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在我国的出现、发展

发布时间 : 2022-01-09
花茶的出现 我国出名的茶叶 我国的名茶

花茶的出现。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馆在我国的出现、发展”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馆即是专门饮茶的去处,其叫法也是五花八门:茶馆、茶楼、茶社、茶坊、茶室、茶肆、茶棚、茶圆、茶寮、茗坊等等。很多茶馆还带有其他的功能,例如打牌、听戏、零食等。只饮茶的是清茶馆,备有棋类的可叫做手谈馆,还有猜谜语的笔谈馆。在北京,兼卖茶与酒饭的又叫二荤铺。

茶坊茶馆早在两晋时我国就已出现。张载《登成都楼》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之句,据此可以判断成都大抵在汉代至迟在西晋时,就已经有茶店。

唐朝时茶馆开始流行,到宋朝时已十分繁荣,《东京梦华录》描述北宋汴京城(今河南开封)的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成书于南宋(公元1274年)的《梦粱录》也记载了当时杭州处处有茶坊、酒肆。

茶坊在宋代以前早已成为中国人饮茶品茶的娱乐社交场所,正如有些古书所说: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在茶馆中,除一般的茶馆之外,还出现了上述晨开晓歇和专供夜游的特殊茶馆,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清朝是茶馆最兴盛的时代。清朝统治者统治很严,茶馆是市民们重要的市井活动场所。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馆在我国的兴起及发展


茶馆即是专门饮茶的去处,其叫法也是五花八门:茶馆、茶楼、茶社、茶坊、茶室、茶肆、茶棚、茶圆、茶寮、茗坊等等。很多茶馆还带有其他的功能,例如打牌、听戏、零食等。只饮茶的是清茶馆,备有棋类的可叫做手谈馆,还有猜谜语的笔谈馆。在北京,兼卖茶与酒饭的又叫二荤铺。

茶坊茶馆早在两晋时我国就已出现。张载《登成都楼》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之句,据此可以判断成都大抵在汉代至迟在西晋时,就已经有茶店。

唐朝时茶馆开始流行,到宋朝时已十分繁荣,《东京梦华录》描述北宋汴京城(今河南开封)的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成书于南宋(公元1274年)的《梦粱录》也记载了当时杭州处处有茶坊、酒肆。

茶坊在宋代以前早已成为中国人饮茶品茶的娱乐社交场所,正如有些古书所说: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在茶馆中,除一般的茶馆之外,还出现了上述晨开晓歇和专供夜游的特殊茶馆,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清朝是茶馆最兴盛的时代。清朝统治者统治很严,茶馆是市民们重要的市井活动场所。

我国茶馆的取名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种类之多,冠盖全球;茶馆名堂之多,绝无仅有;茶馆内涵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今就民国时期的茶馆取名与南京的茶馆概况,稍作叙述。

五花八门的茶馆及取名

茶馆作为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功能是极其重要的。民国时期,既有专卖粗茶水的野茶馆,亦有卖茶又卖点心酒菜的茶酒馆(北京人称之为荤茶馆);既有说评书唱鼓词的书茶馆,亦有供茶客品茗对弈的棋茶馆;既有供生意人集会牟利、手艺人待雇的清茶馆,亦有供高级流氓聚会议事的茶馆。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光顾的茶客亦是三教九流,上自颐指气使的达官贵人,下至打流混世的小混混,无所不有。茶馆内发生的各类故事,更是千奇百怪。

茶馆出现以后,不论其店家大小,招牌不可没有。开茶馆办茶楼自然想招财进宝,没有哪个店老板不想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的。因此,一般说来,茶馆的店名都不会缺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如意的字眼。有人曾总结出中国八句店铺:国泰民安福永昌,兴隆正利同齐群,协益长裕全美瑞,合和元亨金顺良。惠丰成聚润发久,谦德达生洪源强,恒义万宝复大通,新春茂盛庆安康这56个字,虽未将店名中的吉祥文字囊括殆尽,可是开店者只要从中取出1个字或2个字,甚至3个字,都可以组成店名。比如:玉壶春茶社、兴隆轩茶楼、天福聚茶座、义顺茶馆等等。

不过,也有不少有一定文化教育修养的店主附会风雅,往往撇开传统文化中招财进宝的俗字,而选用儒雅的字、词作为店名的。例如:来今雨轩茶社、雅园茶社、松风阁、青莲阁、天香阁、宛在轩真可谓琳琅满目,争奇斗妍。

至于一些文化人开设的茶社,其店名招牌自然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了。上海九江路口小花园附近有一家茶楼,是民国时期书画家俞达夫开的,取名文明雅集,四壁悬挂名人字画,环境布置一洗俗尘,茶具清洁雅致,因而所来茶客都是些斯文中人。

历史学家卫聚贤,抗战时期在重庆除在大学任教,创办说文出版社外,在1943年冬还开了一家茶楼,叫聚贤楼,茶客大多是大学教授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像郭沫若就是它的常客。但就聚贤楼而言,是不能一目了然知道它就是茶社。

有的茶馆坐落在历史上文化遗址或名胜古迹之处,店名招牌也就攀龙附凤。如坐落在南京城西、被称为金陵第一名胜的莫愁湖内就有一间胜棋楼茶社。相传胜棋楼乃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第一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死后追赐中山王)下棋之处,徐达与明太祖下棋时赢了皇帝,并将棋子在棋盘布成万岁字形,朱元璋大喜,遂将此楼赐给徐达,取名胜棋楼。开在这里的茶馆即以此命名。南京夫子庙自明清以来就是著名的繁华热闹区,十里秦淮从夫子庙前潺潺流过,河中画舫荡漾,真是长留画幅天地间。从唐以来,南京就被称为之为六朝古都,坐落在夫子庙旁的一家茶社就因此得名,叫六朝居茶社。上海静安寺有一口古井,井水向上腾涌,称为涌泉,好事者把它品评为天下第六泉,坐落在此处的茶社也就取名品泉楼。北京的北海公园原为皇家花园,坐落在其中的茶社店名自然不落俗套,分别取名双虹榭、漪澜堂、道宁斋江苏镇江东郊(今梦溪广场)有个梦溪茶园,因此处原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住所梦溪园而得名。

还有把古人的姓名作为茶馆店名的。上海南京路上的仝羽春茶馆,把唐代的卢仝、陆羽两位嗜茶名家的名字合而为一作为店名,且十分贴切自然。南京路上的易安居茶馆取自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广州有家茶馆干脆就用古人名,称陆羽茶室。香港德辅道横街上也有一家叫陆羽茶室的茶馆。

也有借古人诗句,或取自古人书中,或直载了当取古人书名作为茶馆店名的。浙江省嘉兴南湖有家茶社叫烟雨楼,取自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民国前期,大资本家黄楚九(艾罗补脑汁就是他搞出来的)在上海新新舞台的屋顶开了一家茶社,名楼外楼,这取名既写实,亦是取自南宋士子林升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南京的大观园茶馆,其名取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北京有个马思远茶馆,马思远乃是一出戏名。也有用近代人的书名为店名的,如南京虎距北路有一家茶馆兼饭店的,取名朝花夕拾茶餐厅。这朝花夕拾乃取自鲁迅的文集名。

也有以茶馆所在地风景优美而得名的。北京有一家绿柳轩野茶馆。因地处郊外,故谓之野;茶馆就坐落在一个土山凹里,四周杨柳重重,主人开池引水,种满荷花,极富诗情画意,故名绿柳轩。扬州城北丰乐街有一家香影廊茶社。该茶社面河(有)水阁数间,朱栏一曲,相掩映于溪翠柳间,颇为幽绝,每到月明星稀,芳香四溢,枝影摇曳,店主遂请当地著名文士取名,题为香影廊。

也有以店主姓名加吉祥如意一类字词作为店名的,如马聚兴茶馆、聂顺兴茶馆;或直接以店主姓为店名的,魏家茶馆、鲁记茶馆、石记茶馆。不过一般说来,这类茶馆规模都不是很大,来的茶客也大都是下层劳动人民以及这类人中的老年人。民国时期南京的此类茶馆基本集中于城南和城北一带。

至于乡野山村的许多茶馆干脆无名。有趣的是北京天桥有家王八茶馆,店主姓王,排行老八,故名。

我国茶馆的历史


茶馆即是专门饮茶的去处。是社会上饮茶相当发展情况下才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叫法也是五花八门的:茶馆、茶楼、茶社、茶坊、茶室、茶肆、茶棚、茶圆、茶寮、茗坊等等,很多茶馆还带有其他的功能,例如打牌、听戏、零食等等。

只饮茶的是清茶馆,备有棋类的可叫作“手谈”馆,还有猜谜语的“笔谈”馆。在北京,兼卖茶与酒饭的又叫“二荤铺”。很多茶馆有很好听的名字:陆羽茶馆、云来茶楼、香茗居、仙来茶楼等等。茶坊茶馆早在两晋时我国就已出现。张载《登成都楼》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之句,据此可以判断成都大抵在汉代至迟在西晋时,就已经有茶店。唐朝时茶馆开始流行,到宋朝时已十分繁荣,《东京梦华录》描述北宋汴京城(今河南开封)的“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成书于南宋(公元1274年)的《梦梁录》也记载了当时杭州“处处有茶坊、酒肆......”。

“茶坊”在宋以前早已成为中国人饮茶品茶的娱乐社交场所。宋代社会饮茶的情况,正如有些古书所说:“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由这一社会饮茶实际决定,在茶馆中,除一般的茶馆之外,还出现了上述晨开晓歇和专供夜游的特殊茶馆,“……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在清朝是茶馆最兴盛的时代。清朝统治者对民众的“统治”很严,茶馆是市民们的主要而重要的市井活动场合。关于这一点,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就是集中的体现。

我国茶馆的取名逸事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种类之多,冠盖全球;茶馆名堂之多,绝无仅有;茶馆内涵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今就民国时期的茶馆取名与南京的茶馆概况,稍作叙述。

五花八门的茶馆及取名

茶馆作为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功能是极其重要的。民国时期,既有专卖粗茶水的野茶馆,亦有卖茶又卖点心酒菜的茶酒馆(北京人称之为荤茶馆);既有说评书唱鼓词的书茶馆,亦有供茶客品茗对弈的棋茶馆;既有供生意人集会牟利、手艺人待雇的清茶馆,亦有供高级流氓聚会议事的茶馆。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光顾的茶客亦是三教九流,上自颐指气使的达官贵人,下至打流混世的小混混,无所不有。茶馆内发生的各类故事,更是千奇百怪。

茶馆出现以后,不论其店家大小,招牌不可没有。开茶馆办茶楼自然想招财进宝,没有哪个店老板不想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的。因此,一般说来,茶馆的店名都不会缺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如意的字眼。有人曾总结出中国八句店铺:国泰民安福永昌,兴隆正利同齐群,协益长裕全美瑞,合和元亨金顺良。惠丰成聚润发久,谦德达生洪源强,恒义万宝复大通,新春茂盛庆安康这56个字,虽未将店名中的吉祥文字囊括殆尽,可是开店者只要从中取出1个字或2个字,甚至3个字,都可以组成店名。比如:玉壶春茶社、兴隆轩茶楼、天福聚茶座、义顺茶馆等等。

不过,也有不少有一定文化教育修养的店主附会风雅,往往撇开传统文化中招财进宝的俗字,而选用儒雅的字、词作为店名的。例如:来今雨轩茶社、雅园茶社、松风阁、青莲阁、天香阁、宛在轩真可谓琳琅满目,争奇斗妍。

至于一些文化人开设的茶社,其店名招牌自然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了。上海九江路口小花园附近有一家茶楼,是民国时期书画家俞达夫开的,取名文明雅集,四壁悬挂名人字画,环境布置一洗俗尘,茶具清洁雅致,因而所来茶客都是些斯文中人。

历史学家卫聚贤,抗战时期在重庆除在大学任教,创办说文出版社外,在1943年冬还开了一家茶楼,叫聚贤楼,茶客大多是大学教授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像郭沫若就是它的常客。但就聚贤楼而言,是不能一目了然知道它就是茶社。

有的茶馆坐落在历史上文化遗址或名胜古迹之处,店名招牌也就攀龙附凤。如坐落在南京城西、被称为金陵第一名胜的莫愁湖内就有一间胜棋楼茶社。相传胜棋楼乃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第一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死后追赐中山王)下棋之处,徐达与明太祖下棋时赢了皇帝,并将棋子在棋盘布成万岁字形,朱元璋大喜,遂将此楼赐给徐达,取名胜棋楼。开在这里的茶馆即以此命名。南京夫子庙自明清以来就是着名的繁华热闹区,十里秦淮从夫子庙前潺潺流过,河中画舫荡漾,真是长留画幅天地间。从唐以来,南京就被称为之为六朝古都,坐落在夫子庙旁的一家茶社就因此得名,叫六朝居茶社。上海静安寺有一口古井,井水向上腾涌,称为涌泉,好事者把它品评为天下第六泉,坐落在此处的茶社也就取名品泉楼。北京的北海公园原为皇家花园,坐落在其中的茶社店名自然不落俗套,分别取名双虹榭、漪澜堂、道宁斋江苏镇江东郊(今梦溪广场)有个梦溪茶园,因此处原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住所梦溪园而得名。

还有把古人的姓名作为茶馆店名的。上海南京路上的仝羽春茶馆,把唐代的卢仝、陆羽两位嗜茶名家的名字合而为一作为店名,且十分贴切自然。南京路上的易安居茶馆取自宋朝着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广州有家茶馆干脆就用古人名,称陆羽茶室。香港德辅道横街上也有一家叫陆羽茶室的茶馆。

也有借古人诗句,或取自古人书中,或直载了当取古人书名作为茶馆店名的。浙江省嘉兴南湖有家茶社叫烟雨楼,取自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民国前期,大资本家黄楚九(艾罗补脑汁就是他搞出来的)在上海新新舞台的屋顶开了一家茶社,名楼外楼,这取名既写实,亦是取自南宋士子林升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南京的大观园茶馆,其名取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北京有个马思远茶馆,马思远乃是一出戏名。也有用近代人的书名为店名的,如南京虎距北路有一家茶馆兼饭店的,取名朝花夕拾茶餐厅。这朝花夕拾乃取自鲁迅的文集名。

也有以茶馆所在地风景优美而得名的。北京有一家绿柳轩野茶馆。因地处郊外,故谓之野;茶馆就坐落在一个土山凹里,四周杨柳重重,主人开池引水,种满荷花,极富诗情画意,故名绿柳轩。扬州城北丰乐街有一家香影廊茶社。该茶社面河(有)水阁数间,朱栏一曲,相掩映于溪翠柳间,颇为幽绝,每到月明星稀,芳香四溢,枝影摇曳,店主遂请当地着名文士取名,题为香影廊。

也有以店主姓名加吉祥如意一类字词作为店名的,如马聚兴茶馆、聂顺兴茶馆;或直接以店主姓为店名的,魏家茶馆、鲁记茶馆、石记茶馆。不过一般说来,这类茶馆规模都不是很大,来的茶客也大都是下层劳动人民以及这类人中的老年人。民国时期南京的此类茶馆基本集中于城南和城北一带。

至于乡野山村的许多茶馆干脆无名。有趣的是北京天桥有家王八茶馆,店主姓王,排行老八,故名。

我国南北茶馆的差异性


茶馆作为喝茶人的聚集地,汇集了喜怒哀乐,容纳了悲欢离合,向我们展示了'茶生活'生动而丰富的面貌。但茶馆的特点和氛围,则南北有异,各地不同。

北方的茶馆以北京较有代表性。

北京的茶馆有的京韵十足,有的兼收并蓄,形式十分丰富:有历史悠久、可吃茶点的大茶馆,有以卖茶为主,门外搭凉棚的清茶馆。这里多是客商、民众歇脚或打发时光的场所,茶馆里多伴有京韵大鼓,北方的相声、评书、梆子戏。此外,还有兼卖酒肉的茶酒馆和郊外村野的乡野茶馆。清代《天咫偶闻》记载:'京师士大夫无知茶者,故茶肆亦鲜措于此。'大意是说京城的人对茶的研究不多,所以茶馆摆弄起茶来也并不十分讲究。八仙桌或老式高桌、方凳或大板凳、长壶嘴的大铜壶,这刻画了北京老式茶馆的一般面貌。人们在这里吃茶点、听曲艺、胡侃神聊,自然茶馆也濡染着北方人的豪迈和爽快。

南方的茶馆则既有江南的清丽,又有巴蜀的清闲慵懒。

江南物产丰饶,名茶多,茶业兴盛,亦多文人雅士,早在六朝时,江南的品茶清谈之风就已十分盛行,故而江南的茶馆被赋予了更多的文人色彩和雅致风趣。这类茶馆摆放的家具多做工讲究,装饰精致、富丽,讲究品茶的氛围,管理上更是严格有序。江南茶馆的茶具,民国时沿用盖碗,后改为花白瓷壶或紫砂壶。说起南方的茶馆,则不可不提四川。四川的茶馆很出名,不仅因为它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还在于它独有的淡然与豁达。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出现的茶馆就起源于巴蜀。'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四川的茶馆是人们消磨时光的好去处,一杯茶可以消磨一天时光,三四十张方桌,看着'茶博士'泡茶的娴熟功夫,听听说书的、唱歌弹琴的,剥点花生、嗑点瓜子,聊聊社会新闻,时间就这样在悠然、安详中度过。

相比于南方的精细和讲究,北方的茶馆少了些拘泥,多了一份自在和奔放;相比于北方茶馆的粗犷和豪放,南方的茶馆少了些粗陋,多了些精致与诗意。然而喝茶是一种个人体验,无论豪放或雅致,都无碍于饮茶者的内在满足。

茶馆经营:上海出现“主管茶师”


一种被称之为“主管茶师”的承包责任制时下正在申城悄然出现,并被越来越多的个体茶馆经营者所效仿和接受。

所谓“主管茶师”,就是比较熟悉海派茶馆经营和略晓海派茶文化的承包者。具体操作是:一些茶馆经营者和受聘的“主管茶师”签订协议,每月上交多少承包费。至于茶馆里其他人员如何配备、工资如何分配、经营哪些茶品等均由“主管茶师”自作主张说了算,茶馆经营者原则上不作干涉。

前不久,浦东沪南路上有一家个体茶馆隆重开张,在庆贺典礼上,老板郑重其事地与聘请来的“主管茶师”签订了茶馆承包的协议。协议书上大概意思是,从即日起,甲方将茶馆承包给乙方,乙方在承包后的第一年始,不管是盈是亏,在每月底必须上交月承包费给甲方1万元人民币;第二年是否再继续承包,甲乙双方再作商定;茶馆经营在不违反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均由乙方决定,甲方原则上不作干涉。但在必要时有权进行审计等。当然,还有一些老板的做法不那么相同,在茶馆开业前的一段时间里,还会请“主管茶师”前来帮助做一系列的筹备工作,以使双方能事半功倍地掌握相关情况。如果开业后生意红火,超过了预定的营业额指标,超过的那部分还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分成。这样大大激励了“主管茶师”的承包积极性,但也会出现某些负面的效应:“主管茶师”与“伙计”的收入差距太大,会影响茶馆服务人员整体水平的发挥,导致茶品质量的“上下波动”,缺乏茶文化的创新,使消费者不满;还有,一些“主管茶师”承包后则见异思迁,上任后没有多长时间就违约不辞而别,致使茶馆老板怨怒不已,嗟叹“奈之不何”。

沪上有关人士对“主管茶师”现象褒贬不一:赞同方认为,这是茶馆行业的又一次改革尝试,将会给茶馆行业的经营理念注入新的内容成分;反对方认为,这样的二次承包,得益的是那些茶馆的老板和他聘请来的“主管茶师”,消费者很难享受到实惠。

茶馆系列之五:清代茶馆的创新和发展


清代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已走向衰败,最终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茶馆这一社会窗口真实反映了这一历史变迁。清朝前期的昌盛,给茶馆的发展提供了沃土,继承了明代以前的风格,继续创新和发展。虽然清朝后期没落,但也促使茶馆向另外的方向发展。

在清朝为被瓜分之前,饮茶之风几乎遍及每个角落,茶馆也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上至王官贵族,八旗弟子,下到艺人、挑夫、小贩会集之地。不仅数量上有很大发展,文化色彩、审美情趣融入其间,社会性能上也有相应开拓,出现了为不同层次群众服务的特色茶馆,如专供商人洽谈生意的清茶馆,饮茶品食的“贰浑铺”,表演曲艺说唱的书茶馆,兼各种茶馆之长,可容三教九流的大茶馆,还有供文人笔会、游人赏景的野茶馆,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馆…

上海、苏州、南京、广东、湖南等地茶馆林立,仅杭州境内就有800多家。而北方的茶馆则相对衰微,其原因可能是经济重心的的南移,以及北方饮食习惯与茶不相宜。而南方山川秀丽,是适合品茶的佳境,研究饮茶的文人多处于南方,对茶有深远影响的禅宗与清代时在南方实为兴盛,所以南方就成为清代茶馆的鼎盛地带。

满族八旗子弟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坐茶馆便成了他们消遣时间的重要形式,因而促使茶馆业更中兴旺,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大小城镇,茶馆遍布。特虽是在康熙至乾隆年间,由于“太平父老清闲惯,多在酒楼茶社中”,使得茶馆成了上至达官贵人,下及贩夫走卒的重要生活场所。

清代茶馆出现各式各样的分类,以卖茶为主的茶馆,被北京人称为清茶馆,环境优美,茶水优良,器皿典洁,兼有字画、盆景点缀。一般这类茶馆设于景色宜人的安静的郊外。既卖茶又兼营售点心和饭食的茶馆被称为荤铺式茶馆,这类茶馆兼有饭馆的功能,方便茶客充饥。清代也不乏戏曲茶馆,虽然宋时已经把戏曲搬进茶馆,清代的戏园被称为茶园。清代还有一特别的茶馆出现,就是具备赌场功能的茶馆,这种“挂羊头卖狗肉”茶馆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特别是江南的乡镇。此类茶馆的消费主要以赌博为主,喝茶排在第二位。还有书茶馆,这类茶馆除了卖茶,还可以听评书,南北方都有这种茶馆,来往的人不分贵贱。

这时期的茶馆有这样几个特点:

1.菜馆社会功能逐渐扩大。由原来只卖茶、饮茶而渐渐成为一个社会场所,多方面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高档茶馆乃是文人雅士聚会、叙谈、会友、吟诗作画、品茗赏景之地,也是富商巨贾治谈生意之场所。较低一层的茶馆是行帮头目即行老们聚集碰头所在。最底层的茶馆则是三教九流之辈活动地方。至清代时,茶馆已集政治、经济、文化等于一体。社会上各种新闻,包括朝廷要事、宫内传闻、名人轶事等都在此传播,犹如一个信息交流站。大量民间交易也在茶馆进行,那时还有专门进行交易的茶馆,一般都设有雅座,有茶,有点心,还可叫荣设宴,谈生意十分方便,仿佛是个经济交易所。不仅如此,邻里纠纷,商场冲突等也往往拿到茶馆调解,有人嬉称为“民间法院”。

2.民间艺术进入茶馆。宋代时茶馆已有艺人、艺伎的吹拉弹唱,地方戏曲也常在此表演。清代中期开始,可以说说唱艺术成了茶馆一项主营业务。我国的一批优秀古典小说,大都经历了民间艺人口头文学创作的阶段。那时《三国》、《隋唐演义》、《西汉》、《西游记》等是江南评弹艺人、北方评书与大鼓艺人在茶馆表演的主要曲目。许多来客饮茶是媒介,听书是主要内容。茶馆成了评弹、评书、京的大鼓、梅花大鼓、四清清音、粤曲、木偶戏表演的主要场所,民间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

3.注重茶馆的文化环境。从原来设施简陋,逐渐开始讲究文化装饰和环境的优美,在做好选址同时,中高档茶馆都配以精美雅致的家具、茶具,挂以名人字画,茶叶和茶水日趋讲究,各种名贵茶叶应有尽有,各种名水,如玉泉、惠泉、虎跑、天然雪水等也随客挑选。即使低档茶馆也以营造一个整洁、舒适、宁静的环境来吸引大众茶客。

4.点心佐茶流行起来。《茶经》、《古今茶事》等都有关于茶馆供应来点的记载。茶点有瓜子、蜜饯以及糕饼、春卷、水饺、烧卖等各种小吃。据《清稗类钞》记载,当时茶馆有两种,江南茶馆以清茶为主,也出售南果,另一种是荤铺式茶馆,即茶、点心、饭菜同时供应。这样让客人多了一份乐趣和享受,也增添了茶馆吸引力。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丰物富造成了市民们对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一种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场所,茶馆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茶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

晚清买卖证券在茶馆


晚清买卖证券在茶馆

今天的人们,对于证券早已不再陌生。其实中国早期的证券业也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对今天的人们也有借鉴意义。

1922年,疯狂的交易所热潮降下帷幕,在泡沫破灭之后,存活下来的交易所只剩下6家。中国由此进入了一段证券交易的冰河期。

中国的证券交易最初是由西方传入的。早在1869年,在中国的国际商埠上海,长利(西洋代理券商)就已经在从事国际股票买卖。这大致是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

茶馆里面买卖证券

随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一批官督商办和完全商人独资的企业开始兴起,为了融资,这些企业开始依样画葫芦,学习洋人的办法,也开始从事股票投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华商股票掮客。这些人不仅十分了解股票,而且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从事股票买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让人感到有趣的是,当时中国没有专门的股票交易所,为了买卖股票,这些最早的股票经理只好到当时大家都聚会的场所茶馆来进行股票交易。这种当时在茶馆喝茶的行为称之为茶会。每天早上,这些人来到一些著名的茶馆,举办茶会,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当然主要是交换信息、洽谈交易,不过这种交易都是口头成交,在之后才将交易落实。当然也有直接将证券拿到茶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者依据比价,将证券换手。

这种茶会代行证券交易的方式一直延续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到1914年秋天上海股票交易公会成立,证券交易才开始逐渐走向正式。

首家交易所成立内幕

对于证券交易的积极意义,中国的政治家早就有所认识。早在1904左右,梁启超就提出组建证券交易所的建议,但清政府没予理会。1907年,袁子壮等人又重新提出建立交易所的建议,得到的是与梁启超一样的命运。

将证券交易所提上议事日程,是在清政府垮台、民国政府成立之后。1912年民国政府农商部召集全国工商巨子讨论设立证券交易所的问题,1914年12月,民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法》,这使得交易所的成立水到渠成。

1916年,孙中山联合上海商业名人虞洽卿向北京政府提出创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孙中山期望通过此举获得革命活动的经费。在北洋政府的眼里,孙中山提出这项要求有些不良企图,所以对此申请千方百计加以拖延。

正在这个时候,号称状元企业家的张謇也发电反对,这恰好也给北洋政府解了围。张謇倒不是反对孙中山,而是在出于自己的商业利益考虑。从清末进行商业活动以来,张謇在此时已经拥有盐业、纱厂、棉花种植业等大企业,建立证券交易所,为企业发展融资一直是张謇的计划。

另外张謇的反对也有着一定正当的商业理由,他以国际惯例为依据,指出证券交易所只能交易证券不能涉及物品交易,而且依据1914年的证券交易法,交易所不能有外资持股,而在虞洽卿的方案中,恰恰就有着外资的身影。正是在张謇的反对之下,虞洽卿等人的申请便被吊在半空之中,遥遥无期的搁置起来。

在上海交易所的申请被搁置的同时,北京的证券交易所却在紧张筹备之中。1916年,华北尤其是京津地区暴发了京钞信用危机。为了解决危机,北京政府决定发行公债来平抑,由此成立证券交易所就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就在该年,在王景芳、岳荣等人的发起下,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包括公债券、中外银行发行的钞票以及股票。

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4年后,以虞洽卿为董事长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才得以建立,交易的既有证券也有棉花、布匹等物品。至此中国的证券交易进入了交易所时代。

蒋介石也当投机经理

交易所一旦设立,其收益就让商人们眼睛一亮,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为例,在交易所设立半年间,其收益就高达20万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设立一年的时间里面,上海的交易所达上百家。

当时的报纸报道,在这段时间里,几天就有一家交易所成立,十余天就有一个信托公司向读者作投资广告。在这种风潮之下,交易的物品也扩充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仅原来的杂粮、丝棉等重要物品可以投机交易,而且像蜡烛、肥皂之类的也在交易之列。这些交易所的设立再也不是为了商品交流的方便,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提升股价,而且只要交易所一设立,其交易物品连带本所股价都一路飙升,全国从巨富到小市民都陷入风靡追捧交易所的状态。

上海开风气之先,其它城市也纷纷跟进。北平、天津、广州、武汉也掀起了设立交易所的热潮。到1921年初,中国的交易所数目已接近200家,竟然位于全球第一。在这种投机的热潮之中,也不乏后来的著名人物,比如蒋介石当时就是上海市场上的一名投机经纪人,他当时在张静江的支持下,与戴季陶、陈立夫等人合股成立名为恒泰号的经济代理,从事投机生意。

疯狂的投机早就超出了中国经济的实际。证券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结果,以中国当时的经济发达程度,一个地区设立一个交易所已经超出实际能力。设立了接近200家的交易所,其后果可想而知是多么可怕。

这种畸形的发展严重违背了经济的实际情况,所以到了1921年年底,泡沫破了!交易所难以为继,由门庭若市迅速变为门可罗雀,交易所本股股价一泻千里,原来一股难求的股票现在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交易所纷纷破产。在风潮中,倾家荡产的人不计其数,由此连带的是,商肆纷纷倒闭,经理职员纷纷辞职,其中自杀者也为数多多。

到1922年,疯狂的交易所热潮终于降下帷幕,在证券泡沫破灭之后,存活下来的交易所只剩下6家,信托公司也只剩下两家了。中国由此进入了一段证券交易的冰河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证券交易才又红火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