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发展阶段 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

发布时间 : 2019-12-23
关于茶道 安基山青茶湖 插花茶道

关于茶道。

镰仓时代(1192-1333年)初期,荣西写出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此书以汉文写成,分七下两卷,对日本饮茶文化起了推动作用,导致了三百年后日本茶道的成立。荣西是日本的“茶祖”,荣西之后日本茶道分为禅宗和律宗两大系统。分别以荣西和惠明,呶尊和忍性为代表。此四人都是僧人,饮茶活动逐渐从寺院普及到民间。日本文永四年(1267年),南  浦绍明禅师从中国宋朝回国,带回了一式“台子”(茶具架),此后在日本普及。镰仓时代末期,“斗茶”开始在上层武家社会中流行。

室町时代(1333-1573年),受中  国的宋元影响,“斗茶”出现热潮,参与者主要是武士阶层,“斗茶”的内容  日渐复杂,奖品日渐繁多。1396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让位于儿子后居住在京都北边的金阁寺,开展了“北山文 化”。在他的指令下,《三义一统大  双纸》被制定出来。这是关于武家礼  法的古典著述,奠定了日本茶道礼法的  基础。14 9年,第八代将军足利义  政隐居京都东山银阁寺,开展了“东山  文化”。这时出现了“书院式建筑”(全室塌塌米的建筑设计),在这里  面进行的茶文化称为“书院茶”。“书院茶”是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结合,在日本茶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院  茶”文化中,足利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1397-1471年)起了主导作用,“极真台子”的茶法就是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的。

应永二十四年(1417年)六月五日,“云脚茶会”诞生。它是由普通百姓主办,是日本民间茶活动的肇始,在室町时代后期,逐渐以其自由、开放、轻松、愉快取代了烦琐的斗茶会。

1423年,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年)诞生,他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把茶道由一种饮茶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完成了茶与掸、民间茶与贵族茶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武野绍鸱(1502-1555年)是一位承先启后的茶道宗师,他继承和发展了村田珠光的茶道思想,培养了弟子千利休。

室町时代末期,日本茶道异常迅速地开始发展。

安土、桃山时代,出现了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1522-1592年),他在继承村田珠光、武野绍鸥思想的基础上,深化了草庵茶,使茶道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回归淡泊寻常的本来面日,对日本文化艺术产生巨大影响。

Cy316.com延伸阅读

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奈良、平安时代


按照日本文献《奥仪抄》所说,日本天平元年,即中国唐代开元十七年(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解《大般若经》之时,有过赐茶之事。据此可知日本人饮茶的历史开始于奈良时代(710-794年)初期。805年,日本的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留学回来带回了茶的种子,种于日吉神社旁边,这是日本种茶之始。《拾芥抄》说,当时,除了首都,一条、正亲町、猪熊和大官的万一町等地都设有官营的茶园,作为宫廷供奉。

最澄为日本天台宗的创始人,又被称为睿山大师、根本大师、山家大师、澄上人等。他的俗姓为三津首,日本近江今滋贺县)人。最澄于14岁时出家,并在南都的东大寺受具足戒,到比睿山进行修习。804年最澄和空海渡海来到当时的大唐帝国,随天台九祖湛然的门人道邃与行满学习天台教义,后来又在天台山受牛头禅法,从顺晓受持灌顶密法。805年的时候回到日本,创立7日本天台宗,并在高雄寺宏传密法。最澄提倡”圆密一致”、”四宗(圆教、密教、禅、戒)合一“。822年,最澄去世,死后被追谥为传教大师。最澄为日中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的一大贡献就是将茶的种子带到了日本,开创了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日本当时的饮茶方法是中国唐代的饼茶煎饮法。《经国集》中有一首《和出云巨太守茶歌》,里面有对当时茶饼炙烤、烹煮的描写。

这一时期的弘年间( 810-824年)形成r日本古代茶文化的“弘仁茶风”。茶入主要是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

中国抹茶的3个发展阶段


抹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1、朦胧起源阶段,作为药用材料。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公元前约2700年,神农氏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迈出人类吃茶的第一步,被誉为“抹茶鼻祖”。

2、缓慢的发展阶段,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茶经记载:“……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抹茶的饮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

3、快速上升阶段,伴随茶叶种植、遮荫技术、育种技术的发展,为抹茶提供了更好的原材料;蒸青设备的进步,又促使抹茶的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超微粉研磨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了成本。使抹茶这种古代奢侈品走向普通大众。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环境和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慢性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公众对营养健康地诉求越来越多,促使抹茶等天然营养健康产品,得到迅猛发展。

日本茶道发展始于唐


当您面对精湛的日本啧啧称奇的时候,可曾想到的老祖宗并不在东瀛之邦,而是在中国?可是为什么中国人的饮茶之道和日本相差如此之大呢?

回溯中国的源流,答案就在千年的时光中……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长安城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使者。也就是在这个时代,中国开始它的远行。

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在他回国的行李中,就有中国的茶籽,最澄禅师将茶籽种在近江(滋贺县)。815年,日本嵯峨天皇莅临滋贺县梵释寺,僧人们献上清茶一杯。天皇饮后龙心大悦,开始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

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籽播种,并根据中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荣西禅师晚年著《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将茶誉为“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中国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历经煎、点、泡,今天中国的正是泡的延续。

如今的日本,却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中国千年前宋代点的仪式,如此精妙神奇的在中土大地已经无处寻觅,无怪乎会有人认为日本是的故乡了。

点茶为道,泡茶亦为道,真正的道存留在清茶的淡香中、留存在饮茶之人的心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