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说

发布时间 : 2019-11-16
黑茶老茶 黑茶散茶 黑茶开茶

【www.cy316.com - 黑茶老茶】

茶,是一种古老的经济作物,经历了药用、食用,直至成为人们喜爱的饮料,已有数千年之久。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绚丽光辉的一页。追本溯源,世界各国引种的茶种,采用的茶树栽培的方法,茶叶加工的工艺,茶叶品饮的方式,以及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会、茶道茶德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如今,茶已成了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有50余个国家种茶,饮茶风尚遍及全球。

我国茶区之广,茶类之多,饮茶之盛、茶艺之精,堪称世界之最,素负盛名。早在公元8世纪的唐代,陆羽就系统地调查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种茶、制茶、贮茶、饮茶等经验,写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至今,已有26种文本印刷出版,并已翻译成日、英、法、朝等文字。

清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我国,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以茶代酒,以茶会友,敬茶传谊,随处可见。茶与琴棋书画一样,也是人们的精神食粮。现今,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快,食物结构的不断改善,文化生活的逐渐丰富,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茶叶对人体健康的奇特功效和茶叶的文化价值进一步地被阐明和发现。因此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更为世人所瞩目。饮茶已成为人们保健康乐、社交联谊、净化精神、传播文化的纽带。

中国是茶的祖国,茶为中国增添了光彩,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小编推荐

铁观音的蜜茶之说


茶客的蜜茶秘笈

茶客小陈,虽然不是茶痴,但是夏天就爱喝点铁观音。 之前,他在外出差时,在安溪县的一些老茶农家中发现了“蜜茶”,回家后他也开始如法炮制。

他是这么做的:首先,去茶叶店购买铁观音的陈茶回家;然后,找个密闭效果比较好的罐子,比如外形美观的瓷罐就是不错的选择;接着,在罐子中加入优质的蜂蜜;然后把适量的陈茶放入罐中,蜂蜜要没过茶叶;紧接着,把罐子密封起来即可。要喝茶的时候,把茶叶从密封的罐子中取出,按照平常泡铁观音的方法泡制即可。

据小陈介绍,这样的方法制成的蜜茶泡了10泡还有蜜香。而且,储存方面不需讲究。

企业的不同制法

据了解,去年开始,就有一家企业以蜂蜜、珍珠粉和安溪铁观音三者混合,经过深度加工、蒸发水分等过程后,制出了蜜茶,受到了业内的关注。

其做法是:第一,要选择春、秋两季的茶叶,不论是清香、浓香都行,因为这两个季节的茶叶品质比较稳定,易于储存,在蜂蜜方面,要选择冬蜜或春蜜才行,因为这两个季节的蜂蜜品质比较好;第二,要将茶叶挑干净,在净茶中拌入蜂蜜,在无污染的环境中放1~2天;第三,将茶叶放入锅中,在100度左右的温度下,将蜂蜜中的水分去掉。经过这些步骤后,茶叶就可包装好出售了。

养生效果如何尚无定论

目前,业内对于这类茶的看法褒贬不一。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卿认为,茶叶是天然植物,这种做法将会破坏茶叶的本质特征及成分,茶叶与蜂蜜之间是否会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目前尚无定论。同时,他指出,蜂蜜这类甜的物质易招来蚂蚁等,因此茶叶在生产过程中对制作环境无疑有很高的要求。

中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委员会名医名院促进会首席专家吴立鉴认为,从短期来看,不论是民间的蜜茶喝法,还是企业的蜜茶制法,对于保护肠胃、镇定、安眠有一定的作用。因为,铁观音偏寒性,加入蜂蜜后,能使寒性下降;同时,铁观音含有咖啡因这样具有兴奋作用的成分,加入蜂蜜后,由于蜂蜜中含有氨基酸这类具有镇定、安眠作用的成分,两者综合,将使茶叶更加柔和。不过,这些主要是从短期效果来看,至于长期饮用会对身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同时,为保持蜂蜜品质稳定,在储存方面要选择温度10度这样的储存条件,以免发生变质。

茶成为日用品最早普及之说


对现代国人来说,茶是最普通的饮料和生活用品了,从上层社会交往到普通百姓,都会饮茶;饮茶、品茶,已经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休闲、社交、商务活动等必不可少的用品了。但茶一开始并不是做普通饮料,更不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当年,传说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但到后汉两晋时茶风从贵族、寺庙等兴起,而真正开始普及到民间,还是从唐朝开始,北宋达到盛极。在唐宋时已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日日不可相离了。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说:“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

我国的茶为什么在唐朝才开始普及呢?是如何开始普及的呢?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但在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两汉时期,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并逐渐向内地传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饮茶风俗在南北朝的南方已比较普遍,但在中国北方,一般重视乳制品一类饮料而轻视饮茶,更谈不上普及。

唐朝开元年间,实现了茶文化的北移。《封氏闻见记》又载:“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这段文字证实,唐代饮茶习俗的兴起,占当时全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北方的饮茶,与佛教传播关系甚为密切。饮茶藉信佛而盛行。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

饮茶风俗成于中唐的记载还有:《旧唐书·李玉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宋昊自牧《梦梁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因此,茶作为饮料,最早在民间普及,还是始于唐代。这是因为盛唐的社会背景和条件发展了茶文化,更是南方的茶文化普及到了北方,并“茶佛一味”,促成饮茶风尚的形成,而如今,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的茶文化氛围依然浓厚,茶馆众多,民间饮茶之风浓郁,这不是偶然的,更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相信,南方各地在未来将引领我国的茶文化发展,并影响全世界茶文化的发展。

古人饮茶的“三得”之说!


古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古人饮茶注重六境: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其核心都在把握一个“品”字,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故有“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

一曰得趣

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

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凭借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通过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鉴赏,才能品尝出茶汤的芳香与滋味。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和怡神的作用。

二曰得神

《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中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给人以一个自信而含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

三曰得味

饮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

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

意思是:努力做到茶要“新、香、纯”,水要“清、洌、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领悟其“清高”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