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楼的源起

发布时间 : 2021-09-07
茶叶的源起 古代茶叶 古代花茶

茶叶的源起。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茶楼的源起”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古代茶楼的源起”相关知识!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的国家。我国人民把饮茶当做了一件正经事,茶楼、茶馆、茶店,各类以卖茶为主要目的的店发展了起来。

其实,不仅仅是现代。茶楼的发展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古代。

茶楼有一个旧称,叫二厘馆。原来,茶楼的前身,有如江南地区的茶肆,设备简陋,只摆几张桌子、条凳,供人们歇脚之用,供应的食物粗糙只有芋头糕一类的小吃,泡茶的茶壶是石湾产的大耳粗嘴园壶,形状似鹌鹑故以名鹌鹑壶,上茶楼饮茶戏称为去揸鹌鹑。茶资只收二厘钱,故又称之为二厘馆后来,经济发展了,饮食行业兴旺起来,以经营茶点为主的茶楼才逐渐出现。

茶楼又称居。所以,老广州称去饮茶为上茶居。广州人上茶楼饮茶叫叹茶。叹者,享受也。这种享受是多种多样,欲谈心里事,请酒家楼这是一间老茶楼挂的一副对联,此联正好道出了广州人把上茶楼饮茶作为谈心雅聚的一种赏心乐事。但是,在旧社会,那些官僚巨贾,却另有所求了,巴金在一篇旅途随笔中就曾记下陶陶居的见闻:席间有位老妇人掀帘而入,还带有两位女子进来,说她们睇相论银......巴金起先有点茫然,不知所以,后经朋友说明,才知是受辱受损害的少女、少妇。她们是为生活所迫,被人骗到这里作色相买卖。只有解放以后,才象郭老所写的那样:南园不是大观园,乃是工人极乐园,工友如信念今天下主,南园仍是大观园。

茶楼里也有不少文人学者的行踪。陶陶居门厅上的黑底金字大招牌,据说是康有为的手笔。过去,陶陶居曾是粤剧艺人不挂牌的俱乐部,是他们埋组班的活动场所。五十年代,陈残支的香飘四季中有几个典型人物,是在茶楼中找到模特儿的。鲁迅的小说中的人物有没有在广州的茶楼中拾缀,不大清楚但在他的笔记中却可看到,一九二七年,他在广州的那一段日子里,曾经到山泉太平馆、陆园、妙奇香、别有春、北园、南园、一景酒家、国民餐店、陶陶居和拱北楼、晋华斋、福来居、大观饭店等地方,看来鲁迅之到茶楼,除日常所需饮馔外,也会有观察民情的因素在内。作家韦君宜来穗坐了三四个茶楼,对广东人上茶楼很有体会。她称赞茶楼象个群众的社交场合,气氛确实可爱,这点人情味实在令人愉快。说茶楼的楼梯上下人头攒动,食后自动招呼服务员以碟为单位计价是君子之交,不止有情趣,而且有风格,是真正老广东人的风格。这不是虚言妄赞而是体验入微。

茶文化精选阅读

绿茶源起历史文化介绍


茶树的拉丁文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茶经》:“茶,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日茶,二日槚,三日蔎,四日茗,五日荈。”陆羽还在《茶经》中记载巴山峡川(今重庆、湖北西部一带)有两人合抱粗的大茶树,需将树枝伐下来才能采摘。

古人利用茶叶最原始的方式是采摘鲜叶直接咀嚼,随后发展到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成风,茶叶从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都可品饮的普通饮料,还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即将采来的茶先做成饼,再烤干或晒干,捣成末。由于经过简单加工后的茶青草味浓郁,所以人们又发明了蒸青制茶法,对茶的鲜叶进行蒸汽杀青、碎制,穿成串烘干,以去除青草味。不过这样虽然除去了青草昧,但仍然留有苦涩味。于是人们又采用清洗鲜叶、蒸青、压榨、制饼的方法,降低茶叶的苦涩之味。

唐代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新局面,使茶跨人思想和文化领域与文化结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此,茶真正融人人们的精神世界,茶道大行于天下。唐代蒸青制饼茶的方法已逐渐完善,形成了蒸茶、捣茶、拍压、烘焙、穿串、封茶完整的制作工序。

正如陆羽在《茶经》中所说:“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这也是绿茶加工技术的萌芽。这种制饼茶的方法已达到了完备的境地,影响深远,当时还被人唐的日本僧人带回,在日本广为传播。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茶馆茶楼的影响


茶馆茶楼是茶业的延伸产业,也是休闲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中国茶文化与休闲文化相结合最紧密的一个重要平台。无论是广东人喝茶,还是四川人喝茶,杭州人喝茶,都体现了休闲文化的基本精髓,比起旅游的目的性、异地性,去茶馆茶楼喝茶更表现出休闲的随意性、本地化。研究茶馆茶楼文化实际上就是在研究中国的休闲文化。

一.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1.文化的多元性

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中外文化、地域文化互相交融,营造出茶馆的多元特性。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的茶文化的清和、简约、求真、求美得高雅精神。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2.功能多样化

在茶馆茶楼人们除了饮茶之外还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茶馆不仅是亲朋好友汇聚的场所,也是商务会谈、旅游观光、展示演示的场所。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3.服务的层次化

茶馆茶楼既有十分注重服务人员的素质,规范服务人员的行为举止,强调文化服务、品牌服务,特色服务的都市茶馆,也有强调温馨、舒适的社区茶馆。有为时尚消费者提供的旅游景区茶室,也有重视老人和一般工薪阶层的社区茶室。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4.茶艺的多种化

茶艺师茶与艺术的结合。人们既可以在茶馆中欣赏一般的茶叶冲泡技术,还可以体验时尚技艺、茶具等工艺品的制作技艺,体现出茶艺的真、善、美。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5.灵活经营化

茶馆茶楼既有室内的雅座、包房,也有室外的茶园、景区一体的茶座;既有早茶、午茶、冰茶,也有冰茶、暖茶、茶饮料、有机茶。在经营上,传统方式和时尚方式有机的结合,投其所好,可一人独饮,也可与人同乐。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6.品牌差异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地完善自我是茶馆经营管理者们的共识。在增加茶馆茶楼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追求规模、档次、风格等差异化过程,形成茶馆独特的品牌形象。

二.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

茶馆茶楼发展生机勃勃,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吸引了社会各类群体的积极参与,与此同时,茶馆茶楼对社会经济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1.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茶馆茶楼是一个城市特定的地域文化符号,茶馆茶楼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显示了茶馆在一个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2.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馆茶楼是人们的公共生活,即家庭之外的活动主要场所,茶馆茶楼给相识和不相识的人提供了社交场合。周末和节假日,一些农家茶室、热点旅游景区茶室顾客盈门,成为现代人们都市生活的一个缩影。

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3.生活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

茶馆茶楼与西方的咖啡馆、酒吧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社会角色更加多重,其功能已远远超出休闲的范畴而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

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4.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茶馆茶楼是优质服务劳动密集型产业,茶馆茶楼不仅能给社会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并且还促进茶叶的生产、研发、制作、茶艺培训等发展,还对陶艺、食品工艺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就农家茶艺居来说,延长了产业链,并给农户茶叶的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茶农致富提供机遇,缓解三农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茶楼历史


茶楼有一个旧称,叫二厘馆。原来,茶楼的前身,有如江南地区的茶肆,设备简陋,只摆几张桌子、条凳,供人们歇脚之用,供应的食物粗糙只有芋头糕一类的燕赵环保网文字广告招商位小吃,泡茶的茶壶是石湾产的大耳粗嘴园壶,形状似鹌鹑故以名鹌鹑壶,上茶楼饮茶戏称为去揸鹌鹑。茶资只收二厘钱,故又称之为二厘馆后来,经济发展了,饮食行业兴旺起来,以经营茶点为主的茶楼才逐渐出现。

茶楼又称居。所以,老广州称去饮茶为上茶居。广州人上茶楼饮茶叫叹茶。叹者,享受也。这种享受是多种多样,欲谈心里事,请酒家楼这是一间老茶楼挂的一副对联,此联正好道出了广州人把上茶楼饮茶作为谈心雅聚的一种赏心乐事。但是,在旧社会,那些官僚巨贾,却另有所求了,巴金在一篇旅途随笔中就曾记下陶陶居的见闻:席间有位老妇人掀帘而入,还带有两位女子进来,说她们睇相论银......巴金起先有点茫然,不知所以,后经朋友说明,才知是受辱受损害的少女、少妇。她们是为生活所迫,被人骗到这里作色相买卖。只有解放以后,才象郭老所写的那样:南园不是大观园,乃是工人极乐园,工友如信念今天下主,南园仍是大观园。

茶楼里也有不少文人学者的行踪。陶陶居门厅上的黑底金字大招牌,据说是康有为的手笔。过去,陶陶居曾是粤剧艺人不挂牌的俱乐部,是他们埋组班的活动场所。五十年代,陈残支的<香飘四季>中有几个典型人物,是在茶楼中找到模特儿的。鲁迅的小说中的人物有没有在广州的茶楼中拾缀,不大清楚但在他的笔记中却可看到,一九二七年,他在广州的那一段日子里,曾经到山泉太平馆、陆园、妙奇香、别有春、北园、南园、一景酒家、国民餐店、陶陶居和拱北楼、晋华斋、福来居、大观饭店等地方,看来鲁迅之到茶楼,除日常所需饮馔外,也会有观察民情的因素在内。作家韦君宜来穗坐了三四个茶楼,对广东人上茶楼很有体会。她称赞茶楼象个群众的社交场合,气氛确实可爱,这点人情味实在令人愉快。说茶楼的楼梯上下人头攒动,食后自动招呼服务员以碟为单位计价是君子之交,不止有情趣,而且有风格,是真正老广东人的风格。这不是虚言妄赞而是体验入微。

有趣的茶楼别称


茶楼(茶馆)是专门用来饮茶的地方。它设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茗、休闲、娱乐、议事、聚谊、探听行情、买卖交易等。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对茶楼的称呼有所不同。

在唐代,茶楼又称茶馆,是过路客商休息的地方;在宋代,茶楼是娱乐的地方;在明代,人们的品茶方式有了变化,从点茶到出泡,茶馆也繁荣起来;清末后,茶馆业有所衰落;建国后一段时间,除了老年茶馆、旅游点茶馆外,其他茶馆都有所衰;90年代后,茶馆复苏,发展很快。

茶楼有一个旧称,叫二厘馆。原来,茶楼的前身,有如江南地区的茶肆,设备简陋,只摆几张桌子、条凳,供人们歇脚之用,供应的食物粗糙,只有芋头糕一类的。泡茶的茶壶是石湾产的大耳粗嘴园壶,形状似鹌鹑,故以名鹌鹑壶,人们把上茶楼饮茶戏称为去揸鹌鹑。茶资只收二厘钱,故又称之为二厘馆。后来,经济发展了,饮食行业兴旺起来,以经营茶点为主的茶楼才逐渐出现。

茶楼又称居。所以,老广州人称去饮茶为上茶居。广州人上茶楼饮茶叫叹茶。叹者,享受也。这种享受是多种多样,欲谈心里事,请酒家楼这是一间老茶楼挂的一副对联,此联正好道出了广州人把上茶楼饮茶作为谈心雅聚的一种赏心乐事。但是,在旧社会,那些官僚巨贾,却另有所求了,巴金在一篇旅途随笔中就曾记下陶陶居的见闻:席间有位老妇人掀帘而入,还带有两位女子进来,说她们睇相论银......巴金起先有点茫然,不知所以,后经朋友说明,才知是受辱受损害的少女、少妇。她们是为生活所迫,被人骗到这里作色相买卖。只有解放以后,才像郭老所写的那样:南园不是大观园,乃是工人极乐园,工友如信念今天下主,南园仍是大观园。

浏览茶楼历史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的国家。我国人民把饮茶当做了一件正经事,茶楼、茶馆、茶店,各类以卖茶为主要目的的店发展了起来。

其实,不仅仅是现代。茶楼的发展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古代。

茶楼有一个旧称,叫二厘馆。原来,茶楼的前身,有如江南地区的茶肆,设备简陋,只摆几张桌子、条凳,供人们歇脚之用,供应的食物粗糙只有芋头糕一类的燕赵环保网文字广告招商位小吃,泡茶的茶壶是石湾产的大耳粗嘴园壶,形状似鹌鹑故以名鹌鹑壶,上茶楼饮茶戏称为去揸鹌鹑。茶资只收二厘钱,故又称之为二厘馆后来,经济发展了,饮食行业兴旺起来,以经营茶点为主的茶楼才逐渐出现。

茶楼又称居。所以,老广州称去饮茶为上茶居。广州人上茶楼饮茶叫叹茶。叹者,享受也。这种享受是多种多样,欲谈心里事,请酒家楼这是一间老茶楼挂的一副对联,此联正好道出了广州人把上茶楼饮茶作为谈心雅聚的一种赏心乐事。但是,在旧社会,那些官僚巨贾,却另有所求了,巴金在一篇旅途随笔中就曾记下陶陶居的见闻:席间有位老妇人掀帘而入,还带有两位女子进来,说她们睇相论银......巴金起先有点茫然,不知所以,后经朋友说明,才知是受辱受损害的少女、少妇。她们是为生活所迫,被人骗到这里作色相买卖。只有解放以后,才象郭老所写的那样:南园不是大观园,乃是工人极乐园,工友如信念今天下主,南园仍是大观园。

茶楼里也有不少文人学者的行踪。陶陶居门厅上的黑底金字大招牌,据说是康有为的手笔。过去,陶陶居曾是粤剧艺人不挂牌的俱乐部,是他们埋组班的活动场所。五十年代,陈残支的香飘四季中有几个典型人物,是在茶楼中找到模特儿的。鲁迅的小说中的人物有没有在广州的茶楼中拾缀,不大清楚但在他的笔记中却可看到,一九二七年,他在广州的那一段日子里,曾经到山泉太平馆、陆园、妙奇香、别有春、北园、南园、一景酒家、国民餐店、陶陶居和拱北楼、晋华斋、福来居、大观饭店等地方,看来鲁迅之到茶楼,除日常所需饮馔外,也会有观察民情的因素在内。作家韦君宜来穗坐了三四个茶楼,对广东人上茶楼很有体会。她称赞茶楼象个群众的社交场合,气氛确实可爱,这点人情味实在令人愉快。说茶楼的楼梯上下人头攒动,食后自动招呼服务员以碟为单位计价是君子之交,不止有情趣,而且有风格,是真正老广东人的风格。这不是虚言妄赞而是体验入微。

分享英国下午茶的起源时代及源起人物


英国下午茶世界闻名,但是这英国下午茶又是从哪个时代源起于世的呢?现在爱茶之人都我来看一看英国下午茶究竟源于哪个时代。

英国下午茶起源时代:19世纪的维多利亚女皇时代

英国下午茶源起于19世纪的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因此也称为维多利亚下午茶。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约为公元1837年~1901年。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的英国是最强盛的国家,这时英国的豪门贵族们喜爱追求新刺激与精致的品味,以其来填补空虚和无聊的生活。

英国下午茶源起人物: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

在公元1840年某个下午,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在家中,觉得心无寄托,无聊之极,然而到了大约在4点钟,安娜女士感觉到有点饿,就让女仆给她准备烤面包和红茶,女仆端上面包和红茶后,及退下了,安娜女士吃着烤面包,喝着红茶,觉得这让整个下午都惬意起来了。

于是,贝德芙公爵夫人在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约来几位知心好友,一起吃着点心喝着红茶聊天。于是,好友们对这这个“下午茶”赞不绝口,好友们回去后纷纷模仿,随之逐渐扩大,于是不久便流行成为贵族们趋之如鹜的下午茶,也就是正统的英国下午茶。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那种惬意的维多利亚下午茶,已逐渐失宠,但是现今世界各地喝下午茶的形式,依然保持着。

由此可见,现今世界各地的下午茶,就是从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的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始创而流行开来的。

香港最早茶楼“杏花楼”


茶叶,是五六十年代香港人的重要消闲文化。饮早茶当早餐医肚,上茶楼饮下午茶斟生意,以及饮夜茶作为叹世界,为中下层人士无以上之的享受。设想,离开白鸽笼式的唐楼居所,在茶楼选一临窗的卡位,于木叶风扇的习习凉风下,一面叹一盅两件,饱览窗外的街景,或是阅读一毫两份的拍拖报,再收听有线电台丽的呼声的天空小说,其滋油的心境,真不足为外人道。

香港最早的茶楼为开业于一八四五年的杏花楼,可是在十九世纪,香港长期宵禁,以致茶楼酒馆业发展缓慢。直到一八九七年,宵禁令解除,茶楼才如雨后春笋般开设,一九五O年代为全盛时期。不少茶楼设有歌坛和棋坛,以致座无虚席。当时著名的茶楼有中区的高升、莲香、第一楼、香云、庆云、上环的清华阁、云香、添男、平香。西营盘的正心、多男、茗芳。湾仔的龙凤、禄元及冠海等。九龙方面则有佐敦道的云天、上海街的一定好、云来以及弥敦道的龙凤等。

经历一九六O年代起的旧楼拆卸重建,茶楼亦光不过被淘汰的命运,时至今日,上述的著名茶楼,只余两度迁址的莲香。

源茶道


大凡茶文化发达的地方,产茶是无疑的。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的婺源,历史上曾称为吴头楚尾,就是块出名茶的灵秀之地。婺源产茶.唐代陆羽《茶经》中便见记载。宋时,婺源的谢源茶已被誉为全国六大绝品茶之一。明末清初,其四大名家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均为贡品,一时名重天下。茶在唐已成举国之饮,茶道也随之大兴,婺源当不例外。史载:南唐宣歙兵马观察使查文徵,弃官后曾隐居于婺源蚺城(今县城)西郊。此地林壑幽美,更有一泉清彻甘冽。查常与县令廖平临泉烹茗论道,后人遂称此来为廖公泉。南宋以来,特别是明代,婺源因是朱熹故里,儒学盛行,文风鼎盛,茶礼、茶俗就蔚然成风,在文人的推动下,茶道也不断发展丰富,溶进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由于主体、地域文化条件的不同,茶道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多层次的。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婺源茶道中的农家茶、富室茶和文士茶,正是从民间整理而成的,反映出不同层次的文化形态。比如,在婺源乡村,不仅家家会种茶,而且人人善做茶、饮茶。他们不论是上山伐木,还是下田耕作,都要带上用竹子做成的茶筒。为了路人方便,村间道路还没有茶亭。家里待客,更是非茶不可,铜壶烧水,瓷壶冲泡,然后再分茶敬客,盛茶则用汤瓯,一种类似小碗的茶具。这就是农家茶,形式比较简朴,贵在真诚亲切。而富室茶,则迥然相异。富裕人家,房子高大宽敞,会客常在堂前或花厅,窗棂明灿,桌椅红亮,有些还在墙上挂几轴书画,颇具气派。客人无论是围八仙桌或分列两旁,坐位均有大小之分,因此,敬茶时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不能有些许差池。茶具,亦更讲究,一般用锡制的通气壶烧水,有的还用银壶。饮茶则是粉彩、古彩或青花的滗盂,大多是瓷托,亦有用锡、银托的,真可谓器尽奢华。最讲究的当推文士茶。婺源历史上属新安文化,儒雅风流。因此,文人学士品茶,一讲境雅,或竹坞流泉,或幽院明轩。二要器雅,泥炉鄣炭,瓦罐竹勺,茶碗也以古朴为上。三就是人雅了。人是品茶的主体,当然是最重要的。至于泉之高下,火之文武,水之三沸,泡之疾徐,更是无以穷尽,追求的是一种汤清、气清、心清的神妙境界。论茶道,当不仅仅是如何煮水,如何冲彻等等等,否则,那只是泡饮的方法而已。所以称之为道,更重要的是在茶的泡饮过程中,寄寓了一定的哲学思想和道德精神,正因为此,茶才可以立德,可以养俭,可以陶情。婺源茶道倡导的敬、和、俭、静,便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当然,在今天,这四个字又注入了时代的新意。敬--以茶敬客。不仅表达对客人的尊敬,而且也显示了主人真诚、纯朴的传统美德。和--茶味清和。世间万物,和谐相生;人之间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俭--茶性俭。精行俭德可以养廉,君子上交以茶当酒,倡行清廉节俭之风。静--茶之功可消除心灵杂念。通过品茶,启发思维,修身养性,静以致远,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这就是婺源茶道的内在精神。通过这种精神的传递和感悟,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己及人,那么,茶道就必然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文化层次和思想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