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茶的加工工艺

发布时间 : 2019-11-16
滇红茶的加工工艺 红茶制茶工艺 黑茶的茶梗

【www.cy316.com - 滇红茶的加工工艺】

工艺是黑茶分类最主要的分类原则之一。也正是因为工艺的不同,围绕黑茶的分类才产生了极大的争议。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简明扼要地概述黑茶的工艺,来阐述黑茶的加工原理。所有五大黑茶都被分作初制工艺和精制工艺两大阶段。

所有的黑茶都标榜自己的加工工艺复杂,这是事实,核心在于茶叶加工的目的就在于让其成为可供饮用的饮品。细嫩的原料只须经过绿茶简单却又精妙的工艺就可以实现。对于粗老的黑茶原料来讲,源自绿茶的工艺不足以让其成为可口饮品,需要增加工序,采用更复杂的工艺才能达成这一目的。

也正因如此,黑茶不断深化工艺步骤,造就了在所有的茶类中工艺最为复杂,也保留了完整的初、精制工序。从鲜叶到毛茶的加工被称为初制工艺。黑茶毛茶类的初制工艺毫无疑问是从大宗绿茶工艺演变过来的,现在普洱茶的原料仍然延续的是晒青绿茶的工艺。其他的黑茶事实上也有用大宗绿茶加工工艺的,比如四川藏茶的毛茶,广西梧州的六堡毛茶等,既有炒青,亦有烘青、晒青的工艺。

而除开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之外,四川的藏毛茶、湖南的黑毛茶、湖北的老青茶与广西的六堡毛茶,在初制工艺中都强调渥堆,区别只在于发酵程度的轻重,究其本质并无差别。从毛茶到成品茶的加工被称为精制工艺。初制工艺的水平越高,精制工艺的难度越低,反之亦然。

众多黑茶之所以后期精制工艺繁复,全在受到原料与初制工艺的限制,实质属于先天不足后天弥补。近年来以名山头古树普洱生茶为代表的茶质的飞升,脱离大宗茶而跻身名优茶品质行列,全在于原料与初制工艺的精细化。这也是面向未来,其他黑茶品质提升的必由之路。

黑茶加工工艺中的核心在于发酵。脱胎于大宗绿茶的晒青毛茶制成的普洱生茶,历史上曾经无意中将发酵完全交付于自然陈化发酵。普洱熟茶则经过精制工艺发酵后,再交付于自然发酵。藏茶、青砖茶、安化黑茶、六堡茶,至少需要初制工艺毛茶发酵一次,精制工艺再发酵一次,最后交付自然陈化发酵。

发酵只有次数的多寡,时间的长短之分。本质上都属于高照教授所说以黑曲霉菌为主的转化,都有越陈越香的特点。黑茶中的发花技艺源自陕西泾阳,传到湖南安化,复又传回陕西,周而复始,现在已经扩散到各大黑茶产区。

Cy316.com延伸阅读

金花菌与黑茶加工工艺介绍


金花菌与黑茶加工工艺

黑茶被认为是加工过程中需要微生物参与的唯一饮品,由黑茶经过再加工、紧压而制成的各类砖茶在其加工制作过程中也都有微生物的参与(秦大东,1982;温琼英,1985;黄建安,2003;陈云兰等,2006).很多研究人员相继报道了各种砖茶中含有丝状真菌、酵母、细菌等多种微生物的存在与繁殖(杨伟丽,1985;温琼英,1985;王志刚等,1992;张大春等,2002;陈云兰等,2006),经常被报道的砖茶微生物除了茯砖茶成品中的优势菌群--金花菌(Eurotium cristatum (Raper & Fennell) Malloch & Cain)外,还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等多种曲霉、青霉(Penicillium spp.)、毛霉(Mucor spp.)等真菌。温琼英在进行茯砖茶中主要微生物的研究时,除分离到谢瓦氏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外,还分离到了细菌、青霉(Penicillium spp.)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等其它丝状真菌(温琼英,1986).王志刚等在对茯茶中霉菌含量和散囊菌鉴定及利弊分析时发现,在茯茶中除散囊菌(Eurotium spp.)外,还检出了黑曲霉、毛霉(Mucor spp.)、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和短密青霉(P. brevicompactum)等其它丝状真菌(王志刚等,1992).梁晓岚在四川茯砖茶主要霉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优势菌种的筛选时也发现,茯砖茶中除优势菌种谢瓦氏曲霉外,还有黑曲霉、青霉和木霉(Trichoderma spp.)等其它丝状真菌(梁晓岚,1996)金黄色小点"金花"是经发花工艺促使金花菌在茯茶上生长发育而形成的子囊菌特有的繁殖器官--闭囊壳。这种金花在茯砖茶中普遍存在,而且被认为和茯砖茶的品质有密切的关系。金花有时也在其它砖茶上出现(骆少君,未发表数据;王志伟等,未发表数据).在我们以前的研究中发现不仅仅是茯砖茶特有的砖茶微生物,而且在其它砖茶中也可分离得到(陈云兰等,2006;刘雪慧等,2009).同时发现,在茯砖茶的加工过程中出现金花菌类群的快速增加以及与之同时的黑曲霉、青霉等丝状真菌的明显减少(刘雪慧等,2009).因此,我们开始注意金花菌对其它微生物的作用。

在自然环境中,一般都存在十分复杂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砖茶中的微生物一直被认为是十分复杂的群体,但各种微生物之间,特别是有益微生物金花菌和其它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还没有报道。考虑金花菌成为优势菌的原因,除了渥堆环境有利于金花菌的生长和繁殖以外,另外还可能原因是金花菌在渥堆过程中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红茶的加工工艺


我国红茶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其制法大同小异,都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各种红茶的品质特点都是红汤红叶,色香味的形成都有类似的化学变化过程,只是变化的条件、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已。下文以工夫红茶为例,简介红茶的制造工艺。

(1)萎凋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此外,这一过程和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搁放一定的时间。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

(2)揉捻

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4)干燥

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