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严格把控茶叶原料 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山东的茶叶 山东茶叶品种 山东黑茶

山东的茶叶。

近期,山东日照出产的碧波绿茶获得全国名茶的称号,这都要归功于以下三点:一、从茶叶源头进行严格把关,实现从生产到饮用的安全;二、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抗寒茶树品种;三、注重茶叶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

日照茶园

日前,从中国茶叶学会传来喜讯,碧波绿茶在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得佳绩,由山东日照碧波茶业有限公司出品的“日照碧波”牌碧波春,荣获特等奖。这是继前不久碧波绿茶荣获“好礼山东,一城一品”称号后,碧波茶业公司获得的又一殊荣。

追求卓越、质量第一,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

为充分保证绿茶品质,公司导入并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认真梳理日照绿茶传统工艺,总结研究出一整套独特的生产加工工艺,完善操作规程,达到了茶叶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公司先后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ISO90001、22000等认证。

茶树

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控制管理,重点采取了“抓两头、控中间”的管理措施。在曲形茶工艺中加入了“杀二青”环节,在扁形茶工艺中加入了“回潮”环节,在所有工艺中加入了“提香”环节,等等,使日照绿茶特有的内质得到更充分体现。

为了让消费者喝到健康好茶,公司全面推行质量追溯卡制度。追溯卡记录了从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的信息。同时,结合公司建立的网上质量安全平台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获知产品全流程信息,可以追溯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全流程质量安全可追溯,让顾客买得放心、喝得舒心。

科技创新、品牌发展,打造百里绿茶长廊的璀璨明珠

公司积极实施科技领先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与研发。公司联合陕西、河南、山东三省41家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发起成立了“北方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立足北方茶业区域特点,进行茶叶课题研究与攻关,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公司实施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北方茶树抗寒良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筛选出抗寒良种品系5个,抗寒优质单株2个。发明了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科技期刊论文1篇,形成了公司自有的知识产权,为推动北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日照茶园

作为龙头企业,日照碧波茶业公司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园,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全面强化品牌建设,深度挖掘茶叶文化内涵,积极开发茶园观光、采摘体验、现场炒制、茶园品茗、茶艺观赏、茶文化交流、茶食品深加工等主题内容的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打造碧波山庄茶文化风情园,延长公司产业链条,将“日照碧波”打造成巨峰“茶香漫城”和百里绿茶长廊的一颗璀璨明珠。

“山东好茶在日照,日照好茶属碧波”。公司将继续发扬“仁德、诚敬、谦和”的企业精神,坚定实施质量强企、品牌兴企战略,精心培育日照碧波绿茶品牌,为广大消费者奉献一缕碧波茶香,为推动日照绿茶走向全国,打造全国著名品牌再立新功。

cy316.com扩展阅读

安徽:推动茶产业转型 促进茶产业发展


安徽是茶叶生产主要加工地以及批发和经营集散地,在我国的十大名茶中,产自安徽的茶叶酒占了三成。安徽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安徽茶叶有品质高、口感好、香气足的特点。

近日,从安徽省茶产业工作现场会获悉,安徽省将重点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品种改造、投入品管控和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计划到2020年,全省绿色食品茶园达60万亩,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42万亩,并在每个主产市至少打造1个茶产业特色小镇,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安徽省将适度发展新茶园,加强中低产茶园改造,到2020年更新改造低产茶园30万亩,提高茶园单产水平和效益。创建一批绿色、生态、高效茶叶生产基地。大力推广茶园管理机械化,研发推广“轻型化、便捷化”采茶机、耕作机、修剪机等茶园机械。加强茶叶标准化生产和绿色生产,开展绿色防控生产示范,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尤其是抓好国家级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示范,并在省内扩大试点,加快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加强主体培育,推进产业融合。力争到2020年,全省培育年产值3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0家。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每个茶叶主产市至少打造1个茶产业特色小镇,创建1个至2个省级以上涉茶休闲农业示范县、10个示范点,打造2条茶旅精品线路。

安徽多举措推动茶产业发展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有着发展茶叶的众多优势,茶叶栽培历史十分悠久。近年来,地处中部的安徽农业大学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加强科研攻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在探索中国茶走向世界的路径中不断贡献着“安徽智力”。

茶基础研究成果不断

2018年4月,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宛晓春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华大基因等相关研究团队,破解了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标志着我国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重大突破。茶树基因组的破译将推动茶组植物基因组进化、茶树起源和遗传多样性、茶叶特征性次生代谢物形成机理等重大基础生物学问题的研究。

茶叶

安徽农业大学以茶树基因组图谱为框架,整合了24种山茶属植物共计97个转录组、代谢组、甲基化组、种质资源以及大量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基因表达和代谢物分布模式的相关性建立起各数据之间的联系,系统构建了全面的茶树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平台,实现了茶树组学大数据的整合与共享。该平台集成了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如功能富集分析、相关性分析、分子标记开发、引物设计、序列比对等),有助于研究者快速检索以及深度挖掘数据库中丰富的组学数据并实现可视化。

酯型儿茶素是导致茶叶味苦的主要原因,但这一类型儿茶素是如何合成的,长期困扰着学界。安徽农业大学经过艰苦的攻关研究证实,有两种酶在酯型儿茶素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是学界首次发现酯型儿茶素合成的关键酶,证实了儿茶素合成途径的存在。由此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影响酯型儿茶素的合成量,从而对茶叶苦涩味进行调控。芳樟醇和橙花叔醇是决定茶叶花甜香的关键物质。研究发现,茶树萜类合成酶基因在茶树叶片和花中,通过转录过程中的再加工,生成了功能有别的两个转录本,分别催化芳樟醇和橙化叔醇的生物合成。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应用不同逆境信号物质,调节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改善茶叶香气品质的目的。研究还揭示了β-葡萄糖苷酶在茶叶香气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层面揭示了茶叶香气形成机理,这些研究都为生产环节提升茶叶香气和口感提供了现实途径。

推进茶机产业迅速发展

为了改变众多茶企业作坊式加工落后的现状,聚焦制约我国茶叶化加工技术和装备发展中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团队开发集成了茶叶连续化、清洁化加工技术。“十五”期间,项目组引入日本和台湾的茶叶加工设计理念,研建了国内外首条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由此开启了我国茶叶大规模连续化、清洁化加工的先河。“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先后将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的研究成果应用到黄山毛峰、滴水香等传统名茶的规模化生产上,先后开发了5条黄山毛峰茶、滴水香茶清洁化生产线并示范应用。“十二五”期间,在安徽省政府“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下,开发了六安瓜片茶、祁门红茶、霍山黄芽茶、黄大茶等生产线。茶叶清洁化生产线在名优茶生产上的示范应用,改写了我国传统名茶只能依靠手工配合单机加工的历史。项目成果通过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安徽三九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快速推广应用,先后在全国20个产茶省市推广生产线200多条。

由于茶叶色选技术装备受制于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价格昂贵,在我国很少使用。“十一五”期间,我国大米色选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于2007年开发了首台国产数字化智能茶叶色选机并示范应用,“安科”茶叶色选机已经在全国20个省推广应用并出口海外,打破了日本和韩国对我国茶叶色选机市场的垄断,并迫使国外茶叶色选机逐步退出中国市场。茶叶色选机实现国产替代后,在合肥市带动一批如捷讯光电等民营色选机制造企业,合肥市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色选机产业化基地,生产的茶叶色选机已经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茶叶数字化品控技术开发与推广。为适应茶叶大规模连续化加工对原料和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到茶叶生产与品质控制中,先后开发出系列茶叶品控装备,应用于检测茶鲜叶原料质量、评判茶叶品质和等级、控制茶叶加工工艺、监测出口茶掺杂,为茶叶生产全程数字化品质控制奠定了基础。

茶叶

开发茶叶新品种市场

黄大茶是皖西特产,利用夏秋季原料加工,因原料粗老、加工粗放、包装简陋,一直属于低档产品。2016年,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和张劲松教授研究组发现,与其他茶类相比,黄大茶更有益健康,系列基础研究成果为开发以健康为导向的功能性茶叶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进而催生了皖西黄茶产业由冷转热、由弱转强。如今,包装精美的黄大茶、黄小茶、黄芽茶和速溶黄大茶系列产品成为电商网店的热销品。利用安徽260多万亩茶园丰富的夏秋茶资源优势,安徽农业大学在皖垦集团等9家龙头企业,集成推广机采、机剪和机耕技术,示范推广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机采示范茶园15000亩;开发了桂花红茶、桂花瓜片、金寨红茶、安徽特色乌龙茶、黄大茶等系列夏秋茶产品,研建了生产线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利用夏秋茶资源开发了多种类型茶叶深加工终端产品,在浙江和安徽,研制了一批速溶茶和姜糖茶生产线,年加工速溶茶近万吨。以低档茶及茶园修剪枝等作为添加剂,研发含茶的动物饲料,不仅能够明显降低鸡肉和鸡蛋中胆固醇、甘油三酸酯的含量,提高肉中不饱和脂肪酸、肌苷酸、VE的含量与动物蛋白质量,还能够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进而减少甚至替代了饲料中抗生素、抗菌剂、防霉剂、生长促进剂等的使用,从而开辟了茶的应用新领域,拓展了夏秋茶资源的利用广度,提高了健康养殖技术水平。

早在2012年,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宛晓春、夏涛向安徽省政府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安徽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针对安徽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制定了“服务安徽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从茶树品种选繁和茶园管理、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名优茶加工技术和装备推广、茶叶健康功能发掘、茶产业经济与茶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振兴安徽茶产业的技术路线。安徽省半数以上的茶园是20世纪70—80年代开垦的,多为低产老茶园,制约了茶叶产量、品质的提高和机械化采茶的推广。团队通过离子诱变结合杂交和系统选择等传统方法,先后选育了3个国家级品种,4个茶树新品系,在重点茶园广泛推广应用。并通过研发的新茶树扦插快繁技术,使得茶苗繁殖系数、苗圃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高1倍。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近5年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茶叶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宛晓春教授先后3次作为代表团团长参加ISO/TC34/SC8国际茶叶标准化会议,并担任国际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茶工作组召集人,4项茶叶国际标准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立项,扭转了我国在茶叶国际标准方面没有话语权的被动局面。

为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安徽农业大学成立了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并开展了广泛的茶文化国际交流活动,与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茶文化交流不断。在此基础上,创立了4年制茶学专业茶文化与贸易方向,编写出版了系列茶文化教材,培养茶文化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2016年,依托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了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联合多所国际一流高校院所,已取得明显的合作成效。学校先后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组建了联合研究中心,与新泽西州立大学、马歇尔大学组建了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成立了茶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提升项目合作研究的效率,增加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互派的频次和数量。

山东日照扶持茶产业 千万元红包送茶农


日照绿茶

山东日照绿茶很出名,近年来,为了扶持茶产业,日照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为加快日照茶产业发展,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日照茶叶品牌形象,加快日照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4月19日,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日照市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炉,举全市之力,为茶农和茶产业从业人员送上价值千万的大红包。

《日照市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办法》

一、扶持项目和标准

市财政每年安排茶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2017年市、区县财政安排茶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5300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区县财政安排2300万元。重点扶持三个方面:

(一)茶园绿色防控

1、扶持内容:

用于购买茶园绿色防控茶树高效低毒脂溶性农药、生物药、粘虫板等。全市茶园面积26.5万亩,预计防控面积23万亩,其中,东港区8.5万亩、岚山区10.6万亩、莒县1.2万亩、五莲县2.2万亩、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0.07万亩、山海天旅游度假区0.43万亩。

2、扶持标准:

按200元/亩的标准进行扶持,市、区县财政各承担100元/亩。全市共计4600万元,其中市财政2300万元,区县财政2300万元。

(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购买农残速测仪20台,1.5万元/台;样品检测试剂费20万元;抽检样品500个,样品检测费1000元/个。共计100万元。

(三)品牌整合管理、宣传推介与奖励

1、品牌管理与宣传。

标识变更、标签印制、日常管理等费用;每年举办一届全市综合性茶事活动,组织到大中型城市举办日照绿茶宣传推介会2次,在国家和省主流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设立日照绿茶品牌形象店1处。共计570万元。

2、获奖品牌奖励。

奖励在“中茶杯”“国饮杯”和“日照杯”评比中获奖品牌。奖励标准:“中茶杯”金奖6万元,银奖4万元,特等奖2万元,一等奖1万元;“国饮杯”金奖3万元,银奖1万元,特等奖5000元;“日照杯”特等奖5000元,一等奖3000元。共计30万元。

给茶农发红包

二、工作程序

(一)茶园绿色防控

1、茶园普查

每3—5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市范围的茶园普查。在此基础上,每年对新发展茶园进行核实登记造册。面积以实际种植面积(不包括林、渠、路、埂)或用手持GPS测量对空面积,依据茶园覆盖率按85%折算为准。

2、组织申报

在日照市地域范围内的茶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叶种植村(户)等种植主体均可申报,种植主体向所在村委申报,跨区域申报主体的茶园面积不能重叠。

3、审核公示

申报材料由村、镇(街道)、区(县)逐级审核汇总公示,经村委、乡镇(街道)、区县政府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市农业局备案、批复。

4、招标采购

市农业局按政府采购程序统一招标采购,与中标企业签订采购合同,市与区县将各自承担的财政扶持资金直接拨付中标企业。

5、设定供应点

各区县本着集中便利的原则,在重点茶区选择有资质、证照全、信誉好的农资销售店。在茶叶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乡镇设供应点3—5个,1—2万亩乡镇设2—3个,1万亩以下乡镇设1—2个。农资供应点按照市农业局批复的种植主体台账发放,种植主体持有效证件到指定供应点领取,其中合作社成员、种植散户分别由合作社、村委会统一领取。

6、统防统治

合作社要组织社员集中搞好统防统治,种植散户由所在村委组织集中防治,种植企业、家庭农场各自防治。防治结束后,村委组织、合作社、企业和家庭农村要将药瓶及时回收至供应点。

7、执法监管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茶园违禁农药的使用和销售,从源头上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日照茶产业

(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农残速测仪设备统一配发到全市20家规模茶叶鲜叶市场。市场实行鲜叶准入制度,进入市场的鲜叶全部进行检测。各区县、乡镇负责辖区内鲜叶市场的检测管理;市农业局对春茶、夏茶、秋茶开展抽检,检测结果予以通报。

(三)品牌整合管理、宣传推介与奖励

1、市茶叶协会依据《日照绿茶母子品牌使用办法》统一管理茶叶品牌。

广泛开展宣传,搞好日照绿茶品牌形象店运营;举办日照绿茶宣传推介会和综合性茶事活动,在国家、省主流媒体推介日照绿茶。

2、获奖品牌奖励

获奖主体持获奖证明材料直接向市茶叶协会申报,经核实后兑付奖励。获“中茶杯”“国饮杯”“日照杯”的同一个茶样品牌不重复奖励,按就高不就低原则给予奖励。若当年奖励资金有结余,结转到下年使用;若当年奖励资金不足,对高奖项予以优先奖励。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著名品牌等不在本奖励范围,获奖主体可向相关部门另行申报奖励。三、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行各级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列入区县农业农村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市农业局负责业务指导与监管,市财政局、审计局负责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市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各区县负责本辖区内的组织协调、核查、督导等工作;乡镇(街道)是实施主体,要做好面积核实、申报主体审核,以及农药分发和施用的指导、监管等工作。茶叶扶持政策实行公示制,重要环节都要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如发现有虚报等弄虚作假行为的区县,将取消下一年度市级茶业扶持资金;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日照绿茶

《办法》的出炉,意味着茶产业越来越成为日照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扶持内容看,这次政府扶持力度巨大,涵盖方方面面。茶园绿色防控、茶叶质量方面,政府更注重直接惠及茶农。从技术扶持到资金补贴,相当于直接给茶农发红包了。品牌推广方面,这次也突破以往推广方式,这一举措将直接惠及大型茶企和数万日照茶驻外地经营人员。业内人士分析,济南作为全国茶叶重点销售市场,同时也是日照茶重要集散地,有望迎来更多品牌、更多企业入驻。

陕西西乡茶产业推动经济驶入快车道发展


陕西省西乡县全力实施茶业经济强县战略,以发展现代茶业促产业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去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到了4005吨,实现农业产值1.68亿元,茶叶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30.56%,占农业总产值15.6%,对全县GDP贡献率为14.36%。同时,拉动二、三产业增收过亿元,茶农户均增收2000元,人均增收400元以上,每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7万人,直接增加劳务收入8000万元,茶业经济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

“十·五”以来,西乡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茶叶基地。截止2007年底,22个乡镇种植茶叶,总面积达22.4万亩,其中建成万亩茶园乡镇10个,种植茶叶的乡镇和农户分别占全县的96%和75%。西乡种茶面积分别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43%和全省的25%,成为陕西省最大产茶县,被誉为“中国著名茶乡”和“中国经济林(茶叶)之乡”,曾获得国家首届“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殊荣。

该县建立茶业中专学校1所,茶叶研究所3所,茶叶技术服务中心站5个,培养国家二级评茶师13名、高级茶艺师5名、中级茶艺师200余名。推广实施茶叶实用技术与科研开发项目4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现已成功研制出乌龙茶、红茶、龙井茶茶叶新品。同时建成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4个,绿色食品茶基地2个,有机茶基地10个,实施了产地和产品认证的茶园基地面积达3万余亩。先后吸纳外资4000余万元,建成18家茶叶重点企业,并通过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茶加工和产品认证,9家企业获IS0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2家企业获得了QS市场准入认证,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建立,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西乡已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和科研基地。

西乡成功开发研制的“午子仙毫”名茶,多次获得“全国名茶”、“陕西省优质产品”、“国家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和部优、省优大奖20余项,被誉为“茶中皇后”。午子仙毫茶叶品牌成为西乡的金字招牌、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和陕西茶叶的知名品牌。该县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茶叶节、陕西省首届秦巴赛茶大会、汉中市两届赛茶大会和全国茶艺研讨会、陕西茶业研讨会、张飞文化挖掘等全国性茶事活动,开展了以茶为主的诗歌、茶艺、文化等文化活动,营造出讲茶话、跳茶舞、赏茶艺、品茶香、写茶文、游茶园的社会氛围。(侯峰)

龙生茶企:打造万亩有机茶园 推动茶产业发展


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普洱茶诞生地普洱市,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产业龙头企业。在普洱市拥有自有产权茶山8.5万亩,茶园面积4万亩,是目前国内经营茶园面积最大的茶叶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普洱茶、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红茶在内的各类茶叶产品,拥有“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 ”完整产业链。

茶园

上月,由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龙生有机普洱茶庄园”揭牌,依托已经通过了中国、美国、欧盟有机认证的8000多亩有机茶园,这里将打造一个万亩连片“有机茶庄园”。目前,公司还有2万多亩茶园正进入有机茶园转换期,有望通过2年左右全部达到有机茶园标准。

“有机茶+茶庄园”绘出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新风景,龙生公司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把基地建成体验式的茶叶庄园,打造集休闲养生、观光游览、康体疗养、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生态化庄园,探索茶旅融合发展路子。同时,通过做好茶园上层多品种覆荫树的种植,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以及化学除草剂的施用,进行茶叶初制所清洁化标准化改造,积极开展有机茶园的认证工作等措施全力推进有机茶园建设,推动普洱茶产业提质增效。

茶园

揭牌当天,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与华夏普洱投资有限公司共建的教学实践基地也同时在庄园揭牌,通过探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服务普洱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转型升级需求。

茶园

龙生茶园都是远离污染、选用有机肥料栽培茶叶,并严格控制好每一个茶制作工序,产出各类高品质的茶叶,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镇巴县:积极推动茶产业发展 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深居内陆的镇巴县,由于经济落后、资源短缺,成为我国的贫困县之一。近年来,镇巴县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积极推动农民从事茶业,以此加快当地脱贫的步伐。在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实施多项辅助措施,农民们发展茶业的积极性被带动了起来,截至目前,共有2万多人实现增收。

镇巴县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巴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核心,将茶产业发展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攻方向之一,带动全县15个镇90余个有茶贫困村(社区),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茶产业发展实现脱贫。

该县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优质气候条件和茶叶资源优势,相继出台《镇巴县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关于加快镇巴茶产业突破发展决定》等文件,结合《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县、镇、村三级联动通盘谋划,编制出茶叶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和各年度实施计划;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奖扶措施,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领办茶叶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群众增收,先后打造出“一带两区”(210国道沿线生态茶园旅游带、楮河和纳溪河流域优质富硒区以及三元、简池优质高产区)11.63万亩高标准茶园。利用帮扶干部教、能人帮、村干部带等办法,运用“合作社(加工厂)+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经营机制,鼓励引导贫困户利用土(林)地入股赚股金、自有茶园入社分红或自采卖茶到合作社获利、进园务工挣工资、搬迁入园成茶园产业工人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增收。

镇巴县

观音镇星子河社区的洪富荣,过去一直靠侍弄家里的几亩薄地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几年前,由于地质塌陷,导致家里房屋受损成了危房,让本就紧巴巴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在镇村干部的动员下,她将家里的10多亩土地、林地全部流转给了丰源林牧业公司,通过“公司(产业园)﹢移民安置﹢贫困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她与本村的88户贫困户一起移民安置进了园区,她也变成了丰源林牧业公司的产业工人。住在园区、工作在园区,依靠股金和工资,她家收入翻了几番,成为该县首批“山上建园区、园里建社区、贫困户就地变工人”的脱贫典型。

同时,该县通过集中培训、现场示范操作及农业技术“四进”(进园区、进企业、进专业合作社、进强村)巡回培训等方式,开展茶园建设、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等技能培训,鼓励有能力的贫困户新建茶园,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并积极规范茶叶收购、采摘用工市场,稳定贫困群众就业途径,保障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湖北:严格管控茶叶农药残留 政府扶持打响全国品牌


一说起湖北茶叶,大家自然而然的想到:采花毛尖、天堂云雾、峡州碧峰等,均是湖北出产驰名我国的名茶,虽然,湖北茶叶的出产量和产销量均位居我国前列,可是,当地的茶叶品牌众多、市场混乱等原因,导致当地的茶叶一直走不出湖北,这可怎么办?在近期茶叶峰会上,茶行业专家认为:应该严格管控茶叶农药残留,提高湖北茶叶的质量安全,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打响湖北茶叶的全国品牌。

湖北茶仍走不出本省,原因何在?

吕明宜分析:企业都只愿打自己的品牌,而不愿打区域性公共品牌,导致公共品牌影响力有限,在全国没有竞争力;各级政府投入不足,引导不够,没有凝聚起茶产业“抱团打天下”的合力。

采花茶业集团董事长马驰认为:湖北茶企数量多,但规模小、质量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没有一个茶品牌入选中国十大名茶。在全国产能过剩、出口乏力大背景下,走出湖北,成了湖北茶产业转型升级、扶贫富民的必由之路。

亟需打响全国品牌

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舒惠国提出:“全国共有大小茶企7万多家,600多万人从事茶产业及相关产业,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湖北亟需打造叫响全国的茶叶品牌。”

舒惠国说,江苏碧螺春、浙江龙井等都是历史品牌,湖北学不来。但浙江安吉利用10年时间,政府统筹各家茶企,以联合体形式抱团发展,打出“生态茶”等特色卖点,投入重金做足宣传,将“安吉白茶”品牌推向全国,其经验可以复制。

陈宗懋分析,贵州主打四个公共茶叶品牌,江西主推“三绿一红”,浙江每个县有一个特色茶品牌,四川将茶品牌宣传做到央视,这些他山之石值得借鉴。

陈宗懋建议,宜红茶历史悠久且出口前景广阔,富硒茶全国只有恩施和四川生产,武当道茶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湖北要加大投入,扩大这些优势茶叶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

要首重质量和安全

省农业厅副巡视员万福祥认为,湖北是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叶之地,是茶圣陆羽的故乡,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茶文化源远流长。要促进茶旅融合,补上茶乡旅游的短板,吸引全国爱茶人士来湖北品香茗、游茶园、学《茶经》、住民宿。

陈宗懋说,湖北茶产业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扎实,行业秩序良好,茶品种类多元。“湖北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陈宗懋建议,要把茶叶质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农药,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虽然生态茶生产成本高,但售价高、市场广阔。政府应引导茶农、茶企着眼长远,并加大补助力度。”

吕明宜建议,茶叶的传统饮用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要不断更新产品形态,如开发速溶茶、茶饮料等;要包装实用、价格实惠,让老百姓喝得起、喝得好。

“茶云”大数据推动贵州茶产业逆袭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产业争相分析利用大数据促进发展,贵州茶产业也利用“茶云”走上了逆袭之路,加速推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想不到吧,在瓮安这里还有全国最大的黄金芽集中连片种植基地。”1月7日,在贵州省瓮安县建中镇苗岭雾海欧标茶庄基地,当地的茶旅一体化项目,已经成为了游客的热门景点。

贵州产茶历史悠久,拥有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不过,由于缺乏相应的品牌号召力,多年来,贵州茶一直面临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最近几年,贵州正加速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香飘四海的贵州茶正实现着“逆袭”,茶园面积达696万亩,位居中国第一,有470万农民因茶脱贫致富,茶叶已成为贵州省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对茶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利用

运用数据库、生物基因、物联网、理化分析等技术建设“茶云”大数据,对贵州茶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帮助茶产业的品种选育、品质把控和品牌传播——1月3日,记者了解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由贵州省政协牵头组织实施的“茶云”大数据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贵州茶产业

2016年10月,贵州茶产业官方大数据平台正式启动运行。它由产业云、商贸云、公众云三个子云构成,主要聚焦茶产业发展中的“领导决策盲点、行业管理难点、企业市场痛点、公众消费疑点”四个关键问题,通过数据采集、挖掘、呈现和智能分析,为贵州茶产业的政策制定和产业引导提供决策辅助。

目前,“茶云”已完成搭建包含全省茶树品种、基因、种植和质量监控等数据的贵州茶资源数据库;通过基因分析,对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古茶树资源进行大规模测序和分析,为选育茶树品种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法指导;实践建设现代茶园,在贵州省黎平、纳雍、江口三个试点县设置600余个传感器无线节点,对上千亩核心茶园实现实时监测,构建黔茶种植生态模型。

据了解,“茶云”将汇集目前贵州137万茶农,2336家茶企、1424家茶种植合作社的相关数据;面向茶企、合作社,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信息化服务、跨境贸易一站式服务,上下游企业供应链服务,实现黔茶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整合;建立起消费者与茶产业区、茶企之间的信用通道。

精心培育“名茶”,破解品牌之殇

曾几何时,多家其他省份的茶企在贵州大建生产基地,产品直接贴牌销售,这让贵州茶产业发展陷入尴尬的境地。品牌之殇,成为贵州茶产业的一块心病。

2014年5月,贵州省政府出台《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实施黔茶品牌战略,重点支持以“都匀毛尖”为代表的“三绿一红”(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品牌发展,建设全国茶叶强省。自此,贵州茶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贵州大力发展一批知名茶企业和茶产品,制定“黔茶”品牌认证体系,定期开展品牌认定活动,评选10个茶产品进行重点扶持,整体宣传推介,推动形成“黔茶”系列品牌产品。记者从贵州省茶协了解到,2016年贵州茶叶产量、销量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茶产量28.4万吨,综合产值超过了500亿元。随着贵州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集约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些都进一步奠定了贵州茶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老百姓喝上了便宜好茶

过去,由于贵州一些茶企片面追求单芽,只采摘春茶,一亩茶园只能产二三十斤单芽,动辄上千元一斤,虽然价格昂贵,茶农却赚不到钱。对此,相关部门开始对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引导企业延伸“大众市场”,让老百姓喝上便宜好茶。

例如,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贵州省农委曾联合发布《贵州茶叶品牌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了产地范围,还调整了鲜叶等级要求,对农残零容忍,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细化了茶叶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严格规范加工场所条件,并制定了统一保质期。如今,通过鲜叶等级的调整,鼓励企业生产一芽一叶、二叶、三叶,不仅延长了茶叶采摘期、增加了茶农收入,提高了大宗茶青的下树率,而且还让老百姓喝上了便宜的好茶。

据统计,2017年,贵州茶叶出口量超过2300吨,贸易额超过7100万美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出口量增长超过150%,贸易额增长超过110%,这也是贵州茶叶出口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出口量和贸易额的双翻倍增长。

安徽金寨:五茶惊艳亮相安徽国际茶博会 推动茶产业发展


从今年的春茶开始采摘到春茶的上市,之后,各种茶博会就出现在眼前,茶,是中国人爱喝爱品的饮品,近年来也受到了海外人士的喜欢,如今,安徽金寨县“五朵金花”惊艳亮相安徽国际茶博会。

,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开幕式。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和茶客参观了茶博会展厅。随后,参加了庐江茶文化节、品茶和观看茶艺表演。茶叶销售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金寨“五朵金花”——六安瓜片、金寨红茶、金寨翠眉、金龙玉珠、皖西白茶惊艳亮相金寨的茶叶展厅,本次该县共搭建了两大展厅。其中一个以中国红为底色的展厅以展示金寨茶和茶艺为主,在展厅的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英雄金寨》、《金寨旅游宣传片》、《茶香金寨》三大宣传片。另外一个展厅则以销售金寨茶为主,金寨茶以良好的口碑吸引了众多茶客前来咨询购买。

今年的茶博会,四海宾朋齐聚,众多媒体聚焦。金寨茶企通过参加茶博会,充分展示了本公司茶叶的品质。安徽金寨县弘六茶业有限公司、金寨县幸福茶农六安瓜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金寨县玉中绿雪皖西白茶专业合作社、金寨县蝙蝠洞茶叶专业合作社、金寨县金龙玉珠茶业有限公司、金寨县露雨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金寨县安态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金寨县齐蝠唐茶业、金寨县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安徽漫思茶有限公司、金寨县厚清茶业、金寨竹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蝠牌茶业、金寨县绿茗茶业等二十余家茶企积极参展,受到了全国各地茶商的广泛关注。此次茶博会加深了全国茶客对金寨茶叶的认知、了解。

本届博览会以推动安徽茶产业迅速发展为主题,以宣传和打造安徽茗优茶品牌为重点,通过宣传推荐、品牌提升、展览展销、发展研讨、竞赛评选等多种形式,弘扬安徽茶文化,繁荣安徽茶经济。金寨茶叶借助此次茶博会的东风,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太阳能杀虫灯促进茶叶绿色发展 推动我国茶叶品牌发展


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我国茶的历史悠久,单只随诊现代农业的发展变化,许多农业都用上了现代科技技术,传统茶叶的生产模式虽然也受到认可,但是在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之下很难占有优势,尤其是农药杀虫的落后生产方式,对茶叶产品的危害极大,导致茶叶农残超标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茶叶品质下降,而且也制约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杀虫,这种现象得到了改变,太阳能杀虫灯这种物理杀虫方式正在帮助做大茶叶产业。

其实茶农都知道农药对茶叶的危害作用,但是茶园不施化学农药,那么虫害如何防控,这不仅仅是茶农面临的问题,也是茶叶种植产业在进行生态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在市场上,安全健康的有机绿色茶叶产品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茶园必须要进行科技化改造,按照有机生态标准建设和管理茶园,而其中最重要的科技应用就是太阳能杀虫灯。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可以帮助实施病虫有机生态防控,实现了茶园病虫害有机生态物理防治。

现在,在太阳能杀虫灯的帮助之下,我国不少地区的茶叶生产基地都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茶叶品质得到了官方认可,由于采用的是更安全、更环保的生产方式,这样的绿色有机茶叶也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茶叶产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不少茶园都进行了改造,扩大了生产种植的规模,不仅改变了绿茶一枝独秀的局面,还开展了红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等产品的加工与研发,丰富了茶叶品种。同时由于科学运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杀虫手段,茶叶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推动了我国茶叶品牌的发展,不少都已经成为我国的名优特产,成为我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