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流通之茶市

发布时间 : 2021-09-15
天之红祁门红茶 成都红茶之翼 品定之白茶

天之红祁门红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叶流通之茶市”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叶流通之茶市”相关知识!

茶市(2)[Teamarket]茶叶贸易的市场,一般位于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城镇。

茶市的记戴,最早见于西汉王褒《僮约》:武阳买茶。表明至迟在公元前59年,在武阳(今四川彭山)即已出现茶叶集市。白居易名作《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可证唐代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茶叶集散中心。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唐代全国茶税四十万贯,浮梁一地占了八分之三,是一个特大茶市。北宋初,榷货务,十三场即为大茶市。林逋《无为军》诗云:酒家楼阁摇风旆,茶客舟船簇雨樯。茶客即茶商,生动地描写了无为军茶市的兴旺。

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成都,南宋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建康(今江苏南京)、镇江均系规模较大的茶市。元、明、清茶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茶市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和市民化的进程。但宋代茶市,依然只是官方控制下的商销茶叶流通体制;历经元、明、清的发育、培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叶流通之茶由


茶由[Tearetailcertification]①元代发售给卖零茶者的凭证。

《元史食货志二》载,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改江南茶法,规定茶商货茶,必赍茶引。引之外又有茶由,颁卖零茶者。初每由茶九斤,收钞一两。至是自三斤至三十斤,分为十等,随处批引局同。皇庆二年(1313),更定江南茶法;次年,设榷茶批验所的同时,增设批验茶由局官。《元史食货志五》又载,至元二年(1336),江西、湖广二行省为添印茶由事呈文中书省,言茶运司岁办额定茶课二十八万九千二百余锭,其中发茶引一百万张,共钞二十五万锭。其零斤草茶由帖,每年印造一千三百八万五千二百九十八斤,客商兴贩,其小民买食及江南产茶去处零斤采买,皆须由帖为照。春首发卖茶由,至于夏秋,茶由尽绝,民间阙用。以此考之,茶由数少课轻,便于民用而不敷;茶引课重数多,止于商旅兴贩,年终尚有停闲未卖者。每岁合印茶由,以十分为率,量添二分,计二百六十一万七千五十八斤。

②亦称由帖。明代购运不足一引茶叶的凭证。

《明会典茶课:洪武初又定,凡茶引一道,纳铜钱一千文,照茶一百斤;茶由一道,纳铜钱六百文,照茶六十斤。清代改称护帖。

由帖[Proof]即茶由②。

护帖[Proof]见茶由②。

茶市街风情


茶市街,又名茶焙街,是闽北光泽县城区最后一条轮廓尚存的古街。明清年间,茶市街就成为闽赣边境的一条名街,全长425米,宽2米,有小路20余条,属城区顺化坊,为县城十街之一。据民间传说,曩昔光泽盛产茶叶,有一位手艺精湛的茶农从乡间搬到这里开茶叶商行,他收来四乡人的青叶,焙制加工后销往县内和外埠。由于茶叶品质精良,供不应求。茶农带出的几位徒弟后来也在此经营茶叶生意,店铺越来越多,慢慢形成一条街。于是,人们就将这条街称为茶市街。

光泽地处闽赣边陲山区,历史上茶市街是县里百姓进入赣东北一带的重要通道。城内最大的水运码头就在茶市街头,当地和江西的大米、香菇、茶叶等土特产都在这里中转,因此商号、货栈、杂货店、茶店、药店等敏捷发展起来。白天满街人来车往,叫卖声声,夜晚则灯火通明,如统一个小都市。

茶市街的民居建筑颇具特色。街上还保留着二三十幢明清时期的老房子,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嵬峨宽敞,门楼耸立,飞檐斗角。最引人注目的是街北头的一幢医生第,宽阔的庭院以及纵深的中堂,表现着这户人家昔时的气派。

茶市街西头有一座古老的单拱石桥,叫春台桥,长10米,宽3米,高8米。桥面由条石铺成,上接西桥和杭头街,下连茶市街路面。该桥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遭洪水毁损,屡毁屡修,最后修复为清康熙年间,一向相沿至今。桥下的高源溪连着西溪,桥头下就是城西大码头遗址,曾经船来筏往、货物上下的痕迹还依稀可见。离码头不远处是西溪有名的黄龙滩,昔时水流湍急,每当船行至此都要靠船工拉纤而行,号子声起,响彻整个县城上空。元朝闻名诗人黄镇成《龙滩棹歌》一诗,正是对此场景的描写:潺潺石濑急如弦,灵物曾从此处眠,最是短篷烟雨里,长歌一曲水连天。现在的码头,已没有船只停靠,只供人们洗衣洗菜之用。

古街上每户人家门口都有石墩、石条板供人歇息。平时人们坐在门前,邻里之间相互拉家常。每到炎天傍晚,整条街旁坐满了乘凉的人。很多人围在一路听老人讲古,孩子们淘气地在中心跑来跑去。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人家的大门都不上锁,邻里之间互不设防,友善相处。谁家有事,邻里都会来协助,擂茶、打糍粑,相互招呼到家品尝。这让常处都市的人们特别憧憬。

世界早茶市在彭山?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世界早茶市在彭山?》内容,感谢阅读!

国际上最早的茶叶“商场”在哪里?有史料考证,在今眉山市彭山区。

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和“武阳买荼”两句话(经专家考证,该荼字当时通茶字)。王褒这两句话,却为中国茶业和中国茶文化历史留下了最早最可靠的文字史料。武阳从此也成为中国茶叶历史和世界茶叶第一个被文字记载最早的买卖茶叶市场。

据考证,武阳就是今天的彭山。而茶肆就坐落在今彭山江口镇上场桥楼子与横街一带。

王褒擅长辞赋,精通六艺,在西汉宣帝时曾为谏大夫。

王褒《僮约》,说的是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正月里,资中(今四川资阳)人王褒寓居成都安志里一个叫杨惠的寡妇家里。杨氏家中有个名叫“便了”的髯奴,王褒经常指派他帮忙做事。后干脆向杨惠买了这个髯奴,还写了一个《僮约》的契约,列出了劳役项目和安排。在这《僮约》中,王褒两处提到茶,即“脍鱼炰鳖,烹荼尽具”和“武阳买荼,杨氏担荷”。“烹荼尽具”,其意是指便了对煎好的茶要备好洁净的茶具;“武阳买荼”,是说便了要赶到武阳去买回茶叶。武阳之所以能成为最早的茶叶市场,与其时政治、经济和地域优势是分不开的。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李冰为蜀守。整修灌县都江堰,新开武阳通济堰,使得四川蜀地成为民食稻鱼,无凶年之忧的“天府之国”。武阳地跨成都平原和眉山平原,为“三蜀”之地。

西汉时,武阳经济繁盛,基本构成了农林牧副和盐、铁、石膏的出产系统,故在汉武帝后,犍为郡治由宜宾移到了武阳。武阳北与成都紧邻,又有锦江相通,武阳茶叶可以经成都北上绵阳、广元,入陕西;西北与邛崃、崇州、灌县相连,又有南河、羊马河等水系相通,临邛的“盐茶古道”可通康藏、凉山等地;南经岷江水道下达宜宾,宜宾又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出海线路,北可入华夏,南可达广州,西可通滇缅。所以,汉时的武阳茶,已可跟着畅通无阻的交通流向各地。

可想,江上渔舟,货船交游如梭。武阳码头上,担负重物的脚夫喊着号子,加上小贩的呼喊,混成一片人山人海。岸边吊脚楼上,刚刚贩卖了茶叶的商家们在酒肆中临江而坐,点壶老酒。

时代的更迭,难以考证这一片片小小的茶树叶终究缘起何处,又是怎么走进寻常人家。可是,它成就了武阳茶市,成就了这个通过喧嚣后静逸下来的古镇。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世界早茶市在彭山?》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市黑马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因产自中国湖南安化县而得名,是中国古代名茶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曾一度绝产,以至于默默无名。2010年,湖南黑茶走进中国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安化黑茶由此再度走进茶人的视野,成为茶人的新宠。其特色的千两茶,堪称一绝。

起源于秦汉时渠江薄片

安化黑茶起源于秦汉时期的渠江黑茶薄片。黑茶薄片呈形状不一的扁平薄片状,源于安化县渠江镇,黑茶薄片又称为黑茶宗祖薄片,民间相传为张良所造,俗称张良薄片。汉代时黑茶薄片成为皇家贡茶,称之为皇家薄片或渠江皇家薄片。安化县志和黑茶史料中记载唐皇以产地赐名,称之为渠江薄片。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私茶。

安化黑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制造方法参照四川乌茶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炒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当时,西藏喇嘛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喇嘛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安化一带,后统称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据考证,1368年朱元璋犒赏立下大功的安化茶商,御赐代表皇家尊荣的九字符,赐号该三十九人组成的安化黑茶商队三十九铺。经过历代茶商传承演变,1568年第一家三十九铺茶馆正式在京成立;后在晋商的推动下,三十九铺开始在京盛行。明清两代是安化黑茶发展的黄金期,三十九铺等一批安化茶铺也走向无比辉煌,号称十里一铺,黑茶传奇的茶业盛世由此开启。

2010年入选世博名茶

2010年,黑茶作为湖南唯一入选产品,以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名义进驻世博会联合国馆。安化黑茶成为中国茶市黑马和新贵已毋庸置疑。

黑茶属后发酵茶,是全国六大茶类之一。益阳是全国黑茶发源地之一,境内雪峰山脉、资水沿岸属国内重点宜茶区,发展黑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益阳黑茶文化底蕴深厚,诞生了世界第一支千两茶和中国第一块黑砖茶、第一块机制茯砖茶。

上世纪90年代,尽管湖南茶业出现滑坡,但作为边销茶的益阳黑茶产销一直保持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也被业内人士看作是中国茶业复兴机遇的来临。国际红茶与绿茶市场趋于饱和,加上技术和口碑等因素,中国的红茶与绿茶在国际市场上寻找突破的机会越来越小,中国茶业面临突围重任,而茶业复兴的突破口在黑茶。

深得国内外市场青睐

安化黑茶是采用安化境内山区大叶群体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等独特工艺加工制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黑茶系列产品。它在初制工艺上改革,除巧妙地利用湿热原理外,还利用了微生物胞外酶的生物化学作用,成为真正初制黑茶的创建,是黑茶史上的一大进步。

现在,安化黑茶主要有砖茶、湘尖和花卷三类,其中砖茶中的茯砖与花卷中的千两茶、百两茶是最受欢迎的品种;所有花卷与部分茯砖是纯手工制作而成,花卷茶呈卷形,茯砖茶是砖头形状。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按年份来看,存放时间越长的黑茶价值与价格越高;按工艺说,纯手工制作价格一般高于机器压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社会环境、饮食结构等因素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消食去腻、降三高、减肥等功效的黑茶迅速获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远销海外的安化黑茶,日本人称之为瘦身茶,韩国人称之为美容茶,东南亚人称之为苗条健康茶。

相关链接:安化黑茶

武夷茶市变迁的历史原因


明清时期,曾有金崇安、银浦城的说法。崇安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因为武夷山在当时是福建省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故以金称之。根据《福建省新志》记载,福州的丝绸,泉州的蓝靛,莆仙的龙眼、荔枝,顺昌的纸张等福建名产都必须途经武夷山的分水关和浦城的小关销往中原各地。乾隆年间,政和县令蒋南周的诗歌写道:小市盈筐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卖,楚材晋用怅何如?足见当时武夷山的商贸地位已非常发达。崇安因分水关而金,浦城因小关而银,分水关和小关的地位如此突出,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源于明清时期的内河贸易政策所致。

明朝初年,由于部分元末割据势力逃亡海外,与倭寇相互勾结兴风作浪,残元在北方势力还十分强大,明朝必须将主要精力用于北方经营,朱元璋从军事战略上考虑,下令片板不许入海,海禁逐渐成为明朝的一项既定政策。在整个洪武年间,每过两三年就有朱元璋重申海禁的记载。不过,这种海禁仅局限于民间,官方并未禁止。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朝贡贸易已经开始,大将徐达北伐元大都、镇守北平,其粮草物资大多依靠海运。明成祖时,郑和七下西洋,宝船体积之大,出海人员之众,均属世所罕见。

海路被禁,茶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被管制起来。明朝初年,政府严令禁止走私茶叶,为此,朱元璋杀掉了涉嫌走私茶叶的十三驸马。受此影响,明朝的茶叶贸易主要以陆路及内河运输为主,茶商需要有官凭才能经营茶叶,这也为明政府充实了国库收入。清朝在经济政策上完全沿袭明朝制度。在明清两朝五百多年的历史里,海路不通,分水关成为福建西北最重要的关口,同时也是中原入闽的交通要道,因为崇阳溪连接建溪、闽江,西边的信江连着鄱阳湖、赣江、长江,陆路距离最短。在此有利形式下,武夷山成为当时东南一带最著名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常住人口在乾隆四十年时甚至超过了13万。

总而言之,武夷茶市的变化与茶路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万里茶路的中断意味着以内河贸易为主要形式的下梅茶市从此走向没落;而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东南五口,开辟福州茶港,使闽北茶叶走水路到福州旦夕可至,也标志着一条新的以海洋贸易为主要形式的茶路的形成,促进了赤石茶市的兴起。

名人谈说之茶叶知识


我国的茶文化知识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叶在古代的时候就已成为文人骚客行道雅志之物,许多名人都与茶有着不解之缘。

唐代初唐四杰卢照龄之嫡孙卢仝是当时有名的茶仙,他创造的茶诗成为茶界的千古绝唱。《七碗茶歌》以生动的描写体现喝第一碗茶道第七碗茶的不同感受,步步为营,传神达意,传达了宽广、潇洒、奇妙的精神境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茶人。《七碗茶歌》流传到日本后,影响了其茶道精神。

说起,西山茶,广西桂平人民都记得毛主席与西山茶的故事。在唐代的时候,西山茶就成为名茶享誉各地。但到了民国时期,西山茶产量减少,成为稀少的珍品。解放时期,西山茶产业走向复苏。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和尊敬之情,将收获的西山茶精选了2斤寄给了毛主席。毛主席非常高兴,让秘书室寄了一封鼓励信给那位法师,肯定了法师为西山茶生产做出的贡献,鼓励桂平人民今后更要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满足人民的茶叶需求。毛主席的高张远瞩鼓励了当地的人民发展茶产业。西山茶茶有佳味,色泽青黛,汤色明亮碧澄,口味绝佳。

美国总统尼克松也与龙井茶有着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在宴会中尝到了一道美食龙井虾仁称赞连连。友好的杭州人民因为尼克松总统对西湖龙井的喜爱寄了一包龙井给他。杭州不仅有美景,更有好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西湖龙井从此成为了美国人民心中最独特的联系纽带。

现代国际知名导演张艺谋拍摄了《印象大红袍》,以震撼人心的表演带给观众一个美妙的武夷美景和武夷茶文化。

茶之起源茶树和茶叶


茶树和茶叶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植物。在我国,如陆羽《茶经》所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早先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树种。

茶树的学名为C amelliasinensis ( L. )O.Kurtze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属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山茶目 ( Theales ),山茶科 ( Theaceae),山茶属( Camellia )。

在现存的文献中,茶的学名,最早见之于1753年瑞典杰出植物学家林奈的《植物种志》中。在书中,把茶的学名定为“ TheasinensisL. ”。这里指示性的“sinensis ”,即是拉丁文“中国”之意。

那么,这种原先只种于中国的茶树,长得又怎样呢?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前,我国古籍中,千余年来,都沿用陆羽的这样描述:“其树如瓜芦,叶如---d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揲担?茎如丁香,根如胡桃。”关于茶树的这些比拟,这也是我国古代对植物外部形态能够采用和一般常见的描述方法。按现在植物学和茶学的介绍来说,其外部形态因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分枝习性的不同,植株有乔木、半乔木和灌木之分;树冠有直立状、披张状、半披张状等多种类型。茶芽在未萌发前为锥形,有2—3鳞片披护。叶多为椭圆或卵圆,单叶、互生,叶缘呈锯齿状,叶面富革质,主脉明显与侧脉末端相连,嫩叶有茸毛。花属短轴总状花序,白色少数为粉红色,两性花。果为蒴果,果皮绿色,成熟后为暗褐色,种子大小因品种而有不同。根系有主根、支根和细根组成,主根粗大垂直生长,支根与细根呈水平分布在耕作层内 。

茶树和其他栽培植物一样,都是由野生经驯化而演变为作物的。十分明显,茶树由野生变为栽培,其直接原因,是由于它用作饮料的饮用价值。唐朝诗人卢仝,在其一首赞美茶的诗歌中吟:“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灵仙;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唐朝时饮茶用碗,歌词中夸张茶饮七碗,就会羽化成仙。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茶叶当然也不是什么仙药;不过,由于茶叶中含有大量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的成分,所以,它不失是一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良好饮料。据分析,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茶多酚、茶素、芳香油、脂多糖等等,就都是人体不可缺少和各具功效的重要营养及药用物质。这中间的有些成分,实际是一个大类,如茶多酚,就包括有30多种的酚类物质;维生素,又可具体分为维生素A、 B1、 B 2、B 3、B 5、 B 6、 C 、 D、 E 、 K、H 、 P和肌醇等10多种成分。至于茶在防病和治病方面的作用,不只我国古书中有很多记载,也为现在国内外医药界所一致肯定。如茶叶对于防治痢疾、肠胃炎、肾炎、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癌症、白细胞减少和辐射损伤等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功效。如茶叶特别是绿茶的抗癌作用,据日本静冈县的调查,发现茶区特别是绿茶产地,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明显比其他地方要低。这一调查,与日本冈山大学药学部奥田拓男教授对茶单宁 (茶多酚)物质抗癌试验的结果相一致。奥田拓男的研究指出,茶单宁对引起突然变异的变异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现在基本弄清,茶叶中的抗癌成分,主要是儿茶素;这种成分,在绿茶中约含15%—20%。此外,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E ,也具一定的抗癌辅助效用 ①。可能正是因为这样,茶在国外才有“安全饮料”、“保健饮料”、“健康长寿饮料”等各种各样的赞誉之称。

在千千万万的野生植物中,发现和选择出用茶叶芽叶来作饮料,这无疑是对人类和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而这一重大发现,不是别的正是我们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丰功和伟绩。在古代的一个很长时期里,世界上只有我国饮茶和懂得种茶与制茶;后来,大抵至唐代,我国东邻的朝鲜和日本,才首先从我国学会饮茶、种茶而渐渐形成为东方乃至全球性的一种独特文化。

江北茶区之山东茶叶


由于茶树是南方喜温作物,引种到北方后由于冬季干旱少雨,低温时间长,极易造成茶树冻害,导致茶叶减产甚至绝收。如何克服越冬冻害,改善茶树种植环境,提高茶园温湿度,是曾经困扰袁洪刚的难题。

为从根本上解决冻害,袁洪刚主持的茶树抗寒单株筛选研究,借用日本腊梅抗冻研究方法,首次制订了茶树抗寒评定体系;茶树速成高产区田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改变了茶树种植5年后才有产出的模式,创出了一年种,二年摘,三年亩产超百斤的北方栽培新技术;山东茶区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研究,使无公害茶叶生产走在全国前列;3S技术支持下的山东茶树适生环境评价与区划研究,利用卫星定位、遥感、信息处理等系统对山东茶园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价;山东系列高档茶开发研究,研制出以碧芽、卧龙剑为代表的系列高档茶,被誉为江北第一茶,填补了山东无名优茶的空白。

在袁洪刚主持研究的70余项茶业科研课题中,有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促使全省茶叶快速发展,茶园面积增加了30%,茶园亩产值也翻了一番。袁洪刚也成为北方茶叶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并被评为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