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岩《大云寺茶诗》茶诗鉴赏

发布时间 : 2019-11-28
白茶诗茶词 乌龙茶鉴赏 西岩乌龙茶

白茶诗茶词。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吕岩《大云寺茶诗》茶诗鉴赏”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吕岩《大云寺茶诗》茶诗鉴赏”相关知识!

吕岩字洞宾。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考中进士,曾两次任县令。黄巢起义时,吕带全家隐居于长安南的终南山,学道求仙。一说他在长安酒店中遇到钟离汉(八仙之一),传授以修炼方法,得道成仙,号为纯阳子。

【大云寺茶诗】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释义】

兔毛瓯,即“免毫盏”。

其釉表呈兔毫斑点。

上都,首都。

【详解】 WWw.cY316.CoM

佛教的兴起,为茶业的迅速发展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自古高山出好茶”,而“天下名山僧占多”。寺庙一般坐落在名山之中,其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为满足禅宗佛教用茶的需要,各大小寺院均大力种茶、制茶、研究茶;因而很多名茶皆产自仙居名山的寺庙,如长兴吉祥寺的紫笋,霍山长岭庵的霍山黄芽,庐山招贤寺的庐山云雾,蒙山智炬寺的蒙顶云雾,当阳玉泉山玉泉寺的仙人掌茶,黄山松谷庵、云谷寺的黄山毛峰,徽州松萝庵的徽州松萝,杭州龙井寺的龙井等。此诗所盛赞的大云寺茶,也属这类佛寺僧人研制的绝品好茶。

cy316.com延伸阅读

中国现代茶诗


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向渝州叶正黄。

二十一年归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华,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称延安景物华。

和柳亚子先生

(林伯渠)

骇浪惊涛四海哗,新时世界叹花花。

百年岁月流如矢,几度兴亡话与茶。

士到危时方见义,国无净土忘为家。

岿然南社风流在,珍重文章报国华。

茶诗论长寿

(朱德)

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

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

【说明】朱德同志一生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仍然能活到九十多岁,其长寿的密诀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喜欢饮茶是重要原因之一,他尤其喜欢庐山云雾茶,他曾在庐山上写过一首饮茶诗,表达了饮茶与长寿之间的关系。诗句浅显易懂,却清楚体现了庐山云雾茶的优点及性能。

访梅家坞

(陈毅)

会谈及公社,相约访梅家。

青山四面合,绿树几坡斜。

溪水鸣琴瑟,人民乐岁华。

嘉宾咸喜悦,细看摘新茶。

初饮高桥银峰

(郭沫若)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

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豆丁眼不花。

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磋。

茶诗入禅二首

(赵朴初)

吃茶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说明】诗中,赵朴初化用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意,引用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吃茶去”的禅林法语自然贴切、生动明了,既是诗人领略茶叶的写照,又是体现茶禅一味,茶禅相通的佳作。

中国——茶的故乡

东赢玉露甘清香,椤伽紫茸南方良。

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无涯让故乡。

【说明】赵朴初在诗后加注:“日本宁治产玉露茶甚佳,斯里兰卡(古称椤伽)产红茶有名于世。”这首诗从赞颂日本名茶宇制玉露茶,斯里兰卡(椤伽)紫茸茶入手,占出了中国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欲唤天涯认故乡”。

初饮高桥银峰

(郭沫若)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

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怠来眼不花。

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

茶的情诗

张措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依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

我必须热,甚至沸腾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工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地

轻轻的

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

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茶与诗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与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诗不分家,古人很多诗人都喜欢饮茶,因为饮茶的意境与写诗总是很贴切,可以激发灵感,写出更符合心境的词句。而这篇文字我想说的不是如何写诗,而是“茶诗不分家”中涉及到的人生道理。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想要写出好诗,就不能闭门造车,不能硬生生如同挤牙膏一样挤字眼,需要的是广泛接触社会,使生活中的点滴自然在心头聚集、融汇,最终才有对天地,对人生的最真切感悟。所以要积极生活,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万般都尝遍,才知杯中香,

茶有多种,最贵的未必是适合自己的,不能人云亦云,生活中应该有自己的主张,不能随波逐流。拿诗词来说,有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的格式比较自由,而近体诗在押韵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不过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言语方面的特点,每一个时代都有专属的韵表,有些人作诗喜欢比对着以前的韵表来写,但要知道的是现在跟以前已经不同了,比方说入声如今就不再有,所以还按照从前的标准写诗就显得过于做作。写诗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如同我们生活,重要的是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风采一样。

再或者如同我们喝茶,喝的是最适合自己的茶,品的是最贴合自己心境的茶香,不管是生活、写诗还是品茶,都不能有任何做作的成分,一做作,一切都假。

关于本文《茶与诗》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张宾《夏日题老将林亭》茶诗鉴赏


张宾字象文,清河(今属北京)人。乾宁进士,曾官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王建立蜀,任膳部员外郎、金堂令等职。

【夏日题老将林亭】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详解】

前蜀先主王建晚年“多忌好杀,诸将有功名者,多因事诛之”,所以,此诗中以“百战”之功赢得封侯的老将,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在荒凉冷落的侯门,离群索居。“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写老将利用辘轳将酒坛浸入井水中,使酒清凉爽口;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这两句借助物情反映人情,使画面形象鲜明生动,并深刻细腻地揭示出老将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同时,从这两句诗也可以看出,茶和酒已成为当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资。

郑谷,字守愚,宜春(今属江西)人。光启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王禹偁《龙凤茶》赞美普洱茶茶诗鉴赏


王禹偁(chēng)(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家世务农,出身清寒。29岁中进士,曾为右拾遗、左司谏等职。在朝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龙凤茶】

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

烹处岂期商岭外,碾时空想建溪春。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似三秋皓月轮。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释义】

龙凤茶,宋代多制团茶,有专为进贡而制的茶饼,上印龙凤花纹,称“龙凤团”,最为名贵。建溪,宋代贡茶主要产地之一是福建建溪的北苑,北苑贡茶多至四千余色,年贡47100多斤。九畹(wān)芳兰,典出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畹,十二亩。

【详解】

此诗又题名《普洱茶诗》,它热烈地赞美普洱茶浓郁的香气和赏心悦目的形状,自己都舍不得喝,要用以供养白头双亲,表现出诗人对普洱茶的珍视。普洱茶产地多集中在云南思茅和西双版纳,这里素有“六大茶山”之称,即易武、倚帮、悠乐、曼洒、曼庄和革登。普洱是茶叶集散地,故名。普洱茶区地处亚热带,不仅土地肥厚、疏松,而且终年湿润,云雾弥漫,全年有雾日达到140~180天,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茶树四季都能发芽,采茶期很长,可从2月上旬采摘到11月下旬。普洱茶采自优良的云南大叶种,它发芽早,白毫多,芽肥叶壮,生长期又长,产量高,质量好。其制作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和后熟几道工序,制成普洱散形茶,再经蒸压,成为形态各异、名称不同的普洱紧压茶,呈碗形的叫“普洱沱茶”,长方形的称“普洱砖茶”,饼形的叫“七子饼茶”。各种普洱茶外形端正匀整,叶底红褐色。普洱茶可解渴、提神,长期饮用对治疗痢疾、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含量有明显的作用。

徐寅《贡余秘色茶盏》品茶茶诗鉴赏


【贡余秘色茶盏】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溃。

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释义】

捩(liè),扭转。

秘色,瓷器上的青色釉彩。

《候鲭录》六:“今之秘色瓷器,越州烧进为贡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

【详解】

品茶,除了对茶叶、水有很高的要求外,茶具也十分讲究。陆羽在《茶经》中设专章专论“烹饮器具”,对当时六处名窑加以品评排列,认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上),寿州洪州次”。评价的标准,除产品质量外,主要看是否“益茶”。越州碗“口唇不捲,底捲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看是否“益茶”。越州碗“口唇不捲,底捲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唐人顾况在《茶赋》中称“越泥似玉之瓯”;唐人施肩吾在《蜀茗词》中称“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都是对茶具的颂赞。徐寅此诗,对贡余秘色茶盏这种上贡的高级茶具更是赞赏有加。

王维茶诗鉴赏“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王维

(?—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赠吴官】

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

空摇白团其谛苦,欲向缥囊还归旅。

江乡鲭鲊不寄来,秦人汤饼那堪许。

不如侬家任挑达,草履捞虾富春渚。

【释义】

白团,扇的一种。

缥(piǎo)囊,以淡青色丝帛制成的盛公文或书的袋子。

鲭鲊(zhēngzhǎ),淹制的青鱼。

汤饼,汤煮的面食。

挑达,往来自由貌。

草履(juē),草鞋。 

富春渚(zhǔ),富春江边。

【详解】

此诗极力渲染长安客舍盛夏酷暑。“无个茗糜难御暑”,茗糜,亦称茗粥、茶粥,即添加茶叶、姜、盐、红枣、芝麻与米粟、高粱、麦子、豆类等熬制的羹汤。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晋元康(292—299)年间,“有蜀妪作茶粥卖之”。与王维同时代的诗人储光羲有《吃茗粥作》诗,可见当时茗粥已比较流行,而喝茗粥确实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的功效。现在我国南方和日本的一些地方仍有这种吃法。

【酬黎居士浙川作】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详解】

王维崇尚佛教,在京师任尚书右丞,日饭数十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酒臼、经案绳床而已。故王维诗中有很多佛教禅理。后人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王维则为“诗佛”。“居士”有两种意思,一为处士,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一为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修道的佛教徒。从此诗中“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的诗句来看,黎居士应是在家修道的佛教徒。臼本为舂米的器具,一般用石头凿成。诗中“茶臼”,指用以捣碎紧压茶饼的器具。

【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公门暇日少,穷巷故人稀。

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

不知炊黍谷,谁解扫荆扉。

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释义】

篮舆,竹轿。

白衣,佛教徒服黑色衣,称俗人为白衣。

荆扉(fēi),简陋的居室。

【详解】

唐宋时期,茶已不是宫廷贵族士大夫的专有享用品,而成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陆羽在《茶经》中就提到,饮茶之风,“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因此,正如此诗所反映的“穷巷故人稀”的贫困境地,仍可以“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王禹偁《茶园十二韵》贡茶茶诗鉴赏


【茶园十二韵】

勤王修岁贡,晚驾过郊原。

蔽芾余千本,青葱共一园。

芽新撑老叶,土软迸深根。

舌小侔黄雀,毛狞摘绿猿。

出蒸香更别,入焙火微温。

采近桐华节,生无谷雨痕。

缄縢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待破华胥梦,先经阊阖门。

汲泉鸣玉甃,开宴压瑶罇。

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

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

未复金銮诏,年年奉至尊。

【释义】

蔽芾(fèi),幼小貌。《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侔(móu),相等。 桐华节,指清明节。

华(huá)胥梦,泛指入梦。

阊阖(chānghé)门,天门。 甃(zhòu),井壁。

【详解】

王禹偁曾任贡茶督造。此诗描绘茶园景象,以及身为采贡官勤修岁贡的情景。

朱元璋续茶诗


洪武三年,朱元璋带了几个心腹秘密来到灵山寺。和尚们拿出灵山一枪一旗的灵山茶,这茶是朱元璋过去未曾见过,更没曾喝过的。当汝宁府派来的巧厨师精心地用九龙潭中的泉水沏泡好灵山茶送到朱元璋面前时,朱元璋打开茶杯盖,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直扑口鼻,未曾入口,便产生了一种飘飘然欲仙之感,一口茶进去,舌尖首先有一种浓郁的醇厚之味。朱元璋虽说当了皇帝,有天下各种贡茶,但此时只觉得哪一种名茶也赶不上灵山茶。一杯茶没喝完便对身边的人说:这杯茶是哪位官员沏泡的,给他连升三级官。跟随他的一个贴心师爷忙说:那是汝宁府派来的厨师沏泡的。意思是他不是什么官员,无法升官。朱元璋也听出了那位师爷的意思。但这杯清香甘甜的茶水使他兴奋得无法克制,再次传旨:他是厨师也要升三级官。那位师爷只好照办。一边嘟哝着发牢骚:十年寒窗苦,何如一盏茶。朱元璋一听这位师爷的嘟哝,知其因为没有给他这位有才者连升过三级官而有意见,便对他说:你刚才像是吟诗,只吟了前半部分,我来给你续上后半部分: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就这样,那位厨师连升了三级官。朱元璋降香后即下旨拨一笔巨款,将灵山寺原来的三层殿修成七层大殿,外带厢房。亲笔写下圣寿禅寺横匾,封陈大同为金丘峰禅师任主持僧,赐他半副辇驾到京城免费游览。并命州县要在灵山一带大种茶叶,每年进贡必须是一枪一旗的灵山茶。从那以后灵山周围大种其茶,当地不少山因种茶改为茶山、茶沟、茶坡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