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中的煮茶、煎茶和点茶有何区别?

发布时间 : 2019-11-16
点茶和抹茶有什么区别 黑茶煎茶 黑茶和普洱茶的区别

点茶和抹茶有什么区别。

众多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早已在茶杯中流淌千年。按照色泽和发酵程度,茶可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对于爱喝茶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煮茶、煎茶和点茶吧,那这些泡法都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下来和小植一起来看看。

煮茶

煮茶的意思就是把茶放在炉子上煮着喝。在唐、宋时期,最为流行的煮茶方法,是先把茶叶碾成碎末,然后制成茶团,饮用时把茶捣碎,并加入葱、姜、桔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一起煎煮。甚至还有把茶叶碾成碎末,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这种煮茶的方法也叫做“吃茶”。可是小植觉得古人的这种煮茶方法,不仅过于繁琐,还失去了茶中的原汁原味,不像像现代,煮茶的方法简化多了,只需将茶叶放入茶壶中煮沸,出汤即可。

煎茶

煎茶这个词最先表示的是一个制作食用茶的一道工序,也就是指用水煮采集的嫩茶叶。后来煎茶就逐渐被用来指代一个茶的品种了,属于通过蒸汽杀青工艺而制的绿茶。今天小植所说的煎茶是以蒸汽杀青制造而成的绿茶中的一种。蒸青煎茶的工艺过程分贮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等工序。但是很多朋友容易将煮茶和煎茶搞混,觉得差别不大,其实仔细对比这两种方法的制作工序完全不一样啊。

点茶

点茶的意思就是把茶壶里烧好的水倒入茶盏中,也是唐、宋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煮茶方法。点茶前先用茶壶煎水,然后将研细的茶末放入茶盏中,倒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接着就是先用一只手点茶(通常用的是执壶往茶盏点水)。点水时,要有节制,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与此同时,还要将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茶汤泛起泡沫。

精选阅读

唐宋那些事儿:关于煎茶、点茶、茶道


原标题:唐宋那些事儿:关于煎茶、点茶、茶道

煎茶法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解之。”——《神农本草经》

这是关于茶的起源最早的传说。中国人饮茶,从神农氏尝百草始,取的是其解毒疗愈的功效。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梅尧臣

陆羽,后人尊之为“茶圣”,民间更是祀其为“茶神”。陆羽其人,貌丑而口吃,对于茶的研究领悟,恐怕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陆羽三十岁前尽睹繁华,三十岁后却又重返山林。茶道于他,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也是一种精神归宿。著成《茶经》一书。

与今人习以为常的泡茶法不同,唐人饮茶,所用的乃是煎茶法。将茶末投入釜中煎熟,再盛入茶碗中细细品饮。煎茶之余,往往投入盐、姜、枣、薄荷、橘皮等物,添助其味。

唐代制茶采用蒸青工艺,所制之茶成饼状。《茶经》载其法为:利用蒸汽将鲜叶杀青,将茶叶软化后再对其反复揉捻,使之干燥成型,从而能长久保存下去。

在此之前,制茶多用晒青工艺,所制成的茶饼中有浓重的青草味。煎茶作为绿茶的一种至今仍然保存,属不发酵茶类的一种,在如今的日本茶道中很常见。

根据陆羽在《茶经》中的记载,煎茶道茶艺可分为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然后生火煮水,水一沸的时候,投入盐巴调味。待茶釜中的水第二次沸腾之时,从中舀出一瓢水,用竹筴搅动瓢中水,使之形成漩涡。此时将茶末投入漩涡中,茶末则会顺势下沉。

待水三沸,再将瓢中的水与茶末一并倾入茶釜,此时,水面会浮现浓密洁白的泡沫。

他以白描之法绘录十二种茶器,称之为“十二先生”。他还为每种茶具“加官进爵”,根据他们所司之职,封了雅号,又为每种器具作赞。

中国茶道所追求的真意,不仅是茶香晕散时的一晌贪欢,更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茶道往往是与隐士并提的。

茶人们往往选择与茶最相宜的器具,寻找最天然的水源。至于那些看似繁复的程序,只是为了能品一口至味之茶。

点茶法

元稹的咏茶诗中写茶:“慕诗客,爱僧家”。茶从诞生之初,就备受风雅文人的喜爱。

所幸的是,宋代有个识货的皇帝,他就是宋徽宗赵佶。如果抛却一切政治因素去批判这位皇帝,他可谓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精致的享受主义者。

他所著的《大观茶论》一书,细论茶的产地、制茶工艺,以及茶艺与茶器,堪称宋代茶书中的集大成者。

宋代点茶法所用的茶仍为唐代沿用下来的紧压茶,依旧是以蒸青工艺制成,唐时紧压茶多为饼状的饼茶,而宋人却爱将茶制作团状,时称团茶。

造茶之时,需注重器具的洁净,避免使杂质混入其中,损害茶的口感。采茶在日出之前结束,造茶也需在一日之内完成,若是新采之茶过了夜,色和味都会大打折扣,前功尽弃。

宋代茶人们最为称道的建窑黑釉盏,其色绀黑,文理细如兔毫,又称兔毫盏。

16世纪,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创立抹茶道,确定了茶道的礼仪程序。他将茶道与禅结合,把“和、敬、清、寂”的精神诉求推向极致。

伞亭,千利休为丰臣秀吉建造的草庵茶室

日本茶道崇尚自然,看似随意寻常,其实耗尽茶人心血。日本茶室又称“空之屋”、“不对称之屋”,它面积只有四帖半大小(十平方英尺),清贫如僧人的禅房。

为了更贴近自然,室内的摆设刻意地不对称,甚至连门前的落叶也不能扫尽。严谨的茶礼和近乎刁钻的审美,让日本茶道中的茶变得无足轻重,它几乎是模拟禅道而建立起来的,与茶的滋味相比,茶人们更注重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就这样,日本茶道与唐宋茶道愈走愈远。

风雅茶事

点茶法发端于唐末,五代之后,最终在宋朝兴盛起来。宋人于点茶之外又添了分茶之戏,即用茶筅击拂汤花,使之于水面幻化出文字画面。此戏亦称“水丹青”、“茶百戏”。

分茶对于茶人技艺的要求很高,是一项艺术性活动,适于独自赏玩或是供人赏观。除此之外,宋代茶人们还热衷于“茗战”,俗称“斗茶”。

在世界,茶是与丝绸、瓷器之类并称的中国符号。而在中国,茶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文人的符号,他们借此寻找了不少游戏和乐趣,乃至于喝茶居然成为后人附庸风雅的一种道具。

到了明清时代,雅风更甚。有人在晚上将茶叶放入莲花苞中,夜深以后,莲花缓缓绽放。及至晨曦,花瓣挂露,茶中亦有荷香清露的芬芳。

这样的茶,被宋代茶人看到了是要嗤笑的,一定会笑他们不懂茶的真味。不过读书人的风雅,又怎么能以一板一眼地去评判好坏呢?

普洱茶中的散茶和茶饼有何区别


为什么普洱茶有散茶和茶饼之分?尽管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将普洱茶做成散茶,但普洱茶饼紧压的形状依然不变。很多的茶友,觉得把普洱茶饼做的紧压状是为了方便存储,或是就觉得紧压更好。

普洱茶多为饼状压制的方式储藏以及运输,历史上一饼357克,七饼为一挑,方便计算以及骡马驮运。普通紧压茶分为饼茶、沱茶、方茶、砖茶等几种。当前良多伴侣都感觉饼茶比拟好,这也是个误区。依照以前的说法,一二级作散茶,三四级作沱茶,七八级作饼茶,九十级作砖茶,然则目前的普洱茶,其外形与其质量早就无关了,砖、饼、沱、散茶等都有原料凹凸之分。

普洱散茶以嫩度划分等级,从级外、十级到一级、特级,嫩度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嫩度越高,品质越好。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点:一看芽头多少,芽头多、毫显的嫩度高;二看条索紧结、厚实程度,紧结、厚实的嫩度高;三看色泽光润程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高;四看净度,匀净、梗少无杂质者为好。

普洱茶茶饼和散茶因为加工工序不同所以口感上是有差别,不仅如此普洱茶在茶菁原料上有乔木和灌木之分,在年限上有新茶和老茶之分,在发酵转化上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口感上又有清香、樟香、荷香、枣香、参香、陈香之分,存储中有干仓和湿仓之分。外形上有散茶和紧茶之分、新旧之分、青茶和熟茶之分;发酵茶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等,茶性各不相同。每一支普洱茶都有其独自的个性,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

青饼(生茶):水温在80--95度左右,水温太高容易烫伤茶叶,冲出苦涩味,但有利于发散香味和茶味快速浸出。先洗茶,一般洗一到两遍。一道茶冲泡的好不好,关键在洗茶这道工序,不能小看。主要决定于水温,和冲泡时间,出汤的速度,这些最好自己感觉。切记出汤后要打开壶盖或碗盖,否则容易损害其香气和品质。每次出汤力求干净。

新茶买回家中后不宜马上密封,要略透气。如果新茶存有较重仓味,可先将其置于空气中,待仓味散尽后在储存。无味或略有仓味的整筒饼茶,可将竹箬拆去,单饼储藏,也可以撕掉外包纸再储藏。整筒茶若无仓味,可在竹箬外用宣纸,棉纸或牛皮纸包裹,然后存放。这些包装纸有调节作用,可以挡住外界过多的湿气。

对于普洱散茶和茶饼哪个好,其实是针对个人来讲的,只有适合自己体质、口感、品味就是一款好茶。好茶不在于价格的贵还是便宜,只是针对个人喜爱来看。同时提醒各位喝普洱茶的朋友,普洱有分生茶和熟茶两大类,生茶因没有经过渥堆发酵刺激性较大,熟茶有经渥堆发酵,胃不好的朋友可以选择具有养胃、暖胃的熟茶进行品饮。

煎茶和抹茶的区别 煎茶的功效与作用


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煎茶和抹茶都是日本最有名的茶叶制品,,但对日本茶叶市场不了解的人,都不知道这两种茶制品之间有什么区别?其实监察和抹茶都属于绿茶的延伸产品,但它们却是截然不同的存在,下面我会详细为大家介绍这个问题,同时也会让大家了解煎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煎茶和抹茶的区别

1、煎茶和抹茶最大的区别就是煎茶是一种经过深加工的绿茶茶叶,而抹茶则是经过提纯加工以后的粉末状物质,他多数时候都叫抹茶粉。

2、煎茶和抹茶在颜色上也有明显区别,煎茶经过加工以后,它的颜色多为深绿色,而抹茶在加工好以后,多是嫩绿色的粉末。

3、煎茶和抹茶在冲泡方法上也有一定区别,煎茶冲泡时适合用70度的温开水冲泡,而抹茶则适合用一百度的沸水冲泡,另外抹茶除了可以冲泡饮用以外,还可以用于多种食品的加工,而煎茶则不具备这种特性。

煎茶的功效与作用

1、美容养颜

美容养颜是监察的重要功效之一,平时人们饮用煎茶以后,能吸收大量茶多酚,这是一种水溶性物质,易于人体皮肤吸收和利用,可以防止皮肤油腻,也能收敛毛孔,消灭皮肤深处的病菌,能防止痤疮和青春痘生乱,也能减少皱纹和色斑生成。

2、保护牙齿清新口气

平时人们多喝一些煎茶,还能保护人类的牙齿,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佛这种物质可以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层,能减少刺激性物质对牙齿的伤害和腐蚀。煎茶中还含有一些天然挥发油和芳香类物质,这些物质能消灭人类口腔中的病菌,也能去除口腔异味,它们既能预防口腔炎症又能防止口臭发生。

煮茶和泡茶有什么区别


煮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煮着来喝。泡茶,直接加开水到茶叶里,泡开喝。

中国人饮茶是从鲜叶生吃咀嚼开始,后变为生叶煮饮,形成比较原始的煮茶方法。唐宋时代通行煮茶,方法是先把茶叶碾成碎末,制成茶团,饮用时把茶捣碎,加入葱、姜、桔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一起煎煮。还有把茶叶碾成碎末,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因而叫做“吃茶”。

煮茶的方法,不但用起来麻烦,喝起来也没有茶叶的本味。

宋元以后,改煮茶为泡茶,而且不加入调料,人民尝到了茶的清香;明清以后,盛行泡茶,而且喜欢饮盖碗茶。

茶一般都是泡的,现在很少有人煮茶,泡茶主要要掌握好茶叶的用量和水的温度,才能使茶的味道更好。

茶叶的用量,有“细茶粗吃,粗茶细吃”之说。一般来说,细嫩之茶含茶汁较少,冲泡时要多放一点;粗茶含茶汁多,要少放些。以250毫升一杯水为计,一般茶叶可放3-5克,而乌龙茶等精细茶应放8克左右。

冲泡茶叶的水温,要看水的质量和茶叶的等级。如果水质较好,烧开即可泡茶,过沸会损失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使茶汤失去香味;若水质不佳,就要多煮一会儿,使杂质沉淀。俗话说:“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谓沏,就是用刚烧开的水;所谓泡,就是用热水瓶中的水。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用湿度很高的水沏茶,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但水湿过低又不易使茶叶香味溢出。为两全其美,品饮高级、细嫩的绿茶,水温最好是80-90℃。特别嫩的茶,泡茶时水温还可以再低一些。其他中低档茶,可用100℃的滚水冲泡。至于红茶、花茶,则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

茶和水的比例,一般是3-4克干茶,加200-250毫升的开水,泡3-4分钟后慢慢品饮为好。高档茶一次冲泡过多,会影响茶清幽、淡远的真味;低档的用量过多,苦味较重,难以入口。总之,泡茶颇有学问。只有细心揣摸,反复实践,才能享受到茶的芬芳和甘醇。

茶之四饮:煮茶、煎茶、点茶、撮泡茶 普洱茶怎么泡?


导读:很多茶友都知道用盖碗或是紫砂壶泡普洱茶,而且不同的茶具泡不同的茶,也要讲求不同的方法。但很多茶友应该不知道,现在我们采用的泡茶方式只是其中一种泡茶方法而已,还有其他几种失传已久的泡茶方法你肯定不知道,今天我们据一起来看一下吧。

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撮泡法四种烹饮方法。

1、煮茶法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陆羽《茶经·五之煮》就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2、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细微粒的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锅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分饮。

具体过程就是: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是第“一沸”,这时要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二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之形成水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待水面波浪翻滚时,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内,使开水停止沸腾。此时,锅内茶汤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上形成的一层黑水膜去掉,因为它会影响茶汤的味道。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或者是五个茶盏中,而每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是这茶汤上面的沫饽。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与煮茶法不同之处: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时投入“茶末”煮。

3、点茶法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区别与煎茶之处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时投茶煮,而是将茶末适量入盏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汤提点”(煮水瓶)注入盏中,先是调成膏状,再接着注水,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宋代点茶,煮水改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因为很难用眼辨认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4、撮泡法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逐渐代替了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壶或盖瓯中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六类茶类开始逐步确立。今日流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续。

煮茶和泡茶的区别


煮茶,已经是茶友对茶的另一番喜欢,特别是天冷的时候,天寒地冻,万物寂静。三五好友,一壶老茶。热气弥漫,茶香飘散,还没喝就已觉美好。

一般的饮茶方式有煮茶和泡茶两种,泡茶有着丰富的口感、赏心悦目的汤色。还可以让人感受它每一泡口感的变化,而煮茶则有着稳定的口感。

投茶量的区别

泡茶一般茶叶放3克~6克即可,黑茶、青茶类,则需要多投放一些,约7~10克左右。

煮茶的投茶量减至平时冲泡量的2/3,投茶量不宜多,以求其最佳滋味即可。

具体比例可以根据茶叶、水量的不同慢慢摸索调整,原则上投茶量宜少不宜多,多了太浓影响口感。

适合茶类的区别

盖碗泡茶适合泡任何茶类,没有什么茶类是难倒盖碗的。

盖碗的开口比较大,底部小,这样的构造,能够让茶香更大程度地释放出来。

而煮茶,一般选条索相对粗老的茶比较适合,粗枝大叶相对内含物质会更加均衡,贮存的糖分也比较高。

煮出来不会过于苦涩,比如老白茶、黑茶、陈年乌龙等。

口感和香气的区别

泡茶主要掌握好茶叶的用量和水的温度,就能使茶的味道更好。

煮茶,能够把更多的内含物质给释放出来,茶汤滋味更丰富。

适合场景的区别

适合泡茶的场景有很多种

1、亲朋好友来家做客,泡上一壶茶招待。

2、与家人出去郊游,准备一瓶茶水在路上解渴。

3、办公室或书房里,一边工作一边喝茶,一边读书一边喝茶。

而煮茶最适合的场景是在寒冷的冬日里,大概没有什么能比煮茶更能温暖我们的身心。

在煮茶时,搭配轻缓的音乐,从烧水到煮茶、品饮,整个节奏轻缓、舒适,并且富有形式感。

通过肢体的静带动精神的静,可以让人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情绪的放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