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形绿茶的五种加工工艺

发布时间 : 2020-09-30
针形绿茶的制作工序 花茶的加工工艺 五种花茶

针形绿茶的制作工序。

针形绿茶加工工艺,五种茶样加工工艺,如下:

1号茶:杀青揉捻手工做形烘干。

2号茶:杀青揉捻机理手工做形烘干。

3号茶:杀青揉捻机理二次机理烘干。

4号茶:杀青揉捻滚二青机理。

针形绿茶加工工艺,五种茶样加工工艺如下:

1号茶:杀青——揉捻——手工做形——烘干。

2号茶:杀青——揉捻——机理——手工做形——烘干。

3号茶:杀青——揉捻——机理——二次机理——烘干。

4号茶:杀青——揉捻——滚二青——机理——二次机理——烘干

5号茶:杀青——揉捻——滚二青——机理——手工做形——烘干。

工艺技术要点:

(1)杀青:采用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筒温掌握在130~140℃,开始投叶要多,未杀透叶应立即复回重杀,至杀青适度时均匀投叶。投叶量控制在25kg/h,杀青时间掌握在1.5min左右,杀青至叶质柔软,折梗不断,青气散失,清香显露,含水率在60~62%

(2)揉捻:采用40型揉捻机,在揉捻加压上掌握“轻,重,轻”的原则。至茶叶成条,细胞破碎率在45%

(3)滚二青:采用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筒温掌握在100~110℃,历时1min左右,至含水率在45~48%

(4)理条:采用多功能理条机,前期温度控制在100℃左右,后期温度控制在80℃左右,前期理条机振动频率控制在120次/min,后期理条机振动频率90次/min,理条期间加200g棒加压1~1.5min至茶叶达六成干。

a、揉捻叶直接理条:历时13min左右。

b、二青叶理条:历时10min左右。

(5)手工做形:采用龙井锅,揉捻叶直接用手工做形的前期锅温控制在100~110℃然后逐渐降低。历时20min左右,揉捻叶下锅翻炒6min后开始搓条;以手工辅助做形的,前期锅温控制在90~100℃,然后逐渐降低,叶子下锅翻炒5min后,开始做形.至出锅前3~5min停止搓条,至茶叶达九成干后出锅。

(6)二次机理:采用多功能理条机,控制温度在80℃左右,且以高——低——高的变温方式理条,历时20min,至茶叶达九成干。

小编推荐

针形名优茶加工工艺


以南京雨花茶为例,介绍针形名优茶的传统手工加工技术。

(1)杀青。 杀青在平锅中操作。锅温120~140℃,鲜叶含水量高,杀青温度相对高些;鲜叶含水量低,杀青温度相对低些。投叶量为400~500克。投叶前用制茶专用油润滑锅子,但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干茶色泽。鲜叶下锅后,双手迅速均匀翻炒。为使叶温迅速达到80℃,在抖炒杀青的同时,也可适当闷杀,但时间要短。杀青叶起锅前,双手合拢轻搓几下,使叶子初步卷起,为揉捻打下基础。杀青时间一般为5~7分钟。

(2)揉捻。 南京雨花茶的揉捻—般采用温揉(即杀青叶没有完全冷却时开始揉捻)。揉捻手法采用双手推揉法,即双手握住茶叶在竹匾上来回推滚。动作要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用力应掌握来轻去重。每揉2~3分钟,解块散热1次。揉捻全程时间为8~10分钟,中间解块2~3次。揉捻时切忌在竹匾上拖带硬擦,以免揉碎叶子。

(3)搓条与干燥。 搓条在平锅中进行,是形成南京雨花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锅温85~90℃,投叶量350克左右,锅面先擦少许制茶专用油,投叶后边翻炒抖散,边将茶条理顺,并置于手中轻轻搓条。等到叶子不太粘手时,将锅温按80℃--70℃--60℃--50℃依次降低,手势逐渐加重,边搓边理条。当叶子达到6~7成干时,转入抓条为主,抓、搓、理相结合的手法,约经5~8分钟,再进行拉条。拉条手法是将茶叶从锅心至锅沿抓起收紧,部分从虎口溢出,如此反复进行。当茶叶达到9成干时,即可起锅摊晾。摊晾后的茶叶经包装(临时性包装)后放入石灰缸内待精制。毛茶用圆筛、抖筛分清长短、粗细,去片割末后分级。分级后的茶叶分别用烘笼足干。烘笼温度约50℃左右,文火慢焙,至含水量为5%~6%时出笼,即为成品茶。成品茶应立即放入石灰缸内密封贮藏,以利保鲜。

针形名优茶的加工工艺


以南京雨花茶为例,介绍针形名优茶的传统手工加工技术。

1、杀青:杀青在平锅中操作。锅温120~140℃,鲜叶含水量高,杀青温度相对高些;鲜叶含水量低,杀青温度相对低些。投叶量为400~500克。投叶前用制茶专用油润滑锅子,但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干茶色泽。鲜叶下锅后,双手迅速均匀翻炒。为使叶温迅速达到80℃,在抖炒杀青的同时,也可适当闷杀,但时间要短。杀青叶起锅前,双手合拢轻搓几下,使叶子初步卷起,为揉捻打下基础。杀青时间一般为5~7分钟。

2、揉捻:南京雨花茶的揉捻—般采用温揉(即杀青叶没有完全冷却时开始揉捻)。揉捻手法采用双手推揉法,即双手握住茶叶在竹匾上来回推滚。动作要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用力应掌握来轻去重。每揉2~3分钟,解块散热1次。揉捻全程时间为8~10分钟,中间解块2~3次。揉捻时切忌在竹匾上拖带硬擦,以免揉碎叶子。

3、搓条与干燥:搓条在平锅中进行,是形成南京雨花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锅温85~90℃,投叶量350克左右,锅面先擦少许制茶专用油,投叶后边翻炒抖散,边将茶条理顺,并置于手中轻轻搓条。等到叶子不太粘手时,将锅温按80℃--70℃--60℃--50℃依次降低,手势逐渐加重,边搓边理条。当叶子达到6~7成干时,转入抓条为主,抓、搓、理相结合的手法,约经5~8分钟,再进行拉条。拉条手法是将茶叶从锅心至锅沿抓起收紧,部分从虎口溢出,如此反复进行。当茶叶达到9成干时,即可起锅摊晾。摊晾后的茶叶经包装(临时性包装)后放入石灰缸内待精制。毛茶用圆筛、抖筛分清长短、粗细,去片割末后分级。分级后的茶叶分别用烘笼足干。烘笼温度约50℃左右,文火慢焙,至含水量为5%~6%时出笼,即为成品茶。成品茶应立即放入石灰缸内密封贮藏,以利保鲜。

针形茶机制工艺


针形茶的种类较多,目前这一类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好的发展趋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针形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可归纳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 烘一摊晾一整形一足干。

杀青:针形茶的杀青多采用微型滚筒杀青机。开机后开始加温,待简体进口约20厘米处温度上升至120~130℃、手 感到灼热,出口温度约80~90℃时,方可投叶,此时放入的 鲜叶会产生“噼吧”声响。刚投叶时,应先投入2~3大把, 约300~400克,接着以小把(约50克)匀速投入。同时,打开筒体出口下的吹气风扇,使出筒体的叶子迅速冷却。出叶后 观看杀青叶是否杀透杀匀,以调整进叶速度。投入鲜叶速度的 快慢,以观察筒口有少量水蒸汽直冲上升为依据。投少则易产 生焦边,投多则杀青叶含水量太高,偏嫩,筒体出口处水蒸气太多,易使杀青叶粘附在出口处,产生焦叶。微型滚筒杀青机的台时产量:30型小叶种早春茶控制在25~28千克,晚春茶和秋茶30~35千克,夏茶35~40千克:40型小叶种早春茶控制在30~40千克,晚春茶和秋茶控制在50~70千克,夏茶70~100千克。如是大叶种,因鲜叶含水量较高,杀青机的台时产量应降低,一般是小叶种的80%左右。如是全芽,因芽的含水量比叶高,因此,其杀青速度也应放慢。且大叶种的芽比中、小叶种的芽含水量高,其杀青速度只有正常速度的50%,即用30型的微型滚筒杀青机,台时产量控制在12~14千克。采用微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时间约为1分30秒左右,杀青叶的失重率在30%~40%之间。杀青适度的杀青叶其色泽由青绿转变为翠绿,青草气转变为良好的茶香,梗子折之不断,手握成团,抛之即散。

冷却:加工名优茶,非常讲究色泽,杀青出来的鲜叶虽有风机吹风降温,但还应及时摊开,切忌堆积,否则闷黄变味,失去了名优茶的价值。

揉捻:针形名优茶的加工大多不经过揉捻,也有部分采用揉捻的,但一般不加压,且采用小型揉捻机,揉的时间也很短,一般在3~7分钟之间,一次完成。

初烘:利用小型自动烘干机,采用薄摊快烘的方法。进风气温掌握在130~140℃之间,烘干时间中小叶种为3~4分钟,大叶种为5~6分钟,失重率掌握在30%~40%之间,此时在制叶的含水量约为30%左右。从烘干机出来的叶子应立即摊晾散热,冷却后回潮15~20分钟。

整形:呈芽形的针形茶,整形采用往复式理条机,温度控制在100℃左右,每槽的投叶量60~80克,必要时可加重量较轻的加压棒,在不压扁茶叶的前提下,保证芽头更挺直,时间约5~8分钟,待芽头变直即可出锅。呈松针形的针形茶,整形多采用6CRJ-24型和6CRJ—14型等精揉整形机。搓板温度掌握在70~90℃,投叶量14型的每锅3~4千克,24型的每锅6~8千克;时间为40~50分钟。在制叶在精揉整形机揉手的不断作用下逐渐被理直炒紧,呈松针状,待含水量降至10%~12%时出锅。

足干:已成形的茶叶需进一步干燥,以利品质的保持与贮藏,足干也采用小型炒干机,进口温度控制在90~100℃之间,此时温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干茶翠绿鲜活色泽的形成,时间视上烘茶叶含水量的高低加以调整,一般烘至含水量在5%~7%,下机冷却后收藏。

针形类名茶的加工技术


针形类名茶再有代表性的名茶是开化龙顶,加要工艺为:摊青→杀青(30滚杀青机)→揉捻→造型理条(多用机或理条机)→烘干(烘笼)→提香(30滚杀青机)。

(1)摊青:鲜叶采下后,在干净的竹篾上摊凉6-10小时,厚度2-3厘米,晴天采下的叶子,摊凉时间短一些,4-6小时就可以,雨水叶、露水叶,或阴雨天气,摊凉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在8-10小时,摊凉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名茶香气的形成。

(2)杀青:杀青滚筒进茶口温度为120℃,进出茶时间为50"-1',出茶口用电扇吹风,将杀青叶尽快散热、吹凉,以免黄变。同时也吹除单叶、黄片,提高名茶净度。减重率约30-35%。

(3)揉捻:茶叶在揉捻过程中以轻揉为主,目的是不让茶汁溢出,避免茶汁的茶多酚遇铁变黑。中高档幼嫩芽叶揉捻以手揉为主。由杀青人员兼顾操作。双手或单手推揉。手势要轻压、轻揉,推进时将茶条在滚动中前进。回来时不将茶条倒转,顺势带回,然后再推滚前进。来回11-12下左右即可。不让茶汁溢出,以免成茶色泽深绿发暗。抖散团块后双手合抱手心对手心顺方向搓条,尽量将茶条搓紧、搓圆直,为造就“龙顶”名茶挺秀的外形打好基础。中低档大批鲜叶采用机揉,在时间压力上严格控制,时间30"左右,揉筒转速80-100转/分,压力以轻压或不加压。

(4)理条:目的是为了提高理条功效。理条由多用机或理条机替代电炒锅人工理条。采用五槽多功能机、11槽理条机、8槽理条机均可。选用转速160转/分钟左右,槽锅内具有3条扛扛的五槽多用机理条更好。为确保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必须掌握以下几点:①确保槽锅清洁光滑,投叶前用优质制茶专用油涂擦槽锅,使其光滑。理出来的茶条紧直、挺秀、光亮;②必须用电扇吹微风驱散湿热空气,确保成茶色泽翠绿,白毫显露;③投叶量:揉捻叶一次0.8-0.9kg为宜,投叶太多,槽锅内相互挤压、不易翻动;④锅温控制100℃左右。太高易产生爆点、焦点,成茶色泽黄暗,火功味重。⑤时间:春茶每次15-16分钟左右,夏秋茶少1分钟左右,待茶叶基本定型,约八成干时出锅待烘。

如理条二次成茶条索更紧直挺秀,翠绿的色泽容易稳固。采用下列工艺技术:杀青→理条→轻揉→回软→理条(第二遍)。条件好的茶厂,头遍选用11槽理条机,第二遍选用五槽多功能机。

(5)提香:采用滚筒杀青机的杀青余热提香,既起到干燥茶叶的作用,也增加了茶叶的香气,是名茶机械加工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突破,解决了机制名优茶香气差的难点。使用30型滚筒杀青机,掌握好温度及投叶量。筒壁温度100℃-120℃左右,工作流量40kg/小时。温度太低起不到提香效果,温度太高会走火变黄,必须谨慎操作。采用这一技术,不但香气明显提高,而且条索更为紧结平伏,滋味有较好的改善。出茶口用电扇吹清风,还能清除黄片、末茶,提高名茶净度。提香也可采用了上洋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提香机。方法为:加工后的名茶在常温下存放一星期以上,再使用提香机,温度掌握原则为“低—高—低”的原则,即低温(50℃-60℃)—高温(130℃-140℃)—低温(50℃-60℃)茶叶机,提香时间为15-25。采用提香机的优点是提高茶叶香气,而且香气持久。

恩施玉露茶种以蒸汽杀青的针形绿茶


恩施玉露茶,是我国目前保存下来的唯一一种以蒸汽杀青的针形绿茶,该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早在清朝时期,恩施玉露就与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一并被列为清代名茶。上世纪60年代,入选中国十大名茶。

“玉露”之名

恩施玉露,发源于现恩施市芭蕉乡一带,相传于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故称“玉绿”。

到晚清至民国初期,为茶叶发展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玉露》。1945年外销日本,从此“恩施玉露”名扬于世。

恩施玉露产地

恩施玉露产于世界硒都——湖北恩施,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与陆羽《茶经》所载十分相似。日本仿效我国的制茶方法中,至今仍在仿效恩施玉露茶的蒸青方法。

湖北省恩施市东郊,巍峨奇特的五座山峰骈联,倚江崛起,它就是恩施玉露的主要产地五峰山。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朝夕云雾缭绕,山下为滔滔清江环抱;山坡缓园,峪地平阔,砂质壤土,深厚肥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促进了茶树健壮生长,而且茶树代谢旺盛,内含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特别丰富,是制作色、香、味、形俱佳的玉露茶的上好原料。

恩施玉露工艺

“恩施玉露”制作工艺源自唐朝,创制于清朝。

恩施玉露的杀青沿用中国唐代所用的蒸汽杀青方法。制作时,以采用一芽一叶、大小均匀、节短叶密、芽长叶小、色泽浓绿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扇凉,炒头毛火、揉捻、炒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拣选等工序。

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整形上光”工艺,整个过程约需70至80分钟。这也是恩施玉露茶光滑油润、挺直细紧、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原因。

恩施玉露特征

恩施玉露外形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形如松针,和黄山毛峰有点类似,但条形比黄山毛峰更为紧实,纤细。其干茶香气绵长,浓郁的豆香味伴着淡淡的清香味(微青味)。

冲泡后,芽叶复展如生,起初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悬浮杯中,随后沉降杯底,平伏完整。

汤色嫩绿明亮,仿佛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叶底嫩绿匀整。

恩施玉露冲泡

冲泡恩施玉露水温较其他绿茶低,一般85度即可,日本的高端玉露茶有的冲泡水温都才50度,切记不要用开水冲泡。

茶具用普通玻璃杯即可,不宜用壶,盖碗闷泡。

只有用低一点的水温泡出的玉露才会清汤绿水,清香悠长,沸水会烫黄芽叶,而且茶不香。

叶老嫩程度不同,冲泡的水温,时间和方法都有差异。冲泡时略有偏差,易使茶叶泡老闷熟,茶汤混浊香气黯淡。

墨江云针加工工艺


墨江云针以外形细紧似针而得名,为云南省名茶之一。产于云南省墨江县,1945年从日本引进技术,仿日本“玉露茶”工艺炒制,故原名“玉露茶”,1958年改进工艺,由蒸青改为锅式杀青,提高了品质,改变了风格。1975年改名为云针茶,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区优质产品,1984年被列为省六大名茶之一。

云针茶采摘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占重量的60%,一芽二、三叶为副,占40%。加工方法是手工杀青,机械初揉,手工做形,晾至足干。主要工艺有杀青、初揉、做形(包括理条搓揉、碾揉、滚揉三个过程)、晾干、筛剔、补火等六道工序。其中做形是云针茶的成形关键,晾干是云针茶的干燥特点。做形是在杀青叶经过初揉,茶叶初步成条基础上进行的。分理条搓揉、碾揉、滚揉三个过程。理条搓揉的目的是将弯曲的芽叶理直,搓紧成条。碾揉的目的是使80%以上的茶条达到细直紧结。滚揉的目的是继续促使茶叶紧结细直如针,并达到光滑油润的目的。当做形叶干度达九成以上,起锅进行晾干。晾干是将做形叶均匀平整地摊放在簸箕上,晾至足干,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炒制云针茶从杀青到晾干,全过程历时6小时左右。

晾干后的云针茶,需通过精制分筛、拣剔、筛去头、末茶,剔除杂质等物后再行补火,摊凉装箱,即成云针茶。

墨江云针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直如针,光滑油润,显毫,色泽墨绿,馥郁清香,味醇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明亮。是云南省名茶中别具一格的佳品。

墨江云针茶的加工工艺


墨江云针以外形细紧似针而得名,为云南省名茶之一。产于云南省墨江县,1945年从日本引进技术,仿日本“玉露茶”工艺炒制,故原名“玉露茶”,1958年改进工艺,由蒸青改为锅式杀青,提高了品质,改变了风格。1975年改名为云针茶,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区优质产品,1984年被列为省六大名茶之一。

云针茶采摘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占重量的60%,一芽二、三叶为副,占40%。

加工方法是手工杀青,机械初揉,手工做形,晾至足干。主要工艺有杀青、初揉、做形(包括理条搓揉、碾揉、滚揉三个过程)、晾干、筛剔、补火等六道工序。其中做形是云针茶的成形关键,晾干是云针茶的干燥特点。做形是在杀青叶经过初揉,茶叶初步成条基础上进行的。分理条搓揉、碾揉、滚揉三个过程。理条搓揉的目的是将弯曲的芽叶理直,搓紧成条。碾揉的目的是使80%以上的茶条达到细直紧结。滚揉的目的是继续促使茶叶紧结细直如针,并达到光滑油润的目的。当做形叶干度达九成以上,起锅进行晾干。晾干是将做形叶均匀平整地摊放在簸箕上,晾至足干,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炒制云针茶从杀青到晾干,全过程历时6小时左右。

晾干后的云针茶,需通过精制分筛、拣剔、筛去头、末茶,剔除杂质等物后再行补火,摊凉装箱,即成云针茶。

墨江云针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直如针,光滑油润,显毫,色泽墨绿,馥郁清香,味醇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明亮。是云南省名茶中别具一格的佳品。

卷曲形名优茶加工工艺


以碧螺春为例,介绍卷曲形名优茶的传统手工加工技术。

(1)杀青。采用直径60厘米的平锅,燃料为松枝、草柴,也可采用电炒锅,当锅温达到180~200℃时,向平锅中投500克鲜叶,用双手迅速翻炒,先抖后闷,少闷多抖,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红叶,无焦边、爆点。杀青时间为3~4分钟,然后降低锅温转入下道工序。

(2)揉捻。当锅温降到80℃左右时,用双手拢住杀青叶,沿锅壁顺一个方向进行推手揉捻,使茶叶在手掌和锅壁间进行“公转”与“自转”。开始时,揉3~4转抖散1次,以后逐步增加揉转次数,减少抖散次数。揉时手握茶叶要松紧适度,按照轻一重一轻的顺序操作。当茶叶达到7成干、条索基本紧结时结束揉捻。揉捻总时间约10~12分钟。

(3)搓团。搓团是茸毛显露与条索紧细卷曲的关键工序。当锅温降至60~70℃时,将热坯用双手控制在掌心搓转成团,方向一致,每个茶团不必马上解散,可在锅内放置片刻再解散。搓团要掌握用力均匀,按照轻一重一轻的顺序操作。搓至条索卷曲、茸毛显露、茶坯达8成干时即可。搓团用时约12~15分钟。

(4)干燥。干燥温度从60℃慢慢降低到50℃。将搓团后的茶叶用手轻轻翻动或轻轻转团,手势一定要轻,这是技术关键,到有轻微触手感,茶叶达9成干时起锅;再将茶叶薄摊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中,利用锅温余热焙至足干,时间约6~8分钟,茶叶含水量在6%左右。

机制针形名优茶


针形名优茶是茶中珍品,因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造型深受消费者青睐。传统的名优茶加工均系手工炒制,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难以适应现代化商品生产的要求。机制已成为当前名优茶生产再上新台阶的突破口。我省针形名优茶种类较多,如桐庐雪水云绿、建德千岛银针、诸暨绿剑茶等,均深受消费者喜爱。

针形名优茶的机制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冷却→揉捻→初烘→摊凉回潮→整形→足干。

鲜叶摊放:一般摊放6-8小时,至鲜叶含水量68-70%时付制。

杀青:针形茶杀青多用微型滚筒杀青机。开机后开始加温,等筒体进口约20厘米处温度上升至120-130℃,手感到灼热,出口温度约80-90℃时投叶,杀青时间约1分30秒,杀青失重率控制在30-40%。观察出叶口杀青叶是否杀透杀匀,调整投叶数量。台时产量随杀青机型号和鲜叶原料的不同而变化,30型滚杀机为:早春茶25-28公斤,夏茶35-40公斤,晚春和秋茶30-35公斤。40型滚杀机为:早春茶30-40公斤,夏茶70-100公斤,晚春和秋茶50-70公斤。

冷却:为保持名优茶特有的色泽,出筒的杀青叶用风机吹风快速降温冷却,并及时摊开,切忌堆积,以免闷黄变味。

揉捻:针形茶大多不经揉捻。少数采用小型揉捻机进行不加压揉3-7分钟。

初烘:用小型烘干机进行薄摊快烘,进风口温度控制在130-140℃,初烘时间3-4分钟,失重率30-40%。

摊凉回潮:从烘干机出来的叶子应立即摊凉散热,冷却回潮15-20分钟。

整形:呈芽形的针形名优茶用往复式理条机进行整形,温度控制在100℃左右,投叶量60-80克/槽,必要时可加份量较轻的加压棒,在不压扁茶叶的前提下,可促使芽头更挺直,时间5-8分钟,待芽头挺直即可出锅。

呈松针形的针形名优茶多采用6CRJ-24型和14型精揉整形机,搓板温度70-90℃,投叶量为14型3-4公斤/锅,24型6-8公斤/锅,时间40-50分钟。制叶时,,在机械揉手的作用下逐渐被理直炒紧呈松针状,待含水量降至10-12%时出锅。

足干:已成型的茶叶需进一步足干,以利品质的进一步提高与贮藏。足干采用小型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100℃之间。此时温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干茶翠绿鲜活色泽的形成,时间视上烘茶叶含水量的高低加以调整。一般烘至含水量达5-7%时下机,冷却后收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