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投茶,再好的茶也喝不出那个味

发布时间 : 2019-11-13
乌龙茶投茶量 橘子味的茶 红茶投茶比例

【www.cy316.com - 乌龙茶投茶量】

一、按比例投茶

茶叶的冲泡有个常用茶水比例是1:50,也就是1克的茶叶,加50毫升的水(乌龙茶、紧压茶除外,会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这样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干茶——比方说,你手上的壶能装400毫升的水,那么差不多放8克的茶叶是比较合适的。

但一般的茶叶小白们是很难估算容器毫升和茶叶克数的,在没有硬指数的情况下,不如试试用体积投茶的方法来计算投茶量吧。

下面,我们将由盖碗这个常见的泡茶工具来好好说说。

二、按体积投茶

●绿茶和黄茶:

普遍来说,绿茶和黄茶是公认为所有茶类中最为鲜嫩的茶类,且经过揉捻,浸出物出来得块,盖碗冲泡的时候,放差不多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不过要记住两点,一是不要盖上盖子,会把茶汤闷坏;而是太烫的水会伤害到绿茶和黄茶的茶叶,让茶汤变苦变涩,但又不能太低,使茶叶的香气激发不出来,一般常用的是90——95℃的水,可能会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微调。

●红茶:

小叶种红茶:祁门红茶,大叶种红茶:云南红茶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不过可以比绿茶稍稍多一些。

红茶分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像祁门红茶、四川红茶是小叶种红茶,而云南红茶则是大叶种,大叶种的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所以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更多。常喝国外红茶的朋友,很多时候喝到的是红碎茶,由于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减近一半,。

●乌龙茶:

乌龙茶的种类、类别非常多,但还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则盖过盖碗底部就可以了。

球形乌龙由于形状特殊,茶叶展开比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温润泡把茶叶舒展开来。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用温吞的热水冲泡简直可以称作“浪费”,可一定要记得哦。

●紧压茶:

紧压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有些紧压茶比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微调。

为了舒张茶叶,紧压茶的冲泡过程中也常常会有温润泡。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紧压茶有“三年以下开盖泡,三年以上扣盖泡”的说法,原因是“年纪较轻”的紧压茶发酵度不高,盖上盖子会像绿茶一样把茶汤闷坏,而三年以上的紧压茶因为后期自我发酵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白茶:

由于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应该是最好“控制”的茶叶,不会轻易把它泡坏,实在没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场合,果断泡白茶吧!

三、其他泡茶法的投茶量

除了常见的泡茶以外,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泡茶方法也有一些投茶量的讲究。

比如说碗泡法——由于碗泡法是用茶勺取茶汤,添汤的动作会比较慢,且茶叶一直浸在水中,所以即便茶碗较大,也不要投放太多的茶量,不然茶汤很容易变浓;

比如调饮茶——最常见的奶茶,茶水比例差不多1:30。因为制作过程中会加奶,所以可以把茶汤泡制得浓一点,这样也方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多奶还是多茶;

比如冷泡茶——冷泡茶的特点是冷水浸泡,且浸泡时间很长,夏天的时候甚至会过夜,所以投茶量不用太大。按体积来投茶的话,紧压茶以外的所有茶类差不多投铺满容器(玻璃瓶为例)底部的量就可以了,而紧压茶适当减少,以免茶汤过浓。

泡茶本身是个逐渐熟练的过程,丰富的泡茶经验带来的并不是教条般的条条框框,而是更加随性自在的喝茶,几经“修炼”,你肯定会拿捏一份最适合自己口味的投茶量来。

一杯清茗,十年尘梦

无论如何忙碌

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

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

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精选阅读

这5种茶,即便再好也不能喝!


喝茶有很多好处,但是喝茶也要注意,有些茶是万万喝不得的!

比如这些茶:

1、头道茶

现在茶农种植茶叶,茶商生产加工,包装茶叶,这些过程中茶叶会沾染上化肥农药、尘埃等,所以头道茶需要尽快倒出,然后冲开水泡饮。

2、烫茶

基本上泡茶都用沸水,但是水温过热的时候不能饮茶。

喝太烫的茶会对咽喉、胃和食道产生较强的刺激,长期饮用会引起器官病变。?有研究表示,经常喝烫茶的人,胃壁极易受损,容易引发胃病。

3、浓茶

浓茶中有大量茶碱和咖啡因,具有很强的刺激性。

饮浓茶会造成肠胃的负担,容易造成头痛耳鸣、失眠眼花等,体质敏感者饮用后可能会产生呕吐感。

4、冷茶

温茶和热茶可以令人耳聪目明,神思爽畅。

但是冷茶则会产生滞寒聚痰负作用。

5、久泡茶

茶叶冲泡的时间长了,里面的类脂、茶多酚和芳香物会产生自动氧化,泡出来的茶不但色泽暗,而且味道差,茶香低。久泡茶的茶叶中氨基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p减少,茶中营养价值也就少了。久泡茶搁置时间也长,茶汤中会有好多直菌和细菌,饮用并不卫生。

饮茶有道,品茶有方!

茶,你为什么泡不出别人的味来?


很多茶友都有这样的困扰:为什么同样的茶叶,同样的茶具,同样的水,我泡的茶就是没有别人泡的好喝?

注意三个方面

在茶叶品质没问题的前提下,要把一款茶泡得好喝,主要在于茶具、投茶量、浸泡时间这三个方面,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茶具:盖碗或壶外观好看没用,重要的是容量,多少容量跟接下去投茶量以及注水量、浸泡时间有直接关系,比如岩茶的袋泡装是8g一泡,分别在容量100cc和130cc的盖碗里冲泡,前者注水量和后者注水量肯定是不同的,一样的浸泡时间,泡出来的滋味也会不同,前者相对来说会浓郁一些。

投茶量:如果是泡袋装的茶,基本上岩茶是8g一小袋,红茶是5g一小袋,这种就方便了些。但如果是散装的茶,你无法确定该投放多少茶叶量,可以先自己尝试放适量茶叶冲泡,觉得淡了或者浓了,那么下一次冲泡茶叶时,心里就会知道该放多少量。

浸泡时间:是根据你投放的茶叶量所调节的,茶叶放多了,浸泡时间应该短些,茶叶少了,那么浸泡时间则可稍微久一些。讲究的人会在茶盘边上备一台克称,若不嫌麻烦,最好还是买台克称的,每次喝多少就称多少克的茶,至少会比凭感觉投放茶叶精准。

整茶和碎茶的区别

还有一点值得提下,一款茶,如果是散装的,刚打开包装开始喝,条索是完整的,并无异,当喝得差不多没了快要见底,碎茶会比较多(正常情况,茶叶又干又脆,在抓取过程容易折断茶叶,从而碎茶就渐渐留在了底部)。这时你泡包装底部的茶叶,跟先前条索完整的茶相比,一样的克数,底部包含碎茶的会略浓些,遇到这种情况,要是你觉得浓了,出汤就应该快一些。

袋泡装的茶也会有类似情况,茶叶装在大箱子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碎茶),一泡一泡包装起来,当包装到箱子底部,同样也有碎茶出现。一般商家都会筛选碎末,把比较碎的筛掉,但不管怎么筛选,还是没有箱子刚开封前那样的完整条索。所以这样会造成部分袋泡装里的茶叶包含碎茶,甚至碎茶偏多都有可能。

照搬泡茶方法你就输了

茶叶是因人、因时而异的东西,因为制茶人和天气关系,所制出的茶叶会有不同表现,比如有的茶因工艺或天气、采摘等原因,茶味偏重,这种情况就不宜浸泡过久,否则会浓苦。而有的茶做出来茶味偏薄,无力,这就需要稍微浸泡下才出味,所以浸泡时间是没法用准确时间去控制的,若依网上很多教大家的第一泡XX秒出汤、第二泡XX秒出汤的方式泡茶,那基本是个十分滑稽的事情。

希望刚喝茶的茶客们能够记住这四个字“看茶泡茶”,不同茶叶有不同泡法,5克茶叶量有5克的泡法,10克茶叶量有10克的泡法。

三个影响因素

注水方式:我是直接注水入盖碗,是否沿着边缘注水还是直接注水,这个在我看来对茶叶影响不大,茶叶自身品质摆在那,一泡带有涩感的茶,再怎样变着花样注水,依然还是涩。一泡口感好的茶,如果说直接注水会让汤水口感变得不好,那这茶也不用喝第二次了。

关于水温问题:除了绿茶要用80-85℃,其他茶用沸水泡完全没问题。用80-90℃的水冲泡茶,汤水确实会柔和许多,包括茶叶的缺点,苦涩感也会减弱。一般来说,如果平时自己喝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温水泡茶,这样口感会更好。

而如果是评审一款茶叶,最好用沸水冲泡,这样就更能发现茶叶的优缺点。沸水冲下去会把苦涩感泡出来的茶是工艺欠缺,不是水温的问题。

水质:不同地区的自来水存在差距,水质好的地区自来水还好,而对于氯气味比较大的自来水,一般这种情况建议用桶装纯净水就行了。

好的水无疑会增加点茶汤甜度,甚至汤水的厚度,拿纯净水跟山泉水泡茶,肯定是山泉水甜一些。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在家天天喝到山泉水,所以只要你家的水不会给茶带来负面影响,不必过于追求所谓的“好水”。

因此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水温低:汤水柔和,茶味略淡; 沸水:茶味、香气足,优缺点能明显感受到。

投茶量少:浸泡时间不够,味淡,水薄。投茶量多:浸泡时间没控制好,茶味浓,甚至带微苦。

需要注意的细节

有人提到,出茶汤时要把盖碗里的茶汤淋净是对的,否则会影响下一泡的口感。

还有出茶汤的速度,就是茶汤倒入公道杯时,手拿盖碗的角度决定了出汤速度快与慢,这个我觉得也得注意。做了个小测试,130cc的盖碗,直接垂直拿着倒入公道杯的出茶汤速度到茶汤淋净是十秒左右,如果盖碗从斜到垂直倒入大概是15秒左右。

这还要看盖碗缝隙,缝隙大,出汤速度也会加快,缝隙小,出汤速度自然也就缓慢。不要小看这五六秒的差别,五六秒时间也是能够增加茶汤浓度的。

茶之韵,味也


韵,古字作“韻”,指声音。《说文解字》:“韵,和也。从音,员(匀)声”;《玉篇》:“声音和曰韵”。员即圆字的简写,圆浑之圆:匀为韵之简写,调匀之韵。韵为圆浑和谐的意思。韵从声音一扩大,就有了“神韵”、“气韵”、风韵、家韵、韵宇,等等。除韵宇指人的器量胸怀,家韵指一户人家的处世作风外,都指在人体状貌基础上呈现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美的感官反应。茶之韵,味也。简而言之,茶韵即各种名茶的独特韵味或风韵。善于品茗的人,都讲究欣赏茶韵,特别是各种名茶的独特韵味。如:武夷岩茶有“岩韵”、铁铁观音观音有“观音韵”、冻顶乌龙有“喉韵”、凤凰水仙有“山韵”、龙井茶有“风韵”……欣赏名茶的这些独特的韵味,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中国古代文人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文士便不可能形茶艺成以品为主的饮茶艺术,不能实现从物质享受到精神享受愉悦的飞跃,也就不可能有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文人雅兴风流,是中国茶文化最有韵味的篇章。(余悦《中国茶韵》)中国茶韵古已有之。“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茶经》)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末误用其趣,一饮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屠隆《考粲余事》)明代,在武夷品茶颇得岩韵真谛的陈雨诗云:“毫尖似雪细于丝,活水须烹品色时。只许素人来共啜,莫教肉鄙酒徒知。”(徐表然《武夷九曲志》)由茶及人,又由人及茶,循环往复,而韵高致清,这就是古代的“茶韵”。谈论茶文化时,“韵”字不一而足。“韵致”、“风韵”、“岩韵”、“音韵”、“喉韵”、“山韵”,等等,既流行于品茗者的口头,更见于诗文典籍。唐末五代人徐寅赞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宋代宋庠《谢故人惠建茗》曰:“左砺沸香殊有韵,走瓷涵绿更怀空。”元代李德载《阳春曲·赠茶肆》中曾两次写到“风韵美,唤醒睡希夷”、“风韵煞,到底属陶家。”明代李时勉《章郎中送茶》曰:“玉堂曾是夸风韵,何以陶潜乐醉眠。”许次纾《茶疏》言:“韵致清远,滋味甘香,足称上品”。《黄山志》上有:“莲花庵旁就石缝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黄山云雾茶。”中国茶韵涵盖着茶俗、、茶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热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