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人与武夷茶

发布时间 : 2021-03-30
武夷茶好处 喝武夷茶的好处 武夷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www.cy316.com - 武夷茶好处】

明朝是中国茶史的一个重要时代,也是历朝历代在制茶方法、茶叶种类上推层出新最多的朝代。

明朝初年,制茶和饮茶依然沿用宋元法。宋代的龙团凤饼造精储细,其饮茶方法已不局限于止渴清神,而是加入了更多艺术追求。据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朱元璋认为宋代制茶、饮茶方法过于繁琐,浪费民力,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下诏将“团茶”改为“芽茶”;饮用方法也将“煮”改为冲泡。据明朝《内务府录》记载,朝廷罢造团饼曾获得马皇后的支持,马皇后曾建议朱元璋贡茶无须龙团凤饼,从民间挑些好的散茶进贡即可。“芽茶”就是现在的散茶。

罢造团饼给中国茶史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散茶的出现和延续,对后世茶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为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黄茶、花茶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朝茶叶种类的多样性,给文人参与茶事活动创造了先决条件。这个时期茶叶著作更加完备,出现了许次纾的《茶疏》、谢肇淛的《五杂俎》、徐火勃的《武夷茶考》等涉茶专著。

许次纾(1549—1604),字然明,号南华,浙江钱塘人。他的父亲是嘉靖年间的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一省最高长官。许次纾出生官宦,但只是布衣,因他身患残疾,是个瘸子。据清代文人厉鹗《东城杂记》载:许次纾,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好品泉,又好客,性不善饮。所著诗文藏富,俱失传。所著茶学著作《茶疏》一卷。

《茶疏》撰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全书涉及范围较广,讲到品第茶产时,许次纾曾这样描述:“天下灵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唯有武夷雨前最胜。”

cy316.cOm扩展阅读

明朝——普洱茶膏被朱元璋“叫停”


明朝——普洱茶膏被朱元璋“叫停”!纵观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明朝出版的茶书最多,高达五十五种之多,而唐宋只有七种,后来的清朝也只有十一种,但明朝的茶书质量一般,没有超越唐宋时期如《茶经》、《大观茶论》等茶书的内容。绝大部分为茶区概要,风土人情,或唐宋茶书的翻版,因此,明代对中国茶叶的研究是最薄弱的。

那为何茶膏会在明朝被皇帝朱元璋“叫停”呢?宋朝时期,茶膏已经形成,并且茶膏的制作工艺还被记录在书籍上,受到了皇帝的重视,明间也都视为珍宝,然而到宋朝末期,人们的生活水生火热,朱元璋领民起义,改朝换代,建立明朝。由于茶膏的制茶工艺复杂,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被朱元璋斥之谓“奢侈”。朱元璋是非常体恤民情的皇帝,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全部改为“散形茶”。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全部改为“散形茶”,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一是这种制茶法因为工艺复杂,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被朱元璋斥之谓“奢侈”。它只满足少数人的享乐,大部分人或者说平民百姓根本消费不起。那时的团饼茶素有“一朝团焙成,价与黄金逞”的说法。真正是黄金有价,贡茶无价。朱元璋少时贫穷,深知社会底层人的辛苦。他知道,这种龙团凤饼制茶方式的延续,距离普通人民大众愈来愈远。因此下决心取缔这种制茶模式,改用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的“散形茶”,目的是要使普天之下,他的臣民都能享用饮茶的快乐。

二是唐宋延续下来的贡茶制度,造成当时的各级官吏对茶农与茶工的剥削愈演愈烈。到元代时,多次爆发了小规模农民暴动,反抗朝廷对茶农的盘剥,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朱元璋取缔“龙团凤饼”的同时,也一并撤销北苑贡茶苑,不再设皇家茶园。

三是宋代过分强调制茶技艺,追求工艺至高至极。在制茶技艺达到顶峰之时,反倒出现无技可施。这就使一部分制茶工匠在技穷之后开始走向“旁门左道”。为了提高茶叶的香气与滋味,他们便将龙脑及一些香料,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香味添加剂的东西,混入茶中,使品茶者明显感到不同于其他茶的味觉,以便胜出。这种近似“掺假”的方法在当时不是少数,而是一个普遍现象,被记录在很多茶书里。可见,中国的制茶领域里的“造假”现象,自宋代起始,就一直作为行业内的“潜规则”存在,有的甚至被奉为“祖传秘方”、“祖传秘制”,一直延续至今。今天我们市场仍盛行的一部分所谓的“奇香”与“高香”茶,都与香味添加剂有关。

茶膏于明代消沉了一个朝代,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古代历史朝代转换发展的必然成果。

文人雅士的饮茶习俗——文士茶


自古以来,茶与文人就有着不解之缘。饮茶的境界与文人雅士崇尚自然山水,恬然淡泊的生活情趣相对应。以茶雅志、以茶立德,无不体现了中国文士一种内在的道德实践。文士茶的风格以静雅为主。因而文人品茶不仅讲究何时何处,还讲究用茶、用水、用火、用炭,讲究与何人共饮。这种种的讲究其实只为一个目的,只为进入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文士茶艺,起源于唐代的民间,经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传播,形成了一种文人茶道,它是茶道的精髓。唐代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追求一种奢华的物质生活,当时有正义感的文人士大夫们,对这种奢华之风非常不屑,他们常聚在一起品茶、探讨茶艺、博古论今、无所不谈。茶道被文人视为一种陶冶心性、体悟人生、抒发降感的风雅之事,有独酌自饮的清幽,也有集会联谊的雅趣。

文士茶所用的茶具为青花梧桐滗盂、汤瓯、泥壶。茶叶为“婺绿茗眉”、“灵岩剑峰”。水为廖公泉或廉泉之水。伴着悠然的丝竹之声,身着罗裙的表演者款步上台,温文尔雅,端庄大方,就像是一位女才子。摆好茶具,开始焚香,拜祭茶圣陆羽。然后净手、涤器、拭器,目口用白绢轻轻拭擦茶盏。接下来备茶、洗茶,冲泡时,采用高冲法,加之柔美的“凤凰三点头”,茶只注七成满。奉茶之后,先要闻香、观色,然后才慢啜细品。

将文人雅士追求高雅、不流于俗套的意境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

深度探讨武夷水仙与凤凰水仙的区别_有哪些_主要是_如何


午茶品鉴了两款不同的“老丛水仙”,一个是武夷水仙,一个是凤凰水仙。茶友们问的最多的就是二者有什么不同?

两款茶皆称“老丛水仙”,重名,外观、汤色、香气、滋味、叶底、韵味皆迥异。

岩茶老丛水仙,条索紧结肥壮,乌褐有宝光,显砂质感,汤色橙黄明亮现红,香气浓郁沉稳,滋味甘醇顺柔带微甜,叶底黑带褐。

凤凰水仙,条索紧直细长,色泽乌褐,汤色金黄亮,香气是天然花香,高长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沙沙质感水路丝凉,叶底黄绿软亮。

茶百科查看相关资料,茶友们分别取三款不同类型的武夷水仙和凤凰水仙对比品评,然后总结如下,茶友们可参考了解。

广东凤凰水仙与福建武夷水仙在香气、滋味、汤色及叶底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凤凰水仙的条索较紧直细长,武夷水仙的条索较肥壮粗松:

武夷水仙的发酵程度较凤凰水仙重,凤凰水仙的汤色橙黄明亮:武夷水仙汤色明显橙黄偏红:

凤凰水仙香气表现出明显持久的花果蜜香型,武夷水仙香气表现浓厚而持久的烘焙香夹带米饭香韵:

凤凰水仙滋味浓厚,收敛性较强,武夷水仙茶样滋味浓醇,收敛性较弱。

生化成分分析表明:凤凰水仙的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较武夷水仙高,而水溶性糖含量武夷水仙较凤凰水仙高。

武夷水仙与凤凰水仙的异同

无论是称“武夷水仙”,还是“闽北水仙”,还是“建阳水仙”、“建瓯水仙”、“福建水仙”、“水吉水仙”,甚至还包括闽南的“漳平水仙”,如果从树种来算,它们皆是同一个茶树品种,“水仙”种,有一定的渊源联系。如果是作为商品茶来说,它们只是产地不同,前面冠以产地地名加以区分。又因产地不同、发展路线不同,工艺自然有细微差别,甚至明显差别,如“漳平水仙”,外观是四方小块状,发酵较轻。

所以,武夷水仙,既可以指“茶树品种”,又可以指商品“茶品”名,即乌龙茶品类中的“闽北水仙”茶、“武夷水仙”茶等。

同时,又可以指武夷岩茶五大分类中的一个类别。武夷岩茶分为五类:大红袍、名丛、水仙、肉桂、奇种。

而广东潮州的凤凰镇的凤凰水仙,从植物学的树种来讲,和武夷水仙,不是同一个树种,尽管都称为“水仙”。

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了一批国家良种,福建水仙和凤凰水仙均被列为国家良种,编号不同。福建水仙被编号为“华茶9号(GSCT9)”,凤凰水仙被编号为“华茶17号(GSCT17)”。从此处来看,也说明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茶树品种。

二者相同之处

都是小乔木(个别凤凰单丛有人认为属于乔木),都是中大叶种,叶形皆椭圆,叶色绿或深绿,都能按乌龙茶或红茶工艺制作出名品好茶,且大多具有花果香、兰花香等,两地都有畲族居住的历史。

二者不同之处

武夷水仙,系三倍体,是无性系繁殖,扦插;而凤凰水仙,是二倍体,可以有性繁殖。据专家考证,“凤凰水仙比福建(武夷)水仙更接近于野生型,抗逆性强。”(庄任《中国茶经。茶类篇》)

武夷水仙,发芽期属晚生种;而凤凰水仙,是早生种。

武夷水仙,原产地福建建阳小湖乡大湖村;凤凰水仙,原产于广东潮安凤凰山,早期称“红菌茶”、“鸟嘴茶”。

武夷水仙,目前市场多适制成乌龙茶、红茶,还有白茶;而凤凰水仙,主要是乌龙茶、红茶。

另一个重要之处,凤凰水仙种,由于选用原料优次和制作精细程度不同,制成商品茶品时,按成品品质由低到高又可分为:凤凰水仙、凤凰浪菜和凤凰单丛三个品级。其中最著名的“凤凰单丛”商品茶,即是采用凤凰水仙群体种中选育出的优良单株茶树,再经培育、采摘、加工而成的优质产品。较次为凤凰浪菜茶品,再次为凤凰水仙茶品。

也就是说,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一样,既是茶树树种名,又可以称为“商品茶品”名。

因此,凤凰单丛茶,从树种来说,它就是凤凰水仙种!没错,真实的事实正是如此!

而武夷水仙(福建水仙)和凤凰水仙,具体学术及植物学上的先后、逻辑关系、内在关联,有什么“远亲”或“近联”,这就需要茶学专家的探索与发现了。

普洱茶和武夷肉桂茶的区别


历史文化区别

武夷肉桂,由于它的香气滋味有似桂皮香,所以在习惯上称“肉桂”。肉桂茶被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由于其品质优异,性状稳定。如今不仅成为武夷岩茶的最佳当家品种,而且也被外地广为引种。成为乌龙茶中的一支奇葩。在多次国家级名优茶评比中,肉桂茶作为岩茶典型代表参评,均获金奖。

普洱茶名重天下,源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之说,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

制作工艺区别

武夷肉桂茶须选择晴天采茶,俟新梢伸育成驻芽顶叶中开面时,采摘二三叶,俗称“开面采”。不同地形、不同级别的新叶,应分别付制,采取不同的技术和措施。现今制作,仍沿用传统的手工做法,鲜叶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十几道工序。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渥堆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堆闷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3——5年。

“生茶”指毛茶不经过堆闷工序而完全自然转化。自然转化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形式。

冲泡口感区别

肉桂外形条索匀整卷曲;色泽褐禄,油润有光;干茶嗅之有甜香,冲泡后之茶汤,特具奶油、花果、桂皮般的香气;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茶汤橙黄清澈,叶底匀亮,呈淡绿底红镶边,冲泡六七次仍有“岩韵”的肉桂香。

普洱茶口感丰富多变,地域山头不同、年份不同、拼配和古树,口感也不一样。各个山头地域、年份均有其独特的滋味,例如老班章以刚猛霸道著称,而易武则以阴柔细腻闻名。由于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存放时间长的茶就要比新茶醇厚浓郁,刺激性减弱,价格也要贵的多。好的普洱茶可以一般能冲二十余泡,而茶味却是愈见香浓。

功效与作用区别

武夷肉桂茶有防癌、防辐射、抗衰老、抗变异、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武夷肉桂茶在福建农林大学提交的研究报告中,被誉为“健康之宝”,国际荼界评价武夷肉桂茶是“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福建中医学院盛国荣教授说:武夷茶,温而不寒,久藏不变质,味厚不苦不涩,香胜白兰、芬芳馥郁,提神消食,下气解酒,性温不伤胃。

普洱茶功效的现代研究共列述20项,即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压、抗衰老、抗癌、降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兴奋中枢神经、利尿、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灭菌、预防便秘、解酒及其他,部分功效是与中医有关,如兴奋中枢神经与少睡有关、利尿与排毒有关等。还能能帮助消化,有效刺激人体新陈代谢加速分解小腹的赘肉。

普洱茶和武夷水仙茶的区别


历史文化区别

武夷水仙为历史名茶,是闽北乌龙茶中的两个品种之一。水仙是武夷山茶树品种的一个名称,武夷水仙就是以品种命名的。武夷山茶区素有“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的说法。

普洱茶名重天下,源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之说,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

制作工艺区别

水仙鲜叶原料以中开面一芽三叶为佳,据试验对比:小开面开采的成茶香低味涩,大开面开采的吃水淡薄。采摘应严加管理,应轻收轻放,速运,薄摊,通风,防止损伤劣变。依不同采摘时间,树龄,早晚青,雨水青,分别摊放管理。鲜叶采摘后经过晒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挑剔、毛茶、补火等工序制成。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渥堆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堆闷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3——5年。

“生茶”指毛茶不经过堆闷工序而完全自然转化。自然转化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形式。

冲泡口感区别

武夷水仙茶外形肥壮,色泽绿褐油润而带宝色,部分叶背呈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香浓锐,有特有的“兰花香”,味浓醇厚,喉韵明显,回甘清爽,汤色浓艳带深橙黄色,耐冲泡,叶底软亮,叶缘红点鲜红。

普洱茶口感丰富多变,地域山头不同、年份不同、拼配和古树,口感也不一样。各个山头地域、年份均有其独特的滋味,例如老班章以刚猛霸道著称,而易武则以阴柔细腻闻名。由于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存放时间长的茶就要比新茶醇厚浓郁,刺激性减弱,价格也要贵的多。好的普洱茶可以一般能冲二十余泡,而茶味却是愈见香浓。

功效与作用区别

武夷水仙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作用。口腔发炎、溃烂、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普洱茶功效的现代研究共列述20项,即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压、抗衰老、抗癌、降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兴奋中枢神经、利尿、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灭菌、预防便秘、解酒及其他,部分功效是与中医有关,如兴奋中枢神经与少睡有关、利尿与排毒有关等。还能能帮助消化,有效刺激人体新陈代谢加速分解小腹的赘肉。

武夷岩茶的存放方法


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类的茶品,产于福建武夷山地区,岩茶的茶树一般都生长于岩缝之间,使得制作而成的岩茶茶品都具有一定的岩韵韵味。

武夷岩茶作为茶叶中的一种,也具有容易吸收异味,吸收水分等特性,保存时也要放置好才行。那么对于武夷岩茶来说要如何进行存放呢!

岩茶贮存并不复杂

一、密封,注意,要锡泊密封袋的。如是塑料袋时久会有异味;

二、干燥。不可放冰箱,置于家中干燥处;

三、避光;千不可放阳光照射处;

四、防串味。不可与其它有异味的食品放一起;至于温度,一般来说符合上述条件,常温即可。

家庭里放置地点,符合上述条件即可。一般包装好的可保质二年。如想更多年,最好购一专门不锈钢茶桶,底下铺一层竹炭或生石灰(吸潮及可能的异味),再将包装好的茶放进去。封好盖子即可。正常情况下十年不成问题。

温馨提示:要选传统重发酵高火功的好岩茶贮存,才有意义。将来的陈茶汤才会好哦!

普洱茶和武夷岩茶的区别


历史文化区别

武夷岩茶是汉族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普洱茶名重天下,源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之说,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

制作工艺区别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属乌龙茶制作,区别于台湾乌龙茶追求鲜爽的轻发酵轻焙火、安溪乌龙茶追求花香的深发酵低焙火,采用深发酵重焙火做法。

制作工艺:采摘——萎凋——烘干——焙火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渥堆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堆闷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3——5年。

“生茶”指毛茶不经过堆闷工序而完全自然转化。自然转化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形式。

冲泡口感区别

武夷岩茶的冲泡,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掾,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开汤第二泡香才显露。茶汤的香气自口吸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次,所谓“三口气”,即可鉴别岩茶上品的气。更有上者“七泡有余”。武夷岩茶的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茶条壮结、匀整,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泡汤后叶底“绿叶镶红边”,呈三分红七分绿。

普洱茶口感丰富多变,地域山头不同、年份不同、拼配和古树,口感也不一样。各个山头地域、年份均有其独特的滋味,例如老班章以刚猛霸道著称,而易武则以阴柔细腻闻名。由于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存放时间长的茶就要比新茶醇厚浓郁,刺激性减弱,价格也要贵的多。好的普洱茶可以一般能冲二十余泡,而茶味却是愈见香浓。

功效与作用区别

武夷岩茶主要药理功能: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

普洱茶功效的现代研究共列述20项,即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压、抗衰老、抗癌、降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兴奋中枢神经、利尿、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灭菌、预防便秘、解酒及其他,部分功效是与中医有关,如兴奋中枢神经与少睡有关、利尿与排毒有关等。还能能帮助消化,有效刺激人体新陈代谢加速分解小腹的赘肉。

武夷山茶乡茶树成摇钱树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福建武夷山,不仅山水著称于世,而且是中国古老的茶乡,四海闻名的大红袍茶就出自那里。近日,记者在此间探访后发现,近几年随着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各种茶界新鲜事层出不穷,令人欣喜。

茶树成了“摇钱树”

在当地茶农的印象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卖茶青就一直是个难题。但从二00五年起,随着武夷茶行情开始回暖,卖茶青难不再困扰茶农,卖茶青的方式已由“提篮叫卖”、“口头协定”变为上门预订和承包茶山,结算由“打白条”变为现付或书面协定,而价格也由徘徊不前的低谷变为每年上涨三至五成。

兴田镇枫坡村的茶农张江告诉记者,以前到处上门卖茶青都找不到“下家”,而且资金回笼慢。但二00六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年预订茶青的电话多了,茶贩子也来了。张江与很多茶农一样,根据出价高低确定买主,尤为高兴的是,茶青一过磅,茶钱就到手。

茶青“俏”了,价格自然就涨。以致于在很多收购茶青的协议中都有约定:“价格以市场行情为准,水涨船高”。以往有如“鸡肋”的茶树如今成了“摇钱树”。

茶农加入合作社

尽管茶青好卖,但茶农属于散户经营的范筹,受到小规模、少客户、老市场、低效益等的制约。

正是认识到茶农的“先天不足”,二00六年,星村镇黄村在当地率先试水“合作”。这个村与武夷山最大的龙头茶企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经过多次协商后,茶叶合作社这一“公司+农户”方式浮出水面。

黄村的“村官”黄正华首先在村里组织茶农加入茶叶协会,而后协会再与星愿公司、福建省农林大学茶学系共同组建茶叶合作社,形成产销纵向的联合模式。村里有四十一户茶农、茶企加入协会,并成为合作社成员,他们每年都可以从星愿公司赊欠有机肥料、生态农药,接受专家上门培训。在减轻了资金压力,解决了卖茶难题之后,“种好茶,卖好价”成为他们的共识。

小厂结成联合体

武夷山市的南岸村有着二十七家民办茶企,由于规模小、数量多、销路窄、品牌杂,导致低价竞争,利益受损。二00六年,他们意识到“单兵作战”不如“联合出击”,“门户林立”不如“统一招牌”,年底,十七家茶企协商后共同注资五百万元联合组成一家新公司,次年又吸纳了六家新办的茶企。公司成立后首先就在村里设立茶叶展销区,让客户按需购茶。

在这些茶企看来,新公司至少给他们带来了品牌共享、客户共享、技术共享、利益共享的好处。他们共同注册一个商标,共同推介一个品牌,不用相互压价,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茶叶量太少而失去客户,今年十月底,一家成员茶企的客户需要一万公斤茶,在卖出自己四千多公斤茶后,这位茶企业主又带着客户到其他合作茶厂买足了茶。此外,公司还组织茶企斗茶赛,让获奖者公开自己制茶的心得。

今年下半年,尝到 “联合”甜头的南岸村又出新招——组建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在全村茶农中统一推广先进的茶园管理技术,统一规范农药肥料的使用,统一与银行合作,实行小额联户贷款,保证资金稳定。

茶与生命


看到央视对普洱茶又进行了一次深度采访,特与茶友们分享。

茶与生命——普洱茶太上皇金瓜贡茶

光是所投保险就近两千万,当时人们要想观看它们,就要隔着玻璃和警卫寄到关卡。今天,让我们与这神秘物品零距离接触!

普洱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在港台茶界,被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目前,金瓜贡茶的真品仅有两沱,分别保存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行世的所谓金瓜贡茶,皆是后来某些茶厂的跟风之作,不足以信。

1963年北京故宫处理清宫贡茶,总计有两吨多。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普洱茶。据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王郁风先生《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载:“本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仍有普洱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1963年10月23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些陈年贡茶实物,普洱团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我曾选了一个大的普洱团茶用磅秤称了一下,重量为5.5市斤,当是清代5斤重的团茶……60年代初,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我于1992年11月13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偶遇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曾问故宫贡茶事,据告普洱团茶、茶膏等仍留有样品。”

身世追踪

金瓜贡茶,现留存的实物,据专家考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此茶品生产厂或说成品加工者为普洱贡茶茶厂,原料及初制系西双版纳倚邦茶山。

无味之味

据称,这些普洱贡茶,曾有专家取了一些试泡,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叶陈化、淡薄”。这也正好印证了邓时海先生之说:“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

如何区分武夷山正岩、半岩、洲茶?


武夷山产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当地茶树种类繁多,分类复杂。按照采茶时期、制茶成分、栽培地区、栽培品种等不同的标准,各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武夷岩茶是中国茶叶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其评判标准以“岩韵”为核心,而“岩韵”是否纯正又取决于茶树生长的山场,即山场是否属于正岩产区。

当地人认为,产于正岩的茶,岩韵正,回甘明显;反之,离正岩范围越远的茶,则被认为是岩韵不显或是没有岩韵,茶叶的售价也就越低。

因而,依照此岩韵为市场评判标准,在闽北山区的茶山分布中事实上存在一个“正岩/外山”(还可以细分为大岩茶、正岩茶、半岩茶、洲茶、外山茶)、“正山/外山”的等级结构。

总而言之,“正”——代表着正宗、高品质、味道纯正、最高等级等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而从文献记载来看,武夷山很早以前就存在着基于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而对茶叶进行的分类,茶有“岩”、“洲”、“外山”之分。

“茶,诸山皆有,溪北为上,溪南次之,洲园为下。”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武夷山之外者为外山茶。而“岩茶”又可进一步分为“大岩茶”、“中岩茶”及“半岩茶”。

据陆羽《茶经》载:“种茶的土壤,以杂有烂石为最好,其次为沙质的土壤,黄土最差。”

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随见录》中写到:“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

清代文人刘埥在《片刻余闲集》中也有类似的岩茶、洲茶的划分,并指出“凡岩茶,皆各岩僧道采摘焙制,远近贾客于九曲内各寺庙购觅,市中无售者。洲茶皆民间挑卖,行铺收买”。

说了这么多,最后依据古籍文献中的记载及如今市场上对商品武夷岩茶的分类,就大致得出了以下的“武夷岩茶等级分布图”。

茶性与酒性


茶和酒是千岁老友,但两人性格绝然相反。一个是豪爽,狞猛,讲义气的汉子,一个是文静,宽厚,重情谊的书生。

茶为内功,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一盏浅注,清流,清气馥郁。友情缓缓流动,谈兴徐徐舒张。渐入友朋知己间性灵的深相映照。

酒为豪狂式的宣泄,茶为含蓄蕴藉式的内向情感。

酒入大脑,可产生摧毁性的强刺激。茶具有舒缓的渗透性潜入全身汗囊毛孔,缓缓生成温馨抚慰效应。

酒,饮前清香诱人,饮后浊气冲天,污及四邻空气。茶,饮前淡淡清气,渗透人体,弥漫于不易觉察的周围空间。

人之或嗜酒,或嗜茶,或兼及双嗜,并非着意选择,更非精心安排。其所以成癖者,有机缘,也有自然天成。

我嗜茶数十年,乃缘于出生绿茶之乡。

家乡小镇,坐落在大别山脚下。山上山下,酒道不兴,茶道畅行。毛尖、云雾、瓜片、小兰花,于峰顶、缓坡,漫漫成片。茶馆,茶叶店,比肩林立。

幼时生于是乡,壮年又入太湖茶乡,机缘相伴而来。因之曾种过茶,制过茶,品过茶。

茶之种,之制,之器,之藏,之饮,各有其术,各有其道,各有其情。

家乡小镇多茶馆。外地亲友来访,往往不在家中落座饮茶。浸泡于茶馆中,清茶,清谈,佐以清蔬淡点。此似为待客仪规。视主人钱囊奢、吝,客人风度文、鄙,而开台于雅座或大众厅。

我幼时,热水瓶属于高档奢侈用品。普通人家盛茶,多用铜丝把紫砂壶,或提梁紫砂壶。一壶容量,约相当于五磅热水瓶半瓶或一瓶。将冲泡好热茶的紫砂壶,放进草编或棕丝编的茶焐中保暖。考究点的老茶客,手捧巴掌大的小巧紫砂壶。身边木炭炉上,坐着一把小铜壶,开水源源不绝地冲兑。

近若干年来,瓷杯、玻璃杯广为普及。原系大众化的紫砂杯、壶,反而抬举成高档的饮器,更抬举成每件数千元上万元的极高档工艺品。

茶叶焦干,易碎。茶叶店中,一桶茶叶卖到将尽时,桶底余茶,往往成了无叶片的茶叶末。揉碎之品,形变,质不变。茶中极品的茶叶末,其内质仍为高档极品。只是外形不成条索,不美观。镇上精明的饮仙,日常家用茶,重质不重形。常饮用此高档茶揉碎之末。重吃不重看,物美价廉。

酒,越陈越醇。茶,越新越香。酒重陈,茶重新。低档新茶,有时并不逊于隔年之高档陈茶。

茶,不一定名愈重者愈好。高山云雾间的荒山野茶,自采自炒。虽无部优国优桂冠,但常会超过高档名茶。常人常趋向名声大的名茶。嗜茶老饕,总是将适合自己口味的茶,视为无上佳品。

雨花、龙井、眉珍、碧螺,其味不一。我常取数种茶搀和冲泡。有的取其清香味醇,有的取其甜苦味重,有的取其色、味稳定耐冲泡。集数种茶之长,调制出一味新品,以适应个人味蕾之需。此品不见茶经,不入茶谱。私名之谓调和茶,或效颦洋人鸡尾酒之名,取一不雅驯之名,曰鸡尾茶。

经杯、壶盖闷过的绿茶汤水,清香味全失,变成了煮熟茶叶的浊气。溺于饮道者,冲泡绿茶,往往用杯不用壶。用无盖陶瓷杯,或无盖紫砂杯。

一杯茶,吃数开,其味全变。先清淡,继清香,后甜苦,再后淡而无味,终至淡而生青草腥气。

居家吃茶,不妨并用两杯。以大杯泡叶成卤,极苦。喝时,另以一小杯倒点茶卤,再冲兑白开水,将其稀释成自己舌底满意的茶汤。以卤兑水稀释之茶,可使五杯八杯茶汤,保持大体同等浓度。持续葆有最惬意的口感,最氤氲馥郁之朦胧意境。

当代各种饮料中,茶的饮用方式主要在于品。若解渴,汽水、矿泉、橙汁、可乐、温开水、凉开水,皆可极迅速极有效地满足需要。饮茶则需轻啜慢抿,缓缓品味。

对于耽饮者,品,有助于缅念过去遥瞻未来,有助于独自浸溺于创造构思中,也有助于萌发友朋间隽言妙语之谈兴。

三分解渴七分提神,三分饮七分品,如此则绿茶直可达成灵肉兼美的效应。

中医与茶疗


在古代,茶即是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可见,茶的起源应该是作为药用的。很多历史古籍和古医书都有不少关于茶叶的药用价值和饮茶健身的论述。陆羽的《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本草纲目》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茶与五行

《茶经》开篇第一句就说茶是我国“南方”的“嘉木”,理所当然,茶首先属木。陆羽将“五行”纳入“煎茶”的茶道中,他认为金木水火土相结合才能煮出好茶。煎茶用的风炉,属金;炉立于土地上,属土;炉中沸水,属水;炉下木炭,属木;用碳生火,属火。这五行相生相克,阴阳调和,从而达到茶“祛百疾”的养生目的。

现代制茶工艺中,采摘下的茶青(属木),经炙热铁锅(属金)“杀青”,揉捻后慢火(属火)烘焙成干茶。“金”克“木”,又被“火”克,性质大变,从而制成成品茶。冲泡茶叶所需的沸水(属水),茶具(属土),也属五行之列。中医认为一个人的五行平衡停匀,生克得当,即可强身体健,命运亨通。茶叶经过反复生克、攻伐、合化、博取,兼容了阴阳五行的精华灵气,这正是茶叶诸多养生功效的根源所在。

中医“茶疗”的发展

陆羽则集合前人有关茶的文献之大成,编写出《茶经》一书,此书不仅内容丰富、承前启后,而且奠定了茶在整个中华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使人们在对茶叶有药效认识的同时,也认识到茶已成为中华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至宋代茶业飞速发展,中医茶疗的使用方法和运用范围逐渐扩大,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列有药茶专篇。其中的槐芽茶方、上萝叶茶方、皂荚芽茶方、石楠芽茶方中不再专注于茶的本草药效研究,而是将重点转向了茶的制作工艺及服饮方法在方剂中的运用,这使得中医茶疗在发展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与此同时,随着唐宋时期社会文明高度发达、各种思想交会融合,以儒释道三家与茶相结合所产生的茶道文化应运而生。茶道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又与中医调神养生的理论和实践构成良性互动,经过岁月沉淀后,确立了以茶为中心的茶道养生方法。

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西方文化思想全面引入中国,中华传统文化遭受强烈冲击,中医也经历了一个由中西融通渐变到中西结合的理念更新过程。中医茶疗在这种背景之下,步入到一个全新的开拓创新时期。在药理及生化等新型科学实验方法的积极推动下,人们对茶叶的药用有效成分及其功效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研究出茶叶中含有的45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又以茶多酚、生物碱、茶多糖、茶色素、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等为主要成分。

这种全新的视角给中医茶疗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式,随着中药炮制技术的不断改进,人们更是设计出袋泡茶、速溶茶、浓缩茶及罐装茶等更为简便的饮茶方式,使得人们越来越乐于接受中医茶疗,丰富了和发展了中医茶疗养生的内涵。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明朝文人与武夷茶》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