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清韵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 : 2022-01-26
朱泥紫泥适合泡什么茶 紫砂与紫泥壶的区别 紫沙和紫泥有什么区别

朱泥紫泥适合泡什么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紫泥清韵的历史意义”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苏宜兴紫砂创始于宋,兴盛于明清,晚明已受到宫廷重视,故宫旧藏的明时大彬款紫砂雕漆四方壶和一批宜均就是典型的宫廷用器。清康熙年间,造办处开始在紫砂胎上画珐琅彩。雍正年间,紫砂泥色的内蕴之美受到皇帝的青睐,色泽古朴、韵致宜人的茗壶、茶叶罐代表了雍正的审美品味。北京故宫博物院目前展出的院藏宜兴紫砂器,首次集中展示明清时期皇家使用的紫砂茗壶、茶具、文房清供、花盆、宜均陈设瓷等器物。其中一批清宫旧藏的宫廷紫砂茶具和文房用品,世间罕见,外界绝少看到。

宫廷紫砂特指皇帝御用紫砂,来源仅两个途径:一、由宫廷造办处出样在宜兴定制。二、由宜兴地方官根据皇帝喜好向宫廷进献。由于使用对象是天下一人,工艺之精湛,技巧之娴熟,显然高出一般文人用器,与市井茶肆中流行的大众用品更有天壤之别。

明代进入宫廷的紫砂器

明代紫砂茶器属初创阶段,进入宫廷的紫砂壶都是作为内胎使用的,旧藏时大彬款识的紫砂雕漆四方壶,是全世界仅有的传世珍宝。里外挂釉的宜均制品明中期以后也相当盛行,其中的上乘之作成为宫廷的高档陈设瓷。

清前期宫廷御用茗壶茶具

康熙朝造办处尝试在素坯的紫砂茶具上画珐琅彩,创烧了一批精美的紫砂珐琅彩茗壶。一件珐琅彩紫砂壶残器为故宫仅存,虽已残缺,但彩色和画功均出自于宫廷,弥足珍贵。雍正皇帝崇尚素雅,迷恋紫砂陶特有的天然色泽,将陶泥的自然之美发展到极至。这些素雅的凸花茶具代表了雍正宫廷紫砂古雅温润的艺术特色。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对紫砂茶具情有独钟,这些成对烧制的乾隆御题诗烹茶图茗壶、茶叶罐具有鲜明的宫廷特色,是乾隆七年开始由内廷出样在宜兴定烧的御用茶具。乾隆时期造办处漆作还生产了一批以紫砂为内胎外包描金彩漆茗壶,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名人款宜兴紫砂壶

紫砂艺人在旧时地位卑微,进献宫廷的紫砂必须按内廷出样制作,不允许有任何个人创意和署名。乾隆以后宫廷停止向宜兴成批定制紫砂茶具以后,少量名家制品才开始进入宫廷,但使用对象已经由皇帝御用改为宫中茶膳房的实用器皿。故宫收藏的名家制壶数量不多,清代中后期紫砂大家杨彭年身怀绝技,与溧阳知县陈曼生合作创制出曼生十八式珍品茗壶,世称曼生壶。故宫藏的名家款茗壶,时代从清初至民国。有:项圣思、惠孟臣、陈鸣远、陈觐侯、陈殷尚、王南林、杨彭年、陈曼生、邵友兰、邵玉堂、邵任远等人的作品。

清宫旧藏紫砂花盆

紫砂花盆有良好的透气性,栽种盆景不存水、不烂根。清代宫廷十分注重利用花卉盆景装饰殿堂居室,美化生活环境。这些紫砂花盆均为清宫旧藏,以清代前期者居多,形制多样,大小不一,有圆形、椭圆、四方、长方、三角、三折、树桩等不同造型,其中最大的是乾隆蓝料彩缠枝花卉圆花盆,形体硕大,制作精良,是专门为宫廷栽种盆景特制的实用器,外界很少看到。许多紫砂花盆一直在宫中各处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入库收贮。

乾隆皇帝茶器cY316.Com

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对中国茶文化的造诣极深,他不仅讲究茶叶、用水,对于饮茶的器具也十分讲究,曾经六次南巡,走遍江南的名川大山,走到哪里都要随身携带宜兴紫砂茶器喝茶,宫廷造办处特为乾隆外出设计制作数套考究实用茶盛装茶具。紫檀书格式茶,工艺精湛,制作讲究,正面屉盒和两侧档板都装裱有当朝宫廷大画家邹一桂、徐扬等创作的微幅山水画。紫檀雕花茶、瘿木茶构思巧妙,十分讲究。乾隆皇帝注重养生,通常在冬季喝普洱茶,故宫目前陈列的是宫内原装产自我国云南的普洱茶膏和茶陀。

宫廷紫砂文房用品

清代宫廷紫砂文房用品,多由内廷出样在宜兴烧制后,运到宫廷造办处进行第二次加工彩绘,也有少部分是宜兴地方巡抚按年例进贡的物品。雍正、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漆作加工绘制的宜兴描金彩绘大笔筒,画稿均出于宫廷画家之手,既有宫廷用器的富丽典雅又充满浓郁的书卷气。独一无二的雍正描金漆紫砂云蝠澄泥砚更是紫砂文房中的极品。乾隆时造办处在宜兴批量定制的有乾隆御题诗的宜兴澄泥套砚,是皇帝最喜爱的文房用砚之一。旧藏品中还有水丞、水盂、仿生文玩等紫砂小品控古搜奇,匠心独运,代表了清代紫砂御用文玩的高超制作水平。著名紫砂能手陈鸣远,擅长制作文玩清供,他制作的砚滴、水丞,颇有雅意,不仅受到文人的欣赏,也得到宫廷的青睐。

cy316.com延伸阅读

荷香茯砖茶的历史意义及发展


近年来,随着安化黑茶的保健功能和历史文化底蕴逐步挖掘和被人们所认识,安化黑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追捧,市场迅猛发展。在安化县,茶产业提供的税收,五年涨了三十多倍,这在益阳产业发展史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在市场上,除了人们所越来越熟悉的安化黑茶传统产品三尖、三砖和一花卷外,企业在产品开发上,做了大量文章,黑茶紧压的外形款式上,有了圆饼式--小到钱币,大到巨型工艺饼茶;在饮用形式上,有了时尚版--便捷式袋泡黑茶和速溶式袋泡黑茶;传统的紧压款式,也有了细分:千两系列除千两、百两外,有了十两、五十两、三百两、五百两、五千两、至于万两;砖茶款式也有了万两砖等。外形款式创新容易,但黑茶要在内在上创新,是不敢随便造次的。因此,近几年,有人在黑茶内在的,如工艺上、内难原料上创新,都是不成功的。原因很简单,黑、红、黄、白、青、绿六大茶的分类,是按加工工艺的不同来区分的,你把几百上千年千人摸索确立下来的黑茶工艺改变,那你做出来的茶,还会是正宗的黑茶吗?传统的安化千两茶工艺和益阳茯茶工艺,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了,还容得你来改吗?

创新,必须是科技的进步,不是改头换面,忽悠百姓。

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化县茶叶公司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保健砖茶-荷香茯砖茶,才是被认可的黑茶内在上的创新。它受到了权威部门肯定,收到了国际市场认可,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那么,荷香茯砖茶为什么算是创新?它的特性如何呢?

该产品是1993年由湖南省安化县茶叶公司蒋明高、喻德育、黄德开与湖南省中医研究院中医专家联合开发研制的,是针对我国西北地区人们食用含脂肪较高的肉类食品,容易导致人体血脂高、肥胖等不良症状而开发出的一种有利于降脂、减肥的保健茶,属国内首创产品,并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科技新产品证书。当年,拿到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的人,一共是十个。这是安化茶叶技术人员与湖南省中医研究院中医专家的集体智慧结晶。产品出来后,发明人之一的黄德开,以《保健茶喜添新成员》、《荷香茯砖茶投放市场》等为题,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商报、新疆经济报、内蒙古经济报、湖南日报等全国30多家报刊上发表。这年底,黄德开牵头,又将荷香茯砖茶项目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贸易部,获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奖。不久,又获得了蒙古乌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

获奖后,黄德开以《荷香茯砖茶获国际金奖》为题在全国30多家报刊上发表。荷香茯砖茶由于黄德开的不断宣传,知名度不断提高,在国内国外获奖后,深受我国大西北牧区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也受到日本茶叶爱好者追捧。1994年夏天,日本一游客在甘肃省敦煌莫高窟旅游时发现了该产品,饮用后对该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回日本后,又引起了日本茶商的关注。当年,日本国千叶县船桥市日湘贸易有限会社董事长木下中四郎专程到安化采购,并大批量出口到了日本。1997年春,香港商人在日本发现后,到县茶叶公司定制了大批量荷香茯砖茶投放到了港澳和东南亚市场。

这时,黄德开利用这一机会,又以《安化茶饮来日本客》为题,在安化报、益阳日报、湖南日报、中国商报等十多家报刊上继续宣传荷香茯砖茶。在黑茶滑坡最厉害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荷香茯砖茶成了一个奇迹。

荷香茯砖茶,简单的讲,就是在茯茶原料里加进了荷叶等。专家的说法是,荷叶的加入,强化了茯茶降脂功效,丰富了茯茶的口感,但没有破坏茯茶的内在品质。

茯茶或者说安化黑茶,内在品质的核心是什么?是有益微生物群体。

黑茶为什么能够长期保存?为什么时间越久,口感越独特?答案--有益微生物群体的存在和繁衍,抵御了其它微生物的入侵,有益微生物群体的存在和繁衍,使黑茶内在成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发展。

专家认为,只有荷叶,在茯砖茶里,不影响茯茶有益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其它物质,加到茯茶里或其它黑茶里,都会影响茶的口感,影响有益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黑茶迅速变质。

荷香茯砖茶是一个奇迹,因此,它的创新,在安化黑茶发展史上,意义就显得非同寻常。

12枚极具历史意义的茶相关邮票


邮票是纪念历史极具价值的收藏品,它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也记录了中华文明,茶叶邮票反映叶的种植、生产与收获,茶叶的运输与储存,茶叶贸易,茶具,茶叶广告,茶叶的种类,茶的功效、茶与健康等等方面。

1,为1964锡兰(即今斯里兰卡)茶叶种植邮票套色阶段试色印样6枚,包括最后正式印行的邮票。二套邮票的设计尺寸不同。这些印样来自官方档案,国际公益组织筹款而交由拍卖公司拍卖。衬纸上盖有瑞士邮电总局钢印。

2,为1968年喀麦隆棕色试模印样,有雕刻师MONVOISIN亲笔签名。该邮票斯科特编号为ScottNoC103。比较罕少。

1及2邮品反映并展示了茶叶种植及收获的情景。

3,为一件1894年中国早期由汉口寄上海的实寄封,正贴1894年汉口商埠茶贩绿色洋银二分邮票一枚,销红色HANKOWCJUL2796日戳,封的背面销有同一汉口日戳及盖有蓝色上海SHANGHAILOCALPOSTDJUL3096到达日戳。

4、5,分别为1893年中国汉口商埠二次茶贩洋银二分、洋银五分邮票二枚新票和1894年汉口商埠茶贩洋银二分、洋银五分、'洋银一角共三枚新票。

2-4邮票及实寄封反映了早期茶叶运输及茶贩的生活状况。

6,为英国邮资信封,封上印有茶叶种植与进口贸易公司,反映了当时茶叶进出口贸易的手段与途径。

7,为1970年东德发行的亚洲茶具邮票的无齿样票。

8,分别为1941年和1953年美国的邮资机戳,其所联体的图案为茶壶和砂锅。其上文字分别为HallTeapotsandoven-proofcookingchina及Taketeaandsee。

7及8所示的邮品展示和反映了茶叶的盛装及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9,为1956年比利时之邮资明信片。画面为东方的国王及茶叶的彩色宣传广告。

10,为1907年加拿大邮资明信片,片的正面印有茶的广告文字信息。

11,为1991年日本发行的茶叶传入日本800周年纪念邮票的样张。该邮票的斯科特编号为ScottNo2124。该票说明的茶叶的种类之一---绿茶。

12,为1976年加蓬发行的波士顿茶叶事件的黑色试模印样。有雕刻师FORGET亲笔签名。该邮票的斯科特编号为ScottNoC178。

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TeaParty)又称波士顿茶党事件。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

极具历史意义的12枚茶相关邮票


邮票是纪念历史极具价值的收藏品,它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也记录了中华文明,茶叶邮票反映叶的种植、生产与收获,茶叶的运输与储存,茶叶贸易,茶具,茶叶广告,茶叶的种类,茶的功效、茶与健康等等方面。

1,为1964锡兰(即今斯里兰卡)茶叶种植邮票套色阶段试色印样6枚,包括最后正式印行的邮票。二套邮票的设计尺寸不同。这些印样来自官方档案,国际公益组织筹款而交由拍卖公司拍卖。衬纸上盖有瑞士邮电总局钢印。

2,为1968年喀麦隆棕色试模印样,有雕刻师MONVOISIN亲笔签名。该邮票斯科特编号为ScottNoC103。比较罕少。

1及2邮品反映并展示了茶叶种植及收获的情景。

3,为一件1894年中国早期由汉口寄上海的实寄封,正贴1894年汉口商埠茶贩绿色洋银二分邮票一枚,销红色HANKOWCJUL2796日戳,封的背面销有同一汉口日戳及盖有蓝色上海SHANGHAILOCALPOSTDJUL3096到达日戳。

4、5,分别为1893年中国汉口商埠二次茶贩洋银二分、洋银五分邮票二枚新票和1894年汉口商埠茶贩洋银二分、洋银五分、'洋银一角共三枚新票。

2-4邮票及实寄封反映了早期茶叶运输及茶贩的生活状况。

6,为英国邮资信封,封上印有茶叶种植与进口贸易公司,反映了当时茶叶进出口贸易的手段与途径。

7,为1970年东德发行的亚洲茶具邮票的无齿样票。

8,分别为1941年和1953年美国的邮资机戳,其所联体的图案为茶壶和砂锅。其上文字分别为HallTeapotsandoven-proofcookingchina及Taketeaandsee。

7及8所示的邮品展示和反映了茶叶的盛装及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9,为1956年比利时之邮资明信片。画面为东方的国王及茶叶的彩色宣传广告。

10,为1907年加拿大邮资明信片,片的正面印有茶的广告文字信息。

11,为1991年日本发行的茶叶传入日本800周年纪念邮票的样张。该邮票的斯科特编号为ScottNo2124。该票说明的茶叶的种类之一---绿茶。

12,为1976年加蓬发行的波士顿茶叶事件的黑色试模印样。有雕刻师FORGET亲笔签名。该邮票的斯科特编号为ScottNoC178。

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TeaParty)又称波士顿茶党事件。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意义及内涵(下)


茶叶有益于人体健康,其抗衰延老作用,这一作用中国的古人通过观察和实践很早就有知晓,并早已有记述。《神农食经》曾记载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杂录》也曾记载苦茶轻身换骨。

现代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化学成分,含有对某些疾病确具有疗效的物质。每天饮茶摄入量虽少,但经常补充这些物质,对人体能起到营养和保健作用。故茶叶称之为天然保健饮料是名符其实的。

按照中国传统医学的解释,茶叶性味甘苦,微寒无毒。入心肺胃经。有驱散疲劳,清思明目;生津止渴,利尿止泻;治咳站喘,清热解毒,消食减肥等作用。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治疗食积不化、泻痢;精神不振,思维迟钝;水肿尿少,水便不利;痰喘咳嗽等等。现代茶也被认为有预防与抵抗放射性伤害的作用。

茶叶中微量元素锰、锌、硒,维生素C、P、E及茶多酚类物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因而经常饮茶确有一定延年益寿之功。茶叶中的茶单宁物质,能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抑制细胞突变和癌细胞分化,因而饮茶有一定抗癌作用。茶叶中的脂多糖能防辐射损害,改善造血功能和保护血管。能增强微血管韧性,防上破裂;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各地茶叶产品目录

安徽省:

红茶有祁门的祁红,绿茶有休宁、歙县的屯绿,黄山的黄山毛峰、黄山银钩,六安的瓜片、齐山名片,太平的太平猴魁,休宁的休宁松萝,泾县的涌溪火青、泾县特尖,青阳的黄石溪毛峰,歙县的老竹大方、绿牡丹,宣城的敬亭绿雪、天湖凤片、高峰云雾茶,金寨的齐山翠眉、齐山毛尖,舒城的兰花茶,桐城的天鹅香茗、桐城小花,九华山的闵园毛峰,绩溪的金山时茶,休宁的白岳黄芽、茗洲茶,潜山的天柱剑毫,岳西的翠兰,宁国的黄花云尖,霍山的翠芽,庐江的白云春毫等;黄茶有皖西黄大茶等。

浙江省:

绿茶有杭州的西湖龙井、莲芯、雀舌、莫干黄芽,天台的华顶云雾,嵊县的前岗煇白、平水珠茶,兰溪的毛峰,建德的苞茶,长兴的顾渚紫笋,景宁的金奖惠明茶,乐清的雁荡毛峰,天目山的天目青顶,普沱的佛茶,淳安的大方、千岛玉叶、鸠坑毛尖,象山的珠山茶,东阳的东白春芽、太白顶芽,桐庐的天尊贡芽,余姚的瀑布茶、仙茗,绍兴的日铸雪芽,安吉的白片,金华的双龙银针、婺州举岩、翠峰,开化的龙顶,嘉兴的家园香茗,临海的云峰、蟠毫,余杭的径山茶,遂昌的银猴,盘安的云峰,江山的绿牡丹,松阳的银猴,仙居的碧绿,泰顺的香菇寮白毫,富阳的岩顶,浦江的春毫,宁海的望府银毫,诸暨的西施银芽等。黄茶有温州黄汤。红茶有杭州的九曲红梅。

江西省:

绿茶有庐山的庐山云雾,遂川的狗牯脑茶,婺源的茗眉、大鄣山云雾茶、珊厚香茶、灵岩剑峰、梨园茶、天舍奇峰,井岗山的井岗翠绿,上饶的仙台大白、白眉,南城的麻姑茶,修水的双井绿、眉峰云雾、凤凰舌茶,临川的竹叶青,宁都的小布岩茶、翠微金精茶、太沽白毫,安远的和雾茶,兴国的均福云雾茶,南昌的梁渡银针、白虎银毫、前岭银毫,吉安的龙舞茶,上犹的梅岭毛尖,永新的崖雾茶,铅山的苦甘香茗,遂川的羽绒茶、圣绿,定南的天花茶,丰城的罗峰茶、周打铁茶,高安的瑞州黄檗茶,永修的攒林茶,金溪的云林茶,安远的九龙茶,宜丰的黄檗茶,泰和的蜀口茶,南康的窝坑茶,石城的通天岩茶,吉水的黄狮茶,玉山的三清云雾等。红茶有修水的宁红。

四川省:

绿茶有名山的蒙顶茶、蒙山甘露、蒙山春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雅安的峨眉毛峰、金尖茶、雨城银芽、雨城云雾、雨城露芽,灌县的青城雪芽,永川的秀芽,邛崃的文君绿茶,峨眉山的峨芯、竹叶青,雷波的黄郎毛尖,达县的三清碧兰,乐山的沫若香茗、重庆的巴山银芽、缙云毛蜂、大足松茗等。红茶有宜宾的早白尖工夫红茶,南川的大叶红碎茶。紧压茶有重庆沱茶。

江苏省:

绿茶有宜兴的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南京的雨花茶,无锡的二泉银毫、无锡毫茶,溧阳的南山寿眉、前峰雪莲,江宁的翠螺、梅花茶,苏州的碧螺春,金坛的雀舌、茅麓翠峰、茅山青峰,连云港的花果山云雾茶,镇江的金山翠芽等。

湖北省:

绿茶有思施的玉露,宜昌的邓村绿茶、峡州碧峰、金岗银针,随州的车云山毛尖、棋盘山毛尖、云雾毛尖,当阳的仙人掌茶,大梧的双桥毛尖,红安的天台翠峰,竹溪的毛峰,宜都的熊洞云雾,鹤蜂的容美茶,武昌的龙泉茶、剑毫,咸宁的剑春茶、莲台龙井、白云银毫、翠蕊,保康的九皇云雾,蒲圻的松峰茶,隆中的隆中茶,英山的长冲茶;麻城的龟山岩绿,松滋的碧涧茶,兴山的高岗毛尖,保康的银芽等。

湖南省:

绿茶有长沙的高桥银峰、湘波绿、河西园茶、东湖银毫、岳麓毛尖,郴县的五盖山米茶、郴州碧云,江华的毛尖,桂东的玲珑茶,宜章的骑田银毫,永兴的黄竹白毫,古丈的毛尖、狮口银芽,大庸的毛尖、青岩茗翠、龙虾茶,沅陵的碣滩茶、官庄毛尖,岳阳的洞庭春、君山毛尖,石门的牛抵茶,临湘的白石毛尖,安化的安化松针,衡山的南岳云雾茶、岳北大白,韶山的韶峰,桃江的雪峰毛尖,保靖的保靖岚针,慈利的甑山银毫,零陵的凤岭容诸笋茶,华容的终南毛尖,新华的月芽茶等。

福建省:

乌龙茶有祟安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包括武夷水仙、大红袍、肉桂等,安溪的铁观音、黄金桂、色种等,祟安、建瓯的龙须茶,永春的佛手,诏安的八仙茶等。绿茶有南安的石亭绿,罗源的七境堂绿茶,龙岩的斜背茶,宁德的天山绿茶,福鼎的莲心茶等。白茶有政和、福鼎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福安的雪芽等。花茶有福州的茉莉花茶,还有荣莉银毫、荣莉春风、荣莉雀舌毫等。红茶有福鼎的白琳工夫,福安的坦洋工夫,祟安的正山小种等。

云南省:

红茶有凤庆、勐海的滇红工夫红茶、云南红碎茶。黑茶有西双版纳、思茅的普洱茶。紧压茶有下关的云南沱茶。绿茶有勐海的南糯白毫、云海白毫、竹筒香茶,宜良的宝洪茶,大理的苍山雪绿,墨江的云针,绿春的玛玉茶,牟定的化佛茶,大关的翠华茶等。

广东省:

乌龙茶有潮州的凤凰单枞、凤凰乌龙、凤凰水仙,还有岭头单枞、石古坪乌龙、大叶奇兰等。红茶有英德红茶、荔枝红茶、玫瑰红茶等。绿茶有高鹤的古劳茶、信宜的合箩茶等。

海南省:

南海、通什、岭头等的海南红茶。

广西壮族自治区:

绿茶有桂平的西山荼,横县的南山白毛茶,凌云的凌云白毫,贺县的开山白毫,昭平的象棋云雾,桂林的毛尖,贵港的覃塘毛尖等。花茶有桂北的桂花茶。红茶有广西红碎茶。

河南省:

绿茶有信阳的信阳毛尖,固始的仰天雪绿,桐柏的太白银毫等。

山东省:

绿茶有日照的雪青、冰绿等。

贵州省:

绿茶有贵定的贵定云雾,都匀的都云毛尖,湄潭的湄江翠片、遵义毛峰,大方的海马宫茶,贵阳的羊艾毛峰,平坝的云针绿茶等。

陕西省:

绿茶有西乡的午子仙毫,南郑的汉水银梭,镇巴的秦巴雾毫,紫阳的紫阳毛尖、紫阳翠峰,平利的八仙云雾等。

台湾省:

乌龙茶有南投的冻顶乌龙,台北、花莲的包种茶等。

紫笋茶的历史发展


茶叶特征为白毫显露,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亮,叶底细嫩,很有特色。

长兴作为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涉足紫笋茶原产地顾渚山,留下了许多诗篇和摩崖石刻,成为珍贵的中华茶文化遗产。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随着紫笋茶贡额的增加,在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茶厂--贡茶院。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

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等诗句。当时采茶役工约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顾渚紫笋茶在唐代连续进贡八十多年,会昌中(公元843年)进贡紫笋茶数量近二万余斤,朝廷将贡额勒石立碑,定名为顾渚焙贡.自唐朝经过宋、元,至明末,连续进贡876年。顾渚紫笋茶作为贡茶可谓进贡历史最久、制作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品质最好、进贡时间最长的贡茶,顾渚紫笋是中国贡茶之最。

顾渚山属低山丘陵,坡度平缓,植被丰富,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顾渚山因处于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从而孕育出流芳千年的紫笋茶,紫笋茶有着优异的内质和独特的香味,芽叶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紧裹,沸水冲泡,芳香扑鼻,汤色清朗;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

顾渚山紫笋茶的品质特征是:芽色带紫,芽形如笋,叶底肥壮成朵,茶汁碧绿如茵兰香扑鼻甘味生津,茶性温和,提神配目。由于紫笋茶品质特佳,被列为上贡珍品,贡额逐年增大。

紫笋茶于1979年开始恢复试制,1982年首次参加全国名茶评比,得到专家名师的一致赞誉,荣获国家级名茶证书。唐代贡品--紫笋茶,被历代文人誉为茶中极品,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早在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4~765年),茶圣陆羽在长兴考察茶叶,发现此茶优于其他茶,就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

紫玉金砂-了解和见证的紫砂历史


行驶在矿山便道不久,我们在宜兴的丁蜀镇郊外找到了曾经名噪一时的紫砂矿山龙山。说是紫砂矿山其实已经名不副实了,闯入眼帘的是一汪碧幽幽的湖水,倒映着四周已经满目疮痍的残山。据说,湖水下面就淹没着曾经富含紫砂的矿坑。如今的人们只能在周围寻觅一些散落在地面的紫砂矿石碎片,用来生产一些粗糙的缸瓮器皿。同去的是宜兴紫砂壶大师汪寅仙,她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作为紫砂艺人所了解和见证的紫砂历史:明代,因茶而生供春、时大彬、邵大亨这是紫砂历史上的座座丰碑,岁月的沧桑洗练出众多紫砂大师的极致工艺。提及紫砂壶,依然是人们意识中的一种主流。始于明,盛于清的紫砂工艺,最初是因茶而诞生的,文人墨客在浅饮轻酌之中成就了紫砂的精魂,也成就了紫砂壶在这个舞台上的流光异彩。文人的参与洗却了紫砂的缸瓦土气,从明代四大家唐寅、文征明、蓝、沈周到清代的董其昌、陈曼生和当时艺人的合作佳话,到刘海粟、韩美林和冯其庸在当代紫砂大师的作品上挥毫泼墨、精雕细琢。正是文化一点一滴的熏染浸润,提升了紫砂壶的工艺价值,也烘托出历代大师那充满了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的传世之作。如今的紫砂壶依然是为茶而生,为茶而盛。壶,含孕了氤氲茶香,茶,温润了紫砂亚光,一把经过了茶的滋养和呵护的紫砂壶,通体散发着一种高贵与祥和的亚光色,和那些被置于案头、束之高阁而顶礼膜拜的壶相比,少了一些生涩,多了几分亲切,这也是众多紫砂大师共同的感觉:壶,是拿来用的,茶能养壶,壶也衬茶,而且,一个紫砂茶壶只能泡一种茶叶。经过一段时间茶的滋养,紫砂壶才能表现出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的状态,也只有和茶的生死相依,壶才能真正绽放自己的高雅,这也是紫砂壶延续自己生命力的唯一理由。紫砂如京戏宜兴的历史是伴随着紫砂的历史而存在并生动的。谈到紫砂壶,和我们参观矿山时候的凝重截然不同,汪寅仙的表情一下子生动起来。她用国粹京剧的角色分类作比,历数了紫砂的各大门派:作壶的技法有如京剧的唱、做、念、打,文官落轿,武生驭马。再比如京剧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类一样,紫砂壶也有不同的门类、各自的特色及代表人物。从年代上来讲,近代宜兴有著名的七大艺人,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他们的作品从传统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素净的光货,造型简洁,壶体质朴淡雅,基本是没有雕饰的天然光滑线条,这一类的代表人物是顾景舟,他的代表作有僧帽壶、汉云壶、雪华壶等。顾景舟之后光货的代表人物是现在他的嫡传弟子周桂珍。雕塑状的花货,以造型见长,花鸟虫鱼尽揽壶上,原来的老艺人有朱可心(汪寅仙的老师)和蒋蓉,朱可心做的花货范围比较广,取材于自然生物又有提炼和变化。蒋蓉的作品则倾向于象形和比较真实的自然物质。她的代表作是莲叶青蛙壶。多面多棱的方货,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吴云根、潘持平,另外还有施小马,他们又有各自不同的传人。带有花纹、字体的金文器(严格意义上说,这也是花货的一个衍生品种),这种类型不是很突出,王寅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但是他同时也兼作花货。这些大师代表了紫砂历史的一个辉煌时代,他们之后是现代的几大名家:汪寅仙,周桂珍,谭泉海,吕尧臣、潘持平、顾绍培、储立之等人。汪寅仙师从朱可心,将传统花货的工艺推向了又一个极致。紫砂壶的艺术效果体现在形、神、气、韵、精、功等几个方面,这一点在参观汪老师的个人藏品室的时候记者才有了深刻的感受:她的葡萄杯,嫩绿的叶子掩映着晶莹成串的葡萄,自然卷曲的藤蔓旁边跳动着两只栩栩如生的松鼠,动静之间,杯子便富有了灵动的生命;岁寒三友壶,壶身是苍翠有节的竹子,紧绕壶身的是充满生机的梅枝,壶盖则截取了一段苍劲有力的松树枝干整个壶的和谐与丰富浑然一体,大气磅礴;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千禧壶,壶体的外形巧妙地揉和了1999和2000八个数字,标示着两个世纪的交替意义,匠心独运,巧妙非凡。周桂珍的作品则代表了新的光货时代,光货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见证了手底功夫,它不若花货那样可以借助于外形的延伸来丰富自己。作为顾景舟的嫡传弟子,周桂珍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很多自己的创新,她可以严守绳墨,又可以不循成规,作品就多了一些成熟而又有个性的自由气息。她的代表作品有韵竹提梁壶,壶身扁圆鼓腹,拍打成饱满的外形,壶嘴是一段竹子,遒劲有力,提梁是光滑弧度的竹鞭,烘托了壶身的气度,壶体上的几片竹叶,简洁、清秀,提梁上的竹节布局错落有致,手感舒服、滑润。最让人称奇的是她的六方井栏壶,冯其庸先生曾收藏一把,无意间提起沏满茶的壶盖时,居然连壶身一起提了起来,这种工细从外表是无法看出的,所谓大匠不雕,也就是这种气度了。另外还有集玉、水浪、之泉、追月、卧虎等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壶名,都代表了光货的周桂珍时期。在谭泉海的陶艺轩工作室里,他的作品给人的又是一种别样的感受,谭泉海在1958年曾师从任淦庭学习陶刻工艺,所以他的作品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能以镌刻多变的刀法,表达陶刻线条的趣味和美感,将书法、诗词、画意装饰简约凝练于紫砂陶上,这不仅需要书画和紫砂造型的双重造诣,还要有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腕力功夫。谭老师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千寿千禧世纪瑞祥双耳凤头瓶,这件作品的奇绝之处在于瓶体上雕刻的一千个不同体的寿字。另外还有2003年参加中法文化交流的兰亭雅集美人瓶,并在2005年与当代著名书法大师范曾合作创作了20余把紫砂壶,收藏于范曾艺苑。紫砂的高雅和艺术底蕴是与文化的联姻密不可分的,谭泉海走的路就是这样一个方向。花开千朵别样红,就象汪寅仙老师说的一样,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有不同的倾向和选择,紫砂的发展也必然会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繁荣而枝繁叶茂。紫砂钱途说到紫砂的经济效益,几位大师的观点不谋而合,那就是,近代紫砂真正繁荣起来是从香港和台湾开始的。大概在70年代左右,相对于大陆来讲,台湾的经济已经非常发达了,当地茶叶市场的繁荣促使了紫砂壶在台湾的崭露头角。台湾的嗜茶者有八百万之众,喜欢和参加集壶者竟达二十万人之多。而且每个县多成立紫砂协会。有的地方每年还举办斗壶比赛,比谁藏得多,比谁收藏的名壶好,这一举动随即带动了茶文化比较兴盛的东南亚一带地区。谈到这里,谭泉海大师感触颇多,我自己的这种经济意识也可以说是从那个时候觉醒的,最初我的作品是通过香港四大公司开始走出去的,那时候他们来我这里以每把200到700元左右的价格收走,然后到了香港和台湾地区以2000到20000元左右拍卖,这也是事后我了解到的,但是即使这样,我们的紫砂行业还是应该感谢他们,带给紫砂兴旺的一个切入点。在紫砂的拍卖收藏历程中,已经故去大师的手笔几度让人瞠目结舌,现代紫砂大师的作品拍卖价也是一路飚升,让藏家热血沸腾:2003年,紫砂大师顾景舟和著名书画家江寒汀、吴湖帆合作的作品石瓢壶在台湾拍出100多万人民币的价格。2004年9月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精品拍卖会上,师承名师吴云根的吕尧臣大师,其作品小石冷泉壶,以60万元的天价一拍成功。他独创的吕氏绞泥技艺也随之引发了紫砂界的尧臣现象。而周桂珍的作品均价也已经达到了十几万元人民币,汪寅仙的作品最高价目前也已经拍到了三十多万元。而且由于古壶和旧壶的造假现象,藏家开始把更多的投资集中在当代一些有潜力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上,在未来,这种收藏将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和趋势。矿藏告罄紫砂矿泥又叫五色土,有紫泥、红泥、青泥、红棕泥、本山绿泥五种主要矿土,而且这五种基色土还可以按不同比例配制成多种泥色,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矿藏量来讲,宜兴的紫砂矿都是得天独厚的,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富贵土。但是这种矿藏的好时光已是昨日黄花,不复往日的辉煌。看了汪老师带我们去的昔日黄龙山,着实令人扼腕。触目所见尽是苍凉:被湖水淹没了的矿坑、长满了杂草的出矿轨道、已经被政府炸毁封闭的采矿口都已经无法见证宜兴紫砂的王者地位,但是却预示了紫砂身价的必然增长趋势。从矿山回来,汪寅仙带我们去看了她的储藏室,十平米见方的一个小房间里,用袋子装好的紫砂矿石从地面堆到了屋顶,虽然不多,但这些泥足够我自己用到老了,现在市场上交易的紫砂矿石质量已经远不及以前我们保留下来的,但是价格和原来相比却翻番地长,从最初的每吨两百多块长到了现在的每吨七百多块甚至更高。一些成批量生产的紫砂茶具、日用品有不同层次的原料需求,也就促成了当前掺杂了化学物质的紫砂矿泥流通使用,但是从收藏和使用者的健康角度来说,紫砂壶还是要选用等级比较高一些的矿泥来做,才能对得起那些藏家,也才能保证紫砂壶的品质和传世的生命力。汪寅仙对于矿藏的流失和濒临灭绝深表遗憾的同时也对紫砂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因为紫砂主要是用于做茶壶和一些体积适中的装饰摆件,对矿泥的消耗量不会太大,而且,大家手里都有一定的储备,用上几十年应该问题不大,在这一点上,政府也是有计划的,目前封闭采矿口是一个很有效的保护措施。去年在江苏省举行的工艺美术大师会议上,就有这样一种说法,宜兴还有除了黄龙山之外的紫砂矿藏,但是现在政府对外不公开,所有与会的领导人都对此闭口不谈,参加会议的各位大师对此都讳莫如深,具体情况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既然有此说法,就不是空穴来风,我个人认为,紫砂的发展还是大有前途的。辉煌前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见到了几个紫砂工艺的下一辈接班人,有周桂珍的儿子高振宇,留日学者,除了继承母亲的紫砂工艺之外,在现代陶瓷方面也造诣颇深,其作品还在国际上受到一致好评,在日本所向披靡,受到许多藏家的追捧。汪寅仙的儿子姚志源,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雕塑、前卫陶艺及相关艺术的精华,侧重于和生活的紧密结合,顺应工艺品日用化,日用品工艺化的潮流,在作品中大胆采用多种色彩搭配的选题,美而不艳,丽而不俗。谭泉海的女儿谭晓燕、谭晓泉,她们姐妹创作的汉风壶、行云、流水、花翎、鱼跃都传承了谭泉海的镌刻风格又有自己学院派的个性,在宜兴紫砂厂原址的一个紫砂商场中,她们作品的标价都在10000元以上。这一代人的紫砂工艺,走的是多元化发展的道路。由于受到了系统的现代教育,容易接受外来新鲜事物,创新变革多过传承吸收,不再拘泥于门派和风格的束缚。他们揉和多种益于自己作品生长的东西,向更多的空白领域进军,延续了紫砂完整的发展历史,丰富了紫砂王国的物种元素,就如汪寅仙所说:下一个十年,他们,必然创造紫砂工艺的又一个辉煌!

紫砂泥料之什么是段泥


段泥也是宜兴紫砂陶土的三大泥类之一。段泥亦称“团泥”,因黄龙山中有个小山头称之为“团山”,故“团山”所产之泥,称之为“团山泥”,简称“团泥”。因“团”和“段”,在宜兴方言中读音相同,故“团泥”又称“段泥”。也有人认为,黄龙山中无“团山”,所谓“团山”乃台西之“台山”,“台”和“团”读音也相同,谬矣!

明清及民国时期,没有“段泥”之称,“团泥”旧时称“老泥”,明代周高起《阳羡艺壶系》说:“老泥,出团山,陶则白砂星星,宛若珠琲,以天青、石黄和之,成浅深古色。”“白砂星星,宛若珠琲”,则为段泥制品的显著特征。

明清时期,段泥类作品多以日用器物和自然景物来取譬,如定窑白、冷金黄、梨皮、葵黄、松花、豆碧等。民国时期,李景康、张虹的《阳羡砂壶图考》将段泥归之为白沙和黄色两类:“白沙有白泥、(定)窑白之分,黄色有冷金、葵黄、松花、豆碧诸品。盖土之变异,虽由山之所产,亦有陶人匠心配合也。”据古籍记载,段泥作品出现于明万历时期。明末清初比较少见。清嘉道时期及以后,段泥制品尤多,色枯而黝黑,《阳羡砂壶图考》通常称之为白沙和白泥制品,实则即今之段砂,白泥之粗杂者。

段泥是现代人对烧成后,制品色泽偏黄偏淡的一类泥料的通称,也并非指某种单一的具体泥料。段泥矿料,无论是原矿,还是烧成后的作品,整体色黄偏淡,素净淡雅,如清水芙蓉,凌波仙子,清心怡人,素心芬芳,素有“素心素面”之称。

从泥料的产状和性能上来看,段泥大致有两类:一是白泥类的段泥,一是共生矿类的段泥;从原矿泥料的外观特征上看,有绿泥、有芝麻段泥和白麻子泥等;从成陶后制品的外观色泽来看,有金黄段泥、米黄段泥、青段和老段泥等,由“陶人匠心配合”的墨绿泥等,也归之于段泥。

地质上,段泥产于上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及中下统茅山群地层系中。五通组地层中的段泥,多呈灰白色、深灰色、灰黑色,成矿条件为还原或强还原条件生成,其颜色为有机质或分散状硫化铁所致;茅山群地层中的段泥多为淡绿色、灰绿色、浅绿色,成矿条件为弱氧化或弱还原条件生成,其颜色为含二价铁离子的硅酸盐矿物所引起的。

地域上,原宜兴陶土开采矿区或矿点中的甲泥和白泥矿区或矿点,均有段泥类泥料的产出。其中丁蜀镇的黄龙山矿区,是宜兴紫砂土中的优质段泥的主要产区。

从矿床的分布来看,段泥类泥料中的白泥类泥料和性能接近于白泥的米黄类段泥,主要产于接近山腹或山腹的石英砂岩之间,延展至山腰翼部。共生矿类的段泥主要分布于矿床顶板之下,紫泥层的上部,部分夹杂在紫泥矿层中。黄龙山段泥主要分布于黄龙山矿床顶板之下的绿泥和紫泥之间,是一种直然形成的绿泥东和紫泥的共生矿上,兼有绿泥和紫泥的特性,性能更趋向于绿泥。黄龙山段泥与外山段泥相比,黄龙山段泥含有较多的紫泥成分,其他矿区或外地矿区,产出的段泥,紫泥成分则较少、甚至不含紫泥成分,性能更接近于白泥。

段泥原矿外观呈浅灰色、淡绿色、灰白夹青色、灰绿中杂褐色或红色斑点,块状或片状构造,粉砂质泥质结构,致密,不坚硬。

段泥的主要矿物质成分为水云母、高岭土、石英、叶蜡石及云母碎屑、铁质等。主要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大致为:二氧化硅55%~65%、三氧化二铝25%~27%、三氧化二铁1%~4%、氧化钛1%左右、氧化镁接近1%、氧化钙接近1%、氧化钾1.7%~2.5%、氧化钠0.1%左右、烧失量7.63%。

段泥化学成分分析显示,段泥中二氧化硅含量比较高,一股都在60%以上,部分甚至接近70%,段泥石英含量较为丰富,致密而不坚硬,影响其可塑性,段泥属中可塑性陶土。三氧化二铝整体含量也较高,通常都在24%以上,甚至高达30%,按理说烧成温度明显要高,但因其黏土物性能及作品的烧成效果等因素,实际烧成温度,一般控制在1170℃~1200℃之间,高于红泥而低于紫泥。段泥含铁量较低,一般在2%左右,高于2%,则颜色偏黄偏深。氧化钛起着增色作用。段泥氧化气氛中烧成色泽呈由浅黄色,向红黄色、深黄色、黄褐色变化,高温条件下或还原气氛中,呈黄中泛青,变灰变化。白泥类泥料,因氧化铁含量较低,为1%左右,烧成色泽呈灰白色,向灰色,灰中返青变化;白泥类泥料中的米黄泥和本山绿泥等,因氧化铁的含量较为适中,接近于2%,烧成的外观色泽呈淡黄色,向黄色、深黄色、黄里返青变化;共生矿类泥料中的部分段泥,有的由于与紫泥层比较贴近,甚至夹杂在紫泥层中,受紫泥层的影响较大,氧化铁的含量相对显得较高,为3%~4%,烧成后外观色泽呈淡红色,向棕色、黄褐色变化,俗称老段泥。

由于受地质、成矿条件的影响,不同矿区、不同矿层的段泥,其品质和性能均会有差异,由于配比的差异,烧成温度的不同及烧成次数的多少,段泥的外观色泽也不尽相同,本章展示的仅是段泥的一些共性,具体的个性特征,尚待进一步探究。

段泥作品比较难烧,如果烧不到位,就容易“吐黑”“惊开”。一般原矿段泥都要烧出原矿的颜色后,再回烧才好。“吐黑”现象为段泥中的紫泥颗粒所致。段泥中氧化钾、氧化钠的含量相对较低,助熔能力相对也较弱、所以烧结度不高、玻化程度相对较低,色泽枯涩,水色不彰,泡养效果不如紫泥和红泥制品效果明显。

黄龙山所产段泥,统称为本山段泥。本山段泥是段泥中的较有代表性的泥料,黄龙山的部分段泥因其自身另具特点,被冠以了专有名称,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本山段泥,其意义已显得较为单一了。

浅析茶马古道的意义


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

1、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

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

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这种互补关系使藏汉民族形成了在经济上相依相成,互相离不开的格局。由此而进一步推动了藏区与祖国的统一,藏、汉民族的团结。在历史上,宋朝、明朝尽管未在藏区驻扎一兵一卒,但却始终与藏区保持不可分割的关系,令藏区各部归服,心向统一。

2、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沿着这条道路、伴随茶马贸易不仅大量内地的工农业产品被传入藏区丰富了藏区的物资生活,而且内地的先进工艺、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进入藏区,推动了藏区经济的发展。例如因茶叶运输的需要,内地的制革技术传入藏区,使藏区的皮革加工工业发展起来;又如因商贸的发展,内地的淘金、种菜、建筑、金银加工等技术和技工大量经由此道输入,推动了藏区农作技术、采金技术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交易物品的扩展,藏区的虫草、贝母、大黄、秦芄等药材被开发出来,卡垫、毪子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也被带动起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宋代四川产茶3000万斤,其中一半经由茶马古道运往了藏区。明代经由黎雅、碉门口岸交易的川茶达3万引,占全川茶引的80%以上。清代经打箭炉出关的川茶每年达1400万斤以上。

3、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茶马贸易的兴起使大量藏区商旅、贡使有机会深入祖国内地;同时,也使大量的汉、回、蒙、纳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军进入藏区。在长期的交往中,增进了对彼此不同文化的了解和亲和感,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在茶马古道上的许多城镇中,藏族与汉、回等外来民族亲密和睦,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文化、纳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出现复合、交融的情况。

例如在康定、巴塘、甘孜、松潘、昌都等地,既有金碧辉煌的喇嘛寺,也有关帝庙、川主宫、土地祠等汉文化的建筑,有的地方还有清真寺、道观。各地来的商人还在城里建立起秦晋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组织,将川剧、秦腔、京剧等戏剧传入藏区。

4、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

茶马古道上的许多交易市场和驮队、商旅的集散地、食宿点,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逐渐形成为居民幅凑的市镇。促进了藏区社会的城镇化发展。如打箭炉在元代尚为荒凉的山沟。明代开碉门、岩州茶马道后,这里逐渐成对大渡河以西各驮队集散之地,清代开瓦斯沟路,建泸定桥,于其地设茶关后,迅速成为"汉番幅凑,商贾云集"的商业城市。西藏和关外各地的驮队络绎不绝地来往于此,全国各地的商人在这里齐集。形成了以专业经营的茶叶帮,专营黄金、麝香的金香帮,专营布匹、哈达的邛布帮,专营药材的山药帮,专营绸缎、皮张的府货帮,专营菜食的干菜帮,以及专营鸦片、杂货的云南帮等。

出现了48家锅庄,32家茶号以及数十家经营不同商品的商号。兴起了缝茶、制革、饮食、五金等新兴产业。民居、店铺、医院、学校、官署、街道纷纷建立,形成为一座闻名中外的繁荣热闹的"溜溜的城"。又如昌都由于是川藏、滇藏、青藏三条茶马古道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亦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而成为康区重镇和汉藏贸易的又一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