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选用勐海大叶茶种籽繁殖发展新茶园

发布时间 : 2019-11-13
新茶叶 大叶乌龙茶 中茶黑茶园

新茶叶。

勐海大叶茶又名南蛮茶、佛海茶,有性繁殖系,属于乔木型、特大叶类、早芽种,原产勐海南糯山,栽培历史已逾800年,是我国驰名的茶叶优良品种。 该品种植株高大,分枝较稀,树姿开张。春芽2月下旬萌发,育芽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上中旬。芽叶粗壮,一芽三叶百芽重153.2克,芽色绿黄,茸毛多,持嫩性强,结实率较低,抗寒性弱,低于-5℃难以越冬,一般亩产可达150千克。 据科学分析,春茶一芽二叶鲜叶含咖啡碱4.06%,氨基酸2.26%,茶多酚32.77%,儿茶素总量181.72毫克/克。适制红茶和青茶,品质极为优良。 利用当地茶树优良种籽进行繁殖又称有性繁殖,种籽繁殖方法简便,成本较低,主根长、后代适应性强,比较耐旱、耐瘠,易于栽培,成活率高,非常适宜于古茶山、古茶园补稀、补缺、培植接班茶树和无茶、少茶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需要。 1、茶籽采收的主要标准: (1)采收时期:目前正是茶籽陆续成熟采收时间。茶果成熟的标准是:果壳呈绿褐色,微有裂缝,种壳硬脆,呈棕褐色;剥开种壳种仁饱满,呈乳白色。一般茶区以霜降前后采收茶果较为适宜。  (2)采收方法:采收茶果,要先熟先收,迟熟迟收,以保证茶籽质量。不要采收虫蛀茶果。不同品种的茶果,应分别采放。  (3)茶籽采收后的处理方法:采回的茶果,应放于干燥、荫凉通风的地方,避免日光曝晒和雨淋。摊放厚度不宜超过10厘米,每天翻动1-2次。3—5天后,茶果开始裂开,此时可轻轻揉压,使果壳与种籽脱离,然后用筛子筛出茶籽,将脱壳的茶籽适当摊凉,使茶籽含水量降至30%左右。脱壳摊晾的茶籽,去掉夹杂物及虫蛀劣变者,过筛(筛孔直径12毫米)分级,就可以播种。不能及时播种的茶籽,要进行贮藏。如果运往外地,应妥善包装,及时起运。茶籽摊放过久,失水过多,就会影响发芽率。 2、茶籽采收后的储藏措施:  (1)室内砂藏:选择朝北或朝西北的荫凉房间,先在地面铺一层干草,再铺5—6厘米的干净细砂,上铺厚10厘米左右的茶籽,再铺一层细砂,以茶籽不露出为度。如此相间铺茶籽5—6层,最后一层的细砂上面再覆盖一层干草。贮藏数量多的,堆中可安放若干个通气筒,并经常检查堆内温度和茶籽含水量。少量茶籽可用同样方法贮藏于木箱内。  (2)室外沟藏:这种方法适合贮藏大量茶籽。选择地势高且干燥、排水好、朝北的地方,挖掘贮藏沟。沟深25—30厘米,宽100厘米,沟长依茶籽多少而定,然后将沟底、沟壁砸实,并薄薄地铺一层稻草,再倒入厚约10厘米的茶籽,在上面铺一层稻草或细砂,以茶籽不露出为度。如此相间铺茶籽2—3层,最后铺盖一层稻草,上面再用泥土紧封成屋脊形。贮藏沟中部每隔2米安置一个通气筒。贮藏沟周围,还应开设排水沟,以防贮藏沟中积水。  (3)室外畦藏:这是一种简易的室外贮藏方法。选择地势高且干燥处作畦,畦面宽100厘米左右,畦长视茶籽贮藏量而定。畦面上先铺一层细砂,再铺一层厚4—5厘米的茶籽,如此相间铺茶籽2—3层,在最上层的细砂上再盖土紧封,呈馒头形,土层上再盖稻草。 不论采取哪种贮藏方法,在贮藏期间,每隔1—2个月抽样检查一次,如发现茶籽霉变,应及时清除。 3、茶籽育苗 (1)苗圃的选择与整理:选地势平坦或缓坡地、土壤微酸性、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条件较好的地段为实生苗圃。同时要求交通方便,靠近准备种植的茶地附近,不要选用之前是烟、麻、蔬菜地作苗圃,而要选生荒地或绿肥地。苗圃选定后先进行全面深翻,深度30-35厘米,并结合施底肥(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1000-1500千克)。深耕后,将土块砸碎耙平,再做苗床。苗床宽1米左右,长10米左右,高10—20厘米,畦沟宽40厘米左右。  (2)播种:冬播在11—12月,春播在2—3月,但以冬播为好。播种前浸种催芽,先将茶籽用25—30℃的温水浸4—5天(每天换水两次,将浮在水面的茶籽捞出淘汰),然后摊在室内的砂硅上,厚7—10厘米,上面盖一层5—6厘米厚的细砂,砂上再铺稻草。室温保持25℃左右,每天洒水一次。催芽室空气要适当流通。当50%的茶籽露出胚根时,即可播种。播种方法:可穴播或单粒条播。单粒条播行距20厘米,粒距3—4厘米。穴播行距2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播茶籽4—5粒,播种后随即覆土厚2—4厘米。  (3)苗圃的管理。及时除草,出苗期要以手拔为主,并以小手锄在行间辅助松土除草。第一次追肥,可以在6月中旬浇施腐熟的清水粪。以后随茶苗成长,将施肥浓度逐渐增加。抗旱保苗的方法很多,结合追肥经常浇施清水粪,在播种行上插松枝、蕨草遮荫等。注意防治蝼蛄、茶蚜等常见病虫害。

小编推荐

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勐海大叶茶


勐海大叶茶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四川、广西、贵州、广东等省区有较大面积引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14-1985。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显,分枝较稀,叶片水平或上斜状着生。叶片特大,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身手微背卷,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尖渐尖或急尖,叶齿粗齐,叶质较厚软。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53.2g。花冠直径3.5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4裂。果径2.7-3.1cm,种皮黑褐色,种径1.1-l.5cm,种子百粒重190.5g。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新梢年生长5-6轮。春茶开采期在3月上旬,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子样约合氨基酸2.3%、茶多酚32.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l%。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茶,品质优。抗寒性弱。结实性弱。 适栽地区:年降水量1000mm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和华南茶区。 栽培要点:深挖种植沟,施足基肥,育苗移栽采用双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严格多次低位定型修剪。注意防寒。

新茶园开辟技巧


新茶园开辟,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茶园的基础。

园地选择

在园地选择时,应着重衡量气候、土壤、地形是否适宜茶树栽培。

气候条件,着重应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茶树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在摄氏15度以上,灌木型茶树越冬期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18℃,乔木型茶树不低于-5℃。 二是茶树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生长季节月平均降水量在100mm以上; 三是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好80%以上。

茶树对土壤要求适应较广,只要土层深度在60cm以上;又呈酸性反应,土壤酸度在4.0―6.5之间;且不渍水的,一般都可以种茶。要了解当地土壤是否适宜种茶,除了实地测定外,也可通过实地调查指示植物来判断。 凡地貌映山红(杜鹃)、 铁芒箕(狼箕)、马尾松、油茶、杉树、杨梅生长良好的土壤,也是适宜种茶的好土壤。

至于地形,它直接影响到茶园小气候,同时对茶树生长、机械耕作、水利设施等都有密切关系。茶园应建立在坡度25°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相对高度不超过500m。坡度在15°以下,比较集中连片且有规则的缓坡较为理想。

园地规划

选择好适宜种茶的土壤、地形,在开垦前,还应做好茶园规划设计。设计方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重点在规划好道路及排灌系统。千亩以上茶园,一般规划如下。

道路分干道、支道和园道。干道常与附近公路相接,与场部、茶厂相连,至少能供农用车通行。支道与干道相接,应考虑茶园作业机运行。园道,又称地头道,以便于作业为原则。

排灌系统包括横水沟、纵水沟、隔离沟、蓄水池等,其目的在于排除积水,防止冲刷,利于灌溉和蓄水抗旱。

园地开垦

茶园开垦前,应清理地面杂草、树木、树桩、乱石、坟墩等。为防止水土流失,开垦时期以秋、冬少雨季节进行为宜。开垦深度应在50cm左右。如果是生荒地,种植前还需进行复垦,深度一般在25cm上下。

平地的开垦比较简单,经过深翻平整,即可划行种茶。缓坡地开垦应由下而上,按横坡等高进行。至于陡坡地,应修筑梯田,梯田尽可能做到等高等宽,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如何贮藏茶种籽


目前,信阳市新茶园建设已经进入茶籽调运和种籽直播阶段,要抓住目前暖冬大好时机,争取月底前完成种籽直播任务,如果气温降至-50C以下,土壤结冻,须等明春再播种。这期间要做好种籽贮藏工作,结合我市实际,贮藏茶籽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堆藏法 此法生产上应用比较普遍。首先是选择阴凉干燥的房间,先在地面上铺砂3-4厘米,再在上面分层铺放茶籽与湿砂,每层茶籽厚3-5厘米,共铺放5-7层茶籽。堆的长度不拘,宽度宜在1米以内,堆高约为50厘米。堆的四周最好用砖块或木板拦挡,在堆顶上面覆盖一层稻草保湿,并在贮藏堆中间插入通气竹管。室外的贮藏堆,还需在堆的四周开沟排水,以防渗水引起茶籽腐烂。每平方米贮藏茶籽100斤左右。

二、畦藏法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室外贮藏法,它是在室外地势较高土壤干燥处做一苗畦,畦上铺3厘米厚的砂,再铺2-3厘米茶籽,间铺2-3层后覆盖黄泥土3-5厘米,并适当压实。播种时用筛子把茶籽筛出即可。由于此法很象茶籽的播种,故称为假播。

三、箱(篓、桶)藏 这是在室内贮藏少量茶籽的方法。先在木箱、木桶等容器的底部铺上一层细砂,把茶籽与湿砂按1比1拌匀,盛容器中,在容器的顶部留出10厘米,然后盖上细砂和稻草。凡砂贮藏的茶籽需每隔10-15天检查一次,如发现有霉变的,必须及时剔出,如果细砂泛白,宜洒淋清水,以保持一定的湿度(湿而不漏水为度)。

四、沟藏法 适合大规模茶籽的贮藏,效果较优,但费工。方法是:选择缓坡地,先挖掘宽1米、深20-30厘米的贮藏沟,长度随地势和贮藏数量而定。沟底和四壁要夯实,用干草烧熏消毒后,铺上5-10厘米厚的干草或细砂,再倒入茶籽,厚约20厘米,上盖干草5-10厘米,然后用泥土堆成屋脊形,中高70厘米。贮藏沟须每隔1-2米插入通气竹管,以便散热和排出废气。在沟壁外设排水沟,以防渗水。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特别在雪后须及时扫除积雪,以免渗水使茶籽变质腐烂 。贮藏沟每1平方米约贮茶籽80斤。

新茶园开发与幼龄茶园管理技术


1.茶园土壤准备:种植前土壤要深翻80cm,结合深施有机肥,每亩施厩肥1000-1500kg,使土肥相融,平整后最好再种1-2季绿肥,待绿肥开花下荚时深埋,使土壤熟化,然后种茶。为了防止茶树种植后很难将肥料施入深层土壤,从而影响茶叶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需加强底肥的施用。挖深度和宽度分别为30cm的种植沟,沟内于种茶前一个月亩施栏肥5吨和100kg的钙镁磷肥。

2.种植方式和密度:常规生产茶园适宜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单行条栽:行距1.5m,株距0.33m,每穴种3株,每亩茶园约1333丛,需茶苗4000株左右。双行条栽:大行距1.5m,小行距0.4m,株距0.33m,每亩约2470丛,每丛2-3株,每亩约需6000株茶苗,太密太稀都是不适宜的。

3.移栽: 在移栽时要按种植密度定线,开宽30cm、深40cm的沟,沟底施有机肥,肥上加土后定植茶苗,定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加土后一手轻提茶苗,一手将土压实,茶苗“泥门”平地。定植后要浇1次定根水,以后视天气情况每5-7天浇水1次。10-11月或2-3月均可进行移栽。

新定植茶苗根系尚未恢复时,要注意浇水,并及时松土和行间铺草,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伏旱高温期间要在茶苗西南边插上松枝、稻草等遮阳物进行遮荫。移栽当年不施化肥,旱季浇稀薄的粪水3-5次,第2年可开始施化肥。冬季培土壅根,根周围要铺草防冻。

4.定型修剪:移栽后第2年的2月底3月初,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在离地15cm处剪去上面枝条,剪后留养新梢,到第3年春茶前,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修剪,并继续留养,这时千万不能采摘;第4年再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进行弧形轻修剪。5足龄后,当树高达60-70cm以上,树冠幅度80-90cm时,便可逐步投入正式采摘,要绝对防止过早采摘。

5.施肥:采摘茶园每年10月上旬必须及时施下基肥,每亩施100-150kg“百禾福”或150-200kg菜籽饼加30kg中茶1号肥,或1000-1500kg厩肥另加40kg中茶1号肥。追肥用量,幼龄茶园采用按龄定氮,2龄茶园年追纯氮2.5-3.0kg/亩,3-4龄茶园年追纯氮5.0-7.0kg/亩,4-5龄茶园年追纯氮7.5-10kg/亩,分春、夏两季施入。成龄采摘茶园采用按产量定氮,每生产100kg干茶追施纯氮12-15kg,分3次施入,即2月底3月初力争早施催芽肥,5月中下旬追施夏肥,8月底9月初追施秋肥。磷钾肥采用因缺补缺的办法施用。春茶前为了提早发芽,在芽膨大时喷施“爱农”(500倍)叶面肥,或天源氨基酸液肥(300倍)2-3次。夏秋茶期间,为了提高氨基酸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各喷施2-4次“爱农”(500倍)或天源氨基酸液肥(300-600倍)。喷施时注意喷洒叶背,促进吸收。

6.土壤管理: 春天要浅耕(10cm深),以后每茶季结束,都要结合除草进行浅耕松土,疏松因采茶而踏实的表层土壤。伏旱到来之前,应在行间铺草保墒,有条件的地区要进行灌溉防止干旱缺水。茶季结束后结合施基肥和埋草进行行间深耕,深耕时要做到中间深(25-30cm),丛下近根处浅(10-15cm),尽量减少伤根。

7.采摘: 春茶特级龙井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1-3级龙井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芽长约等于叶;4-5级龙井茶的采摘标准以一芽二叶为主,并含有一定比例的一芽三叶及幼嫩的对夹叶。当茶园有5%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以采摘。开采初期应2-3天采1次,细水长流地将符合标准的茶芽尽量采下。春茶生长旺季,新梢生长迅速,当新梢生长超过制作龙井茶采摘标准时,可按制大宗眉茶(炒青)标准采。春茶以采为主,前期不留叶,后期可留一片大叶采,或留一批芽叶不采。常规生产茶园,夏、秋茶按大宗茶标准留一叶采,或分批留叶采。9月初气温下降,秋雨来临,可适当按龙井茶标准采完秋龙井后再采大宗茶。9月下旬或10月初停产封园。

8.采摘茶园修剪: 龙井43分枝密,采摘次数多,养分分散,极易形成“鸡爪枝”,所以要及时进行轻修剪。不生产高级茶,只生产大宗茶的茶园,可以每年或隔年在春茶前(2月中下旬)进行轻修剪,剪去茶丛3-5cm的叶层。如生产名优茶,春茶前修剪会推迟早春发芽时间,影响高档名优茶产量,必须改为春茶后进行轻修剪,或者在越冬前的10月上中旬修剪。据试验,越冬前轻修剪比春茶前轻修剪,春茶开采期提早5-7天,高档名优茶增产14%以上。经过几年采摘以后,小分枝不断增多,结节枝层次进一步增加,茶树高度也不断提高。这时,在春茶后要立即进行深修剪,剪去茶丛15-20cm的枝叶,留养夏茶,秋茶打顶采,采高养低,第2年春即可投产,一般4-5年要进行一次深修剪。经过4-5次的深修剪后,当树势明显衰老,产量明显下降,品质降低时,要进行重修剪或台刈,使茶树更新复壮。

9.防治病虫害: 在生产季节要注意观察,做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发现病虫,要及时采取措施。若用化学防治,必须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掌握施药时间和用量,有的放矢地对靶施药。秋末可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以减轻来年病虫的危害。

10.防冻: 每年晚冬或早春要密切注意气象报告,特别要注意“倒春寒”天气。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冻,如茶丛覆盖、熏烟、喷施防冻叶面肥等等。

茶园科学用药技术


1、茶园用药的特点

(1)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叶用经济作物,全年要求分批多次采摘鲜叶,采摘间隔期短,一般春茶3~5天,夏秋茶10天左右采摘一次。所以要求所用化学农药的残留期要短,一般为7~10天。

(2)茶树的收获部位(嫩芽、嫩梢)就是药剂的主要接触部位,采收的鲜叶未经任何洗涤处理直接加工成茶;成茶饮用时直接用开水连续多次冲泡,其中的农药残留成份有较多机会直接被提取到茶汤中;而且农药的残留、异味等可能影响到茶叶的色、香、味,所以必须科学用药。

2、科学用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1)正确选择农药品种: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正确合理选择农药品种。如防治茶小绿叶蝉应选用具强烈触杀性,具有一定内吸性的农药如巴丹;防治螨类应选择广谱性杀螨剂如哒螨酮等;防治鳞翅目害虫应选择具有强烈触杀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

(2)严格执行农药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为了保证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

(3)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预测并提出病虫的防治适期,如茶小绿叶蝉应掌握在若虫盛期,茶毛虫、茶黑毒蛾宜在三龄幼虫期前,蚧类、黑刺粉虱宜在卵孵化高峰期用药,病害应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

(4)实行轮换、混合用药:一种农药连续多次使用,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实行农药的轮用、混用,不仅能起兼治或增效的作用,而且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若能与生物农药混用,则效果更佳。如防治茶丽纹象用巴丹与白僵菌871菌粉混用,防治茶毛虫用低浓度敌敌畏农药与茶毛虫病毒制剂混用,防治茶黑刺粉虱用扑虱蚜与韦伯虫座孢菌粉混用等。

(5)保证喷药质量:①正确掌握用药量和药液浓度,一般在树冠大、高山、阴天、气温低、虫龄大或病情重的茶园应适当增大浓度,反之则小些,一般亩用药液量在50~70公斤。②正确掌握药剂的配制稀释方法,宜采用“二次稀释法”,如配制1000倍液,应先配成50倍“母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其余的水配至1000倍。③注意用药的均匀周到:叶蝉、螨类和黑刺粉虱幼虫均在茶树叶背为害,喷药时务必喷湿叶背。

(6)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如三氯杀螨醇、甲胺磷、水胺硫磷、六六六、DDT等在茶园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