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茶园茶叶先进技术效益显著

发布时间 : 2020-11-14
茶叶炭焙技术 茶叶拼配技术 花茶技术

茶叶炭焙技术。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丘陵茶园茶叶优质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该项目开展丘陵茶园生态系统人工设计、新产品研发和名优茶保鲜技术研究,技术上有重要创新,产业开发效益显著,且技术成熟度高,适合在我国广大的亚热带丘陵茶区推广应用,并对提高我国茶叶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茶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茶叶生产企业效益,增加茶区农民收入和促进茶区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亚热带丘陵茶园存在土壤贫瘠、保肥保水能力差、夏秋季节性干旱频繁、高温强光、害虫杂草严重等生态问题,六年来,在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支持下,项目组根据亚热带丘陵区茶叶的生产现状、障碍因素与潜力的分析结果,开展生态系统人工设计,在丘陵区模拟山区生态环境,建立了以稻草覆盖、间种三叶草和乔木、遮阳网遮荫、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病虫害生态调控等关键技术为核心的茶叶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制开发出茶叶专用氨基酸叶面肥。

项目组还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紧贴市场需求,着力解决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实施茶叶优质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采用生态调控技术获得优质原料,结合科学的加工工艺,研制开发出白露毛尖茶,其综合品质达到早春名优茶的水平。以喷施功能氨基酸叶面肥为田间调控的关键技术,通过选用液态厌氧处理等技术,研制出了品质优良的γ-氨基丁酸茶。茶叶品质和风味得到总体改善,茶叶产量和茶园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茶叶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9000多亩基地生产的茶叶全部达到国家颁布的无公害茶叶标准和出口欧盟的标准,茶叶产值连年翻番,2003年实现茶叶出口零的突破。

该项技术成果经组装集成和中试示范,技术成熟度高,已推广应用到湖南省长沙县10多万亩茶叶生产基地,有力地促进了该县“百里茶廊”建设规划的实施,促进了长沙县茶叶产量、产值和出口量的稳定增长,累计新增茶叶产值19199.61万元。湖南省、长沙市有关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了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对促进湖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高度赞赏湘丰茶厂这样的农字号企业借助科研国家队的技术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品牌的经营策略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园建设


茶园建设包括新园建立和低产茶园改造两个内容。 (一)茶园建设 1、园地选择。茶树原产我国亚热带地区,在它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喜温湿、怕严寒,喜酸性土壤。怕碱性土壤和耐阴等一些基本特性。因此,人工栽培茶树首先要选择好与茶树在系统发育中,所获得的基本特性相适应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势条件,使茶树的生长发育有一个较好的环境,为茶树的优质、高产、高效益打下基础。 我国中、北部茶区,茶树适生条件为:光照强度最低不低于1000勒克斯;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00C;年降雨量在800或1000毫米以上;土层的深度不低于60厘米,土壤的PH在4.5-6之间,最高不得超过6.5,土壤的地下水位离地面1米以上;海拨高度在1000米以下,最高不高于1200米;地势要求平坦,20度以上山坡地不再用来开辟茶园。计划生产有机茶茶园,宜选择在离城市和交通要道较远、高拨较高的地段建立。 2、茶园规划。新建茶园要认真做好规划。其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布局要合理、路沟要分明、茶园要富有园林化的优美环境。其茶园规划的主要内容: (1)茶园区块划分。大面积茶场,要依据地形、地貌情况,划分成若干个生产作业区,每区又划分成若干个地块。地块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这有利于耕作管理。山地茶园的地块,一般是用纵、横水沟来划分、平地和缓坡茶园,一般是用道路来划分。地块面积一般以10亩左右为好,但不能强求一致,不过每块茶行的走向应尽量做到一致。 (2)道路设置。茶园道路必须按需要设置,防止过多的占用好地面积和割裂地块。茶园的系统是由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组成。 干道:对内连结场部、加工厂和作业区、对外与公路相接,其宽度为6-8米。面积较小的茶场,可不设干道。 支道:是园内运输、耕作采摘等机具运行的道路,其设置一般与茶行平行并与干道相接,宽度为4-5米。 步道:是从支道能向茶园地块的道路,其设备一般与步道垂直或成一定交角,宽度为1.5米,两步道之间的距离,以50米左右为宜。 环园道:是用来与农田分界的线路,设在每片茶园的边缘,宽度为1.5米。 (3)排灌系统设置。茶树是怕旱又怕涝的作物,山地茶园还有一个水土保持问题。因此,在规划时必须把茶园排灌系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茶园的排水系统,包括纵沟和横沟。纵沟顺坡向开设,一般与茶行方向垂直,用于接纳横沟溢水;横沟依等高线开设,一般与茶行方向平行,用于拦蓄茶园流水,坡地茶园要每隔15-25米设置一条。茶园上方与林地或荒地交界处还要设置一条隔离沟,防止山水流入茶园。 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水库)、干渠、和支渠。山地茶园应利用地势较高的山洼,修建小水库、勺流灌溉。丘陵地区茶应选择水源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设置扬水站,抽水灌溉。干渠是通向作业区、支渠是通向各地块,都应设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4)防护林设置。茶园周围、干道两旁和支道一旁、房前屋后、两山相接的比风口和不宜种茶的山顶和低洼地,都应种上树木。这既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提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改善光质、调节寒冬和夏季气温、降低风速避免和减轻茶树的冻害和旱害,又可增加茶场的一定经济收。防护林的树种,应选择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绿乔木为主,如松、杉、桂花、女贞等。 3、园地开垦。在生荒地建园,开垦时首先要清除地面上的零星杂灌木、小毛竹、乱石等;然后进行初垦,其深度50厘米,并捡去树根、竹根、草根、石块等杂物;在茶树种植前再进行一次复垦,其深度30厘米,并进一步捡尽杂物。在熟地建园,如地面不需要平整,可采取“条状深耕、回填表土”的方法进行条垦。即:从地块外缘的第一条茶行线起,挖第一条深耕沟时(沟宽67厘米,宽深50厘米),先将沟面上表土分放到未挖的地面上,然后挖沟下面的底土放在地块的坎边,作坎或移支下面地块;接着在挖第二条深耕时,将沟面上和茶行间的部分表土挖起放入第一条深耕沟底,作平后施上基肥,其余的表土挖起,接着铺在肥料上面,再将第二条深耕沟的底土平铺在第一条沟的表土上面(挖第三条沟后的底土就放在茶行间),依次逐步进行。这种深耕方法的好处:一是在建园时花工要比全垦的少;二是把表土全部集中放在沟底,等于把地面的草子、草根深埋底层,既可减少幼龄茶园的除草用工,同时还可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好的土壤条件;三是把底土挖起平铺上面,有利于土壤的熟化。在坡度15度以上的山地建园,宜开成水平梯田茶园,其梯面最小不小于1.5米,梯壁高度最高不高于1.5米;梯田开法,要先定出每层梯田的坡长,然后测出每层梯田的等高线,开工时最好从坡脚开始。 4、茶树种植。茶树种植有茶子直播和育苗(种子育苗、插播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用茶子直播或种子育苗移栽,虽然成本较低,但不能保持茶树品种的纯度,而影响茶叶产量、质量和茶叶采摘机械化的实施,已逐步不再被采用;现在在兴起的是用无性系茶树良种,通过扦插育苗进行移栽。 (1)茶树种植密度。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种植密度,其行距以1.5米为宜,单行或双行种植,丛距0.33米,双行植的小行距0.33米(含在1.5米行距内)。单行植每丛用苗3株,即:每亩需苗4000株;双行植每丛用苗2-3株,即:每亩需苗5400-8000株。 (2)开沟施肥。经复垦后的茶地,在划好茶行线后,开深35-40厘注、宽25-30厘米施肥沟,每亩混匀施入腐熟饼肥150-200公斤、磷矿粉或钙镁磷肥100公斤、腐熟烂粪100担或土杂肥300担。然后填土至离地面15-20厘米。条状深耕的茶地,在回填表土至小半沟时,将上述用量肥料施在上面,然后再回填表土盖在肥料上。 (3)茶树品种选定与移栽。我国中、北部茶区,可选用福鼎大白茶作为主栽品种,个别地区茶树不易受冻,科季最低温度又不低于-70C可选用一部分特早芽种,如福云6号等。槠叶齐生行势强、发芽期中等、红碎茶品质好,可在红茶产区发展一部分;鄂茶1号生长势强、发芽期中等,制绿茶香气高,可在绿茶产区发展一部分。白毫早发芽期较早,抗寒能力略比福鼎大白茶强,可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种植。 品种选定后,最后通过严格检疫先进少量苗木建立母本园,走自已繁殖苗子的路子,这一则苗木的成本低,二是移栽时成活率高,三则可防止从外地带进新的病虫害。若是发展的要求紧迫,需从外地调进大量苗子,必须严格进行检疫,其次要搞好苗木的快装、快运,以保持苗木的鲜活。 茶苗移栽时间可在初冬(10月下旬-11月),亦可以早春(2月中旬-3月上旬)。移栽时先用绳子牵出茶行位置,用小锄头挖好深15厘米、宽15厘米的移栽沟(若在施肥时已留好时间,就不再挖),用左手持苗,2株或3株(苗子)的根颈要理齐放入移栽沟中,使根颈与地面相平,用右手将沟边的细土偎好根,土要偎好根颈部以上4-6厘米,并顺手将苗向上轻轻提一下使根系和细土接拢,用双手在根颈周围用力朝中间挤紧,然后一次浇足定根水。每丛茶苗需用水3-4公斤(土干多浇、土湿少浇),使茶根际周围的细土能形成泥浆,让根与土更加紧接。待水全部下泄后,再培好土,搞好第一次定型修剪(高度距根颈15-20厘米),再盖上草。 (4)加强苗期管理。茶苗移栽后。若连续晴天,需再浇一次水,以防止茶苗失水。茶苗经过移栽,其根系受到很大损害,在较长时间内根条的吸收能力都很差,为此可在早春用0.5-1%尿素作1-2次根外追肥,以降低茶苗体内的c/N比,促进茶苗早发芽、早生长。湖北省五峰县在大面积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过程中,研究和应用了这项措施,加上茶苗的生长季节又重施了氮肥,又注意了防旱、防渍和防治病虫害,当年苗高达到40厘米以上,个别田块苗高还达到了70厘米,茶苗成活率普遍都在90%。 (二)低产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历史上留下的零星分散、长期与粮共作的茶园;二是因建园质量差、管理水平低,形成末老先衰茶园;三是尽管茶园基础好,但因树龄过大而形成的低产茶园。 对低产茶园的改造,通常是针对不同类型,采用深耕改土、增施肥料、更新树冠和改变园相等方法进行。除此,当前随着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推广,对低产茶园改造又增添了“改植换种”和“低位嫁接换种”等新的内容。改植换种,就是将原来的老茶树连根挖掉,重新规划、整地、施肥和种上无性系良种。低位嫁接换种,就是将原来的老茶树离地面0-3厘米砍去地上部分,用嫁换方法(切接、皮接)在原来老茶蔸上接上良种接穗。根据湖此省咸宁市农科所的经验,嫁换时间最好在5月份,他们嫁接方法是:一是要边砍边接,留下的树桩的砍口要平整,切不可损伤表层。二是树桩直径小于3厘米的用切接,大于3厘米的用插皮接。三是接穗的长度为3-4厘米,采用切接蹬接穗,一侧削成2厘米长斜面,另一侧削成0.6厘米小斜面,并将长斜面插入挑开的砧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四是采用培土方法代绑。五是浇足水、培好土(最好是用生土)、搞好遮阴。六是及时除草、抹芽。七是适时定剪。八是冬季结合培土防冻压枝扩蓬。

改造旧茶园增创新效益


一、茶园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料。改土时间掌握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在离茶树20厘米处开沟,沟宽30厘米,沟深50厘米。开长沟,然后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塘泥30担,豆麸150公斤,复合肥30公斤,尿素10公斤,磷粉50公斤,分三层施入,底层为有机肥、塘泥;中层为豆麸、复合肥;面层肥为磷粉、尿素。施肥后再覆土,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 二、茶树管理与茶叶采制。 1、早施春肥,促茶芽萌发早生快发。一般于1月20日前施水肥,亩施尿素10公斤加腐熟麸肥300公斤兑水20担淋施,或麸肥采用粉碎后撒入茶园表土层,亩用干麸肥150公斤,结合浅耕土并做好茶园培肥工作。 2、实行早茶早采,增加茶青采摘次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的采茶量。实践表明,实行茶青偏早嫩采和分期分批采摘,一般在茶芽抽出新开叶5%时开始选采,到15%时开始大采。这样可以提高春茶的采摘次数,往年只采2次,而改革后可以采6次,而且茶青的质量好,规格一致,容易制好茶,从而有效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的采茶量。 3、改变茶叶加工工艺,制出好茶,增创新效益。根据一些茶农的经验,一般以制绿茶为主的工艺,其工艺流程是采青后稍经短时的晾青、晒青、碰青,然后直接杀青、揉捻,最后烘干。而单丛茶则因其品种特点和叶大而厚的特征,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晒青、凉青、碰青(摇青),方能进入杀青、揉捻,同时还须团袋,再进入烘干。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干茶的品质,效益可明显提高。 三、加强茶园夏季管理。根据茶树的夏季生育特点,结合茶园实际,抓好茶园施肥及覆盖工作。茶园施肥以施水肥为主,亩施尿素10公斤冲人粪尿10担淋施,施后结合浅耕土,进行浅土覆盖。同时做好茶园铺草覆盖,以离茶树干3-5厘米处覆盖杂草3厘米,进行全园覆盖,以降低土温,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茶树度夏。此外还应结合天气条件做好茶园的防旱防渍及病虫害防治。 四、管好并采制好秋茶,创全年茶最高效益。为实现茶园的经济增值,首先必须抓好茶园的秋季管理,采取增施肥料,以亩施尿素15公斤冲水淋施,同时施用麸肥30公斤,这样可有效地促进茶芽的生长发育,增加茶青的采摘次数。其次,做好茶青的采制。秋季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制好茶,这也是实现全年茶产量和效益增加的关键环节。 五、高质量高标准做好茶园冬季管理。结合茶园实际而做好茶树修剪。主要是控制茶树高度、延缓树势衰退,以培养较好的树冠和采摘面,便于采摘和提高采摘效率,在茶园进行定型修剪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轻、深修剪。进入投产期的茶园,主要是做好轻修剪,在冬末春初茶树停止采摘时,在上年剪口基础上提高2-3厘米进行平剪。具体做法:在茶园中以最宽蓬面处下剪,保留上年春梢和部分夏梢为育芽枝,并剪除个别粗壮枝、三丫枝、细弱枝、病虫枝、枯死枝、拖地枝等,促使形成树冠平整,枝条粗壮均匀,发芽整齐。

旧茶园改造 增创新效益


一、茶园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料。改土时间掌握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在离茶树20厘米处开沟,沟宽30厘米,沟深50厘米。开长沟,然后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塘泥30担,豆麸150公斤,复合肥30公斤,尿素10公斤,磷粉50公斤,分三层施入,底层为有机肥、塘泥;中层为豆麸、复合肥;面层肥为磷粉、尿素。施肥后再覆土,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

二、茶树管理与茶叶采制。1、早施春肥,促茶芽萌发早生快发。一般于1月20日前施水肥,亩施尿素10公斤加腐熟麸肥300公斤兑水20担淋施,或麸肥采用粉碎后撒入茶园表土层,亩用干麸肥150公斤,结合浅耕土并做好茶园培肥工作。

2、实行早茶早采,增加茶青采摘次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的采茶量。实践表明,实行茶青偏早嫩采和分期分批采摘,一般在茶芽抽出新开叶5%时开始选采,到15%时开始大采。这样可以提高春茶的采摘次数,往年只采2次,而改革后可以采6次,而且茶青的质量好,规格一致,容易制好茶,从而有效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的采茶量。

3、改变茶叶加工工艺,制出好茶,增创新效益。根据一些茶农的经验,一般以制绿茶为主的工艺,其工艺流程是采青后稍经短时的晾青、晒青、碰青,然后直接杀青、揉捻,最后烘干。而单丛茶则因其品种特点和叶大而厚的特征,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晒青、凉青、碰青(摇青),方能进入杀青、揉捻,同时还须团袋,再进入烘干。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干茶的品质,效益可明显提高。

三、加强茶园夏季管理。根据茶树的夏季生育特点,结合茶园实际,抓好茶园施肥及覆盖工作。茶园施肥以施水肥为主,亩施尿素10公斤冲人粪尿10担淋施,施后结合浅耕土,进行浅土覆盖。同时做好茶园铺草覆盖,以离茶树干3-5厘米处覆盖杂草3厘米,进行全园覆盖,以降低土温,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茶树度夏。此外还应结合天气条件做好茶园的防旱防渍及病虫害防治。

四、管好并采制好秋茶,创全年茶最高效益。为实现茶园的经济增值,首先必须抓好茶园的秋季管理,采取增施肥料,以亩施尿素15公斤冲水淋施,同时施用麸肥30公斤,这样可有效地促进茶芽的生长发育,增加茶青的采摘次数。其次,做好茶青的采制。秋季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制好茶,这也是实现全年茶产量和效益增加的关键环节。

五、高质量高标准做好茶园冬季管理。结合茶园实际而做好茶树修剪。主要是控制茶树高度、延缓树势衰退,以培养较好的树冠和采摘面,便于采摘和提高采摘效率,在茶园进行定型修剪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轻、深修剪。进入投产期的茶园,主要是做好轻修剪,在冬末春初茶树停止采摘时,在上年剪口基础上提高2-3厘米进行平剪。具体做法:在茶园中以最宽蓬面处下剪,保留上年春梢和部分夏梢为育芽枝,并剪除个别粗壮枝、三丫枝、细弱枝、病虫枝、枯死枝、拖地枝等,促使形成树冠平整,枝条粗壮均匀,发芽整齐。

(作者:湖北省农业厅

提高茶园效益的几点做法


浙江省富阳市高桥镇的新联茶场,地处丘陵山区,周围环山,地理位置较优越。该场职工顾玉胜承包了150亩缓坡茶园,茶树为鸠坑群体种。经过几年的努力,承包茶园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1998年获纯利13.3万元,1999年仅春茶一季就获利4.7万元。现将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1.加强肥培管理 肥培管理是承包茶园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顾玉胜在承包茶园中做到隔年施足有机肥,重施春肥,在春茶萌发前的2月底及时施下催芽肥,仅1998年春茶一季就平均亩施尿素60kg。在提高施肥水平的同时,对茶树修剪、茶园耕作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也都做到科学管理。管理的加强带来了较好的回报,1998年春茶平均亩产干茶99kg,150亩茶园全年产量达38.8t,产值30.2万元;1999年仅春茶就有13.3t,产值14.1万元,比1998年同期增收1.2万元,实现利润4.7万元。 2.使用采茶机 由于手工采摘成本较高,顾玉胜在该地区率先引进采茶机、修剪机各1台,对大宗茶实行机械采摘。经实践,机采比手采可节约采摘成本50%以上,且茶蓬蓬面较平整,手工采摘名优茶的工效也可大幅度地提高,实现了低成本的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 3.机械制茶 顾玉胜平时注意有关茶叶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的收集,还经常与专业技术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联系,能及时了解和引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如1998年,针对市场上手工制低档旗枪茶缺少的情况,投资2.6万元,引进南京生产的精揉机两台,与原有的绿茶初制机械配套制作低档旗枪茶,当年产量就达12.7t,产值达10万余元。1999年又投资1.3万元,再增加1台精揉机,扩大生产,仅春茶一季就生产低档旗枪茶11.8t。这不仅解决了低档原料的出路,而且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逐年有计划地改造茶园 顾玉胜承包的茶园,树龄已有20多年,树势渐显衰弱。在正常生产的同时,他每年安排一部分茶园进行改造。1997年秋季台刈了15亩,1998年春茶结束后,重修剪15亩,1999年春茶结束后又台刈20亩、重修剪20亩。这样有计划地逐年进行老茶园改造,既不会影响近期的经济效益,又可以更新复壮茶园树势,保证茶叶生产持续发展。

茶园立体间套效益高


茶园立体间套,是指在茶园里以种茶为主,兼种其它作物。茶园立体间套属于多投入、多输出、多时空变化、生物性生产的人工复合系统。合理的茶园立体间套,不仅能使农户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而且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因为立体间套的茶园能增加地表覆盖,减轻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有利于茶树生长。

经实践以下几种立体间套模式适于广大茶区采用:①茶园中间种杜仲,茶厢中种马铃薯;②茶园中种山楂,茶厢中间种魔芋;③茶园中种厚朴,茶厢中种黄豆;④茶园中种乌桕,茶厢中种花生。前3种模式适合高海拔(800米以上)茶园采用,第4种模式适合低海拔茶园采用。

为了保证茶林双丰收,茶农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间套时各种作物要合理搭配,彼此让路,互不影响。树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最好选择较高大的落叶乔木,如杜仲、山楂、厚朴、乌桕等林木。一般按4∶1的比例种植,即4行茶种1行遮阴树,每亩种30-50株,遮光率达30%左右(过密会影响茶树生长,过稀则起不到遮阴作用)。茶厢中的间套作物,不能种高秆作物,最好种匍匐形的耐荫性强的农作物或绿肥作物,株距可根据茶厢宽窄、茶龄长短和当地习惯灵活掌握。为了达到立体间套的最好效果,应制定详细的立体间套方案,促使养分良性循环,防止土壤退化,保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加强茶园越冬管理 提高春茶效益


山东省是我国江北茶区最北部的茶园集中分布区,现有茶园主要分布在日照、青岛、临沂三市10余个县(市、区),总面积为15.1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7.215万亩,茶叶总产量275.2万kg,总产值19264万元。名优茶产量82.56万kg,占茶叶总产量的30%;名优茶产值12906.88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7%。1976年,山东发生了自1959年“南茶北引”以来的首次茶园冻害,随后又发生了1979年、1983年两次较大冻害,2002年冬2003年春又发生了第4次较大冻害。2003年3月下旬和5月下旬,联合省内茶叶同行先后在日照市东港、岚山、莒县、五莲和临沂莒南、临沐、苍山及青岛市城阳、胶南、崂山10个重点产茶县(市、区)进行了茶园冻害情况和春茶产量、产值与越冬管理关系的调查研究。现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分析茶园冻害情况和春茶产量、产值与茶园越冬管理的关系。一、茶园冻害及春茶减产情况1.茶园冻害情况2002年冬季,全省15.15万亩茶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地上部全部死亡的茶园面积达1.818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12%;地上部生产枝全部冻死的茶园面积达5.454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6%;仅茶蓬表面冻死3cm以下的茶园面积达7.878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52%。2.发生茶园冻害的原因分析(1)土壤含水量。茶树生长旺盛期要求的土壤含水量为60%~80%,而停止生长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20%。2002年秋冬以来,山东持续干旱,降水量不足正常年份的10%,因而土壤含水量较低,如果不浇越冬水易发生大冻害。据在日照岚山棱罗树村和莒南洙边埠村挖取土样分析可知,地上部全部冻死的茶园,其地下2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为16.17%;地上部生产枝全部冻死的茶园,其地下2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为18.60%;茶蓬表面仅冻死3cm以下的茶园,其地下2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为19.24%。(2)冻土深度。据在日照东港小芳沟村调查可知,茶园土壤冻土深度达45cm时,茶园地上部全部冻死;地上部生产枝全部冻死的茶园,其冻土深度为26cm;茶园冻土深度为17cm时,其茶蓬表面仅冻死3cm以下。(3)越冬管理水平。越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茶树冻害的轻重。茶园越冬水浇至湿透地下50cm土层,并进行基部培土、搭防风障或基部培土、地面铺草及蓬面盖草的,其茶蓬表面仅冻死3cm以下;茶园越冬水浇透地下30cm土层,仅进行基部培土的,茶园地上部生产枝全部冻死;地上部全部冻死的茶园,既未浇越冬水,又未进行其他越冬保护。3.春茶产量、产值与茶园冻害全省地上部全部冻死的茶园1.818万亩,在春茶前的3月下旬进行了台刈,待新梢长到20cm时打顶采,平均亩产春茶3.47kg,与2002年相比减产82.65%,春茶平均亩产值500元。地上部生产枝全部冻死的茶园面积5.454万亩,在春茶前的3月下旬进行了重修剪,待茶梢长到10cm时打顶采,平均亩产春茶13.33kg,与2002年相比减产33.33%,春茶平均亩产值2400元。仅茶蓬表面冻死3cm以下的茶园面积7.878万亩,在春茶前的3月下旬进行了轻修剪,平均亩产春茶18.52kg,与2002年相比减产7.40%,春茶平均亩产值4000元。根据以上春茶产量、产值,按投产茶园7.215万亩加权平均计算,全省春茶总产量83.12万kg,比正常年份减少61.18万kg,减产42.40%;全省春茶总产值15521.25万元,比正常年份减少6132.75万元,下降28.32%。二、茶园越冬管理措施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山东茶园越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茶园冻害的轻重,而茶园冻害的轻重又直接关系到春茶产量和产值。因此,加强茶园越冬管理是提高春茶效益的重要措施。茶园越冬管理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封园药于10月下旬在投产茶园中喷施自行熬制的石硫合剂0.5°Be′,购买的晶体石硫合剂喷100倍液;幼龄茶园喷施自行熬制的石硫合剂0.3°Be′,购买的晶体石硫合剂150倍液。喷药时要将茶蓬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背面喷匀、喷透至叶片滴水为度。可以防治即将越冬的茶叶螨类、茶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及角蜡蚧,减少翌年的发生量。2.浇越冬水于“立冬”左右在茶园中浇水,以浇透地下土层60cm为宜。浇水后及时浅刨松土。3.全培土越冬幼龄茶园可采取此项措施。“小雪”前后将浇水后浅刨所松的土在茶树北侧培至茶苗高的一半,“大雪”前后再松土并培土至茶蓬仅剩10%的叶片,并形成北高南低的倾斜面。 4.基部培土、搭防风障或基部培土、蓬面及地面铺草“小雪”前后将浇水后浅刨所松的土在茶树北侧培10cm高的土埂。一是“大雪”前后在所培的土埂上开沟,将用稻草织成的草苫子埋围在茶行北侧,以前不压茶蓬,后不遮茶蓬为宜;二是“大雪”前后,在茶园行间铺厚10cm以上的麦糠或麦秧,在茶蓬上盖草,盖草量以稍见叶片为宜。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园的土壤管理与施肥


(一)茶园的土壤管理。其主要包括浅耕除草、深耕改土、间作、铺草、灌溉等。 1、茶园浅耕除草。茶园浅耕,一般是指深度不超过15厘米的耕作。浅耕的主要作用是:破除因降雨冲击或人畜踩踏,所造成的土壤表面的板结层,改善土壤的通气和透水状况,消除茶园的杂草,茶园浅耕除草,一年应进行4-5次,即:春茶前结合施摧芽肥1次,春茶后结合施复茶肥1次,夏茶生产期间1-2次,立秋前后1次。新建茶园因树冠覆盖度小,其浅耕除草次数还要适当增加。 2、茶园深耕改土。新建茶园,若是采用“条状深耕,回填表土”的方法开垦的,要争取在建园后头二、三年完成茶园行间的土壤补耕,即:在秋末冬初结合茶园施基肥,对末经过深耕的茶园行间83厘米宽土壤,深挖40-50厘米。方法是:先在茶行一端,挖宽83-85厘米,深40-50厘米、长1.5米的深耕当,并将表土和底土分放两处,接着在按第二个深耕当时便将其表土和肥料混和,放第一个深耕当靠近茶根两侧,底上挖起平铺上面,如此类推。茶园的行间土壤补耕,可分年完成或每年隔行进行;大面积茶园在深耕时,为了便于就近取土回填每条行间最后一个深耕当,相邻两行要相反方向进行。新建茶园,若是采用“全垦”方法开垦的,茶园在丰产前不必进行深耕,其间如果要施有机肥,开沟施肥时也要注意少伤茶根。对投产茶园的深耕要慎重;长期不深耕、不施有机肥,土壤的性状会变坏,茶树生长不良,产量不高,深耕很频繁,茶根伤损太多,亦会造成茶叶减产。其究竟需要相隔多少年才深耕1次,各地的作法不一,有相隔1-2年,有相隔3-4年,这主要与土壤的粘重程度和有机肥来源及数量有关。 3、茶园间作。在低山、丘陵和易受干旱影响地区的新建茶园,一般不应主张间作高杆作物,只能间作矮杆的豆科作物做保肥。在海拔较高,伏、秋旱出现的频率很低的新建茶园,如遇人、畜的口粮、饲料不足,头两年行间可间作1行玉米,第三年以后只能间作矮杆的豆科作物。茶园间作油茶、红苕、芝麻等作物对茶树的生长影响较大,应提倡。投产茶园,茶树的复盖度很大,不能再进行间作。4、茶园铺草。茶园行间铺草,可有效地保持水土和抑制了杂草生长,夏天可降低土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冬天可增加土温减轻茶树冻害。因此应大力提倡。茶园铺草时间,宜在干旱来前和冻害来前进行,每亩干草用量1000公斤左右。 5、茶园灌溉。茶园在7-27、9月的干旱季节,能根据茶树的需水情况反时灌溉,是增加夏、秋茶产量和提高其品质的关键措施。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搞好茶园灌溉。茶园灌溉方法,主要有喷灌和流灌两种。其中喷灌的投资大,但效果好;流灌的投资小,但效果差。 (二)茶园施肥。 茶树在生长发肓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元素,但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又是有限的,且彼此之间还不平衡。因此,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和调节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素,以满足茶树的要求。 1、茶园常用肥料。其主要有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除此还有徽生物肥。有机肥料,虽然养分含量不多,但养分的种类却很完全,有机质地很丰富,是生产有机茶的必备肥料。无机肥料,虽然养分含量多,对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都极有利,但对土壤和周围环境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为此,凡生产有机茶茶园,是不能施用化学合成的无机肥料的。 2、茶园施肥技术。发展有机茶生产是当代茶叶一个主攻方向,但不能一哄而起,而必须遵守客观实际,在不断开拓有机茶市场的同时,把有条件的茶场(茶园)先搞起来;其它暂时还没有条件生产有机茶茶场(茶园),先从绿色食品的茶叶抓起,即在肥料上,以有机肥料为主的基础上,适当搭配一部分无机肥料。其中含有硝酸根的无机肥料,还是要绝对禁用的。 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对那些一时还没有条件,向生产有机茶茶园转化的幼龄茶园,在施足基肥的同时还可重施氮肥,使茶树迅速形成理想树冠。五峰县1997年初冬定植的65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由于在苗期加大了氮肥用量,即:1998年每亩施尿素20-25分斤,1999年又在上年基础上再加上30-50%,如此至1999年末茶树的树冠基本形成,树高达50-60厘米以上,树冠达80厘米以上。2000年采花乡00亩良种园,仅春季一季在当地名茶生产的拉动下,亩产值就达到1000元以上,其中磨家浣村64.05亩良种园,亩产值达1401元,星岩坪村70亩良种园亩产值达到1508元。 对那些离城市、交通要道较近,根本化的茶园和零星分散的粮茶间作茶园,仍继续推广“一基三追”的施肥制度。即:每隔2-3年在末冬施一次基肥,茶树每年生长季节施三次追肥。基肥以饼肥和农家肥为主,每亩施饼肥100-200公斤、农家肥100-200担、磷肥30-50公斤;追肥以尿素为主,其每亩每年的用量视产量多少而定,一般是每采100公斤干茶,需用尿素30公斤,其中40%用于春茶发芽前作摧芽肥,35%用于春茶结束后作夏茶肥,25%用于立秋前后作秋茶肥。施肥方法:基肥结合茶园秋末冬初管理,开深30厘米、宽25-30厘米沟施;追肥结合茶园浅耕除草开深10-12厘米,宽10厘米沟施。对不是生产有机茶茶园,还可用0.5-1%尿素液或其它微量元素液作根外追肥,但在茶叶采摘高峰期是不能使用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