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枚极具历史意义的茶相关邮票

发布时间 : 2021-12-26
茶相关知识 茶的相关知识 花茶邮票

茶相关知识。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12枚极具历史意义的茶相关邮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12枚极具历史意义的茶相关邮票”相关知识!

邮票是纪念历史极具价值的收藏品,它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也记录了中华文明,茶叶邮票反映叶的种植、生产与收获,茶叶的运输与储存,茶叶贸易,茶具,茶叶广告,茶叶的种类,茶的功效、茶与健康等等方面。

1,为1964锡兰(即今斯里兰卡)茶叶种植邮票套色阶段试色印样6枚,包括最后正式印行的邮票。二套邮票的设计尺寸不同。这些印样来自官方档案,国际公益组织筹款而交由拍卖公司拍卖。衬纸上盖有瑞士邮电总局钢印。

2,为1968年喀麦隆棕色试模印样,有雕刻师MONVOISIN亲笔签名。该邮票斯科特编号为ScottNoC103。比较罕少。

1及2邮品反映并展示了茶叶种植及收获的情景。

3,为一件1894年中国早期由汉口寄上海的实寄封,正贴1894年汉口商埠茶贩绿色洋银二分邮票一枚,销红色HANKOWCJUL2796日戳,封的背面销有同一汉口日戳及盖有蓝色上海SHANGHAILOCALPOSTDJUL3096到达日戳。

4、5,分别为1893年中国汉口商埠二次茶贩洋银二分、洋银五分邮票二枚新票和1894年汉口商埠茶贩洋银二分、洋银五分、'洋银一角共三枚新票。

2-4邮票及实寄封反映了早期茶叶运输及茶贩的生活状况。

6,为英国邮资信封,封上印有茶叶种植与进口贸易公司,反映了当时茶叶进出口贸易的手段与途径。

7,为1970年东德发行的亚洲茶具邮票的无齿样票。

8,分别为1941年和1953年美国的邮资机戳,其所联体的图案为茶壶和砂锅。其上文字分别为HallTeapotsandoven-proofcookingchina及Taketeaandsee。

7及8所示的邮品展示和反映了茶叶的盛装及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9,为1956年比利时之邮资明信片。画面为东方的国王及茶叶的彩色宣传广告。

10,为1907年加拿大邮资明信片,片的正面印有茶的广告文字信息。

11,为1991年日本发行的茶叶传入日本800周年纪念邮票的样张。该邮票的斯科特编号为ScottNo2124。该票说明的茶叶的种类之一---绿茶。

12,为1976年加蓬发行的波士顿茶叶事件的黑色试模印样。有雕刻师FORGET亲笔签名。该邮票的斯科特编号为ScottNoC178。

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TeaParty)又称波士顿茶党事件。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马古道历史意义


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

1、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这种互补关系使藏汉民族形成了在经济上相依相成,互相离不开的格局。由此而进一步推动了藏区与祖国的统一,藏、汉民族的团结。在历史上,宋朝、明朝尽管未在藏区驻扎一兵一卒,但却始终与藏区保持不可分割的关系,令藏区各部归服,心向统一。其中茶马古道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2、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沿着这条道路、伴随茶马贸易不仅大量内地的工农业产品被传入藏区丰富了藏区的物资生活,而且内地的先进工艺、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进入藏区,推动了藏区经济的发展。例如因茶叶运输的需要,内地的制革技术传入藏区,使藏区的皮革加工工业发展起来;又如因商贸的发展,内地的淘金、种菜、建筑、金银加工等技术和技工大量经由此道输入,推动了藏区农作技术、采金技术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交易物品的扩展,藏区的虫草、贝母、大黄、秦芄等药材被开发出来,卡垫、毪子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也被带动起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宋代四川产茶3000万斤,其中一半经由茶马古道运往了藏区。明代经由黎雅、碉门口岸交易的川茶达3万引,占全川茶引的80%以上。清代经打箭炉出关的川茶每年达1400万斤以上。同时,大批的藏区土特产也经由此路输出。据1934年统计,由康定入关输向内地的有麝香4000斤、虫草30000斤、羊毛5500000斤、毪子60000多根等,共值银400余万两⑩。可见汉藏贸易规模之大。在这一贸易的带动下,藏区商业活动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商,如邦达仓、三多仓、日升仓等(仓,藏语意为家。这里用作商号);出现了集客栈、商店、中介机构为一身的特殊经济机构--锅庄。康巴处于条大道的中心,受这种环境的熏陶,最早改变了重农轻商的观念,养成了经商的习惯。康巴商人的精明能干,由此远近闻名。

3、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马贸易的兴起使大量藏区商旅、贡使有机会深入祖国内地;同时,也使大量的汉、回、蒙、纳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军进入藏区。在长期的交往中,增进了对彼此不同文化的了解和亲和感,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在茶马古道上的许多城镇中,藏族与汉、回等外来民族亲密和睦,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文化、纳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出现复合、交融的情况。例如在康定、巴塘、甘孜、松潘、昌都等地,既有金碧辉煌的喇嘛寺,也有关帝庙、川主宫、土地祠等汉文化的建筑,有的地方还有清真寺、道观。各地来的商人还在城里建立起秦晋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组织,将川剧、秦腔、京剧等戏剧传入藏区。出现了不同民族的节日被共同欢庆;不同的民族饮食被相互吸纳;不同的民族习俗被彼此尊重的文化和谐。文化的和谐又促进了血缘的亲合,汉藏联姻的家庭在这里大量产生。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茶马古道之上。

4、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茶马古道上的许多交易市场和驮队、商旅的集散地、食宿点,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逐渐形成为居民幅凑的市镇。促进了藏区社会的城镇化发展。如打箭炉在元代尚为荒凉的山沟。明代开碉门、岩州茶马道后,这里逐渐成对大渡河以西各驮队集散之地,清代开瓦斯沟路,建泸定桥,于其地设茶关后,迅速成为汉番幅凑,商贾云集的商业城市。西藏和关外各地的驮队络绎不绝地来往于此,全国各地的商人在这里齐集。形成了以专业经营的茶叶帮,专营黄金、麝香的金香帮,专营布匹、哈达的邛布帮,专营药材的山药帮,专营绸缎、皮张的府货帮,专营菜食的干菜帮,以及专营鸦片、杂货的云南帮等。出现了48家锅庄,32家茶号以及数十家经营不同商品的商号。兴起了缝茶、制革、饮食、五金等新兴产业。民居、店铺、医院、学校、官署、街道纷纷建立,形成为一座闻名中外的繁荣热闹的溜溜的城。又如昌都由于是川藏、滇藏、青藏三条茶马古道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亦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而成为康区重镇和汉藏贸易的又一中心。

紫泥清韵的历史意义


江苏宜兴紫砂创始于宋,兴盛于明清,晚明已受到宫廷重视,故宫旧藏的明时大彬款紫砂雕漆四方壶和一批宜均就是典型的宫廷用器。清康熙年间,造办处开始在紫砂胎上画珐琅彩。雍正年间,紫砂泥色的内蕴之美受到皇帝的青睐,色泽古朴、韵致宜人的茗壶、茶叶罐代表了雍正的审美品味。北京故宫博物院目前展出的院藏宜兴紫砂器,首次集中展示明清时期皇家使用的紫砂茗壶、茶具、文房清供、花盆、宜均陈设瓷等器物。其中一批清宫旧藏的宫廷紫砂茶具和文房用品,世间罕见,外界绝少看到。

宫廷紫砂特指皇帝御用紫砂,来源仅两个途径:一、由宫廷造办处出样在宜兴定制。二、由宜兴地方官根据皇帝喜好向宫廷进献。由于使用对象是天下一人,工艺之精湛,技巧之娴熟,显然高出一般文人用器,与市井茶肆中流行的大众用品更有天壤之别。

明代进入宫廷的紫砂器

明代紫砂茶器属初创阶段,进入宫廷的紫砂壶都是作为内胎使用的,旧藏时大彬款识的紫砂雕漆四方壶,是全世界仅有的传世珍宝。里外挂釉的宜均制品明中期以后也相当盛行,其中的上乘之作成为宫廷的高档陈设瓷。

清前期宫廷御用茗壶茶具

康熙朝造办处尝试在素坯的紫砂茶具上画珐琅彩,创烧了一批精美的紫砂珐琅彩茗壶。一件珐琅彩紫砂壶残器为故宫仅存,虽已残缺,但彩色和画功均出自于宫廷,弥足珍贵。雍正皇帝崇尚素雅,迷恋紫砂陶特有的天然色泽,将陶泥的自然之美发展到极至。这些素雅的凸花茶具代表了雍正宫廷紫砂古雅温润的艺术特色。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对紫砂茶具情有独钟,这些成对烧制的乾隆御题诗烹茶图茗壶、茶叶罐具有鲜明的宫廷特色,是乾隆七年开始由内廷出样在宜兴定烧的御用茶具。乾隆时期造办处漆作还生产了一批以紫砂为内胎外包描金彩漆茗壶,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名人款宜兴紫砂壶

紫砂艺人在旧时地位卑微,进献宫廷的紫砂必须按内廷出样制作,不允许有任何个人创意和署名。乾隆以后宫廷停止向宜兴成批定制紫砂茶具以后,少量名家制品才开始进入宫廷,但使用对象已经由皇帝御用改为宫中茶膳房的实用器皿。故宫收藏的名家制壶数量不多,清代中后期紫砂大家杨彭年身怀绝技,与溧阳知县陈曼生合作创制出曼生十八式珍品茗壶,世称曼生壶。故宫藏的名家款茗壶,时代从清初至民国。有:项圣思、惠孟臣、陈鸣远、陈觐侯、陈殷尚、王南林、杨彭年、陈曼生、邵友兰、邵玉堂、邵任远等人的作品。

清宫旧藏紫砂花盆

紫砂花盆有良好的透气性,栽种盆景不存水、不烂根。清代宫廷十分注重利用花卉盆景装饰殿堂居室,美化生活环境。这些紫砂花盆均为清宫旧藏,以清代前期者居多,形制多样,大小不一,有圆形、椭圆、四方、长方、三角、三折、树桩等不同造型,其中最大的是乾隆蓝料彩缠枝花卉圆花盆,形体硕大,制作精良,是专门为宫廷栽种盆景特制的实用器,外界很少看到。许多紫砂花盆一直在宫中各处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入库收贮。

乾隆皇帝茶器

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对中国茶文化的造诣极深,他不仅讲究茶叶、用水,对于饮茶的器具也十分讲究,曾经六次南巡,走遍江南的名川大山,走到哪里都要随身携带宜兴紫砂茶器喝茶,宫廷造办处特为乾隆外出设计制作数套考究实用茶盛装茶具。紫檀书格式茶,工艺精湛,制作讲究,正面屉盒和两侧档板都装裱有当朝宫廷大画家邹一桂、徐扬等创作的微幅山水画。紫檀雕花茶、瘿木茶构思巧妙,十分讲究。乾隆皇帝注重养生,通常在冬季喝普洱茶,故宫目前陈列的是宫内原装产自我国云南的普洱茶膏和茶陀。

宫廷紫砂文房用品

清代宫廷紫砂文房用品,多由内廷出样在宜兴烧制后,运到宫廷造办处进行第二次加工彩绘,也有少部分是宜兴地方巡抚按年例进贡的物品。雍正、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漆作加工绘制的宜兴描金彩绘大笔筒,画稿均出于宫廷画家之手,既有宫廷用器的富丽典雅又充满浓郁的书卷气。独一无二的雍正描金漆紫砂云蝠澄泥砚更是紫砂文房中的极品。乾隆时造办处在宜兴批量定制的有乾隆御题诗的宜兴澄泥套砚,是皇帝最喜爱的文房用砚之一。旧藏品中还有水丞、水盂、仿生文玩等紫砂小品控古搜奇,匠心独运,代表了清代紫砂御用文玩的高超制作水平。著名紫砂能手陈鸣远,擅长制作文玩清供,他制作的砚滴、水丞,颇有雅意,不仅受到文人的欣赏,也得到宫廷的青睐。

荷香茯砖茶的历史意义及发展


近年来,随着安化黑茶的保健功能和历史文化底蕴逐步挖掘和被人们所认识,安化黑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追捧,市场迅猛发展。在安化县,茶产业提供的税收,五年涨了三十多倍,这在益阳产业发展史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在市场上,除了人们所越来越熟悉的安化黑茶传统产品三尖、三砖和一花卷外,企业在产品开发上,做了大量文章,黑茶紧压的外形款式上,有了圆饼式--小到钱币,大到巨型工艺饼茶;在饮用形式上,有了时尚版--便捷式袋泡黑茶和速溶式袋泡黑茶;传统的紧压款式,也有了细分:千两系列除千两、百两外,有了十两、五十两、三百两、五百两、五千两、至于万两;砖茶款式也有了万两砖等。外形款式创新容易,但黑茶要在内在上创新,是不敢随便造次的。因此,近几年,有人在黑茶内在的,如工艺上、内难原料上创新,都是不成功的。原因很简单,黑、红、黄、白、青、绿六大茶的分类,是按加工工艺的不同来区分的,你把几百上千年千人摸索确立下来的黑茶工艺改变,那你做出来的茶,还会是正宗的黑茶吗?传统的安化千两茶工艺和益阳茯茶工艺,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了,还容得你来改吗?

创新,必须是科技的进步,不是改头换面,忽悠百姓。

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化县茶叶公司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保健砖茶-荷香茯砖茶,才是被认可的黑茶内在上的创新。它受到了权威部门肯定,收到了国际市场认可,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那么,荷香茯砖茶为什么算是创新?它的特性如何呢?

该产品是1993年由湖南省安化县茶叶公司蒋明高、喻德育、黄德开与湖南省中医研究院中医专家联合开发研制的,是针对我国西北地区人们食用含脂肪较高的肉类食品,容易导致人体血脂高、肥胖等不良症状而开发出的一种有利于降脂、减肥的保健茶,属国内首创产品,并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科技新产品证书。当年,拿到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的人,一共是十个。这是安化茶叶技术人员与湖南省中医研究院中医专家的集体智慧结晶。产品出来后,发明人之一的黄德开,以《保健茶喜添新成员》、《荷香茯砖茶投放市场》等为题,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商报、新疆经济报、内蒙古经济报、湖南日报等全国30多家报刊上发表。这年底,黄德开牵头,又将荷香茯砖茶项目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贸易部,获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奖。不久,又获得了蒙古乌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

获奖后,黄德开以《荷香茯砖茶获国际金奖》为题在全国30多家报刊上发表。荷香茯砖茶由于黄德开的不断宣传,知名度不断提高,在国内国外获奖后,深受我国大西北牧区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也受到日本茶叶爱好者追捧。1994年夏天,日本一游客在甘肃省敦煌莫高窟旅游时发现了该产品,饮用后对该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回日本后,又引起了日本茶商的关注。当年,日本国千叶县船桥市日湘贸易有限会社董事长木下中四郎专程到安化采购,并大批量出口到了日本。1997年春,香港商人在日本发现后,到县茶叶公司定制了大批量荷香茯砖茶投放到了港澳和东南亚市场。

这时,黄德开利用这一机会,又以《安化茶饮来日本客》为题,在安化报、益阳日报、湖南日报、中国商报等十多家报刊上继续宣传荷香茯砖茶。在黑茶滑坡最厉害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荷香茯砖茶成了一个奇迹。

荷香茯砖茶,简单的讲,就是在茯茶原料里加进了荷叶等。专家的说法是,荷叶的加入,强化了茯茶降脂功效,丰富了茯茶的口感,但没有破坏茯茶的内在品质。

茯茶或者说安化黑茶,内在品质的核心是什么?是有益微生物群体。

黑茶为什么能够长期保存?为什么时间越久,口感越独特?答案--有益微生物群体的存在和繁衍,抵御了其它微生物的入侵,有益微生物群体的存在和繁衍,使黑茶内在成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发展。

专家认为,只有荷叶,在茯砖茶里,不影响茯茶有益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其它物质,加到茯茶里或其它黑茶里,都会影响茶的口感,影响有益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黑茶迅速变质。

荷香茯砖茶是一个奇迹,因此,它的创新,在安化黑茶发展史上,意义就显得非同寻常。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意义及内涵(下)


茶叶有益于人体健康,其抗衰延老作用,这一作用中国的古人通过观察和实践很早就有知晓,并早已有记述。《神农食经》曾记载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杂录》也曾记载苦茶轻身换骨。

现代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化学成分,含有对某些疾病确具有疗效的物质。每天饮茶摄入量虽少,但经常补充这些物质,对人体能起到营养和保健作用。故茶叶称之为天然保健饮料是名符其实的。

按照中国传统医学的解释,茶叶性味甘苦,微寒无毒。入心肺胃经。有驱散疲劳,清思明目;生津止渴,利尿止泻;治咳站喘,清热解毒,消食减肥等作用。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治疗食积不化、泻痢;精神不振,思维迟钝;水肿尿少,水便不利;痰喘咳嗽等等。现代茶也被认为有预防与抵抗放射性伤害的作用。

茶叶中微量元素锰、锌、硒,维生素C、P、E及茶多酚类物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因而经常饮茶确有一定延年益寿之功。茶叶中的茶单宁物质,能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抑制细胞突变和癌细胞分化,因而饮茶有一定抗癌作用。茶叶中的脂多糖能防辐射损害,改善造血功能和保护血管。能增强微血管韧性,防上破裂;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各地茶叶产品目录

安徽省:

红茶有祁门的祁红,绿茶有休宁、歙县的屯绿,黄山的黄山毛峰、黄山银钩,六安的瓜片、齐山名片,太平的太平猴魁,休宁的休宁松萝,泾县的涌溪火青、泾县特尖,青阳的黄石溪毛峰,歙县的老竹大方、绿牡丹,宣城的敬亭绿雪、天湖凤片、高峰云雾茶,金寨的齐山翠眉、齐山毛尖,舒城的兰花茶,桐城的天鹅香茗、桐城小花,九华山的闵园毛峰,绩溪的金山时茶,休宁的白岳黄芽、茗洲茶,潜山的天柱剑毫,岳西的翠兰,宁国的黄花云尖,霍山的翠芽,庐江的白云春毫等;黄茶有皖西黄大茶等。

浙江省:

绿茶有杭州的西湖龙井、莲芯、雀舌、莫干黄芽,天台的华顶云雾,嵊县的前岗煇白、平水珠茶,兰溪的毛峰,建德的苞茶,长兴的顾渚紫笋,景宁的金奖惠明茶,乐清的雁荡毛峰,天目山的天目青顶,普沱的佛茶,淳安的大方、千岛玉叶、鸠坑毛尖,象山的珠山茶,东阳的东白春芽、太白顶芽,桐庐的天尊贡芽,余姚的瀑布茶、仙茗,绍兴的日铸雪芽,安吉的白片,金华的双龙银针、婺州举岩、翠峰,开化的龙顶,嘉兴的家园香茗,临海的云峰、蟠毫,余杭的径山茶,遂昌的银猴,盘安的云峰,江山的绿牡丹,松阳的银猴,仙居的碧绿,泰顺的香菇寮白毫,富阳的岩顶,浦江的春毫,宁海的望府银毫,诸暨的西施银芽等。黄茶有温州黄汤。红茶有杭州的九曲红梅。

江西省:

绿茶有庐山的庐山云雾,遂川的狗牯脑茶,婺源的茗眉、大鄣山云雾茶、珊厚香茶、灵岩剑峰、梨园茶、天舍奇峰,井岗山的井岗翠绿,上饶的仙台大白、白眉,南城的麻姑茶,修水的双井绿、眉峰云雾、凤凰舌茶,临川的竹叶青,宁都的小布岩茶、翠微金精茶、太沽白毫,安远的和雾茶,兴国的均福云雾茶,南昌的梁渡银针、白虎银毫、前岭银毫,吉安的龙舞茶,上犹的梅岭毛尖,永新的崖雾茶,铅山的苦甘香茗,遂川的羽绒茶、圣绿,定南的天花茶,丰城的罗峰茶、周打铁茶,高安的瑞州黄檗茶,永修的攒林茶,金溪的云林茶,安远的九龙茶,宜丰的黄檗茶,泰和的蜀口茶,南康的窝坑茶,石城的通天岩茶,吉水的黄狮茶,玉山的三清云雾等。红茶有修水的宁红。

四川省:

绿茶有名山的蒙顶茶、蒙山甘露、蒙山春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雅安的峨眉毛峰、金尖茶、雨城银芽、雨城云雾、雨城露芽,灌县的青城雪芽,永川的秀芽,邛崃的文君绿茶,峨眉山的峨芯、竹叶青,雷波的黄郎毛尖,达县的三清碧兰,乐山的沫若香茗、重庆的巴山银芽、缙云毛蜂、大足松茗等。红茶有宜宾的早白尖工夫红茶,南川的大叶红碎茶。紧压茶有重庆沱茶。

江苏省:

绿茶有宜兴的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南京的雨花茶,无锡的二泉银毫、无锡毫茶,溧阳的南山寿眉、前峰雪莲,江宁的翠螺、梅花茶,苏州的碧螺春,金坛的雀舌、茅麓翠峰、茅山青峰,连云港的花果山云雾茶,镇江的金山翠芽等。

湖北省:

绿茶有思施的玉露,宜昌的邓村绿茶、峡州碧峰、金岗银针,随州的车云山毛尖、棋盘山毛尖、云雾毛尖,当阳的仙人掌茶,大梧的双桥毛尖,红安的天台翠峰,竹溪的毛峰,宜都的熊洞云雾,鹤蜂的容美茶,武昌的龙泉茶、剑毫,咸宁的剑春茶、莲台龙井、白云银毫、翠蕊,保康的九皇云雾,蒲圻的松峰茶,隆中的隆中茶,英山的长冲茶;麻城的龟山岩绿,松滋的碧涧茶,兴山的高岗毛尖,保康的银芽等。

湖南省:

绿茶有长沙的高桥银峰、湘波绿、河西园茶、东湖银毫、岳麓毛尖,郴县的五盖山米茶、郴州碧云,江华的毛尖,桂东的玲珑茶,宜章的骑田银毫,永兴的黄竹白毫,古丈的毛尖、狮口银芽,大庸的毛尖、青岩茗翠、龙虾茶,沅陵的碣滩茶、官庄毛尖,岳阳的洞庭春、君山毛尖,石门的牛抵茶,临湘的白石毛尖,安化的安化松针,衡山的南岳云雾茶、岳北大白,韶山的韶峰,桃江的雪峰毛尖,保靖的保靖岚针,慈利的甑山银毫,零陵的凤岭容诸笋茶,华容的终南毛尖,新华的月芽茶等。

福建省:

乌龙茶有祟安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包括武夷水仙、大红袍、肉桂等,安溪的铁观音、黄金桂、色种等,祟安、建瓯的龙须茶,永春的佛手,诏安的八仙茶等。绿茶有南安的石亭绿,罗源的七境堂绿茶,龙岩的斜背茶,宁德的天山绿茶,福鼎的莲心茶等。白茶有政和、福鼎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福安的雪芽等。花茶有福州的茉莉花茶,还有荣莉银毫、荣莉春风、荣莉雀舌毫等。红茶有福鼎的白琳工夫,福安的坦洋工夫,祟安的正山小种等。

云南省:

红茶有凤庆、勐海的滇红工夫红茶、云南红碎茶。黑茶有西双版纳、思茅的普洱茶。紧压茶有下关的云南沱茶。绿茶有勐海的南糯白毫、云海白毫、竹筒香茶,宜良的宝洪茶,大理的苍山雪绿,墨江的云针,绿春的玛玉茶,牟定的化佛茶,大关的翠华茶等。

广东省:

乌龙茶有潮州的凤凰单枞、凤凰乌龙、凤凰水仙,还有岭头单枞、石古坪乌龙、大叶奇兰等。红茶有英德红茶、荔枝红茶、玫瑰红茶等。绿茶有高鹤的古劳茶、信宜的合箩茶等。

海南省:

南海、通什、岭头等的海南红茶。

广西壮族自治区:

绿茶有桂平的西山荼,横县的南山白毛茶,凌云的凌云白毫,贺县的开山白毫,昭平的象棋云雾,桂林的毛尖,贵港的覃塘毛尖等。花茶有桂北的桂花茶。红茶有广西红碎茶。

河南省:

绿茶有信阳的信阳毛尖,固始的仰天雪绿,桐柏的太白银毫等。

山东省:

绿茶有日照的雪青、冰绿等。

贵州省:

绿茶有贵定的贵定云雾,都匀的都云毛尖,湄潭的湄江翠片、遵义毛峰,大方的海马宫茶,贵阳的羊艾毛峰,平坝的云针绿茶等。

陕西省:

绿茶有西乡的午子仙毫,南郑的汉水银梭,镇巴的秦巴雾毫,紫阳的紫阳毛尖、紫阳翠峰,平利的八仙云雾等。

台湾省:

乌龙茶有南投的冻顶乌龙,台北、花莲的包种茶等。

中国邮票里的茶世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的国家,有着数千年的饮茶历史,并已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中国无论是大陆的邮政部门还是港澳台地区的邮政部门,都先后发行过许多与茶有关的邮资票品。

1997年,原国家邮电部发行《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为“茶树”,邮票上的这株茶树就是位于云南邦崴村,它高11.8米,树围约9米,树龄已逾千年,充分证明了“茶树原产于中国”“饮茶源于中国”这一论点;第二枚“茶圣”,主图是竖立于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院内的陆羽铜像,唐代陆羽着有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被后人尊称为“茶圣”;第三枚“茶器”,是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僖宗供奉的镏金银茶碾等茶具;第四枚“茶会”,是明代画家文征明创作的《惠山茶会图》(局部)。茶会是我国古代文人雅会的常见形式,也是诗人吟咏、画家作画的重要题材,表现了他们以茶会友、亲和礼让,以及追求自然清静、返璞归真的境界。

品茶离不开茶具,我国茶具的历史悠久,样式多彩。至明、清朝时,饮茶盛行“景瓷”“宜陶”为贵。1994年我国发行的《宜兴紫砂陶套票》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展示了素有“陶之古都、茶之绿洲”美誉的江苏宜兴的名产茶具—紫砂壶中的四款精品,分别是明代的三足圆壶,清代的四足方壶、八卦束竹壶和现代提臂壶。这些茶壶不但造型美观、优雅宜人,而且壶体上不乏名人诗、书、画、印,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经典力作。

台湾邮政也多次发行有关中国古代茶具的邮票,如1993年发行《古代法琅器邮票》中的“干隆花鸟壶杯盘”和“干隆菊花把壶”。1989年发行的《宜兴紫砂茶壶》套票,分别为宜兴紫砂茶壶、曼生十八式黄泥壶、束柴三友壶和黎皮朱泥壶。1991年还发行有《故宫名壶》邮票一套五枚,分别为明代青花壶和莹白壶,清代的山水壶、灵芝方壶和加彩方壶。

香港和澳门发行的茶具邮票融入了当地的饮茶习俗和地方茶文化色彩。2001年,香港邮政发行的《香港茗艺》邮票一套四枚,介绍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分别为泡功夫茶、调港式奶茶、港式饮茶特色和茗艺之乐,这套邮票还能发出浓浓的茉莉花茶香味,是首套香味茶邮票。

1996年澳门发行《中国传统茶楼》邮票一套四枚(方连),小型张一枚,将茶楼内的特色饮食和茶客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萧,展现了昔日港澳等地的茶楼风光。2000年,澳门还发行有《茶艺》套票和小型张,该套票展示了喝茶(龙井)、饮茶(寿眉)、叹茶(红茶)和泡茶(普洱)特色,小型张“乌龙茶艺”的主图为醉茶轩茶馆,内有一副楹联“引茶会友,把盏谈心”,主题鲜明,寓意深远。

此外还有我国1981年发行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邮票中的第十二枚《妙玉奉茶》,2000年发行的《古代科技》特种邮资片中的第四枚《农林桑茶》等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我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容。

浅析茶马古道的意义


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

1、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

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

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这种互补关系使藏汉民族形成了在经济上相依相成,互相离不开的格局。由此而进一步推动了藏区与祖国的统一,藏、汉民族的团结。在历史上,宋朝、明朝尽管未在藏区驻扎一兵一卒,但却始终与藏区保持不可分割的关系,令藏区各部归服,心向统一。

2、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沿着这条道路、伴随茶马贸易不仅大量内地的工农业产品被传入藏区丰富了藏区的物资生活,而且内地的先进工艺、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进入藏区,推动了藏区经济的发展。例如因茶叶运输的需要,内地的制革技术传入藏区,使藏区的皮革加工工业发展起来;又如因商贸的发展,内地的淘金、种菜、建筑、金银加工等技术和技工大量经由此道输入,推动了藏区农作技术、采金技术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交易物品的扩展,藏区的虫草、贝母、大黄、秦芄等药材被开发出来,卡垫、毪子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也被带动起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宋代四川产茶3000万斤,其中一半经由茶马古道运往了藏区。明代经由黎雅、碉门口岸交易的川茶达3万引,占全川茶引的80%以上。清代经打箭炉出关的川茶每年达1400万斤以上。

3、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茶马贸易的兴起使大量藏区商旅、贡使有机会深入祖国内地;同时,也使大量的汉、回、蒙、纳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军进入藏区。在长期的交往中,增进了对彼此不同文化的了解和亲和感,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在茶马古道上的许多城镇中,藏族与汉、回等外来民族亲密和睦,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文化、纳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出现复合、交融的情况。

例如在康定、巴塘、甘孜、松潘、昌都等地,既有金碧辉煌的喇嘛寺,也有关帝庙、川主宫、土地祠等汉文化的建筑,有的地方还有清真寺、道观。各地来的商人还在城里建立起秦晋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组织,将川剧、秦腔、京剧等戏剧传入藏区。

4、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

茶马古道上的许多交易市场和驮队、商旅的集散地、食宿点,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逐渐形成为居民幅凑的市镇。促进了藏区社会的城镇化发展。如打箭炉在元代尚为荒凉的山沟。明代开碉门、岩州茶马道后,这里逐渐成对大渡河以西各驮队集散之地,清代开瓦斯沟路,建泸定桥,于其地设茶关后,迅速成为"汉番幅凑,商贾云集"的商业城市。西藏和关外各地的驮队络绎不绝地来往于此,全国各地的商人在这里齐集。形成了以专业经营的茶叶帮,专营黄金、麝香的金香帮,专营布匹、哈达的邛布帮,专营药材的山药帮,专营绸缎、皮张的府货帮,专营菜食的干菜帮,以及专营鸦片、杂货的云南帮等。

出现了48家锅庄,32家茶号以及数十家经营不同商品的商号。兴起了缝茶、制革、饮食、五金等新兴产业。民居、店铺、医院、学校、官署、街道纷纷建立,形成为一座闻名中外的繁荣热闹的"溜溜的城"。又如昌都由于是川藏、滇藏、青藏三条茶马古道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亦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而成为康区重镇和汉藏贸易的又一中心。

开发茶马古道的意义


茶马古道是一个极具文化底蕴和开发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它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不但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条文明古道,而且也完全可与北方的丝绸之路相媲美。显然,茶马古道自身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为其开发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广阔前景。

当前对茶马古道的开发至少有以下三个意义:

一、茶马古道可成为发展藏区旅游的一个黄金品牌和黄金路线。

当前藏区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这种迫切的发展愿望,正是促成此次藏、川、镇三个藏区联合举行茶马古道学术考察活动的主要动因。且从藏区的实际来看,旅游业可能是藏区最具前景,最能使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旅游对于藏区社会至少有两个最直接的好处:

一可促进开放,开放可促成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二可促进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等)建设和对人文及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两点乃是任何一个社会发展所必需之前提。但在藏区发展旅游面临一个很大问题,即藏区的范围太大,地域辽阔,藏区各地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又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各地都仅仅强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就势必造成分散和分化局面,难以发挥藏区在旅游上的整体优势,也很难使藏区的旅游资源对外形成强大影响和辐射。

因此,我认为,从“茶马古道”这一有丰富内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思路上切入,让“茶马古道”成为藏、川、滇藏区实现旅游发展的一个整体战略思路和共同品牌,对于有效发挥藏区各地的优势和特点,构建藏区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并对外形成强大的影响和辐射力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藏区各地各具特点的人文与自然等旅游资源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那么,“茶马古道”就是一根线,它可以把所有的珍珠串连起来,将一颗颗单一、分散的珍珠变成一串美丽的项链,从而构建起藏区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品牌并对外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茶马古道独具特点的旅游资源已显示出其旅游开发前景无限广阔。事实上,今天已经成为旅游热点并仍在急剧升温的云南香格里拉和四川康定两地,都只是茶马古道分别在云南藏区和四川藏区的两个起点而已,它们率先成为旅游热地绝非因为其旅游景观在茶马古道上最突出,主要原因是因其靠近内地并得交通之便利。所以,就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前景来说,今天的云南香格里拉与四川康定不过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之一角。

二、茶马古道开发对弘扬藏族文化、提升昌都和川滇藏区知名度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茶马古道不仅是一个旅游品牌,更是一个文化品牌。茶马古道上的斑斑印痕不仅记录了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孜孜不息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抗争的民族精神,也记录着藏族人民的开放意识,记录着汉、藏人民源远流长的情谊与历史关系。所以,茶马古道本身即是藏族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藏民族昨天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足迹,也是中华民族宝库中一份珍贵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和宣传茶马古道这个品牌,既是宣传藏民族的历史,展示藏民族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也是展示藏族与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紧密关系与逐渐聚合的历史过程。此外,茶马古道沿线本身即是一条展现藏族文化的走廊,是藏族文化之多样性及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互动的一个极为典型的地区。所以,茶马古道的开发对于展示藏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点,宣传和弘扬藏族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拉萨以享誉世界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景观而驰名中外;日喀则以历代班禅主寺扎什伦布寺而吸引八方游客。甘、青则因是入藏的主要交通干道并拥有塔尔寺、青海湖和拉卜楞寺等著名景点而为外界所知。相比之下,西藏昌都和川滇藏区则因地处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区,交通相对不便,其知名度在藏区中一直偏低,其经济发展程度在藏区中也相对滞后。

不少对藏族情况较陌生的一般民众甚至只知藏族居住于西藏,而不知四川、云南也有藏区。与川、滇藏区相接的昌都地区则因地处西藏之最东部、又远离中心城市而知名度较低,其经济发展条件也相对不利。在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地区发展之前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开放之程度。而开放的程度又显然与该地区的知名度即是否对外界具有吸引力息息相关。由于茶马古道所穿行的核心地区正是处于横断山脉地带景色壮丽的昌都和川滇藏区,所以,茶马古道的开发对于提升昌都和川滇藏区的知名度,加快这一相对滞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茶马古道的宣传及开发利用有利于增进汉、藏民族团结和维护藏区稳定。

茶马古道是汉、藏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和纽带。千百年来,茶马古道犹如一条强有力的经济文化纽带,将藏民族同祖国大家庭紧紧地拴在了一起。所以,宣传和开发利用茶马古道,在今天对于密切汉、藏关系,增进汉、藏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团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随着航空、火车、公路等现代交通手段的开辟,茶马古道的作用已不如从前,昔日人背畜驮、“连年累月,络绎道路”的繁忙景象也一去不复了。

但是,今天历史又重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这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开发茶马古道来发展旅游,通过旅游来沟通藏区与内地、藏区与世界来促进藏区的开放与发展,也促进汉、藏民族之间的进一步联系与沟通,从而让茶马古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其加强汉、藏联系与汉、藏团结的纽带作用。因此,开发茶马古道其意义远不止于旅游一项,它对藏区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将会更为广泛和持久。

鉴于茶马古道开发在当前对促进藏区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笔者以为,“茶马古道”应该是一个大思路、大手笔,需要有一个高起点的定位。也就是说,要把茶马古道开发提高到加快藏区发展的总体战略高度来考虑和认识,而不能单单将它定位在旅游开发的层面(虽然不能否认旅游层面的操作将是茶马古道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

事实上,茶马古道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独特的文化品牌,作为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一个历史见证,它的涵盖及其对藏区发展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与作用要远远超过了旅游开发层面。因此,从更高的目标着眼,如果我们能通过对茶马古道的开发与利用,让茶马古道成为一条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享誉世界的文明古道之品牌,其对于藏区的发展和弘扬藏族优秀文化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对茶马古道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不仅将使之成为我国西部一条绚丽多姿且极富魅力的民族文化走廊,更重要的是,也会给至今尚不富裕且亟待发展的茶马古道沿途的各族人民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十二张邮票显现迷人茶文化


茶,真的是一件神奇的东西。就它本身而言,我们将它冲泡后饮用,将其加入到菜肴中食用,与药材搭配做药用,更有一些生活中的妙用。可以说,小小的茶叶,用处多多。

但茶却不仅于此,我们痴迷于它,不仅仅在于它强大的作用,更在于它小小身躯下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茶与茶文化似乎密不可分,正是有了茶文化,才让茶更加有魅力。生活中,体现茶文化的载体有很多,茶具、茶诗、茶画、茶艺等等,而邮票就是其中之一。这里就来为大家介绍十二张与茶相关的邮票。

邮票是纪念历史极具价值的收藏品,它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也记录了中华文明,茶叶邮票反映叶的种植、生产与收获,茶叶的运输与储存,茶叶贸易,茶具,茶叶广告,茶叶的种类,茶的功效、茶与健康等等方面。

1,为1964锡兰(即今斯里兰卡)茶叶种植邮票套色阶段试色印样6枚,包括最后正式印行的邮票。二套邮票的设计尺寸不同。这些印样来自官方档案,国际公益组织筹款而交由拍卖公司拍卖。衬纸上盖有瑞士邮电总局钢印。

2,为1968年喀麦隆棕色试模印样,有雕刻师MONVOISIN亲笔签名。该邮票斯科特编号为ScottNoC103。比较罕少。

1及2邮品反映并展示了茶叶种植及收获的情景。

3,为一件1894年中国早期由汉口寄上海的实寄封,正贴1894年汉口商埠茶贩绿色洋银二分邮票一枚,销红色HANKOWCJUL2796日戳,封的背面销有同一汉口日戳及盖有蓝色上海SHANGHAILOCALPOSTDJUL3096到达日戳。

4、5,分别为1893年中国汉口商埠二次茶贩洋银二分、洋银五分邮票二枚新票和1894年汉口商埠茶贩洋银二分、洋银五分、'洋银一角共三枚新票。

2-4邮票及实寄封反映了早期茶叶运输及茶贩的生活状况。

6,为英国邮资信封,封上印有茶叶种植与进口贸易公司,反映了当时茶叶进出口贸易的手段与途径。

7,为1970年东德发行的亚洲茶具邮票的无齿样票。

8,分别为1941年和1953年美国的邮资机戳,其所联体的图案为茶壶和砂锅。其上文字分别为HallTeapotsandoven-proofcookingchina及Taketeaandsee。

7及8所示的邮品展示和反映了茶叶的盛装及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9,为1956年比利时之邮资明信片。画面为东方的国王及茶叶的彩色宣传广告。

10,为1907年加拿大邮资明信片,片的正面印有茶的广告文字信息。

11,为1991年日本发行的茶叶传入日本800周年纪念邮票的样张。该邮票的斯科特编号为ScottNo2124。该票说明的茶叶的种类之一---绿茶。

12,为1976年加蓬发行的波士顿茶叶事件的黑色试模印样。有雕刻师FORGET亲笔签名。该邮票的斯科特编号为ScottNoC178。

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TeaParty)又称波士顿茶党事件。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