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机制茶加工过程

发布时间 : 2020-12-14
大叶种晒青茶 普洱大叶种晒青茶 勐海大叶种晒青茶

大叶种晒青茶。

所谓“机制晒青”,即以茶叶加工设备(杀青机,揉捻机等)制作的晒青茶,干燥过程和手工传统加工方式一致(阳光干燥)。

机制晒青的茶青采摘过程和传统手工锅炒杀青的毛料采摘方式一致,区别主要在于原料的品种和嫩度的不同。

机制晒青的加工多见于目前产量较大的台地茶主产区(临沧,思茅,大度港,勐海等等),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高产的优良品种为主(云抗号等国家级,省级良种)。初制所是机制晒青毛料的主要生产主体,目前各大茶叶加工厂或企业,只要拥有自主茶园的,基本都有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初制所或初制厂。

萎凋初制所通常向茶农或者生产队直接收购毛料,鲜叶按照初制所要求分等采摘,随后送到收购点或者初制所厂房。由于初制所加工量比较大,茶青的加工都是陆续展开,来不及加工的毛料就会按照要求堆放在初制所的鲜叶存放库房,进行水分的自然散(简单的自然萎调,有助于毛料的回软,茶青条索自然下垂,减少加工时间和破损)。

萎凋

杀青初制所通常都是滚筒式杀青机,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也方便大量鲜叶供应时及时的加工生产。鲜叶的投量需要经验,多了,杀青不均匀,少了会出现温度过高或者焦片的产生。滚筒杀青机的杀青时间,投量是根据杀青机的型号大小来定的,常见的茶区多数使用是思茅茶机厂的70,90型(杀青机滚筒直径)滚筒式杀青机,长度约3米。一般按照台/小时来计算,即每台机器工作一小时所杀青的数量。以70型为例,通常每小时加工量为400--600公斤不等,滚筒杀青机工作时内筒温度约在150摄氏度以下,叶面温度大约80摄氏度以下,投量20--30公斤/次。整个杀青过程大约5分钟左右。滚筒式杀青机,因为工作时,不方便清理滚筒内部,长时间工作,茶胶质黏附于滚筒内壁,导致胡点,焦片的产生,茶青长时间在滚筒内部翻炒,闷的时间长,出现香气弱,叶片闷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传统杀青方式,比较适合普洱茶毛料的生产,比如六十年代比较常见的双锅,三锅递进式杀青,云南老一辈的茶叶生产者应该还会有印象吧。

杀青

揉捻机械揉捻,细胞破碎率相对传统手工揉捻高,达到40%以上,所以,机制晒青滋味相对手工茶浓强度高,苦涩味相对更加明显,加上茶汁外溢较多,整体茶汤表现较为直白,但也存在不耐泡,或者韵味较浅的问题。云南茶区还存在有比较少见的槽式杀青机,主要是依靠杀青槽的转轴炒手,螺旋带动茶青,完成杀青。

揉捻

干燥揉捻完毕,处于室外通风处直接阳光晒干,时间视阳光和气候而定。待含水量在8%-10%左右时,装袋打包,等待销售。外观干茶呈现黄间墨绿色,稍显枯干。

Cy316.com延伸阅读

选购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要内外兼修


大叶晒青毛茶是云南普洱茶的原料,具有香高味醇、厚重甘甜的品质特征,其叶肥大、茸毛密长、节间长、含水量高、嫩茎粗、持嫩性强。但是在采购过程中,仅仅注意这些“形”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关注茶叶品质的季节性变化:茶叶的品质,一年中有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茶较差。就春茶而言,农谚云:“清明茶叶是个宝,立夏茶叶变成草,谷雨茶叶刚刚好。”因此,谷雨以前的茶叶,应是重点关注的采购对象。

(2)关注茶叶立地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不同生育环境对茶叶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古人云:“茶地南向为佳,向阴隧劣。故一山之中,美恶相悬。”就是说,产自东南坡、南坡的品质优于北坡、西北坡的茶。又“高山云雾出好茶”,就是生长在海拔较高、云雾缭绕环境下的茶品较好。但是,“高山”茶不是海拔越高越好,相对于内陆茶区来说,云南大多数茶区都已经是很高的“高山”了。

海拔过高,茶树叶绿素积累少,氨基酸含量下降,茶多酚、花青素等苦涩味物质含量增加,使茶树嫩叶颜色偏黄,甚至出现色白而光洁的类似缺“锌”症状的叶片,这类产地的茶青,更适合加工“红茶类”茶品,加工晒青毛茶,鲜爽不足,苦涩有余。在云南,海拔在1200~1800米之间的地区,采制加工的晒青毛茶,品质综合性较好。

(3)关注茶条的揉捻质量:茶条的揉捻质量,主要指两方面,即条形浑圆与乌润。“茶条浑圆”是揉捻质量好的表现,扁条、短碎、松泡是制作粗糙或茶青粗老的表现。“茶条乌润”表明叶细胞经揉捻以后,部分破裂,使“细胞汁液”溢出,这是获得充分“茶气”和确保水浸出物含量达到或超过38%的基础。揉捻不足,细胞破碎率过低,茶品滋味淡薄、香气低淡,浸泡时茶汁溢出缓慢,有效营养成分浪费较大。

茶友在选购大叶种晒青毛茶时,在注意茶叶内、外品质“正常”的基础上,还应做到注意以上几点,才能买到真正正正的好茶品。

机制大叶种扁茶新工艺


袁林颖 胡增旬 高飞虎

(重庆市茶叶研究所,402160)

大叶种茶树芽叶肥壮、持嫩性好、白毫多,用其芽头所制扁茶壮实挺秀、白毫多、香气清纯。目前,国内多采用手工、多功能机或多机配套制作该茶。笔者试用全程(除干燥工序外)均采用上洋牌6CH~60D型振动理条机制大叶种扁茶,经过近两年的探索,试验获得成功。用该机制大叶种扁茶,茶不离锅,一气呵成。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所制扁茶品质优秀,可与其他大叶种绿名茶媲美。

一、加工工艺

1.鲜叶摊放

将采下的大叶种芽头均匀薄摊于竹簸内4~6小时,厚约2cm,以减重率6%~8%为宜。

2.杀青

采用6CH—60D型振动理条机杀青,锅温160~170C,投叶量约1kg,历时5分钟左右。3.理条

杀青叶不出锅,继续振动理条,温度控制在85C左右,使杀青叶继续散失水分2~3分钟。

4.压扁做形

用400g重的辊压棒加压做形,温度控制在70~75C,历时2分钟。加压时忌时间过长或棒过重,以免茶芽过多扁碎,影响品质。

5.理条干燥

做形完毕后取出辊压棒,温度控制在60~65C,芽叶待理条机继续运作约3分钟后出锅。

6.烘干干燥

茶芽理条干燥出锅后随即上烘(不摊凉)。用自制烘笼或手拉百页式烘干机烘干即可。

二、机制和手工锅炒扁茶

品质比较

1.感官审评结果比较

将蜀永3号和云南大叶种的同等原料分别机制和手工锅炒,所制扁茶分别取样进行感官审评,审评结果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机制扁茶与手工锅炒的扁茶相比,前者虽在形状和匀净度方面略逊于后者,但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均明显优于后者。

2.内含化学成分比较

将同一批芽头分别采用机制和手工炒制,所得扁茶分别取样进行内含化学成分测定,测定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机制扁茶多酚类含量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相对手工锅炒的要高,而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总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从加工工艺上看,机制过程温度相对较高,水分散失较快是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手工锅炒杀青锅温一般在120~140C,而机制为160~170c,一方面高温杀青抑制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另一方面,机制时茶不出锅,续后锅温相对手工锅炒的高,又抑制了多酚类的后氧化,多酚类物质损失较少,相对含量较高。高温加热过程还加快了叶绿体质体基粒内蛋白质的分解,释放出叶绿素。同时,由于高温,水分散失加快,既抑制了叶绿素的水解,又抑制了它的脱镁褐变,从而使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相对较高。感官审评时就表现为机制扁茶的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等因子都明显优于手工锅炒的扁茶。咖啡碱在制茶过程中含量变化不会太大,只是受热升华而略有减少,因此,制茶温度较高的机制扁茶其咖啡碱含量相对较低。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在整个绿茶制作过程中都呈增加趋势,水分是影响它们生成的关键因子之一,高温虽然也有利于这些物质的生成,但同时也加速了水分的散失,从而使生成反应受到抑制。所以,机制茶中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相对较低。虽然机制扁茶和手工炒制的扁茶在内含成分含量上各有千秋,具有不同的品质特点,但总体上均符合大叶类扁形绿名茶的产品标准。

3.效益比较

采用上洋牌6CH—60D型理条机制作大叶种扁形绿茶,每台每小时可炒制5kg芽头,而手工每小时只能炒制1kg左右。可见,采用机制工效明显提高,而且质量比手工炒制的要稳定,经济效益也显著。

表1 机制和手工炒制扁茶感官审评结果

外 形

内 质

利用云南大叶种加工名优绿茶技术


云南大叶种芽肥叶大,叶肉厚而柔软,叶色较浅呈黄绿色,多酚类和水浸出物含量高,制红茶品质优。  

重庆涪陵地区的茶园主要建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为了响应国家红茶出口的需要,所种的茶树品种多为云南大叶种,茶厂设备也是红碎茶加工设备。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的变化,红茶销路不畅,当地茶农希望生产绿茶,特别是名优绿茶。然而,云南大叶种生产红茶是一个优良品种,用它生产绿茶,往往存在“外形粗大,色泽深褐,滋味浓涩”等致命缺点,缺乏绿茶应有的“色绿味鲜醇”的品质风格。1996年课题组接受了浙江省科委的任务,对口支援涪陵地区,第2年课题组反复试验,利用云南大叶种加工成了极品绿茶——“巴仙银尖”茶和“巴仙碧峰”茶。  “巴仙银尖”茶创制当年,就以优异的品质获得了1997年重庆市“三峡杯”名茶评比金奖、全国第2届“中茶杯”二等奖和97国际茶会银奖,1999年,又获全国第3届“中茶杯”特等奖;“巴仙碧峰”茶荣获全国第3届“中茶杯”二等奖。“巴仙银尖”茶和“巴仙碧峰”茶的创制成功,为大叶种名优绿茶的创制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现将制作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 1.鲜叶摊放程度比小叶种偏重  

加工名优绿茶,鲜叶都须适度摊放。小叶种加工名优绿茶,鲜叶摊放失重率掌握在17%~20%较有利于品质的形成,而用云南大叶种加工名优绿茶,鲜叶摊放失重率应掌握在20%~25%,以使杀青工序顺利进行和提高内质。其原因是同等嫩度的云南大叶种含水量比一般的小叶种高,茶多酚含量也高很多,较长时间的摊放可散发较多水分,能促进一部分水解酶活性的提高,使部分大分子化合物如酯型儿茶素和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改善口感。在云南大叶种鲜叶摊放过程中,尽量少翻动,最好不翻动,因为云南大叶种叶质柔软,翻动很容易碰伤叶子,引起红变。

 2.采用滚筒杀青

云南大叶种叶质柔软,且多酚类含量高,若采用锅炒杀青,在杀青过程中,杀青叶易受机械力的作用而损伤,使部分茶多酚被挤出,与锅表面铁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使干茶色泽绿中带褐。采用滚筒杀青,杀青叶在滚筒中自由滚动,不受外力作用,茶汁不会被挤出,杀青叶能保持很好的色泽。

3.掌握“老杀”原则  

杀青程度适当偏“老”,杀青叶香气高。在名茶加工过程中,杀青原则是在不产生焦边焦叶的前提下,杀青程度尽量重一点,这一点,对于用云南大叶种加工名优绿茶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云南大叶种杀青叶的失重率可掌握在40%~45%,有的也可达50%左右。杀青叶的含水量会影响做形时茶汁的挤出程度,杀青叶含水量高,做形时茶汁易挤出,制成干茶后色泽暗绿;杀青叶含水量低,做形时茶汁不易挤出粘附在表面,有利于干茶色泽的形成。

 4.做形时用力宜轻不宜重  

名茶需有优美的造型,在加工过程中,要把茶叶做成一定的外形,必须要有外力的作用。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加工名优绿茶,做形时要特别讲究用力的大小和方式,根据多次反复试验的结果,用云南大叶种加工名优绿茶做形时,用力掌握的尺度是在不让茶汁被挤出而粘附在茶条表面的条件下用最大的力,这一点对茶叶的成形和色泽的保护都非常关键。用力过轻,干茶色泽虽好但外形松大;用力过重,挤出茶汁,干茶外形虽紧结但色泽呈暗绿。掌握合理的做形用力程度是干茶造型完美、色泽鲜丽的保证。

 5.干燥易采用烘干方式

云南大叶种茸毛含量高,采用烘干方式把茶叶加工成烘青型或半烘青型的名茶,能保持茶叶表面的茸毛,使干茶满披茸毛,色泽绿中透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如采用炒干方式,茶叶表面的茸毛会在炒干的摩擦过程中掉落,失去其观赏价值。同时,炒干的茶叶由于叶表面的经常摩擦,干茶呈灰绿色,滋味浓涩,与名优绿茶的“色绿味醇”要求不符。

 6.烘干温度宜适中  

发挥云南大叶种茸毛含量高的品种优点,制成多毫型的名优绿茶,是挖掘云南大叶种品种优势的重要之处。多毫型的名优绿茶在干燥时,特别是在足干时,烘干温度的掌握非常重要,温度高于95℃,会使芽上的茸毛受高温影响变成褐红色,且干燥后的茶叶油润性差;温度低,对干茶色泽影响不大,但香气略感偏青,且工效很低。利用云南大叶种加工名优绿茶,足干时,热风进口温度以80~90℃为宜,有利于内质和外形品质的形成。

浅谈云南大叶种CTC红碎茶加工技术


一、CTC红碎茶品质特征

CTC红碎茶流程与Orthodox(传统)制法相似,只是揉捻过程中使用的机具和工艺不同。CTC红碎茶是经过CTC工艺即压碎、撕碎、揉卷( Curl)(每分钟70-700次压碎及撕碎叶片),快速破坏茶叶细胞结构,并将碎叶片快速揉捻卷绕压迫成为颗粒状后,再进行发酵及烘焙干燥制成的红茶。CTC红碎茶品质特征:外形油润乌黑,颗粒重实,内质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高锐,滋味浓强、鲜爽,叶底红匀。是生产袋泡茶、速溶茶、调制奶茶、冰红茶的等高档茶的上好原料。

二、加工工艺

1.CTC红碎茶加工工艺流程图

鲜叶收购一储青摊凉一鲜叶萎凋一均衡叶选-+揉切(洛托凡转子机)一压碎-+撕碎一2次揉卷一造粒机造粒一连续发酵机床发酵一流化床干燥机干燥一静电拣梗机拣梗一震动筛分一不同规格成品茶-+品质检验一产品包装成件一按不同规格茶分仓库仓储。

2.CTC红碎茶加工制作

(1)鲜叶原料

选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作原料,其特点是芽叶肥壮、叶形大、质软、茸毛多、节间长、含水率高、嫩茎粗、持嫩性强。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机物含量高于一般中、小叶种鲜叶,是适制CTC红碎茶的最佳原料。

鲜叶采摘:采摘优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主要采摘新梢部一芽二三叶为主体的鲜叶及同嫩度的单片叶、对夹叶。要求鲜叶不带马蹄、鱼叶、鳞片和其他夹杂物,且无劣变发红、无病虫害、无污染、无机械损伤的鲜叶。

鲜叶质量、嫩度:适制CTC红碎茶的鲜叶原料为标准级2-3级鲜叶。

鲜度:正常状态下,要求进入车间的鲜叶叶色鲜活有光泽,叶片舒展不柔软,折梗脆断,以保证制茶成品色、香、味鲜爽。

净度:要求采购的鲜叶不含茶果、木质化粗梗等茶类夹杂物,特别杜绝螺钉、铁块、石子、竹片等易损坏设备的杂物,以及其他植物果实、叶子等非茶类夹杂物。

鲜叶处理:进入车间的鲜叶在青储车间分级摊凉,老、嫩、鲜度不一的鲜叶应分开摊青,防止鲜叶渥红影响品质。

(2)鲜叶萎凋

萎凋方式:采用萎凋槽萎凋,萎凋槽为一条长方形槽体,采用轴流式鼓风机鼓风萎凋(一般每l5min的萎凋槽配用功率为3千瓦7号风机)。

摊叶及萎凋:萎凋槽的摊叶厚度为20-30cm;萎凋叶含水率控制在65%~70%之间,萎凋时间5~10h(带温控30~35℃)。一般掌握鲜叶由嫩绿转为暗绿色、弯曲折梗不易断、双手揉萎凋叶成团,平胸放下落地,叶团能自然解散,鲜叶青草气消失,青香气显露,即达萎凋要求。

萎凋叶除杂:为确保茶叶卫生和保护CTC机齿辊,萎凋叶进入揉切之前需除去石块、泥沙、金属等硬物,常规选用振动清选机来除去杂物。

(3)洛托凡转子机揉切

经除杂后萎凋叶采用标准揉切工艺洛托凡转子机与四联CTC机相配套,强烈快速揉切萎凋叶。先用洛托凡转子机初揉切,使茶叶组织解体,然后进入CTC机连续进行4次强烈揉切,让茶叶在CTC机齿辊的作用下表皮撕裂、叶肉裸露、组织破损、茶汁外溢、卷成颗粒。由于揉切历时很短,揉切后的茶叶呈翠绿色,为发酵提供了充足的时间。CTC加工时(Crush压碎,Tear撕碎,Curl揉卷),要求CTC机的齿辊配对啮合,齿辊刀口锋利,齿侧间隙值恰当,侧间隙调至O.10mm~0.15mm(1CTC机0.15mm、2CTC机0.13mm、3CTC机O.10mm、4CTC机O.10mm)。

(4)发酵

采用床式透气连续发酵机,运用了供氧、喷雾增湿等技术,具有发酵均匀、品质稳定、连续作业的优点。发酵颗粒茶的厚度为10cm左右。床面容量360-400kg,发酵时间可用无级变速调节为40 min左右。当气温变化或投叶量稍大时,调节走床速度、开启风机鼓风,进行发酵程度调整。

(5)干燥

采用流化床干燥,又称沸腾床干燥。优点是茶颗粒能和热空气密切接触,并且不需机械搅拌就能达到茶颗粒干燥均匀的要求。因投叶量和干燥温度有时不均匀,需视具体情况调节流化床调节口处挡板的高度,保持流化床茶颗粒厚度,控制茶颗粒在流化床内停留的时间,使茶颗粒连续进行干燥,保证调节口茶颗粒含水率在5%左右。

(6)拣剔和筛分

采用静电拣梗机连续化生产,利用静电来拣剔梗杂物。筛网用镀锌钢丝织制,工作时,筛床往复抖动,茶叶随筛面纵向前进,使大小不同的茶颗粒分离出来,起抖头抽筋的作用。根据茶量调整拣梗机上塑料辊筒离筛网的高度,初分拣梗机适当降低做到尽量把梗杂物拣剔干净,不影响细分拣梗机的拣梗净度,细分拣梗机辊筒在保证净度的情况下适当升高,减少副茶的回拣率,起到节约能源和人力的作用。筛网配置先细后粗,顺序安装,筛分出1、2、3、4、5号碎茶和末茶、筋头。

(7)匀堆成件

同规格茶样及时进行匀堆成件。做到两点:一是在拼配匀堆前进行内质与外形审评,决定适当拼配比例,并须采取拼配小样的办法,以检验拼配比例是否适度。二是拼配时,应将审评决定拼入的同规格茶样混和均匀,使同一匀堆成品、品质一致,并做好保质工作。

三、生产中要求掌握的要点

1.萎凋叶表面不得带有水珠,保证萎凋叶含水率在70%左右。

2.CTC齿切机的齿辊在正常加工期,要求5-6天更换一次,进行修磨。修磨技术人员要求具有熟练的修磨技术和较强的责任心,以保证齿辊的排齿和斜齿锋利,两齿辊对齿间隙0.10~0.15mm。

3.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对发酵床的走速应进行变速调节。一般天气晴朗,室温25~30℃,发酵时间为30~35min;阴雨天气,室温20~25C,发酵时间为40~45min。常规情况下,发酵时间切忌超过45min。

4.要求沸腾干燥机的第一热风室配用电机功率22千瓦,第一级干燥室的温度110-115C;第二级热风室配用的电机功率18千瓦,干燥室温度90-95℃。感官检查茶颗粒干燥程度,保证茶颗粒水分含量在5%±0.5%,高于此范围成茶会有高火味;低于此范围,成茶香气不足,且达不到出厂水分标准。

5.每隔5-7天必须清扫吸尘室和排湿装置,以保证吸尘和排湿的连续顺利进行,确保干燥质量。

6.对拣梗机每7天彻底清扫1次,特别是要对筛网进行清扫,使塑料辊筒和羊毛擦时刻处于抹擦状态,视情况需对塑料辊筒进行车床刨光,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羊毛,保证成茶净度。

四、采用CTC生产线优点

1.CTC生产线建成投产,中型生产线每条日加工鲜叶量达35000-40000kg。

2.采用CTC红碎茶生产技术,扩大开拓国外茶叶市场,促进了云南茶产品结构调整,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加工方法,拓展了云南茶叶销售市场,增强了茶叶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产业巩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CTC建成投产可实现茶产业机械化流水线生产作业,有效地降低了加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起到了节能减排作用。

4.CTC建成投产可有效地解决云南茶区茶农注重产量,喜采一芽二三叶鲜叶的传统采摘方法,缓解了茶园管理与鲜叶采摘的矛盾,拓展了茶鲜叶适制性,增强了鲜叶利用空间,提高了鲜叶利用率。

5.引用CTC生产线有效缓解了茶叶加工与其他农作物争劳力的矛盾,提高了全省茶叶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促进了茶农种茶管茶的积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