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专家:保障茶农收益 才能兴茶富民

发布时间 : 2019-11-30
黑茶洗茶 黑茶藏茶 黑茶老茶

黑茶洗茶。

6月4日,张天福溘然长逝,享年108岁。作为中国茶界泰斗,他致力于茶业发展近八十年,为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如今,中国茶就如一张耀眼的名片,正在成为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的“连心桥”。

张天福

张天福生前曾说过,“我的一只脚进了茶界就再也拔不出来,能够兴茶富民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将近八十年,张天福为中国茶叶发展贡献很大。著名茶产业专家、福建宁德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夏良玉教授表示,张天福老人对中国茶叶最大的贡献在于创办了“一校一所”,不仅培养了大批投身于茶产业的优秀人才,还身体力行改进制茶工艺,推动产学研的结合:

夏良玉:我觉得他在教育、科技、文化几个方面都作出了比较大的贡献,都是零的突破。比如在教育方面,他主要的建树是一校一所,一校就是他当时成立了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一所就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教育和科研这两块奠定了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很重要的基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2016年全国茶园总面积约为4448万亩,2016年全国干茶总产量为244.54万吨,同比增长7.37%,产值达到1702亿元。同比增长12.04%。但同时,茶产业发展也存在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利润空间缩小、质量安全息息不对称等问题。

夏良玉:过去茶叶借助古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了其他国家人家都是照单全收的。而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要培育新的优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文化要先出去,因为这涉及到彼此消费的习惯不同。

从茶业产业链的拓展看,近年来茶产业从第一产业的茶叶生产向第二产业茶饮料、茶叶深加工和第三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茶艺、茶馆延伸扩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茶产业可供开发和精耕细作的领域越来越多,潜力十分巨大。

就在张天福老人去世前半个月,农业部牵头成立中国茶产业联盟,联合157家大型茶叶企业集团及科研单位,在未来引领做强中国茶产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要树立茶产品标准化意识,让广大茶农在产业链中受益。

韩长赋:当前,重点是制定并推行一批茶叶质量国际标准,共同营造公平合理的茶产品贸易环境。中国跟世界主要产茶国一样,茶叶生产主体大都是小农户。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使茶农、加工商、贸易商形成命运共同体,让茶农分享茶产业发展的成果。只有茶农收益得到保障,茶产业才能富有生机。

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中,茶马古道曾经与丝绸之路同等重要。茶叶作为我国重要外贸商品曾经代表了中国形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茶产业发展也将重新焕发生机。今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是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建设中国茶业强国的崭新历史机遇,是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张红宇:我们的茶极具竞争力,现在出口不多,但是下一步绝对是可以出口的。我们要通过某个产品、某个产业的突破实现全部的突破。突破第一个阶段就是尽量地降低对外依存度,农产品对外依存度要降低,第二逐步的打出去。中国农业企业将来是走出去,跟我们的工业产品一样。

小编推荐

平林村:茶产业发展 助推茶农脱贫


平林村的村民先前以传统种养维持生计,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原有茶场倒闭。2013年,政府开始以茶业带动平林村发展,有52户200多人实现了脱贫。针对该村散种茶园收效差的情况,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外,政府还开展道路、茶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采摘

7月5日,位于凌云县泗城镇平林村的桂红茶山云雾缭绕。茶农们一边忙碌地采摘茶叶,一边聊起脱贫后的幸福生活。

平林村是一个山区村落。村民基本靠传统种养维持生计,近年来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一些土地开始荒芜。村里原有茶场因管理不善,也濒临倒闭。

茶园

2013年,在镇里的一次会议上,泗城镇陇照村党总支部书记万崇尚得知了这一消息。万崇尚也是该县一家茶企的负责人,他萌生了以茶业带动平林村发展的想法。

这与平林村党支部书记陆启发的想法一拍即合。万崇尚出资转租下平林村茶场600多亩茶园的承包经营权后,将经营管理权无偿赠送给平林村60多户贫困户,同时承诺保价收购群众采摘的鲜茶叶。

“春茶上市,每天采茶都得100多元。”贫困户罗树婷告诉笔者,她在桂红茶场分到10亩茶园管护,去年仅采茶一项她就收入了2万多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像罗树婷一样,2016年到桂红茶场承包经营管理茶园的贫困户有52户200多人实现了脱贫。

春茶

针对该村村民散种茶园收效差的情况,万崇尚跟村“两委”班子协商决定,由他的茶企负责技术支持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合作社签订略高于市场价收购群众鲜茶叶的协议,帮助村民抱团发展茶叶产业实现增收。目前,村里种植有茶叶的农户基本都加入了合作社,一些丢弃的茶园又开始有人管护了。

此外,万崇尚与村“两委”干部一道,找项目争取后援单位支持,开展道路、茶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5月,万崇尚成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此外,他先后获得“百色市劳动模范”,“百色市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

专家提醒茶农增强茶技保护意识


你会把独特的制茶心得与人一起分享吗?面对记者的这一提问,安溪县西坪镇西坪村个别茶农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对此,有关专家提醒道,安溪乌龙茶初制技术过程中的制茶心得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茶农应慎重对待。制茶“秘笈”在经验安溪西坪镇是乌龙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其制作的铁观音茶在中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每年,都有一些外省甚至外国的专家来到这里,观摩制茶过程。该镇西坪村村主任林添生就接待过一些来观摩的外商。林添生有着42年的制茶经验,在当地算上一个制茶能手。他告诉记者,曾有外商到他家参观他的制茶过程。期间,外商还提出了一些制茶的核心经验问题,他没有给予回答。“要知道,制好茶的关键就在于这些自己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林添生说,采青、晒青、摇青等制茶的基本工序书上有记载,大家也都知道。但懂得这些工序并不一定能制出好茶。因为除了天气、气温、土壤等自然因素外,人的经验最重要。晒青多久、发酵多长等都是靠经验来把握的。而这经验则需要个人通过多次实践来积累。“就算有经验的人,也不能保证每次制出的都是好茶。”对外交流应有度“跟随一个经验丰富的茶农完成茶叶的初制过程,稍微有点悟性的人也可以制出乌龙茶。”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高级农艺师蔡建明说。 蔡建明介绍,乌龙茶的形成需要具备“种(指茶品种)、天(指气候条件)、地(指土壤状况)、人(指制茶技术)”四个条件。在前三个条件同等的情况下,茶农的茶初制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认为,传统的茶叶初制工艺加上茶农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制茶心得,是安溪乌龙茶之所以扬名国内外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前往安溪参观、取经的国内外客商不在少数。因此,茶农应把自己独特的制茶心得当做一种商业机密,不宜毫无保留进行传播。”据《泉州晚报》报道,目前有人专门在研究上等乌龙茶形成的各种条件,拟发明一种程控化的机器制茶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茶叶初制技术。作为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西坪镇的茶农积累了许多独特的制茶经验。该镇林书记介绍说,考虑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当地政府在平时就加大了茶农相关法制意识的宣传,并建议茶农注意自身独特制茶心得的保护。合同防范最可取记者从泉州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茶农独特的制茶经验的确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据该局邱副局长介绍,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包括三种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的保护客体是方法或者依据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客体是具有固定形状的工业品。安溪茶叶属于农产品,无法获得专利权。但是,其生产流程中的某些独特的工艺方法则可以申请专利。条件是其必须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现有工艺的基础上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依照该工艺方法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有积极效果。“此外,安溪的制茶工艺还可以从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这一角度来加强保护。”邱副局长说,“茶商、茶农应该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下,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切实纳入企事业单位的研发、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可以成立行业协会,通过协会来加强行业自律以及组织开展有关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和保护工作。

实现千亿茶产业目标 专家呼吁打造品牌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十二届云南茶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实现云南茶产业千亿元的小目标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呼吁打造云茶品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还要打造产业集群,将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云南茶叶品牌聚集在一起,合力打造。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

今年是“千亿云茶”产业发展计划落地实施的第一年,省政府成立了云南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级10多个部门领导为成员,开创了多部门联合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先河,为做大做强云茶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积极争取农业部、财政部投入资金1亿多元,整合省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启动了一批现代农业茶叶产业示范园、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茶叶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等重点项目,投入力度再创历史新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项目资金保障。

针对云南名茶开辟蓝海的问题,业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应该在品牌建设上更上一层楼。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说:“云南农业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云茶产业要加强品牌引领作用,打造品牌的微笑曲线,让云茶价值向高端攀升;打造品牌的同时注重打造产业集群,聚合有影响力的云茶品牌,合力打造并参与国际竞争。”

王敏正介绍,今年云茶产业品牌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普洱茶”公共品牌价值达60亿元,跃居全国第一,被评为“中国茶叶十大区域公用品牌”;“滇红茶”公共品牌价值达18亿元,被评为“中国茶叶优秀品牌”。勐海县、凤庆县先后建成“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云茶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下一步,我省将紧紧围绕“千亿云茶”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以推进云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在“绿色、优质、健康”六字上深挖潜力、作好文章。推进“绿色化”就是以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和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为抓手,开展“有机茶培育基地”认证认定,推动云南茶产业绿色发展,将云南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推进“优质化”就是制定从茶园到茶杯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强化“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围绕云茶的独特优势和特点,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云茶”品质;推进“健康化”就是树立发展环境要健康、加工工艺要健康、存储环境要健康、文化宣传要健康、品牌打造要健康的理念,推动云茶产业健康发展。

山东日照扶持茶产业 千万元红包送茶农


日照绿茶

山东日照绿茶很出名,近年来,为了扶持茶产业,日照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为加快日照茶产业发展,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日照茶叶品牌形象,加快日照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4月19日,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日照市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炉,举全市之力,为茶农和茶产业从业人员送上价值千万的大红包。

《日照市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办法》

一、扶持项目和标准

市财政每年安排茶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2017年市、区县财政安排茶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5300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区县财政安排2300万元。重点扶持三个方面:

(一)茶园绿色防控

1、扶持内容:

用于购买茶园绿色防控茶树高效低毒脂溶性农药、生物药、粘虫板等。全市茶园面积26.5万亩,预计防控面积23万亩,其中,东港区8.5万亩、岚山区10.6万亩、莒县1.2万亩、五莲县2.2万亩、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0.07万亩、山海天旅游度假区0.43万亩。

2、扶持标准:

按200元/亩的标准进行扶持,市、区县财政各承担100元/亩。全市共计4600万元,其中市财政2300万元,区县财政2300万元。

(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购买农残速测仪20台,1.5万元/台;样品检测试剂费20万元;抽检样品500个,样品检测费1000元/个。共计100万元。

(三)品牌整合管理、宣传推介与奖励

1、品牌管理与宣传。

标识变更、标签印制、日常管理等费用;每年举办一届全市综合性茶事活动,组织到大中型城市举办日照绿茶宣传推介会2次,在国家和省主流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设立日照绿茶品牌形象店1处。共计570万元。

2、获奖品牌奖励。

奖励在“中茶杯”“国饮杯”和“日照杯”评比中获奖品牌。奖励标准:“中茶杯”金奖6万元,银奖4万元,特等奖2万元,一等奖1万元;“国饮杯”金奖3万元,银奖1万元,特等奖5000元;“日照杯”特等奖5000元,一等奖3000元。共计30万元。

给茶农发红包

二、工作程序

(一)茶园绿色防控

1、茶园普查

每3—5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市范围的茶园普查。在此基础上,每年对新发展茶园进行核实登记造册。面积以实际种植面积(不包括林、渠、路、埂)或用手持GPS测量对空面积,依据茶园覆盖率按85%折算为准。

2、组织申报

在日照市地域范围内的茶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叶种植村(户)等种植主体均可申报,种植主体向所在村委申报,跨区域申报主体的茶园面积不能重叠。

3、审核公示

申报材料由村、镇(街道)、区(县)逐级审核汇总公示,经村委、乡镇(街道)、区县政府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市农业局备案、批复。

4、招标采购

市农业局按政府采购程序统一招标采购,与中标企业签订采购合同,市与区县将各自承担的财政扶持资金直接拨付中标企业。

5、设定供应点

各区县本着集中便利的原则,在重点茶区选择有资质、证照全、信誉好的农资销售店。在茶叶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乡镇设供应点3—5个,1—2万亩乡镇设2—3个,1万亩以下乡镇设1—2个。农资供应点按照市农业局批复的种植主体台账发放,种植主体持有效证件到指定供应点领取,其中合作社成员、种植散户分别由合作社、村委会统一领取。

6、统防统治

合作社要组织社员集中搞好统防统治,种植散户由所在村委组织集中防治,种植企业、家庭农场各自防治。防治结束后,村委组织、合作社、企业和家庭农村要将药瓶及时回收至供应点。

7、执法监管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茶园违禁农药的使用和销售,从源头上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日照茶产业

(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农残速测仪设备统一配发到全市20家规模茶叶鲜叶市场。市场实行鲜叶准入制度,进入市场的鲜叶全部进行检测。各区县、乡镇负责辖区内鲜叶市场的检测管理;市农业局对春茶、夏茶、秋茶开展抽检,检测结果予以通报。

(三)品牌整合管理、宣传推介与奖励

1、市茶叶协会依据《日照绿茶母子品牌使用办法》统一管理茶叶品牌。

广泛开展宣传,搞好日照绿茶品牌形象店运营;举办日照绿茶宣传推介会和综合性茶事活动,在国家、省主流媒体推介日照绿茶。

2、获奖品牌奖励

获奖主体持获奖证明材料直接向市茶叶协会申报,经核实后兑付奖励。获“中茶杯”“国饮杯”“日照杯”的同一个茶样品牌不重复奖励,按就高不就低原则给予奖励。若当年奖励资金有结余,结转到下年使用;若当年奖励资金不足,对高奖项予以优先奖励。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著名品牌等不在本奖励范围,获奖主体可向相关部门另行申报奖励。三、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行各级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列入区县农业农村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市农业局负责业务指导与监管,市财政局、审计局负责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市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各区县负责本辖区内的组织协调、核查、督导等工作;乡镇(街道)是实施主体,要做好面积核实、申报主体审核,以及农药分发和施用的指导、监管等工作。茶叶扶持政策实行公示制,重要环节都要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如发现有虚报等弄虚作假行为的区县,将取消下一年度市级茶业扶持资金;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日照绿茶

《办法》的出炉,意味着茶产业越来越成为日照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扶持内容看,这次政府扶持力度巨大,涵盖方方面面。茶园绿色防控、茶叶质量方面,政府更注重直接惠及茶农。从技术扶持到资金补贴,相当于直接给茶农发红包了。品牌推广方面,这次也突破以往推广方式,这一举措将直接惠及大型茶企和数万日照茶驻外地经营人员。业内人士分析,济南作为全国茶叶重点销售市场,同时也是日照茶重要集散地,有望迎来更多品牌、更多企业入驻。

贵州茶产业多举措助推 茶农脱贫成效显著


贵州茶产业,在未来三年,将要建设茶叶原料和加工中心,成为中国第一茶叶大省和品牌,通过提高茶园质量、升级茶叶加工、加强质量监控、融合茶与其他产业、提高品牌宣传力度,以实现产值500亿元,56万茶农脱贫这一茶目标。

贵州

8月6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电视电话会议。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孙志刚在会上表示,要打好基础设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四个硬仗”,打好农村通组路建设等“七大战役”,这为新阶段的攻坚圈定了“攻击”的重点。

在产业脱贫领域,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表示,未来三年,贵州茶产业的发展要建设“两大中心”(全国最大的茶叶原料中心和加工中心)、打造“四个第一”(贵州现代农业第一产业、贵州第一出口农产品、中国茶叶第一大省、中国茶叶第一品牌)、实施“五大工程”(茶园提质增效工程、加工升级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渠道建设工程、品牌宣传工程)。其中,实施“五大工程”主要包括:

贵州

一、茶园提质增效工程:推广白叶一号、黄金芽及地方自育优良品种30万亩;实施化肥零增长、增施有机肥,集成推广150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茶园50万亩。

二、加工升级工程:每年增加贵州绿茶品牌授权使用企业300家;全省茶企超过4500家,集团达到12个;每年新认证SC、ISO9001、HACCP企业200家以上。

三、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如推广150万亩林-灌-草的立体生态系统;划定100万亩以上核心保护区;每年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100万亩;打造50万亩“欧标茶”生产基地;推动以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为重点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所有主产县全覆盖。

四、渠道建设工程:推进茶叶与贵州烟、酒、水、旅游等产业的跨界融合;每年新增省外营销窗口100个,每年新增大型连锁渠道网点500个;加快电子商务建设;推动国际知名企业到贵州建分公司或基地;提升茶博会影响力,支持茶企参加助推出口的会展;支持5个茶叶批发市场升级,新建茶青交易市场22个,支持茶叶全面进入省内酒店、餐饮、高速公路等渠道。

五、品牌宣传工程:以“贵州绿茶”为引领,构建“省级公用品牌+核心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贵州茶品牌体系;新建改造茶文化项目10个、茶叶观光园50万亩,积极推进“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

据了解,到2019年,贵州省投产茶园面积要达到600万亩,产量达到50万吨,产值达到500亿元,累计带动56万贫困人口脱贫。

安徽政协助力山区茶农脱贫做强茶产业


安徽是我国的产茶大省,茶产业是该省的农业主导产业,然而,很多偏远山区的农民却还无法通过种茶过上好日子,为了做大茶产业,推动安徽山区脱贫攻坚,6月5日,安徽省政协举办了一次协商会,会议室内,副省长方春明携省农委、扶贫办、供销社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与提案人、茶叶专家、茶企代表齐聚一堂,共谋茶产业扶贫之计。

“要让山区群众腰包鼓起来、信心足起来、生活好起来!”

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是安徽茶叶的主产区,而这里不少县(区)也是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如何让茶产业的发展带动山区群众脱贫是委员们的议政热点。在今年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关于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助力山区脱贫攻坚的建议》等提案引起广泛关注,被列入省政协重点提案。

山区茶园

“政策不精准,就会有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找不到发力点。”作为提案者代表,宛晓春委员建议特色产业扶贫政策要精准,并希望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能取得实效,“近几年发展茶产业,应该说力度很大,但这与我省茶产业的发展速度不相称,我们应该反思是否有的钱没花在刀刃上。”

谈到政策扶持,何世荣委员建议设立茶产业专项扶贫基金、政策扶持项目资金、财政扶持资金等茶产业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扶持贫困茶农联合体脱贫致富。“如果专项财政资金大都投向大中型企业,而真正的贫困茶农缺乏启动资金办实业,成品茶中间环节过多价格高;一旦高茶价行情不好,容易出现茶企压小贩、小贩压茶农的局面。”

“要全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顾家雯委员在发言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安徽茶叶品牌众多,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质量标准不一,影响力大的企业品牌不多。建议要合力打响安徽拳头茶叶区域品牌,注重增加附加值,提高茶农收入。

顾家雯委员发言后,张正竹委员紧接着举了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实例。“我的一位校友与外省某茶企签下一个2.6亿元的茶叶单品订单。试想如果放在安徽,哪家企业凭一个单品能吃下这个订单?”张正竹委员建议要加强茶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要着力打造集茶产业、茶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茶叶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园,让茶园变景区,茶农变导游,助推农民脱贫致富。”陈定新委员建议推进茶旅融合。“要使茶旅产业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型支柱产业,促进茶农增收。”

会上,先后有8位委员、茶叶专家及茶企代表发言。省农委、省供销社、省扶贫办相关负责同志,就提案办理相关情况进行了交流。

“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见地、有质量、富有建设性,使我们深受启发、很有收获。”听完发言后,方春明对省政协及政协委员长期以来给予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谢意,并指出要切实把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助推山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强化组织、投入、服务和政策保障;突出主体带动、三产融合、品牌引领、基础建设以及改革创新,助推脱贫攻坚。

“围绕做大做强茶产业开展重点提案办理协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助推山区群众精准脱贫、稳定脱贫的一个重要举措。”会议最后,省政协主席徐立全强调了本次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的意义所在,并指出要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和落实于提案工作全过程,加强各个环节的沟通协商,在沟通中增进理解,在协商中达成共识,在协作中解决问题。

如何理解普洱兴,则云茶兴(下)


正是因为普洱茶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价值和健康价值,使得普洱茶不仅一举确立了在现代中国茶谱系中十大名茶之一的地位,也极大刷新了现代中国茶的谱系地图。其意义绝不只是为现代中国名茶谱系增加了一个新的种类,而是为云茶,为现代中国茶谱系找到了灵魂上的根。这个根,不是老生常谈的禅茶一味的茶文化上的根,而是具有实体意义的肉身血缘上的根,那就是世界茶、中国茶都源自云南的茶

普洱兴,云茶兴。云茶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无不有力证明了这一点。普洱茶是云茶的灵魂,可以扛起大旗带领云茶向前发展的“带头大哥”,其市场动向无不关乎着云茶的兴度。或许有人认为,普洱茶的一家独大会侵蚀云茶其他茶类的市场,这样的担忧无疑是杞人忧天。过去的十多年来,普洱茶的复兴带来的是云茶的整体复兴。

正是在普洱茶的带领下,近年来滇红老树发新枝,特别是随着古树红茶的开发,市场份额和知名度越来越高;滇绿的产量和产值都得到较好提升,茶膏、茶珍、茶褐素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数据显示,2016年云南全省干毛茶总产37.75万吨,其中普洱茶约13万吨,红茶7万多吨、绿茶17万多吨。

2017年普茶产量约14万吨,红茶7.5万吨,绿茶17万吨左右。截至2016年,云茶产业的综合产值已达670亿元,目前正向着2020年实现1000亿云茶综合产值的目标前进。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普洱茶非但没有侵蚀其他茶类,反而在自身产销增加的情况下,促进了红茶、绿茶产量的稳中有升。

可以说,普洱茶在新时代的王者归来,不仅重新定义和提升了普洱茶自身,也重新定义和提升了云茶,让整个云茶向着做大做强的目标大步向前。因为普洱茶是云茶的灵魂,是云茶品牌的旗帜。普洱兴,云茶兴。只有普洱茶这个云茶的灵魂永存,普洱茶这面云茶的旗帜不倒,云茶产业才能百花齐放地越做越强,迎来属于自己的云茶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