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纵横:茶叶本为偶中得

发布时间 : 2022-03-01
茶叶发展史 茶叶中 茶叶历史发展史

茶叶发展史。

古代有一位神农氏,立誓遍尝百草,用来制药,以解除百姓疾病之苦,因此数次中毒,但都凭借丰富的自救经验而死里逃生。

有一天,神农氏又进山采药,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在天上照着,不觉有些口干舌噪起来,便寻找就近的水源,以解口渴之苦。忽然一片树叶飘到眼前,拾起一看,竟不知何物。

神农氏本就有遍尝百草之誓,这次当然也不会错过。但由于几次教训,也不由得慎重起来,看看叶子,颜色清绿可爱,还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凭着丰富的经验,神农氏知道它应该属于无毒的一种,便伸出舌头舔了舔,竟是苦涩异常。神农氏马上断定它是一种止渴提神的药,就是这种药,衍生出后来品类繁多的茶叶家族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这肯定是神农氏所始料未及的。

西汉

虽然,在唐代以前对“茶”字有多种说法,但我们由古书上的记载,可确信中国人最早发现了茶。

由种种史料显示,在西汉时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喝茶了。如汉宣帝时代,王褒写过一篇“僮约”(买卖奴隶的契约文书)的押韵文字,其中谈到他从寡妇杨惠家中买进一位仆役叫“便了”,规定“便了”应该服务的几件事:除了炒菜、煮饭之外,还须“烹”、“武阳买荼”等。当然,在汉代是没有“茶”字的;但是“武阳买荼”的武阳,今为四川省成才市西南的彭山县,於唐时属於剑南道,而剑南就是茶的着名出产地。我们可以推测:王褒派仆役从驻守的益州到老远的武阳去买当地的物产———茶,来待客或自享,是说得通的。

由王褒在“僮约”所提到的“烹荼”、“武阳买荼”等事,可知汉代已经有人喝茶了。

来源:济南时报

精选阅读

愿得一庭院,为君沏好茶


每一个人都想有这样一个庭院可以在这里喝喝茶、聊聊天、看看书,或者,什么也不做,就是那么安静地坐着。

试想江左梅郎没有年少时的那场恶战;没有火寒之毒的痛苦纠缠;没有艰难的复仇之路,这会儿他也可以一袭白衣,与两三好友围炉畅谈,饮者茶,听着曲儿,好生快活……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但世间,终究每个人有每个人躲不过的宿命,今天的我们,有处曲径通幽的庭院,听着雨声,饮着热茶,何尝不是一种幸事,需珍惜……

“庭院素心,碧云院槐,悠悠我心。”

几株兰花,一杯清茶,三五好友一起品茶,赏庭院美景,畅谈心事,实感惬意舒适。

轻轻闭上双眼,将烦心琐事暂时抛之脑外。想像着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庭与茶中,心也会随之渐渐进入一个空寂的世界,一个禅的世界。

禅宗,主张净心自悟,强调空无,摒弃一切形相。

庭院的打造应追求清纯、自然的风格,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中国的禅与茶传到日本后,催生出另一种园林——茶庭。茶庭: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

茶庭犹如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但空间的变化没有中国园林层次丰富。

一般是指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以拙朴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矮松寓指茂盛的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联想到清冽的山泉,以沧桑厚重的石灯笼来营造和、寂、清、幽的茶道氛围。

石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自然山石组合,象征山永恒不灭的意境。庭院中的路多以飞石和延段构成,飞石用以更好地展现庭院空间的路。

枯山水:又叫假山水,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茶庭格调要冼练、简约,意在突出其“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气势及平淡恬逸的境界。

这世间总有风雪,亦有人万死不离,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走在庭院的小路上,历数历史的故事,有滋有味,脚下的青石板路都被岁月磨得光亮,带给你一种时光倒流恍若隔世的远离感。青石板指引着你走向幽静深远的所在……

茶香弥漫,有一种生活与茶有关。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


白茶,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素为茶中珍品。

白茶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白茶性清凉,退热降火,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选用白毫特多的芽叶,以不经揉炒的特异精细的方法加工而成。白茶的鲜叶要求“三白”,即嫩芽及两片嫩叶均有白毫显露。成茶满披茸毛,色白如银,故名白茶。白茶因茶树品种、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和叶茶(如贡眉)。采用单芽为厚料加工而成的为芽茶,称之为银针;采用完整的一芽一二叶叶背具有浓密的白色茸毛加工而成的为叶芽,称之为白牡丹(大白茶品种树,以采自春茶第一轮嫩梢者品质为佳)。白茶为福建以及浙江安吉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白茶初制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或形态自如花朵,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清中显绿,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茶道“人最根本的修养便是以诚为本,以信为用”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就是诸事都讲个“缘”字。什么是“缘”?缘就是“缘分”,概言之,就是彼时彼地彼人及彼机遇。有句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其实,缘分只是交朋友的一种契机。“樱桃好吃树难栽,不洒汗水换不来,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的日子等不来。”没有哪个朋友会无缘无故地找上门来,更不会无缘无故地与你成为挚友知己。如果一个人自身修养很差,谈吐粗俗,举止散漫,便不可能会有很多的人愿意与他交朋友;相反,如果一个人自身修养很高,谈吐不凡,举止高雅,风度翩翩,相信一定会有不少人愿意与他接近,成为朋友。

个人自身修养最根本的便是以诚为本,以信为用,诚信结合。

《韩非子》一书中说:“巧诈不如拙诚。”

“巧诈”,是指心怀鬼胎,有目的有意图地故意表现出某些能够吸引人迷惑人的假象,是自以为聪明的奸诈之举。这种做法,乍看起来,机动灵活,善于应变,容易抓住别人的心,很有好处。实际上,它只适合与一次性的人交往,即打过一次交道后便各奔东西,互不相遇了。在这种情况下,施巧诈有时能够欺住对方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获取利益。但如果交朋友施此巧诈之术,则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弄巧成拙,因为朋友不像别的关系,朋友之间相处的时间长,巧诈带有明显欺瞒哄骗之举,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就会露出破绽。让人识破,鬼把戏被人戳穿之后,便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朋友们会唾而弃之,最终非但获利不多,反而损失更大,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拙诚”则是指心中不存恶念,诚心诚意地做事,或许有时行为举止略显愚直拙笨,但从不欺瞒别人。这种做法的缺点在于不能当即抓住别人的心,不适宜用于一次性交际活动,但交朋友时最适合运用此道。人们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朋友之间往往长久相处,拙诚的人貌似愚拙,却因其诚而赢得别人对他的信赖,从长远角度来说,拙诚的眼前利益不大,但长远利益却很丰厚。

曾有一个名叫谢福慕的人,为人不够诚实。他在某单位上班。初到那里时,他担心自己会受“外来户”的待遇,于是在一次聚会时,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大家可能都以为我叫谢福慕,其实,我本不姓谢,而是姓解。在我三岁那年,我们沧县,对,是沧县,我本来是沧县人,我们沧县发了大水、巨大的洪水吞没了村庄,吞没了房屋,还有我可怜的爹娘——”

说到这里谢福慕声音凄切,眼眼里竟也挤出几滴泪来,众人听了又惊又同情,他看看大家接着说:“我娘怕我淹死,把我裹好放在一个大木盆里。我便随着大水四处漂流,后来被承德的我现在的父母救起,他们把我养大,给我起了名字“谢福慕”,实为“谢谢浮木”之意。实际上,我也是沧县的呢!”

这一番话激起了大家的同情心,特别是沧县的老乡更是纷纷关心他,真真把他当作老乡看待。他的日子顺心如意,暗喜自己这一绝妙的欺骗。

但是,好景不长,后来人们都知道了他的话不过是信口捏造的。顿时,大家都对他格外小心,无论他说什么,大家都认真考虑一番,不敢确定是真是假。时间一长,他便难以在单位里干下去,只好调换了单位。

这个人终落得自己做了夹板自己戴,而这一切又都是他施巧术的恶果,因此说,交友应以诚信为本。

古人云:“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讲的便是交朋友贵在真诚。真诚是相互的,当你与朋友相识相处时,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极为重要的。以真诚报真诚,心与心相印,情与情相许,方能终生不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