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场所(初精制加工厂)基本技术要求

发布时间 : 2020-09-30
绿茶的基本加工流程 绿茶的基本加工过程 茶叶加工

绿茶的基本加工流程。

1、加工厂选址环境要求

加工厂应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的地方,远离污染源,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离开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和水源要符合国家要求。

2、厂区布局

厂区应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加工厂的设计和建筑符合国家标准。厂区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硬化,排水通畅,厂区绿化。厂房和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要求。厂房选择合理,朝向,锅炉房,厕所等处于生产车间下风口。厂房布局防止毗邻车间相互干扰。

3、生产车间

一般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相对独立设置,车间面积根据生产规模和设备占地面积等确定。地面坚固,平整,光洁,墙壁浅色,砌1.5 m高白色瓷砖墙裙。生产车间有足够面积的原料、辅料、米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大型加工设备的烧火口(炉灶)、垫风炉、燃料堆放场应置于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房。

车间的照明、通风、除尘、排湿、噪声控制和门窗设置等均需符合相关要求。WWW.CY316.COM

4、加工设备

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和用具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5、卫生管理和加工人员要求

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制定并明示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茶叶加工及有关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检查证书。

加工厂配有相应的更衣、盥洗设施和污水排放、垃圾及废弃物存放等设施。

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应换工作装、戴工作帽,净手,换鞋。精制、包装车间工作人员还要求戴口罩上岗。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


1、加工厂选址环境要求加工厂应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的地方,远离污染源,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离开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和水源要符合国家要求。

2、厂区布局厂区应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加工厂的设计和建筑符合国家标准。厂区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硬化,排水通畅,厂区绿化。厂房和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要求。厂房选择合理,朝向,锅炉房,厕所等处于生产车间下风口。厂房布局防止毗邻车间相互干扰。

3、生产车间一般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相对独立设置,车间面积根据生产规模和设备占地面积等确定。地面坚固,平整,光洁,墙壁浅色,砌1.5 m高白色瓷砖墙裙。生产车间有足够面积的原料、辅料、米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大型加工设备的烧火口(炉灶)、垫风炉、燃料堆放场应置于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房。

车间的照明、通风、除尘、排湿、噪声控制和门窗设置等均需符合相关要求。

4、加工设备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和用具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5、卫生管理和加工人员要求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制定并明示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茶叶加工及有关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检查证书。

加工厂配有相应的更衣、盥洗设施和污水排放、垃圾及废弃物存放等设施。

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应换工作装、戴工作帽,净手,换鞋。精制、包装车间工作人员还要求戴口罩上岗。

无公害茶叶加工厂的要求


茶叶加工厂是茶叶生产、加工和经营的活动中心,厂址应处于无任何污染源之地,保证加工的产品符合无公害要求。同时要求茶厂位茶园中心或附近地带,便于鲜叶及时集中付制;建厂时也应综合考虑交通、生活、通讯的便利,以便于产品、物料和信息的流通,提高效率,以低成本、短周期生产出品质稳定的合格产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茶叶加工厂环境要求

总之无公害茶叶加工厂应位于环境良好无任何污染的地带,通常所说的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源和周边条件三个主要因素。

大气  无公害茶叶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不得超过表6-1中的各项浓度限值指标。

水源通常茶叶加工厂需用水,绿茶、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较少用水,红碎茶加工过程中需要用水冲洗加工厂设备和厂房,生产紧压茶类的各种砖茶、砣茶加工厂直接加水到茶叶中,所以加工厂对水的要求较高,必须达到GB5749-1985《生活用水卫生标准》。水质中的污染物不得超过表6-2中的各项浓度限量。

周边条件茶叶加工厂属食品类加工,周边环境不能影响食品的卫生安全,因此要求周边环境良好。具体地说,要求加工厂远离垃圾场、畜牧、医院、粪池50m以远;离开经常喷洒化学农药的农田100m开外;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离开交通主干道20m远;要求水源、空气无任何异味或臭味,环境清洁卫生。同时周边应有相应的服务体系,生活方便,交通、通信便捷。

2、建厂要求

加工厂建厂除了对上述的环境作出的要求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作好加工厂的规划,根据茶园面积和鲜叶的来源设计茶厂的规模,依据投资额度来决定加工厂的建造方案,厂房、设备和辅助设施必须完善并符合卫生要求,保证加工的产品达到无公害的要求。

建厂规划加工厂的规划:厂区应规划有序,通常茶叶加工厂由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组成,应合理布局各个功能区,加工区应与办公区和生活区隔离,无关人员禁止进入加工区;加工区厂房按加工工艺进行布局,厂区宽阔平坦,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保证雨天不积水;厂区道路设置合理,应保证物资、鲜叶和产品的流畅运输;道路必须硬化,减少灰尘、泥土对鲜叶和产品的污染,厂区空地进行绿化和美化。

初制加工厂机器配置计算方法如下。

确定最高日产量。以全年茶总产量的3%5%来计算,大叶种地区比例略小,中小叶种地区略大;也可用春茶产量的8%-10%来计算,当然还可以直接用春茶高峰期的日期的日平均产量为最高日产量。

确定了高峰日产量后,根据茶机的台时产量来计算所需的台数,通常高峰期加工机械每天工作20h,所需的茶机数量为

茶机台数=茶叶最高日产量/茶机台时产量*20

上述计算的结果根据根据经验进行圆整,取整数位。

建筑要求加工厂的建筑和设计应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消防法》,除按工业或民用建筑的要求设计建造外,还应有安全、防火、防盗等设施。茶厂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第八条的规定来设计、建造。

要求加工车间建筑牢固,不再建筑泥墙、石墙结构。要求空气流畅,采光明亮,必须有与加工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厂房面积或场所,厂房面积应达到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以上。加工及贮藏场所要求地面光滑、硬实,不起灰尘;

加工车间要求光线充足,以装置日光灯为宜,照度在500LX左右。车间的层高一般要求4m以上,白色墙壁,最好采用瓷砖贴面。

加工厂除生产车间外,还有相应的供水、供电、供气等附属设施,以保证正常茶叶加工生产和厂区生活的运转。

3、卫生要求

厂区环境整洁、干净,无异味无臭气,无积水。可采用物理、机械、生物或其它方法消灭苍蝇、老鼠、蟑螂等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做到车间和仓库无虫害和鼠害。同时要求加工厂按有关规定,申办卫生许可证,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防止有害细菌的污染。因此加工厂应有更衣室,配备足够的工作服和工作鞋,进出加工车间必须换鞋更衣,以杜绝外部的细菌带入车间内。同时要求所有员工每年例行健康检查,杜绝有传染病者从事茶叶加工、包装和销售,防止病菌带入茶叶中。

4、农户要求

目前我国茶叶尚有一部分在农户家中加工称为农户加工,无公害茶叶加工也对农户加工作了具体的规定。要有专用的加工茶叶场地,地方宽敞、明亮、干净,地面硬实、平整,墙面洁净无污垢。防止灰污尘对茶叶的污染。加工场地无异味,禁止家禽、家畜及宠物出入加工场所。

加工场地在加工期间不得存放其它杂物,加工设备、用具、器具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在茶季开始前应全面、彻底清扫加工场地,抹去墙面、天花板、门窗的灰尘,清洗盛放器具,清洁加工设备和加工用具,除去防锈油和锈斑。加工期间应坚持每天至少清扫一次。

加工茶叶的锅、灶应专用,不应使用日常生活炊具加工茶叶。炉灶外设灰坑,避免燃料、污染茶叶,烟囱口应设在室外。

要有足够的摊叶、盛放茶叶的器具,加工过程中应保持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炒制茶叶前应用饮用水洗手,进入加工场地应换鞋带帽,加工处禁止抽烟和随地吐痰。患有传染病和皮肤病者不得进行茶叶加工和包装作业。

成品茶要存放在干燥、密闭、避光、阴凉的地方或器皿里,防止茶叶受潮变质、吸附异味。

不得使用报纸等油墨印刷的纸张包装茶叶,包装用纸达到GB11680_89《食品包装用纸卫生标准》的要求。不允许使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材料包装茶叶。不应使用盛装过其它物品的食品袋包装茶叶。重复包装茶叶的布袋使用前应清洗干净。

提倡建立规范的茶叶加工厂,引导农户投售鲜叶,改农户分散加工为集中加工,改变小作坊生产的落后面貌。

净含量茶叶包装的净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总之,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是一个从产地到茶杯的全程质量控制过程,每一个生产环节和每一个加工过程都得严格按标准或规程进行。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投入物,加工过程要控制好加工环境、管理好加工人员、制订好加工技术,防止加工的二次污染。只要操作人员提高对无公害茶叶加工的意识,控制好每一个相关的环节,最终的产品一定能够达到无公害的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障消费者安全饮用的目的。

祁门:深受茶农欢迎的茶叶加工厂


低岭是祁门县箬坑乡流源村大山背后的一个自然村,全村两个村民组,80户、300人口,人均0.2亩旱田、40亩山场、1.5亩茶园,村民全部居住在半山腰中。该村距箬坑乡政府35华里,到流源村委会15华里要翻山越岭步行近3小时,与石台县仙寓镇相邻,进出交通极为不便。山里人靠山吃山、做好茶文章是村民的不懈追求,茶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人均茶叶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加上林业收入600余元、外出务工(80人)收入1300元以及农作物等其它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

近年来,该自然村在茶叶加工大户叶文进的带动下,村内先后办起了3家小型茶叶加工厂,全年代农收购生叶近10万斤,生产干茶2.3万余斤。从2003年后,该村茶农全部出售生叶,彻底摆脱了“千家万户制茶、千家万户卖茶”的困境,为广大茶农尤其深山区茶农解决制茶、卖茶难问题提供了可予借鉴的模式,实现了茶农与加工经营者互利双赢,深受茶农的欢迎。

一是减轻了劳动强度。茶农每天将采摘的生叶直接出售给加工厂,解决了起早摸黑制茶、卖茶难问题。

二是降低了生产成本。据茶农反映,过去村内没有加工厂,茶农每天制茶、卖茶成本很高,如今茶叶卖给加工厂,生产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以上。

三是增加了茶农收入。三个加工厂包揽了全村茶叶的收购,高时每斤生叶收购价25—30元,最低时,山外收购在0.7元时,加工厂收购生叶每斤仍达3元。茶农激动地说,现在生叶直接卖给加工厂,比过去自制、自卖收入要翻一番,叶惠生户,其妻一人今年采茶卖生叶收入就达8300多元。由于收购价格高,就连天方茶厂所在地的茶农也主动将生叶出售给加工厂。

四是提高了茶叶质量。由于该村所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茶叶常年生长在高山云雾中,其内在品质极好,加上加工经营者精心制作,统一质量标准,生产加工的仙寓山茶定点直送池州茶庄销售,且货供不应求,备受茶商的青睐。

五是保障了茶农安全。茶农在村内加工厂出售茶叶,既保障了茶叶出售款的安全,也保障了人身交通安全。同时,解决了千家万户进入市场后的市场监管难、交易公平公正难、市场主体投机性大和茶叶品质难保证等深层次问题。

有机茶加工厂的环境建设


近几年随着有机茶的发展,相应地推动了茶叶加工厂的建设与改造。由于环境对于加工厂的卫生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有机茶加工厂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加工厂的环境进行评估,在农业部颁布的《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T5198-2002)标准中对有机茶加工厂的环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包括了加工厂的外部环境和加工厂的厂区环境。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就有机茶加工厂的环境建设谈一些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一、外部环境 有机茶加工厂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周边环境、大气和水源3个因素。 1、周边环境 首先,有机茶加工属食品加工范畴,加工厂的环境条件应符合食品类加工厂的环境要求。根据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有机茶加工厂应选择在地势相对高而干燥、交通方便、离茶园不太远的地方。要求离开垃圾处理场、各类医院200m以外;离开经常性喷洒农药的作业区100m以外;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外;离开各种排放“三废”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500m以外;远离各类开采的矿山以及产生粉尘的采石场;要尽量离开居民生活区,避免生活垃圾、家禽和各种人为因素的污染。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都在进行经济开发园区的建设,一些茶叶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将加工厂建在经济开发区内,因此要求有机茶加工厂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注意其周边企业的污染源,防止废水、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特别要注意和防范有害异味气体的漂移。通常茶叶加工厂应建在食品加工园区或农业园区内,谨慎建在经济开发区内。另外,有机茶加工厂在生产时不能对周边环境构成污染。 有机茶加工厂是企业的活动中心,通常一些团购客户要对生产厂和供货商进行实地考察或上门采购,因此在选址时应考虑便于客户采购和参观,以吸引客户。另外,还要便于成品茶的运输发货、员工上下班、通讯联络等。有便捷可靠的能源来源,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煤气站、加油站等。另外应获得规划、土地、建设等政府管理部门的批准,以免在加工厂选址后或建造时,面临被停工、搬迁的局面。不能把加工厂建在通讯电缆的地面上和自然保护区等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所规定的禁区内。 2、水源 有机茶加工厂一般都需要用水,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其水质必须达到GB5749-1985《生活用水卫生标准》,加工厂周围的水源至少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988)的要求。 生产用水指茶叶在加工过程、清洗加工设备和冲洗加工场地中所需的生产性用水。如红茶在发酵时需用水来调节空气的湿度;砖茶、砣茶加工中要把水直接加到茶叶中;虽然绿茶和乌龙茶在加工过程中用水极少,但随着蒸汽杀青机的使用,已使水成为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载体,可见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茶叶接触。根据有机茶的加工要求,在茶季开始时,要对所有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场所进行彻底的清洗,因此生产用水将直接影响有机茶的质量。 生活用水指加工厂人员进行日常活动的用水。提倡使用符合标准的、统一供水的自来水。有些加工厂位于山区或半山区,可使用的水源为山泉水或井水,须采取铺设管道和过滤或消毒处理,其水质也要达到GB5749-1985所规定的标准。 3、大气 大气环境应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目前大多数有机茶园基本分布在无工业污染的乡村或山区和半山区,并且都建在距离茶园不太远的地带,基本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二、厂区环境 1、厂区环境建设应与厂房建设结合考虑,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加工区应与办公区、生活区隔离,各区要有明显的标识,包括各种诸如“禁止吸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等警示牌,并按消防条例规定设立相应的消防设施。一些规模较小的有机茶加工厂,加工区和经营活动等都在同一幢楼中,则须按楼层进行分区,禁止将加工区和生活区安排在同一层楼中。 2、有机茶加工厂应设厂区围墙,使整个加工厂相对封闭,以便于管理和提高安全性。厂区道路应合理设置,保证人员、物资、鲜叶和产品的顺畅流动,路面必须硬化、平整,以减少灰尘、泥土引起的污染;要有相应的排水、排污系统,保证雨天不积水,无蚊蝇滋生地;厂区内应设绿化区或绿化带美化环境,降低噪音。 3、加工厂的电源线、通讯线及其他管线,应按电力设备和通讯电缆及相关要求统一布线,不得随意乱拉、乱接,以免造成安全隐患;提倡在厂区内设立照明灯,方便夜间工作和生活。 总之,有机茶加工厂的环境建设应符合有机茶及相关标准,它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及产品的质量,要避免只重视加工厂房建设而忽视整个厂区环境建设的情况。

红茶加工基本工序与工艺技术要求


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等加工工序,便制成了红茶的毛茶。

(一)萎凋

萎凋是指鲜叶进厂后,经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呈萎蔫状态并去除表面水和青草气的过程。萎凋有室内萎凋 和日光萎凋两种。

1.室内萎凋(萎凋槽萎凋)

室内萎凋是以人工控制萎凋槽设备进行加温鼓风萎凋。萎凋槽萎凋时采用7号轴流风机鼓风,气流温度控制在35"C左右,鲜叶摊放厚度控制在18~20厘米,一般每2小时停风翻抖1次,达到萎凋适度便终止萎凋,萎凋时间一般在8~12小时。

2.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是在日光热力作用下,鲜叶散失水分,从而达到萎凋的目的。这种方法速度快,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太大,萎凋程度很难掌握,一般不采用此法。

(二)揉捻

揉捻一是破坏叶细胞组织,二是使茶叶条索紧直,三是使茶汁溢出附于茶条表面。揉捻时间控制在90分钟左右,分两次进行,中间下机解块1次,揉至茶汁溢出,叶卷成条即可。根据揉捻机型号的不同,投入适应范围的杀青叶,整个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是“轻一重-轻”。

(三)发酵

揉捻叶放在发酵筐,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变红的主要过程。发酵室温度控制在18~25℃为佳,湿度保持在90%以上,为增湿可采取喷雾或洒水等措施。发酵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必须保持空气流通。发酵时间一般控制在3~8小时。当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鲜的花果香,叶色红变,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变化困难常红里泛青,叶温达到高峰开始平稳时,即为发酵适度。

(四)干燥

干燥采用烘干,一般分两次进行,第1次称毛火,第2次称足火。毛火与足火中间需摊晾。自动烘干机的毛火温度进风口测量以110~120℃为宜;足火温度100~105℃。

绿茶加工基本工序与工艺技术要求


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被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的影响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着热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一)杀青

杀青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杀青方法要求“老叶嫩杀,嫩叶老杀”、“先闷后扬”。

所谓嫩杀,即时间适当短一点,水分适当少蒸发一点,反之则为老杀。“先闷后扬”可提高叶温,有利于杀匀、杀透,避免产生红梗红叶,但闷的时间太长,杀青叶会产生黄熟现象。杀青程度掌握一般靠感官鉴定,当杀青叶达到手捏成团,稍有弹性,嫩梗不易折断,色泽墨绿,叶面失去光泽,叶减重约40%时为杀青适度。蒸汽杀青是由蒸汽直接蒸熟叶片,温度在180℃以上,杀青时间约30秒。与锅式杀青相比,蒸青叶的叶色青绿,含水量高,因此必须配套相应的吹风透气和去表面水机械设备。

(二)揉捻

揉捻对提高成茶滋味、浓度有重要作用,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晾后进行的揉捻;热揉是杀青叶不经摊晾而趁热揉捻。嫩叶宜用冷揉,老叶宜用热揉。根据揉捻机型号的不同,投入适应范围的杀青叶,整个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是"轻一重-轻",依据鲜叶原料的等级,揉捻时间可分为35分钟、45分钟和55分钟。具体加压一般采用如下程序:

1.特级原料

总时间(35分钟)-5→+10→-8→++2→-8→+2

2.一、二级原料

总时间(45分钟)-10→+15→-5→++10→+5

3.三级原料

总时间(55分钟)-10→+15→-5→+lO→+++5→-2→+8

注:符号+表示加压程度,+为轻压、++为中压、+++为重压,符号一表示不加压,或松开压力。

(三)解块分筛

杀青叶经过揉捻后易结成团块,需经解块机解块,使茶叶使茶叶及时透气,不至闷黄,以提高毛茶品质。

(四)干燥

经揉捻解块后的湿茶坯含水量一般在60%左右,干燥工艺通常采用“初烘一滚炒”或“初烘一复烘”的任一干燥方式,用自动链式烘干机干燥,初烘时烘干机热风进口温度掌握120·125℃,用快挡;复烘(足火)时温度则掌握100~105℃,用慢挡;复烘、滚炒前段100℃、20分钟,后段60~70℃、40分钟。干燥完成后毛茶含水量要求控制在6%以下。

红茶初制加工技术


我国红茶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叶种红茶。各种红茶品质特点的形成缘于类似的化学变化过程,只是变化的条件、程度上有所差异,制作方法大同小异。我省生产的红茶统称为“滇红”,有工夫红茶(红条茶)和红碎茶两种,素以特有的香高味浓、色艳形美而享誉中外。

一、萎凋

将鲜叶摊放,经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呈萎凋谢状的过程。萎凋是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时间为6—8小时为宜。其作用在于散失鲜叶水份,使叶质变得柔软,便于揉捻做型,在散发水份的同时,各种内含物质均在酶促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有益于茶叶品质的简单化合物。

萎凋程度:萎凋叶失重达30—35%,叶片失去光泽,叶色暗淡,叶质柔软,手折茶梗不断,整批凋叶均匀一致,并且有清香。红碎茶的萎凋,在程度上掌握偏轻,一般失重20—25%即可。

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等,自然萎凋又分为室外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

二、揉捻和切碎

揉捻是指叶片在机械力作用下,揉出茶汁卷搓成条的工艺过程。目的在于:一是挤出茶汁,有利冲泡;二是紧缩外形,使烘干的毛茶具有紧结的条索或颗粒(切碎),有利贮运;三是使酶促作用加速,有利发酵。揉捻和揉切也是发酵作用的开端,对成茶的外形和内质的好坏均有很大的关系。

工夫红茶的揉捻是根据鲜叶不同等级,用揉捻机按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嫩叶或轻萎凋叶加压轻些,老叶或重萎凋叶加压重些),对萎凋叶进行不同时间的揉捻。一般3级以上的鲜叶揉60分钟左右,3级以下的鲜叶揉80分钟左右。并在揉捻中间进行解块筛分一次,筛面复揉。揉捻程度以叶片85%以上成条,条索卷紧,80%以上的叶细胞破损,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滴,松手后茶团不松散为适度。红碎茶的揉切有传统和非传统的揉切制法。传统揉切法是先将萎凋叶用平面揉捻机进行30分钟左右的揉捻,使其成条,再用平面切茶机或转子机切碎。非传统揉切法如CTC揉切法等。

三、解块筛分

工夫红茶在揉捻过程中一些茶体滚卷成团,需将其解块散开。采用机械为解块筛分机。

四、发酵

发酵是红茶加工中形成红汤红叶品质特征的关键,发酵应在木制的专用发酵箱内进行,进行发酵的茶胚应保证茶胚间的透气性,不能装叶过多,以箱满为度。发酵室内保持高湿、洁净、透风环境,如室内干燥可采用地面洒水,并盖一层洁净潮湿的发酵布于箱面加于解决。

红茶发酵实质主要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使青草气减少转变成带苹果香气。发酵过程从揉捻(切碎)开始,就已经发生。

发酵程度:叶温升到最高,叶色由绿变黄,辛辣气扑鼻时即为适度。在高温季节生产红碎茶时,一般筛分后就已达到适度了。发酵过程中应掌握好程度。发酵不足,不匀的红茶,汤色黄淡,叶底青红花杂;发酵过度的红茶汤色红暗,叶底乌黑,这是茶红素变为茶褐素的原故;只有发酵适度的红茶才具有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明亮的优质红茶品质特征。

五、干燥

干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干燥称为毛火,第二次干燥称为足火。干燥的目的一是散失水份,固定型状;二是抑制酶活性,高温快速停止发酵,使发酵形成的品质固定下来;三是发展香气,散发大部分低沸点的青草气味,形成红茶特有的蜜糖香。

1、毛火:温度为110℃—120℃,烘时为10—12分钟,至茶条呈暗黑色,叶脉稍红,手摸茶叶尚不刺手,约八成干(含水18—25%)为宜。注意摊叶不宜过厚,要摊均匀,下机后,茶叶及时摊凉。

2、足火:温度为80—90℃,烘时为12—15分钟,摊叶相对较厚,手摸茶叶刺手,手捏用力成粉,此时含水量约为7-8%,已达到毛茶要求的干度,及时下机摊凉装袋。

干燥时应注意发酵适度的叶子就必须立即干燥,切不可停留在烘房内,以免发酵过度。每天烘干前需清理烘干机,以保证质量。

乌龙茶加工基本工序与工艺技术要求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结合了红茶与绿茶初制的工艺特点,其制造工序概括起来可分为:晒青、做青(也称碰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不同于其他茶类,采摘的鲜叶要有一定的成熟度,不要太嫩,也不要过老。按老嫩程度的不同,将采摘标准分为以下3种:“小开面”采摘标准是新梢伸育形成驻芽后,顶叶的叶面积生长至第2叶面积的1/3时;“中开面”采摘标准是新梢伸育形成驻芽后,顶叶的叶面积生长至相当于第2叶的2/3时;“大开面”采摘标准是新梢伸育形成驻芽后,顶叶的叶面积与第2叶的相近时。要求雨天不采、有露水不采、

烈日下不采。最好的采摘时间是上午9:00~11: 00,下午14:00~16:OO。

(一)晒青与凉青

晒青是乌龙茶工艺的重要特点之一。晒青时利用光能热量使鲜叶适度失水,激发酶的活性,对形成乌龙茶的香气和去除青草味有良好的作用,为做(碰)青工序打下基础。雨水叶要先摊晾,去掉表面水后,方可晒青。晒青时间一般要求在15: 00~18: 00(有阳光)。要求把鲜叶置于竹筛或竹篾中,离地50厘米左右晒青,不可直接接触地面,叶片摊放厚度不超过3厘米。在晒青过程中,应轻翻2~3次,防止擦伤青叶,保证晒青均匀。一般在气温22~28℃条件下,室外晒青只需20~30分钟。中午阳光强,温度35℃以上,叶片容易灼伤,一般不宜晒青。晒青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季节、叶片的厚薄、鲜叶水分含量,阳光强弱和气温的高低等因素而定。春茶鲜叶质厚、含水量高、阳光弱,晒青时间应比夏茶长;相反则较短。晒青适度标准是:叶片失去原有的光泽,叶色由青绿有光转变为暗绿无光(以顶叶下数第2片为准),嫩梢竖直时顶芽叶下垂,叶片由原来的紧张状态变成柔软,手摸茶青感到柔滑,略有香气产生,晒青叶失水减重率7%~15%。

将晒青适度的叶片移到室内进行凉青,使之萎凋均匀,主要目的是散发晒青叶的热量,让水分重新均匀发布,避免红变死青。凉青适宜环境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为75%~85%,凉青时间一般1~2小时。当凉青温度超过30℃时,应辅以空调和增湿机加湿设备降温,并设定温度26℃,相对湿度80%,凉青时间90分钟便可。

凉青标准:以茶青热气消失,晒青叶恢复紧张状态为适度。

(二)做青

做青又称碰青或摇青,是形成乌龙茶类独特香味的关键工序。做青要掌握"看青摇青、看茶做茶"的原则。一般而言,前l~3次做青用手碰,后几次做青用筛摇或摇青机摇青。摇青次数、转数与每次间隔时间要根据品种、气候、晒青程度不同灵活掌握,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应掌握摇做结合,多摇少做,先摇后做;做手先轻后重;转速先慢后快,转数先少后多;静置时间先短后长;摊叶先薄后厚等。

做青中的摇青有3种形式:用手碰青、筛摇和机摇。人工碰青是双手对筛上茶青进行抖碰,使茶青彼此摩擦碰撞。筛摇则采用竹篾制成的直径130厘米、深度28厘米、网眼05厘米×0.5厘米的摇筛,每筛投叶量3-5千克,手执筛沿前后摇动(两人对面或一人操作),使叶片呈波浪滚动,相互碰撞,叶缘细胞受损伤。机摇是用竹篾制的长方形摇笼,长200厘米、口径75厘米、网眼0.6厘米×0.6厘米,每分钟39转左右,投叶量25-35千克。凤凰水仙茶具体摇青方法见表3。

各次摇青对茶叶的作用:一般第1、2次碰青主要是促进晒青叶返活,第3、4次主要促进叶缘和叶脉红变(加速内含物变化),后面几次主要是促进叶片红度和香气的形成。

正常做青的茶青在静置时香气变化是:做青1~3次时以水青气味为主,第4、5次静置以青辣气味为主,至后期出现微花香、甜味,第6、7次静置后青气少,花果甜味较多。

(三)杀青

杀青方式有3种:一是人工锅杀青,锅的口径65~70厘米;二是电动爪齿式炒锅杀青,锅的口径72厘米,转速35转,分钟;三是滚筒(90型、110型)杀青机杀青。杀青采用高温、快速、多闷、少扬方法进行。杀青必须掌握好火温和投叶量。手工杀青时锅底温度140~160℃;电动炒青锅和滚筒杀青要求锅壁温度200~220℃,以青叶倒入锅中时可听到"啪、啪"的连续响声,说明温度合适。如果杀青温度太高,茶青会出现焦边,叶腹不熟,导致成茶内质不仅味焦且汤色浑浊;杀青温度偏低,成茶有青草味存在,汤色红浊不清,香气不清高,而且易导致揉捻时叶与梗分离,影响外形。人工锅杀青投叶量每锅1.5~2.5千克,电动爪齿式炒锅杀青投叶量4~5千克,90型和110型滚筒杀青机投叶量分别约15千克和20千克为宜。杀青时若投叶量太少,容易炒焦茶叶;投叶量太多,则成熟度不匀。

杀青时间长短视品种、季节、鲜叶老嫩,结合投叶量及火温而定。叶片大而叶质厚的茶青、春季茶青、嫩青和未经晒青的茶青,杀青时间应适当延长;冬季茶青和偏老茶青含水量较低,时间宜短。杀青时间一般在8~15分钟。

对于粗大稍老鲜叶,叶质较硬,韧性较强,可采用两次杀青,炒青与揉捻交叉进行,进行两炒两揉。当杀青叶由黏转变成千松,叶张皱卷,叶色绿明,茶梗折而不断,嗅之有清香时,杀青便可完成。适宜的杀青叶含水量为60%~62%。

(四)揉捻

杀青叶出锅之后,必须散热摊晾至30℃左右,方可人桶揉捻(温揉)。若杀青十八桶温度太高,制成的茶叶外形色泽黄褐无光,香气下降;若杀青叶人桶温度太低,则揉捻难以成条,以致茶叶外形粗松,滋味较淡。

乌龙茶揉捻工序必须注意掌握投叶量和揉捻时间。一般采用30型、35型和40型揉捻机,适宜的投叶量分别为4千克、6千克和8千克。揉捻时间一般掌握8~15分钟,但嫩原料揉捻时间可适当缩短,老原料反之。揉捻过程加压必须掌握先轻后重,加压方式为“轻-重-松-重一松”。当揉至茶叶条索紧结、茶汁揉出、细胞破坏率达20%~40%时,即可减压松揉匀条,随后便可下机解块待烘。

(五)干燥

烘干方法与技术要求:茶叶初制干燥需经初焙、二焙及复焙3次烘焙。用焙笼或焙厨初烘,温度应控制在110~120℃,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120~130℃(快挡),中间翻拌1~2次;烘至六成千,即手捏茶坯不黏,稍有触手感觉便可摊晾后进行二焙。

若用焙笼或焙厨二焙,温度应掌握在90~100℃,中间翻拌2次;若用手拉式和自动烘干机二焙,温度则为95-100℃(慢挡)。当茶坯烘至八成千时,便可下烘摊晾,然后进行复焙。

复焙仅限用于烘笼或烘厨,温度控制在70~80℃,中间翻拌2次。当茶叶烘至干嗅清香,手捏叶梗容易折断和粉碎,即含水量4%~6%时,即可出焙。烘茶工序的技术要求是:初焙和二焙必须及时,以免使茶坯积压产生酸馊味;待烘的茶坯必须摊开,以免产生闷味;茶坯人焙必须薄摊勤翻,使茶叶干度均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