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泡好茶

发布时间 : 2019-11-13
好茶叶 茶包无好茶 好茶叶没有茶垢

好茶叶。

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泡好茶要有好水,据说八分之茶泡十分之水,茶就有十分,八分之水泡十分之茶,茶只有八分。据说称得上好水的是山中乳泉水,只有用山中乳泉水泡的茶,最能表现物契合于自然的最高境界。

品尝茶色茶香茶味,是品茶人最平常的需求,但茶不同于其他饮品,它与明月清风云雾为伴,得大地自然之精华,现代人在都市生活的空隙里泡的可能不只是一杯茶,可能更是一分亲近自然的心境。“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荷花”,一杯清茶,三两知己,谈天说地,为的是心情,为的是从茶中体会生命的纯净和喜悦。泡这样一杯茶,水品水质无所谓,最要紧的是用平常心,那时大家淡化了功利,茶香中散了俗气,满眼都是平民的朴素。如此平常心泡出的茶,是不是更多几分和谐与诗意呢?

喝了好多年茶,我体会茶就像繁华喧嚣的城市里精心保留的园林,属于城市但又保留了自己的那方天地,保留了深藏不露的山水间的宁静,不向人直抒胸臆,容的下曲折与隐衷,当然更不让人一目了然。现代人向往功名看重物质生活要求,同时又追求清高出世的精神境界,这真是两难的选择,为了保留这两全的选择,人们可能会尽量地用平常心泡茶,试图用远香益清的茶,营造一种朴素安静的氛围。

品一杯茶,品茶的色香味不是品茶的最大愿望,追溯种茶到泡茶的整个过程是最重要的,不在乎入口的是几十元钱一斤的平民茶,还是蒙顶、碧螺春、大红袍、龙井等令人咋舌的极品。品得出雨前采的“雨前茶”,清明前采的“明前茶”,品得出莲蕊、旗枪、雀舌,说明品茶人茶识渊博是品茶大家,有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但绝不会是大富人或是大英雄。喝茶的不一定是平常人,但至少有颗平常心,他们常用慢功夫,常用一种特定心情来喝茶。

去南方出差,我有幸喝过杭州虎跑泉水泡的龙井新茶,可已经记不得那茶的味道,倒是二十多年前喝袋装猴王茶和喝茶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时我大学刚毕业住单身,在长白山林区一所中学当老师,常去一个同事家喝茶。同事的老父亲不苟言笑,平和、沉静,每当我们情绪激动,把茶当酒慷慨激昂时,老人总是默默地把那泡茶的大搪瓷缸举过来,在我们的杯子里添满浓浓的茶。茉莉花开的时候,花盆就放在南向的窗台上,晚风吹过,一屋花香,老人小心地从枝头上摘下几朵初绽的花放在我们的杯里,一口茶满口香,我们个个心存感激。很多年过去了,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想到那茶香花香,心情会马上静下来,不再浮躁。我总梦幻般记得那茶香花香,就是传说中西汉人在四川蒙山种的那颗高不到一尺,不生不灭,喝了能立地成仙的茶树香。很久以后,我读懂了老人举动和那夜的花香,那就是年轻人无论将来遇到什么挫折,务必保持一颗宽谅喜悦的心态。

平常心泡茶,泡出来的茶清澈、平和,不妨常常泡,但不可过量,不可不节不制地喝,凡事都有一个度,喝茶别忘了《七碗歌》。你听,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筋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轻风生 。

精选阅读

茶禅文化一茶一禅 一物一心 不即不离 平常心境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

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微笑,遂有以心传心之教外别传,南北朝时由达摩传来中国。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其事近诞,而其所寓禅茶不离生活之旨,则有甚深意义。嗣后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演至唐代,而禅文化兴起。禅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于语言历史而有禅话、禅史、语录、灯录;于文学艺术而有禅文、禅诗、禅乐、禅画;于建筑工艺而有禅寺、禅塔、禅室、禅具;于学术思想而有禅理、禅学、禅道、禅风。禅是中国佛教的特质之一,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之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潜移默化,其增益于世道人心者多矣。

好茶就是,既走胃又走心!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好茶,其实那是因为好茶不仅仅是喝着的时候非常舒服,而是可以带给我们非常美妙的享受,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享受,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让我们的心情特别美好。所以说,好茶,不仅走胃,还能走心。

1、普洱茶的采摘时间?

都说春茶好,而且很多人以为采摘的越早越好,其实不是的。比如普洱茶,属于后发酵,想到后发酵能够好,原料非常关键。只有茶叶达到一定的条件,比如茶芽必须在阳光的光合作用,通过这一作用,晚上又存储芬芳物质。所以,茶叶在吸收天地之精华【根吸收土地之精华,通过阳光光合作用】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你觉得早的就好,其实那些早采的都是台地茶,而高山或者大树古树,生长越是晚的,采摘的时间也要晚。所以,早期的普洱,基本上全是低山或者台地茶,至少也是小树茶。

2、好茶有没有标准?

我们现普洱的熟普为例,一款优质的好熟普,我们可以不管那么多的概念,只要我们喝着,感觉非常好喝,自己非常喜欢,适合自己的口感,这应该算是好茶之一,胃喜欢。另外一个标准,那应该是我们喝过以后,还会再想喝一下,一杯喝完还想再来一杯,一泡泡完,还想再来一泡,今天喝了,明天还想着喝,就是心里有了牵挂,这就是好茶,因为心里有了。

3、我们要喝什么样的茶?

那么,我们如何能找到自己非常喜欢的茶呢,我们如何寻找一款自己喜欢的茶呢?其实好茶的标准很多,而且很多茶价格严重区别很大,那我简单地说几个要点,只要达到,这茶就不错。

喝在嘴里有茶,即使有苦涩但能化开,茶汤中有香气,而且喝在嘴里,可以嘴里有香。如何生津回甘,比较耐泡。如果喝到这样的茶,又是你喜欢的类型,就可以直接认定了。

你有没有喝到自己喜欢得不行的茶,而别人却说一般,你怎么对待。

如何选好茶具,泡好茶?


喝茶图的是好心情,茶具也就应该赏心悦目。认真选择和购买茶具泡上一壶好茶,是对自己的犒赏,也是对生活的尊重。

器为茶之父,好的茶具能够完美衬托出茶的色香味形。在中国,茶具的种类、样式繁多其中茶壶和茶杯以紫砂、瓷质的为主,还有金属、搪瓷、玻璃等多种材质。

因地制宜选茶具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茶习俗不同,喝茶习惯也略微偏差。

长江以北带,大多喜爱选用有盖瓷杯冲泡花茶;在长江三角洲沪、杭等一些大中城市,人们爱好品细嫩名优茶,因此,特別喜欢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

在福建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习惯于用小杯啜乌龙茶,故选用“烹茶四宝”—玉书(石畏)、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泡茶。

茶人最爱茶具——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又是茶人最爱的一类茶具,紫砂壶既不夺茶之香气又无熟汤气,有养茶之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茶具都无法比拟的。紫砂壶发展到现在,已经远远超过其泡茶的简单功效,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加上制壸工匠本身的名气,使得紫砂壶成为茶人甚至收藏家热衷的一种收藏品。

茶具分冷暖

不同的茶类,对茶具的要求各不相同,特别是些特种茶类,需要特别的茶具,才能酝酿出其品质特色,领略到其独有的风韵。

绿茶:透明玻璃杯,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茶具。

乌龙茶、黑茶:紫砂茶具,或白瓷茶具。

红茶: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茶具或咖啡壶具。

花茶:青瓷、青花茶具。

黄茶: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茶具。

白茶:白瓷及内壁有色黑瓷茶具。

因茶制宜选茶具

茶道有很多的讲究,但是形在外,器具是相当重要的,合适的器具可以让茶各归各位。

比如绿茶,可用瓷器茶杯或玻璃杯冲泡。

乌龙茶则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冲泡后,用小茶杯饮用;也可选用暖色瓷茶具冲泡,以沸水冲泡后加盖,可保留浓郁的茶香。

高档红茶,可放入到装饰艳丽的茶具中冲泡。红碎茶,宜用高玻璃杯冲泡,使红艳的茶汤更加诱人;也可以用茶壶冲泡后,用咖啡杯饮用;饮用时可随意加糖或奶,类似饮用咖啡,别有一番“洋”味。

茉莉花茶,可采用盖碗茶的形式冲泡饮用。围绕着茶的取用、茶的冲泡、茶水的盛放以及品饮等,有着五花八门的茶具。

比如一套正规的功夫茶具,需要十多件不同的器物,它们包括茶罐、茶壶、茶船、茶海、茶杯、闻香杯、杯托、茶匙、茶荷、茶针、滤杯、茶巾、水盂等,这些物件都是小而精巧的。

选择自己中意的茶具,选择茶具时以自己中意为佳,不必过于讲究。

看重价格,而应该重实用,茶具要适合茶,更要适合泡茶的人。对于天天要沏茶品饮的人来说,茶具在别人眼里是好是差并不重要,自己舒适比什么都强。若是作为收藏品,就另当别论了。

怎么泡出好茶?


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泡茶技术包括三要素:1、茶叶用量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2、水温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浓。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效果不佳。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台湾茶茶而定。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到沸点后,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破坏较少。3、时间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根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茶叶所剩无几。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冲三次”即可。”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