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梅—30年专注普洱茶成就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 : 2020-11-30
普洱茶传 九年普洱茶 远年普洱茶

【www.cy316.com - 普洱茶传】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谭梅—30年专注普洱茶成就传奇人生”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谭梅—30年专注普洱茶成就传奇人生”相关知识!

“勐海饼、下关沱、谭梅砖。”这是茶界对云南经典普洱茶出处的精辟总结。令人费解的是,前两句都以地名概括,唯独普洱茶砖以人名标注。

谭梅,为何有如此盛誉?

茶界“黄埔军校”的毕业生

午后的阳光,洒满昆明大街小巷,暖了早冬。

经开区一个娴静的湾落,就是谭梅工作的地方云南大境界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联系采访颇费周折,她要公司的负责人转告:“我就是搞普洱茶的时间稍微长点,没有什么可说。”

简单、直白,近似拒绝。

如果说“谭梅砖”是吹捧,那销量无疑是一个令业界折服的事实连续四年保持云南省茶叶出口第一。

“谭女士在哪里,经典普洱茶的‘味道’就在哪里。”德国马克公司(应要求,该公司名称为化名)的负责人说,我们每年都要采购普洱茶,但标准只有一项:谭女士监制就ok!

谭梅砖,显然绝非浪得虚名。

11月13日,谭梅出现在记者视线里:白色的帽子,天蓝色的工作服,正在制茶车间里轻快地忙碌着。一位熟悉她的人说,只要谭梅在公司,在办公室几乎找不着她,但到车间99%能找到。

“谭梅是我们公司的技术总监。”大境界公司一位陪同人员说,她的话语不多,今天的采访,估计会令你们有些失望。

善意的提醒很真实。

临到采访时,工作人员递上的一份谭梅的资料,似乎印证了上述提醒。

1982年,谭梅从素有茶界“黄埔军校”的安徽农大制茶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昆明茶厂质检科,专事茶叶技术和检验工作。当时,普洱茶发酵大师吴启英,是昆明茶厂负责生产技术的副厂长,两人互为师徒。谭梅在吴启英导的指导下,完成了茶界声名赫的“7581”创制。

创制初期,“7581”砖形比后来定型时略小、略薄,压制比较紧,透气性不好,砖上有纱布的印记,客户意见纷纷,市场并不太接受;应该说,整个七十年代,“7581”的市场表现较为平淡。

1983年,为适应形势变化和市场需要,昆明茶厂下决心扭转“7851”熟砖的市场表现,谭梅为主创人员。“7851”从模子、砖形、口感、拼配比例、发酵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改造,并重新试制新的机器,新机器从环节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料选择上,选择了临沧沧源、双江等茶叶主产区的茶菁,原因是:沧源茶香气独特、醇和,双江茶茶气强烈;选择适度偏重的发酵,口感追求回甘、回甜、滋味醇厚。

改良后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出现旺销势头,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产品定型,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7581”茶砖“黄金十年”畅销不衰,极受港、澳等市场喜欢,并经由他人转手台湾。这10年,也让谭梅完成了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质检科长、技术副厂长、高级工程师的蜕变。同时,也奠定了“谭梅砖”美誉的未来。

或是长期与茶交往的缘故,谭梅身上弥漫着一种温和的气息,如邻家大姐,淡泊、宁静,话语甚少。只有谈到茶山、茶树、茶叶,她才犹如找到了知音,话语渐多,笑靥如兰。

Www.Cy316.coM

中国普洱茶熟茶之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地区对普洱茶的了解就比内地成熟得多,由于产品大部分都外销,谭梅对制作程序,发酵工艺和原材料选择的把关都格外严格。她不断听取各地客商和茶界名人的意见,在遵循传统发酵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调整熟茶的口感。

1996年,昆明茶厂开始改制,这意味着告别。但对爱茶、惜茶,嗜茶如知己的谭梅来说,人生如茶,草木一秋。执着的她带着十多个技术骨干坚持正常生产,直到2003年年底,昆明茶厂消亡。

尽管如此,谭梅仍不甘心的,开始了奔忙。2004年,她和部分技术力量转入临沧沧源佤山茶厂,并担任技术总监。同时,创立了自己新的品牌“佤山映象”系列茶。虽然是新的品牌,但沿用了原昆明茶厂“7581”传统配方,这令许多茶人客喝过后,一见如故。

“7581”通过“佤山映象”系列得到复活的口碑,在坊间传扬。

作为专家型学者,谭梅从没停止过对茶叶的研究,特别是在普洱茶的发酵工艺方面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她监制发酵出来的普洱茶,已经成为中国熟茶之母,普洱茶行业的熟茶标准。

她说,普洱茶的发酵条件很苛刻,首先需要适宜发酵的车间和环境,在良好环境中制作的普洱茶就才不会有发酸、发苦、发馊等怪味。好的普洱茶熟茶制作,均需大规模地发酵,一般的渥堆需要10吨以上的茶叶才行,如果茶叶数量少,茶叶与空气的接触面小,其湿度、温度就达不到要求。在熟茶的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不够就不好喝了,发酵时间太长会使茶叶烧掉,普洱茶的茶底就发黑,炭化。其保健功效就会大打折扣,喝茶养生的目的也就达不到了。普洱茶熟茶的发酵,也要严格遵守发酵的时间,不能急功近利地人为加速发酵过程,现在有些人这样做是违背普洱茶的传统工艺。

另外,普洱茶的制作最讲究的是原材料的正宗,需使用真正的大叶晒青毛茶,才能达到普洱茶的制作要求。在好的原料基础上,又经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最后才能制造出真正的纯正普洱茶。

普洱茶的工艺保留了最传统的制作工艺晒青,利用太阳的自然光,不超过60摄氏度,远低于烘青、炒青。晒青温度低,多酚类化合物及氨基酸等香味物质保存完整,再通过自然或人工后发酵分解了生普中的苦涩味及对人体肠胃有刺激性的物质,形成有生命的、品味独特的茶品普洱茶。晒青工艺貌似简单,但在机械化的低成本的烘青工艺出现之后,靠天吃饭、耗费人工、占用场地、生产周期漫长的晒青工艺,已经在云南省外其他茶类的加工当中绝迹。但恰恰是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的这种现代人看来高成本的传统工艺维系了云南普洱茶长久的生命力。

20多年来,人在草木间,明前谷后忙。“跟树叶打交道,要耐得住寂寞。”谭梅常说,普洱茶“香、甜、甘、苦、涩、津、气、陈”八味如人生,而我的生命早已完全被茶所浸染、共生。

“东巴活茶”再创经典云南

从普洱熟茶7581,到“佤山映象”,谭梅监制每一款普洱茶,均以原创味道赢得市场。而这一次“东巴活茶”的创意,同样为业界所看好。

“泡壶好茶需要一壶好水,这已经是业界共识。能不能把水对于茶的作用提前至制茶环节体现呢?”3年多前,谭梅就开始与合作团队思考并着手研发。

采自海拔1700米的勐海雨林古茶园的茶芽,与采自海拔4500米玉龙雪山的冰川融水,一同发酵,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当合作团队调研提炼的方案交到谭梅手上时,谭梅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

于是,传统的普洱茶在彩云之南,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美妙旅程:白色的云雾游荡在屋檐下,金色的阳光弥漫整个茶园,布朗少女采摘下一枚枚晨露嫩叶,吊脚楼上的晾晒让活茶诞生;跨过洱海,翻过苍山,来到玉龙雪山脚下,纳西少女从雪山背下冰川活水,喷洒在渥堆的活茶上,让这千里之外的精灵们尽享雪山圣域的浸润;一千多个日夜的洗礼,这些雨林精灵在雪山脚下焕然新生。

东巴活茶工艺经一再锤炼,2010年4月16日,谭梅的合作团队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东巴活茶”商标注册;2011年4月21日,国家商标局发布了“东巴活茶”注册公告,标志着中国茶界一个新品类“活茶”正式诞生了。

关于“东巴活茶”之“活”,谭梅的合作团队赋予了众多鲜活的内涵:西双版纳“回归沙漠带上唯一的绿洲”,此为生机盎然之“活”;2700年树龄的千家寨“世界茶王树”依然苍翠挺拔,此为生命奇迹之“活”从大叶种晒青毛茶到渥堆、蒸压、晾干全过程低温智造,此为时光发酵之“活”;横贯整个亚洲腹地的茶马古道,至今还有马帮在行走,此为人文精神之“活”;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此为文化沿袭之“活”;丽江,一个能够让人放下喧嚣繁华、忘掉世俗的净心圣地,此为心境回归之“活”;世界茶树原产地,濮人后裔千百年来一直着守护着万亩古茶园,此为人与自然之“活”;从采摘晨露嫩叶的布朗少女到背下冰川融水的纳西少女,此为灵性圣洁之“活”;从版纳到丽江“千年古茶嫩叶”遇见“万年冰川活水”,此为时空穿越之“活”。

“我们的初始创意很简单:东巴活茶,最重要的是回归‘生活’的味道。”坐在昆明的办公室,谭梅一边品茶,一边描述:蓝天白云下,雪山古城里,小桥流水旁,一壶好茶,这就是东巴活茶期望带给消费者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气息。

专业成就专注,专注成就普洱茶“砖”家谭梅。

连续四年位居茶叶出口第一

自2005年普洱茶开始进入火热发展期,直至2007年4月达到这一轮热潮的顶峰。在这段时间,普洱茶逐渐由饮品化身成了文化象征、收藏物品、炒作对象、灵丹妙药和类金融工具,仿佛独步天下。

但就在普洱茶疯狂的那两年,谭梅却从人们视线中淡出,穿行在佤山云海中。在沧源,谭梅带领工人在佤山中开辟高山有机生态茶园,她从茶苗选育、茶树种植、茶园管理、鲜叶采摘、日光晾晒、生产加工、感官品鉴等全程监控。

2006年11月,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对沧源县勐来乡、勐角乡“佤山茶厂2800亩茶园”进行了检查和认证,由此获得了进入北美的有机NOP证书和进入欧盟的有机EC证书。谭梅告诉我们,有机茶必须具备“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靴”的生态环境。“头戴帽”就是茶园上空多蓝天和云雾,“腰系带”就是茶树常处在云雾笼罩之下,“脚穿鞋”就是茶树处于密林的怀抱中。

沧源佤山有机茶园处于海拔1600至1700米之间,在佤山云海之上。平均年降雨量1374毫米,年平均气温18~22℃,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低纬度高海拔,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同时温度适宜。周围又有丰富的植被,有利于调节气候环境,保持水土,正是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地方。

沧源佤山有机茶园的最外围是以罗汉杉、大叶冬青、翠柏为主的防护林,目的是防止强风吹进来,影响茶树生长。在防护林的内部边缘和各个片区的行道内,谭梅带领工人栽种了些国槐、小叶松等观赏性的树种。在片区中,与茶树结合最紧密的,栽种的是覆荫树种,樟树、山茶、银杏等等,间种在茶树内,形成“零星而不是成排的搭配”。由于茶树喜欢漫反射光,而不是直射光,和其他树种间种,既可以保证合适的光照,又能保证足够的阴凉。搭配种植更适合茶树的自然生长,植被越丰富,越有利于抑制病虫害,能让茶树依赖自然条件就可以调节环境,这是有机茶园比普通的生态茶园更有优势的因素之一。

有机茶主打的健康概念,是品牌生存之基,只有真正从源头上对产品实行管控,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谭梅建立了“从茶园到茶杯”全程质量跟踪控制体系。推行清洁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在茶园的种植管理、茶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一是针对基地茶园的“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活动,推行了“病虫害”防治制度、统一采购及发放农资物制度、统一茶园农事活动管理制度、统一监督管理制度;二是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了茶园地块的编号档案,根据不同的地块号,对进厂鲜叶编制批号,填写“茶叶加工过程跟踪卡”,记录该批鲜叶的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加工过程和出入库详细情况,确保流向可追踪、源头可追溯、出现质量问题可查询;三是采取严格的抽样检测措施,即春茶生产前取老叶检测、生产过程中随机抽检、整个茶季鲜叶及成品检测、成品上柜前再次送检,四次检测均由国内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科学有效地保证了茶叶质量。

一亩有机茶园的栽培成本为7000多元,相当于普通茶园的五至六倍,尽管有机茶园成本昂贵,产量却仅是普通茶园的一半。普通茶园施用普通肥料,激素水平高于有机肥和农家肥,茶树也生长得快,同龄茶树中,有机茶树要小于普通茶树,因此,有机茶园的成本相当于普通茶园的十几倍。谭梅告诉我们“健康永远是生活的主旋律,推广有机茶是大势所趋”。

2010年,谭梅从日本引进一种菌肥与黄豆(大豆)同时发酵的技术,可以分解蛋白质,用发酵后的豆浆灌溉茶树,为茶树补充养分,使茶园土壤通透气好、氧气充足,把茶叶有机化做到了极致。

2011年,谭梅和她的团队所经营的企业,年出口到欧盟和北美市场的云茶就达4000多万元,其中普洱茶熟茶占总出口量的90%以上,并连续第四年保持云南省茶叶出口第一的纪录。

有机茶,说到底,是在回归天然,回归我们老祖宗喝茶的最大传统。唐宋时最流行的饮茶,不是饮,而是吃,把茶烤熟,研细,弄成粉,煮成汤吃。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洗茶环节。这样的茶饮方式,为什么我们今天会追怀向往不已?因为我们在工业化狂潮的激流中走得太远了。如今,我们需要在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化的大潮中回归饮茶的古老传统有机,纯天然的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能离开制度和科技手段。相反,制度和科技手段也促成回归的利器(比如认证机构、厂家管理、农业生物工程、检测手段等)。

谭梅说:“除了制度和科技之外,我们还需要面对许多挑战。比如远见,比如诚信,比如清凉的内心。毕竟,真正的有机和产能是一对矛盾,在短期内可能影响收益。如何负责、理性地平衡这些矛盾,实现茶产业有机化,真正考验我们的,还是我们内心的有机、纯天然”。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首席记者廖兴阳报道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的传奇


公元1729年,一支神秘的马队冒雪进京,在行程3000多公里之后,它们要把一件珍贵的礼品进贡给大清皇帝雍正。这件礼品就是800多年前南唐皇室贵族饮用的普洱茶叶制品——茶膏。这种神秘的饮品在明代的历史中消失了将近300年,现在,马帮要把这个存活在民间的茶制品再次带进宫廷。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喜怒无常的雍正皇帝会怎样对待这个礼物呢?

这次冒险的进贡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茶膏,这种绝妙的饮品迷住了雍正皇帝,以及后来的乾隆皇帝,着迷的皇帝因此召集了中国最好的茶艺师来到宫廷,发掘了186道制作茶膏的古老工艺,成为大清宫廷中最为神秘的工艺之一。宫廷秘制的茶膏,很快风靡了整个皇室和士大夫阶层。而在遥远的布达拉宫,茶膏也成为活佛们青睐独享的特权饮品。1792年,茶膏还以国礼的身份飘洋过海,至今仍然珍藏在大英博物馆。

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里描述道,“普洱茶膏能治百病,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详实地记载了普洱茶膏的养生之道……”而一百多斤顶级普洱茶,也只能秘制出几斤茶膏。百年来,茶膏作为可以收藏的礼品,被社会名流竞相收藏。2004年,曾被鲁迅先生珍藏的3克清宫普洱茶膏拍卖,以12000元成交。2007年,一块82克的清宫普洱茶膏被人以85万的高价收购!

到了近代,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宫廷秘制的茶膏工艺,再次面临失传!幸运的是,今天的贡润祥人,历时3年之久,破译了清朝皇室普洱茶膏的秘制工艺,建立国家级研究室,国际化研发团队,专业皇室工艺茶膏生产厂房,通过智能分子仿生复制3大皇家工艺,7道保密工艺流程确保皇室品质。同时还获得了原产地首家茶膏QS认证,云南普洱茶膏标准备案,成为云南普洱茶膏标准制定者。

悠久的历史,尊贵的血统,怡情养生的品质,如今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不仅是一种顶尖国饮、养生圣品,它还给你提供了一种尊贵的生活模式,一种健康时尚的养生文化。

陆羽,中国茶史中的传奇人物


一千多年前,复州竟陵西塔寺。一个深秋的早晨。离古寺不远的湖畔芦苇丛里,雁声大作,声音凄楚而悲怆。显然,大群鸿雁的声音,惊动了早起洒扫庭院的智积住持。原来,一个被弃的婴儿占据了鸿雁的巢,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陆羽,字鸿渐。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先生的名号。

陆羽最大的贡献就是对茶的研究,因此他被尊之为茶圣。他的《茶经》凡三卷,阐述茶的本源,采制和饮用的方法,所用器皿等等,十分详尽,使天下人都知道饮茶了。前伦敦医药协会主席杰鲍勒爵士曾著文称茶是伟大之慰藉物,他认为茶无疑为东方赠与西方最有利之礼物。而陆羽先生的《茶经》却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茶的意义及作用。

茶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致讲究体悟的境界。陆羽的《茶经》,凡三卷,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章节。茶,是有生命的物事,生命的本质在于悉心呵护倍加珍惜。按《茶经》的步骤饮茶,也许会更加接近茶道吧。

陆羽之前,荼茶不分,一个荼字,两家共用。一种是草本植物,开黄花,味苦,可作蔬菜的,称荼。再一种木本植物,叶作饮料的木字旁加贾字,也称作荼。名同实异,难免混淆不清。是先生为茶正了字,陆羽先生在著《茶经》时,把荼字减去一画作茶,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字学的范围,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有它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的故事告诉我们,陆羽先生对茶的贡献具有世界意义,当我们心存茶道品啜香茗的时候,除了缅怀陆羽先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量功德外,还当效法茶圣的那种艰苦勤学谦逊认真虚心的人生态度。

普洱茶祖的传奇故事


相传建兴三年(225)春,南中大乱,蜀相孔明请缨征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戡乱途中,蜀军进至桃花江畔渡口,因角江水瘴气,众军士纷纷中毒晕倒。危争时刻,幸得当地蛮濮人相助,送姜茶汤解毒,含茶于口避瘴气,得以渡江,再破蛮兵。七擒七纵,孟获始服,南中终定!

武候风茶叶如此神效,即命采购茶子数十驮,随军南进,深入后方,所到之处观山水,察民情,扶民心,传农耕技术,赠茶子诸礼,深受欢迎,并昌导各族团结,发展生产,广植茶园,共谋生计。为兴汉室,武侯派得力将士到滇西南采适茶叶,以备军需,商贸之用。从而促进了滇西南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因此现在的许多地名就源于孔明的这段典故,譬如攸乐、莽芝、蛮砖、倚邦、革登、易武等。

此后,支南各部落为感武侯恩德,每年都以“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古往今来,历史变迁,但武侯鼓励云南少数民族开山种茶的故事依然广为颂扬。并被尊为普洱茶祖,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各茶庄茶号和各地商旅相聚思茅(现改为普洱市,“思茅”相传是当年孔明思念故乡茅芦而起名),以隆重的仪式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普洱茶的人生感悟


普洱茶的文化价值与人生价值本源是一样的........

普洱茶的文化价值与人生价值本源是一样的,在普洱茶的文化价值中包含着人生价值,就普洱茶文化本身来说,其构成无非是由如何做茶、如何品茶等方面构成,实则做茶与做人、品茶与品味人生的结合是如此之密不可分,就如老生常谈的那句话:茶品如人品。普洱茶的价值与人生价值,就其要义来说,主要有以下四方面:重德、尚和、崇俭、贵真。

一、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茶德的树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显现,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时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二、尚和——协调与他人关系的宗旨

“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

三、崇俭——处理个人与民族及国家关系的基础

崇俭,就是倡导勤俭、朴实、清廉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以茶崇俭、以俭育德,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也是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茶在守操、养廉、雅志、励节等方面的作用被历代茶人所崇尚。

四、贵真——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

贵真,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茶人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

正是源于“自然的造化才是最高的造化”,成就了尚品普洱茶超越了言语范围而愈加深沉辽阔和真醇陈美的价值。陈年普洱茶是一种有着记忆的茶品,浸润着岁月的秘香,它的浓酽和醇厚,贮存了时间的重量。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品陈年普洱就是品味漫漫人生。来来往往的功名利禄、沉沉浮浮的荣辱炎凉,原本都轻于鸿毛。理解到这一点,自然会理明心静,能够看到从一饼饼陈年普洱茶上流泻出的大象希声和曼妙清凉,再重新体味人生价值,别有一番海阔天空。

普洱茶祖孔明的传奇故事


相传建兴三年(225)春,南中大乱,蜀相孔明请缨征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戡乱途中,蜀军进至桃花江畔渡口,因角江水瘴气,众军士纷纷中毒晕倒。危争时刻,幸得当地蛮濮人相助,送姜茶汤解毒,含茶于口避瘴气,得以渡江,再破蛮兵。

七擒七纵,孟获始服,南中终定!

武候风茶叶如此神效,即命采购茶子数十驮,随军南进,深入后方,所到之处观山水,察民情,扶民心,传农耕技术,赠茶子诸礼,深受欢迎,并昌导各族团结,发展生产,广植茶园,共谋生计。

为兴汉室,武侯派得力将士到滇西南采适茶叶,以备军需,商贸之用。从而促进了滇西南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因此现在的许多地名就源于孔明的这段典故,譬如攸乐、莽芝、蛮砖、倚邦、革登、易武等。

此后,支南各部落为感武侯恩德,每年都以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

古往今来,历史变迁,但武侯鼓励云南少数民族开山种茶的故事依然广为颂扬,并被尊为普洱茶祖。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各茶庄茶号和各地商旅相聚思茅(现改为普洱市,思茅相传是当年孔明思念故乡茅芦而起名),以隆重的仪式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三百年传承 铸就铁观音传奇


疯狂的普洱茶热已然远去,铁观音悄然成为茶客们的新宠。它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涨价,却持续热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受追捧的茶品。

品类成熟的标志是品牌的涌现,而品牌的核心要素则是品质和文化附加值。近日,八马茶会所正式登陆长春,这个传承了三百年的铁观音品牌,从昔日的皇室贡茶,蜕变成今日的八马商政礼节茶,标志着春城的茶业市场已走向成熟。

茶主题会所品味最纯正的茶文化

茶庄、茶楼、茶馆在长春,这样的喝茶场所已如雨后春笋,屡见不鲜。

进入其中,麻将声中,一群酒后面红耳赤的男女吞云吐雾,大声喧哗。在这里,茶只是他们的醒酒汤和漱口水,真正的茶客们绝不会涉足。

在工农大路2888号,南湖边,长春首家八马茶会所近日已然开张。会所一楼展示区,琴声悠扬,几尾锦鲤在小桥流水中嬉戏,厚重的实木桌椅与细腻通透的景德镇瓷器相得益彰,各式茶品倒成为点缀。炫丽的唐卡前驻足,嗅着丝丝檀香,那一刻,所有世俗杂念都抛之脑后,真正体会到禅茶一味的境地。

二楼的品茶包房,宁静而雅致,中式风格简约大气,精美的藤桌藤椅,古朴的茶台茶具。捧一杯香茶,听一曲琴音,满眼南湖绿树湖景,心静荣至,道现其中,可涤体内浑浊,头脑自然清朗空明。

茶会所的老板介绍,他想打造的,是专卖店头等舱,是最纯粹的品茶空间。

八马被乾隆赞美的铁观音

说起铁观音,首谈八马茶。

有人说,铁观音创造了安溪,它让一个南方县域随着一款茶叶名扬海内外,创造了中国茶叶的传奇。而八马茶,正是这个传奇的领军人。八马茶的成就,不仅因为它是中国最大的铁观音制造商,而是它的传承,它三百年始终如一的高品质,还有它所富含的历史意义。

八马先祖安溪尧阳仕人王士让,于清乾隆元年(1736)春与诸友会文,见荒园间有株奇异茶树,遂移植于书房后园悉心培植,并初创摇青、炒青、包揉等茶技,自千万中选出极品一二,精致成茶。1742年,王奉召赴京,将此极品茶献内廷。乾隆饮之,大赞其味香色美,形沉似铁,美如观音,并赐其名铁观音,并列为贡茶,自此其美名传扬民间。

三百年正宗传承铸就铁观音辉煌

谁人寻得观音韵,便是百岁不老人。

八马茶业源于百年前名扬东南亚的信记茶行,现任掌门人王文礼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代表性传承人,是铁观音发现者王士让的第十三代传人,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会长。

王文礼说,当年,王氏家族感恩圣上的隆恩圣眷,十三代传人代代专注事茶,并坚持传承家族秘制手工制茶工序,只为保留当年乾隆赞叹的原味茶香。

传承,是十几代守茶人与王氏祖屋旁的铁观音母树日夜相伴,让铁观音生生不息。到今天,虽然直接传承自母树的铁观音已然极为稀少,但八马铁观音的每一颗茶芽均来自于此,茶客们才有机会品尝到纯正血脉的自然滋味;守护,还包括母树旁,那萦绕了千年的山泉,始终甘冽清澈;时机,八马茶仙子只采摘于春秋两季午时的鲜叶,轻轻摘下的每片茶叶,都满怀崇敬;奢华,王氏用珍贵的荔枝森和桂圆木焙火,加上绝不外传的铁观音正韵焙火技巧,只为那一抹淡淡木香。五至七成火候,历练出极佳香气与口感。

古法技艺,还原三百年前最纯正的铁观音

从始祖王士让的发现到今天,铁观音已然历时三百年,三百年的坚持,三百年的专注,才有了今日铁观音和八马茶业的辉煌。

最诚挚情义凝结的商政礼节珍品

如今,无酒不席早已过时,无茶不话成为都市生活常态。

无论在南方闽浙,还是北方的春城,只要有客人登门,有品位的主人都会先以茶招待,待上茶后才开口论事。这里的茶叶起到一种暖场作用,宾主通过茶叶拉近沟通距离。以茶为媒,一些大事小情在添茶加水间,在唇齿留香时被议了个精透。

很多人纳闷,这个传承三百年的老字号,为什么叫八马?

长春八马茶会所负责人介绍,自唐代起,就有了茶马司,成为管理茶马交易、执行以茶治边政策的政府机构,茶、马互为载体,相互交流与传播,千古悠久的茶叶文明,就是茶、马紧密相连,共同载入史册的人类历史文明进程。

八马之名来源徐悲鸿的《八骏图》:八匹骏马所组成的马队,奔腾向前,气壮山河。以八马作为品牌命名,充分表明了各色优秀人才所组成的团队精神,向着同一目标、奔腾前进;充沛的精力,奔腾的活力,无穷的冲劲。

八马茶,就向征着责任感和使命感,代表了底蕴丰厚、独具魅力的中国茶叶文明。

茶到、礼到、心意到,有情,有义,有八马。因为有了这样富有演义的内涵,八马茶业也成为当前商政礼节茶,是成熟成功人士首选茶品。

30年历史的径山茶重放异彩


一杯滚水,放入一撮绿翠的径山茶,顿时朵朵银芽如天女散花般沉落杯底,茶香四溢昨日,杭州市和平会展中心门前,伴随着悠扬的古乐、淡淡的茗香,径山茶三十周年系列庆典正式开始。其间,余杭滚灯、《采茶舞》、良渚文化越剧表演等陆续登场,将径山茶所蕴涵的余杭文化展现于市民面前。

径山茶得名于产地??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的径山,始产于唐,闻名于宋,元、明、清仍享有盛誉,一度被列为贡茶。宋时,径山茶宴及器具传播到日本,并逐渐演变成日本茶道。据史料记载,茶圣陆羽也曾在径山隐居,汲泉品茗,写下《茶经》四卷,对中国乃至世界茶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978年,借改革开放之春风,余杭区着手对径山茶进行恢复性开发,通过更新、开发茶园,探索改进植茶、制茶技术,使千年径山茶重获青春。1998年,径山茶行业协会成立。余杭区为加强茶区管理,打响径山茶品牌,实行统一品牌宣传、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标志、统一基地认证、统一市场营销、统一行业监督,不断扩大种植面积,2003年径山茶通过了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当时在杭州市尚属首例。

近年来,余杭区通过合力实施名牌战略,实行六个统一管理体系,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进茶树良种化进程,实现了径山茶超常规发展。目前,余杭区共有茶园5.8万亩,径山茶基地超过半数。自1998年来连续6年保持茶叶产量、产值持续增长,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并连续举办中国茶圣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各项检测指标经相关监测部门检测均达到无公害要求,抽检合格率100%。此外,径山茶还施行技术标准化、加工机械化、品牌国际化,先后在日本、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国际商标。三十年来,径山茶相继获得浙江省十大名茶、中国原产地证明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十大区域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

受径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影响,加之余杭区坚持以崇尚自然,追求翠绿,讲究真色、真香、真味为宗旨不断探索创新,如今的径山茶外形细嫩有毫,色泽绿翠,香气馥郁,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非常嫩鲜,它在冲泡时,可以先放水后放茶,而且茶叶会很快沉入杯底的特点是其他名茶所不能有的。

据了解,余杭区将把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打响、保护、提升径山茶产业品牌和文化品牌,在3-5年内争创国家名牌产品,深化六个统一管理体系,优化加工工艺,在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此次径山茶三十周年庆典除启动仪式外,还将开展一系列活动。今天上午将于双溪漂流景区举行第七届中国茶圣节开幕式活动,下午在径山开展迎奥运、登径山活动;明天将在浙江陆羽山庄度假酒店举办2008径山茶?禅茶文化研讨会。接下去,余杭还将举办一系列的活动,以进一步宣传、推广径山茶。

百年历史老店的贡茶传奇


我们知道,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传承着一个城市的商业文明,从胡庆余堂的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到同仁堂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百年老店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商业文化的灵魂。

宜昌,古为峡州又名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雍正年间改称宜昌,意寓宜于昌盛,是巴楚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国着名的名茶产地。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写道:山南,峡州上。唐代诗人郑谷也曾写下名诗《峡中尝茶》,有如此悠久的茶文化,就不得不说说宜昌历史上最古老的百年老字号茶庄了!

福康生,益求其精的经商之道

福康生,始于1928年,传承着近百年的贡茶制作工艺,着名的金鸾雀舌、松澜银针、江园碧涧、珠兰芳蕊等贡茶均出自于福康生茶庄。福康生寓意幸福健康生活,是一代茶商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在经营茶叶的过程中把对亲人,朋友,顾客的美好祝愿融入其中,中国的福文化,健康理念,养生之道都很好的融入了福康生的品牌文化。

福康生一直遵循益求其精的经营理念,从源头严把原料质量关,福康生的五峰白鹿庄茶园是宜昌的十大生态茶园,平均海拔在1100米,高山云雾出好茶,曾被茶界泰斗林作炎老师誉为高山园林生态茶园.

福康生的制茶大师韩永富是宜昌茶叶发展史上最具权威的老师傅,第一锅峡州碧峰就是韩老师手工炒制而成,现在韩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亲手传授技艺的弟子都在宜昌茶叶界占据着重要位置,福康生,近百年来精于制茶之道,传承着历史悠久的贡茶制作技艺。韩永富,一代制茶大师,正值花甲之年。一个百年茶庄与一代大师的巅峰合作,延续出中国贡茶历史上又一个惊世之作。

金鸾雀舌,品味一千四百年

金鸾雀舌,起于唐,宋入贡,兴于清,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唐代刘禹锡诗云:添炉烹雀舌,洒水浄龙须。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金鸾雀舌产自峡州上,起源于唐朝长安的大明宫。李白在翰林院就职的时候,就经常出入金銮殿,受到唐玄宗的召见。他曾写《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承恩初入银台门,着书独在金銮殿。意思是说,身为翰林供奉,每天都进出翰林院,撰写着作就在金銮殿。又因为金銮殿与翰林院相接,故翰林学士又美称为金銮.因峡州产之雀舌被帝王及翰林学士所喜爱,赞为贡茶上品,故将金銮冠以茶名,又因此茶为雀舌极品,鸾即百鸟之王凤凰,金鸾雀舌自此成名。

福康生历代传承,金鸾雀舌得以延续,一代制茶大师巅峰之作,使之发扬光大,中国贡茶又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祈年殿茶礼,中国茶礼典范

祈年殿作为伟大的东方建筑,就像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着名的标志性建筑,祈年殿与生俱来的高贵,和充满东方智慧建筑风格,被全世界的人们所折服,感叹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深厚底蕴,走进祈年殿,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祈年殿辉煌的过去,还有留给我们后人的巧夺天工的智慧结晶。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是东方传统建筑艺术的结晶。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大祈殿,距今已有约600年历史,是皇帝孟春祈谷的专用建筑,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祈福仪式,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清乾隆十六年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

正是有了福康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近百年的贡茶技艺传承,才真正成就了今天的中国顶级茶礼-祈年殿。福康生祈年殿茶礼的上市使宜昌绿茶成为中国高端绿茶的标志性产品,福康生也希望宜昌绿茶通过祈年殿茶礼的尊荣平台,走出湖北走向世界,成为高端商务茶礼的首选,成就宜昌绿茶的经典之作。

品味历史,福康生茶庄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延续辉煌,将宜昌悠久的茶叶文化传承下去,缔造一个百年老店的中国贡茶传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