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澜沧:茶企助脱贫 经济发展新希望!

发布时间 : 2019-11-30
云南黑茶 云南普洱黑茶 云南乌龙茶

云南黑茶。

云南澜沧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其出产的普洱茶,滇红茶等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作为中国的西南内陆地区,云南澜沧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其经济发展程度远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为了促进澜沧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当地政府着眼于当地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新目标。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担负起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普洱景迈人家贡茗茶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他们通过“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近700多户农户。不仅打响了自身品牌,也成为了当地发展产业促脱贫的中坚力量。

“一花引来百花开”,这样的扶贫明星企业正焕发着新活力,引领和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茶叶助农:既能拿分红 又可在茶园务工

随着景迈山申遗的推进和越来越响亮的名气,伴随而来的是景迈茶的大热,许多景迈山人因茶而富,一些景迈山人则因茶而名,仙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她掌舵下的“景迈人家”及其品牌已成为景迈山上的一张重要名片。

对于仙贡和许多景迈山人来说,有着同样的记忆:从古树上辛苦采回来的茶叶,似乎并没有更多的经济价值。只将这些茶叶粗制一下,当做劳作间的普通饮品。或是将多余的茶叶存下来,等到有人进村收茶时,交换一些生活用品。记忆中的景迈山,古茶树如此野蛮地生长着,世代生存于此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几乎没有人上心的绿色,会在日后成为摇钱树。而对于仙贡来说,采茶,只是沿袭传统的农业活动。她绝对料想不到,若干年后的今天,景迈山古茶林里的那些不起眼的绿色叶子竟然会如此受到人们的青睐,更想不到这些曾经不起眼的树叶会在时间的洗礼中蜕变为“绿色银行”,更想不到在它身上会有如此多的“附加值”。

将时间的齿轮拨回2002年,那时的仙贡大学刚毕业,走向社会的她,满怀一骨子冲劲与闯劲,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空。在创业的初期,尽管经历了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管理经验等多重困难的洗礼,仙贡没有放弃,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筹集5万元资金建立了岩勐茶厂。

刚开始没有任何经验,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知识技能,她虚心请教每一位来景迈山的客人,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制茶技术给予指导和培训,主动到外地参加茶叶交流会议等,学习先进生产经验,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积累,逐步掌握了茶叶加工技术。

2010年4月仙贡组建了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品牌+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茶农们不仅可以通过合作社拿到分红,还可以就近在自家茶园里务工,把企业的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通过“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种植得“现金”)的精准扶贫模式帮助农民脱贫。

“我们这里常年云雾缭绕,茶香怡人,以前即使我们做出再好的茶,有价无市也是徒劳,现在好了,加入了合作社,我们家家户户都实现了户增万元。” 周海建是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第一批老社员,深切感受到了合作社带来的变化。

仙贡的命运始终与绿色茶山息息相关,仙贡爱这片绿,不止是固守,更是发展。在她的引领下,合作社从最初的27户社员发展到如今的228户,拥有茶园面积9063亩,其中古树茶3423亩,生态茶5820亩,年可产毛茶200吨,其中古树茶70吨,生态茶130吨。除了收购加工合作社社员的茶叶,同时辐射了周边近500户农户,并为60名青年解决了就业问题。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荣获“省级示范社”、“市级示范基地”、“优秀会员单位”等称号。仙贡创立的普洱景迈人家贡茗茶业有限公司,不仅“种”活了茶叶这样一种富民产业,还把茶叶树变成了“摇钱树”。

树品质牌:既延伸产业链 又提升附加值

走进位于普洱市中心城区的景迈人家茗品体验店,各类款式的、档次的普洱茶产品琳琅满目,环境幽雅的门店内不仅处处充满浓郁的茶文化氛围,还凸显着现代时尚的气息,更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光顾。而谁又会想到这是由农民合作社在城区开设的品牌专卖店。

仙贡的命运与绿色茶山息息相关,仙贡爱这片绿,不止是固守,更是发展。“在普洱、昆明已开有专营店,做精茶产品,让景迈山的气息深入大城市。”仙贡在谋划着自己的绿色版图,书写着自己的创富故事。

瞄准市场需求,走品牌发展之路,仙贡和她的景迈人家贡茗茶业有限公司把“景迈人家”普洱茶品牌专卖店开进大城市,展示品牌形象,建立营销窗口,经过几年的发展,其成立的普洱景迈人家贡茗茶业有限公司已成为集“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岩勐茶厂”“精品客栈”“茗品体验店”为一体的茶产业、旅游文化产业资源综合开发企业。

在其名下的每款茶产品均是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及景迈山特有的环境气候元素所拥有的特性,结合当代的设计理念赋予每一款茶特有的名称和包装图纹。其生产的茶叶按制作工艺可分为五大工艺,即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白茶、红茶、青茶(乌龙)。整个产品体系为四大体系,即典藏、高端、常规、特色,共35个规格。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打上了“品质”牌,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升了附加值,既盘活了徒弟资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这要归功于在企业发展初期,无论从建设选址、植被保护等方面都进行了周密细致的考量,身体力行带动茶农保护生态,开展有机茶、无公害茶宣传、认证及销售。通过努力,景迈人家专业合作社茶农率先在景迈村完成高密度留氧生态茶园改造。

因茶,景迈、芒景的茶农们收入越来越高,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年收入几十万元不再是神话,收入上百万元的也大有人在。“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景迈人要做新型农民,公司是这样教予我们的。”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岩虎说。合作社按照现代农业企业和茶叶产业化模式运作,几年来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步步走向成功,“景迈人家”这个品牌也是越来越响亮,成为了整个景迈山乃至整个业界的翘楚。

农旅结合:既挖掘旅游资源 又拓宽茶农收入

远上茶山石径斜,景迈山上有人家。要去澜沧县的景迈山,必先经过“景迈人家”这座离景迈山很近的客栈,随着景迈山旅游观光的升温,景迈人家也很有名气,成为很多文人墨客写景迈山不可缺少的一笔。

“景迈人家”开始以做茶叶为主,建客栈本是为了接待朋友,以前并不对外开放营业。随着景迈山和景迈茶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茶商纷至沓来,这些来的人最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吃住问题。2010年之后,景迈人家逐步开放,到现在已经成为一家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精品客栈。

解决吃住问题,景迈人家却不走寻常路,而是着力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来,按照景区的统一要求,景迈人家采取傣族杆栏式结构建筑,一楼餐饮、二楼住宿,每个房间都体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风格,最为别具一格的是菜单上的名字:千年螃蟹追凤凰,是将古茶树上的植物“螃蟹脚”和鸡炖在一起;古韵蛋饼,也叫茶叶蛋饼,饼上的茶叶都是新鲜采摘的;茶叶炒牛肉,将新鲜的茶叶放入牛肉中炒,使味道更加鲜美。对特色的追求和打造使景迈人家人气渐旺,木板房和茶叶饭成为景迈山来客的记忆亮点。

仙贡说起建客栈的初衷是为了广交朋友,让来客吃好住好。后来逐渐成为茶商们的一个驿站,来自广东、广西等地的茶商们在这里汇聚交流,俨然成为一个关于茶的“沙龙”, 以前,每年春茶上市时节人是最多的,其他时候稍微冷淡些。现在是整年都热闹,“黄金周”时期的自驾游数量越来越多,精品团也不断增多,仅2016年一年就接待精品团20多次,平均每个月就有2次。

巨大的人气带来了财气,粗略计算下来,景迈人家客栈平均每年盈利200多万,几乎都是现金流动,这和茶叶加工销售的固定资金形成了互补,实现了资金的“动静结合”。另外,很多在这里体验过茶叶加工的人对景迈古茶的生态无污染有了更深的认识,直接提升了景迈茶的美誉度和品牌魅力。

如今一到景迈山旅游,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景迈人家,想到景迈人家优质的茶叶、舒适的客栈、贴心的服务,到景迈人家休闲度假、品茶、买茶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了。

事业成功了,日子越过越好,仙贡就想带动全村老百姓共同致富。为此,她招收一大批村民进入景迈人家茶厂、宾馆、餐厅工作。2013年,景迈人家成为澜沧县职业高中校外见习、实习的企业,3年多来帮助社会输送了近70名人才。

知名企业对贫困村、贫困农户的帮扶,不仅仅丰富了企业扶贫内涵,也为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构建民营企业扶贫新模式提供了积极探索。在当前扶贫工作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阶段,涌现出的一批批像“景迈人家”及其品牌定位的企业,通过企业帮扶,注重长期与短期结合、产业与教育结合、提高人均收入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增强了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格局。

小编推荐

云南:举行首届“云茶”国际茶商论坛 推动云南茶企发展


云南是中国茶叶原产地的中心,世界上最早的茶树就是在云南发现的,云南有着悠久的茶叶发展史。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适合茶树的生长,云南著名的茶叶有:普洱茶、七子饼茶、滇红等等,这些茶叶的品质特佳,非常受海内外的人们所喜爱。5月12日,首届“云茶”国际茶商论坛在世博园中国馆举行,160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相关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云茶”的发展战略,携手做强茶产业,联袂弘扬茶文化。

本次论坛立足云南、放眼全世界,以云南茶业“首席服务员”为主体,以全面提升云南茶业品牌影响力为主线,促进我云南茶业产业发展,旨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呼吁和感召更多的茶业界精英力挺云南茶业兴业、肩负推动云南茶业发展使命,建立认同、加强学习、促进传播、共同成长,打造一个“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公信力、有发展观的云南茶业”全面综合性服务于茶业的平台。

2018首届云茶“茶商”论坛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瑞茗源茶叶行业协会主办。云南大道沧控股集团董事长、创始人茶正升介绍,举办此次论坛,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牵引,打好云南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产业“三张牌”,共同推进绿色食品.茶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云南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省份的区位优势和云南是产茶大省和我国重要茶业基地的原料优势,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以“做优茶品质”为基础,以“唱响茶品牌” 为导向,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以“共建茶平台”为突破,以“做强茶产业”为主题,搭建一个云南茶产品的营销、推介大平台,推进云南茶业技术创新大合作,促进云南茶产业与茶经济的大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大交流,让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茶产业历久弥新、香飘世界。

80多岁的茶叶界泰斗张顺高的出席,引起现场雷动般的掌声。张顺高说:“自己活得健康的原因就是多喝茶。现代茶文化是沟通最高端的精英文化与最基层的民间文化的一座桥梁,是通往诗化生活的重要媒介,是抚慰人们心灵的清新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调节阀,是世俗生活与宗教境界之间的中介体。其本身所具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将在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过程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希望大家喜欢喝茶、多喝茶、爱喝茶。”

会上,中国科学院勐仑植物园研究员,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张顺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戴陆园 ,云南省瑞茗源茶叶行业协会会长李仁,云南省科协副主席向云,“大道沧”品牌创始人茶正升,为出席论坛的43位云南省茶叶专家授予云南省瑞茗源茶叶行业协会“委员会专家”聘书和大道沧商学院“导师顾问”聘书。

此次“云茶”国际茶商论坛的举办,是为云南的茶产品搭建了一个集营销跟推介的一个平台,同时也是为了推进云南茶叶的技术,大力推进云南的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发展。

屏山县:茶叶唱主角 脱贫致富有希望


屏山县是我国四川省宜宾市下辖的一个县,同时也是当地有名的贫困县。受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屏山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比较落后。为了促进屏山县的经济发展,当地政府推出了精准扶贫的措施,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当地的百姓掌握一门致富发的技能,才能让经济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屏山县当地茶园

产业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式,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在我国扶贫工作正有序、稳步推进的大好前景下,不少贫困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农产品在区域经济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如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生存的要素,而是成为我们奔向小康生活的重要财富。

《慈善公益报》记者通过调研发现,作为农业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茶叶唱起了农业经济脱贫的“主角”,茶叶也成为是许多农民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茶叶成为脱贫重头戏

进入阳春三月,位于四川省屏山县的很多农村里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茶农抓紧时间上山采摘茶叶,茶叶基地附近的加工厂忙着新茶的筛选、烘干……“今天的鲜叶每斤52元,一天下来有100多元的收入,我们的干劲很大,日子也更加有盼头了!”屏山县大乘镇大田村马草组村民陈光金高兴地告诉记者。

屏山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在这个地处高山深处的乡镇里,早年许多采茶人一直处在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下。如今的屏山县正突出以茶产业等为重点的特色生态产业建设,使茶叶经济在百姓脱贫致富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山茶区,由于污染较少,周围基本上是植被繁茂,整个生物链完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海拔高的地方,多云雾天,有利于调节空气湿度,多漫射光,这种光照条件更适合茶树生长。这里的每一座山都飘逸着清韵茶香,每一条江都流淌着金枝玉叶。”村民指着茶山告诉记者。

“屏山作为以茶叶为扶贫主导产业的贫困山区县,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二定一返三包’+‘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专合社、业主、农场和贫困户建立紧密的订单生产关系、多次分利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1带N’方式与贫困农户结成联股、联利共同体,采用优先劳务用工、物化投入等形式,对贫困农户开展有效的智力帮扶,稳定收入来源。”屏山县委书记邱东林告诉记者说。

拓宽茶叶致富路子

“马上就要到采茶的旺季了,这将近300亩的茶园,仅仅茶园管理等务工收入一年下来就有10万多元,现在平时有6个人管理这片茶园,都是村里的村民,”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村村民袁大伯望着观音坑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开心地向记者说着,“自从村里的荒山开发成茶园后,村民种茶的积极高了,收入高了,生活也好了。”

据记者了解,洋庄村实行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将观音坑近300亩荒山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由武夷山市闽王生态农林有限公司开发成茶园,吸引当地村民种植茶叶共同致富,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解了茶农们“销售”后顾之忧。种植管理期间,由公司聘请村民锄草、施肥、修剪、治虫等,让他们在家门口挣钱。

“近300亩茶园,年产万斤以上茶叶,在带动当地茶业产值的同时,带动品质升级,我们完全按照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标准,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在政府产业扶持的政策下,我们对茶叶进行深加工的同时,也严把质量关,2017年,我们观音坑出产的茶叶通过全球公认、最资深质量认证机构‘SGS’481项标准,完全符合甚至高于出口欧洲的标准。”闽王生态农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优银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与茶叶龙头企业纷纷打破传统,探索了一条聚合各方要素的新路子:延伸茶业产业链、开发茶业多功能、发展茶业新业态,将茶叶产业体系分解为茶叶主体产业、衍生产业、关联产业,积极推动茶叶精深加工,推动茶叶由一产向二、三产延伸,为贫困群众拓宽就业创业增收致富路子。

“借助生态旅游发展的东风,我们在一期投资2000万元的基础上,准备计划二期投资8000万元,和当地政府一起,打造生态茶园观光的模式,将茶文化融入生态旅游发展,将茶叶经济进行绿色延伸。”王优银告诉记者。

桂东茶旅融合 助贫困户脱贫


湖南省第六届网络文化节——“旅游扶贫,文旅兴县”于7月26日在桂东县举行,清泉镇的观光茶园,每年有10多万的游客,今后还将建设名宿、农家乐等服务和休闲场所,让游客不但有看的,还有玩的。在桂东不得不提蓝老爹公司,生产的红茶已带动茶农4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茶农采茶

清泉镇岂能无茶业

规划建设中的万亩玲珑王茶叶观光园位于清泉镇、桥头乡,距桂东县城38公里,距井冈山约70公里,省道S352线贯穿全境连通井冈山,交通便利。园区核心面积10000亩,是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体验、文化、民俗于一体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景区。目前茶园已经建好,也修建了部分游步道。

清泉镇副镇长何慧麟告诉记者,现在,茶园每年就有10多万人次的游客,不过在茶园停留的时间不长,“游客来了看一下茶园,买了茶叶就走了。因为没有游玩项目,也没有餐饮和住宿,不会在这里停留很长时间。”何慧麟说。

郭洪波表示,完全建好后的茶园,将解决这些问题。“在整体规划中,万亩玲珑王茶叶观光园除了茶园外,还将建设名宿、农家乐等配套服务和休闲场所。”当然,民宿和农家乐建好了,还得能把游客留在这里。万亩玲珑王茶叶观光园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还将开展茶叶采摘、手工制茶等体验式休闲项目,让过来的游客不但有看的,还有玩的。”郭洪波说,据他介绍,这个茶园将在明年全部建好,并开放。

建好后的茶园,对于当地百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郭洪波说:“村民有四种方式可以从中获利,包括自种自销、到茶园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届时,清泉镇的百姓都将受益于这个茶园。

热情好客的茶农

畲族小姑娘开发新茶品

说起万亩玲珑王茶叶观光园,就不得不提蓝老爹公司总经理蓝利丽。她是桂东县唯一的畲族民族村--中坑村的蓝氏后裔,1994年出生的畲族小姑娘,2013年在湖南农大名师的指点下与哥哥一起创办了蓝老爹业叶开发有限公司。

在一次市场营销的调研课程中,听到老师讲目前全球的绿茶是供大于求,而红茶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的增大,回想起父亲病故前一直在摸索的桂东红茶传统的制作工艺,蓝利丽便开始沉下心研究红茶,查资料,做调研,勤实践,请教老师,反反复复,对比茶叶市场,决定就此发力,试制红茶,终于探索出制作优质红茶的品种——金观音。目前,蓝老爹公司生产的红茶达到了湖南的领先水平。

因为金观音的表现出色,蓝利丽的小作坊转型升级为大公司,也开始为村民造福。蓝老爹公司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2017年与桂东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鲜叶收购合同,还请当地村民到公司务工,蓝利丽告诉记者:“每年有600人到我们公司来从事采茶等工作。”目前,蓝老爹公司已带动茶农4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郭洪波告诉记者,2014年,清泉镇有贫困户616户,共1975人。通过过去三年的努力,目前还有贫困户161户,共460人。他们的目标是今年实现全面脱贫。而正是茶园的存在,让这个目标成为可能。

云南澜沧:山歌好比茶叶满山坡


(李娜倮的原生态歌曲《实在舍不得》直击人类最柔软部分的歌曲”,让游客们感动不已。)

(澜沧茶叶制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云南澜沧依澜沧江而得名,位于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与缅甸接壤,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电影《芦笙恋歌》及插曲《婚誓》拍摄与唱响的地方,是世界上发现最久远、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万亩古茶园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基地。近日,记者来到这里,用眼睛和耳朵,感受着熟悉又神秘的澜沧。

《芦笙恋歌》唱响的地方

“阿哥阿妹情意长,好像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尽时,阿哥永远在我身旁。阿哥阿妹情意深,好像芭蕉一条根,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就是芭蕉心……”

上世纪50年代,解放军115团2营5连文化教员彭荆风创作的小说《芦笙恋歌》,以拉祜族青年扎妥、娜倮的恋爱故事为主线,讲述边疆少数民族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反动派作斗争的故事。1956年12月至1957年初,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组来到澜沧拍摄电影《芦笙恋歌》外景,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到勐朗镇唐胜村、勐滨村、发展河乡云盘村收集民歌,回去后雷振邦为电影创作了插曲《婚誓》,歌曲惟妙惟肖地唱出了拉祜儿女的万种风情,生动地表达了拉祜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此,《婚誓》在全国长唱不衰,成为优秀名曲,也让人们认识了澜沧。

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基地

“拉祜”一词“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拉祜民族历来被称作“猎虎的民族”。拉祜族渊源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历史上,曾有古羌人分支向南迁徙,进入云南,定居澜沧。澜沧是世界拉祜文化中心,澜沧聚集了世界三分一、全国二分之一的拉祜人口,是全国唯一拉祜族自治县。

拉祜人在澜沧世代繁衍生息,孕育了璀璨的拉祜文化,《牡帕密帕》(拉祜语译音“开天辟地”),全诗共17个篇章,2300行,内容叙述造天地日月、造万物和人类以及人类初始阶段的生存状况等,是拉祜族人民传承历史的口述文学精品。《牡帕密帕》犹如一首流淌在拉祜人民心里的歌,不断叙述着拉祜创世的历史,如今,《牡帕密帕》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千年万亩古茶园

澜沧是茶树原产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茶文化悠久灿烂,境内有种植1300多年历史的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和邦崴千年过渡型大茶王树。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种植历史较长、保存比较完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学者称为“世界茶树博物馆”和“茶叶种类活化石”。

如今,澜沧的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茶叶面积达36万亩,其中古茶面积达2.8万亩,有28万人6.8万农户种植和从事茶叶生产,户均茶叶收入5412元。记者在景迈山拉祜族、傣族和布朗族古村落采风时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茶园掩映在原始森林下,村寨的茶农在家门口摆起茶具,热情邀请客人品尝他们制作的春茶。

山歌好比茶叶满山坡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在澜沧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生活着二十多个民族,他们用勤劳和智慧演绎出多元绚烂的民族之花。拉祜族的《芦笙舞》、佤族的《木鼓舞》、爱尼人的《竹筒舞》、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三脚舞》、布朗族的《茶歌》、景颇的《目脑纵歌》,大多以原生态的质朴歌唱万物和谐、人间真情,是一曲曲民族和谐共融的大合唱。

近年来,澜沧打造“拉祜文化名县”,使拉祜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拉祜姑娘李娜倮在寨子里成立“雅厄艺术团”,白天到田地干活,晚上抽出时间教成员弹吉他、唱歌、跳舞,使100多人能歌善舞。2008年李娜倮被评为普洱市“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雅厄艺术团”参加央视“梦想合唱团”并获一等奖,2012年李娜倮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近年来,《芦笙舞》、《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一批原生态歌舞,频频进京,登上央视和国家大剧院等,让更多的人知道澜沧并了解澜沧。

记者在澜沧的日子虽然很短暂,但对澜沧的映像非常深刻,踏上汽车离开的路上,李娜倮的动人演唱一直在脑海中回荡:

“我会唱的调子,像山林一样多,就是没有离别的歌。我想说的话,像茶叶满山坡,就是不把离别说。你没看的风景,像山花一样多,还有多少思念的河。你留下的情,像火塘燃烧着,还有好多酒没喝。最怕的就是要分开,要多难过有多难过,最想的就是你再来,要多快乐有多快乐,舍不得哟舍不得,我实在舍不得。”

茶企发展 产品四化


茶叶作为茶企发展的根基,是联系茶企和顾客之间的纽带,也是茶企发展的密码。如果产品不能与时俱进,顺应市场和消费群体,那么企业的品牌价值、文化底蕴、系统机制就会变得一文不值。保持公司长青,必须以产品为基础,衍生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到久的变化。要在市场中占据长久,产品四化是密码——策略化、创新化、结构化、长久化。

产品的好卖不好卖,必须有正确的市场策略。策略性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站稳一定根基。而策略引发的营销手法却有多种多样的模式。顾客策略、渠道策略、价格策略等等。有策略的产品在市场上,才会如水样自流。产品的策略化,通过系统的‘包装’之后主打出营销的模式来迅速占领市场。产品的策略化不是推出一个策略那么简单而已。它是通过系统的市场考察、消费群体定位的考察后,制定出的产品推广策略。通过产品策略化,打开产品市场的根基,做到从无到有的开始。

从无到有是产品发展的开始,要做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转型,必须开始创新化的改变。创新化是产品对应当下的市场发展,契合着80、90的喜欢新颖、独特、个性的消费观。产品创新化,能够带来销量上的提升。创新性产品是对产品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和升级。例如包装、口感、设计等等。通过创新,让产品变的独特新颖,符合当下潮流的消费观而占领市场。并且创新中,能提升企业的实力。创新的必备条件,需要有强有力的人才为后盾,强大的先进设备技术。茶叶需要创新,也意味着茶企需要发展。在产品创新中,茶企在发展。产品在由小到大的过程是企业在发展中并能够顺应市场做出的改变。

当产品的从小做到了大,就开始要往大产品中的强势出发。产品做到一定市场规模之后,有了自己的产品营销模式。形成了一定发展体系,产品规划成为强中产品的竞争。结构化产品规划是产品形成一定的营销模式之后的优化。产品结构化是一种有内容的、与市场份额相关、对企业市场地位有价值的产品组合规划。当产品做大之后,通过组合规划,把产品从优化,良性的组合发展可以帮助企业打造出优质的产品组合的科学方法。优化产品线、整合市场消费群,规划性的结构体系帮助企业打造出稳定的市场。

一个产品的好坏,不仅要看产品的销量,还要看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否长久。一个产品是否能在市场上长久,考验了企业对消费者的把握能力。市场考察、消费群体定位、产品品质、包装设计理念等等,必须具备了一定规模且成熟的企业,才能拿到市场份额,长久发展。产品长久化,企业长久化,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在产品发展中,追根究底必须抓住产品的本质——顾客属性。掌握顾客,了解顾客,挖掘顾客。通过顾客了解到产品的优劣性,才能不断的改进、优化、升级,最终才能发展成为长久产品。

产品四化,帮助企业建立一个长久性发展的产品。

平林村:茶产业发展 助推茶农脱贫


平林村的村民先前以传统种养维持生计,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原有茶场倒闭。2013年,政府开始以茶业带动平林村发展,有52户200多人实现了脱贫。针对该村散种茶园收效差的情况,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外,政府还开展道路、茶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采摘

7月5日,位于凌云县泗城镇平林村的桂红茶山云雾缭绕。茶农们一边忙碌地采摘茶叶,一边聊起脱贫后的幸福生活。

平林村是一个山区村落。村民基本靠传统种养维持生计,近年来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一些土地开始荒芜。村里原有茶场因管理不善,也濒临倒闭。

茶园

2013年,在镇里的一次会议上,泗城镇陇照村党总支部书记万崇尚得知了这一消息。万崇尚也是该县一家茶企的负责人,他萌生了以茶业带动平林村发展的想法。

这与平林村党支部书记陆启发的想法一拍即合。万崇尚出资转租下平林村茶场600多亩茶园的承包经营权后,将经营管理权无偿赠送给平林村60多户贫困户,同时承诺保价收购群众采摘的鲜茶叶。

“春茶上市,每天采茶都得100多元。”贫困户罗树婷告诉笔者,她在桂红茶场分到10亩茶园管护,去年仅采茶一项她就收入了2万多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像罗树婷一样,2016年到桂红茶场承包经营管理茶园的贫困户有52户200多人实现了脱贫。

春茶

针对该村村民散种茶园收效差的情况,万崇尚跟村“两委”班子协商决定,由他的茶企负责技术支持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合作社签订略高于市场价收购群众鲜茶叶的协议,帮助村民抱团发展茶叶产业实现增收。目前,村里种植有茶叶的农户基本都加入了合作社,一些丢弃的茶园又开始有人管护了。

此外,万崇尚与村“两委”干部一道,找项目争取后援单位支持,开展道路、茶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5月,万崇尚成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此外,他先后获得“百色市劳动模范”,“百色市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

晴隆县:开启公司+合作社+茶农发展模式 提升茶园经济效益助推脱贫攻坚


晴隆县位于我国的西南端,由于其光热充足、雨量适中,非常适合茶叶的种植。也正是因为如此,晴隆县也成为贵州有名的茶叶种植基地之一,可是受到资金短缺、技术缺乏等原因,晴隆茶叶的经济效益一直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当地政府与台湾茶企联手开启公司+合作社+茶农发展模式,不仅有效地提升茶园经济效益,还有助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晴隆县

10月10日,台湾茶叶进出口公司、台湾天宝祥茶业公司、贵州国安社区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团一行在晴隆县副县长谌洪川和县茶叶局高级农艺师贺伯虎的陪同下,到该县碧痕镇东风村考察该村20000亩茶叶基地。

在座谈会上,副县长谌洪川介绍,晴隆县为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该县有茶叶面积15.2万亩,盛产期茶园约10余万亩。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深度开发,效益不太理想。为了深挖茶产业潜在价值,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将借助上述茶界台商对该县茶园进行种植、加工、管理和品牌的升级打造,实现“公司+合作社+茶农”的互利共赢深度合作茶园管理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高级农艺师贺伯虎说,日前,考察团已经深入到晴隆各茶叶支柱产业乡镇,对茶叶基地的茶叶品种、生产历史、现状和茶叶生产条件、加工生产设备、产品开发情况等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台湾天宝祥茶业公司、贵州天宝祥老工艺茶业公司董事长赵宁焰说,国内茶叶结构调整,给贵州茶产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公司将充分利用晴隆区域特定自然气候,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做强做优茶产品,创制精品,提高茶园整体经济效益。

台湾茶叶进出口公司李宏志说,贵州茶叶生产规模令人羡慕,特别是晴隆茶叶生产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利于开发高端精品茶,他们对晴隆茶叶生产,产品开发,市场销售情况作进一步了解以后,结合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回去之后他们将尽快拟订合作开发框架,制定合作措施。

贵州国安社区科技有限公司王秩楠总经理说,他们公司主要做电子商务;如果晴隆茶叶得到全面提升和改造,他们将力争做好晴隆茶叶的销售工作。

考察团一行在东风村茶叶基地采集了各种茶叶品种、土壤的样品,还对该村尚未开发的万余亩荒山非常感兴趣,说是这些荒山能为该村在老茶园更新换代提供资源转换保障。

贵州石阡大屯村“脱贫攻坚”发展茶产业


为了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近年来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大力发展茶产业,围绕“建设好党支部、发展好茶产业、连接好利益机制”的工作思路,将解决经济问题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之路。

村级换届时,优先选任爱茶懂茶愿意发展茶产业的能人。班子成员大都成为“五员村干部”,即:发动种茶的宣传员、带动种茶的示范员、茶园管理的护林员、茶叶加工的技术员、茶叶销售的营销员。在现有5名村干部中,3人擅长茶叶种植、管护、加工,1人懂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1人熟悉财务管理,村干部大都是茶产业发展的“土专家”,党员成了茶产业发展的“示范员”。

茶园

大屯村把茶产业定位为“子孙产业”,增强了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地位。如今,茶园建设管护和茶园面积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积极与省茶科所、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合作,采取太阳能防虫、以草抑草、茶园机械管护、选育优质品种等方式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目前,大屯村实有茶园2230亩,人均0.7亩。通过强化茶叶加工,茶青下树率明显提高,茶园效益逐步显现。206名贫困群众掌握了茶叶种植技术,38人能熟练操作茶叶管护机械;135人熟悉病虫害防治,67人学会了茶叶加工,茶叶产品的品种由1种增加到6种,成功通过QS认证。

今年,大屯村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可分配收益15.6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302元。今年有23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务工,平均领取务工报酬2100元。其中,最多的一人领取务工报酬12000元。经济日报记者王新伟吴秉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