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废茶诗

发布时间 : 2019-11-13
红茶的诗 黑茶老茶 黑茶散茶

【www.cy316.com - 红茶的诗】

茶香弥漫,像一只猎狗趴在茶桌上吐着舌头

浑圆饱满的水珠映射出女人的倩影

想赞美些什么却又闪烁其词

我想我会慢慢疯掉

太多的美如性感炸弹预埋在脑中

试图梳理 挖掘出它的线索

生活本身却是个恶作剧

所有的伏线缠绕纠结

竟找不到一星的蛛丝马迹

贪婪地吮吸着茶香

想尽情地占有 却飘忽即逝

趴着 什么都不想想 也懒得想

再不去想存在的理由为何

存在的理由本身就显得那么牵强

一阵秋风袭过 门哐当哐当地响

懒得起身去把门别好

就这样趴着 像摊烂泥

双目紧闭 依然躲不开身后的嘈杂

阳光 积极 能量 激情

充斥着耳膜 头疼欲裂

此刻 我只想做一摊烂泥

别来烦我 也别注视我

任我脑中满园春色 良辰美景

颓废只是你所看到的表象

轻吻一口茶汤 滚动的喉结释放出一份饥渴

因为渴望 竟使茶汤品出了一份暖昧

这种最美好的情愫

被世俗打上了肮脏的烙印

在茶汤中回味着原罪

蓦然察觉有时我们爱上的仅仅是爱的表象

温润的茶汤浇不息那被激情烫伤的心脏

淋漓尽致地感受着那遗失的澎湃

微风轻拂茶汤 荡起一朵涟漪

曾经的美好一幕幕浮现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

该是多大的勇气

曾经 多么纯粹的一个少年

倾尽所有呐喊 奔跑 对感情充满幻想

即使一无所有 也敢勇敢去爱

他说过,要把你写进诗里

但任凭再怎么努力地与生活赛跑 终究跑不赢夕阳

在情感的漩涡中无力自拔 彩色的心渐渐结疤

叹一声奈何

所有的美好词句 都只剩下了模糊的旋律

霸道地把茶汤送入喉中

让这滚烫的液体抚平此刻的躁动

那可恶的灵魂的贼

手执宣判书 以“非主流”的名义给我定了罪

执着一把现实的剑在我灵魂的小口子上肆意挖掘

企图掏空我所有的想象力

我趴在桌上 想替自己辩解

却被茶汤封锁了喉咙无法发声

我只能拼命挣扎 像个无赖一般

耳旁穿来一片笑声 充满揶揄的味道

此刻 我是一个废人

我仅存的一点希望

就是那个千百遍在梦中出现过的身影

等我 忍我 包容我 傻傻地爱我

死不变心 不离不弃

纵使全世界抛弃了我

唯独你依然爱着我这废人

茶烟袅袅 不绝如屡

只能依靠这精神鸦片才让我在这浮世苟延残喘

让我的灵魂得以片刻的安宁

我这么孤单难以预料

梦想注定是场孤独的旅程

倒扣茶碗 梦想被扣碗中无法重见天日

从此一些喧嚣都将平息

也无需再证明什么

茶汤流入心里 化成一滴滴灼热的泪

谁能明白 无赖 烂泥 颓废 亦是一种

刻骨铭心的梦想

喂,那谁 凭什么支配我的幻想

打扰我的颓废

我依旧这样趴着

什么也不想想 什么也懒得想

我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小 最后竟变成了一只小飞虫

我再也无力端起茶碗

只能倾尽全力 以飞蛾扑火之志

向茶碗发起奋力一撞

茶碗被打翻 一切都结束了

我和着茶汤急速下坠

在与大地的华丽亲吻之后

我得到了涅磐

也正是在此刻 我彻底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成为了一摊完美的烂泥

精选阅读

茶诗有哪些?盘点中国最美的十首茶诗


唐诗宋词闻名于天下,中国文明源远流长,诗词更是令人沉醉不已,我国也是茶文化大国,古往今来,关于茶的诗词多不胜数。那么,我国茶诗有哪些?既然数之不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中国最美最出名的十首茶诗吧!

《一字至七字诗·茶》by(唐)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寒夜》by(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望江南·超然台作》by(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by(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临安春雨初霁》by(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幽居初夏》by(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山泉煎茶有怀》by(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满江红·和范先之雪》by(宋)辛弃疾

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

还又跨、玉龙归去,万花摇落。

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

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吟冻雁,嘲饥鹊。人已老,欢犹昨。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最爱霏霏迷远近,却收扰扰还寥廓。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by(明)陶振

翦裁苍雪出淇园,菌蠢龙头制作偏。

紫笋香浮阳羡雨,玉笙声沸惠山泉。

肯藏太乙烧丹火,不落天随钓雪船。

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by(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茶歌与酒诗


我很喜欢白居易的一首短诗《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 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

勉强译成白话:我这里有刚醅酿成的还浮着绿色新鲜浮沫的酒, 在红泥的小火炉上温着,天晚了,好像要下雪是样子,你可以来喝一杯吗 ?

这首诗令人喜爱 , 一是它充满了颜色 , 绿蚁、新酒、红泥、火炉、白雪,构成了一幅温暖的画面。二是它的气氛雅致、欢喜 , 与我国传统的饮酒诗不同。我国传统的诗词 , 提到酒 , 都是愁绪满怀,不然就是慷慨激昂,充满激地感情。白居易这首诗可以说是异数 , 我们从中看见了温馨的友谊。

或者可以这样说吧 ! 这首诗的情意与境界更近于茶,我曾把这首诗改了两字“绿蚁新醅茶 , 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挂在墙上,朋友看了都很喜欢。

茶与酒的情意与境界显然不同 , 我国传统诗歌里面酒与茶的地位悬殊,以《全唐诗》为例 , 几乎是酒气冲天 ,茶则很少受到歌颂。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酒本来就是催情剂 ,在情绪激化的时候 ,诗人当然会即席写下诗篇。茶者反之,茶是清凉帖,在心平气和下,好像更适于无言。二是酒被认为是琼浆玉液,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茶则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又有什么好写呢?

因此,历史上写酒的文学作品很多,写茶的很少 , 一旦有相提并论的,评价也十分悬殊。

清朝诗人张灿有一首《手书单幅》:

书画琴棋诗酒花 ,

当年件件不离它 ;

而今七事都更变 ,

柴米油盐酱醋茶。

很显然的把酒列为雅事,把茶列为俗事 , 而且排名在最后,可见茶的地位多么卑下。甚至连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也不能免俗。东坡是善于品茶,曾写过许多茶诗,不过,遇到酒的时候还是把茶的地位贬抑了。他曾写过一首《薄薄酒》:

薄薄酒,胜茶汤;

粗粗衣,胜无裳 ;

晚妻恶妾胜空房。

五更待漏靴满霜。

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

不如悬鹑百结 , 独坐负朝阳。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转瞬万世忙.

夷齐盗跖俱亡羊,

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薄薄酒 ” 真的会胜过茶汤吗?曾写过许多饮茶名诗的苏东坡 , 在这里仿佛有反讽之意苏东坡有一首饮茶的名诗《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 , 飕飕欲作松风呜 ;

蒙茸出磨细珠落 , 眩转绕瓯飞雪轻 。

银瓶泻汤夸第二 , 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 ,

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 ,

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为玉碗捧娥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相行随 ;

不用撑肠拄腹 , 文字五千卷 ,

但愿一瓯常及 , 睡足日高起。

可见苏东坡是善饮茶的人,并且时常感慨向往挑着火炉和石铫,随时随地可以生火喝茶的自由生活,免得每天被五千卷诗文撑着不能清闲 , 渴望着常常有茶可喝 ,并且睡到大阳高挂时才起床。

喝茶可以使人闲适,苏东坡是说出茶的性情了,茶与酒虽然都是清闲的饮品,相映成趣,丰富了中国诗文的内涵。其实, 两者在本质上是很不相同的,酒使人激情,使人亢奋,使人迷醉与幻想,使人忧愁,甚至使人丧身败德。茶则相反,茶使人冷静,使人沉思,使人清醒与真实,使人欢喜与清明,茶是那么透明、润泽、剔透,使人得到了与禅定相似的透明心,使人从现实的生活中超越,有了彼岸的联想。

这也是为什么酒诗到了最高境界与豪情相映,茶歌到了最高境界则与禅味相通了。

宋朝诗人杜来有一首名诗《寒夜》最能抓住茶歌与酒诗的界限:

寒夜客来茶当酒 ,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

才有梅花便不同 。

在寒冷的夜晚,朋友来了以茶相待好呢 ? 还是以酒相待好 ? 如果要静看窗前月下的梅花,当然还是喝茶好。此诗的后两句 “寻常一样窗前月 , 才有梅花便不同 ”, 后来成为禅宗开悟境界的描绘,这是茶带来的效果。假设喝的是酒,很可能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了 !

历代的大诗人都有饮酒的诗传世,其实他们有很多也写过饮茶的 诗,只可惜不传于世,我们现在选几位大诗人的 ,让茶酒并列,且看茶歌与酒诗有何不同。就从诗仙李白开始吧 !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 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 ,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 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 ,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邀云汉。

玉泉仙人掌茶 ( 答族僧中孚赠 ) ——李白

常闻玉泉山 , 山洞多乳窟 ;

仙鼠如白鸦 , 倒悬深溪月 。

若生此中石 , 玉泉流不歇 ;

根柯洒芳津 , 采服洞肌骨。

丛老卷绿叶 , 枝吃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 , 似拍洪崖肩 。

举世未见之 , 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 , 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 , 顾惭西子姊;

朝坐有余兴 , 长吟播诸天。

饮酒的人 “ 醒时同交欢 , 醉后各分散 ”, 喝茶的人 “朝必有余兴 , 长吟播诸天 ”, 其中的不同非常明显。李白不愧是明照千古的大诗人,不论写茶写酒都能使人心动,当我们读到 “茗生此中石 ,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 ,采服洞肌骨 " 时 ,是不是觉得全身畅快,口舌生津呢 ?

我们再回来读白居易,白居易除了前面引的《问刘十九》,他也写过许多酒诗,在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名诗里 ,写到酒和醉的就有十几处,像“醉不成欢惨将别 , 别时茫茫江上月 ”,"“春江花朝秋月夜 , 往往取酒还独倾 ”,“ 主人下马客在船 , 举酒欲饮无管弦 " 等等。我在这里选的是他的一首《对酒》,是抒写酒后的心情,还有一首《食后咏茶》 :

对酒——白居易

蜗牛角上争何事 ?

石火光中寄此身 ;

随富随贫且欢乐 ,

不开口笑是痴人。

食后咏茶——白居易

食罢一觉睡 , 起来两瓯茶 ;

举头看日影 , 己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 , 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 , 长短任生涯。

这饮酒与饮茶诗的意境是何其相似 ,“可见问题不在茶酒,而在于心,善饮酒的人一定也善品茶,富贵、贫穷、忧愁、快乐有时是人无法做主的,是生命的外围事 ,何不喝酒时开心的喝酒,品茶时欢喜的品茶呢 ?

接下来,我们读杜牧 , 杜牧被称为“小杜 “,论者认为他的诗可以承继杜甫 ,我则觉得他的性情更近于李白 , 他的诗豪放潇洒,有许多酒诗 ,我们来看他的《遣怀》和《茶山》 :

遣怀——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

赢得青楼薄幸名。

茶山——杜牧

山实东吴秀 , 茶称瑞草魁 ;

剖符虽俗史 , 修贡亦仙才。

溪尽停蛮棹 , 旗张卓翠苔 ;

柳村穿窈窕 , 松径度喧豚。

等级云峰峻 , 宽平洞府开 ;

拂天闻笑语 , 特地见楼台。

泉嫩黄金涌 , 芽香紫壁栽 ;

拜章期沃日 , 轻骑若奔雷。

舞袖岚侵润 , 歌声谷答回 ;

磐音藏叶鸟 , 雪艳照潭梅。

好是全家到 , 兼为奉诏来 ;

树阴香作帐 , 花径落成堆。

景物残三月 , 登临怆一杯 ;

重游难自克 , 俯首入尘埃。

我们读惯了风流潇洒的杜牧 , 再回首看他的《茶山》 , 可以看出诗人也有静观自得的一面 ,“ 泉嫩黄金涌 , 芽香紫璧栽 ”可以看到茶叶的珍贵 , 而赶着把新茶进贡的马骑,疾驰像奔雷一样。“ 舞袖岚侵润,歌声谷答回;磐音藏叶鸟,雪艳照潭梅 ”,我每次在产制高山茶的茶区,想到这几句诗,就觉得更为亲切。"茶称瑞草魁",是的,从杜牧的时代,茶叶已经是一切草里面最珍贵的了。

唐宋八大家里,比较严肃的是柳宗元,他的诗作中几乎没有提过饮酒的事, 过在他的名作《始得西山宴游记》里有一段,也可以当作诗文观之: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其高下之势 , 岈然洼然 , 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 , 攒蹙累积 , 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 , 外与天际 , 四望如一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不与培蝼为类。

悠悠乎与濒气俱 , 而莫得其涯 ;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 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 , 与万化冥合。

从这段诗文看来,陆游、苏东坡的文风可能都受到柳宗元的影响,这一段也是唐朝散文极优美的一段,醉倒的诗人在西山顶上的夕阳余辉中,不想回家了,想像自己与万物合为一体,这可能是醉酒的最高境界了。

柳宗元是个生活诗人,他被贬到南方时过的是农家生活 ,种柳树、种柑桶 :

晓耕翻露苹 ,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 长歌楚天碧。

比较不为人知的是 ,他不只自己种茶 ,还亲自焙茶、采茶哩 !

竹间自采茶——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 , 零露凝清华 ;

复此雪山客 , 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 , 咫尺凌丹崖 ;

圆方丽奇色 , 圭壁无纤瑕。

呼儿囊金鼎 , 余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 , 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 , 佛事熏毗耶;

咄彼蓬藏侣 , 无乃贵流霞。

柳宗元自己采茶制茶 , 泡来喝了 , 觉得茶可以洗涤尘虑,使人发起真实的观照, 还能令人去除昏沉之思回到本心,茶就像甘露的饭,喝茶也像是经过佛事的熏陶了,那看来不怎么样的山顶海边的植物,比流霞还要珍贵呀 !

柳宗元写的 " 甘露饭 ", 使我想到在古代文学家笔下, 味道甘冽、晶莹透明的露水称为甘露 ,有不可多得的意思,汉武帝为了每天喝甘露 , 甚至在长安未央宫内建造一座深入云霄的高台 , 上面放一个玉杯," 有铜仙人掌擎玉杯 , 以取云表之露, 称为 " 承露台 " 。汉武帝每天喝云上的露水,深信可以长生不老。

汉代的文学家东方朔因此把 " 甘露 " 称为 " 天酒 ", 说人只要每天喝五斗天酒 , 便能长生不老。屈原的《离骚》也因此咏叹过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所以 , 善饮茶的人是多么幸福 , 如果能有好茶好水 ; 每天都是在喝甘露、饮天酒 , 虽不能长生不老、羽化登仙 , 也可以身心轻安 , 有琉璃一样的思维。

唐朝诗人韦应物也曾写过许多饮酒的名句 :" 俯饮一杯酒 , 仰聆金玉章 ";" 欲持一瓢酒 , 远慰风雨夕 ";"“江汉曾为客 , 相逢每醉还”。我们选一首他的名诗《寄全椒山中道士》,再读他 《串园中茶生》比较看看 :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 , 忽念山中客 ;

涧底束荆薪 , 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 , 远慰风雨夕 ;

落叶满空山 , 何处寻行迹 ?

喜园中茶生一一韦应物

性洁不可污 , 为饮涤尘烦 ;

此物信灵味 , 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群余 , 率尔植荒园 ;

喜随众草长 , 得与幽人言。

诗人的心是多么细腻呀 ! 因为感受到寒流来袭,想到山中的朋友 , 希望提一壶酒去安慰山中的朋友 ,于风雨中对饮, 可是空山满是落叶 , 要如何才能找到通往朋友居处的小路呢 ? 他写茶 ,茶的性情纯净 ,喝了可以洗涤烦恼 ,而茶之所以有灵味,是由自山林的本质。 " 我随意种在荒草园里 ,没想到茶和草都长得很好 ,真是令人惊喜 ,这种惊喜具有细腻的人才会懂 , 也只有向细腻的朋友去说呀 !"

能够真心对待朋友的人,不论是饮酒喝茶都能细腻的待人 , 这是粗俗者万万不能理解的。

写过 " 曲终人不见 , 江上数峰青 ' 名句的唐朝诗人钱起 ,虽没有 留下酒诗 ,但他有一首茶诗也为人传诵 :

长孙宅与郎上人茶会——钱起

偶与息心侣 , 忘归才子家 ;

玄谈兼藻思 , 绿茗代榴花。

岸帻看云卷 , 含毫任景斜 ;

松乔若逢此 , 不复醉流霞。

与已经止息烦恼的朋友 , 在才子的家里喝茶聊天 ,绿色的茶取代了艳红的榴花 , 看着美丽的风景 ,如果有人逢此情境 ,便不会再被流霞所迷醉了 。流霞 , 是黄昏变幻万端的晚霞 , 被认为是最美的景色 , 但与心灵高洁的道侣、有才华的朋友 , 品饮若茶 , 谈玄论道相比 , 流霞之美实在不算什么了 o 钱起在这里说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 好茶要和好朋友分享。 "

唐朝另一位重要诗人刘禹锡 , 他的 " 杨柳青青江水平 , 闻郎江上唱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还有晴 " 一一 《竹枝词》以及 " 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一一〈乌衣巷〉 , 几乎爱诗的人没有不会背诵的。但是刘禹锡留下一首很好的饮茶诗却少人知

西山兰若试茶歌一一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 , 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 , 自傍芳丛摘鹰嘴。

斯须炒成满室香 , 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 , 白云满盘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散 , 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 , 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 , 桐君有采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 , 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沾露香微似 , 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 , 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 , 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 , 白泥赤印走风尘。

可知花蕊清冷味 , 须是眠云跋石人。

我非常喜欢这首诗 ,刘禹锡向以短诗传世 , 这首诗在他的诗作中算是巨作了 , 而他写饮茶的境界是那么优美 ,而且给茶叶极高的评价。例如他说茶的香味悠扬喷鼻 , 可以使隔日的宿醉消散 ,能够全身清明、彻入骨髓、打开烦恼的胸襟(悠扬明鼻宿醒散 , 清峭彻骨烦襟开)。

前面我曾提到屈原的“木兰露 ”典故 , 刘禹锡给茶的评价还胜过木兰露,他说木兰沾露的香只能与茶“微似”, 而瑶草在水波上的颜色也比不上茶叶的好看。什么样的人可以品出茶的真味呢 ? 那必须是睡在云上 , 在石头上写字题跋的人 ( 眠云跋石人 ) 。

这诗不仅是好诗 , 也为我们提供许多唐代饮茶、制茶的证据 :

一、采茶的时候必须采最嫩的 " 鹰嘴 ", 最好是春天的时候采。

二、炒茶烘培的时候 , 要把茶叶分类 , 长在大阳下和阴影中的茶叶味道各芬不相同,最好的茶叶是长在竹子下面莓苔地上。

三、茶叶必须当日采、当时炒 , 炒的时间要短( 俄顷么)我们从这首诗中 , 可以看到唐朝的饮茶文化已经非常完备了!

刘禹锡在西山兰若与和尚喝茶 ,还提供了我们一个观点 ,中国的和出家人关系非常密切,像陆羽是在寺庙长大,由 师父教他 ; 像从前最好的茶叶是庙里焙烘的 ; 像紫砂壶最早也是由和尚制成的。但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 , 是茶味与禅味相关,与禅道相通。惟有生命境界高的人 ,才会在普通的茶里也品到真正的滋味吧 !

在唐朝,写茶的诗歌通常清明高远,但到了宋朝就有例外之作 , 茶烟里也有悲伤。陆游的诗一向豪放高迈 , 可是他的一首茶诗诗却很悲凉 , 我们和他的另一首酒诗来一起看 :

一壶歌 -一陆游

长安市上醉春风 ,

乱插繁花满帽红 ,

看尽人间兴废事 ,

不曾富贵不曾穷。

渔家傲 ( 寄仲高 ) 一一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 ?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 流清泪 , 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 , 扁舟何日寻兄弟 ?

行遍天涯真老矣 ! 愁无寐 , 鬓丝几许茶烟里。

仲高是陆游的堂兄 , 陆游在一万三千里外给兄弟写家书 , 显然是泡了一杯茶慢慢地写,写到信纸满了,想起接到回信已经是明年的事,不禁流下两行清泪。寄语红桥桥下的水,哪一天才能驾扁舟去找我的兄弟呢?走遍天涯的我真的老了,忧愁难以成眠,白发袅袅的茶烟里飘飞呀 !

可见,茶虽能解忧去闷,对相思的忧伤也是无能为力的。

到了宋朝,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善于喝酒饮茶,也都留下茶酒的诗歌 , 除了苏东坡陆游,我们现在来看看黄庭坚和杨万里。

寄黄几复一一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 ,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 治病不进靳三折;

想见读书头已白 , 隔溪猿哭瘴溪藤。

咏茶(下半阕 ) 一一黄庭坚

风舞团团饼 , 恨分破 , 教孤另 , 金渠体净。

只轮慢碾 , 玉尘光莹 , 汤响松风,早减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 醉乡路 , 成佳境。

恰如灯下哉人 , 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 , 心下快活自省。

黄庭坚是品茶的行家 , 到了晚年因为身体的关系,不问喝酒 , 他在被贬到黔州路上写信给哥哥,曾说 :“ 中年畏病不举酒 , 孤负东来数百觞; 唤客煎茶山店远 , 看人获稻午风凉。”可见喝茶喝酒都是人生中很好的品味 , 如果光从身体的利益说,茶是胜于酒的。

宋朝汗诗人杨万里可能与酒无缘 ,他的诗充满禅趣 , 却没有提到饮酒的情景 , 我们选一首他的茶诗 :

饮茶诗——杨万里

鹧鸪碗面云萦宇 ,

兔褐殴心雪作泓 ,

不待清风生两腋,

清风先向两边生。

宋朝饮茶风气盛 ,所以写茶的诗歌很多 ,在比例上 唐代诗歌中 , 茶只偶尔出现,到宋代,每一诗家都有茶诗;也可看到茶也真正进入生活了。宋代的大学者、理学家、大诗人朱熹 , 也喜饮茶酒 ,可能是一般人不知道的 ,我们来看他写酒和写茶的诗 :

醉下祝融峰作一一朱熹

我来万里驾长风 ,

绝壑层云许荡胸 ,

浊酒三杯豪气发 ,

朗吟飞下祝融峰。

饮茶——朱熹

仙翁遗石灶 , 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 , 茶烟袅细香 。

朱熹曾经长时间隐居在武夷山五曲隐屏峰下 , 筑“武夷精舍”武夷自古就是有名的茶乡, 居住其间的朱子 ,爱喝茶也是很自然的事。

另一位宋朝诗人林逋, 曾写过“众芳摇落独鲜妍 , 占断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 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名句 ,他认为只要能沉醉于美好的生活 , 就可以 " 不须檀板共金樽", 不用饮酒也年以醉了。我们来读一首他的饮茶诗 :

石碾清飞瑟瑟尘 ,

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 ,

闲对茶经忆古人。

我们从唐宋诗人的茶歌酒诗里 , 能品味到心灵的想像与飞扬 , 并不必一定有什么丰功伟业 , 而是要从生活的近处着手,也然 , 喝酒喝到豪气千云 ,心怀磊落 ,那是好的 , 一旦喝到" 举杯销愁愁更愁 "," 但愿长醉不愿醒 " 就很可悲了。

茶就没有这些问题,茶不但能助诗兴,也可以起禅心,是为什么历代禅宗寺院里都有品茶习惯的原因 。

茶酒原非一家 ,茶可多饮 ,酒宜少酌;茶使人清明 , 酒令人昏沉 ; 茶使人平静 , 酒令人亢奋 : 茶出尘 , 酒入世……

近些年来常在媒体上 , 春到台湾同胞纵酒的情形 ,假酒横行, 昏人满路,喝最昂贵的酒 ,行最低俗的事 , 令人痛心。在古代 , 吴王孙皓就常以茶宴招待群臣,到了东晋陆纳看到当时的世风奢侈,力倡以茶果代酒宴, 以挽救社会人心。唐朝的时候 , 茶宴盛行,天子庶民都很喜欢,参加茶会的人赏花、吟诗、听琴、品茶、清谈 , 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 , 对文化艺术的提升有很大的功效。

宋朝除了茶宴茶会 , 还加上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等等。

今日社会的奢侈之风犹胜于东晋 , 所以我们应提倡淡雅、简朴、有文化的生活 ," 以茶代酒 " 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 , 因为我见过善喝酒的人,喝了酒还有文化的很少,而善品茶的人,不但都有文化,还懂得生活。

茶心与禅心不二 , 曾与茶圣陆羽为至交的皎然和尚 , 就是品茶的高人,他曾与陆羽饮茶后写下“九日山僧院 , 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 , 谁解助茶香”。的名诗。

皎然甚至认为饮酒的人多自私 , 而饮茶到了很高的境界 ,能得道,不须要苦心去破烦恼了。最后,我们来细细品味皎然的《饮茶歌诮魈崔石使君》 , 在读这首诗时 , 最好先去泡一杯好茶来配吧 !

越人遗我剡溪茗 , 采得金芽金鼎 。

素瓷雪色缥沫香 , 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 , 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 , 忽如飞雨洒轻尘 。

三饮便得道 , 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 ,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 , 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 , 狂歌一曲惊人目。

孰知全尔真 , 唯有丹丘得如此。

林清玄《清音五弦》闲情听茶---醉人茶色

保健茶茶诗、茶歌


苏轼的茶词

.

苏轼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以茶作为歌咏对象写的诗词,也不乏很多佳作。现选取其中一首。

西江月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这首词细腻、传神地描绘了茶水的形态,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品茶过程的美妙感受。

.

宋代是诗词的鼎盛时期,以茶为内容的词也很多,著名的词人黄庭坚、苏轼、秦观等,都有茶方面的诗作,其中,黄庭坚的《品令》是比较有名的一首。

品令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镜。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这首词开头写龙凤团茶之名贵,分破就是皇帝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金渠三句形容加工精细,成色纯净,碾成的茶粉颜色如玉似莹,加好水煎之,水沸如松涛之声。茶香袭人,不须品尝,酒已经醒了几分。

最后几句,把人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与品茶糅合一起,巧妙贴切,耐人寻味。

.

陆羽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以一部《茶经》闻名于世,被后人誉为“茶圣”。

唐朝诗人皇甫冉的《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描写了“茶圣”陆羽在山野中采茶饮茶时的情景。

附原文: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皇甫冉

采茶非采荨,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宛花。

.

杜甫的茶诗

重过何氏五首(选一)

杜甫

落日平台上, 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 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 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 来往亦无期。

这首诗是写一个春日的黄昏,作者在何氏家的平台上饮茶。兴致所至,便倚着石阑,在桐叶上题起诗来,旁边有翡翠鸟在鸣叫,蜻蜓轻立。如此情景,勾勒出一幅雅致的“品茗题诗图”来。

清代的郑板桥以画竹闻名,在他一生的书画创作中,有不少颂竹品茗之作,其中有一首画题诗中写道:

不风不雨正晴和, 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 。

几枝新叶萧萧竹, 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茗连谷雨, 一杯香茗坐其间。

郑板桥喜欢将茶饮与书画并论,饮茶和书画创作的境界往往十分契合。 在他的诗画中,时常透露着这种清新的内容和别致的格调。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白茶关注:苏东坡茶诗茶词


苏东坡深研佛理,亦精通,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词。东坡对饮茶一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

其中《试院煎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博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诗中谈论煎茶要注意火候的问题,其描述茶、茶汤、茶具及茶效,一气呵成,引人入胜。

《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口汤发雪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词中提到以谷帘珍泉煎烹龙焙绝品,乃是人间茶品之极致。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经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诗中前段描写月夜临江烹茶的情趣,后段则以茶茗与自然的翻覆变化,反衬世事的无常而平抚自己悲苦的境遇。白茶知识

另《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此词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述得极为生动传神。

白茶行业关注:除了茶诗、茶词外,历史上还流传几则苏东坡的茶事典故。据说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医生告诉他用阳羡茶可治愈,但须用长江中峡瞿塘的水煎服才有效用,那时东坡服父丧期满,正将返京复职,王安石捎信给东坡,要他出川时顺道带一瓮中峡的江水进京。东坡因贪看沿途的风景而忘记取水的事,等他想起时,船已到了下峡,遂取下峡的水交差,却被王安石发现了,王安石解释说:“上峡水性太急,下峡水性太缓,惟有中峡的水,缓急相半,水性中和;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方才见茶色迟迟未现,故知必为下峡水。”白茶知识

白茶行业关注:东坡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非常讲究饮茶,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据说他还曾设计一种提梁式茶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将他设计的这种提梁壶称作东坡壶。白茶知识

东坡烹茶,独钟金沙泉水,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童仆不堪往返劳顿,遂取其他河水代之,但为苏东坡识破。后来苏东坡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童仆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如此童仆就无法偷懒了。

古茶树之乡普安启动“全球茶诗征集大赛”


“世界茶源地”普安现在境内有两万株古茶树,昨日(6月1日),中国“普安红”全球茶诗征集大赛正式启动,征集2万首与茶相关的诗,以丰富延续百万年的四球古茶文化内涵,助推有“中国中大叶种红茶代表”之誉的千年古茶“普安红”从深山走向世界。

古茶树

普安县是“中国古茶树之乡”,境内有20000余株四球古茶树,其中树龄千年以上的有3000余株,野生四球古茶树群落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树龄之长,堪称世界唯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普安与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里,还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颗距今100万年以前的四球古茶籽化石,普安县因此被誉为世界茶源地。

普安红茶历史悠久,因当地“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自然环境和“地热丰富、土壤有机、生态优质”的独特条件,茶品优良,茶汤橙黄剔透,香气如花似蜜,口感醇厚鲜爽,回味悠远独特,曾是明清两代皇家茶饮。而今,经业内专家品鉴后被誉为“中大叶种红茶代表”,是我省重点打造的红茶品牌,目前“普安红”系列产品已出口欧盟、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地。

一棵古茶树,一部茶历史。为让更多的人认知四球古茶树,保护四球古茶树,感知世界茶源地,普安县今年4月联合中央电视台品牌影响力栏目等发起中国古茶树保护行动,开展“普安红”四球古茶树保护全球公益众筹活动,3277人积极参与,成功募集古茶树保护资金100万元。而此次“普安红”茶诗大赛,是普安县推出的古茶树保护系列活动之一,面向全球范围的文化大家征集茶诗作品。

本次大赛由国际华文诗人协会、贵州省作家协会网联合主办,邀请国内著名诗人、评论家担任评委,对征集到的作品进行评奖并结集出版。征集时间为6月1日起至8月31日,征集作品分为两类:一是原创类,包含以茶为主题的现代诗和古体诗词,最高奖金10000元;二是推荐类,可推荐古今中外经典茶诗作品,并评出100名优秀推荐者给予奖励。

茶道与佛教的禅茶和禅茶诗


一、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次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二、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3.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三、“禅茶一味”的意境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茶联四幅

1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苏东坡;

2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招隐寺内;

3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洛阳古道一茶亭所书;

4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上饶陆羽泉联;

茶诗四首

1.题德玄上人院杜荀鹤(唐)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2.与茶亢居士青山潭饮茶灵一和尚(唐)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北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3.失题陈继儒(明)

山中日日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

点来直是窥三味,心后能翻赋百篇。

欲笑当年醉乡子,一生虚掷杖头钱。

4.茶与中国文化发展赵朴初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读了这几首茶诗、茶联,您能从“禅”中闻到“茶”香,能从“茶”中品出“禅”味么?

月光白,比诗还美的茶,你喝过吗?


月光白简介

月光白又名月光美人,也被称为月光白茶、月光茶,是普洱茶中的特色茶。此茶主产于云南省思茅地区,其采摘手法独特,须在月光下制作,每批茶叶的粗制要在一天内完成。其名来历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此茶采特殊制作工艺,制成的茶,叶面呈黑色,叶背呈白色,黑白相间,叶芽显毫白亮像一轮弯弯的月亮,一芽二叶整体看起来就象黑夜中的月亮,故得名“月光白”;另一种说法是:此茶在夜里,就着明月的光亮,采摘嫩芽为原料,并且从采收到加工完成,均不能见阳光,而仅在月光下慢慢晾干,且采树的均为当地美貌年轻少女,故得名“月光美人”。

月光白功效

清凉,去火,去痘,调节内分泌,通经络,之外,此茶美容润肤、降脂减肥的效果更加的突出。其中含有的茶多酚类化合物、脂多糖、氨基酸、咖啡碱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而且能使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减少!长期以来茶叶中的提取物被用于美容护肤,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月光白含有的AHAS(醇酸),能去除死皮,使新细胞更快到达皮肤表层,从而使皮肤致密、减少皱纹、洁白无瑕。

月光白特点及口感

形状奇异,上片白,下片黑,犹如皎美的月光照在茶牙上,观之煞是诱人。汤色青黄明透,先黄后红再黄,越往后泡则汤色越加的明澈清透。香气浓郁而纯,自然、酵和、悠长,品味甘爽,唇齿留香,余味不绝,回甘生津好,开汤后犹如琥珀般色泽十分诱人,入口感觉飘逸温润。泡开后,茶香味和上等优质红茶不分伯仲,茶气足,香甜润滑,汤色明澈透亮,里外用料一样,十足难得稀有好茶!

月光白的美丽传说

巴郎族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与此茶有关:

南发来是景洪泰王召孟勐的七公主。她美丽善良,勤劳勇敢,是坝子里泰族美丽和智慧的化身。为了巴朗部落与泰族部落的和平、友好,舍弃王宫天堂般的生活,上山与巴朗人帕艾冷共结连里,共同开创了巴朗社会的新纪元。南发来不仅教会巴朗人开挖梯田种植水稻,并为其大面积人工种茶带来了技术,使巴朗人从树皮遮身走进了文明社会。后来的茶文化,最早就是由巴朗人开创而来。而南发来(即七公主)则被巴朗人尊称为“族母”,即是“茶母”。(另柬埔寨高棉人,则是巴朗人的又一分支,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开创了闻名于世的吴哥文化)。“月光白”茶则是巴朗人从众多茗茶中选用来进贡王族的极品,它被民间称颂如“七公主”般圣洁、高贵,是“七公主”美丽的化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