起有很大关系,当时是滇西有名的马帮驿站和盐、茶、马集散地。数百年来,沙溪寺登街作为茶马古道的陆路码头,既是食盐的始发地,又是茶叶、马匹、药材、皮货、猎鬃等的集散地。之后由于滇藏、剑兰、平甸等公路的修通,到沙溪的马帮相对少了,但正由于此,使寺登街较多地保留了当年茶马古道的风貌,得以于2001年被世界建筑物基金会(WHF)列入了世界濒危建筑遗址目录。该目录指出:寺登街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

寺登街沿茶马古道呈南北走向,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寺登街最具商业气息并体现茶马古道集市建筑特色的,当属密布在街道四周及巷道两旁前铺后马店的商业建筑。这些建筑群具有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随处可见,走进欧阳家的三坊一照壁大马店、赵家的四合五天井大院,还可以想见当年经贸繁荣之地豪门大户的辉煌。

2002年,在瑞士发展合作署、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瑞中友好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剑川县与瑞士方面合作完成了《历史文化名镇沙溪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相关审批工作。2003年2月,沙溪复兴工程开始实施,古建筑修复由瑞士方争取境外资金,并派专人现场旁站式指导监督付诸实施,按照修旧如旧的总体修复理念,至今先后完成了两座寨门、五座大门、四方街及临街立面、试点房、老马店、兴教寺及段家登戏台的修复和改造;完成了寺登街核心保护区的强弱电入地安装和供排水管网的改造;试验性修复了2幅兴教寺壁画;重塑了大殿内五方五智佛像;完成了兴教寺防火、防盗、防雷三防工程的安装;完善了沙溪古镇的美化、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了生态停车场、小型污水处理池,改善了古镇的环境。沙溪复兴工程(一至三期工程)已投入各类建设资金近2500万元。沙溪复兴工程的成功实施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使沙溪这一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又逐步恢复了昔日的繁华,以沙溪为旅行目的地的国内外游客不断增多,旅游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势头也已日益凸现,为打造地方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寺登街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集市已成为过去,但它作为茶马古道文化长廊、马帮文化的展现,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云南剑川: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


经过近3年的努力,涉及众多项目的沙溪复兴第三期工程顺利竣工,这个被称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的历史原貌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28日,剑川县和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空间与景观规划研究所签订了第四期复兴工程谅解备忘文件和合作意向书。

2000年,受剑川县的委托,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的雅克·菲恩纳尔博士、米世文先生向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组织申报沙溪寺登街为世界濒危建筑遗产。2001年10月,寺登街以“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与长城等古建筑一起荣登该基金会公布的“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

剑川县在成功完成了沙溪复兴工程第一、二期项目的基础之上,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空间与景观规划研究所于2007年11月签订了《沙溪复兴工程第三期谅解备忘录》。包括投资70多万元对兴教寺大殿主体建筑结构的修缮,投资80多万元完成兴教寺古建筑群防雷、防火、安防设施的安装,投资40多万元完成了两幅兴教寺大殿壁画的试验性修复,为整个兴教寺大殿壁画的修复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此外,还投资60多万元完成了兴教寺大殿“五方五智”佛像恢复重塑,投资20多万元完成了兴教寺南侧院的征用及管委会用房木料的购买,完成了《沙溪坝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编制。沙溪复兴工程的成功实施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为打造地方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悉,沙溪复兴工程先后荣获了“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和“环球视野奖”等殊荣,成为世界濒危建筑遗产保护修复的典范。

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寺登街


茶马古道跨越时空的穿越采访团12月18日上午来到被誉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的剑川县沙溪镇寺登街。走入寺登街,就仿佛走进了那段茶马古道上马帮兴盛、商贸繁荣的历史。

寺登街距剑川县城34公里。据史料记载,沙溪寺登街形成于元末明初,明即已初具规模,清末至民国是它的鼎盛时期,其崛起与云南马帮的兴起有很大关系,当时是滇西有名的马帮驿站和盐、茶、马集散地。数百年来,沙溪寺登街作为茶马古道的陆路码头,既是食盐的始发地,又是茶叶、马匹、药材、皮货、猎鬃等的集散地。之后由于滇藏、剑兰、平甸等公路的修通,到沙溪的马帮相对少了,但正由于此,使寺登街较多地保留了当年茶马古道的风貌,得以于2001年被世界建筑物基金会(WHF)列入了世界濒危建筑遗址目录。该目录指出:寺登街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

寺登街沿茶马古道呈南北走向,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寺登街最具商业气息并体现茶马古道集市建筑特色的,当属密布在街道四周及巷道两旁前铺后马店的商业建筑。这些建筑群具有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随处可见,走进欧阳家的三坊一照壁大马店、赵家的四合五天井大院,还可以想见当年经贸繁荣之地豪门大户的辉煌。

2002年,在瑞士发展合作署、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瑞中友好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剑川县与瑞士方面合作完成了《历史文化名镇沙溪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相关审批工作。2003年2月,沙溪复兴工程开始实施,古建筑修复由瑞士方争取境外资金,并派专人现场旁站式指导监督付诸实施,按照修旧如旧的总体修复理念,至今先后完成了两座寨门、五座大门、四方街及临街立面、试点房、老马店、兴教寺及段家登戏台的修复和改造;完成了寺登街核心保护区的强弱电入地安装和供排水管网的改造;试验性修复了2幅兴教寺壁画;重塑了大殿内五方五智佛像;完成了兴教寺防火、防盗、防雷三防工程的安装;完善了沙溪古镇的美化、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了生态停车场、小型污水处理池,改善了古镇的环境。沙溪复兴工程(一至三期工程)已投入各类建设资金近2500万元。沙溪复兴工程的成功实施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使沙溪这一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又逐步恢复了昔日的繁华,以沙溪为旅行目的地的国内外游客不断增多,旅游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势头也已日益凸现,为打造地方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寺登街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集市已成为过去,但它作为茶马古道文化长廊、马帮文化的展现,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云南沙溪古镇 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完整集市


“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十年前,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在美国纽约如是宣布。自此,沙溪镇纳入了该会建筑遗产101个保护名录(中国境内同时入选的其余三个是长城、陕西大秦宝塔和修道院、上海欧黑尔·雪切尔犹太教堂),成为了国内外有一定“级别”驴友的首选,甚至成为了外国游客比中国游客要多的目的地。

古戏台:昔日马帮的“加油站”

沙溪古镇寺登街,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就在人们不经意当中,它不但完整保留了茶马古道上传统的山乡古集风貌,还延袭着鲜活的阿吒力佛教,儒家和白族多元文化。而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四方街了。

它位于镇中心一个只有足球场大小的空地上。东面是魁星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古戏台了。西边是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建于明朝的兴教寺。北边有一条大街,通向玉津桥。南边是一排临街店铺,据说铺后以前均为马店,如是一直通向南寨门。可以让人想象得出昔日这里是何等热闹:四通八达地形和店铺林立的布局,必定是车马鱼贯,人头簇拥。寺庙里香火鼎盛,梵声绕耳。一到了晚上更是精彩,台上优伶浅唱,鼓瑟齐鸣,台下人声鼎沸,引颈翘首。做客的马帮伙计挤在台前,而“锅头”(马帮的领队)则在包厢里,也就是四方街边的客栈里一边品着茶,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他们的“待遇”虽不同,但暂时忘却了明天又要远走他乡的艰辛,这一点是相同的。

黑潓江:缀着两颗“珍珠”的纽带

尽管,沙溪是滇藏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贸易集散地,但它的繁荣还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南诏大理国石窟的开凿,也就是现在的石宝山石窟,也让沙溪成为一个集商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古镇。此外,在沙溪附近还有好几处天然盐矿,盐在古代是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盐井的开采与利用,也促进了沙溪的繁荣与发达。

黑潓江,这条属于澜沧江水系的河流,像一条玉带围绕着镇子。河上分别有两座古桥,像被玉带串起的两块宝石。一座叫“石鳌桥”,位于沙溪江尾村南龙骨山和蛇山之间的河面上。这桥建于民国初年,半圆单拱,俗称“关风桥”,意为关住南来的风。别看它的另一头像是通向田野,可当年由于那里有一个盐井,所以也是人来人往的主要通道。

另一座离四方街只一步之遥的叫“玉津桥”,这桥曾数经水毀,几番收复。至今,桥头上还有一块石碑,记录着乡坤名仕的功德。站在桥上,就是观赏全镇的最佳角度,也是村童们玩耍的聚会处。当然,也曾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路。茶马古道是指以盐为主,茶、马买卖作为次特点,遂以人背兽驮为方式的古代商道。这两座桥功不可没。

凤鳌粮仓:贮藏的还有别样的粮食

从寺登街往南走约两公里有一个叫凤鳌的村子,这就是沙溪城隍庙所在地。不知从哪年起,这里改为粮库,当然大门是紧闭的。好不容易打开门,迎面而立的就是一块巨大照壁,这就是人称“沙溪城隍大照壁”。其面积之大,据说是大理地区的第一。尤其从侧面看,颇有气势,真不愧是为市级文物古迹。可能是天长日久之故,现在照壁上已经是白板一块,上面图案或文字什么的都没有了。恰恰相反的是,照壁西边的围墙上,有一图画竟历久犹新。上面是文革时期的巨大画幅,颜色与墨迹之清晰,实为罕见。

旅游提示

行:寺登街是沙溪镇政府所在地,距剑川县城32公里,距石宝山风景区12公里。出入沙溪都很方便,班车和面包车都有,后者更方便,坐满即走,价钱跟班车一样。

玩:凡到沙溪的,都得先到了剑川县,县城边上的满贤林又叫千狮山(20元门票),值得一游,包辆三轮车(10元/10分钟/约5公里)可至入口。

石鳌桥很容易被游客忽视,可以在镇上包上三轮车前往,其实路上也会经过大照壁,可一起玩下去。每个周五都是沙溪雷打不动的赶集日,热闹非凡,是旅游出行日的首选。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是沙溪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白族太子会,这是剑川县民间一个盛大的宗教文化盛会。

住:寺登街住宿很方便,有多家民居式客栈,条件相对简朴,但价格便宜。值得一荐的是三家巷客栈,有给人家一样的感觉。另外老马店客栈也值得推荐,环境不错,客房带独立卫间。

盛世收藏:一两紫砂一两金


“同样是一块表,百达翡丽和江诗丹顿为什么能卖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而普通的表只卖几百元?同样是红酒,拉菲能卖几万元——世界上最贵的一瓶拉菲拍卖价达到创纪录的128万元,而很多酒只卖几十元、几百元?张大千、齐白石等人字画,又何尝不是如此?”紫砂大师吕俊杰说,当有人说紫砂壶价格太贵时,他一举这样的例子,质疑者就释然了。

他认为,紫砂壶既是上好的茶具,同时也是艺术品。盛世收藏,素有“一两紫砂一两金”之称的紫砂壶价格一路高涨,不过是顺从了商业逻辑而已,尤其热钱炒作,更助其涨势。

理性终将回归,普涨态势不会长期存在

蒋卫东说,回望最近30年的紫砂历史会发现,1988年到1992年,紫砂壶价格达到一个高峰,台湾市场最为兴旺。之后,这个市场长期低迷,2000年前后达到最低谷。2007年下半年开始,紫砂壶进入一个新的价格上涨通道。

据记者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独创的胶泥作品,3年前是五六十万元,现在早已过百万元了。去年,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的一把壶拍出1300多万元高价,更让紫砂市场兴奋不已。

姬霞敏和蒋卫东都认为,紫砂壶价格现在虽然谈不上疯狂,但确实有点“偏热”了。业内人士提醒,在价格高涨下,普通消费者不宜盲目追高。

吕俊杰说,两三年内紫砂壶价格将回归理性。大浪淘沙,普涨态势不会长期存在,未来一定是真正的优秀作品价格继续上升,但各方面都很一般的作品价格会跌下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