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膏记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老谌记黑茶 无墨记普洱茶 黑茶老茶

老谌记黑茶。

话说那日午后,骄阳如流火,一队原本鲜衣怒马的兵士生生被烤得如同连根拔起的秧苗,早失了水气与锐气,喉咙只在生烟,口腔里似有火苗在溃窜,偏又是一片荒山,过人高的树也难得见着,有的兵士因用了午膳就急急行军,惹翻了五脏庙,只得捂着肚子,脚步越来越缓。

少年将军剑眉紧缩,单手轻勒马缰,白马便稳稳地钉在了路中央。一招手,随队的长髯军医“蹬蹬蹬”小跑过来,“啊,司药官,你看当下何药可医?” 那军医倒一脸坦然,垒石起灶,煮起一锅滚水,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囊,抖落出黑乎乎几粒不圆不方的东西投进锅里,待撤火水静,那一锅清水早煮成了黄橙的汤水,每个兵卒一人一碗,喝罢。

微涩,微苦,厚浓的茶香,苦尽甘来,喉咙痛的人觉得火气卸去大半,那肚里积食的也觉得五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掌轻揉安抚了一般,舒坦许多。果然神药!

司药官挑眉捻髯一笑:这黑乎乎的东西不是神药,乃茶膏也。

(图说:上面一盏是泡的熟茶膏,下面就是生的了,旁边瓦模里漆黑有字的是熟膏,黑亮的是生茶膏。)溯源问典茶膏之妙古来有记,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到过“黑如漆”的茶膏,醒酒第一。又说“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以此可知茶膏不止一种颜色。从实际来看,熟茶的茶膏汤水赫红明亮,如同熟茶饼之茶汤色泽。这绿色的茶膏的绿,应该指的是泡出后的汤水色泽稍微泛青,是为滇青茶所熬制。

这赵学敏应该是深识茶膏的药效,他说茶膏能治百病,有消食化痰、清胃生津的功效;如果肚腹受寒胀痛了,则用姜汤泡茶膏来喝,喝出汗水后立即就好;口腔溃疡、咽喉上火疼痛,含一小块茶膏在嘴里,过夜即愈。清朝道光年间阮福的《普洱茶记》中,也记录茶膏是云南专供朝廷饮用的“八色贡茶”之一。而当年乾隆帝赐给英使的宝贝中,亦有茶膏20盒。不过,茶膏并非皇家专用,下至百姓人家,兵丁士卒也是家常的良药。

后来,因多年未见茶膏踪影,有人疑为失传。其实早在1950年,为支援进藏部队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就接受了熬制茶膏三千五百市斤的任务,其中分配任务;省公司一千斤,下关茶厂一千斤,顺宁茶厂一千五百斤,结果共制成四十二市担运出。这段历史记载在《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第91页,书中说经试验一市担茶叶,可煎茶膏20-25市斤,省茶司每日约熬茶膏15.2市斤。同时还详细记录了熬制的方法。吾父也曾按此法试熬过一回茶膏,把几饼老熟普熬成了液体膏状,唯最后的收膏不是很乾燥,至今还装在一只小玻璃瓶里。

不过,公司志记载的炼制法还不算是最繁复的,与旧时云南土司用大锅熬制有相类之处。据载,清代的御茶房炼茶膏有上百道工序,且用料要求颇精,除了指定茶山茶树外,还把鲜叶分为天叶,地叶和大叶来择用。茶料也讲究拼配,高等级别的与粗老料适度拼配后,茶膏的滋味口感会提升不少。

巧遇象明古茶膏茶膏再度复兴后,发扬出不同的品牌,因缘巧合,得存蒙顿和大理魏宝的熟茶膏,一块方的,一块椭圆。方的是巍宝的,上面的字样是“云南普洱茶膏”,过滤定型时纱布的纹路清晰可见;椭圆的蒙顿茶膏刻着藏文的六字真言,两块茶膏都一样的熟香四溢,平时怕它失了水份,就养在水东瓜木盒中静卧。而生茶膏还一直未得饮。

是日,与诸茶友于一水间茶研工坊会饮,象明乡“象明李铁号茶庄”李庄主随友来访,带来一方以象明山古茶树晒青茶熬制的茶膏,长三寸宽一寸,表皮漆亮,微见乾燥成型时留的摺痕,外包笋叶,竹篾扎之,很具山野原生的味道。当即取少许,以滚水冲沦于玻璃公道杯中,黑亮的茶膏遇水便粘在杯底,浅褐泛绿的茶汁如烟云散,待汤水均匀后倒出,每人一小盏,这次因在谈话泡得时间稍长了,茶味酽而有涩感,有人喝着嫌重,有人又称刚好,那杯底茶膏小了一圈,冲水再沦,时间便拿捏得准了。往返三四轮后化至一星黑点,称好的那位老兄用茶针挑起来尝尝,直说可惜,茶味还浓还可以泡一回呢。

与李庄主攀谈得知,其父曾随远征军出行,为军队熬制茶膏作药。他自小在家头疼脑热也是喝碗茶膏水就发散了。茶会散后,李庄主留下了这茶膏。

双盏不同天日前,贪食桂圆无数,喉咙上火,请出象明茶膏一试。

这看上去近似中药里阿胶模样的茶膏身骨硬朗,用手掰它不动,找来平时充做茶针用的苗银龙头簪,簪头沉甸甸颇有点分量,刚好敲下几粒,选只120CC的粉彩茶盏,生铁壶烧得滚水,水浸膏体,澹澹的褐色散开,褐中翻开暗绿,这回我不敢泡得太久,看融开了些便轻轻晃动茶盏,使汤水均匀,饮之,晒青茶的熟捻扑面而来,但与纯粹的生茶是很多不一样的感觉,多了熬煮的工序,茶劲好像也增加不少,倒有些把泡过的晒青茶煮来喝的风味。三水后泡至澹黄绿色,口中舒坦清凉,腹中也有微微寒意,去火之功或可奏效。奇妙的是,最末的那点茶膏渣子再泡时,茶汤变成了浅澹的玫瑰红色。

兴致再起,再翻出那方魏宝的熟茶膏,没想到一冬无雨,春天干燥,茶膏收缩,中间现了一丝缝,不一会竟碎开成几块,也是今日合开此膏。

取二碎粒,投小盖碗,侯水再沸后冲沦,熟茶膏融化得很快,盏中茶汤竟呈内外两圈,内圈红似落日,外圈灿若熔金,入口即化,茶汤滋味稍薄,但香气颇正,甜中还带一丝蜜香,想必熬制的茶料级别不低,汤色透亮并无浑浊,说明浸提和净化淬取的手法老到。

一样的草木精华,由叶至水至凝结成膏,颠覆了本来面目,存留着根底真性,今日一试,却是如孩童般的好奇盈怀,该是那长髯司药官万万想不到的吧。

cy316.cOM编辑推荐

君山银针游茶记


国内茶叶界一般把茶叶按颜色分为6种:红绿青黑黄白。黄茶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茶,它的原产地和品牌出自八百里洞庭湖的君山银针。

龙年春节有机会到岳阳市,自然想到君山岛走走,导游小陈是位20出头的姑娘,她说:“叫我带你们去岛上看茶叶算是找对人了,我在岛上卖茶叶卖了一年,但君山岛是国家5A景区,有一些景点一定要去看看,况且它们和黄茶都有关系的。

据说黄茶的种苗是4000多年前舜帝的二位妃子带到岛上的。我十分惊奇那时的尧帝,那么死心塌地地看重舜,一定将江山禅让与他,还要把两位仙女般的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他。不知是江山陪嫁女儿还是女儿陪嫁江山;抑或唯有如此这般,万里江山永在自家人手中放心?当然后来事实证明,尧老大的眼光毒得狠,舜女婿果然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治理九州。都100岁了,还轻车简从,到南方搞调查研究,终因劳累过度,驾崩与苍梧之野,葬于九薿山上。两个妃子见丈夫久来回返,就出门四处寻找,来到洞庭湖君山岛等候消息,并把随身带来的茶叶种苗种于岛上。不久舜帝驾崩噩耗传来,两妃子柔肠寸断,泪雨如下,直至双双哭死。那泪水,斑斑点点都滴到青青翠竹之上,于是那竹子就成了著名的斑竹或叫湘妃竹。对这个凄美的故事,连一生豪放的毛主席也唏嘘不已,写下“斑竹一枝千年泪”的千古诗句。

我想那泪水一定也浇灌了青青茶苗,如今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茶园和满山遍野迎风摇曳的斑竹相依相伴,相得益彰,仿佛共同见证这场千古旷世之恋。“虞帝二妃之墓”的碑前有一副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据说君山地名就由这嵌首二字而来,说明二妃墓历史悠久矣。墓园里碑林不少,其中一块是2002年中秋时节闽省泉郡晋邑一行190人前来祭扫时所立。我笑着对小陈说:“我们福建人都特地来此祭祖立碑,你们湖南茶人更要在此立一块君山银针始祖的纪念碑啊!”

另一个景点是柳毅井。如果说二妃飞泪泣血的凄美故事是爱情悲剧,那么柳毅传书则是苦尽甘来好人大团圆的爱情喜剧。我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同名越剧电影中知晓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当时小小的年纪就对柳毅湵慕得不得了。长安落弟归来的秀才,在泾阳冰天雪地里偶遇三龙女,此时的美娇娘已被其恶丈夫家暴得生不如死,又饥又寒在风雪中牧羊。龙女的遭遇让柳书生顿生英雄救美的气概,义无反顾地远赴洞庭,从君山的一口古井进入龙宫,给龙王送信,及时解救了三龙女。后来柳毅和龙女几经周折终结连理,并和龙女同返龙宫,还被封为洞庭王。如今君山洞庭庙香火甚旺。

今日柳毅井,古意盎然,仍然深不见底,仿佛真的通向那个神秘的龙宫。导游说,有人曾用四两絲线系一枚铜钱放入井中,结果絲线全放完了,仍不到底。有一斜坡甬道可达井水边,喝一口井水,清冽甘甜。小陈说岛上产的君山银针,唯有此水才能泡出真韵味。

君山银针是1957年被评为十大名茶后定名的。它之前的名字也十分好听,五代后唐叫“黄翎毛”,宋代叫“白鹤茶”,清代叫“旗枪茶”, 1954年,“君山毛尖”参加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一举荣获金质奖,以“芽身黄似金,芽尖白如玉”被称为“金镶玉”。《巴陵县志》有载“君山茶盛产于唐,始贡于五代”。据说清朝时每年贡品16斤。

君山御茶园是集加工展销品茗为一身的茶庄园。摆着五六种价格的银针茶,最便宜的一种一两100元,小陈抓一点茶叶放在白瓷盘上让我们观看,介绍说象这一叶一尖的茶叶,制作一斤,须采摘三万多个雀舌大的嫩芽儿,而且要求清明前后六七天完成。采摘时的“九不采”即“雨天不采”、“风伤不采”、“开口不采”、“发紫不采”、“空心不采”、“弯曲不采”、“虫伤不采”、“细瘦不采”、“长短不一不采”,采摘讲究制作更讲究。要经杀青、摊凉、初烘、复摊凉、初包、复烘、再包、焙干等八九道工序。这是制作茶叶吗?我看是雕细琢艺术品。

然而品尝君山银针更是品味文化艺术了。小陈介绍,称之为“四美”即色、香、味、形俱佳。她把茶叶放入玻璃杯内,用刚开的水冲下去,立即盖上玻璃盖,约两分钟时间,茶叶芽头全部冲向水面,悬空而立,入万笔书天;当她揭开玻璃盖后,杯内的茶叶有的徐徐下沉,有的慢慢上升,有的几起几落,如同在杯中“跳舞”?最后,茶叶都竖在杯底如春苗出土,竹笋并立,满杯的茶汤杏黄明净,宛如玉液琼浆。品尝一口,满嘴清香,甘醇绵长。

销售部经理给我们讲了个君山人都爱讲的故事。说当年毛主席问湖南省省委书记张平化“君山茶为什么会‘跳舞’?”张平化便一一介绍君山茶“四美”后开始当场冲泡,可茶叶未能“跳舞”,主席笑着道看来干什么都得实践才行。第二年张平化硬是挤时间到君山岛学茶艺。经理让小陈再给我们冲一杯演示。只见小陈将开水冲入杯中时,其间做了三个小停顿,这就叫“凤凰三点头”。原来这“冲茶舞姿”就是奥妙所在。

八百里洞庭,君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面积0.96平方公里,是共和国国土的千万分之一,多么神奇。厚重的文化历史,优美的山水风光独特的自然生态孕育出了黄茶珍品自然举世无双。一位老诗人的诗写得好:“三上又三下,巧手弄新芽,洞庭风物美最是君山茶。”

安徽:专家地头“诊茶”记


安徽,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这里分布着我国众多名茶种类。安徽的茶叶种类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岳西翠兰等。茶产业已经成为安徽农业中重要支柱性产业。

2月28日,一场雨水过后,空气有些湿润。记者一路紧跟着安徽农业大学茶学院教授胡绍德的脚步,踏着崎岖的泥泞山道,来到了龙桥镇嫣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寨基山茶叶生产基地。寨基山海拔480多米。到达山顶茶园,我们一行已是大汗淋漓,衣服湿透。

记者看到,受年初低温雪灾影响,这里的茶园冻害严重。

据陪同记者采访的县茶叶协会秘书长时宗军介绍,今年茶园受灾普遍,轻者茶树顶部嫩梢冻伤焦枯,重者中上部枝梢、叶片全部冻伤、焦枯,形似火烧,随着气温升高,灾情已经普遍显现,让大家损失惨重。时宗军说,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就是要为我县山区茶园“把脉问诊”,并根据灾后茶叶的不同现状“对症下药”。

胡绍德认真询问了茶树生长发育、遭受雪灾冻害等情况。在仔细查看树情后,他结合茶园茶树的生长情况开出了“处方”,并手把手教嫣宇生态农业总经理汪东明相关技术要点,这让汪东明对今年的收成有了底儿。

“对于受冻严重(枝叶冻死、冻枯)的茶树,在气温回暖后,必须先对茶树进行整枝修剪,以利茶芽萌发。”胡绍德告诉汪东明。

胡绍德边讲边示范:“整枝修剪不要剪得太短,造成发芽面减小,同时要做到因树制宜,冻轻轻剪,冻重重剪,这样才能尽快恢复树势,。”

在茶园里,胡绍德边走边和汪东明“唠嗑”:“由于茶树受冻后损耗了较多的营养物质,所以必须及时施肥才能恢复生长和发芽。”

“但施肥时千万不要加化肥,一定要用农家肥或者施加茶树专用营养液,这样才能保证茶叶无公害、有营养。否则即使茶树恢复了元气,生产出来的茶叶也不好卖。”汪东明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

“冻害过后,病虫害会不会减少?” 汪东明问。

“今年庐江茶区的早芽品种受到严重的冻害,冻害指数有的高达50%以上。在这种气候影响下,茶园病虫害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只是相应地推迟和减少而已。”

“需要打什么药啊?”汪东明一脸焦急。

胡绍德当即开了药方:“修剪后的茶园要立即喷一次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能起到杀卵、杀螨、杀虫的作用,减少螨类、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和角蜡蚧的危害,以保障新枝茁壮生长。”听胡绍德这么一说,汪东明咧开嘴笑了。

“专家地头‘坐诊’,我们茶农有依靠了!”庐江县好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季申付高兴地说。

王春清是从前年冬天开始栽茶的。他说:“年初这场冰雪灾害,我家茶苗冻坏了不少,急得不得了。听了专家的补救方法,我有信心多了。”

县茶叶协会会长赵玉贵对记者说,由于茶园大部受冻,预计春茶减产5至7成,将给该县今年名优茶生产带来不小的影响。

“连日来,我们组织茶叶专家翻山越岭实地查看严重冻害的茶园灾情,指导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种植大户及时开展茶园管理,确保茶园春培春管顺利进行,将冻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赵玉贵说。

汪东明望着自家的茶园,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我请你们清明前后来喝茶,味道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江淮大地茶园春培春管的大忙时节,在龙桥镇嫣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正孕育着新的收获和新的希望。

【寻茶记】云雾深处“云雾”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产于庐山的云雾茶更是受到无数茶人的青睐。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汤清”享有盛名。

庐山云雾茶,香爽而持久,味醇厚而含甘,历来被饮者视为珍品。古称“闻林茶”,始产于汉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宋代列为“贡茶”。到明朝,庐山茶才开始被称作庐山云雾茶。

茶出云雾间

“匡庐奇秀甲天下,

云雾醇香益寿年。”

庐山云雾景观是庐山之奇景,庐山北临长江、南倚鄱阳湖;群峰挺秀,林木茂密,泉水涌流,雾气蒸腾。云雾诡谲奇特,变化多端。

茶树萌芽期正值雾日最多之时,饱受流泉飞瀑的亲润、行云走雾的熏陶,“雾芽吸尽香龙脂”,造就云雾茶独特品质。茶树生长期长,叶厚,毫多,醇甘耐泡,单宁,芳香油类和茶生物碱、维生素含量高,素有“色香幽细比兰花”之喻。

庐山云雾 品赏

庐山云雾茶以“条索精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章、香凛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绝”而久负盛名。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幽香如兰,滋味深厚,鲜爽甘醇,耐冲泡,汤色明亮,饮后回味香绵。

外形:条索紧结重实,饱满秀丽;

色泽:黄绿与青绿之间,碧嫩光滑,芽隐绿;

香气:芬芳、高长、锐鲜,介于青花与兰花之间的浓郁香气为上品;

汤色:清澈明亮,清绿带黄,绿而透明;

滋味:浓郁爽快,浓醇鲜甘;

叶底:嫩绿微黄,匀齐鲜明,柔软舒展。

庐山云雾 冲泡

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即150毫升的水,用3克左右的干茶。

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5度为宜(水烧开略为冷却),这样泡出的茶汤,才能汤色明亮,醇厚味甘。

冲泡的次数不宜超过3次,一次可溶物质浸出50%左右;二次浸出30%左右;三次,浸出10%左右。

因庐山云雾茶外形“条索精壮”,冲泡时采用“上投法”较佳。即先将85度开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

如果用的是玻璃杯,可以看到:有的茶叶直线下沉,有的茶叶徘徊缓下, 有的其叶上下沉浮,舒展游动,这种过程,人们称之为“茶舞”。不久,干茶吸足水分,逐渐展开叶片,现出一芽一叶,而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这时你趁热嗅闻茶汤香气,必将心旷神怡。

风味独特的庐山云雾茶,不仅味道浓郁清香,怡神解泻,而且助消化,杀菌解毒,具有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效。1959年,朱德同志到庐山品尝此茶时,欣然作诗称颂:“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寻茶记】茶中故旧是“蒙山”


“茶中故旧是蒙山。”蒙顶甘露,卷曲形炒青绿茶,是我国最早的卷曲型名优绿茶。1959年,蒙顶甘露被国家外贸部评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中国顶级名优绿茶的代表。

“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这一句脍炙人口,传颂成经典的茶联,无论达官贵人、升斗小民、三教九流、懂茶不懂茶的,喝茶不喝茶的各个社会阶层,可谓:人人皆知,口口相传,妇孺皆晓!

蒙顶甘露,采摘细嫩,每年清明前后,春分时节采摘,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制工精湛,外形美观,内质优异。

蒙顶甘露出蒙山

蒙顶甘露,产自四川省雅安的蒙山山顶而得名。“甘露”之名,一是纪念蒙山甘露寺植茶祖师吴理真;二是“甘露”比喻佛法,汤似甘露,味胜醍醐。

蒙山茶栽培的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算来,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这里气候湿润,常年云雾缭绕,山势巍峨,峰峦挺秀,茶园均分布在海拔1200米的地方,与一些千年古刹相互点缀,别增一番韵味。如此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环境,自然孕育出上等的名茶,最出名的自然是蒙顶甘露。

蒙顶甘露 特征

蒙顶甘露外形卷曲多毫,紧细,香气嫩香持久,有熟板栗香。滋味鲜爽甘醇,汤色杏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嫩绿明亮。

外形:

蒙顶甘露茶形状纤细,叶整芽泉,身披银毫,叶嫩芽壮;色泽嫩绿油润。叶底嫩芽秀丽完整,嫩绿鲜亮;

汤色:

茶汤似甘露,碧清微黄,滋味鲜爽,浓郁回甜。嫩绿色润,内质香高而爽,味醇而甘,汤色黄中透绿,透明清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沏二遍时,越发鲜醇,使人齿颊留香。

口感:

香气嫩香持久,略带板栗香。

蒙顶甘露 冲泡品饮

蒙顶甘露是高山茶,宜采用上投法冲泡,先在玻璃杯或白瓷杯中注入75-85℃的开水,然后再取4克左右茶叶投入,茶叶便会徐徐下沉,待茶叶条条伸展开来,先观赏其形,再细细品尝,便能够感受到高山茶的独特风格。

品味蒙顶甘露,要讲究方法,欣赏外形一定要选择圆弧型的玻璃直筒杯,而不看外形找感觉的话,就用12公分直径的四川大盖碗最好,一定不能用鲜开水直接冲。

如果你对温度掌握不好,就先把杯子倒上六七分水,你手握杯子感觉很热但不至于烫手到拿不住,再用上投法投入茶叶,你立刻就能体验到它的与众不同与馨香,看着杯中飘飘摇摇,载浮载沉的茶叶,顷刻间你的心就悄悄地静了下来......

【学茶记】如何品味茶的香气?


香气,是茶汤的主要部份。但是人的嗅觉细胞发育得不尽相同。有些香气,某些人闻得出来,某些人就不觉得香。所以,如果讲到细微的香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闻得到的。但,嗅觉是可以训练的!

训练的方法无他,仔细喝、仔细闻,而且详加比较,在自己的感受方面应当客观一些。最好有人跟自己一起品茶,不仅能够弥补自身味觉上的缺憾,而且有意见的交流。

茶香出现的地方大致上有三种。

第一种是闻香杯

从闻香杯中闻到香味,是要从最高温闻,温度渐降,香气可能有变化,都要把握住。而且最好连温度低到室温时都要仔细闻,不仅可以欣赏茶叶的香气,并且可以分辨出茶的好坏,甚至制茶手法如何。

在最高温时,会有呛鼻的感觉,只有部份的茶汤在最高温时会呛出香味来,如果是这种情形,冲泡时,尽量再掌握住更高温泡,可以再冲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

经过几秒之后,香味就开始呈现,由淡转浓,再由浓转淡,这是第一道香。之后另一种香味就会慢慢呈现,也是由淡至浓,由浓至淡。一层接著一层,甚至到室温时,都还有香味,所说杯底留香的茶就是这样。

在闻香的时候,通常嗅觉会疲惫,就是“久不闻其香”的意思,所以应当每闻几秒就将闻香杯移开几秒,让嗅觉接触到新鲜空气,再闻,才不至于“入于芝兰之室”。

在现今的茶叶,除非是三四年株采的茶叶,否则火气太大不容易闻到杯底香!焙的越重,香气的数量就越减。

当然,选购茶叶时的试泡,香气的表现常被火气包住了(刚焙过的茶,火气自然在),所以要问清楚焙火的时间,在品咂之后才得以监别。但是选茶比较好的方式,并非闻香,而是品滋味。滋味浓者,香气在往后的表现会比较好。当然,刚制成的茶叶,如果焙火重,香气又足,保持新鲜的感觉(香气会转、滋味会跳、喝了之后会感到鲜活),当然是等级以上的茶叶!

第二种是茶汤

有些茶,用闻香杯或汤匙或许闻不出香气来,可是在入口时,会有香气表现出来。当然,跟闻香杯一样,温度渐减,香气会有变化。不过,可能在一两个月后,会发觉入口的香气渐减,这是茶叶内部进行反应的缘故,属于正常,或许在别的地方表现更佳的感觉。早期有人说那是“走味”。如果对于茶叶的后发酵有一定的认识,我想,“走味”不见得是件坏事。觉得茶叶的状况值得珍藏,将他冰在冰箱中的冷藏库,可减缓茶叶的变化。

第三种是喝完后口中的香气

喝完之后,从口中吐出来的香气。

你会发觉呼吸之间,有香气在口中徘徊。就例如普洱茶,有时候在闻香杯、饮用时闻不到某种香气,饮完后会发觉有一种清香存在。

喝茶的场所会影响香气。举出四个地方,如室内、挑高建筑、凉亭、室外。如果风不大,湿度不大,海拔高度相近,以感觉香气明显来排列:室外>凉亭>挑高五六米的房子>室内。所以,饮茶闻香和环境中的气流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口中对于香气最敏感的地方是口中上颚跟鼻腔的交接处,所以,评监比赛茶时,评审都会将少量茶汤饮入口中时,稍微低头,从嘴唇的左边和右边吸入空气。当吸入空气时茶汤混著空气在口鼻交界处翻搅,容易让嗅觉感受到茶汤的香气。当然我们喝茶时也可以这样做。

但建议两点:刚开始时「刺激性」太大,恐怕要经过个一年半载后,嗅觉才能适应;容易呛到,入口茶汤尽量少,吸入空气时先轻轻吸,习惯后再加重。 茶汤饮下,口中有翻搅的动作,例如吸气、吞口水的动作,可以闻到茶的香气。尤其是饮入浓茶时,茶香会渐渐由口腔翻搅而显现出来。

【学茶记】如何品安溪铁观音


真正的铁观音茶王,香气高强、奇特,具有浓郁持久的兰花香,还稍有一种白桂花香,滋味浓郁醇厚,稍带有天然生人参酒味,品饮之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香中有味,味中有香”,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冲至10遍仍有原茶真味白桂花香,这才是人世间上等的好茶。

品饮铁观音,要观其色,闻其香。名优铁观音的汤色是清澈、金黄、明亮;铁观音的香气,那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桂花香、清香四溢,让您心旷神怡。品啜铁观音的意味,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当你呷上一口含在嘴里,慢慢送入喉中,顿时会觉得满口生津,齿颊留香,六根开窍清风生,飘飘欲仙最怡人。讲究观其形、思其美、演过程、表其义、闻其香、品其味、会真韵等七个情节。

所谓“观其形”,指“观外形、色泽、形态”,铁观音成品茶重似铁,色泽青褐,显砂绿,有“宝色”、三节色形状。

所谓“思其美”,指“形态美”,铁观音茶条索卷曲紧结秀丽,素有“美如观音”之称,冲泡后叶青绿,叶缘红,有“绿腹红镶边”之美称。

所谓“演过程”,指“沏泡工夫”,冲泡安溪茶要熟练泡茶的三大要素,又要掌握其冲泡技能。

所谓“表其义”,指“含义”,如观音茶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音”、“重似铁,美如观音”等形象特征。

所谓“闻其香”,指“鼻香气”,观音茶的香气特征是清高馥郁,具有天然的兰茶香,香高且长才是好茶。

所谓“品其味”,指“尝滋味”,如观音茶的滋味醇厚、润滑,具“蜜底甜香”之感,即兼有红茶的甘醇和绿茶的清爽。

所谓“会真韵”,指“观音韵”。所谓“观音韵”,似费解释。现以极品铁观音茶王为例作形象介绍。极品铁观音,香气馥郁持久,有特别的“观音韵”,独特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喉韵好,回味悠久,泡至7次仍有余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