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标准及专业术语

发布时间 : 2021-01-04
茶叶专业 茶叶检验标准 办公茶叶标准

茶叶专业。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叶审评标准及专业术语”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叶审评标准及专业术语”相关知识!

茶叶审评标准及专业术语

茶叶审评,是审评人员用感官鉴别茶叶的过程。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茶叶审评,一般分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外形审评嫩度、条索(或条形)、色泽、净度四项因子,结合嗅干茶香气,手测茶叶水分。内质审评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四项因子,这样,审评外形、内质共有八项因子,评茶时必须内外干湿兼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茶叶审评的标准和审评术语。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一: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茶叶审评二: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以及各种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一般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评比是否规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茶叶审评三: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茶叶审评四: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茶叶审评各种茶叶均有其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茶叶审评五: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

茶叶审评六: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等。茶叶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茶叶审评七: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汤色随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的浅黄明亮等。

茶叶审评八: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剑性。

茶叶审评九:叶底是冲泡后剩下茶渣。茶叶审评时是以芽与嫩叶含量的比例和叶质的老嫩度来衡量。芽或嫩叶的含量与鲜叶等级密切相关,一般好的茶叶的叶底,嫩以叶含量多,质地柔软,色泽明亮均匀一致。好茶叶的叶底明亮、细嫩、厚实、稍卷,差的叶底表现暗、粗老、单薄、摊张等,而焦叶、劣变叶、掺杂叶则不允许存在。

茶叶审评术语

茶汤滋味术语

1.水味

一般形容茶汤滋味的。指喝茶时,明显感到茶味和水的分离、不融合,尤其在咽下之后,口腔中空无茶味的感觉。一般茶水分离的情况,会有两种可能:冲泡不当或者茶叶品质不佳。

2.化

形容茶滋味,多数指喝茶的苦味、涩味在口腔内短暂停留后消失。通常来说,苦味和涩味能在口腔中化开的茶,才算是好茶。

3.生津

生津,是喝茶时茶汤中的多酚类等物质,刺激口腔内壁,使其紧束收敛,口腔中分泌出唾液。

4.舌底鸣泉

舌底鸣泉,是指喝完茶后,舌下清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大量生成的过程。生成的津液,能使口腔持续保持润滑,带来舒适的感觉。通常品质很好的茶都会带来舌底鸣泉的感受。

5.两颊生津

两颊生津,是指饮茶后,口腔内壁面颊两侧的部位,能够明显感受到津液不断涌出的过程。一般普洱生茶、乌龙茶、绿茶容易感受到,一般品质好的茶叶,都带有两颊生津的感受。

6.喉韵

茶汤咽下后,带给喉部的舒适感,或爽快、或清凉、或甘甜、或滋润或多种感受同时产生,持久不断。通常品质好的岩茶、普洱生茶、绿茶等都能带来喉韵。

7.锁喉

指茶汤咽下后带来的喉部的不舒适感,或干涩、或麻痒、或肿胀、或有异物感等,也会称为挂喉、叮喉咙。通常带来锁喉的茶叶,其品质会存在严重的问题或缺陷。

8.回甘

指饮完茶后,口内感到甘甜。通常回甘与苦味相关连,有“苦能回甘”之说。

9.苦

构成茶叶中的苦味成分主要是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而儿茶素、黄酮类等既呈涩味、又具有苦味。茶的苦味和涩味总是相伴而生,两者的协同作用主导了茶叶的呈味特性。

10.涩

涩味是上皮细胞暴露在单宁(即多酚类物质)或明矾溶液时造成的起皱、收缩的感觉。涩味不属于基本味,与苦味有本质区别。

香气类型术语

11.毫香

毫香通常是形容干茶能明显看到许多白毫的茶叶,在冲泡时散发出来的香气。一般有毫香的茶,原料等级都比较高,而且茶叶一定要有大量的毫毛,毫香明显的多见于新茶。例如白毫银针就会有明显的毫香。

12.火香

火香一般是茶叶在干燥时温度比较高,或者在精制时适度焙火带来的。通常浓香型的乌龙都会带有,而炒青绿茶和黄大茶等也会有。火香与高火味不同,高火味是焙火或干燥工艺过度带来的不适气味。

13.陈香

陈香一般是形容黑茶、普洱茶等,后期还可以继续转化的茶类在转化过程中,自然氧化带来的香气。

14.果香

茶叶中出现的果香种类很多。自然的果香主要是茶树品种和工艺造成的,也有再加工茶是添加外源物或者是窨制形成的,比如荔枝红茶。自然的果香最常见于红茶和乌龙茶。

15.清香

清香多出现于绿茶和普洱生茶新茶。清香和青味不同,清香是能令人愉悦的自然而带鲜爽的香气。青味一般则是杀青不足,带来的令人不适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16.嫩香

嫩香是一种清鲜、细嫩的香感,植物鲜嫩部分散发出来的出众香气。一般原料等级高、工艺到位、保存得当的绿茶、黄茶都会有。比如黄山毛峰、信阳毛尖、都匀毛尖等。

17.甜香

甜香就是在香气成分中能够明显感受到甜味。甜香在红茶中比较容易感受,比如焦糖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其他茶类也会见到,比如工艺精制的黄芽茶也会有甜玉米须水的香气。

18.松烟香

干燥过程中,使用特殊松木等熏烟制作的茶,一般都有较舒适的松烟香。有松烟香的茶有例如传统正山小种、沩山毛尖等。

19.花香

花香的类型很丰富,根据花香给人的感受,将其分为清雅型的花香和浓郁型的花香。自然形成的花香,既有茶树品种的关系,也离不开工艺。

通常以品种为主带来的花香,以广东单丛茶为代表,而红茶的花香,则主要是工艺带来的。还有一种花香,以是花茶为代表,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吸收外源花朵的香气。

20.高香

一般指香气高扬而且持久,刺激性强。

21.纯正

一般指香气纯净,既不高扬也不沉闷,没有异杂味。

22.闷气

是属于不愉快的香气,沉闷而不爽。一般是茶青在烘焙后,未适当摊凉而形成的。

23.高火味

是指茶叶加温干燥过程中,温度高、时间长、干度十足所产生的令人不适的气味。

24.陈气

一般指是绿茶、黄茶类在贮藏过久后产生的陈变气味。

25.青气

一般是指茶叶带有鲜叶的青草气。一般是令人不愉悦的,也称青臭气。

26.透兰

透兰,是指茉莉花茶中透出了兰花的气味。

27.细锐

指茶香高扬,香味仿若有实体、有质感,细腻如丝,令人愉悦,同时给人清晰的感受。

干茶形状术语

28.显毫

显毫,指芽尖含量高,并且含有较多的白毫。

29.匀整

匀整,是指干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为接近一致。

30.肥壮

肥壮,指茶叶的芽头肥、叶肉厚实,形态丰满。

31.蜻蜓头

通常是形容乌龙茶的外形的用语。茶坯在包揉时,叶片卷成紧结的圆条状,叶蒂由于肥厚而不卷曲,因而在叶柄较软的部位产生弯曲,俗称“蜻蜓头”。

一般是铁观音等叶片肥厚的品质和手工精细包揉才能形成。

32.泥鳅条

泥鳅条,一般是形容黑茶条索的词语。指紧卷圆直的茶条,壮如泥鳅。

33.丝瓜瓤

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外形,一般是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很像丝瓜瓤。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干茶色泽术语

34.鳝皮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通常是干茶颜色砂绿蜜黄,类似鳝鱼皮的颜色。

35.蛤蟆背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

36.三节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是指茶条头部淡红色、中部呈乌色,尾部呈砂绿色。

37.铁板色

一般是形容白茶干茶外形的颜色,是指茶叶颜色成铁锈红色,深红而且暗,没有光泽。

叶底评论术语

38.红张

一般是指冲泡后的茶叶,叶片呈现暗红色。主要是由于萎凋过度,而导致的红边,多是白茶的叶底。

39.暗杂

指茶叶冲泡后,叶色偏暗且花杂。出现此类情况,通常说明茶叶品质存在一定问题。

40.花青

通常是形容冲泡后红茶的叶片颜色。一般指叶片红中带有青色,或者有青色的斑块,红里夹青。此类情况可能是拼配不当或者发酵不均匀导致的。

以上就是不管是从评审茶叶的标准还是审评所用的术语,都遵循一个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外观到内质的这样一个茶叶审评标准以及程序,充分的说明了茶叶在严格而专业的审评中区分出好坏,优劣和等级。为茶叶的延续性和深入性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实际应用理论及程序。

小编推荐

茶叶分类及功效


有些朋友经常喝茶,可有多少朋友会知道茶叶的分类及它们的功效呢,今天就让小编简单的说一下茶叶的分类及它们的功效吧。1、白茶白茶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活性酶等物质,对于促进脂肪分解,调节血糖平衡方面具有不错的益处。同时白茶中富含氨基酸等物质,可以达到祛暑解毒的功效。还有白茶中含有维生素a等,对于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有不错的作用。

2、黄茶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而温州黄汤能更好发挥黄茶原茶的功能,温州黄汤更能穿入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功能,将脂肪化除。

3、绿茶绿茶对许多女性朋友绝对是“福音”。绿茶在美白护肤、抗衰老方面的作用是被公认的。由于绿茶是不发酵茶,因而保留了鲜叶内较多的天然物质,如茶多酚。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能补充水分紧实肌肤,延缓衰老。

4、乌龙茶(青茶)乌龙亦称青茶,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可以提高脂肪分解酶的作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降低血压、抗氧化、防衰老及防癌等作用。

5、黑茶黑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最主要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物质等。另外还具有助消化解油和降脂减肥的功效。

6、红茶红茶具有暖胃养生、提神益思、消除疲劳、消除水肿、止泻、抗菌、增强免疫等功效。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经常饮用加糖或加牛奶的红茶,不仅能够暖胃,还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每一种茶叶都有它独特的功效,大家在喝茶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哦。

好茶叶标准的发展史


父亲从小就跟爷爷学喝茶,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喝茶。至今,我的记忆中还清晰地记得嗜茶如命的爷爷留下的保温工具“茶窝”。

爷爷生长在旧社会,民不聊生;父亲生活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资匮乏,他们留给后代同样的话:有茶喝就是好茶。

我生长在乌龙茶之乡,茶叶放开经营后,喝茶不成问题。调到主产区工作后,喝啥茶就有所选择,到九十年代以来,我从业茶事工作,走过粤、贵、川,路过湘、鄂、豫,去过浙、苏、皖,遍尝红茶、绿茶、白茶、普洱茶、青茶、黄茶,始不习惯,渐而接受,继而认可。

茶喝多了,喝久了,对茶的感觉又回到原点。茶之基本功能:一是止渴,二是保健,对口就是好茶。调动嗅觉、视觉、味觉、触觉,感受茶之四要素:形、色、香、味,重中之重在于味,是苦、是涩、是甘,尽在滋味中,全凭口一张。

回乡务农时,凌晨二点就起程去十几公里外的万格坑大山割柴草。时至中午,妈妈拎着一大罐茶水在路上等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端起茶罐,咕噜咕噜喝下肚,凉爽直透五脏六腑,消暑解渴又增力,重担在肩也犹轻。那茶水,滋味浓酽,是伟大的母爱和亲情的浓缩,让人铭记终身。

2000年圣诞之夜,有幸在澳门万豪轩酒楼“安溪西坪茶王品评会”上品尝来自原产地的铁观音茶王,饮之味道馥郁,颊齿留香,沁入肺腑;饮后喉底回甘,韵味无穷,不愧是茶中尤物,人间极品。

2003年10月,在西安“天下第一水饺”店,边观赏陈忠实、路遥等名人的题词,边品饮服务生递上的茉莉花茶,袅袅的茶气飘着淡淡的茉莉花香,入口甘纯宜人。七八碟水饺上来,又叫续茶,来个以茶代酒,畅快之至。

这三杯茶,“浸泡”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心境,茶的品质已无从比较,价格或许天壤之别,但在当时,本质已无区别,予我而言,爽口、对路,都是好茶。

我国是茶树发源地,五千年中华茶文化孕育出来的茶叶大观园里,琳琅满目的上千种名茶争奇斗艳,哪一个品种不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摸索、实践、创新出来的,厚此薄彼、褒此贬彼是不可取的。

北方人钟爱的花茶,江浙沪人喜欢的绿茶,闽粤台至爱的乌龙茶……个个都是好茶。绿茶之清香、乌龙茶之幽香、花茶之芳香、普洱茶之甘滑、红茶之醇厚、台茶之清锐,各种不同地域、不同加工方法制作出来的茶叶,适应了多民族、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群体的需要,组合成“国饮”,名字就叫中国茶。

儿子从小就跟我学喝茶,学生时代就近茶饮而远可乐。他大学毕业后即将走入社会,父子聊起茶话。他说我偏爱铁观音,为何其他茶类也接受,连新茶、旧茶、毛茶、熟茶也喝得津津有味。我答曰,无论黑红白(茶)还是青绿黄,对口就是好茶。就像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恪尽职守,就是好职业。

专业评茶师嗅香气 不入口辨别茶叶好坏


专业评茶师嗅香气不入口辨别茶叶好坏

评茶师开汤之后,如何只从香气就能简单辨认茶叶的好坏。

茶叶香气的形成是该茶内含物质的综合表现,受到品种、栽培技术、采摘质量、加工工艺以及后期储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香气的审评中,主要从香气的香型、浓度、纯度以及有无异杂味等判断一款茶的好坏。

热嗅判断有无异杂味

开汤之后,茶汤刚刚滤出,这时应该趁热闻香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嗅。热嗅的要点是快速、轻嗅,以瞬间感觉去感受茶叶的香气。开汤之后,揭开杯盖,用鼻轻嗅杯盖内侧,一般在3—5秒左右,嗅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嗅觉的灵敏度。

趁热嗅香气

而热嗅的目的则是为了判断茶叶香气是否纯正、有没有异杂味存在,例如烟味、霉味、馊味等令人不愉悦的香气,进而对这款茶的品质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一般来说,存在异杂味的茶是其在加工过程或者储存过程中的不规范所导致的。

温嗅感受茶叶香气特征

温嗅是感受茶叶香型特征的重要步骤,一般将茶汤的温度掌握在50—55℃为宜,过高的温度会影响嗅觉对于香型的判断。温嗅之时,揭开杯盖,先用鼻轻嗅杯盖内侧一两次,隔段时间再深嗅一次。

温嗅时的茶汤

温嗅的目的是为了感受香气的类型和浓郁程度,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品种香和地域香是判断一款茶是否出自核心产区或者原料的真假。例如,景迈普洱茶的独特兰花香、易武普洱茶的传奇花蜜香等都是明显的特征。

冷嗅闻香气的持久度

当热嗅和温嗅都进行了之后,还需要等茶汤冷却之后,进行最后一步的冷嗅。一般来说,温度降低之后,茶叶的香气也会随之降低,甚至一些较为低劣的茶叶冷嗅之后基本无香味。

冷嗅叶底

冷嗅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判断茶叶香气的持久与否。但茶汤冷却到常温之时,其茶汤、叶底的香气依旧浓郁则可判断这款茶的香气持久;反之则不持久。另外,也可以判断特征香气、特殊香型是否依旧存在,进而判断这款茶的香气变化程度。

关于茶叶审评过程中,嗅香气来简单判断茶叶好坏的过程总结起来就是热嗅、温嗅和冷嗅三步。当然,作为专业的评茶师,在审评茶叶的时候,干茶、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都是必不可少的,香气只能作为评判茶叶的标准之一,不过也是我们简单判断一款茶好坏的因素之一,作为爱茶的我们可得多多了解哦。

贵州石阡供销社四措施壮大茶叶专业合作社


贵州石阡供销社四措施壮大茶叶专业合作社

贵州石阡供销社四措施壮大茶叶专业合作社

自今年以来,石阡县供销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抓方案创体制、抓资金创等四项措施壮大该县花桥镇金桥茶叶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帮助社员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实现了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双赢目的。

“四项措施”即抓方案创体制,发展思路明。该合作社通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茶农意见和建议,建立入股社员经济效益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组织内部^***选举制度、^***决策制度、^***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切实做到了思路明、制度清、方向正。

抓资金创,提升产业水平。为实现茶叶产业专业合作社长足发展,县社班子成员亲自协调服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自身投入茶叶生产加工资金共46万元,其中发展茶园42.8万元,培训生产优质加工费用1万元,注册产品商标0.2万元,宣传广告费用2万元。使社员在发展茶园上由量向质转变,达到了创、拓销路、促增收。

抓培训强技术,提高科技含量。该社组织全县种植大户、种植能手、社员示范户20余人到外县湄潭,本县聚凤、五德、坪山等地考察学习茶叶种植技术,考察当地先进种植、管理经验和理念;还邀请当地种植能手到基地现场开展种植、管理、茶叶采摘、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利用赶场天送科技下乡10余场次,接受咨询2000多人,赠送修枝剪刀150把,上门进行各类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近50余次,发放资料3000多份。

抓基地促带动,推动种植规模。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该社投入资金16.2万元补助茶苗款,引导、扶持、帮助基地农户种茶,帮助协调种植土地等,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实行“五统一、一保证”,即“统一供苗、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产品销售,保证社员有稳定收益”。通过引导扶持,建成了连片规范化示范基地162亩,带动了周边100余户360余亩的无公茶叶种植,实现了花桥、枫香等乡镇种植茶园面积12000多亩,逐步发展壮大了茶叶产业专业合作社。

截止到目前,该合作社加工茶青20吨,实现销售总额42万元,向社员返利4万元,户均增收324元,为社员代加工茶青3吨。同时,通过争取资金,石阡县建立了一个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100万斤茶青加工厂一个,安装加工机械9套,手工加工设备5套,实现了茶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服务模式。

安溪茶叶的起源及发展


自古高山出好茶。安溪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戴云山东南坡,戴云山支脉从漳平市延伸境内,地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多山,有千米以上高山2461座,以位于福田乡与漳平交界的太华山为最高山峰,海拨1600米。安溪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甘泉潺流,河谷盆地串珠般分布在西溪、蓝溪沿岸,草木繁茂,古有龙凤名区的美誉。县境按地形地貌的差异,历史以来有内外安溪之分,以湖头盆地西缘的五阆山至龙门跌死虎岭西缘为天然分界线,线以东称外安溪,线以西称内安溪。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外安溪地势较低,平均海拨在300~400米,年降水量纸1600~2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9.5~21.3摄氏度,年日照数2000小时,无霜期350天;内安溪地势较为高峻,平均海拨在600~700米,年降水量1800毫米,年平均气温17~18摄氏度,年日照数约1850小时,无霜期约260天,季节性变化明显。更妙的是,安溪与沿海有崇山之隔,不受海风侵扰。加上境内高山上,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绝少污染,早晚冷,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78%以上,有四季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谚。此外,安溪高山植被良好,枯枝落叶,形成一层厚厚地地表覆盖层,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养分齐全,特别适宜农作物和茶树、果树生长。

一、安溪的野生茶树

安溪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化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野生茶树屡被发现。1957年,在蓝田乡福顶山等地发现两个野生茶树。一是蓝田在茶树,也称苦茶,因味苦面得名,为小乔木型,分布在蓝田乡福顶山森林之中。据1978年有关部门的观测,最大棵树高6.3米,树干挺直,树幅2.7米,胸围18厘米,叶形有长椭圆、倒披针形等,叶长11.5~17.3厘米,叶宽4.5~6厘米,最低分枝离地2米,历史以来当地群众有少量采制。二是企山野生茶,零星散布在企山顶观音坑一带海拨千米以上高山,树冠呈伞状,为小乔木型,其中被观测的一棵野生茶树,树高3.2米,树2.7米,胸围6.9厘米,叶片椭圆形,叶面平,叶尖突尖,叶脉10对,花径3.8厘米,花瓣7片。1961年,在安溪县剑斗镇的水头拔山发现了许多野生茶树,其中最大的一棵野生茶树高6.5米,胸围58厘米,树冠3.2米。经考证,这些野生茶树讫今已有1000~1200年的生长历史,是深入研究安溪茶树起源和演化的活化石。此后,西坪、福前等地也陆续发现野生茶树。就在2000年冬,笔者到外安溪的官桥镇益林村采风时,在该村的犀山原始森林中也意外地发现了野生茶树的踪迹。犀山野生茶树群生长在壁立千仞的白岩峰下将军岩北侧,集中生长着数株野生茶树,其中最大的一棵树高3.8米左右,树冠12厘米,当地群众曾采制饮用,单季可采茶青10余斤。这些野生茶树树群的发现,充分地表明安溪具有十分丰富的茶树资源,为安溪茶叶起源提供了佐证。

二、北方人口南迁

安溪的推动追溯安溪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之源,主要来自中原文化的南移。唐朝中叶以前,安溪人口稀少,茶史无考。唐后期至五代十国年间,北方兵荒马乱,战祸不断。福建东南沿海,特别是泉州一带,远离战乱中心,局势稳定,气候温和,物阜人稀。这个时期,我国不仅茶业重心南移,而且北方人口在量南下移居。据安溪民间族谱记载,除少部分姓氏,如邱氏始祖于西晋年间(约300年)迁居晋安郡坑园(今安溪长坑乡山格),紫云黄氏一世祖黄克纲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自武荣州(今泉州)移居安溪和陈氏始祖于唐天宝年间自漳州移居安溪外,大部分姓氏,如刘、林、周、廖、詹、王、吴、安等均于唐末及五代期间经荆楚、江淮入闽转而定居安溪,其中既有平民百姓,也不乏名人墨客,如唐末诗人周朴、五代越王钱叔幕僚黄夷简、上柱国廖俨、开先县令詹敦仁等。外来人口不仅带来了中原文化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带来了茶叶生产技术,推动安溪茶业发展。

三、佛教道教发展的推进

唐中华大地饮茶之风的盛行,与佛道两教的推进是分不开的。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及道观多在深山云雾之中,是风景名胜圣地,又是产茶的适宜之地。特别是佛教认为,茶有三德:一是提神,使僧众夜不能寐,有益静思;二是消食,使整日打坐而容易造成积食的僧众得以帮助消化;三是不发,能抑制性欲,使人不思淫欲。而僧众坐禅修行,枯燥而孤寂,且不能吃晚餐,要在半夜坐禅、静思而不困,只能通过饮茶来提神,因而不少高僧均嗜茶,且以茶延年益寿。加上僧人行遍天下,故一时在在江南北竞相仿效,遂成时俗。唐代时,在我国南方几乎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茶园,许多名茶出于寺院,据称,茶圣陆羽的师傅也是种茶高手。据此,唐时我国就有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僧,名僧植名茶,寺僧人人善品茶之说。佛教、道教传入安溪始于唐。至唐末,佛教在安溪已建有福海院、上乘院、定明院、灵像院、大成庵、隐静院、光明院以及长坑的补陀岩、城厢的阆苑岩、湖头的成道院、参内的植福堂等一大批寺院;道教在安溪已建有城隍庙、显着庙、武庙、龙津观等道观。据史料记载,唐末安溪寺院及道观已有植茶、品茶的历史,阆苑岩就其中之一。

安溪县城所在地西部阆山(今城厢镇同美村新岩山),半山有一名刹阆苑岩。阆苑岩始建于唐末。岩宇依山临壑,北侧有一峭拔石笋,天生一洞,夏至日西照,光芒穿也而出,蔚为奇观。阆苑岩历史上曾以产白茶闻名。岩宇左侧有古白茶树数株,已历数百年。现存岩宇门联阴镌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是研究安溪茶史的重要例证。为此,宁朱熹览游安溪山水时,曾品题阆岩夕照,是清溪八景之一。

四、五代时内外安溪均已产茶

五代期间,安溪茶文字记载竞与小溪场长官廖俨联系在一起,而将茶作为礼品赠送的文字记载,则最早出自于开先县令詹敦仁的茶诗,题为受龙安岩悟长老惠茶,作此简代:泼乳浮花满盏倾,余香绕齿袭人清。宿醒未解惊窗午,战退降魔不用兵。又有与道人介庵游历佛耳,煮茶待月而归后,留下诗句:活火新烹涧底泉,与君竟日款谈玄。酒须迳醉方成饮,茶不容烹却是禅。闲扫白云眠石上,待随明月过山前。夜深归去衣衫冷,道服纶巾羽扇便。而韩屋留有诗句: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足见当时安溪民间植茶已逐渐发展。

总之,安溪茶叶起源最迟应在唐末,饮茶及人工植茶已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伴随中原文化的传播,南迁肇安的外来人口及寺僧植茶对安溪茶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五代宋初时已逐步向农家传播。

南北朝茶叶发展及


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时期我国仍然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南朝茶叶可以说是东晋茶叶发展的继续,比如说南朝和东晋一样都定都于建康(今南京),而南方茶叶生产随着经济的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江淮和江浙一带的发展尤为突出。如三国两晋时期,茶叶的重要产地,差不多全都都在巴蜀和荆楚两地。但是,到了南朝时,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的本草类药书《桐君录》写道:“西阳(今湖北黄冈县东)、武昌、晋陵(今江苏常州)皆出好茗”。这三地基本就属于江淮一代。

在礼制上,晋之前只有用茶敬宾待客的礼俗,而到了南朝时,对祖先神灵的祭祀也逐渐用到了茶。在《南齐书》武帝本纪中萧颐临死前的诏书中就有:“祭敬之典,本在因心,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成同此制”。根据这段材料可以分析出两点:一是当时江南饮茶已经是和饮酒、吃饭并列的日常生活内容;二是以茶为祭,在萧颐遗诏之时在民间已经十分流行,遗诏对贵族厚葬奢靡的实际约束虽然不大,但对后来社会上以茶为祭的推广作用还是较大的。

又陆羽在《茶经》引粱代刘孝绰的《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中也载:“传诏李盂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种”。这里再次证明,茶在这时已和米、酒一类并列,成为人们寻常的饮食之一。这或许也是后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前身。另外,后来特别是唐朱时,宫廷有不时向臣下和“番使”赐茶的礼仪和习惯,我国历史上的赐茶之风,至少从文献来说,可能也即起源于斯。

而南北朝时期的北方虽然长期处于不尚茗饮的游牧民族统治之下,但饮茶的传统并未断绝。《洛阳伽蓝记》中有“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一不复食,惟江表贱民远来降者好之。”这表明当时的少数民族统治者虽然不尚茶,但并没有禁断南北之间的茶叶贸易,反而在宫廷中还专门准备用来招待南方降臣、来客的茶叶。

这一时期文人所作的以歌颂和描写茶叶为内容的诗词,以及方志中的茶事记载也多起来,陆羽在《茶经》中就录有《香茗赋》、《坤元录》、《括地图》、《吴兴记》、《夷陵图经》、《永嘉图经》、《淮阴图经》和《茶陵图经》等关于茶事的记载,这些也是南北朝时我国茶业比前代进步发展的很好例证。据推测南北朝时期,我国茶饮和茶文化的传播地区大致相当于三国时整个吴国这样一个范围。

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


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摇篮。茶从中国向世界各地传播,逐渐被各民族接受并成为普遍嗜好,这个过程经历了近1500年。有确切的文献可以证明,茶叶及茶文化向域外传播始自唐代。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茶叶及茶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茶文化对外传播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该时期茶叶传播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而非商品贸易活动。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仅是茶叶这一消费品的外输,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

第二,在中心-边缘的地缘政治秩序格局中,茶从文化高地流向文化洼地。唐代,中国位于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大量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周边的部族和国家都在主动而心悦诚服地汲取唐文化的营养。

第三,更注重精神与审美内涵,而非物质享受。韩、日、越等国家的一些僧侣、留学生、官员在中国生活的时间很久,他们学习唐人对茶的品鉴方式以及从中获取的审美感受,也将茶文化的精神内核带回了本国。

第四,僧侣在茶文化的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么鉴别茶叶的好坏?一杯好茶有哪些标准?


怎么鉴别茶叶的好坏?一杯好茶有哪些标准?

不管是哪种茶叶都有它自己的品质,也好坏之分,等级之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买茶、还是喝茶,都需要我们对一些茶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这样才不至于买到品质低劣的茶叶。那么究竟怎样鉴别茶叶的好坏呢?一杯好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标准?

怎么鉴别茶叶的好坏?鉴别茶叶的好坏,一般可从两大方面来鉴别:外形和内质。

茶叶鉴别之外形鉴别:主要从茶叶的条索、嫩度、光彩、净度等几方面进行鉴别。

茶叶鉴别之内质审评:主要从茶叶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

由于这两种都是常规的茶叶鉴别方式和方法,每个喝茶人的遇到的情况和感悟不同,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一杯好茶有哪些标准?

一杯好茶,透露着从种植茶树、采收茶青到加工制作、冲泡茶叶等方面的信息。那么怎样才算一杯好茶呢?有什么样的标准呢?常规意义上的好茶,一般应该具有以下几点特征:好茶的茶叶标准一:汤色透亮

这是最直观判断是否是好茶的标准,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

1、茶叶的制作工艺优良,无碎未。

2、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

3、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4、冲泡方法科学。有时冲泡不恰当,会让好茶出现浑浊,比如水温太高,毫多的茶用高冲法等。

好茶的茶叶标准二:苦涩味从舌面散开,而不是收敛

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是茶的本性,但关键在于能否快递散去。如苦涩味一直留在口腔中,所谓“盯舌头”,应该不能算是好茶。好茶的茶叶标准三:无异味、怪味、水味

1、异味,指不是茶本身的味道,一般是因为茶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比如香水或化妆品的味道、烟味、其他杂味。因为茶的吸附性非常好,所以生产存放时一定要注意,异味一旦吸收,几乎无法去除,再好的茶也毁了。

2、怪味,指的是茶本身让人不愉快的味道,比如霉味。还有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让人觉得难受的味道。也有人说,这才是这款茶的特别之处,不要听他的鬼话,怪味往往说明这款茶有问题,出现了有害物质,如黄曲霉菌等,喝了对健康不利。

3、水味,是指茶味和水味分离,出现淡腥味。水味往往出现在茶汤变淡的时候。一般好的茶是不会出现茶水分离的,淡而不腥。比如好的龙井,即使茶汤冲得如白水了,也是甜丝丝的。

好茶的茶叶标准四:叶底鲜活

好茶的叶底,无论六大茶类的哪一种,鲜活是共同的特征。叶底鲜活说明:

1、茶叶的原料好,叶底是对茶青的还原。

2、茶的制作工艺好,没有把茶做死。

3、冲泡得当,让茶叶充分泡开,又没把茶泡熟,闷坏。

好茶的茶叶标准五:无农残等有害物质

这是好茶的底线。喝茶不能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忽视了茶的健康本质。坚决抵制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的茶。

对于喝茶的人来说,掌握如何鉴别茶叶的好坏优劣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并非价格越高的茶就越好,但是在喝茶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喝到品质优越的茶叶,可并非所有的好茶都是用条件和标准去评判,因为再多的标准都抵不过好喝。一杯茶,一杯好茶,对于喝茶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