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国庆古茶山:长在彝族村落里的古茶园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普洱茶古茶山 古树花茶 古谆花茶

普洱茶古茶山。

国庆古茶山主要分布在田房、嘎勒、洛捷、么等、和平等村委会,主要栽培型古茶园有田房寨古茶园、麻栗树古茶园、博别寨古茶园、老余寨古茶园、茼麻河古茶园、洛捷古茶园、新平寨古茶园、三家村古茶园、渔塘古茶园、阿卡洛垛古茶园、山神庙古茶园、普家村古茶园等,面积约有6000多亩,呈块状分布,为有性群体品种。

国庆古茶山分布在海拔1100—1350m之间,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常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mm,自然生态的环境,多雾湿润的气候,春茶上市早的优势,鲜叶采摘期长,持嫩性好的特点。主要气候特征湿热多雨,气候属于高温、高湿、多日照的气候型态。土壤类型主要以赤红壤为主,PH值呈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区。每年1月份即可采摘,春茶上市早(较江浙早一两个月),具有生产早春茶的优势。气候湿润,鲜叶采摘期长,全年有10-11个月可采茶。

国庆乡原住民多为彝族,种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代表植株有田房古茶树、洛捷普家村古茶树和嘎勒茶树林古茶树,分类上属云南大叶种。茶园多在村寨周边,部分茶园粮茶间作。100年以上古茶树种植有6000多亩。所产茶叶具有发芽早、芽头大、显毫,茶芽生长期长,持嫩性好,香味浓,耐冲泡等特点。自然生态的环境,多雾湿润的气候,春茶上市早的优势,鲜叶采摘期长,持嫩性好的特点,古茶山所产的茶叶便于加工出好茶,适合加工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

国庆古树茶品种为大叶种栽培型古茶,叶片较一般普洱茶叶片稍大二至三公分,茶叶边缘带有锯齿状,叶肉稍厚,叶柄粗壮,叶脉筋络明显,炒制出的茶叶条索壮实紧卷,色泽鲜亮,光滑油润,粘手感强,芽重坠手。因气候地理条件,国庆古茶汤色透亮明黄,香气悠扬,清新淡雅,挂杯持久,杯底留香;口感甘甜顺滑,喉韵甘润幽远,涩味低,回甘快。

国庆古茶山是江城普洱茶的重要产地和集散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沉积丰厚,茶庄商号曾经飞黄腾达,誉振海外,声名远扬。清朝乾隆年间,普洱贡茶一部分经江城到墨江至昆明,转运北京。清末民初,大量普洱茶经江城茶马古道、沿李仙江水路放舟而下,到越南莱州后至海防海运,转销香港、澳门和南洋,再转销世界各地,远销海内外。民国期间,江城先后开办以生产、加工、营运、购销茶叶为主的茶庄商号就有敬昌茶号、江城号、胜利号、福泰隆茶庄、鸿顺茶号、泰来茶号、兴华祥茶庄、福泰昌茶号、同兴昌茶号、永茂昌茶庄、四合公茶庄、仁和祥茶号、群记茶庄、丰顺祥号、许季瑞、太各祥、李金发上号、范玉祥章号等20多家茶庄商号。

这些茶庄商号以国庆古茶山所产茶叶为原料、精湛的制作工艺、良好的品牌形象、精美的外观设计、优良的内在品质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江城茶叶乃至普洱茶生产、加工、运销、饮用等方面都立下了卓著功勋。现今,国庆古茶山主要生产晒青茶,年产量在200吨以上。市场上能看到的有江城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版试“江城铁饼”和田房古茶庄出产的“田房上号”“国庆乔木茶”等。

今后,将通过提升茶园品质,加强文化、品牌宣传,以茶会友,广交天下,再创辉煌。

小编推荐

普洱古茶山巡礼:探访镇沅砍盆箐古茶山


近日,普洱市古茶山巡礼报道组一行,克服重重艰险,深入镇沅县勐大镇文况村砍盆箐古茶山探访,了解砍盆箐古树茶如何改善群众的生活,当地群众又是如何依靠茶叶脱贫致富?

山路危险

由于正值雨季,寻觅古茶山路上,大雨下个不停,泥石流灾害频发,此时传来噩讯,前方勐大镇旁的按板镇宣河村委会六道河小组因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致1人失联,进不进山让记者很是犹豫。稍作片刻休息后,看雨小点,记者继续进山寻茶。从勐大镇六况村委会出发,只有16公里的山路。此时,天下起了大雨,路边山沟里洪水滚滚,靠路边坡一面细碎泥石不时滑落。同行的资深茶人、普洱市浙江商会副会长周金生,双眼紧盯路面,小心翼翼地驾着车。

“虽然我在云南生活10多年,暴雨天气开车在颠簸的山路,还是第一次。如果带其他朋友来,会被吓着。”周金生说。

在如此险境开车寻访古茶山,让同行的普洱古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很兴奋,不时拿出手机“咔嚓、咔嚓”来个自拍后发到朋友圈。一路上,雨下个不停,透过茂密的思茅松,对面山一片雾蒙蒙。到一个弯度较大陡坡路段,周金生停下车,伸出头看路下洪水滔滔的河谷,看准路面后,才将车驶上坡顶。六况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陈宗良开着自己的车,在前面做向导,看到后面车子停下,急忙下车走到后车前指挥。

到了砍盆箐山间,雨下得更大,大家将车驶到村小组长李要福家休息。

发现茶树

陈宗良介绍,古时候,村里的老人将山上的树木砍伐下来,掏空做成木盆使用,此地被称为“砍盆箐”。为了走出大山到外面闯荡,古人将山里的树木砍伐下来做成木船,顺溪漂流出去,也有人称为“砍船箐”。

在普洱茶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时代,藏在深山的砍盆箐古茶,在广东、昆明、普洱一些茶人中颇具一定的名气。

陈宗良说,以前文况村一个男子到景谷县,带回一些茶籽回来栽种,从那时起,村子周边的山上长出一棵棵茶树。直到1976年,云南省有关部门派技术员到砍盆箐采摘一些茶叶,带回昆明检验,发现茶品质不错、特别是古树茶值得收藏保护。

改善生活

据介绍,砍盆箐村坐落在半山腰,共9户40余人。透过朦胧雾气,记者找寻到生长在深山的一棵棵古茶树,高约5米,苍穹的枝干上,斜生出许多弯曲的穹枝,枝条上长满翠绿的叶,在雨水的滋润下,嫩绿的芽已长出。

陈宗良告诉记者,整个砍盆箐村小组,有800余亩茶山,古树茶有100余亩,目前村民保护古茶树的意识加强,由38个村民组成砍船箐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各户采摘的春茶、雨水茶和秋茶,交到合作社制作,由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收购。

据悉,2016年古树春茶卖到3000元到5000元每公斤,生态茶卖到200元到600元每公斤。因为砍盆箐古茶品质优良价格一路攀升,使农户生活得到改善。

新闻链接:砍盆箐古茶山位于普洱市镇沅县勐大镇文况村委会,海拔1910米,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常年平均气温15.8-18.1℃,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山上有上千棵古茶树,树幅较大的有三百余棵。相传,这些古茶树是先人到此避乱求存时栽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茶山种植历史悠久,保存完好,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茶树品种为有性大叶群体种,古茶品质优良,汤色金黄透亮,香高味醇,当地茶农以手工制作晒青茶为主,是加工普洱茶的优质原料。

勐宋古茶山


勐宋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勐宋乡境内,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勐宋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从勐宋保塘村留下的几十亩特大型古茶树来分析,勐宋山区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与南糯山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一样悠久。

勐宋古茶园大多为拉祜族所种,古茶园附近都有拉祜族古寨。清光绪年间已有汉人进入勐宋保塘、南本定居,做茶叶买卖。民国20年有从勐腊易武迁来的汉人陈玺、陈碧在勐宋曼迈开茶庄做紧茶。1941年佛海茶厂曾在勐宋建过茶叶初制所,设过茶叶收购站,范和钧还派人向勐宋私人茶庄老板陈玺收购紧茶,至上个世纪40年代勐宋古茶园面积还很大。古茶园至少还有五千亩以上。

勐宋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茶园还有三千多亩,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腊卡等寨子。保塘离乡政府约10公里,是勐宋乡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古茶村。

保塘新寨是一个因茶而衍生的寨子,全寨90%为汉族。说是新寨,但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清光绪年间汉人来这里建寨定居无疑是奔茶而来,保塘新寨的汉族村民说,他们的祖上来这里时,这里已有大茶园,他们来保塘有六七代了。

离新寨1公里便是保塘旧寨,旧寨是拉祜族寨,现仅有20多户人家,寨子仅靠古茶园,旧寨古茶园与新寨古茶园连为一体,面积一千多亩,茶树很密,大至两人合抱,小至碗口粗,年代不一,看上去如一天然古茶历史博物馆。勐宋最大最老的古茶树都集中在这里。树围超过150公分的大茶树就有10多棵,最大的茶王树高达10多公尺,围径已有210公分。

与保塘相似的还有南本,南本也有大面积古茶园,南本原为拉祜族寨,清末汉人迁入南本,汉人定居南本自然也是为茶而来。

另一个大茶村坝檬,分新寨、老寨。老寨为哈尼族村,新寨为拉祜族寨。两寨隔一山沟对望。坝檬背后便是西双版纳的最高峰,海拔2240公尺的滑竹梁子。站在滑竹梁子峰顶可将勐海的七个茶山尽收眼底,坝檬新寨、老寨都有零星古茶树,大面积的古茶树则在滑竹梁子的山腰上,人们习惯将那片古茶园称为滑竹梁子大茶园。

熟悉勐海茶的人都知道一个茶名,腊卡茶。腊卡茶历来是勐宋价格最高的茶,腊卡茶在勐海的名气可以和南糯山、班章茶比肩。腊卡茶产自大曼吕的腊卡寨,腊卡寨离大曼吕盆地还有5公里,位于勐宋乡与勐往乡交界处,是个拉祜族寨。腊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闻名遐迩,过去每年都要贡给车里宣慰。1981年时任勐海茶厂厂长的唐庆阳先生为了发掘恢复西双版纳的传统茶品,深入勐宋山区的腊卡寨考察,将腊卡竹筒茶重新发掘、整理、制作出来,并取名为“竹筒香”,使腊卡竹筒茶得以重新展颜、扬名。喝过腊卡竹筒茶的人都称赞它香气悠长,兰香中带有竹香,韵味独特。腊卡竹筒茶特有的香韵的确是腊卡独有,或许真是腊卡山水灵美,土地神奇所致。腊卡是古茶村,但留下的古茶园已不多,仅存三四百亩。新茶园也不到五百亩,因腊卡茶产量不多,身价更高,市场上不易买到腊卡茶。

勐宋乡是勐海县的重点产茶区,不仅古茶园多,新茶园也有近3万亩,走进勐宋无论看哪座山、哪条梁都有茶园。上个世纪70年代,勐宋乡便是云南省茶科所良种茶叶和新式茶园重点推广区、示范区。

一片片老茶园,一山山新茶园覆盖着勐宋,有历史文化的积淀,有现代科技的支撑,勐宋人自信、自豪。至2006年已有20多家茶厂在勐宋设点收茶,有茶园的勐宋人挣钱容易,一村接一村地步入小康。

蛮砖古茶山


蛮砖茶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清代有茶园万亩以上,从磨者河边到曼林山顶,六十公里路沟沟壑壑都是茶。

曼林、曼庄、曼迁、八总寨过去都是大茶村,茶园众多,茶叶年产茶量都在2000担以上。

其中,曼林寨和曼庄村,过去是蛮砖茶山两个比较有名的村寨,曼林寨是蛮砖茶山茶园最多的寨,曼庄村是蛮砖茶山的中心大寨和人口最多的村。时至今日,曼林的古茶园仍然保存较多。

曼林寨在蛮砖茶山的山顶,海拔1700米,是一个景色宜人的山寨。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山顶出于云海之上,宛如小岛,寨子头有小溪,清流激湍,叮咚泉水声,让人心旷神怡。

曼林在普洱府置建以前已有汉人迁入定居,明朝末年李定国部队最后在勐腊抗清失败后,便有少数将士留在曼林,曼林山下是勐仑坝,六大茶山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曼林驻过兵,设过汛站(类似兵站)。

清代,曼林的茶由思茅和宣威的马帮来驮,据说清朝末年,宣威人浦在廷还到曼林驮过茶,后来,他成为了闻名遐迩的宣威火腿大老板。

民国年间,曼林茶大多由易武的杨安元收购,他是易武的茶商,在曼林、易武都有家室,他把曼林的散茶卖给易武的茶号。

从曼林往北走是攸乐山,往南走三个小时便到曼庄,曼林到曼庄一百多年前有一条很宽的路,是马帮驮茶的道路。

蛮砖茶山史话最多的当属曼庄村,甚至蛮砖茶山的兴衰都与曼庄村有直接的关系,从明朝末年到清朝末年,曼庄一直都是蛮砖茶山的茶叶集散地和中心大镇。

曼庄村现存有一块十分重要的大碑,记载着清乾隆六年曼庄人修关帝庙的情况,从这块碑上可知,乾隆初年曼庄大寨的住户至少为三百户,每户都为修庙捐钱。

曼庄的这块石碑是古六大茶山目前保存下来的所有石碑中最古老的,碑上刻着“蛮砖为六大茶山之一”的文字,这块碑上关于六大茶山地名的记载,比清人檀萃所撰的《滇海虞衡志》中关于六大茶山地名的记载,早了57年。

曼庄人在民国以前都是以茶为生,粮田开垦较少,自抗战爆发后茶业衰退,住户有减无增,时至今日,曼庄只有20余户人家,几乎都是曾经在蛮砖兴盛的丰家、卫家、权家后人。

他们舍不得抛弃祖先辛苦经营的事业离开故土,心中充满了对茶叶未来的美好向往。

如今,蛮砖茶山正在后生的传承下逐渐兴起,曼庄村也拂去了愁容,正在重新展示他的千年古韵和崭新面貌。

墨江五大古茶山之——坝溜古茶山


墨江五大古茶山是坐落于普洱市(原名思茅),而墨江五大茶山分别是: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通关古茶山、须立贡茶古茶山和景星豪门古茶山。今天为你介绍的坝溜古茶山茶山位置、历史、产地与茶品特色。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坝溜乡。海拔1630-1885米,常年平均气温11.9-16.4℃,年降水量2197mm。土壤为红壤。

茶山历史:历史上玛玉茶原产墨江县的坝溜镇。在过去坝溜的管辖面积非常大,绿春的骑马坝乡,墨江的那哈乡、泗南江乡过去都属于坝溜。四百多年前系用木甑蒸茶,竹筒筑装,用火烤干,也属竹筒茶之类,畅销墨江、思茅、普洱一带,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主要产地:羊八寨、老朱寨、老彭、骂尼、大山梁子。

古树现状:玛玉茶区茶树最大、最老的栽培型古茶树都在墨江县坝溜镇羊八寨、老朱寨等地。古茶山面积247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其中老朱寨玛玉茶树王,树高7米,树幅4.6×4.2米,最大基部干围151厘米,可以同时容纳5-6人在树顶上采茶,树龄在600——800年之间。新发现的大山梁子古茶树位于那哈乡阿那村格昨组,离大田十一二公里,靠近绿春县牛孔乡。这块茶地约300亩,树龄三四百年的有800棵。

茶质特色:成品外形条索肥硕重实,色泽墨绿油润,锋苗秀丽,银毫显露,汤色清澈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带蜜糖香味,叶底柔嫩匀亮。常泡玛玉茶,茶具一般不起茶垢。1980年和1981年被评为云南省名茶之一。

易武古茶山、冰岛古茶山——爱茶人的旅游选择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处处皆见野花开,空气里充满了野花的香味。

春天,是郊游的最好时机,在云南,我们春游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吃玩周刊》本期就给诸位介绍一点特别的游玩之地:拜访古茶树,吃民族风味,寻找当地特色美食为主线的游玩方式。云南是中国的产茶大省,更是、红茶的故乡,春天拜访古茶树,据说可以带来好运哦。

对于一个爱茶人来说,春茶是一年到头最好的茶,特别是明前茶,浓香、饱满、厚实,在春天拜访古茶山,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舒活筋骨,还可以买到正宗的古树茶,也是一大幸事。当然,想买到便宜又好的古树茶是大大的有机会的,只要你深入到茶农家去交朋友、喝酒聊天的话,肯定有收获。

云南的古茶山之旅有两条线路:一是西双版纳的易武古茶山,一是临沧冰岛的古茶山,而且一路都有好吃的。

一说版纳线:

贡茶之地

易武这条旅游线要快一些:早上八点从昆明出发的话,走走玩玩,下午五点可以到易武古镇,还可以住在那里,有好几家宾馆呢。中午可以在路途之中的元江、墨江一带的县城,找到好吃的。不开车的朋友,午饭时分还可以喝到墨江紫米酒。慢慢玩,晚餐可以去勐仑吃傣味。回程路上,也可以在景洪玩一两天,吃吃景洪酒家的正宗傣味,它在宣慰大道上。

易武镇是一个古镇。古茶山、古茶树、古茶庄、古商号、古驿道、古碑、古匾等都是古镇的特色,易武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起点,历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就在这里,种植茶叶的历史至少1000多年。

如果到了县城的话,吃的东西就很多,都是傣味美食,竹筒饭、菠萝饭、糯米、竹筒酸肉、烘烤、河鲜等等,许多的野生香料制作,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最具代表性的有酸笋煮鱼、香茅草烤鱼、香竹饭、喃咪等,酸辣刺激、非常开胃。景颇特色的冬瓜猪也是一大特色,原生态的美味,可以放开肚子大吃。

自驾游攻略:昆明→景洪→勐仑→勐腊→易武,8小时左右。

二说临沧线

之母

从昆明至临沧双江的路途要难走一些,几乎要花10个小时的车程,中午在南涧县吃饭,晚餐时分到双江县城,并住下,第二天才能上冰岛茶山。不过双江县的住宿条件要好些,有4星级的酒店。在双江县城,可以吃到拉祜寨的拉祜风味、召金旺酒楼的傣家风味。回程路上,可以在羊头岩隧道旁边的服务区餐厅吃最棒的火腿木瓜鸡。

住在县城,第二天可以上山看冰岛村的古树茶,这个山顶上的村落的种茶、制茶历史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它的古茶树向凤庆、云县等地传播,是名符其实的勐库大叶种茶叶的发源地。这些古茶树堪称“活化石”,而冰岛村就是“活化石”中的村庄。在冰岛村,从村子的路旁到村子的后山,村民家的房前屋后,古茶树处处可见。最大的茶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这里的村民主要收入就靠这些古茶树。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去凤庆、云县看看,也是产好茶的地方,特别是云县的美食更具特色,云州米线算是一绝,土鸡汤、土鸡肉一大碗,相当于一个超级豪华的午餐,吃完早点,肚子饱饱,午饭都不用再吃了。

自驾游攻略:昆明→楚雄→祥云→临沧→双江→冰岛,10小时左右。

三说普洱线

千家寨古茶树

早八点出发,下午4点左右到达普洱,途经玉溪、墨江、普洱。途观世界第一高桥——红河大桥的宏伟壮观。抵达墨江,用中餐,浏览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北回归线,观万亩茶山,抵达茶城普洱市,入住酒店。 第二天前往镇沅县哀牢山。

普洱市原名为思茅市,在火爆的年代,思茅改名为普洱,举办了著名的马帮进京大型活动,轰动全国,普洱市的成为了主要的旅游项目,政府还专门拨出资金,建设了万亩茶园的观光旅游区。

到普洱,最值得看的是具有2700年历史的千家寨古茶树,千家寨也是一个风景区,它位于镇沅县哀牢山北部中段西坡,景区由千家寨、湾河、者东三个片区和恩乐~水塘游览线共49个景点组成,总面积44平方千米,景区内的特点是有原始森林,高大的瀑布。

九甲千家寨大茶树群落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它的发现对于研究茶树原产地、茶树群落学、茶树遗传多样性、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利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2700年的古茶树甚是奇观,许多世界各地的茶人都想亲身目睹一下世界茶树王的风采,以到过千家寨为荣。

镇沅县特色美食有何首乌牡蛎炖肉排、油炸水蜻蜓,好多餐厅都有卖,原生态的美食,胆子小的可不敢吃。

自驾游攻略:昆明至思茅,428公里,8小时的车程。

四说玉溪线

万亩生态茶园

AA级峨山高香万亩生态茶文化旅游区是距云南省会昆明最近的、最壮观的立体式茶园,它享有“特有小气候茶园”之称。青山、云雾、茶园构成了一幅幅浑然天成的画卷,置身其中宛若世外桃园,聆听天籁之音的同时,茶香茶韵便扑面而来,扑入眼帘的是滚滚绿浪,不由情由境生,境由茶来。

这里的茶园还专门有茶叶餐,用茶园的茶叶做成的各种美食都十分有特点;山上还可以住,有标间、有别墅,可以自由选择。

如果想泡温泉,还可以去小街温泉住下,100元一间的房子可以免费游泳、泡温泉。鸽宴餐厅就在温泉镇旁边,是一个20多年的名牌老餐厅,人均消费也不低,在80元左右。

自驾游攻略:昆明 → 昆石高速 → 昆玉高速/玉溪 → 玉元高速 → 锦山路 → 嶍峨路 → 桂峰路 → 峨山 ,昆明至玉溪峨山万亩生态茶园,只有140公里,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易武古茶山


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它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关于古六大茶山的地名,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清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有漫撒无易武,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漫撒换为易武。

茶山地名的更换,折射出各茶山的兴衰和茶叶加工、交易中心的转移。

易武在唐代属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元代属车里军民宣慰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将其辖地划分为十二个版纳时,易武与倚邦、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整董”,也被叫做“茶山版纳”。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云南后,将易武、倚邦划入元江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仍将易武、倚邦划归车里宣慰司管辖。

请雍正七年(1729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将车里宣慰司所辖的澜沧江以东的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易武也随之划归普洱府。

乾隆初年开始,易武茶山成为了普洱府的贡茶采办地。

进入民国以后,1927年易武划归镇越县,1930年易武街成为镇越县治所驻地。

清乾隆年间是易武茶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颁布了云南茶法,云南实行“茶引”制购茶,思茅总茶店撤销。

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进易武,在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垦新茶园,经过四五十年的开拓,易武新增茶园三万亩以上。

到乾隆末年,整个易武茶山南至易比,北至倮得,100多公里的山梁上,茶园呈带状连接。

百里易武,山山有茶园,处处是村寨,商旅来往不绝,驿道马铃声充耳,一派繁荣景象。

汉人进入易武,汉文化也大量传播进易武,汉人们信奉各种神灵、崇拜英雄圣人,汉人们还注重同乡故里宗亲氏族关系,为着精神理想的寄托,汉人们热衷于建庙宇、会馆。

易武的石屏人较多,石屏人素以重文崇儒闻名,易武人也以金榜题名诗书传家为荣。清嘉庆年间,易武已有私塾。

光绪年间,易武出了三位进士,一位武进士黄席珍,两位例贡进士李开基和车顺来。

易武是六大茶山一带地主经济出现最早的地方,与倚邦想比,易武的土司势力要弱一些,易武武氏家族与朝廷的关系,也没有倚邦的曹氏家族那么紧密。

茶业的兴盛,使新兴的地主和商人们强盛起来,动摇了土司势力的经济基础,道光年间发生的茶商茶农状告武土司徇私枉法的事件,即易武人说的“断案碑事件”,可以看出易武土司势力的衰落,茶商势力的上升。

另一方面,土司制度的衰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道光年以后,易武的茶号、商号大增。

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到光绪年间,易武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倚邦,成为了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

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立海关,说明当时易武的对外贸易规模,已经非常大了。

进入民国以后,易武人去香港的多起来,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香港市场站稳脚跟,易武人设茶号、注册商标的也多了起来。

从民国初年到上世纪30年代,易武街、麻黑、易比、曼秀、落水洞、大漆树几个村寨就有茶号20多家。

较大的茶号有同庆号(庄主刘葵光)、同昌号(庄主黄备武)、乾利贞(袁谦禄等四位股东)、同兴号(庄主向质卿)、泰来祥(庄主黄中卫)、福元昌号(庄主余福生)、同泰昌(庄主朱宝官)。

春去秋来,周而复始,昔日那个骡马塞途,商贾云集的易武,如今已经被历史的烟尘所掩盖。现在我们再去易武,展现在眼前的是新时代下朝气蓬勃的易武古镇。

愁云散去千峰秀,春回茶山万木葱。古六大茶山带着历史的沧桑,带着新的希望,正在世人的关注下从新启程,她将向世界重新展示厚重的底蕴和昔日的辉煌。

巴达古茶山


巴达古茶山位于勐海县西部,2005年巴达与西定合并统称西定乡,目前巴达古茶山属于西定乡。

说起巴达茶山,国内外茶叶界人士对它都很熟悉,1962年云南省茶科所的张顺高、刘献荣两同志在巴达贺松寨背后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棵树龄达1700年的野生大茶树。从那以后巴达就没有寂寞过,年年都有国内外专家、学者、茶界人士前去光顾。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内巴达1700年代茶王树巨幅照片作为迎宾照片悬挂在展厅入口处,仰视过它的人已不知其数。巴达是西双版纳州野生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区域,2004年,云南省和西双版纳州组织对巴达贺松大黑山考察,证实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原始古茶树群落6000多亩。

巴达为布朗语意为有仙人脚迹的地方,巴达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巴达也有大面积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主要分布在贺松大黑山,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各个布朗族村寨。巴达山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章朗、曼迈兑、曼帕纳等布朗族寨。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以及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头那座金碧辉煌的缅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

章朗是布朗族古寨,凡布朗族古寨就一定有古茶园,这就是云南人常说的“濮人种茶”的定律。章朗古茶园分布在章朗寨子附近的树林里,有近千亩之多,但这些古茶园摞荒的时间太久,大部分没有刈复出来,茶园里草深齐腰,还长着许多阔叶木。章朗的古茶树看上去没有南糯山、老曼峨的古茶树年代久远,树围在七八十公分的占多数,茶树大多没有砍过稍尖,树高五六公尺,采摘不容易。尽管章朗古茶原料已卖到200多元1公斤,但村民们并没有花大功夫去修复古茶园,分析原因,可能一是劳动力不够,二是荒草杂木太多太深,茶树又高不易采摘。现有两三家勐海茶商在章朗设点收茶,但每天能收到的茶叶并不多。章朗离勐海县城五六十公里,被层层大山阻隔,受汉文化影响不深,寨子里很多老人至今还不会讲汉话。章朗的缅寺是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寨子中建得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缅寺,寺里的佛房房顶涂着金粉,寺内有大大小小八个佛塔,尤其是那个涂着金粉的佛龛有三四公尺高,四面镂空,雕着人物花草,其艺术构思和工艺技术令人吃惊。从缅寺建筑来看,章朗的布朗人对建筑艺术、绘画、佛教的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下,布朗人是如何建造出如此辉煌的寺庙,真难诠释。

章朗的古茶园与常绿阔叶林伴在一起,从古至今从未沾过烟尘浊气、洁净如仙叶,喝上一杯章朗茶能得到一种宁神入化的享受。

去章朗的路况尚可,吉普车可开到寨子边。

巴达除了章朗有古茶园,曼迈兑离章朗20多公里,也是一个布朗族大寨,现有114户人家,曼迈兑的古茶园紧挨寨子,从路边一直延伸到坡顶。寨子里的布朗人说四十年前还有上千亩古茶园,如今仅剩下一半了。

曼迈兑不仅有古茶园,曼迈兑的新式茶园也十分壮观。1989年勐海茶厂在巴达建万亩茶山,其3号基地就是在曼迈兑,现基地管理很好,茶叶长得非常旺盛,一级级的茶园像绿色天梯砌在山上。从曼迈兑到西定乡政府20多公里的路两边的山坡上几乎都是茶园,勐海茶厂的1号基地、2号基地、3号基地都在这条路的两边,这条路被称为茶园观光路。

巴达、西定过去各属一乡,现两乡合并统称西定乡。巴达以茶园夺目,西定则以风光争秀。西定的云海是西双版纳州的一张名片,实在是奇美壮观,清晨站在西定街丫口观云海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从丫口往下看山下的勐遮坝被云海盖满,只有坝子边乌龟山的山尖在云海里时隐时现,太阳出来云海洒满金光,如佛光普照祥云升腾,慢慢地云海化作薄雾向山上漂移,薄雾如轻纱飘进竹林、寨子,西定变成一幅幅水墨画。

曼撒古茶山


曼撒古茶山为古六大茶山之一,所辖茶山均在现今的勐腊县曼腊乡境内。曼撒地名改为“曼腊”,正因为其盛产茶叶而得名。“曼腊”系傣语地名,“曼”为村庄;“腊”指茶;“曼腊”即茶村之意。曼腊东与老挝、丰沙里省接壤,南与易武乡相连,西与象明乡毗邻,北与江城县整董镇毗邻,群山连绵,河谷纵横。

据史书记载,曼撒茶山是最早发展的六大茶山之一,域内拥有古老茶园l万余亩。《云南经济滇茶概述》中载:“镇越县即六大茶山的易武茶乡,曼撒茶山茶质优良,远较佛海为胜,年产茶约200吨,清朝乾隆前已有汉族在易武曼腊制团茶。乾隆年间(1736~l795年)石屏一带的汉族就纷纷迁居曼撒茶山,开发茶园,致使茶叶产量大增”。曼撒茶山茶叶以品质好、香高味浓而享誉国内和国际茶叶市场。清末民初,茶山所产茶叶主要经老挝运销越南莱州,再转销南洋诸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当时较有名的商号有张家湾的“张正号”、曼乃旧庙的“胡记号”茶,闻名遐迩的易武“元宝茶”有相当一部分出自曼腊。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撒寨,北到曼乃寨,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茶叶年产量曾经达到70多吨。据史载和口传,茶王树寨原有一棵茶王树,老树直径为1.2米,树龄千年以上。1918年前,这株茶王树一次可采鲜叶100多公斤。1926年,茶王树主干枯死,后从树桩根部萌发出3枝新枝,新枝直径分别为36、43、26厘米。

曼撒茶山海拔在750~1958米之间。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年降雨量l600毫米,茶区土壤属砖红壤性红壤,局部地区黄壤和紫色壤土。PH值在5-5.5之间,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曼撒古茶园几经沧桑,大部分荒芜衰败。通过普查队实地考查测量,古茶山古茶园面积仅存2500余亩,分布于曼撒、曼腊、曼乃、倮德。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或是只采不管状况,相当一部分茶园荒芜、树势衰退,有的变为林茶混杂的树林。茶园单产低下。单产仅为12公斤左右。杨家寨的一片林茶混交林。由于土壤肥沃、自然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地处偏僻,罕有人迹。茶树生长茂盛,树势强壮,树干基围140厘米不等,而且密度较大。其中,在杨家寨海拔1060米的多依树山上,保存有一株高23.5米,基部围粗1.44米,树龄在500年左右的古茶树,是当地发现的野生状态下最高的栽培型古茶树。

古茶树均属云南大叶种,古茶树茶种群体较集中,叶型分为长叶型、椭圆形两种;从芽叶上可分为红梗绿芽、绿梗绿芽两种;另外在张家湾茶园中尚有少许的中小叶茶树分布。

清朝乾隆年间,曼撒茶山开始进入最辉煌的时期,据史料记载,年产达万担以上。当时生产出茶叶,多集中在曼撒老街进行交易;曼撒在鼎盛时期有300多户居民。同治十三年,曼撒老街遭遇关键性的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曼撒再次遭遇第二次大火,无情的大火瞬间毁灭繁荣的小镇,而第三次火灾与疫病,更是将曼撒成为颓圯之荒城。此时,离曼撒20千米外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这也说明为何清光绪以后的《普洱府志》上,易武替代曼撒,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古代行政区域划分,曼撒属易武土司管辖,并且易武与曼撒茶区相近,因此很难严格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以致在坊间,有不少厂方与业者将茶区所产茶菁同属“易武”。

实际上曼撒古茶山包括易武茶山,是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时被称为“利润城”,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习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易武茶,茶质优良,远销佛海,年产茶约4000担,以加工团茶(砣茶)为主,乾隆年间(1736—1795),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七子饼茶”作为贡茶,加工精细。《云南经济滇茶》说:“于二月间(农历)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七子饼茶,采用的是上等好茶,要讲究花色,共计八色贡茶。乾隆六十年(1796)易武、曼腊茶山所产的团茶(砣茶)也定为贡茶。李佛一《十二版纳志》载:“清道光同治间,易武产茶额七万担,光绪三十年间,因战乱易武区茶产额减为二万担”。易武在几个世纪前,它就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因盛产大叶种茶,唐时就被称为“利闰城”。据说车家祖上敬奉贡茶有功,皇帝品茗之余,龙颜大悦,特赐“瑞贡天朝”匾,以诏后人。明清时期更为朝廷关注之地,既是普洱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曼撒古茶山的特点与口感: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近年因过度采摘与季节因素,汤质较薄。

西双版纳十二古茶山之攸乐古茶山(图文详解)


攸乐茶山,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其释名,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

茶山地理:攸乐山现称基诺山,基诺山基诺族乡位于景洪市东北部,周边与景洪市的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的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基诺山基诺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基诺族乡、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

古树产地:亚诺(龙帕)、司土老寨、茨通、曼海等寨子。

茶山历史:基诺山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清代时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兴”茶砖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攸乐古茶山包括亚诺(龙帕)、司土老寨、茨通、曼海等地。今亚诺(龙帕)村、巴来村遗存的古茶园面积约2900多亩,几百年的古树茶留存很多,古茶园海拔在1300-1400米,年产古树茶十余吨。

古树现状:古茶园主要分布在1200-1500米的大山中,面积约3000多亩,几百年的古树茶留存很多,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但近几年采摘比较过度,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点:茶品口感偏易武地区风格苦涩均衡,香扬水柔,果香浓郁,舌面的收敛感要强于易武茶区。口腔的饱满度不若易武的宽广,喉韵亦不如易武深厚;攸乐古树茶舌根处苦重,回甘很好。采摘不若易武地区过度,茶品的性价比较强。

老包说茶:御笔古茶山隐藏着银生府时代的古茶园


美丽神奇的景东素有“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银生古城”“大美景东”等美妙的称谓,景东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很多,但有一个地方过去藏于深山人未知,直到2012年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才发现,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迎来它的新春天,它就是景东御笔古茶山(原名邦崴古茶山)。

御笔古茶山属于普洱的26座古茶山之一,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之中,距离景东县城9公里,海拔1700米—2150米,有古茶园面积1400多亩,生态茶园1200余亩。古茶园由五棵桩古茶园、菜子地古茶园、邓家古茶园、高老庄古茶园而组成。

这里是真正让人惊叹“银生福地、无量景东”的地方、是景东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最完美的地方、是景东县城进入无量山腹地距离最近的地方、是景东夏季避暑最佳的地方、是景东在同一个位置能欣赏到无量山、哀牢山美景和银生古城最好的地方、是景东最容易倾听到黑冠长臂猿鸣啼的地方。

五棵桩古茶园位于无量山深山中,海拔1960米—2150米,距离菜子地古茶园3公里,距离邓家古茶园2公里,距离高老庄古茶园4公里,面积200多亩,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200年前。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王朝与南诏和盟后,在景东设银生节度使,节度府衙设在银生城即今普洱市景东县城。据说,它是银生节度时期,府衙的官办茶园,当时把犯罪的人发配到哪里进行开垦种植茶叶,为了限制囚犯的活动范围,就在不同的地方立了五棵石桩,后来人们就把这片茶山称为“五棵桩茶园”。

进入五棵桩茶园道路非常难走,从银生城出发需要一天的时间,沿着文果河而上,要经过亮石崖瀑布,瀑布高约60米,宽约6米-7米,从石崖的石曹喷泻而出,很远就能听到雷鸣般的声音,因石崖在月光下会发出亮光,得名“亮石崖瀑布”;瀑布再往前走的山路要从一个悬崖中间通过,稍有不慎就会坠人悬崖,这是进入五棵桩茶园的必经之路,被称为“思过崖”,有悔过自新,回头似岸的意思。

菜子地古茶园位于文果河右岸,总面积300多亩,由5片大小不等的茶地组成,海拔1900米—2120米,种植历史在800年左右。一种说法是当时发配的犯人,释放后留下来开垦种植的;一种说法是后来一些逃难的人开垦种植的。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被荒废,成为原始森林。据当地82岁的高大爷讲“如今居住在邦崴村的高姓等人家从四川迁往昭通,后几经周折于清朝末期迁到菜子地开荒种大烟(罂粟),当时茶地已经荒废,有许多大茶树一个人都围不过来,发现后我们就进行采摘管理,也补植补种了一些茶叶,直到解放后才陆续迁出来到这里,但一直都去采摘茶叶,这里的茶叶品质特别好,今年每公斤卖到300多元”。

邓家古茶园位于文果河左岸,总面积500多亩,由2大片茶地组成,海拔1800米—2000米,种植历史在300年左右,是由当地一家邓姓地主在清代开垦种植的。

今天当你站在景东御笔古茶园的观景台上,能看到的基本是解放前种植和60年代种植的高老庄古茶园,面积有400多亩,海拔1700米-1800米。五棵桩古茶园、菜子地古茶园、邓家古茶园都隐藏在无量山的密林之中,周围生长着几万亩的野生茶树群落,常年云雾缭绕,不走入深山是看不到茶地的,遗憾的是后来为了方便采摘,许多高大的茶树进行“低改”,这样很多栽培型古茶树遭到了很大破坏。

在2013国际茶业大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的称号,普洱成为世界唯一拥有一条茶类植物垂直演变完整的地区。即景谷县3540万年宽叶木兰化石--景东县锦屏镇文旧小组的田心2500万年中华木兰化石--镇沅千家寨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树王;有景东太忠镇大柏村丫口寨“人类栽培、驯化野生茶树活标本”;澜沧邦崴1700年和景东文岔1200年的过渡型古茶树,以澜沧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为代表的18.2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及全市156万亩的栽培型生态茶园。而发现中华木兰化石的景东田心就在御笔古茶山的路旁,相离仅6公里。御笔古茶山是唐代樊绰所著《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主要茶山之一。

西双版纳十二古茶山之莽枝古茶山(图文详解)


莽枝古茶山,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其释名,相传为诸葛亮埋铜(莽)之地,因而得名“莽枝”。

茶山地理:莽枝茶山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紧连革登茶山和孔明山,面积比倚邦茶山小,海拔1400米左右。相传千年以前就有少数民族在此种茶。

古树产地:莽枝古树茶主要产自秧林、红土坡、老曼丫、江西湾、口夺等寨子的古茶园中。

茶区历史:据史料记载,莽枝茶山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清初,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清雍正时期因为牛滚塘事件与土司发生矛盾,引发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从而带来六大茶山以至于整个普洱茶的繁荣时期。从茶山上那块立于乾隆11年的碑文中,依稀可以见证当年茶山的兴旺。

古树现状:莽枝古茶山土壤为红土,茶树为中小叶型,历经破坏,目前古树群落已存留已经不多,在海拔1360米处,还保留着一株较大的古茶树。由于近年来为了通过增加光照来增加产量,出现了破坏古茶林中大树的情况。茶园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植被的覆盖率下降很多,茶园水份保持率较低,造成古树茶品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莽枝古树茶为中小叶型;其特点为汤质较柔、苦涩较弱;花香明显、香气高、杯底香较好。回甘较快,上颚的中后段偏涩;由于近年来茶园生态有所破坏,茶汤整体口感稍显粗糙。

班盆古茶园


在勐混乡与布朗山的交接地带,有一片古茶园。

它与老班章比邻而居,紧密相连,在前几年,因为没有名气,这里的茶是作为“拼配调味料”出现的。

在拼配茶中,只要加入一点点,就足以改变整饼茶的品质,将其与较差的原料拼配后香气更足,口感更好。

班盆古树茶园,海拔、气候、土壤、生态环境和茶树树龄与老班章无二,只是平均海拔比老班章低100米左右,在1700米上下。

如此相近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班盆与班章茶的相似。

老班章是普洱茶中的霸王。

很多人愿意用霸气来形容老班章,因为它的茶味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劲度和力度,茶气很足,刚烈醇香,并来去直接,爽快明了,一杯喝下,感觉全身都通泰舒畅起来。

正是这样的霸气,才让很多人爱上了老班章,让老班章稳坐“茶王”的宝座。

伴君之侧的班盆,拥有相同的强烈的山野气韵,茶气比起老班章来说毫不示弱,由于树龄大,海拔高,光照时间长,生态环境优越,赋予了班盆古树茶灵动的个性,在茶气与班章十分相似的情况下,又多了一分内敛。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班盆因其优良的品质,近几年渐渐有了名气,原本的茶中“调味料”变成了抢手货,爱茶人趋之若鹜,价格也不断上涨。

但若把班盆的价格与班章相比,最高也只达到其四分之一,在名寨名山中,班盆是性价比十分高的了,值得茶友们去品鉴和收藏。

在我们之前做的七子小饼中,老班章的价格偏高,很多茶友说茶虽好,但日常品饮有点太奢侈了,于是我们有了将班盆也压制成小饼的想法,以满足茶友们的日常饮茶需要。

班盆出产的茶,品质足具班章茶区气韵风格,茶汤滋味清甜柔顺、清香。外形条索油亮、肥大显毫茶气强劲、生津快韵味回绕时间极长,存放几年后,明显汤色变橙黄带橙红,香气更足。

干茶叶形匀整,外形条索油亮,肥大显毫。

刚入口时微苦涩,但很快就能化开,生津回甘的速度十分的快,山野气韵,喉韵明显,花蜜香浓,经久耐泡,齿颊留香。

茶汤滋味清甜柔顺,清香,茶气强劲、味稍显苦,回甘持久、生津很快、韵味回绕时间极长。

叶底条索油亮分明,肥大显毫,茶气强劲,芽头尽显,柔韧有弹性。

好茶,就是价格没有泡沫,入口时能带来惊喜的茶。耐得住时间的打磨,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最重要的是——适口,被大多数茶友认可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江城国庆古茶山:长在彝族村落里的古茶园》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