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如何改变历史的?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叶是哪里的 茶叶如何烘干 如何加工茶叶

茶叶是哪里的。

最近有本新书,叫《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里面讲了几个茶叶改变历史的例子。

第一点,茶叶贸易的竞争,让海上运输的速度变得更快了。最开始,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因为没有竞争对手,所以他们的货船经常是由着性子在海上漂,要漂上9个月,甚至一年,才把茶叶运到英国。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新茶运到英国就变成陈茶了,英国人喝到的茶叶的质量也越来越差。后来,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结束了,很多贸易公司开始争着倒卖茶叶,有了竞争,谁的运输速度快,谁的茶叶就新鲜,谁赚的钱就多。于是,贸易公司为了保证茶叶的新鲜,开始设计更快的货船。只用了20年,货船的速度就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美国人生产的帆船100天就能从纽约开到广州。当时最快的船就叫“茶叶快船”。直到今天,“茶叶快船”还是最快的帆船。

第二点,作者说,喝茶的习惯,让英国的死亡率都降低了。十八和十九世纪的时候,英国城市化特别快,尤其是伦敦,人口密度大,排污系统落后,老百姓喝的水很不干净。而且,英国的殖民地印度经常发生霍乱,很多从印度回来的英国水手,因为喝了当地不干净的水,把霍乱病菌带回英国,最严重的一次霍乱死了5万人。但英国人喝茶之后,就不容易得传染病了。因为泡茶必须用开水。水烧开了,就把水里的病菌杀死了。后来,为了防止感染传染病,英国军队每次打仗时都会带上茶叶泡茶喝。

第三点,茶叶还给英国带来一个新产业。我们知道,喝茶要用陶瓷的杯子,但18世纪之前,英国生产的陶瓷不好用,而且容易碎,根本做不了茶具。但随着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英国人为了研发坚固耐用的陶瓷,展开了一场工业竞赛。到了18世纪中期,英国人终于知道怎么制造瓷器了,新产业就这么诞生了。

第四点,茶叶甚至影响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没有茶叶的时候,英国工人都比较穷,吃得不好,喝啤酒能补充点儿能量。这在工业化之前是没问题的,因为那时候都是手工劳动,喝啤酒对工作没什么影响。但到了工业化时代,都是机器生产,如果一个工人喝醉了,坐在飞速旋转的纺纱机旁边工作,这相当于玩命啊。这个时候,茶叶救了英国工人。一方面,英国人喝茶的时候会加糖和牛奶,这样就补充了能量;另一方面,喝茶能提神,提高工人的注意力。书里说,法国和德国就是因为喝酒而不是喝茶,在工业化方面比英国落后了15年。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叶如何改变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


茶叶已经和糖、咖啡、烟草、鸦片一样,跻身世界产量最高、销路最广的日用品行列。尽管茶叶并非工业革命的诱因,但它在英国广受欢迎;随着印度新式茶叶的出现,购茶变得越来越方便,大大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

这类全球性日用商品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动力,以茶为例,售价1英镑的茶叶,其采摘时所花费的人工成本只有1便士,而且行销世界各地。它通过销售链条上的每一环,从山中的农场到英国人的住宅,重新分配了这个世界的利益。通过茶叶这种普普通通的药用商品,中国的劳工开始与美国的商人、广州的帕西银行家打起了交道,开始与伦敦的金融家以及正享用早餐的曼彻斯特妇女、儿童有了交集。

茶叶也彻底改变了英国的资本和经济体系,其影响力通过英国在远东的商贸网络迅速扩散。当大英帝国的魔爪伸到包括诸如缅甸、锡兰、东非以及其他适于种茶的地区时,茶叶就变成了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先前上述地区被认为除了枯萎的热带雨林外,别无他物,但现在英国利用茶叶种植得以在这些地方建立产业经济。茶叶的影响力还蔓延到了加勒比海和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区,在那里,它有助于满足英国人对糖的需求。与东方的贸易成就了英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确立了近两个世纪以来英镑在全球经济中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还没有一个人口稀疏、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岛国能以别的方式取得这一非凡成就。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亦因茶叶而改变。茶叶贸易起源于繁华的、被实施殖民统治的城市香港——现在这座城市再次回到了中国的怀抱——它也是东方的商业中心。有人认为,如果由一系列茶叶贸易所导致的革命没有打断中国大陆大约一个世纪的发展进程,那么现在的整个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可能更类似于香港。在华外国势力的存在,再加上茶叶和鸦片贸易所引发的巨大浩劫,使得大清王朝的皇权遭到严重削弱。大清王朝的没落引发了一连串的历史演变:先是国民党崛起,最后为中国共产党所取代,当所有的历史大戏尘埃落定后,便成了今天的海峡两岸远远相隔的局面。没人能合理地论证出,这一幕幕历史演变都只是因那些茶叶而起的;但同样没人会忽视,正是外国势力对这种充满中国风情的日用商品的渴求,才迫使中国向西方开放门户,进而导致了这个自给自足的封建帝国的没落。

除了引发了一系列地缘政治后果外,茶叶贸易几乎左右着地缘经济的每一个环节。

运输

到了19世纪50年代,在同等情况下,从中国前往伦敦比起十几年前要快上一个月,茶叶货运方面的竞争令航运时间大为缩短。出于贩运茶叶的需要,最为敏捷轻便的货船出现在海面上;它们的速度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

茶叶贸易兴起之初的200年间,只有东印度公司拥有在远东从事商业活动的特权,因而当时从英国出发前往中国的货船全都隶属于东印度公司。那些被称为“东印度人”的船只简直是些慢吞吞的浮动仓库。这些“海上茶叶货车”在泰晤士河和广州之间来来回回。新采下的茶叶要在海上漂浮9个月——有时要整整1年——才能出现在民辛巷拍卖行的大厅里。这就意味着即使船上装载的是花白毫和毛尖这样的极品好茶,其质量上的优势在抵达英国后也必定荡然无存。尽管旅行家和商人的报告已经指出:“初摘茶”一眼看上去就是制作茶饮的最佳选择,但英国人从未得到过真正的“新品茶叶”。当时或许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名伦敦品茶师曾注意到茶叶质量的下降,那些吃茶叶商贸饭的人们清楚:这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只要有人愿意出高价收购那些优质的新鲜茶叶就行。但当时的茶叶生意为东印度公司所垄断,没有了竞争,也就无人愿意冒险完成在一季之间将茶叶从中国的半山腰带到英国拍卖桌上的壮举。在缺乏变革动力的前提下,英国茶叶的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也就不足为怪了。

19世纪的时光见证了造船工艺方面的突飞猛进。当英国于1815年击败了拿破仑帝国后,战争所带来的压力随之消失,他们不再需要那些武装到牙齿、自给自足到可以在海里漂上老长一段时间而不需靠岸的老式英国战舰了。在和平年代里,船体变得更长,外表变得更光滑,航速也变得更快了。

东印度公司垄断对华贸易的局面于1834年终结,新的贸易公司一个接一个地涌现,它们纷纷要求从这块大蛋糕上分走一块——这些商界新贵的名头在东方依旧备受尊敬:太古集团、渣甸集团以及马西森集团(后两者合并后即是著名的怡和洋行。——译者注)。这些商行为了抢占利润丰厚的茶叶贸易市场,而向东印度公司发起挑战,后者就像它名下的船只一样,笨重臃肿、效率低下。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为结构更为精密、速度更快的高桅帆船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原动力。

1849年,《不列颠航海条例》(BritishNavigationLaws)的撤销使得美国造船只得以在中国出入,美国人终于可以直接在英国码头卸下一箱箱中国茶叶了——他们的卸货时间还能比英国造船只提前几周。美国舰船是以1812年战争中出现的快速私掠船的流线式船体为蓝本而设计的,这种船往返纽约和广州之间只需不到100天时间。出于对航速的渴求,英国的船舶设计师们又重坐到制图板前:他们削减了船头,将船体设计得更窄,让桅杆倾斜化,用这些新创意朝波士顿最好的舰船工程师叫板。

短短20年时间内,在上述三大因素——拿破仑战争的结束、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时代的终结,以及美国船舶开始进入中国——的共同作用下,舰船航速方面有了革命性的突破,茶叶航运的时间成本也大为缩短。新式舰船被命名为茶叶快船,只要看到那修长低矮的船身,鱼头形状、好似竖起的刀刃般垂立于水面之上的船头,便能立刻认出它来。这是一种横帆三桅船,“在每一个海员的心目中,它都是一位无瑕的美人。”当时的一位船长评论道。

随着运茶快船的出现,茶叶贸易也变成了一种广受欢迎的体育运动。每当东方舰队的第一艘斜桅帆船出现在英吉利海峡的海平面上的时候,伦敦市登时万人空巷,大家一齐拥到泰晤士河畔,驻足观赏一年一度的运茶比赛。期盼装载着刚采摘下来的新品茶叶的中国快速帆船的到来。竞赛开始了,一路上,一直到伦敦的每一个海岬上,充当信号的火焰都在熊熊燃烧着。投注开始了,赌徒的手气取决于第一个从帆船舷缘投下的茶叶板条箱在码头上落地的一刹那,英国人对这一竞赛的热情不亚于对赛马结果的关注。

运茶快船如今依旧是这个世界上最快的帆船,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这种帆船是工程学和人类进取精神的结晶,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人们再也不需要那种体积大、速度快的帆船了。与远东的贸易所获利润实在太丰厚了,法国人眼红之下,开始动手开凿苏伊士运河。尽管快速帆船是根本无法在运河河道通行的——它们实在禁受不起红海海面上大风的考验,然而蒸汽轮船却能够以比帆船快一倍的速度抵达中国。由于沿途的燃料补给站选址布局合理,乘船前往中国和印度比以往变得更容易了。到了1869年,随着苏伊士运河开凿完成,因茶叶运输业而生的航海技术革新全都成了历史。野心勃勃的英国商船船队已经不再需要变化无常的风来驱动,它们可以用可靠而稳定的煤作燃料。

生产

茶叶的分量很轻,这决定了运茶商船要用压舱物来保证行驶途中的平稳;在茶叶贸易刚刚兴起之时,大部分时候,压舱物都是由蓝白色的中国瓷器来充当的。尽管商人们对这种商品的估价往往偏低——那些人更喜欢丝绸那样利润巨大的日用品,但人们一致认为,当瓷器填充在装茶叶的板条箱的夹层空间时,它起到的作用与那些“压舱铁”是一样的;而当瓷器沿着船体和龙骨排成一线的时候,还能起到附加效果——可以有效防止船舱漏水。运送茶叶一类的奢侈品风险很大:它们的质量很容易因为浸水而受损,价格也随之下跌,而一艘船在海上航行也就意味着它一直冒着损失金钱的风险,因而可以说瓷器的存在分担了这一风险。瓷器还能挡住船舱底部的污水,从而对那些利润更高的货物起到保护作用。

茶叶消费者群体的不断扩大带动了英国瓷器工业的发展,它也成为第一批享受到19世纪机械创新成果的行业之一。在18世纪以前,尚无一家欧洲工厂能制造出能盛开水的陶瓷茶杯。

由于欧洲出产的黏土缺少瓷土所需的必要元素,因而欧洲黏土无法像中国黏土那样用于制作茶杯。中国的瓷器是利用高温烧制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坚固透明的釉,所以具备低廉、耐用的特点。而欧洲的黏土则是在低温环境下烘烤,它们只能覆盖多孔的釉料,这样制成的瓷器更容易破裂。

对更为坚固耐用的瓷器的追求,在英国引发了一场工业竞赛。英国的制造商们能生产出质地更坚硬、价格更便宜的餐具来吗?长期以来,英国工厂车间里造出来的瓷器又笨重,又粗糙,又易碎,但它有个优点:运输成本较低,因而在价格上还是能够和中国瓷器较量一番的。大约到了1750年的时候,欧洲工厂终于刺探到了瓷器制造工艺的秘诀,借助当时英国工业向机械化转型的契机,一项新的产业随之诞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约西亚·韦奇伍德(JosiahWedgwood),最早一批使用瓷器改良工艺的陶艺家之一,可以算是与罗伯特·福钧同一时代的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的爷爷辈人物]。

茶叶贸易在依托瓷器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对“异国”之地——中国和东方——的探索热潮。带有浓郁中国艺术风格的图像——垂柳和高耸的宝塔,以及身着长袍、举止娴静的妇人——以印在邮票上或画于进口茶杯的两侧的方式而在西方广为流传。这种充满东方浪漫风情的艺术品对大英帝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大有帮助。它展现了一个未知世界的美好形象,创造出一种优雅迷人的氛围,取代了西方人先前的想法:出国前往东方的旅途是可怕而危险莫测的。贫困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伴随着疾病和混乱正在一点一点地摧毁英国。城市化进程蚕食着农村地区,原先的农村居民现在正在工厂里劳作,呼吸的是被烟尘污染的雾气,住的是拥挤的廉价公寓,然而那些在瓷器上随处可见的图像向他们描述了一个更为宽广、庞大、怡人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商机和希望的世界,一个大不列颠帝国可以征服的世界。

英国人的生活

正如可敬的东印度公司所预言的那般,印度的茶叶种植产业借着茶税的取消和航运技术的发展这两大有利因素而迅速繁荣起来。随着东印度公司一家独霸的历史的终结,茶叶贸易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这导致了茶叶价格的全面下跌。茶叶越来越便宜,也意味着那些黑心茶商觉得既没必要再将其他植物混杂在茶叶包装袋之中,也不用再用危险的化学品对茶叶进行加工,因而茶叶的质量有所改善。尽管此前英国全民饮茶的风气已经整整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但茶价的便宜化对于这个城市化进展迅速的国度而言仍不啻为一个福音。

很久以来,人口统计学者和医师们就已经注意到随着饮茶习惯的日益大众化,死亡率在不断下降。随着18世纪和19世纪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污染程度越发严重,疾病传播率也随之上升。霍乱这个恶魔在印度次大陆上肆虐已久,它的魔爪于19世纪30年代第一次伸到了英国大陆,当时几个水手饮用了船上水桶中的水,而这些水桶是在印度被灌满的,这些水手因此感染上了霍乱病菌。而他们回到船只所在的母港时,这种致命的病菌开始通过当地的下水道到处传播。到了19世纪中叶,霍乱这一传染病已经几次三番地夺去了数以万计的伦敦市民的生命;单单1848~1849年的那次大暴发就导致5万人丧生——这5万人无一例外都是因喝了不干净的水而染病的。

在英国这样的国家,比起用热水而不是用开水冲泡的咖啡,茶叶更受人们的欢迎,这种饮用习惯直接给他们的健康状况带来了好处,因为将水煮沸可以杀死水中那些在近距离传播病菌的微生物。由于伦敦的人口密度庞大,且缺乏有效的排污系统,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伦敦市民的饮用水也是非常不卫生的。在传染病这个维多利亚时代全球经济产物的反复侵袭下,一个喝茶民族的生存概率比一个喝咖啡民族的要大。

对于帝国的宏伟战略而言,茶叶同样是上天的恩赐。它成了英国军队配给标准的一部分,由当地人组成的英属殖民地军队同样享受这一福利。当英军在热带丛林中困苦不堪地行军,寻找着帝国边界的时候,喝上一杯茶就能让他们身心放松,与此同时,还能预防水源性传染疾病。

如前所述,糖类是大英帝国那错综复杂的经济中另一种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它产自新大陆中仍由女王陛下统治的几片殖民地:巴巴多斯(Barbados)、牙买加(Jamaica)和维尔京群岛(VirginIslands)。在英国,糖类已经过剩了,而茶饮的普及让糖有了新的伴侣。

加糖的茶饮为大不列颠人提供了便捷的热量来源。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意味着穷人们已经难以吃到农产品,而茶叶本身并不含有营养价值,喝茶时可以在里面掺上牛奶、蛋白质和糖,这样一杯茶就变成一份廉价而营养丰富的能量来源了。

在饮茶之风还未盛行的年代,工厂里的工人们所摄取的大部分卡路里来自啤酒和麦芽酒,这种习惯造就了一批不理想的劳动力。在工业化之前,工人们的劳作方式以手工为主,因而喝点啤酒是可以容忍的,但这就给英国经济的工业化领域——这一行业需要较为精细的劳动技巧——带来一个严重问题:曼彻斯特纺织工业的主要设备为飞速运转的纺纱机和纺织针,而让一个醉醺醺的工人去操作它们实在是件很危险的事。但大不列颠人如果在周末喝的是加糖的茶,吃的是面包和肉的话,那么他们既可以获得所需的所有热量,又不必冒喝醉的风险。毫无疑问,茶叶有提神的作用。它能让工人们集中精力,有助于让他们全神贯注地完成那些艰巨的工作。

像酒精这样的发酵饮料有清除寄生虫、将卡路里以液体形式加入日常饮食中的优点,但到了18世纪初,啤酒生产要耗去英国将近一半的小麦收成。对于英国国内的农业而言,同时保证迅速增长的人口的粮食供应和啤酒供应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养活每一张工业化时代新增的嘴,现有的农场完全不够。这样只能另辟蹊径,从英伦三岛以外的地方,从帝国那无边无际的领土中寻找外来的热量供应源。对食物的追求总会塑造社会的发展进程,在维多利亚帝国时代,我们的现代全球工业化食物链形成之初,掺了牛奶和糖的茶满足了英国对廉价营养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诸如法国和德国那样继续选择酒精作为主要饮料的欧洲国家,在工业化进程方面落后英国达15年之久。

以茶代酒还有别的好处,特别是对年轻人而言。怀孕期间的妇女如果不喝酒,而选择喝茶的话,婴幼儿群体的健康状况就会发生显著改善。茶叶中也含有抗菌的酚类,它们是可以起到天然杀菌作用的植物类化学物质。在英国,婴儿诞生的头一年一般是用母乳喂养的,因此妈妈们以茶代酒也就意味着英国的婴儿们将不再受到酒精的影响。饮茶习惯的流行不仅降低了婴儿死亡率,在需要更多劳动人口的工业化时代也提高了人类的免疫力。

到了19世纪中叶,“以茶待客”现象的出现首次标志着饮茶这一仪式化行为已在英国社会牢牢扎根。下午茶起初是英国上流社会的一项礼仪,随着茶叶价格的逐步走低,这一生活方式开始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习俗。下午茶时间是一段享受的时光,是拜亲访友的时光,是午餐和晚餐之间的闲谈时光。茶叶是工业革命的助推器,创造了足够多的剩余资本的英国人终于可以好好享受他们那些殷实的劳动成果了。

时至今日,在西方似乎有一项新的、每日公布成果的科学研究:检验喝茶对健康带来的益处——从茶叶的抗氧化功能和抗癌功能入手,推断出它在缓解糖尿病症状、提高新陈代谢速率,以及降低发胖所带来的风险或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尽管这一类结论尚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证实,但随便哪一个普通的茶叶消费者都可以证明:喝茶可以提高精神警觉性和短期记忆力,也能舒缓压力。专家将茶叶当作一种具有暂缓疲劳、放松身心、改善健康以及延年益寿效果的灵丹妙药,并从这些方面去研究它。

英国在印度进行的伟大的茶叶种植试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花更少的钱喝更多的茶饮。福钧窃走中国商业机密后不到20年,茶叶贸易的重心就从中国转移到了英国的版图内。当一个单一物种被移植到它的故土之外的时候,这个世界也随之发生了永恒的变化。

茶叶是如何分类的?


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基本茶类:

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再加工茶:

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

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化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

从世界上来看,在以上类茶中,以红茶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绿茶,最少的是白茶。

茶叶“色泽”是如何构成的?


干茶和叶底的色泽与茶汤的颜色,是两种不同的色泽概念,由不同的化学组成所决定。在沏茶时,首先看到的是干茶的色泽,红茶是乌黑红色,绿茶是黄绿色的,黑茶是紫褐色的,乌龙茶是青褐色的,黄茶是黄色的,白茶是白色的。

干红茶和叶底的色泽,是由叶绿素的水解产物、果胶质、蛋白质、糖以及氧化程度较足时茶多酚附于表面,经干燥后形成的,但绿茶则不同,由于未经发酵,叶绿素得到部分保留,加上热转化产生黑素类,再和叶黄素、胡萝卜素以及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一起构成了干茶和叶底的黄绿色。

茸毛也含有茶多酚,绿茶的茸毛大多是未经氧化的,故呈白色,如黄山毛峰等名茶就如此;而红茶的茸毛大多已被氧化,所以呈金黄色,如九曲红梅就是这种样子。

茶叶冲泡后,叶子徐徐展开,时浮时沉,悦目的茶汤颜色慢慢呈现在您的眼前,阵阵的茶香也随之扑鼻而来。红茶汤色的红艳,是因为鲜叶通过发酵,有一半或更多的茶多酚被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之故。茶黄素呈橙黄色,决定着红茶汤色的明亮和艳度。

在高级红茶的汤色中,还会明显地看到“金圈”,这是茶黄素含量高的表现。茶红素呈红色,这是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量越多,汤色就越红越浓。茶褐素呈暗褐色则使红茶汤色发暗的物质,品质差的红茶,汤色如酱,主要是茶褐素含量高的缘故。红茶茶汤在冷却后,有时会发现在茶汤中有一种乳凝状混浊,习惯上称为“冷后浑”,它是由茶黄素、茶红素和咖啡碱生成的,这是优质红茶的特征之一。

“红汤红叶”的色泽特点,是鉴别发酵茶质量的一种重要标志。绿茶汤色是黄绿色的,形成汤色的主要物质仍然是茶多酚及其初级氧化产物。它由一系列由黄到绿的物质组成,特别是其中的儿茶素和黄酮类物质被水溶解后,使绿茶汤色呈绿黄色。绿茶汤色,在室温过高、放置过久时,因茶汤中的儿茶素等多酚类物质,由于接触空气中的氧而发生氧化,会使茶汤色泽变深变暗。

茶叶粗细是如何分类的?


我们常说,简单就是幸福。粗衣布裤,粗茶淡饭,内心满足了,人也就快乐了。或许,我们会去深究,到底哪些茶是粗茶呢?茶叶是否有粗茶和细茶之分?

“一切有情,依食而住。”

八个字很好的表达了我们国人民“以食为天,以食为趣”的生活特点。

当我们在外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吃上一顿美味的饭菜,再泡上一杯解乏的茶,满满都是好心情的收获。当家中来了客人,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客人执壶沏茶,再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

一茶一饭,便是中国人的生活日常。国人对饮食的讲究就不必多言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家中待客时特别的饮茶民俗:为客人沏上两杯茶,粗茶一杯,细茶一杯。充分体现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与尊重。

这泡茶还有粗细之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茶细茶和粗茶之分”

①何谓细茶?

嫩茶叶,一般指春天采摘芽头或一芽一叶的茶鲜叶为原料而制成的茶叶。

“物以稀为贵”,绿茶的价格素以新茶为贵。新茶多为嫩芽,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类物质,少含茶多酚、茶丹宁之类苦味物质。所以新茶喝起来,口感清香爽口。

②何谓粗茶?

粗老一些的茶叶,一般指到夏秋季采摘制成的茶叶,以一芽三四叶以上或含梗的茶鲜叶为原料而制成的茶叶。

粗茶与新茶相比,口感上要苦涩一些,因为夏秋季的茶树在强阳光照射下迅速生长,树叶中大量积累多酚类物质与丹宁,对人体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中老年人更适合饮用“粗茶”。俗语有云:“粗茶淡饭延年益寿。”

茶有粗细之分,喝茶也有粗细之分。俗语说:“细茶粗喝,粗茶细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细茶因为是嫩新茶,在冲泡时,应多放茶叶,也就是「细茶粗吃」,否则就味道就会淡。

粗茶采摘的都不是嫩茶叶,这些茶叶吸收养分都比较充分,虽说不太好看,但冲泡的汁汤比较浓郁。冲泡时需少放一些茶叶,这就是「粗茶细吃」。

这句俗语分别概括了粗细茶叶的投茶量。喝茶品茶,已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人热情好客,每有客来,必执壶沏茶相待,因此形成了一个特色的茶俗茶礼:待客讲礼仪,沏茶分粗细。

“待客之道,茶分粗细”

从历史文化上讲,细茶是上等茶、好茶的代称,是与「粗茶淡饭」相对的品质升华。

曾国藩对家乡的细茶是情有独钟,他曾题写:“银亳地绿茶膏嫩,玉斗丝红墨渖宽”来赞誉细茶。

朱熹《茶灶》有云:“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来赞美细茶的细腻茶香。

还有俗语道:“贵人到,细茶泡。”

《女儿经》中有载:“亲戚来,把茶烹。尊长至,要亲敬。粗细茶,要鲜明”,说的是煮茶敬客上用粗茶还是细茶必须要分明,对尊长、上客必以细茶相敬。细茶清新爽口,如龙井、碧螺春等,茶具使用透明没有盖的玻璃杯,冲泡出的茶极具观赏性。

而就现代养生而言,不要以为用“粗茶”待客就有失尊重,其实“粗茶”沏出的茶味道更浓、韵味更鲜。用两叶一芽的茶叶制成的菊花茶,或沏上一杯浓醇芬芳的茉莉花茶,不仅形态优美,而且味道芬芳。民间有“不是贵客不制花”的说法。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粗茶和细茶是各有千秋,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等级尊贵之分,只是味道不同罢了。

茶叶“滋味”是如何构成的


茶叶的滋味,是由几十种呈味物变化的综合反映。其中有刺激性涩味物质是茶多酚,苦味物质是咖啡碱、花青素和茶皂素等,鲜味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甜味物质主要是可溶性糖和部分氨基酸,鲜爽物质是氨基酸、儿茶素、茶黄素和咖啡碱的综合物。红茶因茶多酚氧化聚合量大,故滋味浓厚、刺激性强。红茶味的形成,是由于氧化缩合的茶多酚失云了原来的苦涩味,而存收敛性,并与氨基酸、咖啡碱及可溶性的糖、果胶配合,彼此协调,形成了红茶所特有的鲜爽、醇浓和收敛性的滋味。所以红茶入口时微苦,而后甘甜爽口,一般以醇厚甘甜者质量最佳。绿茶则因茶多酚氧化聚合少,氨基酸含量高味醇和鲜爽,后味绵长,似吃鲜橄榄。

在绿茶味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儿茶素和花青素。儿茶素形成的涩味和花青素形成的苦味不同。单纯的茶多酚较苦涩,但与其它万分相互配合协调,就能形成绿茶特有的滋味。配合协调的物质不同,味也不同。如果茶汤液中含有0.15%的游离精氨酸,即与氨基酸配合,可使滋味有鲜爽感;如与糖配合,便可有甜醇之感;如与谷氨酸酰乙胺、水溶性果胶配合,可有浓厚的滋味等。闻名全国的毛峰的滋味之所以转变为醇甜、香气馥郁,就是由于上述化学变化的结果。

介绍茶叶是如何分类


茶叶主要可以按颜色、发酵程度、焙火程度、采茶季节以及萎凋程度来分类。

按茶的颜色分类,是指按照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其中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

按茶叶的发酵程度来看,红茶95%发酵,黄茶85%发酵,黑茶80%发酵,乌龙茶60%—70%发酵,青茶15%—20%发酵,白茶约5%—10%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不过,茶叶中发酵程度的轻重不是绝对的。其中也有小幅度的误差。根据这些发酵程度,国际上按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和后发酵茶来作简单分类。

按焙火程度来分类,轻火一般生成生茶,中火一般生成半熟茶,重火一般生成熟茶。

茶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也会有差异,因此就有了春茶、夏茶、秋茶、冬茶等不同。

按萎凋程度不同来分类,萎凋,是茶叶在杀青之前消散水分的过程,分为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萎凋不一定会产生发酵。制茶过程中,静置而不去搅拌或促使叶缘细胞膜破裂产生化学变化将不会引发发酵现象。一般而言绿茶是不萎凋不发酵;黑茶则是不萎凋后发酵;黄茶是不萎凋不发酵(黄茶是杀青后闷黄再补足发酵的);白茶为重萎凋不发酵;青茶、包种茶、乌龙茶为萎凋部分发酵茶。

发酵,改变香气的变化


普洱茶的香气类型主要由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组成。芳樟醇(linalool):又名沉香醇。它的含量和茶树品种的关系密切,云南大叶种含量最高。它在茶树体内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葡葡萄苷酶水解而呈游离态。未发酵的普洱茶其内含的芳樟醇呈兰花香气,是普洱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普洱茶的后续发酵,即陈化的过程,对普洱茶香气的产生与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不同年份普洱茶芳香类物质检测中,发现了多种甲氧基苯类物质,这是因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乙-甲氧基-4-乙基苯等由微生物转移甲氧基阳形成的,是微生物发酵和氧化而形成的物质。普洱茶的香气类型主要由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组成。芳樟醇(linalool):又名沉香醇。它的含量和茶树品种的关系密切,云南大叶种含量最高。它在茶树体内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葡葡萄苷酶水解而呈游离态。未发酵的普洱茶其内含的芳樟醇呈兰花香气,是普洱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普洱茶的后续发酵,即陈化的过程,对普洱茶香气的产生与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不同年份普洱茶芳香类物质检测中,发现了多种甲氧基苯类物质,这是因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乙-甲氧基-4-乙基苯等由微生物转移甲氧基阳形成的,是微生物发酵和氧化而形成的物质。换句话说,普洱茶香气的生成与绿茶与乌龙茶高温提香不同,它是通过生物酶降解产生芳香类物质的过程。这是一条与高温提香截然相反的“路径”。即:微生物—→酶—→脂—→芳香类物质。这种微生物产酶,酶产脂类物质,脂又产芳香类物质的“路径”,是忌高温的过程,突出体现普洱茶独有的陈化机理。正因为这一点,普洱茶的香气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普洱茶陈化的过程产生有续变化。以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为例,在发酵的最初阶段,普洱茶的香气多以樟香、荷香、兰香等为主;发酵进展到一定阶段,其香气偏重于栗香或木香等;当发酵转入深度时,则会体现较明显的枣香或浓郁的果糖香;在发酵达到成熟并趋于稳定时,会出现淡淡的中药香。我们在这里没有给出年份的香气类型,是因为不同存储条件、不同茶叶拼配的情况都可能影响普洱茶香气的生成,很难确定一个具体的时间表。由于普洱茶的香气是一个繁杂庞大的体系,我们目前对这一体系还知之甚少,更缺少大量的化学分析做为依据。还有待普洱茶的研究向纵深发展才能解决。

茶叶是如何解油荤?


现在茶叶作为健康饮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欢。这是因为在六大基本茶类(普洱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中,普洱茶熟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最高,抗氧化性也最强,所以常吃油荤的人或者吃的较油腻的人可以用普洱茶熟茶解腻再好不过了。

为什么吃油荤较重的人宜多饮茶。

因为常饮茶有消食、解脂、清肠、去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茶叶中的茶多酚对胃肠道黏膜有收敛和保护作用,也能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

第二,茶叶中的咖啡碱不仅能刺激胃液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而且还能在人体内经转化,与磷酸戊糖等作用形成核苷酸,这对食物中营养素的代谢,尤其是对脂肪代谢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茶叶中所含的叶酸、泛酸、硫辛酸、肌醇以及半胱氨酸、胆碱、卵磷脂、皂草甙等物质,对脂肪都有较好的分解作用,具有一定的调节脂肪代谢的功能。

第四,茶叶中的许多芳香物质如芳樟醇、苯甲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等,可以消除油荤重时口腔中的腥膻油腻气味,使口腔保持清爽状态。

第五,饮茶可以改善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结构,既可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又能促使有益细菌增殖,从而增强肠道的免疫能力。

所以,吃油荤较重的人宜多饮茶。

茶叶是如何解油荤


现在茶叶作为健康饮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欢。这是因为在六大基本茶类(普洱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中,黑茶、普洱茶熟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最高,抗氧化性也最强,所以常吃油荤的人或者吃的较油腻的人可以用安化黑茶、普洱茶熟茶解腻再好不过了。

为什么吃油荤较重的人宜多饮茶。

因为常饮茶有消食、解脂、清肠、去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茶叶中的茶多酚对胃肠道黏膜有收敛和保护作用,也能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

第二,茶叶中的咖啡碱不仅能刺激胃液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而且还能在人体内经转化,与磷酸戊糖等作用形成核苷酸,这对食物中营养素的代谢,尤其是对脂肪代谢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茶叶中所含的叶酸、泛酸、硫辛酸、肌醇以及半胱氨酸、胆碱、卵磷脂、皂草甙等物质,对脂肪都有较好的分解作用,具有一定的调节脂肪代谢的功能。

第四,茶叶中的许多芳香物质如芳樟醇、苯甲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等,可以消除油荤重时口腔中的腥膻油腻气味,使口腔保持清爽状态。

第五,饮茶可以改善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结构,既可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又能促使有益细菌增殖,从而增强肠道的免疫能力。

所以,吃油荤较重的人宜多饮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