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茶旅融合成效显著 霍山茶叶香飘四海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名山茶叶 悦山茶叶 茶叶的清香飘出

名山茶叶。

近年来,霍山县一直致力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中,茶旅融合成效显著,从原先的茶园体验区,到如今的茶旅小镇,茶旅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地推陈出新,只为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受,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助推霍山茶叶香飘四海。

霍山县

原野茶乡旅游,从点缀到核心

“在前几年茶文化旅游仅仅是霍山旅游中的一个小小的点缀,只是在景区周围象征性开辟一些茶主题文化体验中心或茶园。而随着近几年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像大化坪镇这样子将茶产业、茶文化旅游完全融合起来作为规划核心的小镇。”霍山县旅游局副局长叶芳说,在霍山县着力打造的茶乡、花乡、药乡、泉乡、竹乡、渔乡、酒乡七大特色旅游板块之中,茶文化目前已经占据了首要位置。

“茶产业在霍山已经发展很多年,如今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在这个领域进一步增加产值并不容易。”叶芳告诉记者,通过积极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结合,茶旅融合这个新理念能有效地提高茶农、茶企的效益,扩大霍山黄芽的知名度。

从2014年开始,霍山县开始在发展茶产业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茶旅融合的尝试,近年来更是将茶叶基地建设与六安茶谷节点、全景霍山景点、美好乡村的环境整治相结合,同时尝试将清洁化加工厂建设与茶文化体验相结合,取得了颇为不错的结果。“如今六安茶谷串联霍山16个乡镇,全县茶谷节点有40多处,每个节点都因地制宜设置了景点,而像大化坪一样的将茶旅融合作为整个小镇规划建设核心的小镇,如今也有四五个。”该县茶茧办副主任赵登全说。

茶旅融合地位的不断上升,也反映在数字之上。2014年和2015年开始推广茶旅游项目的时候,统共只有不到1万名游客,而到了2017年,茶文化体验旅游的团客与自驾游客数量已近10万。

霍山县

体验旅游,内容花样翻新多

“茶旅融合的内容也是我们不断摸索出来的。”大别山旅游服务中心总经理陈为兵告诉记者,2015年刚开始承接茶文化体验游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把游客拉到农户茶园中,让游客随便采茶,采完之后也没法加工,许多新采的茶叶随手扔掉了,游客体验可想而知。近年来,随着茶旅融合的不断深入,茶文化旅游也越来越规范,“今年我们就和两家茶企进行了深度合作,通过一次性承包当地茶农、部分贫困户的茶园,买断式经营和农户指导采茶流程相结合,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陈为兵说,为了避免游客体验游破坏茶农的正常生产,公司专门开辟了30余亩体验茶园,游客只能在其中体验采摘。

“针对不同的客户,我们也开辟了多种体验模式,例如,对于亲子游开展了敬‘孝心茶’活动;对于学生群体,专门打造了研学旅游,增加茶文化讲解内容。”陈为兵告诉记者,今年茶春服务中心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主要来自皖北、合肥以及江苏、上海等周边省市,茶叶销售收入近30万元,附属土特产增收近5万元。

而霍山县的抱儿钟秀茶业则打造了更加完整的“钟秀茶旅”项目,依托企业在落儿岭镇、太阳乡的茶叶生产基地,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旅游路线。“仅仅做茶文化体验的话,季节限制太强了,我们也在探索用更多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抱儿钟秀茶业董事长文亮告诉记者,为此公司专门开设了钟秀茶学堂,集专家讲座、寻访茶乡等活动为一体;在白云庵村开辟了大别山私享茶场,定制一亩专享茶园,吸引游客每年多次来茶乡游玩……

“今年我们企业接待的游客数量突破2万人次,产值达到了400余万元。”文亮说。

Cy316.com延伸阅读

霍山黄芽产地,产自安徽省霍山县!


霍山黄芽,为黄茶,以“外观金黄、汤色黄绿、叶底嫩黄”而闻名于世。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同时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因等生化成分,具有较高的保健功效。那霍山黄芽的产地在哪里呢?

霍山黄芽的产地

霍山黄芽,安徽省霍山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霍山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受季风影响较大,四季分明。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366毫米,酷暑和严寒极少,冷热较为适中。霍山县总体为山地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依次可分为中山、低山和丘陵畈区,并间有一些小型的河谷盆地。海拔500-800米,山体破碎,坡度较缓,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宜茶树生长。

霍山黄芽的功效

1、促进消化

霍山黄芽是碱性饮料,其中的矿物质含量很高,对酸性食物有中和作用,能够让体液的酸碱度保持正常。同时霍山黄芽当中含有的咖啡碱对胃液的分泌有促进作用,非常有利于消炎。喝霍山黄芽可以改善肠胃的功能。

2、保护牙齿

霍山黄芽当中的氟含量极高,而氟是组成牙齿的重要成分之一,很多牙膏里面都会有添加氟,补充氟可以让牙齿更加坚硬,让其耐酸和耐磨的能力更强。喝霍山黄芽可以摄取大量的氟,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让牙齿社区到足够的氟。

3、降脂减肥

霍山黄芽中的天然成分被完整保存了下来,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脂肪酸等物质含量非常高。不仅可以将血管壁上累积的胆固醇积累起来,还可以降低血脂。同时,霍山黄芽当中的化合物对脂肪有溶解作用,可以将滞留在体内的脂肪清除掉,达到减肥降脂的效果。

4、防辐射

霍山黄芽中的茶多酚、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以消除自由基,有防辐射的功效。现在是一个电器化社会,电脑和手机、冰箱等电器设备都有一定的辐射,会对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喝霍山黄芽可以防辐射,补充营养素,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此外,霍山黄芽还能让女人更美丽,那是毋庸置疑的。霍山黄芽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其中的类黄酮,更有效地增加了维生素C的抗氧化功效;两者的结合中,对维持皮肤美白,年轻可说是有珍品的效果。

安徽开发有机茶成效显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茶叶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饮料,多年来一直供大于求,未得到根本的改变。靠常规农艺生产,往往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还存在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的危险性,而开发有机茶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追求健康饮品的要求,也为安徽茶叶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茶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大众化饮料,主要面临着农残和卫生质量指标超标两大问题。目前,世界上已有18个国家和组织颁布了349项农药允许残留标准,欧盟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农残检测标准,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进口茶叶农残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技术壁垒措施,以此来限制我国茶叶的出口。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对茶叶中的非茶类夹杂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的污染、黄曲霉素和微生物污染等都提出了卫生限量指标要求,增加了检测项目。目前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价格一路下跌,基本上是“有机茶的品质、大宗茶的价格”从而使我国茶叶对欧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这些标准不仅要求严格,而且带有明显的歧视性:一是农残检测种类和项目太多。据了解,欧盟对茶叶中的农残限量的规定已达62种150多项,这样茶区已无药可施。二是农残限量标准大幅度降低,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如氰戊菊酯,新标准较原标准下降了100倍。三是实施严格的检测程序。对出口茶不仅要求批批检测,而且每批都要经过进口国客户的重复检测,有的客户还要求货到目的港后再复验。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大大增加了出口成本。从实际的检测结果来看,除个别地方、个别批次出口茶虽有微量农残超标外,绝非一些媒体所宣传的那样普遍和严重。正是由于媒体这种过分渲染和夸大,造成消费者不放心饮茶,进口商不敢进茶,严重制约了我国茶叶的出口。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欧盟对农残标准严格化的要求,我国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农残治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有机茶认证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国家法令,积极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安徽省通过各种方式,认真贯彻国家一系列禁施农药和加强农残控制,加强质量宣传和教育,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思想,确立了“质量为本、信誉至上”的质量方针和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目标,坚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二是统—规划,建立基地,从源头抓起,加强农残控制,确保出口茶质量。

抓好组织建设。为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了有机茶基地建设领导组,并分别在安徽省自然环境优越的红绿茶区共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三个出口茶基地,茶园面积达7000多亩。基地采取公司+茶厂+农户的模式,并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把分散的茶农连成一体。专业合作社内以公司为龙头,茶厂为依托,茶农为基础,以章程为纽带进行运作。专业合作社内实行社员价,年终进行二次分配,以此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专业合作社与茶农签订茶叶交售合同,入社茶叶,均发放“茶叶生产记事手册”和“售茶证”,收购时逐一造册登记,建立交售档案。

抓好源头防治。为广泛发动茶农,公司加强茶园管理和环境的治理,并派出专业人员分赴各茶区开展普查工作,指导茶叶生产、加工和收购,严禁施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产品,大力推广茶园生态间作,以有机肥代替无机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并建立茶农互相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从而真正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农残。

贵州省纳雍县:茶产业发展迅速 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纳雍县是贵州省西北部的一个行政县,受地理交通条件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纳雍县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贫困县,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近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纳雍县开展茶叶种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纳雍县当地的茶叶种植

一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1.8万亩发展到今年的24.6万亩,主要分布在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龙井43、金观音、安吉白茶等。

二是品牌建设不断加强。现已注册有“姑箐”“府茗香”“康苠”等30多个商标,创建了“贵茗翠剑”“府茗香翠龙”“彝岭苗山”等多个品牌,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茶博会、展览会、评比会上夺得大奖。在省斗茶赛和毕节市“奢香贡茶杯”斗茶赛上均获奖,特别是在毕节市“奢香贡茶杯”斗茶赛上连年领先。

三是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纳雍县2007年被定为贵州省15个重点产茶县之一,2009年至2017年连续9年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获“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201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四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共注册63个茶叶企业(其中茶叶专业合作社33家、茶叶公司30家),有22家公司通过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5家企业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6家公司获得市级龙头企业认定,6家公司荣升为省级龙头企业,1家公司被评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公司获中华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五是加工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只有5家,年生产成品茶6吨左右,产值120万余元。2017年年底,具备加工能力的茶企增加到28家,年生产成品茶约95吨,产值675万余元。

以上就是关于纳雍县近几年来发展成果的介绍。纳雍县既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同时也离不开当地人民勤劳的工作。这二者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缺一不可。

武夷山:碧水丹山 武夷茶香飘四海


武夷山的山水是如此之美,更饱含着文化的隽永气息。这座名山已入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武夷山的茶名气更响:这片郁郁葱葱的山川是中国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实甲天下”,其制作技艺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山的自然保护区也意义非常: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

身居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是如此丰富精彩。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武夷山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山地经济”发展之路——依托良好的生态,不仅发展了富民的旅游产业,也腾飞起了绿色的茶产业,在产业升级的今天,更着力描绘着创意产业的蓝图,让悠悠书香、浓浓古韵引领这片山水,迈入更绚丽的明天。

提升旅游产业

这座城因山而兴盛

如果没有发展旅游,武夷山市仍然是一座小山城。现在,这里已经崛起为闽西北、闽浙赣交界的现代立体交通枢纽,未来还将建设成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

“我算是真正尝到‘旅游饭’的甜头喽!”满脸笑容的余家发今年60岁,他的旅游餐饮从夜宵摊开到农家餐馆、再升级为现代化的美食城,生意越做越火。他的成长历程也正是武夷山旅游经济发展轨迹的缩影。

老余是武夷山脚下公馆村土生土长的农民。“1986年设立武夷山度假区,我们村在规划范围内,就把老房子拆了,整出7间店面。当时,村里的房屋差不多都办起了旅社和饭馆。”

随着旅游生意越来越好,老余带着大儿子尝试在自家门前鼓捣起夜宵摊子,一年挣了2万元。“1998年,我们开了小鱼儿酒家!生意好得很。”3年后,小儿子到武夷山市里也开起了餐馆,老余当上了“总指挥”,打出了“美食城”的旗号。现在,老余在度假区和市里各拥有一座四层“世纪福酒楼”,员工120多人。

像老余这样,靠着名山搞旅游而富起来的农民还有很多,而旅游带给这座小山城的变化更大。

“武夷山市原名叫崇安县,过去一直很封闭。是改革开放让这片闽北的大山释放出了新的光彩。”武夷山市旅游局局长季和宾说,“1982年,武夷山成为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89年崇安县改名为武夷山市,以名山立市,以名山兴市在这里表现得十分突出。”

发展旅游,给山区破解了交通瓶颈。“别看我们这个小城藏在大山深处,却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县市。1994年武夷山机场通航,如今航线达28条,旅客年吞吐量达50多万人次。”季和宾说。

来往频繁的人流让山区人民打开视野,观念更为开放。现在,武夷山旅游节、茶博会等大型节会活动已经成为武夷山和闽北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在坚持“旅游为主、工业为辅”发展方向的武夷山市,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六成以上,拉动经济增长近10个百分点。

“旅游业解决了几万人就业,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带来了城市发展巨变,但离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所要求的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还有一定距离。”武夷山市委书记郭跃进说,“武夷山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丰富,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从传统的自然观光旅游向休闲、养生、度假、文化、会展旅游转变,在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方面取得新突破。”

“以往武夷山旅游的思路就是‘一山一水一壶茶’,登天游峰、到九曲溪漂流、再看一看大红袍母树,2天的时间就把武夷山逛完了。现在我们正在发掘新的景点,设计新的主题旅游线路,规划森林养生基地、疗养基地等,开发武夷山特色养生菜肴。”季和宾说,“靠山吃山的思路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来消耗的是森林资源,现在要把良好生态用足用好。”

“在开发中注重保护,是武夷山发展旅游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先珍说。1999年和2002年,管委会先后投入近6亿元将景区内1200多户村民迁出,设立环保观光车,并加强环境监测。

“提升旅游产业,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山地经济路子,就要进一步提升交通的便捷性。目前武夷山交通仍然不够完善。”武夷山市市长胡书仁说,“我们面临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新兴发展区域建设和被认定为原中央苏区县等重大历史性机遇,正迎来一个大发展、大跨越、大变化的历史时期。”

目前,武夷山民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正准备实施;横贯武夷山的横南铁路正在进行电气化改造工程;穿越武夷山市的宁德—上饶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双线时速达300多公里的京福高速铁路于2009年年底开工建设;杭广高速铁路正在规划中……

振兴茶产业

让大红袍“红”起来

将山水风光和茶产业捆绑营销,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武夷山茶产业红红火火!从传统的茶叶到茶饮料、茶食品、茶枕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一个绿色、环保的茶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采访前,先坐下泡上一壶茶,聊什么话题都伴着淡淡茶香……在茶文化艺术之乡武夷山,采访显得另有一番韵味。

大红袍是武夷山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也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然而3年多前,武夷山的茶产业并不那么红火。2006年春茶上市时,茶青一公斤只卖1.2元,一亩茶园只能采一二百公斤茶青。“当时武夷山的茶产业是分散式家庭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茶农不了解市场信息。”武夷山市发改局局长林明生说。

怎么让大红袍真正“红”起来,让武夷山特有的茶叶资源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引擎?2006年,武夷山市下决心把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成立茶叶产业领导小组,设立茶业局,制定《茶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全面分析了全市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从增加面积、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提高附加值等13个环节提出了未来3年茶产业的发展规划。一套壮大茶产业的组合拳开始出击——

首先抓品牌,改变武夷岩茶“有名茶无名牌”的现状。武夷山确立了主打大红袍的品牌战略。2007年10月8日,最后一次采制的母树大红袍茶叶送藏国家博物馆,成为该馆收藏的惟一现代茶叶,使大红袍名气大振。

其次抓品质,建立质量监管体系。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建立原材料可追溯台账,设立茶企质量档案,产品茶上市前强制送质量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后,才允许贴上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志,同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茶企创建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

第三抓营销。将武夷山的山水之美和茶韵之香有机结合起来,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在全国打响大红袍品牌。

今年,茶产业3年规划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很多农户式小作坊已经成长为正规企业,武夷山获得国家QS认证的茶企业136家,拥有“武夷星”、“戏球”、“元正”等6个茶叶类省著名商标,“武夷山大红袍”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武夷山已建立4.8万亩绿色食品岩茶基地,已有10万余亩无公害茶园基地,涉茶产业总产值达8.05亿元,茶企(农)的直接经济效益提高了30%。

现在,武夷茶更跳出大山闯入国际市场。在武夷山最大的茶叶出口企业凯捷公司,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国外的茶商。

“以前,茶农是挑着担子来送茶,慢慢地变成开着摩托车来,后来开起了‘皮卡’,现在很多坐上了小轿车。”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刘益宁笑着说。

持续升温的茶产业不仅富了茶农,还招来了金凤凰,越来越多看好武夷山茶产业的企业前来投资。武夷星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

“当年到闽北山区投资设厂,大家都不看好。但是我们有信心,这么好的茶叶不可能卖不出好价钱。经过10年的发展,2008年武夷星公司销售额达到2亿元。”刘益宁说。

和一般茶饮料不同的是,大红袍罐装茶水是不添加任何辅料的纯茶饮料。武夷山友青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善明告诉记者,“这个产品成功解决了罐装茶水保质期短的技术难题,计划投入1.5亿元建厂生产,初期规模预计年产4000万瓶。”

如今,武夷山的茶产业链条已经延伸至茶饮料、茶食品、茶枕等保健用品、茶味牙膏、茶工艺品、茶酒、醒酒茶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在仙店工业园区内,形成了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的茶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茶叶深加工企业对周边县市的茶叶企业发挥吸纳作用,将这里打造成为高附加值茶的洼地,并进一步带动茶机械、包装等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林明生说。

岩茶村里话“斗茶”

武夷山大红袍如雷贯耳,但是知道武夷山岩茶的人却不多。走进种植正宗岩茶的岩茶村,处处飘荡着浓浓的茶韵。

一进余盛良的家,偌大客厅里只见一张巨大的根雕茶案,案上茶壶、茶杯、茶勺、各色茶叶和茶食等一应俱全。“我给你们泡点陈年的岩茶尝一尝。岩茶越陈越好,去掉茶叶的火气,更润泽。”余盛良边说边煮上了水。落地玻璃窗外,一侧是竿竿翠竹,一侧是郁郁葱葱的茶山。

什么是岩茶?“因为武夷山的茶树是长在岩石上。”身为高级评茶师的余盛良说,“你看,那边茶树根部泥巴下面没多深就是岩石,是武夷山特有的丹霞地貌,石头经过漫长风化形成的土壤,它的PH值等特性和别处不一样。在这样土壤里的茶树是长不大的,茶叶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我们称之为‘岩韵’,也就是‘岩骨花香’!”

余盛良家做茶的历史相当悠久,“到我已经是第六代了。岩茶村做茶历史更长,有800多年。宋代范仲淹写过一首斗茶的诗,说的就是这里斗茶的故事。”

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对武夷山岩茶的品质赞誉颇高,“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近几年,这一民间斗茶的习俗搞得更热闹了,已经成了标准化的赛事、技术交流的平台和品牌推广的渠道。

今年8月18日至22日,150多户岩茶村的茶农带着327个优质岩茶茶样参赛,比去年增加了近65%。岩茶村里,树荫下,数十张长条木桌摆放起来,品茶杯一字排开,分为大红袍、肉桂、水仙和品种4个系列,评委由特邀茶叶专家评审和送样者、市外茶商等组成。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茶商纷纷慕名而来。

连续举办5届的斗茶赛“斗”出了经济效益,昔日“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岩茶不仅打开了销路,价格更是一路走高。以前茶叶积压卖不出去的大有人在,现在是供不应求,8月份今年的茶叶已经基本售完。现在岩茶村有一半以上茶农办起自己的茶厂,年收入最多的茶农达到几百万元。今年4个系列的斗茶状元被福州君越茶叶有限公司以72万元的高价收购。

多次获奖的余盛良办起了擎天岩茶厂,也从简单的人力劳作升级到机械化制作,现在有综合摇青机6台、大型烘干机1台、小型烘干机1台、提香机2台,每年采茶季节还要聘请40多名工人。

“我觉得斗茶赛最重要的效益体现在生态上。”余盛良说,“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非常大。通过麻雀、茶毛虫等生物链治虫,茶叶就能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山上植被增加了,过强的日照就可以被树木遮挡,保证茶树生长的潮湿度,负氧离子含量也高了。”

“为了卖出好价钱,村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了,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少了,自觉施用有机肥,采取人工除草和生物杀虫。武夷山的山更绿、水更清、动植物更多了。”余盛良望着“种”在屋里、三棵碗口粗的竹子笑着说,“我盖房子时,特意把这几棵竹子包了进来,舍不得砍掉它们嘛。”

培育创意产业

灵感在山水间起舞

创意产业是武夷山积极拓展山地经济的一个新的着力点。不仅要培育动漫等新兴产业,更要借创意而有力提升旅游业、茶产业等传统产业

武夷山茶博园是一座以茶为主题的公园,漫步于此,随处可见武夷山千年的制茶历史被融入一座座雕像中,用无声的语言做着最生动的讲述。特别有趣的是一组形态各异的青铜群像,或捧着簸箕,或守着火炉,或用手揉搓……形象地展示了武夷岩茶复杂的制茶工艺。

站在茶博园广阔的露台上,环顾四周,高低错落的山峦是如此安静,仿佛在静静等待《印象·大红袍》在此奏响的第一声震撼。“如果顺利的话,由张艺谋创意的这个山水实景演出,明年初就能与观众见面。”林明生告诉记者。

2008年11月,张艺谋到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采风,《印象·大红袍》正式启动。《印象·大红袍》以茶为主线,是融武夷山特质的历史、民俗、山水、茶文化于一体的实景演出。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创意完善、项目设计、具体创作阶段,并将在本地招募400多名演员,建造可容纳2000多名观众的360度旋转看台。

“武夷山发展创意产业,一方面要培育动漫等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则是对传统产业进行创意提升。”林明生说。

培育创意产业,武夷山先把基础打牢,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园区、一个学院、一个中心”的发展格局。“一个园区”即“武夷山创意动漫产业园区”,将形成动漫作品开发、影视创作、广告等综合配套产业群;“一个学院”即武夷动漫学院,将成为软件和动漫人才的培养基地、软件及动漫产品的研发基地;“一个中心”就是“大红袍发展中心”,旨在推进“大红袍”茶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策划,开展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以及关联产业研究等。

“茶产业是传统产业,创意可以为它注入新的力量。”武夷山乡土文化研究会会长邹全荣说,“泡茶给客人,除了展示茶艺,也要有创意茶席。我设计的一个方案曾获好评,几枝菊花,两把折扇,一柄紫砂壶,再加上江南的蓝花布,这些元素巧妙地摆放在一起,就有了一种素雅宁静的氛围,显得很别致。”

“武夷山的旅游产业要用创意去提升!”武夷山市旅游局局长季和宾总在琢磨着怎么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设计出更多新的旅游主题。

虽然创意产业在武夷山还是刚刚起步,但是人们对这一新兴产业充满了热切的期盼。

山地名片

武夷山

武夷山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区、中国十大名山、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等品牌于一身,同时拥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武夷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保护区内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已知动物种类5110种,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是“研究亚洲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钥匙”。

武夷山主景区占地面积79平方公里,拥有典型的碧水丹山奇观,形成秀水、奇峰、幽谷、险壑、云海、日出交相辉映的诸多美景。

采访札记

创意的关键是什么

夕阳,为下梅村邹氏家祠的大门涂上了一抹金色的余晖,门墙上的砖雕虽有些斑驳,仍异常精美。坐在这间老屋里,邹全荣聊起创意产业,颇有些激动,眼睛中闪烁着热切的光芒。

“17世纪,武夷茶远销俄罗斯和西欧,武夷山下梅村作为万里茶路的起点而名扬中外,在我国茶叶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梅村还是全国70多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要挖掘文化底蕴,首先就要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护好它,其次才是在这个基础上融入创意的元素。”邹全荣说。

真正有厚度、有感染力的创意,必须要真正读懂原有的文化底蕴,真正了解它的精髓,真正找到恰当的表述方式……而不是盲目跟风、矫揉造作。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这八个字是准则。

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很火,效益十分诱人,但是这个创意产品不应成为一个“克隆的视觉盛宴”,只是将各地的山水、历史掌故和民俗风情等进行高度商业化地简单复制。

记得两年前,在贵州荔波县看过一场山水实景演出,也许它的声光电等现代化舞台表现手段不够完善,但是一曲曲未加雕琢的侗族大歌,保存了纯朴苍劲的原生态歌声,犹如天籁之音,有着穿透心灵的力量。

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为创意产品,需要推动者,特别是熟悉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者、投资人和旅游企业等的多方合作。邹全荣作为责任心强烈的挖掘者,多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地做了大量历史文化的整理搜集工作。“武夷山现在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包括节日民俗、手工、山歌、服饰、饮食等。这对于保护了解当地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邹全荣说。

在祠堂内一扇古迹斑驳的木门上,贴着“全荣创意工作室”的LOGO。一页薄薄的纸见证着邹全荣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令人感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