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在茶树体的分布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树和白茶树 老茶树的茶叶 观音茶树

【www.cy316.com - 茶树和白茶树】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各个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为指导思想,集成成熟技术,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锰是茶树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缺锰会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南方茶园土壤pH较低,有效锰的含量较高不易出现缺锰症状,有时甚至出现锰害现象。但随着近几年种茶区域不断向北扩展,单一使用氮肥,过度采摘,茶园管理不力等,茶园中缺锰现象日趋严重。

茶树体内锰的分布茶树中锰的含量比一般植物高的多,是其它植物的十倍以上,一般可达1000μg/g,因此被称为“聚锰植物”。

锰在茶树体的分布

但器官和组织不同,含锰量有明显差异。在正常生长的茶树中,一般幼嫩组织的含锰量较低,而衰老组织的含量较高,老叶的含锰量最高,芽次之,茎干和根系最低。谢忠雷等研究表明老叶锰的含量是成叶的1.2~1.9倍,是嫩叶的1.9~3.3倍,呈现出随叶龄的增长,茶叶锰含量显著增加的趋势,表明了茶树叶片对锰的富集特性。

伍炳华等对l5年生的不同茶树品种(龙井43、竹枝春、碧云和苹云)的树体养分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锰的含量以顶梢和侧梢较高,地下部的含量较低,树体的锰含量随着生长而增加,到秋末生长结束时达到最大值。他们指出,锰在老组织中积累较多,但一旦在某组织中沉积下来就很难被生长中心重新利用,说明锰在茶树体内的移动性较差。

沙济琴等对茶树不同器官中矿质元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锰在茶树花蕾中的含量为侧根的7.93倍。

含量

陈春焕等研究了茶树不同器官的含锰量,1~2叶为0.01~0.04%,3叶为0.05~0.06%,4叶为0.06~0.08%,5叶为0.08~0.1%,老叶为0.2~0.5%,树枝为0.02~0.05%,细根为0.03~0.8%。

茶树体内锰的季节变化

不同季节茶树体内的锰的含量不同。据分析,在原苏联西格鲁吉亚的气候条件下,成熟叶和老叶的锰含量以4月份最低,以生长旺盛的5月份最高,到秋后又下降。芽叶锰含量的变化规律是,春茶高于夏茶,夏茶又高于秋茶。老叶和茎的锰含量在生长旺盛期达到高峰,生长结束时略有下降。

茶叶中含锰量的高低,一方面,主要决定于土壤中活性锰含量,随着土壤中活性锰含量的增加,茶芽中含锰量也随之增加,土壤pH值影响活性锰的含量,KubotaJ认为土壤pH值对茶叶锰含量的影响是通过控制土壤中茶树可吸收利用的活性锰含量来实现的,土壤酸度高(pH低),MnO2溶解度越大,可溶性锰含量越多,越易被茶树吸收。

谢忠雷等研究认为可通过控制土壤pH来调控茶叶中锰的含量。另一方面,采摘时间、部位、炒制方法的不同也是造成差异的原因,如,江苏茶叶中的锰含量是浙江茶叶的1.32倍。陆锦时等测定了80多个品种一芽两叶新梢中的锰,结果表明,有性系比无性系锰显著低,平均低10~28%,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树的起源和自然分布来西南茶树原产地


从茶树的起源和自然分布来论证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通过植物分类学可以找到茶树的亲缘。高等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山茶种植物的厚皮香属(Terotraemia)起源于上白垩纪,其余各属则起源于新生代第三纪,分布在劳亚古北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方。我国西南地区处于该古北大陆的南缘,面临泰提斯海。

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运动发生以前,这里的气候温热,雨量充沛,经过漫长的地质岁月,这一地区是当时劳亚古北大陆热带植物区系的大温床,也是一切高等植物的发源地。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指出:“我国云南西北部、东南部、金沙江河谷,川东、鄂西和南岭山地,不仅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也是这些区系成分在古代分化发展的关键地区……这一地区是它们的发源地。”(见吴征镒《中国植被》第一章第三节,1980午科学出版社出版)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除其中的10属产于美洲外,其余都产于亚洲热带和温带。

我国即有15属260余种,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就山茶属来说,已发现100多种,我国西南地区就有6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发现中。(见胡先骕《植物分类学简编》、《高等植物分类学讲义》)苏联乌鲁夫在他的《历史植物地理学》中说:“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的集中,指出了这一个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见乌鲁夫《历史植物地理学》,中译本第25页,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由于山茶科植物目前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大量集中,可以说,我国西南地区是山茶科植物,也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地。

我国茶叶产区及特色茶树分布


我国茶区分布白北纬18°至38°东经98°至122°,东至台湾东部的台东、花莲,西达西藏南部察隅河谷,北至山东烟台、辽东半岛,南达海南岛,纵横二千余公里,为全世界最广阔、产茶种类最多。包括台湾、福建、浙江、安徽、四川等十八个省,五百余县。

我国秦岭以南具有非常优越的、适于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年平均气温多在15~22‍℃,年降雨量多在1000~2500毫米,土壤多微酸性或酸性,丘陵山地,坡度缓斜,排水良好,早、晚浓雾迷漫,空气中相对湿度多在75%以上,尤其是闽、粤南部及台湾茶区,气候温暖湿润,发芽生产期长,可达八九个月,其发展潜力更大。至于我国茶区应如何规划,学术界亦有不同看法,若依自然条件,类似陆羽《茶经》中所分者,可分为:秦巴淮阳、江南丘陵、及西南、滇西南以及台湾等八茶区,亦有顾及行政区划,分为华东、中南、西南三大茶区者,见仁见智,各有利弊。

目前大部分学者,主张尽可能把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及茶叶种类等因素结有利弊。目前大部分学者,主张尽可能把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及茶叶种类等因素结合,合理规划茶树分布,逐步使生产区域化与科学化,故将全国划分为岭南(或华南)、江南、江北及西南四大茶区

茶树在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种植茶树的国家。茶树作为药用和饮料植物大约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茶学。茶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艺术。茶不仅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而且还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这是由茶叶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茶树本身和特点所决定的,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为此,本文就茶树在园林中的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茶文化与园林艺术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茶的栽培、加工、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和进步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早在唐代,陆羽对茶树的生育条件和栽培技术,茶中加工和品饮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写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对茶叶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高雅的艺术口和文人墨客咏唱的对象。唐朝卢仝的《走笔射孟谏议寄新茶》把饮茶感受的全过程从“喉吻润”到“两腋习习清风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传颂到至今,成为茶诗中脍炙人口的诗句。刘松年、唐寅、赵孟頫等以茶为题材所作的《仕女烹茶图》、《煎茶图》、《斗茶图》名画已成为我国国画艺术中的珍品。戏剧、舞蹈、音乐、雕刻等艺术门类也无不涉及茶事,茶还与宗教、哲学、历史、经济、旅游等紧密结合。如佛教将茶作为“清、净、和、寂”的化身,僧人每天饮茶。所以,在茶树适栽区域的寺庙附近往往可以看到大量的茶园。茶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自唐宋以来,中华茶文化的向外传播入与世界各国风俗民情、道德伦理的结合,又形成了各国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如日本的“”,韩国的“茶礼”,英国的“午后茶”等均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国外,人们甚至把茶作为中国的代名词,如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巴伦称茶是“中国的泪水”,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感动了,为你,中国的泪水——绿茶女神!”。弗朗西斯大林索尔塔兹在茶诗《瓶与壶》中赞道:“美而神奇的茶叶啊,你生在东方的伊甸园吧?山野中的芬芳啊,你散发自东方的中国。”很多人这样说:“每当尝一口芬芳的清茶时,就好像在品中华文化。”可见,将茶树作为一种园林植物,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更是中华文化的体现。 中国园林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茶树和茶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茶虽然主要作为药用和饮料植物,但也是观赏植物。如东晋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公元前1066年)时已有茶叶作为贡品,并有“园有芳蒻、香茗”的记载,可见三千多年前已有人在“园”中人工种植茶树,将其作为观赏植物了。斯里兰卡最早引进的茶树,也是首先种植于植物园内的。我国有许多名茶,这些名茶常常与著名的园林景点有关。如我国“十大历史名茶”中的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南京雨花茶、蒙顶甘露等均产自著名的历史风景名胜地。茶不仅是珍贵的特色商品,也是重要的风景资源。 茶树及其制品和文化已成为很多地方重要的风景资源。武夷山风景区,栽培有大量的茶树,茶园周围的岩石和亭台楼阁上有大量以茶为题材的诗词和名人题词,生产的乌龙茶珍品“武夷岩茶”不仅使当地的景色锦上添花,而且为当地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张家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的黄石寨是以一块茶园为中心的高地。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则有专门的茶园展区,以造型和种类不同的茶树为背景,配之以茶文化史、制茶工艺技术和茶的综合利用等,展示茶树作为风景园林植物的魅力及其所拥有的文化和经济内涵。杭州西湖风景区内的茶树、茶园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名茶“西湖龙井”更是西湖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极大多数茶树是作为经济林种植的,但随着西湖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茶树已成为一种半观赏的植物了,而“十八棵御茶”则完全是观赏植物了。在长沙的烈士公园和杭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内,茶树则是生机盎然的赏绿篱笆。在云南思茅的第十六医院,茶树已和榕树、大花紫薇等传统的园林植物一起错落有致地种植在绿化带上。 二、茶树作为园林植物的特点 茶树与山茶、滇山茶、油茶和茶梅等常见的园林植物同属山茶属。茶树经过长期的自然变异和人工选择,产生了丰富的品种、品系,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和形态特征,赋予了茶树丰富的观赏价植。茶树作为园林植物主要有以下特点。 1、种类丰富,形态多样 广义的茶树包括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5个种:大厂茶、大理茶、厚轴茶、秃房茶和茶。茶种又可分为茶、普洱茶和白毛茶3个变种。前4个种主要是分存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和海南等省的野生大茶树,树冠高大,有数百年的树龄。如我国云南省镇沅县和平乡千家寨的野生大茶树千家寨1号(大理茶),主杆直径达1.2m,树高和树幅分别达25.6m和22.0m。茶种是分存于世界各地的栽培种,其形态特征各不相同,如不人为修剪,高大的乔木型大茶树树高达20m,而灌木型茶树可能不足2m。 茶树叶片的叶形、叶色类型更多。叶形常呈椭圆形和长椭圆形,少数呈卵形和披针形。叶色有淡绿色、绿色、浓绿色、黄绿色和紫绿色。叶面有隆起、微隆起、平滑之分。茶树叶片叶缘有锯齿,呈鹰嘴状。茶树叶片的寿命长达300天左右,茶树常年郁郁葱葱。 茶树的花芽生长在叶腋间,粗短呈微圆形;营养芽细长而前端微尖,背后生有茸毛,使加工后的茶叶,特别是幼嫩的名优茶满身披毫。广西博白大茶树的芽似梨果状,芽长2.2cm,甚至可以当水果食用。 有些茶树还有特殊的形状和色泽,如奇曲种,枝条细软如藤,弯曲有序,呈规律的“S”形,整个植株曲折多姿,盘旋若龙。筲绮种的芽有双芽和多芽合一,叶有双叶型和三叶型,同一茶树的叶形有椭圆形、卵形、扇形,也在奇缺不全的,这些特性可通过有性或无怕繁殖得以保持。又如佛手叶,树姿呈开张状,分枝稀疏,叶片大,呈下垂或水平着生,中面扭曲不平,隆起,芽有紫红和淡绿两种。这些特性在其他园林种植中不多见。 2、秋冬季开花,花期长 茶花为两性花,花轴短而粗,属假总状花序。花萼位于花的最外层,由5~7个萼片组成,萼片近圆形,呈绿色或绿褐色。花瓣光滑,呈椭圆形或卵形。花冠分两层排列,上部分离,下部联结,与外围的雄蕊合生在一起。雄蕊数目多,一般每朵花有200~400枚,雌蕊的花柱自上部1/3处分叉成柱头,柱头3~5个不等。茶花的大小与品种有关,大的直径达50~55mm,小的为20~25mm。茶树花芽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分化,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始花,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盛花,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终花,花期长达60~80天。更重要的是,此时对于极大多数园林植物来说,并非开花的季节。因此,如将茶树作为园林植物,还可弥补园林中冬季花少的不足。另外,由于茶树花期和果实成熟期较长,在同一株茶树上,常常既可看见茶花,又可看见茶果,可花果共赏,这在其他植物中也不是多见的。 3、再生能力强,易造型 茶树枝条上着生有大量的不定芽,并有明显的顶端优势。茶树修剪后,枝杆上的不定芽能很快萌发,从而塑造出不同形状的树冠。茶树作为经济作物,修剪是保持茶树具有一定树型和旺盛生命力的常规技术措施,树冠的形状有水平形、弧形、层脊形、斜坡形和马鞍形等。如茶树作为园林植物,则完全可根据需要将茶树树冠塑造成球形、杯形等。 4、育苗能力强,繁殖系数大 茶树易于繁殖,可用茶籽进行有性繁殖,也能通过扦插、压条、嫁接等方法进行无性繁殖。其中扦插成活率高,繁殖系数大,茶树扦插的成活率一般可达70%以上,高的甚至达90%左右,一亩母本园剪取的插穗可满足2~3亩苗辅的扦插用材,每亩苗圃可产合格茶苗10万~20万株,扦插的技术要求不高,多数农民能够掌握,而且成本较低。 三、茶树在园林中的应用 由于茶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茶树有别于其他园林植物的诸多特点,赋于了茶树多种园林用途。 1、观花植物 如前所述,茶树在秋冬季开花,花期特长,可持续2~3个月,而冬季除腊梅等少数花卉时,处于自然花期的植物很少,因此,茶树可以弥补园林中这一时期花少的不足。茶树的花虽不大,但花数多,白色的花瓣、黄色的雄蕊、珍珠般的花蕾,嵌于透亮的绿叶之间,吸引的不仅仅是蜜蜂,更多的是游人的眼球。茶树作为观花植物,可种植于公园绿地、街旁绿地和风景林地区,或丛栽,或条植,可孤栽,也能成林。 2、观叶植物 茶树是常绿植物,老叶深绿,新叶嫩绿,从春季到秋季还常常伴随着大量萌发的新梢,给人一种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感觉。除常见的绿色茶叶外,有些茶树品种还有特殊的色泽和形状。如安吉白茶种的白叶、黄金菊种的黄叶、紫娟种的紫叶,以及筲绮种的多芽和多叶,佛手种扭曲不平的大叶等均是茶树作为观叶植物良好的选择。茶树也是切叶的良好材料。据骆耀平等的研究表明,冬季将剪下的茶树枝条插于盛水的花瓶中,仍能正常孕蕾、开花,叶色亮绿,一个多月不落叶。 3、盆景 茶树耐荫、再生能力强,易通过弯枝和修剪造型,使茶树具有盆景植物良好的条件。某些品种特殊的色泽与外形更增添了茶树作为观赏植物的价植。如奇曲种盆栽,其自然的“S”型枝条,现配之以下人工整株,可使树形千姿百态,别有风趣。 4、绿篱 茶树是常绿植物,且有很强的分枝一再生能力,适于修剪和造型,是绿篱植物的良好材料。茶树对环境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只要不是极度干旱或寒冷,一般生长良好。茶树作为绿篱,可种植于人行小道的两旁,花坛的四周,既可单独成行,也可与其他园林植物间作或混栽,但须注意的是栽茶的土壤必须呈酸性,且有一定的深度。 5、古树名木 作为茶树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我国有很多茶树久负盛名,是不可多得的古树名木。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的许多野生大茶树被列入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如千家寨1号、澜沧大茶树、巴达大茶树和广西博白大茶树等;福建武夷山茶区和广东潮汕乌龙茶时制茶风格独特,具特殊韵味,品质优异的名枞或单株,如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半天妖、宋种芝兰香和八仙过海单枞等;浙江杭州龙井的“十八棵御茶”,也是承载丰厚文化内涵古茶村的典型代表。这些茶树对于弘扬茶文化,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气息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茶树在园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餐饮、旅游将进一步得到发展。茶店、茶馆、茶楼正日益成这人们休闲、社交的高雅场所;茶文化风情街和旅游线等也不断成为特色旅游品牌。将茶树作为园林植物之一,不仅能增加园林植物的种类,而且对于增加园林风景区的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赛丹在茶树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赛丹(Endosulfan),又名硫丹,是一种具有杀螨作用的有机氯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如六六六、DDT)在70年代后期由于其毒性、抗药性及残留问题,大部分品种逐渐在茶树上禁止使用。赛丹因其杀虫谱广、防治效果好、对天敌和环境安全,在茶树上获得了永久登记,并作为茶树害虫无公害化综合治理的理想农药而广泛推广使用。赛丹在茶树上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1.杀虫谱广,防治效果好 赛丹作为有机氯类杀虫剂的代表品种,能有效地防治多种类型的害虫(螨),包括鳞翅目的刺蛾类、尺蠖类、毒蛾类,鞘翅目的象甲类,同翅目的蚜虫、黑刺粉虱、叶蝉类,半翅目的蝽象类,缨翅目的蓟马类,蜱螨目的瘿螨、叶螨等。特别是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黑毒蛾、茶刺蛾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据吴士雄等(1995)在浙江杭州和江苏宜兴进行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赛丹乳油1.5L/hm2兑水1125kg喷雾,药后1~7天,对小绿叶蝉和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并对茶橙瘿螨具有一定的兼治作用。赖传碧(1999)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赛丹乳油1000倍液(用药量为1125mL/hm2)喷药后1~7天,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97.6%~92.0%,15~31天为86.2%~83.1%,53天后仍有72.3%的防治效果;当用药量为1500mL/hm2时,1~3天的防治效果为97.7%~100%,7~53天的防治效果维持在95%以上。可见,赛丹对茶小绿叶蝉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特点。赛丹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也十分理想,刘仁晨(1999)试验表明,使用35%赛丹乳油1000倍液(用药量为1125mL/hm2)时,对茶黑毒蛾1天和3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4%和100%,减半用量的防治效果也高达956%和100%。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年推广应用效果也十分显著。赛丹在田间不仅对茶尺蠖、茶黑毒蛾、茶小绿叶蝉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茶刺蛾、茶毛虫、茶黑刺粉虱、茶蚜等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对于多种类型害虫同时发生的茶园,使用赛丹防治可以做到一次用药,兼治多种害虫的效果,从而达到减少喷药次数,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水平,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 2.对天敌安全 在推荐剂量下,赛丹对茶园捕食天敌如瓢虫、捕食蝇、草蛉和蜘蛛,寄生蜂如赤眼蜂、单白绒茧蜂等具有良好的选择保护性。实验结果表明,35%赛丹乳油1000倍液对七星瓢虫幼、成虫的致死率分别为33.4%和18.3%,对异色瓢虫幼、成虫的致死率分别为17.5%和16.6%,对蜘蛛和草蛉没有影响。山东农业大学慕立义等进行的杀虫剂对瓢虫敏感性及选择毒力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功夫菊酯、灭多威、甲胺磷和赛丹4类代表药剂中,赛丹对瓢虫的毒性最低,赛丹对七星瓢虫成、幼虫的毒力只有功夫菊酯的1/856和1/61。可见,赛丹对天敌较安全。使用赛丹防治茶树害虫有利于保护茶园生态,发挥天敌生物控制作用,实现茶园害虫无公害化综合治理。 3.作用机制特殊 赛丹属有机氯环戊二烯类杀虫剂,它在昆虫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直接堵塞GABA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的Cl-通道,导致神经抑制失灵,使神经突轴前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引起重复后放,同时也造成GABA含量的增加(GABA量反映机体维持兴奋与抑制的平衡状态),引起兴奋而死亡。有机磷杀虫剂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ACHE,抑制神经传导。菊酯类杀虫剂则主要通过干扰神经膜上Na+通道的正常功能,抑制神经传导。由于杀虫机制不同,赛丹不会与现在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产生交叉抗性,并可作为当前抗药性治理的重要轮换农药品种。 4.分解快,残留低 赛丹由α和β两种异构体组成,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80~110mg/kg,属中等毒性,没有发现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赛丹在动植物体内被分解为无毒分子或自然排出,在土壤中由有机物吸收,并逐渐分解,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因而对环境安全。赛丹在茶树上降解快,残留低。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994~1995年试验结果表明,赛丹在成茶上的半衰期为(3.2±0.42)天。使用35%赛丹乳油1500mL/hm2和3000mL/hm2,药后7天,赛丹在成茶上的平均降解率达89.25%,平均残留量分别降至4.086mg/kg和7.598mg/kg,低于FAO/WHO、欧共体、德国、荷兰、马来西亚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最高残留限量(MRL)标准(30mg/kg)。因此,使用赛丹一般不会出现出口茶叶残留量超标的现象,对茶叶外贸出口十分有利。

5.赛丹的使用 防治茶尺蠖、黑毒蛾、茶毛虫、茶刺蛾等在1~2龄幼虫盛发期,用35%赛丹乳油1000倍液(用药量为1125mL/hm2)叶面喷雾或挑治发虫中心,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防治茶小绿叶蝉使用35%赛丹乳油1000倍液(用药量为1125mL/hm2)于小绿叶蝉高峰期叶面喷雾。对于多种害虫同时发生的茶园,单独使用赛丹即可。害螨发生严重的茶园可与杀螨剂混用。为延缓抗药性产生,年使用赛丹次数不超过两次。赛丹与其他农药(如敌百虫等)混用,可获得增效作用。赛丹与某些增效剂如兆发885等混用,也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减少用药量。

茶叶的产地分布


世界的主要产茶地区从世界上看,现在能够出产茶叶的国家一共有五十多个,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最北的地区是北纬的是49°,位于前苏联,我国相同纬度地区已经不出产茶叶了(大致相当于我国东北的北部,北京大致是北纬40°);最难的地区是南纬33°,在南非。

世界上有茶园的国家虽然不少,但是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土耳其等几国的茶园面积之和就占了世界茶园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世界上每年的茶叶产量大约有300万吨,其中百分之八十左右产于亚洲。也就是说世界茶叶生产的集中度是比较大的,也许这样才有“规模效益”。

世界的茶叶的产量中,品种最多的是红茶,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但是红茶不是我国出产的强项,吾国国民对红茶的喜爱不及绿茶。

我国是出产绿茶最多的国家,所产绿茶占世界绿茶总产量的近百分之六十。

茶叶总产量最大国家是印度。他们占有茶叶生产的天时地利。但是这件事情是可以人为的,我们需要努力。

中国茶区在我国的许多的省份都出产茶叶,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各省。基本分布在东经94--122度、北纬18--37度的广阔范围内,有浙、苏、闽、湘、鄂、皖、川、渝、贵、滇、藏、粤、桂、赣、琼、台、陕、豫、鲁、甘等省区的上千个县市。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的、颇为丰富的茶类结构。

我国的茶园面积总数很大,但是单位面积的茶叶产量不大,还不到世界平均单产的一半,应该说生产上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是我国目前60多万吨的茶叶年产量中,名优茶的产量较小,只占到总产量的百分之十一。同时我国的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也不大,大约只有300克左右,如果茶叶增产,国内对一般茶的消化能力增加幅度很有限,当然潜力是很大的。对于具体的茶叶企业来说,虽然300克(六两)的人均数不大,但是市场的总规模很可观,关键看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的运作能力。

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扩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穰。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渝、川、滇中北和藏东南。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为主。西南茶区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翠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茶区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制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