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催诗兴发,茶引哲思归

发布时间 : 2019-11-28
修哲乌龙茶 白茶诗茶词 乌龙茶与酒

修哲乌龙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酒催诗兴发,茶引哲思归”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酒催诗兴发,茶引哲思归”相关知识!

茶引哲思归

高福生

关于茶、酒,我曾拟有一联,曰:“酒催诗兴发,茶引哲思归。”自信能别二者之大较,而颇为得意。

有句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故以“茶”为中华“国饮”,信其然也。

一般认为,国人饮茶,起于汉而盛于唐。然而,吾国唐以前古籍中并不见“茶”字,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文解字·艸部》:“荼,苦菜也。从艸,余声。”南唐旧臣,降宋后官至左散骑常侍的大学者徐铉,主持校定《说文解字》时,为“荼”字注音“同都切”(读如“涂”),同时指出:“此即今之茶字。”

其实,徐铉所谓“今之茶字”,根据顾炎武的考证,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顾氏音韵学名著《唐韵正》(卷四)载:“愚游泰山岱岳唐碑题名,见大历十四年刻‘荼药’字,贞元十四年刻‘荼宴’字,皆作‘荼’。又李邕娑罗树碑、徐浩不空和尚碑、吴通微楚金禅师碑‘荼毗’字,崔琪灵运禅师碑‘荼碗’字,亦作‘荼’。其时字体未变。至会昌元年,柳公权书玄秘塔碑铭、大中九年裴休书圭峰禅师碑‘茶毗’字,俱减此一画,则此字变于中唐以下也。”

“茶毗”即“荼毗”,译自巴利语Jhāpeta,意为焚烧;指佛教僧人死后将遗体火化。而这个巴利语的Jhā,和今天我们读“茶”的音是相近的。

所以,顾炎武说:“荼荈之荼(今作茶),与荼苦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汉魏以下乃音宅加反,而‘加’字音居何反,犹在歌戈韵,梁以下始有今音。”按顾氏的意思,“荼”或者“茶”,古时候都读如“徒”;我们今天读“茶”的这个音,是佛教盛行的梁朝以后才发生的。

“徒”和“茶”原来还有语音演变关系?这对于一个没有音韵学知识的人,确实不太好理解。但我若告诉你,“涂脂抹粉”的“涂”,和“搽胭脂”的“搽”,原来就是一个词。你仔细琢磨一下,是不是一样的道理?

收入《说文解字》的“荼”,在古籍中有多个义项。清代学者徐灏,在其《说文解字注笺》里作了一个梳理:“《尔雅》‘荼’有三物。其一,《释艸》:‘荼,苦菜。’即《诗》之‘谁谓荼苦’,‘堇荼如饴’也。其一,‘蔈、荂,荼。’茅秀也。《诗》‘有女如荼’,《吴语》‘吴王白常(裳)白旗白羽之矰,望之如荼’是也。其一,《释木》:‘槚,苦荼。’即今之茗荈也。俗作‘茶’。”徐灏告诉我们,在古代的类义词典《尔雅》中,“荼”字一名三指:一指有苦味的蔬菜,这在《诗经》中屡见。二指茅草白色的花穗,《国语·吴语》的“如火如荼”就是这种东西。三才是指我们今天的“国饮”——茶。

徐氏似乎认为,只有在第三个意思上的“荼”,有一个俗体写作“茶”。或者倒过来说,后世指“苦菜”的“荼”,是不能写作“茶”的;“如火如荼”也不能写成“如火如茶”。

徐灏的说明是有根据的。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陈彭年、丘雍等奉旨修成《广韵》。《广韵》的“麻韵”里收了一个左边加上木字旁的“荼”字,解释是“春藏叶,可以为饮”。这个字的后面就是“茶”,释文“俗”,表明是前一字的俗体;而其小韵正是今天读“茶”(chá)的宅加切。这是迄今我所看到的“茶”之而专为饮品“茶”字的最早文献著录。徐灏立论的根据或许也在这里。

茶文化精选阅读

三碗茶里的哲思


从习茶以来,听过许多关于三碗茶的故事或者民俗。在这些民俗或者故事当中,我们总能悟出点道理来。或许,这也是品茶所得吧。

在许多地区都存在关于三碗茶的习俗。在云南滇西,在一对夫妻生活走到尽头后,一定要为他们摆放上三碗茶。第一碗是甜茶,寓意着曾经的甜蜜日子;第二碗是苦得张不开嘴的苦茶,寓意着生活中的磕磕绊绊;第三碗则是一杯再普通不过的白开水,又名回味茶,它的滋味是夫妻双方共同创造出来了。这三碗茶告诫着每一对夫妻应当互相珍惜,日子再苦,只要携手前行,总会有甜蜜的。

湖州春节时,有客人到家里拜年时也要依次端上三碗茶。第一碗是甜茶,祝福客人一年甜到头;第二碗是熏豆茶。喝完熏豆茶后便可以享用丰富的美味佳肴了;第三碗为清茶,可以为客人饭后解腻。三道茶,不仅符合礼节,还暗藏科学原理呢。

五代的百丈和尚在法眼文益门下悟道,后来开示大众:“百丈有三诀:吃茶、珍重、歇。拟议更思量,知君犹未彻。”有僧问如宝禅师:“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禅茶一味。对于佛门而言,饮茶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它并不高雅,却藏有禅味。饭后三碗茶的故事告诉我们粗茶淡饭也是生活,平淡最是真,饭后一碗茶即是幸福。

一个故事,一个民俗,都有其潜在的哲理。其来源于生活,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北宋茶诗兴盛-悠久的饮茶历史


茶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饮品,我国国人饮茶历史悠久。根据《说文解字》中对茶做的注解:茶,茗。可知,在古代,茶也叫茗,品茶也可叫做品茗。另外,根据陆羽的《茶经》还可知道,茶也可称作荼。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茶叶就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不过根据现有相关资料的搜集,这个时候还没有产生咏茶的诗歌。但是,这时在《诗经》中也有一些诗句提到过荼了:比如《诗经》中的《邶风谷风》、《豳风七月》和《大雅绵》三篇,其中就有一些句子提到过荼。所以,也有学者认为,这三首诗中关于荼的句子就是茶诗的起源,因此,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茶诗作品创作的酝酿和萌芽阶段。

到了两汉时期,文人们开始热衷于饮茶。我们从王褒的《僮约》赋就可以看出。这篇赋说的是王褒去一个朋友家作客,这位朋友的仆人对他很不礼貌,于是王褒很生气,就向朋友买了这个仆人为家奴,并把要求此家奴做的事全写下来,王褒列举的种种杂役,其中有一件就是要他的家奴必须到武阳买茶。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茶叶已经能够成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和买卖了。这说明在当时,饮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一部分,饮茶的习俗已经在人们特别是像王褒这样的中产阶级之中流行起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的风气要比前代更甚,饮茶不仅仅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不再只是士族文人的专利,不少市井老百姓也开始饮茶。另一方面,这时佛教兴起,因此人们也开始用茶来供奉佛事、款待施主、招待嘉宾,饮茶生活进一步发展,诗人们通过诗歌创作来记录自己的饮茶生活,表达自己对茶的热爱之情。

隋唐初期的时候,饮茶的风气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不过这个时候饮茶主要集中于北方各地,而且人们主要注重的还是茶的药用功能,很多的医书对此也做了一些记录。一直到了唐朝中期的时候,饮茶的风气才开始蔓延到全国各地。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时代,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是唐代发展的两个高峰期。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人们的饮茶生活和茶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

唐代茶产业的发达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第一是茶叶生产开始发达起来。不仅茶叶的产量比以前有了增加,而且在各地的茶叶中都有一些名茶不断地出现。无论是从量上来看,还是从质上来讲,这个时候都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第二,是开始征收茶叶税,并且将其纳入政府垄断体系。茶叶生产有了质的飞跃,必然推动茶叶贸易也跟着兴盛起来,这也为唐朝政府开辟了一个财政的来源,于是开始对茶叶征税。后来随着茶叶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当时的唐朝政府看到其中有利可图,于是又制定了一项新的制度,就是将茶叶的买卖进行控制,实行专卖制度,进行垄断控制。第三,是设立贡茶制度,要各地的茶农都向皇帝进贡上好的茶叶,由于有了这一压力,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当时的制造茶叶技术得到了提高。

因此,到了北宋时期,可见当时饮茶的历史可以说已经是非常地悠久了,这也是当时茶诗繁荣发展的文化背景之一。

茶叶流通之茶引


茶引[Teatradecertification]亦称茶券。宋以后历代官府发给茶商运销茶叶的凭证。

北宋熙宁七年(1074)榷川茶,令茶商于官场买茶,产茶州县发给长引,每引按茶价征十之一引税,免除过税,直接运熙州(治所今甘肃临洮)、秦州(治所今甘肃天水)等地茶场中卖。崇宁元年(1102)蔡京榷东南茶,亦发茶引,征收引税。茶商运茶贩卖,须向政府纳税领引,凭引运销。崇宁四年,罢官买官卖,印卖茶引。

商人凭引向园户买茶,到产茶州县合同场秤发、验视、封印,按规定数量、时间和地点运销。引分长短,长引行销外路,限期一年;短引行销本路,限期一季。金代亦行茶引,并设茶引印造库。元代作为茶商销售茶叶之凭证。商人经茶运司许可买到茶叶后,由茶运司发给茶引,才能运到各地发售。引、茶不能分离。茶商所到之处,先将茶引呈送地方官府检验,茶叶卖完后,三日内上缴地方官府注销。贩茶无引或伪造茶引者将依律治罪。

至元十三年(1276),初立茶法,茶引有长、短之分,长引每引一百二十斤,短引每引九十斤。至元十七年,废长引,专与短引。明代茶商买卖茶叶均以茶引为执照。引一道照茶一百斤,输钱二百文于官,后改为一千文。茶商持之出境货卖,茶售毕,赴有司缴引,封送批验茶引所,类解户部注销。无引或茶、引相离者,即为私茶,与私盐同罪。清沿明制,每引一百斤,不及百斤者为畸零,另发护帖为凭。

茶商购茶后,按数报官,纳课领引。凭引按指定地区行销,所经之处,验引放行,售毕赴官造缴。引按销售方式又分为行销引与坐销引,四川又有行于四川腹地之腹引,行于边地之边引,行于土司属地之土弓l。清末引制渐废,唯西藏、陕、甘等地茶引仍行至民国。

茶券[Teatradecertification]即茶引。

茶业法规之茶引法


茶引法[Teacertificatedecree]亦称卖引法、长短引法,或简称引法。宋代茶法之一。蔡京于崇宁四年(1105年)创立。

商人于京师都茶场购买茶引(官方颁发的购茶执照),自买茶于园户,至设在产茶州军的合同场秤发、验视、封印,装入笼筇,官给券为验,然后再运往指定地点销售。长引限一年,可行销外路;短引限一季,只能行销本路。路为宋代行政区划,略小于今之省。马端临《文献通考征榷五》对此法的评价是:乃通商之法,但请引抽盘,商税苛于祖宗时耳。此说未尽确,实则仍是官方专卖体制下有限的通商法。

政和二年颁行的合同场法中,蔡京又专设条款对引法进行规范:凡请长引者,交钱一百缗,如欲往陕西,加收二十缗,均付给一百二十缗的茶;短引输钱二十缗,付给二十五缗的茶。南宋建炎二年(1128),赵开参照卖引法进一步完善,于成都置合同场买引所,就近卖引,仍于合同场置茶市,交易必由市;以茶百斤为一大引,茶与引必相随。

凡买茶引,每斤春茶七十文,夏茶五十文,仍旧加收市例、头子钱(手续费)。此法为元代钞引法所继承,后明代商茶引法也有较多的采纳和参考。参见茶引、合同场法。

卖引法[Teacertificatedecree]即茶引法。

长短引法[Teacertificatedecree]即茶引法。

引法[Teacertificatedecree]即茶引法。

以茶代酒礼仪


以茶代酒也越来越被现实生活所接受,成为如今优雅交际新礼仪。

从古代开始就有客来倒茶的礼仪,只是在饭桌上酒是必不可少的,茶反很少出现在饭桌上,酒是越喝越多,也越来越让人从心底害怕,但如今不同了,饭桌上以茶代酒更让人感受体贴,酒是冲动的朋友,越喝越让人头脑发热;茶,一个人独饮,是优雅;几个人共享,是乐趣。茶,总让人拿得起、放得下,越喝头脑越清晰,世事洞明,人生练达。

“以茶代酒”的典故里,三国时候的孙皓以酒误国遗臭万年,强迫别人喝酒,而桌上一人韦曜不能喝酒,但韦曜是孙皓父亲的老师,同时在在编写《孙河传》,不能得罪,但孙皓也不想看他一个人喝不下酒搅了大家的兴,因此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偷偷让韦曜“以茶代酒”。

可见酒从头开始都是在饭桌上让人豪爽也尴尬的东西,修佛之人常说,饮茶,数息,可以让人平静且专注,而又一说茶可资政,茶可论兵,茶可通商,茶可会友,茶可养艺。

葡萄酒与茶


葡萄酒在世界的流行也把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也带到各地.我发现葡萄酒文化是那么的类似与我们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是渊远流长的,法国酒文化也是几千年的历史,发源的年代都是那么的悠久.茶是一种植物,葡萄也是,可以说是上天同时给于两个不同区域的人类最好的礼物了.

那我们就来对比一下葡萄酒与茶她们的文化特点.

第一:对比出产地

茶有分不同地区出产不同茶种:如浙江省出产龙井出名,福建出产铁观音出名,潮汕出产单枞出名,云南出普洱出名.这些茶类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个人所爱就要见仁见智了.

葡萄在法国也是不同地区也产不同品种的葡萄,波尔多的左岸出产CABERINETSAUVIGNON(加本纳或叫解百纳)出名;波尔多的右岸出产MERLOT(梅乐)出名;罗纳河谷地区出产SYRAH(穗乐仙)出名;布更地出产PINOTNOIR(贝露娃)出名,同样也是个有千秋.

也就是说茶也好葡萄也好.不是来自中国任何地方的铁观音都是好喝的铁观音;同样不是所有来自法国的PINOTNOIR(贝露娃)酿的葡萄酒都是好喝的酒.

第二:对比用具和配备

拿铁观音来比吧,潮汕工夫茶就很讲究,先要有茶具,要有好水,再要冲茶的手艺.和安静舒适的环境

葡萄酒呢也要好的水晶高脚杯,要好的水作为清口用,要懂得倒酒的礼仪.和安静舒适的环境.这不是也和茶很相似吗?

第三:对比饮品的过程

温度:

茶呢,首先要把握冲茶的水温,水温太低茶香散发不出来,太高又伤害了里面的营养物质.

葡萄酒也是很注重饮用温度,一般红葡萄酒是在17~20度饮用,太高酒就变得太冲不平衡,酒温太低酒又象被上锁一样香气散发不出来.

观看:

茶的颜色,色泽饱满,清透,带光泽的才是上品.葡萄酒呢!要晶莹透亮,带宝石的光泽,饱满柔和才是好酒.如果带混浊了就是已变质的酒.

闻香:

茶的香气要深入心肺,让人感觉香气悠香持久舒畅才为好茶,葡萄酒闻香时要感觉酒香饱满平衡,香气变化多样,层次分明才为美酒.

入口:

好茶入口要有重感,口腔感觉饱满舒服,入喉流畅,回香持久,回味生津.好葡萄酒入口要饱满平衡,口腔各味蕾要感受到酸甜苦涩的平衡而舒服,酒体象丝绸羽绒般柔滑,入喉也是要舒畅,回味口腔香气变化持久。

通过以上最简单的对比,可以看出两种品味文化是有那么多的共同之处.说到底每一个文化都含有几千年来人们的经验积累.如果你想去品味,去享受这种乐趣,就得尊重客观事实,了解文化的基本内涵后再去感受她的魅力.相信她们会给你带来一个无穷乐趣的新天地!

女人与酒


朋友酿了一坛葡萄酒,硬要让我尝尝,都道是盛情难却,只得欣然领命了。朋友实在是个热心肠的女子,硬是拉着老公上街买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罐,装得满满一壶,捧在怀中坐在老公的二轮摩托上披着月光送上门来。每天就搁在餐桌上,看着罐明酒红,养眼至极。

先生每天晚上回家吃饭,总会倒上一杯,美美地喝上几口,而后极力劝唆我与之同品。自己从来是个不沾滴酒之人,这下几经劝唆,再也抵挡不住诱惑。起初,抿上一小口,有点微微的辣,稍带淡淡的甜,眼睛眉头稍稍一皱,一骨碌下去,润了喉,润了肺,但是一口口下去,不消一会儿,便红晕悄悄爬上脸颊。先生笑话我跟酒无缘,我点头默许。因了父亲没酒量的缘故,所以自认为喝酒没基因,常常不敢碰,因为自己的无能,所以常常对于喝酒的女人有种仰慕之情。

俗话说,女人一般不喝酒,喝酒的女人不一般。想想这话还是颇有味道。

见过几个特能喝酒的女子。学校便有一巾帼英雄。大家都送她一美名阳光酒妹。确实,她诚如阳光一般温暖宜人,灿烂的笑,做起事来干脆利落,这种豪爽劲头无人能及。这要一高兴起来,能一杯接着一杯地白酒下肚,连男人也怕她几分。偶尔同事们聚餐,男同胞喜欢搞点小气氛,便三三两两地跑来敬酒。每每这时,我们便一致推选她为代表,这道是酒妹一出场,一个顶俩。直吓得那些酒量算不上咋的同事再也不敢招摇撞市。看,这就是喝酒的女人,一身豪气,该出手时就出手,自有一番好胆量,真正是女儿心,男人胆。

舅妈是个远近闻名的厨子,这要一进腊月天,或者正月里的话,基本是天天忙个没停。烧起菜来咸淡拿捏得恰到好处,看相好,营养好。这每每一忙下来,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来。等到一切完毕后,舅妈喜欢喝上一两白酒,这抿上一小口,撮上一口自己做的菜,仿佛浑身的疲惫劲也消失殆尽。都是酒是个好东西,这不,白酒微微的辣,将这疲惫常常一扫而光。这喝酒的女人不一般,再多的苦和累常常独自扛,一口辣酒下肚,明天依然挺起为了家累弯了的脊梁,毅然撑起半边天。

曾经在火锅店看见一女子忘情地喝个几杯啤酒。红色的一袭衣服,红色的脸颊,至今仍会在我眼前跳动。不知是因了何事,一杯接着一杯,直到对面的男孩子几经扶她却也站不住脚步,这才作罢。不知是否遇上了难以解锁的烦心事,不知是被迫与眼前的心爱这人分开一段时间。所以,忘我地,陶醉地喝上一回。或许想要借酒消愁吧。眼前喝酒的女人也不一般,食得人间烟火,珍惜人间真情。借酒释放自己的愁绪,醉过哭过伤心过,再一笑而过,淡看庭前花开花又落。

喝酒的女子是我眼中的一道景。生活中,酒与女人一般很少牵扯在一起。酒,常常是男人的代名词。酒之男人,就像纯真之于孩童,脂粉之于美女一般,缺之不可。高兴时痛饮,忧愁时独酌,痛苦时猛灌。而我以为女人喝酒,也自有一种妙趣。

无数次幻想过这样的场景,在悠闲的黄昏或者晚上,伴着高雅灵动的轻音乐,一个沉静优雅的女子,穿着黑色长裙,手握透明的高脚玻璃杯,杯中那暗红的液体在微微荡漾。女子眼波流动,朱唇微启,似真似幻,若有所思。有一点深邃,有一点慵懒,有一点妩媚,有一点婉约,眼前这景不恰似这杯中酒让人心动么?

在那些特别的节日或者纪念日子里,夫妻二人相向而坐,各执一杯,轻轻相碰,浅斟慢饮,往日点滴重现心头,多少令人难以忘记的往事,多少一起携手度过的日子便都荡漾在那暗红色的液体中了。三杯两盏之间,你我又仿若初见。这该是多么温馨的情景!

喝酒的女人,美哉!

诚然,女人能喝酒,是美事,喝酒的女人也养了别人的眼,但凡事应有度。偶然醉一次未尝不可,有道是爱过才知情重,醉过才知酒浓呢。但若一味地放纵与沉溺,那便会煞了风景,坏了生活的情趣,美事倒也成了麻烦事了。

宋代茶叶交易出现有价证券“交引”


中国历史上盐专卖始于春秋齐国管仲,铁酒专卖始于汉武帝,茶叶专卖始于唐。专卖就是寓税于价,国家在老百姓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获取了隐蔽的税收收入。

受唐代飞钱的启发,宋代在专卖事业中普遍使用交引、交钞之类的有价证券。以盐茶为例,每当商人向政府申请批发盐茶用于零售经销,或者直接在京师交纳现金获取专卖权时,都会经过领取凭证的过程。宋人把这种凭证统称为文券,具体名称为交引或交钞。

同时,宋代开始使用称为会子和交子的纸币。纸币和交引、交钞一样,不仅携带便利,而且还兼有汇票的作用。

正如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会产生差价,引发交易和投机一样,宋代大量使用盐引、茶引之类的有价证券,也同样会引发交易和投机。在当时社会上有价证券交引、交钞的持有者大多是商人,他们唯一的目的是盈利,只要有利可图,他们也会选择将交引、交钞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并直接兑换成货币。

宋代与唐朝相似,市面上流通的常常是两种以上不同币材的货币,如唐代铜钱和绢帛兼行,宋代则是铜钱和纸币(交子、会子)并用。交引、交钞的流通和货币的多样性,使中国自宋代开始逐渐出现经营有价证券买卖和货币兑换业务的店铺,并迅速从兼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

宋代应运而生的交引铺、兑便铺,便是这一类专业店铺。兑便铺经营纸币与铜钱相互兑换业务从中赚取兑换差价。交引铺则以盐引、茶引为经营对象,低进高出赚取交易差价。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开封南通街区有价证券交引铺的交易盛况时说: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梦梁录》也记载,南宋杭州大街,自和宁门杈子外,一直至朝天门外清和坊多是金银盐钞交易之铺户,前列金银器及现钱,谓之看垛钱交引铺以现钱收购盐茶钞引,而后根据市场行情涨跌适时转售给专营商人,赚取买卖差价。其赢利方式其实和经营兑便铺者如出一辙。(原题《宋代的有价证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