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饮茶十三个方法

发布时间 : 2020-09-29
正确洗茶方法 煮茶的正确方法 红茶正确的冲泡方法

正确洗茶方法。

(1)沏茶的用具(包括茶壶、茶杯)应用陶瓷制品,不要用金属制品。特别是不要用铝制品,以免起化学反应使人中毒。

(2)沏茶不要用刚烧开的沸水直接沏。沸水沏茶会加重茶水的苦涩味,而且还会破坏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降低茶的功效。一般是先将烧开的水倒入保温瓶内,待水温降至70℃--80℃时,再用来沏茶比较合适。

(3)不要饮用过浓的茶水。茶水中的茶叶碱、咖啡因、可可碱等浓度过大,对胃肠有刺激作用,会使胃壁收缩,影响人的食欲,妨碍消化和吸收,甚至导致胃溃疡。患胃溃疡的人更应少喝茶。

(4)睡觉前不要饮茶。茶叶对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会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失眠。

(5)不要引用存放过久的茶水。因为茶水中含有少量蛋白质,茶水存放过久,蛋白质和其他一些有机物质会腐败变质,饮后对身体健康不利。一般饮茶要当日沏,当日饮,不可过夜。

(6)沏茶不要乱加作料。有的人饮茶加糖,这样会降低茶叶的品质,既品不出茶香味,还会破坏营养价值。

(7)不要喝发霉的茶叶。茶叶受潮容易霉变,一旦霉变就不要再饮用,不但失去茶的功效,还会引发疾病。

(8)不要用茶水服药。茶水中含有多种化合物,用茶水服药会引起化学变化,使药效降低或完全丧失,甚至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副作用。因此,服药前后半小时不要饮茶。

(9)饭前、饭后不宜饮茶。因为临吃饭前饮茶会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影响进食和消化,还可能使消化器官暂时对蛋白质的吸收功能下降。饭后不宜马上饮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能与事物中的蛋白质、铁发生凝固作用,从而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饭前、饭后半小时以上饮茶为宜。

(10)早晨空腹不要饮茶。因为空腹饮茶会引起肾功能亢进,出现尿频、心慌,并影响胃肠功能和妨碍人体对铁质和维生素B的吸收。

(11)要经常洗茶杯,清除茶锈。茶杯中的茶锈是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在空气和水中被氧化成的一层难溶性的胶状物质,如过喝茶时带入茶锈,就会阻碍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12)女性经期少喝浓茶,尤其少女不要喝浓茶,以防发生贫血。女性月经期间要流失相当数量的血,这些经血中含有大量高铁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成分,尤其其中的铁元素丢失很多,丢失的铁元素只能靠事物补充,而浓茶中的鞣酸会使食物中的铁质合成鞣酸铁盐,属于不溶性物质,不易被肠黏膜吸收,长此下去,极易造成缺铁性贫血。这样,月经失血,饮茶失铁,两者都影响人体血液的含量。

(13)不宜喝头遍茶。茶叶保存不好,容易被灰尘污染,如果先用热水冲一下,倒掉水再沏茶,就可使茶水清洁卫生。

精选阅读

饮茶十三式是什么?


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清,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字画、建筑、天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饮用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中国茶道讲究的“真”,不仅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茶道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讲求“真”。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

①煎茶

②斗茶

“茶圣”陆羽煎茶

饮茶历史发展到现在,人们对茶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改进,使饮茶这一过程更加丰富细腻,其操作过程有以下十三式。

一、行茶注点,各有异趣。

二、温壶:茶欲展香,必先温壶,作为行茶前的暖身动作,热水可在壶内停留片刻,同时可进行赏茶。

三、赏茶:从观赏茶叶的外形,进而期待茶汤,是引导客人走入预构情境的必要流程。

四、温盅:壶水可直接温盅,应专注于每一环节的注水倾汤,当做指尖运气的练习。

五、温杯:夏天温盅的水可利用以暖杯,冬天则可分别预热。待茶出汤前再将杯中之水倾出,有利聚香。

六、纳茶:球形或体积小的茶可直接将茶入壶,膨松或条形茶则可借助茶匙,先往后松茶再推前。

七、注汤:水应煮沸再依茶类需要而降温,烧水壶点注时可注意由低注点再直线拉高,待水满至壶约七八分时,再压低断水。

八、候场:壶是茶修行的道场,一如面对浮躁的行者,应避免心浮气躁,干扰茶汤的气场。在候汤的片刻可目视壶而作观想,心定神闲。

九、出汤:倾壶瞬间应如跳水员腾空一跃之势,可先放开壶盖,到一定角度在扣紧,然后九十度角垂直手腕,放松手臂,待茶汤几近倾出,再做个回壶的动作将剩余茶汤尽出,避免久浸苦涩。

十、分茶:斟茶时需注意茶盅角度,流口的中心点微微朝内,便于控制汤流。利用拇指与中指力量运转茶盅,使茶汤一如橄榄油的滑度落下。

十一、传杯:浅托能突出杯身线条,但不易将杯托起,可利用手的虎口靠着杯身角度将茶传送出去,并注意此刻杯身是否呈水平状,避免茶汤溅出。

十二、去渣:当茶汤高潮退去渐趋平淡时,应适时停下。观赏叶底是主人向茶做的最后致敬,一如送行者的姿态,庄严感怀。

十三、清壶:去渣后以热水涤荡壶体,并借水之旋力将茶末瞬间倾出。

饮茶十三式看起来过于繁琐,但对真正热爱饮茶之人而言,却不可少。如苏东坡诗句所写:“从来佳茗似佳人。”可见饮茶个中之味,余味无穷。

古人推崇的十三种饮茶的理想环境


明朝的陆树声在《茶寮记》中提到,“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为饮茶的理想环境。

理想环境

同样是明人的冯可宾也提出了十三个理想饮茶的条件,直至今日仍可供我们在品茶时借鉴:下面就让小编带您去瞧一瞧古人推崇的十三种饮茶的理想环境是什么样。

茶具

一、要“无事”。品茶时才能超凡脱俗,悠然自得。

二、要“佳客”。人逢知己,一茗在手,可推心置腹,海阔天空。

三、要“幽坐”。幽雅的环境,能使人心平气静,无忧无虑。

四、要“挥翰”。墨茶结缘,品茗泼墨,可助清兴。

五、要“吟诗”。茶可引思,品茗吟诗,作为助兴。

六、要“徜徉”。青山翠竹,小桥流水,花园小径,胜似闲庭信步。

七、要“睡起”。早晨醒来,清茶一杯,可清心静气。

八、要“宿醒”。酒足饭饱,品茶可醒酒消食。

九、要“清供”。品茶时佐以茶点,茶食,自然相得益彰。

十、要“精舍”。茶室要幽雅,可增添品茶情趣。

十一、要“会心”。品饮名茶时,要专注用心,做到心有灵犀。

十二、要“赏鉴”。要精于茶道,学会鉴评,懂得欣赏。

十三、要“文童”。旁边有专人服务,煮水奉茶,得心应手。

霜降|正确饮茶,健康入冬!


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从字面上来说,“霜降”即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的意思。

霜降之后,秋季结束,冬季正式开始,此时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谚语有云“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正是此意。

霜降习俗:

吃柿子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

吃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而且还能滋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还有人认为这天不吃柿子的话,冬天嘴唇会裂开。

霜降时节的柿子个大、皮薄、汁甜,可谓达到了“全盛状态”,其营养价值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及碘、钙、磷、铁等矿物元素。

柿子虽然维生素含量丰富,口感好,但是吃柿子应适量而止。

一般认为,在非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

切记:不要空腹吃柿子和柿子皮;不要与含有大量蛋白质的水产品同食;糖尿病患者、胃功能低下者不能吃;过度劳累、疲劳的情况下不宜吃柿子;不宜同含纤维多的食物一起食用。

赏菊花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有一种小范围的菊花会,是富贵人举办的,不必出家门。在霜降前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广厦中,前轩后轻;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喝酒赏菊,赋诗泼墨。

霜降五防

霜降后秋燥明显,气温往往骤升骤降,体质较弱者很容易滋生疾病,宜平补,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

这个时节,养生要注意五个预防:防秋燥、防秋乏、防秋郁、防感冒及防贼风。

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

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物的摄入;尽量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等,自制的银耳莲子粥,薏米粥亦可。

防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天容易疲乏,不少人有赖床的习惯。

“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在饮食调整上应多吃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在饮食上,最好吃清淡些,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加深困倦。

防秋郁

秋天人的情绪容易抑郁,因此要多到户外运动。跑步跳绳是运动,养生操也是运动,应讲究顺应自然,注重动静平衡,内外平衡。

防感冒

秋令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防贼风

秋天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

霜降饮茶

霜降正值季节更替之际,最是容易感冒,此时注重喝茶养生不仅能改善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同时也可滋阴润肺,颇具保健功效。然而,凡事不可过量,饮茶过多容易导致“茶醉”,对身体并无益处。

秋饮茶,看体质

每人都应根据身体状况制定相应“饮茶”方案,切忌跟风。如阳虚的人,体质较弱,忌寒凉的茶,可以喝暖胃的红茶、熟普等。易口干舌燥的阴虚之人,适宜喝乌龙茶、白茶。

在饮茶上,一些绿茶、黄茶、清香型铁观音等茶品,茶性偏凉,不适宜此时大量饮用,特别是对于虚寒体质、手脚冰凉的女性。

此时,红茶、熟普、黑茶等经过发酵属于温性的茶,温和不伤胃,驱寒保暖,同时能防治肠胃不适和胃溃疡等疾病,比较适合秋冬季节饮用。

调饮茶,更养生

秋冬皮肤干燥,可在茶汤中加入麦冬、百合,润燥解热,女性饮茶加入玉竹,有一定养阴润燥、美白润颜的功效。

配合饮茶,在秋季饮食上,也可做相应调整。如在菜肴中加入沙参,可滋补清肺,缓解气管炎症状。偏寒体质的人饮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熬成的四物汤,可补血健胃等。

霜降过后,天气寒凉,每天两杯红茶或黑茶等温性的茶,既可以御寒暖身,还可以养胃助消化、促进体内预防感冒等疾病。

温馨提醒:天冷多添衣,饮食要合理,防寒保暖,记得来一杯暖心暖身的茶。

唐代饮茶方法 唐代主要饮茶方法介绍


中国早在唐朝以前就有了饮茶的习惯,但到了唐朝年间饮茶方式有了大的改变,形成了重要的茶文化,但到了现代以后,人们对唐朝饮茶方法已经相当陌生,为了让大家对唐代的茶文化多一些了解,今天我就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唐代饮茶方法 唐代主要饮茶方法介绍

1、备茶

在唐代的茶文化中,茶叶的加工工艺与现代茶叶不同,唐代的茶叶主要是茶饼,它在经过灸烤和蒸制以及研压以后才能用来泡水喝,而且在那个时期,茶叶的灸烤需要分多次进行,烤好以后制成茶饼,最后才能制成茶末。

2、备炭

在唐代饮茶时,被炭也是重要的一步,被烫主要用来煎水,它是煎水的重要燃料,这时一定要选择优质木炭,最好是那种硬柴而且无异味儿的木炭,那些带有油腥味或者富含油脂的木柴,是不能用来煮水煎茶的。

3、备水

唐代饮茶时,对水的要求也很重要,在监察以前,一定要选择水质上乘的水来煮,他们煮开以后才能用来煎茶。在唐代的时候,人们煮茶多用山中水,江中水以及井下水,山中水也就是山中出现了天然山泉水,它水质较软,用它煮茶,最能让茶叶散发出它的香醇滋味。

4、煎茶

在唐代年间人们泡茶,多以煎茶为主,在煎茶时要先把水放在锅中煮沸,在水刚刚煮沸时可以加少量食用盐,在它沸腾如泉涌时,可以取出适量,在它三次沸腾以后才能把茶叶入锅,这时要保持水的温度平衡,让茶叶均匀受热,等茶汤变色,闻到浓郁茶香时,把取出的开水加入到锅中,再过一分钟取出里面的茶汤就能饮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