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门茶”归属何处

发布时间 : 2022-01-11
门红茶 齐门红茶 祈门红茶价格

门红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蕲门茶”归属何处”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宋朝,产自鄂东的蕲门茶、黄团茶与霍山的黄芽茶就被并称为淮南三茗,因其色澄碧而清冽、气馥郁而沁芳,淮南三茗又被列为贡品中的上品。

多少年来,民间关于蕲门茶原产地之争已有多种版本。有人称它产自蕲春,也有说它源自英山,因为蕲门茶与蕲字相连,更多人相信它的原产地属于蕲春。

早在十多年前,余敏华就开始关注、研究蕲门茶。他说,《唐代地理志》曾记载:蕲州土贡有茶,而其茶尤以蕲水为特著,蕲水之茶又在县之北山。北宋时期,蕲黄贡茶居全国第一,朝廷还在蕲、黄二州专门设立茶叶榷税机关,在蕲州马祁、洗马、石桥镇及麻城宋埠镇设立茶市。

蕲春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土壤适宜种植茶叶,自古就是茶叶原产地之一。蕲门茶它不是某一种茶叶,而是指一个地域、方位的茶叶总称。我认为它的原产地大致方位应属于蕲春北部山区檀林镇、大同镇和英山、罗田接壤地区!余敏华说。

从历史上讲,蕲门茶属于淮南茶叶系列。现代《中国茶叶目录》中也有蕲门茶这种茶叶品种。早在宋、明时期,蕲州曾设立州府,行政管辖区域包括现在的蕲春、英山、罗田等大部分地区,蕲门茶的原产地自然也属于这一地带,我个人更倾向于,蕲门茶是大别山众多茶园共同的一笔财富!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智慧是门学问


中华文明5000年以来,是茶智慧推动着我国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到了今天,我国茶产业更需要文化智慧、管理智慧和营销智慧,更需要学者型领导、知本家型企业家和有文化品位的员工,也更需要有一定高度和责任感、清廉、熟悉产业政策和实际运作的思想库、智囊团。

总得来说,茶智慧具有以下四大特征。

第一,时代特征。唐代陆羽所着《茶经》和宋代宋徽宗所着《大观茶论》,高度浓缩了唐宋以前中国茶文化的阶段性成果,映衬出宫廷茶文化、文士茶文化、寺庙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习俗等唐宋茶风尚。

第二,行业特征。茶具是茶智慧的重要载体,更是茶产业的重要载体。宜兴紫砂陶茶具、景德镇青花瓷茶具、唐山骨质瓷茶具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支撑了饮茶方式的变革和茶叶的传承,成为茶产业重要的代表性元素。

第三,性格特征。茶智慧常常表现出原创者的性格差异。如《观亭茶诗百首》既体现出于观亭先生山东人兼曾经的军人的质朴、豪迈,也展现出老茶人终生爱茶的真情、才情与激情,令人感动,爱不释手。

第四,群体特征。茶智慧的形成与传播,既需要原创者个人,也离不开茶文化大家庭这个集体。

茶智慧是人们在事茶过程中感悟到或表现出的技能与哲理,是融政治智慧、文化智慧、商业智慧乃至儒释道智慧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

中国四大茶门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中国人上茶馆喝茶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唐代。中国人四大“茶门”的说法就是对那些茶馆风气最盛的城市的简称。如果现在要在中国找出茶楼文化最为丰盛的城市,那东有上海,西有成都,南有杭州,北有北京。类似太极茶道、老舍茶馆、圣陶沙、湖心亭茶楼等等大品牌,都出自这些“茶气”极盛的城市里。

杭州的茶,喝的是精致文化

“青梁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话契禅心”,西湖边上的青藤茶馆,已成为杭州上千家茶馆的代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建筑风格,木圈椅、红缎面、吊兰悠长地从身边滑落。最为惊艳的是处处可见的木雕饰品,可叹是“天下之首”的东阳木雕,把“古色古香”发挥到极致。坐在西子湖畔,让身穿青灰色长袍的“太极茶道”茶师沏好一壶茶,河坊街的吆喝声与店小二手上的长嘴壶一起一落相呼应,此时此景,茶不醉人人自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貌看似普通的老茶馆,竟然拥有几个令世界茶界称羡的绝活,十几种独家茶很受茶客喜欢,别处没得喝,茶师很精心泡茶并悉心伺候茶客加水换茶,杭州的民俗小吃也一应俱全,令茶客感觉很值得。在中国六万多家茶馆中,这是仅有的两家“中华老字号”之一。

成都的茶,喝的是平民文化

成都人享受生活的较真劲,比起扬州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成都人喝茶,那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茶”,不讲究茶的品质,不讲究喝茶的环境。大树阴处,凉棚底下,随随便便摆上桌凳,就可以喝上茶,追求的是喝茶之外的生活状态。唯独用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样式繁多,有很多个门派,“峨嵋”、“青城”等等,一直也是难分高下的。圣陶沙茶馆是成都茶馆的代表,环境好,茶好,服务尤其精致和体贴。

在街面上随意问一下会喝茶喝不会喝茶的路人成都好茶馆是哪家,那么十有八九的人会指点你去圣陶沙,这一点,就像在杭州,人们会指点你去太极茶道,在上海,人们会指点你去湖心亭,在北京,人们会指点你去老舍一样。

北京的茶,喝的是贵气文化

皇城根下,任何东西都沾染着大气,有股富贵含在里头。老舍茶馆泡了十多年的茶汤,与其他省份的茶楼相比,更显得雍容华贵。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响,京剧唱罢相声接台,直来直往。在这里喝茶,服务员都好为人师,说起茶文化是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具,丝毫含糊不得。

作为茶客,也乐得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喝茶能喝出各地的文化来,手中的一杯茶,冲泡起来的都是当地的民俗民风。

上海的茶,喝的是海派洋泾浜文化

事实上,上海不是中国最具茶文化气息的城市,但是,由于近代中国茶馆文化很多传承过程与上海海派洋泾浜文化联系在一起,这座现代化商业大都市可以疏远许多传统文化,却对同样属于传统文化的茶馆文化不得不网开一面。很多粗心大意者会武断地认为上海咖啡馆盛行而压制了茶馆业发展,其实不然,经权威部门统计,上海的咖啡馆与茶馆几乎是并驾齐驱,若是一定要细分出高下的话,那末,上海茶馆业似乎比咖啡馆也还更兴旺一些,突出的例子是,上海市政府每年都要隆重举办国际茶文化节,场面之大,影响之广,不亚于北京、杭州。

中国绝无仅有的两家中华老字号茶馆都与上海有关,太极茶道发迹于上海,1938年才因战乱原因前往杭州河坊街,另一家老字号湖心亭茶楼迄今仍然在城隍庙原址经营,堪称中国茶馆发展历史奇迹。

雁门苦荞茶的文化


苦荞茶以及其他种类的茶为什么受到古往今来人们的喜爱呢,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呢,是怎样形成饮茶习惯的呢?

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5、交际说:《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槚蔎茗荈。《尔雅释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轨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开饮茶成因之交际说之端。

禅宗茶道 茶神出释门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明代乐纯著《雪庵清史》并列居士“清课”有“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作佛事、翻经、忏悔、放生……”,“煮茗”居第二,竟列于“奉佛”、“参禅”之前,这足以证明“茶佛一味”的说法是于真万确。

和尚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这是较早的僧人饮茶的正式记载。单道开是东晋时代人,在螂城昭德寺坐禅修行,常服用有松、桂、蜜之气味的药丸,饮一种将茶、姜、桂、桔、枣等合煮的名曰“茶苏”的饮料。清钦是宋代以后的事,应当说单道开饮的是当时很正宗的茶汤。

壶居士《食论》中说: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长期喝茶可以“羽化”,大概就是唐代卢金所说的“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与韭菜同食,能使人肢体沉重,是否真如此,尚无人验证。作者壶居上显是化名,以“居士”相称定与佛门有缘。僧人饮茶已成传统,茶神出释门便不足为怪

茶神出释门 禅宗茶道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明代乐纯著《雪庵清史》并列居士清课有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作佛事、翻经、忏悔、放生,煮茗居第二,竟列于奉佛、参禅之前,这足以证明茶佛一味的说法是于真万确。

和尚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这是较早的僧人饮茶的正式记载。单道开是东晋时代人,在螂城昭德寺坐禅修行,常服用有松、桂、蜜之气味的药丸,饮一种将茶、姜、桂、桔、枣等合煮的名曰茶苏的饮料。清钦是宋代以后的事,应当说单道开饮的是当时很正宗的茶汤。

壶居士《食论》中说: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长期喝茶可以羽化,大概就是唐代卢金所说的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与韭菜同食,能使人肢体沉重,是否真如此,尚无人验证。作者壶居上显是化名,以居士相称定与佛门有缘。

僧人饮茶已成传统,茶神出释门便不足为怪。

中国茶馆:四大茶门


中国人上茶馆喝茶可谓历史悠久,而四大茶门的说法就是对那些茶馆风气最盛的城市的简称。如果现在要在中国找出茶楼文化最为丰盛的城市,那东有杭州,西有成都,南有潮汕,北有北京。类似太极茶道、老舍茶馆、圣陶沙、五福茶艺馆等等大品牌,都属出自这些茶气极盛的城市里。

杭州的茶,喝的是精致文化

青梁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话契禅心,西湖边上的青藤茶馆,已成为杭州上千家茶馆的代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建筑风格,木圈椅、红缎面、吊兰悠长地从身边滑落。最为惊艳的是处处可见的木雕饰品,可叹是天下之首的东阳木雕,把古色古香发挥到极致。坐在西子湖畔,让身穿青灰色长袍的太极茶道茶师沏好一壶茶,河坊街的吆喝声与店小二手上的长嘴壶一起一落相呼应,此时此景,茶不醉人人自醉。

成都的茶,喝的是平民文化

成都人享受生活的较真劲,比起扬州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成都人喝茶,那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茶,不讲究茶的品质,不讲究喝茶的环境。大树阴处,凉棚底下,随随便便摆上桌凳,就可以喝上茶,追求的是喝茶之外的生活状态。唯独用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样式繁多,有很多个门派,峨嵋、青城等等,一直也是难分高下的。

潮汕的茶,喝的是茶道文化

潮汕功夫茶,名扬海内外。功夫茶从选茶、泡茶功夫到茶具,都是十分考究的。用水取自山泉,榄核为炭火,用小炉煮开的水甘甜醇美,味道醇正。茶叶以乌龙、铁观音等为上乘。茶具是一套精美的工艺品,茶缸、孟臣罐和三只薄如纸、声如磬的小巧玲珑茶杯,还有茶叶罐和水孟配套,故潮汕人素有茶三酒四之说。至于斟茶套路更是讲究,总结下来美其名曰:高冲低筛,淋盖刮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样泡冲出来的茶汤色如琥珀,味道香郁隽永。

北京的茶,喝的是贵气文化

皇城根下,任何东西都沾染着大气,有股富贵含在里头。老舍茶馆泡了十多年的茶汤,与其他省份的茶楼相比,更显得雍容华贵。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响,京剧唱罢相声接台,直来直往。在这里喝茶,服务员都好为人师,说起茶文化是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具,丝毫含糊不得。作为茶客,也乐得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喝茶能喝出各地的文化来,手中的一杯茶,冲泡起来的都是当地的民俗民风。

中国茶馆四大“茶门”


中国人上茶馆喝茶可谓历史悠久,而四大茶门的说法就是对那些茶馆风气最盛的城市的简称。如果现在要在中国找出茶楼文化最为丰盛的城市,那东有杭州,西有成都,南有潮汕,北有北京。类似太极茶道、老舍茶馆、圣陶沙、五福茶艺馆等等大品牌,都属出自这些茶气极盛的城市里。

杭州的茶,喝的是精致文化。青梁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话契禅心,西湖边上的青藤茶馆,已成为杭州上千家茶馆的代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建筑风格,木圈椅、红缎面、吊兰悠长地从身边滑落。最为惊艳的是处处可见的木雕饰品,可尽是天下之首的东阳木雕,把古色古香发挥到极致。坐在西子湖畔,让身穿青灰色长袍的太极茶道茶师沏好一壶茶,河坊街的吆喝声与店小二手上的长嘴壶一起一落相呼应,此时此景,茶不醉人人自醉。

成都的茶,喝的是平民文化。成都人享受生活的较真劲,比起扬州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成都人喝茶,那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茶,不讲究茶的品质,不讲究喝茶的环境。大树荫处,凉棚底下,随随便便摆上桌凳,就可以喝上茶,追求的是喝茶之外的生活状态。唯独用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样式繁多,有很多个门派,峨嵋、青城等等,一直也是难分高下的。

潮汕的茶,喝的是茶道文化。潮汕功夫茶,名扬海内外。功夫茶从选茶、泡茶功夫到茶具,都是十分考究的。用水取自山泉,榄核为炭火,用小扇煮开的水甘甜醇美,味道醇正。茶叶以乌龙、铁观音等为上乘。茶具是一套精美的工艺品,茶缸、孟臣罐和三只薄如纸、声如磬的小巧玲珑茶杯,还有茶叶罐和水孟配套,故潮汕人素有茶三酒四之说。至于斟茶套路更是讲究,总结下来美其名曰:高冲低筛,淋盖刮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样泡冲出来的茶汤色如琥珀,味道香郁隽永。

北京的茶,喝的是贵气文化。皇城根下,任何东西都沾染着大气,有股富贵含在里头。老舍茶馆泡了十多年的茶汤,与其他省份的茶楼相比,更显得雍容华贵。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响,京剧唱罢相声接台,直来直往。在这里喝茶,服务员都好为人师,说起茶文化是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具,丝毫含糊不得。作为茶客,也乐得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喝茶能喝出各地的文化来,手中的一杯茶,冲泡起来的都是当地的民俗民风。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十二万五千多家茶馆,从业人数达到二百五十多万人,已然成为中国休闲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茶馆业对于各地国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乐山城:旧时迎春门的茶馆


迎春门是乐山城旧时的大码头。码头这个词,与清代民国年间广布于四川的袍哥组织有关。只要有袍哥的地方就统称码头,也有其他的叫法,诸如香堂、公口等等。

旧时的袍哥一般有五个堂口,仁义礼智信,什么人加入哪个字号有一定的规矩。四川人喜欢喝茶打牌,所以各个堂口都在交通要道上设有自己的码头,茶馆正是最好的联络点。乐山城里迎春门一带集结了四五家茶馆,要么在顺城街口子上,要么在上河街口子上,教场坝的口子上也有两家。过去的街都是小街小巷,茶馆皆小青瓦白粉墙,挑出宽宽的屋檐。打眼一看,茶馆连着茶馆。从早到晚,为茶馆挑水的脚夫,掺茶烧水的幺师和来来往往的茶客构成了迎春门的热闹。那时候,小孩子白天没有人在茶馆里耍,到了晚上,茶馆有人说书讲故事,才有许多小孩围在茶馆各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聚精会神听人说书,美其名曰听晃子书。

那时候我住在县街荣升店,巴不得天早早的黑下来,穿过辕门口,过玉堂街、东大街,去早了说书人的惊堂木还没敲响。三三两两的茶客来了,有钱的茶客叫了炒花生、香瓜子,说书人的周围坐的是老茶客,他们一年四季的日子都在茶馆里消磨,是茶馆真正的主人。他们身后,是那些长年在水上行走的船老大和水手,他们构成了茶馆流动的人群。约定成俗,大凡江津、眉山、彭山下来的船夫,一般喜欢顺城街的茶馆,取顺风顺水的意思。犍为、宜宾、泸州上来的船工占据了上河街的茶馆,其他的贩夫走卒混在其间,相互之间交流着上游的风情下游的买卖。

我小时候的乐山没有自来水,茶馆里的水全靠人用木桶从河里挑来。茶馆的老虎灶旁边,有石板镶嵌的大水缸,可存上百挑的水。河水还不能直接饮用,讲究的茶馆,把河水放进用棕片、沙石做成的过滤装置,然后把滤清的水用竹管引到老虎灶,这才可以烧水泡茶。旧时的茶馆,每天晚上都有人说书。那时的说书人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从相貌上看得出来,清瘦的身材,浑浊的眼睛,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他们以码头为家,长年在江河码头说书为业。他们说书的内容大都取材于侠客演义,诸如《七侠五义》《小五义》等等,脍炙人口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一般不讲,因为大家都知道,脑子里有固定的开篇、结尾,用行话说是没有噱头。最叫座的说书人,讲的都是本码头很少听过的神怪故事,好人永远受苦受累,结局善有善报。

每当来了名气大的说书人,茶馆会提前几天在门板上用粉笔写上说书人的大名,到了开讲的晚上,茶馆会点亮一盏明晃晃的汽灯,让人老远就知道。遇到这样的日子,小孩子没办法挤进去,茶馆的幺师像变了个人,认真负责地把混进去的小孩子清理出场。小孩子不泡茶也不会出钱听评书。那时说书人的收入,总是讲到故事主人翁性命攸关的时刻,惊堂木一拍,要知二郎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掺茶跑堂的幺师便拿着竹篮子,挨着去收钱,随喜,知趣的茶客从身上摸出三分五分的硬币丢进篮子。说书人趁此机会起身上厕所,或者喝几口浓茶,有时和老茶客聊几句家常。清高的姿态并不影响眼角的余光,遇到从身上掏出纸币的大方的茶客,说书人便双手抱拳致谢。

听书到了这个时段,第二天有事的人,特别是船上的水手们,大都起身离开了,明天,还有激流险滩等着他们征服。站在屋檐下听晃子书的小孩恋恋不舍地离开,怕回去迟了开不了门。寂静的街道上,间或有知道故事结局的人,在绘声绘色地说着故事主人翁后来的命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