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壤贵氮,野林沃土(上)

发布时间 : 2021-09-28
红茶野茶 野白茶 白茶野茶

红茶野茶。

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记载:"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意思是说,肥壮如笋的茶芽,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肥沃土壤里。烂石,也就是被风化的土石,透气性好,透水性佳,再加上南方温潮多雨的淋溶效果,形成了茶树喜欢的酸性土壤,而沃土,自然是肥沃土壤的意思,茶树是高大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分,自然也少不了养分。

茶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碳、氢、氧、氮、磷、钾等数十种营养元素,还需要锰、铁、锌、铜、镁、硫等微量元素,其中碳、氢、氧主要从空气和水中取得,而其它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氮、磷、钾要求数量最多,又称植物营养的三要素,茶树也不例外。此外,由于茶树是叶用植物,在三要素中又以氮素为主,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氮素对茶树的生长特别重要,可以说是茶树最主要的营养元素!

氮素是茶叶中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氮素直接参与氨基酸、生物碱及多种维生素的合成过程,几乎参与到茶树的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每一个过程。

氮素也是形成茶叶产量品质的重要物质基础。茶树氮营养水平对茶叶的品质发生直接的影响。对茶叶的香气、滋味、鲜爽度及汤色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如茶叶中甘氨酸具甜醇香,茶氨酸具鲜爽味。茶叶全氮量、氨基酸总量有与茶叶的品质正相关。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通过测量含氮量,来作为评定茶叶的品质高低的标准之一。

茶树对氮素的需求量最大,并不是说对其它营养元素没有需求,"茶壤贵氮",是从茶树对养分的需求量上来讲的。根据何孝延,陈泉宾(《优质高效的茶叶施肥原理与应用》,《茶叶科学技术》2005年第2期)的观点,茶树体内的磷主要以有机的形式存在,参与很多极其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代谢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磷参与茶树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长发育,尤其是体内的各种酶促反应和能量传递。对茶叶的产量、品质都有重要影响,在氮素的配合下,影响更为显著。

钾在茶树体内并不参加有机物的组成,具有较强的移动性和被再利用能力,主要功能是协助和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运送和贮存,同时对水分的吸收、蒸腾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还可提高茶树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能力,即增强茶树的抗逆性。

那么什么样的土壤含氮量高呢?空气中含有78%的氮气,但是只有某些微生物(包括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大多数植物没有这一本领。

植物(包括茶树)吸收的氮素主要来源不是空气,而是来自它们生存的介质——土壤。土壤本身存在的氮素并不多,而且土壤中的氮素并不能被植物全部利用,植物能利用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即土壤中存在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而一些有机氮素,如简单的氨基酸、酰胺等也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但其数量很少,又会被微生物转化成其他形态,难以在土壤长期存留;还有,植物对其吸收也远不如无机氮容易。

铵态氮可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是植物最容易吸收的氮素形态。强酸性土壤上生长的植物更表现为喜铵性,这是作物适应土壤环境的结果,茶树正是如此。硝态氮含硝酸根离子也是植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素形态,但和铵态氮比较,硝酸根离子不能被土壤颗粒吸附而保存在土壤中,要么游离在土壤水溶液中要么被根系吸收。而透水性好的土壤含硝态氮也更少。

时间稍长,游离在土壤水溶液中的硝态氮在土壤持续高湿缺氧状态下转换为亚硝酸根离子,吕贻忠,李保国主编的《土壤学》(农业出版社,2006)一书中氮循环知识(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告诉我们,这就是反硝化作用,这一过程会陆续转换为氮气返回大气中。亚硝酸根离子对植物根系是有害的,所以茶树喜欢"烂石"这样有通透性的土壤。通透但不能太透,不然又保存不住养分。

小编推荐

茶土贵酸,烂石砾壤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这表明适合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

烂石、砾壤,决定了茶土壤应该有的物理性质:通透性。凡砂岩、页岩、花岗岩、片麻岩和千枚岩风化物所形成的土壤,都适宜种茶。因为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造层,是最适合水、肥、气、热等条件的理想土壤结构,有着极好的土壤的肥力基础。表土层疏松、孔隙度大、有利于积蓄降水和保持水分,也有利于空气交流。

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下土层不能板结不透,而且茶树根地下水位一定要低于一米。倘若地下水位高,由于土壤孔隙被水充满堵塞,根系会进行无氧呼吸,以致引起烂根。换句话说,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既要疏松团实,保持水分和养分,又要通气透水,不能渍水。

烂石砾壤通透性的物理性质,也为其形成酸性土壤的化学性质创造了条件。在南方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矿物质大多会发生强烈的风化作用,产生大量可溶性盐基和含铝铁物质。因为烂石砾壤的通透性,高温多雨使盐基进入地下水后流走,使土壤呈酸性。含铝铁物质则积累下来,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Fe2O3)使土壤呈现红色,这正是酸性土壤的标记。

茶树对土壤酸碱度(pH值)的反应很敏感,它喜酸性土壤。根据《中国茶叶大辞典》,适宜茶树正常生长的土壤生态条件是:酸性,pH值为4.5~6.5;土层深厚,有效土层80~120厘米;无积水,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交换性铝为0.003~0.013厘摩/千克;交换性钙为0.02厘摩/千克以下;土壤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在中国境内,宜茶土壤有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以及紫色土等多种类型。

酸性土壤之所以特别宜于种茶,首先是酸性土壤为茶树提供了自身生长的适宜条件,茶树根部汁液含有多种有机酸,对土壤给予茶树共生的根菌提供了理想的共生环境,从而改善了茶树的营养与水分条件。茶树在酸性土壤环境下,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较强,当pH值小于4.5或者大于6.5时,吸收能力明显下降。所以,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中均很难成活或成长不茁壮。曾华聪、池仰坤在《高等优质茶园的土壤管理》(《东南园艺》2014年第2期)一文中对茶树喜酸性土壤的原因作了详细说明:茶树根的汁液中含有较多的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及琥珀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所组成的汁液对酸性的缓冲力较大,而对碱性的缓冲力较小,故而茶树适应酸性土壤。

其次,酸性土壤有两个重要性质:一是酸性土壤含有铝离子,酸性越强,铝离子越多。在中性及碱性土壤中,铝不溶解,就没有铝离子存在。健壮茶树含铝量高达1%左右。铝在磷的一定浓度条件下,有促进茶树生长发育的作用。茶树的耐铝性是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二是酸性土壤不含游离石灰(钙离子),钙虽是茶树生育的必需元素,但需要量低。土壤中含有少量的游离石灰(0.2%)时,有害类于茶树生长,酸性土壤不含游离石灰,也正是茶树生育所需要的。

温湿多雨,土质疏松、壤层深厚,通透排水,偏酸非碱,有机肥沃,这些都是茶树生长福地必备的要素!

攒林茶


攒林茶产于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该山位于九岭山脉东端,高山峻岭,连绵起伏,丛林密布,云雾缭绕。因茶树与林木混杂相生,故名攒林茶。

攒林茶介绍

永修攒林茶,又名“攒林云尖”,俗呼“云雾尖”。它产于森林苍苍、秀雾茫茫的永修县云居山中。“云雾尖”在南宋时就列为贡品。云居山,上有五老峰、五龙潭、碧溪桥、谈心石、真如寺等著名风景区。这里是“云山绿苍苍,秀雾白茫茫,满山皆青翠,遍野是茶香”。

相传清代的康熙、乾隆两皇帝都曾把它当作长寿珍品。四十年代初,在海灯禅师主持下,云居山真如禅寺众僧曾辟土植茶七十余亩,一时被佛门视为珍宝。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建昌(今永修)乡土志》记载:“攒林茶俗名云雾茶,此茶不由人莳,产于林木中,吸取精华,饱食云雾,山人披荆采之始得,色香味皆佳,常州阳羡、浙江龙井、君山银针无以过焉!”这里把攒林茶列为与江苏宜兴的阳羡茶、浙江杭州的龙井茶和湖南的君山银针茶齐名。

攒林茶产地生态环境

1、气温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2、光照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攒林茶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3、土壤

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攒林茶制作工序

攒林茶的采制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后四、五天采摘,由于原料嫩度不同,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加工。整个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散热、揉捻、整形和干燥六道工序。

鲜叶采来后,“摊青”1~2小时,散失部分叶面水分,促进茶香和便于炒制。杀青后,即将杀青叶置于篾盘中,扬簸1~2分钟,以散发热气,提高净度。

揉捻后的整形,是攒林茶独特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在铁锅中进行,锅温为60~80℃,采用“搓、撒、抖、抓、按”等手法相互交替进行,该茶的独特外形,就在此工序中形成。

最后进行干燥,待茶叶烘至手捏成粉末,含水量在5%以下时下烘,稍经摊凉,包装收藏。

攒林茶贮存方法

根据对象及攒林茶拥有和保存量的不同,攒林茶的保存和储藏方法主要分为专业及家庭两类,专业保存主要是茶商对其茶品进行保存,家庭主要是少量攒林茶的保存,其中攒林茶的专业保存方法有三种:

一是石灰块保存法:生石灰块装于白细布做的袋内。攒林茶装入白棉纸袋内,外套牛皮纸袋,然后将小口陶坛洗净晾干,下垫白纸,将攒林茶茶叶袋置于小口陶坛内,中间嵌于一二只石灰袋。用数层草质密封坛口,最后用砖头或者厚木版压实,以减少空气交换量。此后要经常检查保存情况,石灰潮解后要及时更换。

二是碳贮法:操作方法与石灰块保存法基本相同。所用材料不过是用燃烧熄灭后的木炭,盛茶用具可代之以瓦罐或者小口铁皮桶。木炭袋和攒林茶茶叶袋的容量可视容器大小而增减。

三是攒林茶冷藏法:将茶叶烘干水汽,含水量在3-5%之间,不超过6%。攒林茶茶叶装入镀铝复合袋,热封口,用呼吸式抽气机抽出袋中的空气,同时冲入氮气,加封上封口贴,置于茶箱,然后送入低温冷藏库保藏。此法是目前科技水平条件下最佳的茶叶保存法。保存量大、时间久。

家庭保存方法

(1)瓦罐储茶法:此法古代就有.明人冯梦祯云:"实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则过夏不黄,以其气不外泄也."茶叶含水量不能超过6%,可用生石灰除湿,具体操作方法同石灰块保存法。

(2)罐藏法:容器选用装糕点或者其他食品的金属听、箱、罐、盒,或铁或铝或纸或纸品,或方或圆或扁或不规则性,重要的是茶要干燥,袋口封好,此法简便,取同方便。

(3)塑料袋贮茶法:选用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茶叶可以事先用较柔软的净纸包好,然后置于食品袋内,封口即成。

(4)热水瓶贮茶法:可用保温不佳而废弃的热水瓶,内充干燥的绿茶,盖好瓶塞,用蜡封口。

(5)冰箱保存法:攒林茶装入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然后置于冰箱冷冻室或者冷藏室.此法保存时间长、效果好,但袋口一定封牢,封严实,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反而有损攒林茶茶叶的品质。

保存的禁忌

一忌潮湿:攒林茶茶叶是一种疏松多孔的亲水物质,因此具有很强的吸湿还潮性。存放攒林茶时,相对湿度在60%较为适宜,超过70%就会因吸潮而发生霉斑,进而酸化变质。

二忌高温:茶叶最佳保存温度为0-5℃。温度过高茶叶中的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芳香性物质则会被分解破坏,使质量、香气、滋味都有所降低。

三忌阳光:阳光会促进攒林茶茶叶色素及酯类物质的氧化,能将叶绿素分解成为脱镁叶绿素。茶叶贮存在玻璃容器或透明塑料袋中,受日光照射后,其内在物质会起化学反应,使茶叶品质变坏。

四忌氧气:攒林茶茶叶中的叶绿素、醛类、酯类、维生素C等易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氧化后的茶叶会使汤色变红、变深,使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五忌异味:茶叶中含有高分子棕榈酶和萜稀类化合物。这类物质生性活波极不稳定,能够广吸异味。因此,茶叶与有异味的物品混放贮存时,就会吸收异味而且无法去除。

攒林茶功效与作用

1、提神醒脑

陆游在《试茶》写到:“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草换梦回。”说明茶叶有提神醒脑作用。茶叶之所以提神,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咖啡碱能一定程度兴奋中枢神经和大脑皮层,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2、杀菌消炎

研究显示,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春季病毒、细菌滋生,多喝攒林茶保健康。

3、促消化

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就是因为饮茶有促进消化的功效。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加速食物的消化代谢。茶中的纤维素也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大鱼大肉,积滞不消化喝攒林茶就可以帮助消化。

4、减少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白血球减少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效果很好。上班族面对电脑时间特别多,不自觉受到辐射伤害,选择攒林茶确实是白领办公首选。

5、延缓衰老

攒林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力和生理活性,能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人体的衰老和疾病,很大程度上与人体中过量的自由基有关。有试验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6、保护牙齿

攒林茶中的氟和多酚类物质对牙齿有益。茶汤可以有效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还配合杀菌消毒的效果,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固齿,都是有益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茶水漱口”试验,龋齿率大大降低。同时还能有效清除口臭,清新口气。

7、降血脂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攒林茶的冲泡方法

(1)茶具:饮用攒林茶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类瓷质洁白,便于存托碧绿的茶叶和茶汤。

(2)水质:泡攒林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以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

(3)水温: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在80度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攒林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也会使茶汤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

(4)茶与水的比例:通常茶与水比为1:50至1:60(即一克茶叶用水50ml至60ml)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

要求手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使注于的热水冲动茶叶,上下浮动,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冲泡时常先注于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一下,稍后再注水至杯沿1cm至2cm即可。攒林茶中得多数有效成分在第一次冲泡后浸出量最大,经三次冲泡后基本达到全量浸出。因此攒林茶一般以冲泡三次为度。非常细嫩的高级茶一般冲泡两次即可。

不要让攒林茶久泡,沏泡后马上把茶汤从沏泡茶具中倒入喝茶用的茶杯,以保留茶味。冲泡攒林茶时宜茶少水多,以降低刺激性。特别是隔夜茶勿饮。

攒林茶产自哪里?攒林茶生长环境如何?


攒林茶是江西出产的茶叶,属于绿茶的一种,它外形秀美、色泽翠绿、香气浓郁、味道香醇,是绿茶中的上乘佳品。攒林茶是选摘高山丛林间的茶树鲜叶炒制而成的,由于攒林茶的生长周期长,因而富含各种营养物质,还是一款不错的保健茶饮。我们都知道,攒林茶品质的好坏,与其产区环境的孕育是分割不开的,那么,攒林茶产自哪里?攒林茶生长环境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攒林茶产地

一、攒林茶产自哪里?

攒林茶产于森林苍苍、秀雾茫茫的永修县云居山中。

二、攒林茶生长环境如何?

1、气温: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2、光照: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攒林茶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攒林茶产地

3、土壤: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以上就是攒林茶的产区及生长环境啦,对攒林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永修县进行一番察看,体验下当地的民俗风情。

攒林茶怎么存放?攒林茶的储存技巧


攒林茶是一种绿茶,产于江西云居山,有传闻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把它视作长寿珍品,既然攒林茶是如此珍宝,肯定就要好好保存。那么,攒林茶怎么存放?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攒林茶的储存技巧吧。

攒林茶

攒林茶的储存技巧

一、石灰块储茶法:生石灰块装于白细布做的袋内。攒林茶装入白棉纸袋内,外套牛皮纸袋,然后将小口陶坛洗净晾干,下垫白纸,将攒林茶茶叶袋置于小口陶坛内,中间嵌于一二只石灰袋。用数层草质密封坛口,最后用砖头或者厚木版压实,以减少空气交换量。此后要经常检查保存情况,石灰潮解后要及时更换。

二、碳贮法:操作方法与石灰块保存法基本相同。所用材料不过是用燃烧熄灭后的木炭,盛茶用具可代之以瓦罐或者小口铁皮桶。木炭袋和攒林茶茶叶袋的容量可视容器大小而增减。

冷藏

三、冷藏法:将攒林茶烘干水汽,含水量在3-5%之间,不超过6%。攒林茶茶叶装入镀铝复合袋,热封口,用呼吸式抽气机抽出袋中的空气,同时冲入氮气,加封上封口贴,置于茶箱,然后送入低温冷藏库保藏。此法是目前科技水平条件下最佳的茶叶保存法。保存量大、时间久。

四、瓦罐储茶法:此法古代就有。明人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云:"实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则过夏不黄,以其气不外泄也。"攒林茶茶叶含水量不能超过6%。可用生石灰除湿。具体操作方法同石灰块保存法。

瓦罐

五、罐藏法:容器选用装糕点或者其他食品的金属听、箱、罐、盒,或铁或铝或纸或纸品,或方或圆或扁或不规则性。重要的是攒林茶要干燥,袋口封好。此法简便,取同方便。

六、塑料袋储茶法:选用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攒林茶茶叶可以事先用较柔软的净纸包好,然后置于食品袋内,封口即成。

热水瓶

七、热水瓶储茶法:可用保温不佳而废弃的热水瓶,内充干燥的攒林茶,盖好瓶塞,用蜡封口。

八、冰箱储茶法:攒林茶装入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然后置于冰箱冷冻室或者冷藏室。此法保存时间长、效果好,但袋口一定封牢,封严实,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反而有损攒林茶茶叶的品质。

注意!攒林茶对储存条件有很多要求,忌潮湿、高温、阳光、氧气、异味,能做到以上这几点就不怕攒林茶的品质受影响啦。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攒林茶的储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攒林茶概述


茶品名称: 攒林茶

茶品产地: 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

茶品外形: 条形

工艺类别: 不发酵茶

茶叶类别: 绿茶

【简介】

攒林茶产于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该山位于九岭山脉东端,高山峻岭,连绵起伏,丛林密布,云雾缭绕。因茶树与林木混杂相生,故名攒林茶。攒林茶多次参加江西省和九江市名茶评比,均获得好评,被列为江西省名茶之一。

云居山,上有五老峰、五龙潭、碧溪桥、谈心石、真如寺等著名风景区。这里是“云山绿苍苍,秀雾白茫茫,满山皆青翠,遍野是茶香”。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和诗篇。山上有块巨石,平整面宽,相传当年为开创江西诗派的北宋诗人黄山谷和他的好友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与佛印禅师“欲与白云论心事,碧溪桥下水潺潺”促膝谈心之处,巨石刻有“石床”两字,字迹遒劲,系苏东坡手迹。这就是云居山风景之一的谈心石。真如寺是我国著名佛教禅院,梵宇庄严,清幽绝谷,殿楼鳞次栉比,气势雄伟壮观。苏东坡描写这里是“一片楼头耸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寺前的赵州关,是攒林茶主要产地。赵州关风景十分迷人,早为人们所向往。古代诗人朱谋浑就有:“只因寻药来欧岭,恰悟倾茶到赵州”之句,道出了诗人有幸畅游赵州关的喜悦心情。诗人汪应娄亦有“佛印竹枝符古汗,赵州茶味发春晖”之句,说明赵州关风景美,这里生产的茶叶也美。远在南宋时已列为贡品。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建昌(今永修)乡土志》记载:“攒林茶俗名云雾茶,此茶不由人莳,产于林木中,吸取精华,饱食云雾,山人披荆采之始得,色香味皆佳,常州阳羡、浙江龙井、君山银针无以过焉!”这里把攒林茶列为与江苏宜兴的阳羡茶、浙江杭州的龙井茶和湖南的君山银针茶齐名。阳羡茶早在唐代已甚著名,并列为贡品。唐代著名诗人卢仝曾有名句:“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说是如果百草要开花,须得皇帝尝过阳羡茶之后,生动地描述了阳羡茶品质之高雅。至于杭州龙井茶、君山银针茶品质之优,更是尽人皆知了。可见攒林茶的品质很久以前已很优越,十分有名了。本世纪50年代后,攒林茶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53年至1957年间,原全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虚云长老和全国佛教协会理事海灯法师先后在真如寺为住持时,由于佛事和游客增加的需要,攒林茶产制发展更为迅速。

攒林茶如何采摘?攒林茶如何制作?


攒林茶是江西有名的绿茶,色泽翠绿、香气清新、滋味醇和、外形秀丽、口感甘爽,是一款品质优异的茶叶。攒林茶是以生长在深山中的茶树鲜叶作为原料,经传统绿茶工艺加工而成,由于其严格的选料、精湛的制法,因而出产的攒林茶品质上乘。那么,攒林茶如何采摘?攒林茶如何制作?一起来看看吧。

鲜叶

一、攒林茶如何采摘?

攒林茶的采制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后四、五天采摘,由于原料嫩度不同,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加工。

二、攒林茶如何制作?

鲜叶采来后,“摊青”1~2小时,散失部分叶面水分,促进茶香和便于炒制。杀青后,即将杀青叶置于篾盘中,扬簸1~2分钟,以散发热气,提高净度。揉捻后的整形,是攒林茶独特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在铁锅中进行,锅温为60~80℃,采用“搓、撒、抖、抓、按”等手法相互交替进行,该茶的独特外形,就在此工序中形成。最后进行干燥,待茶叶烘至手捏成粉末,含水量在5%以下时下烘,稍经摊凉,包装收藏。

以上就是攒林茶的采摘与制作啦,攒林茶的采制过程还是比较繁琐的,多亏了制茶师傅独具匠心,才会有如此味醇香甜的攒林茶。

茶树缺氮、磷、钾的识别


缺氮:叶张变薄,叶片变小,叶色变草黄或浅黄色;生长缓慢,驻芽出现早、时间长,对夹叶比重大大增加,叶片寿命缩短,提早脱落,产量显著下降。严重缺氮的茶树,发芽轮次凌乱,有的芽长期驻而不发,生长停滞,更严重的会全株枯死。

缺磷:会限制芽叶中的糖分的运转,有利于花青素等的形成,芽叶出现暗红或紫红色。严重缺磷的茶树,细胞分裂减慢,生长迟缓,根系发育不良,白色明亮的吸收根逐步出现褐色,变得枯燥而脆弱。老叶先呈暗绿色,逐渐失去光泽,最后枯黄而脱落。

缺钾:生长缓慢,落叶增加,茶丛上“鸡爪枝”增多,严重时老叶发脆,一折即断,产量严重下降。如果进一步发展,叶缘焦灼,出现浅褐或浅灰色病变,组织坏死,叶子卷曲,大量诱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等,病症随气温的下降而逐步加剧,嫩叶的病症只有在老叶脱落后才开始出现。

茶树氮、磷、钾的缺素病症,与病害、肥害、药害、湿害及旱害等都有某些相似之处,诊断时不能单凭目诊,要和叶片、土壤的化学诊断配合进行。所有缺氮、磷、钾的茶树都有早衰的现象,如果通过树冠改造则加深缺素病症,修剪或台刈后的枝条有时会萎缩枯死。只有早期确诊,对症施肥,才能恢复正常生长。

茶树缺氮、磷、钾症状


缺氮:叶张变薄,叶片变小,叶色变草黄或浅黄色;生长缓慢,驻芽出现早、时间长,对夹叶比重大大增加,叶片寿命缩短,提早脱落,产量显著下降。严重缺氮的茶树,发芽轮次凌乱,有的芽长期驻而不发,生长停滞,更严重的会全株枯死。

缺磷:会限制芽叶中的糖分的运转,有利于花青素等的形成,芽叶出现暗红或紫红色。严重缺磷的茶树,细胞分裂减慢,生长迟缓,根系发育不良,白色明亮的吸收根逐步出现褐色,变得枯燥而脆弱。老叶先呈暗绿色,逐渐失去光泽,最后枯黄而脱落。

缺钾:生长缓慢,落叶增加,茶丛上“鸡爪枝”增多,严重时老叶发脆,一折即断,产量严重下降。如果进一步发展,叶缘焦灼,出现浅褐或浅灰色病变,组织坏死,叶子卷曲,大量诱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等,病症随气温的下降而逐步加剧,嫩叶的病症只有在老叶脱落后才开始出现。

茶树氮、磷、钾的缺素病症,与病害、肥害、药害、湿害及旱害等都有某些相似之处,诊断时不能单凭目诊,要和叶片、土壤的化学诊断配合进行。所有缺氮、磷、钾的茶树都有早衰的现象,如果通过树冠改造则加深缺素病症,修剪或台刈后的枝条有时会萎缩枯死。只有早期确诊,对症施肥,才能恢复正常生长。

野茶不能乱喝 未驯化的野茶刺激性很强


随着野茶越来越热,一些茶品牌也相继推出相关产品,但大多量少价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销商介绍,尽管叫做野茶,但该品牌的相关产品均为经过人工驯化的茶叶。

而另一方面,部分茶商所卖的野茶,其身份来源则让人有些疑惑。“老家房子后面有几棵茶树,亲戚亲手炒制的。”“当地茶农在最近在山中发现了茶树,按传动工艺做成了野茶。”“深山老林里的茶,保证纯野生。”听到了多种说法。对于一些茶老板“纯野生”的说法表示质疑。

野茶不能乱喝,有茶友喝了来历不明的野茶,喝了三杯后就开始头发晕、冒冷汗,后来发展到恶心、头疼、浑身不舒服。野茶到底是种什么茶?有的野茶为何会喝出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野茶”有的是荒野茶,先前其有人工管理,之后则被弃管。有的是地方小品种茶,由于量少无人知,搭上了野茶的顺风车;有的是古遗苗种,呈野生生长状态。还有少量野茶可能是未经人工驯化的纯粹野生茶。最容易把人喝出问题的就是未经人工驯化的茶叶,其中存在的生物毒素很可能使人出现上吐下泻等不良反应。

由于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不同,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经过人工驯化的野茶所含的咖啡碱、茶多酚等营养成分确实高于普通茶叶,很多人也是因此而追逐野茶。但需要注意的是,野茶的内含物质存在不稳定性,并不是带个‘野’字,营养价值就高。有数据显示,两棵野茶树所含的营养成分,相差甚至可达4倍。

所以,野茶不能乱喝,来历不明的茶叶最好不要喝,很多自己卖茶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茶叶是否安全,野茶虽然称为野茶,但是安全还是要排在第一位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