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小议

发布时间 : 2019-11-13
关于茶道 黑茶湖南安化 普洱茶黑茶

关于茶道。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 、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 ,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 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 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 》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 ,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 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引进日本,成为中国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 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这面旗帜,并总结出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 ,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来源于他邦。中国的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 要的仪式对“”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精选阅读

茶叶的冲泡技术小议


茶叶的冲泡技术包括三个要素:

1.茶叶的用量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其次,茶叶用量还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和年龄层次有着密切的关系。

2.泡茶的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鲜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通常将水烧开后,再冷却至80℃;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温度即可)。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3.冲泡时间和次数

如果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透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老杨说茶:小议云南白茶


云南大叶种芽苞白茶云南白毫银针福鼎白毫银针说白茶,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白茶。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原产于福建。从制作工艺上讲,白茶是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晾晒或文火烘干、或者晒烘结合烘干加工,以保持茶叶原形的茶。传统福建白茶主要有四大花色种类,即:单芽制成的银针、两叶夹一芽同时芽叶不分离的白牡丹、叶片制成的寿眉或贡眉。其中,贡眉茶主要由叶片组成,含有少量毫芽。寿眉茶全部由叶片构成,不带毫芽。银针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白毫银针与白牡丹都具有白茶有香气—毫香。介绍完白茶的定义与工艺特点,回头我们来具体说说新兴的云南白茶。说到云南的白茶,我们现在不可避免的讲到景谷大白茶与月光白。云南地方良种—景谷大白茶大白茶产于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景谷大白茶在植物学上讲,是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二倍体。产地及分布:原产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秧塔村。在当地广泛栽培。云南其他茶区有引种。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片特大,宽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缘平,叶齿浅粗,叶尖渐尖,叶质厚软。景谷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在制茶工艺上更接近普洱生茶,而非白茶。近年来有茶农和茶厂用白茶制作的工艺加工大白茶的茶菁制成产品,冠以景谷大白茶的名义销售。久而久之,有些人认为景谷大白茶是云南的一种白茶。纠其根源,景谷大白茶是云南的一个著名茶树良种。具有美丽传说的“月光美人”月光白又名月光美人,也被称为月光白茶、月光茶,是普洱茶中的特色茶。此茶主产于云南省思茅地区。传说,其采摘手法独特,须在月光下制作,并且加工工艺密不外传,每批茶叶的粗制要在一天内完成。其名来历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此茶采特殊制作工艺,制成的茶,叶面呈黑色,叶背呈白色,黑白相间,叶芽显毫白亮像一轮弯弯的月亮,一芽二叶整体看起来就象黑夜中的月亮,故得名“月光白”;另一种说法是:此茶在夜里,就着明月的光亮,采摘嫩芽为原料,并且从采收到加工完成,均不能见阳光,而仅在月光下慢慢晾干,且采树的均为当地美貌年轻少女,故得名“月光美人”。布郎族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与此茶有关:南发来是景洪泰王召孟勐的七公主。她美丽善良,勤劳勇敢,是坝子里泰族美丽和智慧的化身。为了布朗部落与泰族部落的和平、友好,舍弃王宫天堂般的生活,上山与布朗人叭岩冷共结连里,共同开创了布朗社会的新纪元。南发来不仅教会布朗人开挖梯田种植水稻,并为其大面积人工种茶带来了技术,使布朗人从树皮遮身走进了文明社会。后来的茶文化,最早就是由布朗人开创而来。而南发来(即七公主)则被布朗人尊称为“族母”,即是“茶母”。“月光白”茶则是布朗人从众多茗茶中选用来进贡王族的极品,它被民间称颂如“七公主”般圣洁、高贵,是“七公主”美丽的化身。月光白龙珠月光白茶形状奇异,上片白,下片黑,汤色先黄后红再黄,一经冲泡,香气四溢,入口后,回甘无穷。具有乌龙的清香,又具普洱茶的醇厚,滋味独特。近年来,云南一些茶农与厂商使用普洱茶茶菁,釆用白茶制作工艺制成“云南白茶”销售,并且参照福建白茶的分类方法将云南白茶也分为银针与白牡丹等。云南古树白茶汤色更浓以老杨个人的品饮感受来看,采用传统白茶工艺制作的云南白茶与福建白茶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异同:1、云南白茶的香气以花香蜜香为主,福鼎白茶中银针与白牡丹独具的毫香在云南白茶中显现不强。2、云南白茶的口感与福建白茶相比更加醇厚,滋味更饱满。3、云南白茶与同等级的福建白茶相比更加持久耐泡。4、采用相同等级原料与加工工艺的两地白茶外形类似。5、云南白茶与福建白茶都具有苦涩弱,口感柔美甜润,回甘快,清淡雅致的特点。6、古树制成的云南白茶比同等级福建白茶茶气更强。

老杨说茶:小议安化黑茶千两茶


什么是安化黑茶?根据现行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568-2010安化黑茶通用技术要求》中规定:“安化黑茶湖南省益阳地区特有的地理标准,是以本标准附录A界定区域生长的安化云台山大叶种、槠叶齐等适制安化黑茶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的黑毛茶,以及用此黑毛茶为原料,按照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各种黑茶各类黑茶成品。”

什么是安化黑茶中的千两茶?根据现行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389-2010安化黑茶千两茶》中规定:“安化黑茶——千两茶又称花卷茶,创制于清朝道光年间(1820-1874),已有百余年的产销历史。其加工工艺、品质特征和消费群体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典型的地理标注产品。”“是以DB43T568-2010的附录A所界定的区域内所生产的安化黑毛茶二级、三级7-8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筛分、拣剔、拼堆、汽蒸、装篓、压制、日晒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外形呈长圆柱体状的安化黑茶成品,以及经切割形成的各种形状的茶饼。”“包括千两茶、五百两茶、三百两茶、百两茶、十六两茶等规格的产品,以及在保证产量质量的情况下创新研制出的其它同类型产品。”

从湖南省的地方标准我们可知:1、安化黑茶中的千两茶属于安化黑茶中的一个品种。2、千两茶并不只是只有重一千两的茶柱一种形式,还有五百两、三百两、切割形成的茶饼等多种形式。3、安化黑茶必须以益阳地区的适制安化黑茶的茶树鲜叶原料制作,其他产区的原料或不适制安化黑茶的树种原料制作出的黑茶不能称为安化黑茶。

初入行者如何品饮安化黑茶千两茶?这个问题在湖南省现行的地方标准也能找到相应的答案。湖南省现行地方标准《DB43T656-2011安化黑茶冲泡及饮用方法》中规定:“可用城市自来水,瓶装或桶装纯净水、矿泉水,天然的山泉水,饮用井水的来冲泡安化黑茶。”“冲泡安化黑茶需用新鲜烧沸的水,水温应达到100摄氏度,忌用反复烧开的水。”品饮判断标准可以通过千两茶地方标准中的感官品质要求表格的内容来判断。我们可以注意其中的几点:1、千两茶的茶叶中“或有金花”,也就是说并不是全部的安华千两茶干茶中都有“金花”。干茶中有没有金花并不是判断是不是安华黑茶千两茶的标准。2、安化黑茶千两茶的茶汤应为橙黄或橙红,不能出现其他颜色的茶汤。3、安化黑茶千两茶的香气应纯正或带松烟香、菌花香,10年以上的安化千两茶带陈香味。4、安化千两茶滋味应该是醇厚的,新茶会有轻微涩味;5年以上的茶具有醇和、甜润的口感。5、安化千两茶具有越成越香的品质特征。

关于安化黑茶中的千两茶的存储,湖南省的现行地方标准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我们茶友在平时存茶时,笔者建议注意一下几点:1、存储地点应“清洁、通风、干燥、避光、无异味”,存茶地内无有毒、有害、异味物品。2、应注意“防霉、防虫、防鼠”。3、注意调节存茶地点的温湿度。4、存茶地点的地面要防潮,架空保存,茶叶距离地面要有30CM以上的距离,距离墙壁要有10CM以上的距离。5、存放安化黑茶的房间最好不要存放其他茶品。

老杨说茶:小议武夷岩茶“老丛水仙”与“高丛水仙”


武夷岩茶有两个当家品种,一个是水仙,另一个是肉桂,据统计目前这两个品种约占武夷岩茶产量的70%。武夷岩茶中有一种说法:“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讲的就是水仙茶具有茶汤滋味醇厚滑爽的特点。

现在市场上的水仙茶除了分正岩、半岩、洲茶以外,还有老枞水仙、高丛水仙、矮枞水仙的说法。作为一个茶友该怎样理解老丛水仙(老枞水仙)、高丛水仙(高枞水仙)和矮从水仙(矮枞水仙)呢?

按照茶树的生长阶段,有人将水仙分按照树龄为幼丛、成丛、老丛这三个阶段。一般树龄在3-5年之间的称之为幼丛,属于水仙茶树的幼年生长期,一般不采摘制作乌龙茶;树龄在5-49年的称之为成丛;树龄50年以上的且期间从未修剪的称之为老丛。树龄超过一百年以上的且期间从未修剪的称之为百年老丛。

按照水仙茶树是否经过修剪分为高丛、矮丛。修剪过的水仙茶称之为矮丛(也就是常见的茶园管理的可以用机器采摘的);不修剪的水仙茶树称之高丛。

针对高丛水仙,市场上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树龄在20-49年之间且从未修剪的称之高丛;另一种说法是种植在海拔较高的高山上的水仙被称为高丛。因此我们在品鉴高丛水仙茶的时候,一定要先弄清楚是哪一种“高丛”,以免产生误解。

针对老枞水仙的树龄的界定标准,市场上也有不同的说法:1、五十年树龄以上;2、三十年树龄以上;3、七八十年以上。较为通行的标准是五十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所产的水仙茶称为老丛水仙。

一般而言,武夷岩茶茶树的树龄越长,岩韵显现的也越明显,水仙老丛的岩韵就比新枞的岩韵强。从香气和口感上讲,正岩坑涧里水仙茶香气沉郁浓重,口感醇厚,滋味丰富饱满;高山上的水仙茶香气高扬,口感清和。老丛更是有独特的老丛味,主要变现为:木质味、青苔味、糙米味以及粽叶香等。

日本茶道 - 茶道具


煮水

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低温烧制)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茶室

为了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具。

茶道版主谈茶道


杭城遇雨,这雨始于六月一日下半夜。 上半夜月明星疏,天高气爽,雪峰茶室告别春梅诸茶友后,沿延安路去了河坊古街。 夜幕下的河坊街,灯红酒绿,市声喧嚷。余有茶僻,多于行旅中逛茶店。 过数家茶坊,地产龙井茶店均显简朴,因茶品单一,无需多作导购,店员散坐闲聊,店堂多显清静。而天福茗茶却辟出两间大店,美伦美焕,彩衣小姐如蝶穿梭,门庭若市,有小姐热情奉茶,但介绍茶品却令人迷惑,只好反客为主,为小姐说茶。 同是茶店,为何有如此差别呢?窃以为杭城茶坊视茶为平常物,老店员捧壶饮茶,茶即茶矣。而天福茗茶视茶为商品,商家以贩售为目的,店员不识茶,但却可以卖茶。此乃茶市无可寻。 其实,若于日常之中寻,是不免要失望的。 六月二日,接苏箫电,蒙三醉茶友厚爱,延余为此版主。虽余在榕事茶文化活动巳数年,却一直对之义不甚了解。前日,有斋友引王旭峰女士所言之要义,余观而止,云中雾里。难解,疑是形而上之物,且多于古人典籍之间,曲高和寡。 如何与青年茶友交流,是余心系之念。六月二日晨,为青年旅舍天棚外雨声所惊醒,早餐后雨转小,于是披雨出门,门外即西湖,烟遮雾蔽,近水无色,远山飘渺,西湖显露出它另一种风情,于是想到若以西湖之美比,是丽日晴天之如诗如画,还是雾雨飘逸中的如幻如影。 窃以为不同阶层、文化、心境,均能有不同的认识,但长久以来,为定义者只有文儒之士,但好茶品饮者则遍及坊巷,是否与茶饮是相割裂两种形态?茶客们好的是一杯好茶,而文士好的是一场茶戏? 查经阅典,有关的论述当不在少数,但于大众还是不懂,需靠各种铨释传世,实难普及。中国实未演化成一种传世的形式,如日本,今日有展示者,多为一家之见之习,远未有共识矣。 余以为作为大概念、命题,倒是切乎实际,其总领之下,海纳百川,相容众议,可化古而事今。古往今来,在神州大地,存于理念,而理念的产生,表述与流传,是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的,社会日新,理念日陈,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种理念欲求长生,必然追求与时俱进,从新的社会形态中吸取营养,才能发扬光大。 我辈事茶,意欲何求?在品饮一杯好茶。故以为之要旨,在于泡好一杯茶,若手下沏出的茶汤难以入口,任何美伦美焕的形式与精深奥妙的理论都显失色。 因此追求者,必先明茶理,识茶性,习茶艺,知茶礼,但此周全之求,能普及否,窃以为难,于广大茶众,饮茶只是生活的一部份,无心无暇关注茶之道,就如日本之,君不见参于其者,每每均为传人、僧侣、家庭主妇等少数时间宽裕者,于大众依然有更多紧要的事务。 作为生活的艺术化、理念化的形态,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应该寻求一种切合实际的表述形式与语言,若沉迷于古人的思维方式与意境中,必然成为海市蜃楼,无本之木。

茶道:茶道十八道


[摘要说明]:十八道

1、清泉初沸:泡好第一壶茶,水质很重要,宋代文豪苏东坡总结经验说:《活水还需活火烹》即活煮甘泉。

2、倾茶入侧:将特定的茶慢慢侧入茶则。

3、鉴赏佳茗:乌龙茶是著名的品种安溪《铁观音》,条索卷曲壮结,色泽鲜润,历来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久泡有余香之称。

4、茶壶淋霖:(1)起烫壶的作用,(2)烫盅,(3)冷却水:因第一泡是中温润泡,水温只需80度左右,起温壶温茶叶的作用,同时能使第二泡的色香味更好的发挥。

5、乌龙入宫:(落茶)把茶壶比成宫殿。品饮乌龙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的茶汤通常不喝。

6、若琛出浴:若琛是古代景德镇的一位制杯能手,因他制的杯白、小、薄,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品茗杯也称若琛杯。

7、悬壶高冲:(冲茶)高冲有利于激烫茶叶,使它的色、香、味更好的发挥。

8、推泡抽眉:用壶盖刮去泛起的白色泡沫。

9、熏洗仙颜:冲洗壶身,同时观看茶熟。

10、游山玩水:把壶底的余水沾干抹掉。

11、关公巡城:(倒茶)平均分配茶汤,使茶汤浓淡均匀。

12、韩信点兵:(点茶)滴滴是精华。

13、鲤鱼翻身:把闻香杯的茶倒入茗品杯中,将扣合的杯子翻转,称之为:鲤鱼翻身。中国古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坐的各位嘉宾,生活美满事业发达。

14、喜闻幽香:闻香杯轻轻提起,将空杯角触及鼻端,深呼吸,喜闻幽香。

15、三龙护鼎:(端杯)艺术上端品茗杯的姿势,拇指和食指轻扶品茗杯沿,中指顶住杯底。

16、鉴赏汤色:(看茶)看茶汤的颜色是否清澈明亮。

17、细品佳茗:一杯茶分几小口慢慢品饮,口鼻生香,喉底回甘。

18、重赏余韵:重赏品茗空杯的余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