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丛乔木与灌木茶树的区别,真茶真滋味

发布时间 : 2019-11-16
乌龙茶单丛 金单丛乌龙茶

乌龙茶单丛。

其实在中国,很多茶树种类都经过一定程度的变异,气候变化多端,生长环境的演化,导致茶树发生同源隔离分居的状况。

野生茶中,处于热带区域的乔木型茶树,适者生存;处于寒带的茶树死亡;处于两带之间的温带茶树,一部分死亡,一部分改变某些特性,如叶片变小、变厚,树型矮化,从而适应较寒冷和较干旱的气候环境,形成小乔木或灌木型中小叶茶树。

01.乔木型茶树

乔木型茶树:植株高大,主干明显、粗大,枝部位高,多为野生古茶树。凤凰山是单丛茶的发源地和原产地,在凤凰发现的野生古茶树,树高10米以上,主干直径需二人合抱。

02.小乔木型茶树

小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大,有明显的主干,主干和分枝容易分别,但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

03.灌木型茶树

灌木型茶树: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分枝稠密,主干与分枝不易分清,我国栽培的茶树多属此类。

乔木茶与灌木茶的区别:

辨别乔木茶和灌木茶首先是观看叶片,乔木茶显毫,一眼看上去可以明显的看到有细密的绒毛,灌木茶则鲜有。

而且乔木茶有一个独有的显着特点,就是在叶片上有一个突起的芽孢,可以用茶针撬出一片叶片仔细观察对比,而灌木茶是不具备这种特点的。

其次,在开汤后触摸叶底,把叶底展开用拇指仔细磨擦,手感厚实的就是乔木茶,手感轻薄的就是灌木茶。

最后就是观察叶片的锯齿情况,乔木茶的锯齿齿尖向内收敛,而灌木茶的锯齿齿尖朝外喷张。

一般乔木型茶树很多都是古茶树,其所精制的古树茶滋味要比其他类型的更为独特。正如凤凰单丛古树茶,“真苦真涩”,让人回味无穷。

爱喝单丛茶的朋友们在饮用单丛茶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单丛茶在品饮时略带苦涩味。由此,有些单丛茶客便认为这种单丛茶叶并非好单丛茶。

事实上,单丛茶的苦涩并非都不好,是否为好单丛茶,在于苦后能否回甘。

“不能一味从单丛茶的苦涩来判断单丛茶叶品质的好坏。”单丛茶教授介绍说,“单丛茶汤的滋味是通过人们的味觉感官对单丛茶叶中呈味物质的综合反应所决定。不同单丛茶叶因其呈味成分的种类、含量、比例的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滋味也不同”。

其实,“不苦不涩不是茶”,这句老话正正道出了茶的本质。茶本身都是带有苦涩味道的,并非只有凤凰单丛才会苦涩。

而且,单丛茶本身的苦涩,正是因为其所含物质的特殊以及丰富所致。很多老茶友,难道不是因为它的“真苦真涩真回甘”而无法自拔地爱上它吗?

小编推荐

茶树是什么植物?茶树是灌木还是乔木?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茶树类型也是应有尽有,茶树既可以是灌木,也可以是乔木,乔木茶和灌木茶是有区别的。

目前,已发掘的茶树地方品种或类型,约有五百余个,而且新选育出的茶树新品种、品系还在不断增加。通过调查,按树型分类,灌木型品种占74%,小乔木型品种占10%,乔木型品种占16%;如按叶片大小分类,特大大叶类品种占13%,大叶类品种占25%,中叶类品种占44%,小叶类品种占18%。

茶树类型

我国茶区主要分布于北纬33度以南,东经98度以东,大约280万平方公里的近似长方形地带,由西南往东北,茶树品种的分布,则由高大的乔木逐渐演变为灌木,植株矮化,叶片渐小而厚,栅栏组织加厚,抗性增强,多酚类物质渐减。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早期从野生茶树驯化为栽培种的古老类型,仍然保持着乔木性状和特性。古老的云南大叶种、苦茶、大树茶的种植区,由于采取林下种植,不修剪,攀枝折采,以至成大树,枝叶粗大。

乔木茶

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南茶区,最突出的茶树品种资源就是云南大叶种。随着近代的利用和推广,不仅在云南省西南部大面积种植,而且分布到广东、广西以及四川、贵州、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的南部。经多年实践,除四川盆地外,云南大叶种在北纬25度以南茶区推广,较有成效。

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较集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随着茶树良种的推广,这类茶树品种的分布有很大的扩大。如,著名的福鼎大白茶,几乎在全国茶区都有分布。

灌木茶

灌木类型的茶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茶区的中部、东部和北部,其中著名的祁门种、鸠坑种、湄潭苔茶等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这类茶树品种资源适应性强,受温度、湿度和地势等生态条件约束性较小,地理分布区较为广泛。

除了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外,野生大茶树和茶种近缘野生植物,分布也很广,在西南、华南甚至华东地区都有发掘,如著名的云南南糯山大茶树、大黑山大茶树、贵州赤水大茶树、四川宜宾大茶树等。这些野生茶树资源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起源、进化和选育新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普洱茶树型为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类区别介绍


乔木型茶树茶品。在我国茶树品种通常按树型来分,主要为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类,三者从外形、习性上相比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区别。

乔木

属较原始类茶树。

外形:植株高大; 植株均有明显主干; 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 叶长10-26厘米,叶呈墨绿色。口感:细腻丰富; 茶汤醇厚度较高,渗透力强; 果胶质感强,粘稠度很好; 茶苦放出较慢,生津长。

小乔木

属进化类茶树。

外形:植株较高大; 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 分枝部位偏中高,分枝较稀; 叶长10-14厘米,叶呈翠绿色。口感:香浓醇厚; 茶汤色泽较乔木深; 茶汤丰富度随着泡数减弱快; 入口先苦涩,后回甘明显。

灌木

属进化类茶树。

外形:植株低矮; 整棵植株无明显主干; 分枝部位始于根基,分枝密; 叶长2.2-14厘米,叶呈黄绿色。口感: 温润醇和; 茶汤的渗透力稍弱; 茶香清新,留存短暂; 涩味较前两者重,回甘快生津短。

勐海早春乔木圆茶,因原料乔木茶树树根深入肥沃土壤吸收丰富养分使得叶子壮硕,泡后叶片舒展,香气具高山阔野之感,茶汤细腻醇厚,入口喉韵绵长。

茶树是灌木还是乔木?界限在哪里?


到茶树的树形,就有两个概念:乔木和灌木。

这究竟有什么区别?

植物学的概念

我们先说植物学意义上的乔木和灌木。这是涉及品种区分的一组概念。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具有明显的主干;与之相对应,灌木则是树身低矮的树,没有明显主干。

那茶树是乔木还是灌木呢?

严格按照以有无明显主干来区分的话,会发现,有的茶树是乔木,有的茶树是灌木。即便同一个品种当中,树形也是可以改变的。

一株云抗10号,栽培之后,完全不管理它,十几二十年后,它就能长成一株乔木。但是如果进行台乂(yì,亦作刈,本义割草)处理,俗称砍过头,它就会长成灌木。

你可能会说,那是人为改造的,不能算数,应该按照自然生长的情况来区分该品种属于乔木或灌木。

其实,哪怕不对茶树做任何人为管理,本来乔木形态的茶树也会自然而然长成灌木。

比如野生的1700年巴达茶树王,它的树形与其说是一棵树,不如说是一排树长在了一起。这样的树形就不符合具有明显主干的特征,于是不能称其为乔木。

再举个例子:香竹箐的世界茶王,3200年锦秀茶祖。它的树形细细看来,其实也是很多主干交错长在了一起,所以昆明植物所专家给这棵古树的定义是——大灌木。

按植物学定义看,这棵树只能叫“大灌木”

茶树的生长特性

茶树为什么会具备这样的生长特性呢?

是由于茶树长到一定大小后,主干无法再承担负荷就会开始衰老而干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根桩部长出了新的侧枝,就可以在主干枯死之前取代主干。

一个主干枯死前,往往会生出许多的侧枝,随着生长的继续,乔木形态的树也就渐渐变成大灌木了。

可以观察到,这个老茶树的根部长出了一些新侧枝

市场意义的划分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其实乔木和灌木的划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格,是不是?

科学家也需要创造一些概念来帮助区分眼前的事物。

商人也是一样。在茶叶市场上,说起乔木,一般泛指大树茶,发展到今天可能特指树形介于台地茶和大树茶之间的大叶种茶树,而灌木则是指台地茶。

在商业市场上,乔木与灌木的划分,是品质意义划分,更是价格因素的划分,并没有直接的植物学含义在其中。

真茶与假茶


-

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特征上的区别,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异。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茶叶则由茶树幼嫩芽叶经采摘、加工而成,有其独特的功用,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所称:“凡诸茶,味苦甘,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决定茶叶功用的是其内含的生化成分,这是近代借助化学分析方法逐渐揭示的。假茶,乃是用形似茶树芽叶的其他植物的嫩叶,如柳树叶、冬青树叶、女贞树叶、槭树叶等,做成类似茶叶的样子,再冒充真茶出售,它有害人民身体健康。

真茶与假茶,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只要多加注意,是不难识别的。但有时把假茶原料和真菜原料一起拌和加工,就增加了识别的难度。

真茶与假茶,一般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进行鉴定。即运用视觉、味觉等器官,对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形特征,用看、闻、摸、尝的方法,判断茶叶的真假。

鉴别时,通常先用双手捧起一把干茶,闻茶叶的气味。凡具有茶叶固有的清香者,为真茶;凡带有青腥气或其他异味者,为假茶。如果取少量茶叶用火灼烤,真茶与假茶的气味更易识别。

其次,可从茶叶的颜色来区别。抓一把茶叶放在白色的瓷盘上,摊开茶叶,细心观察,若绿茶深绿,红茶乌黑,乌龙茶乌绿,为真茶本色。若颜色杂乱而不相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

如果闻香观色还难以判断,那么,可取少量茶叶放入杯中,加入沸水冲泡,进行开汤审评,进一步从茶叶的色、香、味、形,特别是从展开的茶叶叶片上来进行识别。虽然茶树叶片的大小、色泽、厚度各不相同,并因品种、季节、树龄、产地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不同而有差异;叶片的形状、叶绿、叶尖也因茶树品种而有不同,但某些形态特征,却是各种茶叶所共有,而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这是区别真茶与假茶的主要依据所在。

(1)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一般为16~32对,有锯齿形、重锯齿形、齿牙形和缺刻形之分。但不论哪种形状,叶片锯齿都是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疏,近叶柄处平滑无锯齿。而其他植物叶片多数叶缘四周布满锯齿,或者无锯齿。

(2)茶树叶片叶背叶脉凸起,主脉明显,并向两侧发出7~10对测脉。侧脉延伸至离边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形的网脉系统(如图),这是茶树叶片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其他植物叶片的侧脉,多呈羽状分布,直通叶片边缘。

茶树叶片上叶脉的分布图

(3)茶树叶片背面的茸毛,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除主脉上的茸毛外,大多具有基部短,弯曲度大,通常呈45~90度角弯曲,这也是茶树叶片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其他植物叶片上的茸毛多呈直立状生长或无茸毛。

(4)茶树叶片在茎上的分布,呈螺旋状互生。而其他植物叶片在茎上的分布,通常是对生或几片叶簇状着生。

如果说感官审评有凭经验之嫌,那么,人们还可以用一般的化学方法或现代分析手段,从茶叶生化成分上加以鉴别。但凡茶叶都含有2~5%咖啡喊和10~20%的茶多酚。迄今为止,在植物叶片中同时含有这两种成分,并富有如此高的含量,非茶叶莫属。因此,凭感官审评难予定论时,人们可以通过测定茶叶中咖啡喊和茶多酚来鉴别真假茶。现将这两种成分的实验室常规测定和简易测定方法简要介绍如下。(l)咖啡碱的测定

①常规测定用移液管准确吸取可疑茶叶的茶汤20毫升于250毫升的容量瓶中,加入10毫升0.01N盐酸和2毫升饱和碱式醋酸铅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混和,静置10分钟,过滤。取滤液50毫升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0.2毫升9N硫酸溶液以沉淀多余的铅离子,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静置10分钟,过滤。取无色澄清液,用1厘米石英比色杯,以试剂空白作参比,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74nm处测定其光密度(E)。从E值大小查得被测液咖啡碱的含量,进而按下式计算茶叶中咖啡碱含量:

咖啡碱(%)={[E*C/1000*茶供试液总量*(250/20)*(100/50)]/样品干重}*100

(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312-87》)如果测得值低于2%或检测不出,则判为假茶或部分掺假。

②简易测定取可疑茶叶10片左右(如系碎茶取0.5克左右)放在洁净的玻璃试管内,慢慢点入10%的氢氧化钠液数滴,至茶叶湿润。尔后加入氯仿约2毫升(以浸没茶叶为度),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氯仿蒸气有毒性!),冷却后加少许活性炭,经搅拌后过滤。再取溶液2点放在玻璃片上,任其自然挥发,干后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若能见到有针状结晶,说明有咖啡减存在,若见不到针状结晶,那就是假茶

(2)茶多酚的测定

①常规方法吸取可疑茶叶的茶汤1毫升,注入25毫升容量瓶中,加水4毫升,加酒石酸铁溶液(称取7个结晶水的硫酸铁l克和4个结晶水的酒石酸钾钠5克,加水共同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5毫升,充分混和,然后再加PH7.5缓冲液至刻度,即为比色液。空白对照液,除以蒸馏水代替茶汤外,其余以相同试剂定容25毫升,用来作为对照。然后,分别吸取试液,在1厘米比色杯中,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0nm处测定光密度A。计算公式为:

茶多酚(%)=A*62.3*干物率(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0B8313-87》)

如果测定值低于10%(此时要参考咖啡碱的测定值)可判为假茶或掺假茶。

②简易测定法取可疑茶约1克,放入三角烧瓶内,再加80%酒精20毫升,加热煮沸5分钟。冷却后经过滤,澄清溶液中再加上述酒精至25毫升。将酒精提取液摇匀,吸取0.1毫升提取液,加入装有1毫升95%酒精的试管中摇匀。其内再加入1%香荚兰素浓盐酸溶液5毫升摇匀。如溶液立即呈鲜艳的红色,说明有较多的茶多酚存在;如果红色很浅,或者不显红色,说明只有微量或没有茶多酚存在,那就是假茶,或在真茶中掺了假。

一般经感官审评和上述化学分析法测定,真假茶泾渭可辨。倘若还有怀疑,那么,还可借助于仪器分析方法测定茶氨酸的有无,以便作出最后裁决。因为茶氨酸是茶叶所独有的化学成分。不过值得说明的是还有一些茶,它们之中,有的根本不是茶,如用人参叶制成的人参茶,罗布麻叶制成的罗布麻茶,桑树芽制成的桑茶,以及老鹰茶、柿叶茶、杜仲茶、枸杞茶、甜叶菊茶等等;还有一些“茶”,有的虽有茶,但掺入数量不等的药用植物叶拼制而成,如糯米茶、青春抗衰老茶、减肥茶、戒烟茶等等,此系人们习惯的称谓,不可与假茶混为一谈。

乔木?灌木?茶树类型到底有多少种?


茶树在扩散和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发生了各种变异。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大体形成了六种生态类型。根据茶的利用价值并由此发展起来的栽培区域和生产茶类在中国大体形成四大茶区。

茶树的生态类型

低纬高海拔乔木大叶型

处于23°N线以南,海拔800~2500m的云南中南部区域,是茶树的最适生态区。茶树呈乔木型,叶片特大或大,芽叶肥壮、多毛(野生型茶树多为少毛或无毛),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氨基酸适中,适制红茶。

以云南双江勐库大叶茶、勐海南糯山大叶茶、澜沧景迈大叶茶为代表。这一生态区多野生型大茶树。茶树易遭日灼伤,耐寒性弱,适应性较差,最低温度低于-3℃的地区无法生存。

南亚热带(包括边缘热带)乔木大叶雨林型

处于北回归线以南,海拔550m以下,年平均温度20~26℃,≥10℃年活动积温7000℃以上,极端最低温度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1800~2000mm,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属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包括云南东南部和广西南部。

本区亦是茶树的最适生态区,全年无霜,可终年生长。茶树多呈乔木型,叶片大,芽叶多毛,花萼多数有毛,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适中,适制红茶和特种茶,茶树抗寒性弱,适应性差,以云南麻栗坡白毛茶、广西中东大茶树、博白大茶树为代表。这一区域西缘亦多野生型大茶树。

南亚热带小乔木大叶型

24°~26°N线之间,海拔300~1000m,年平均温度18~22℃,属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区,包括广西和广东中北部、湖南和江西南部。本区是茶树的适宜生态区。

茶树多呈小乔木型,间或有灌木型,叶片大,叶质厚,芽叶多毛,花萼多数有毛,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偏低,适制红茶和绿茶,茶树抗寒性较强,适应性差异大,以广西龙胜大叶茶、广东乐昌白毛茶、湖南汝城白毛茶为代表。

中南热带小乔木大中叶型

26°~30°N线的长江以南地区,海拔800m以下,年平均温度16~19℃,土壤以红壤和红黄壤为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本区是茶树的适宜生态区。

多数呈小乔木型,间或有灌木型,形态变异大,叶片大叶或中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均适中,茶树耐寒、耐寒性均较强,适制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以江西宁都翠微茶、湖南炎陵苦茶、福建水仙为代表。

中亚热带灌木大中小叶型

30°~32°N线的长江中下游南北地区,海拔300m以下,年平均温度在15~18℃。

茶树形态多样性丰富,树型为灌木型,叶片有大中小叶之分,如湖北巴东大叶茶、湖南安化云台山茶、江苏宜兴阳羡茶等。低茶多酚、高氨基酸为其主要特点,多适制绿茶和红茶。

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灌木中小叶型

位于32°~35°N线的长江以北、秦岭以南、大巴山以东至沿海一带,海拔200m以下,包括江苏、安徽、湖北北部,河南、陕西、甘肃南部。

植被以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间或混生常绿阔叶林。本区是茶树的次适宜生态区。全年有5个多月的休眠期。茶叶产区呈点状或块状分布,主要集中在从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武当山、大巴山到秦岭一线的丘陵地带。

冬季干燥寒冷,常遭受严重冻害仍是主要自然灾害。以安徽六安独山种、河南信阳种、陕西紫阳种为代表。

中国四大茶叶产区

华南茶区

是中国最南部的茶区,位于福建大樟溪、雁石溪,广东梅江、连江,广西浔江、红水河,云南南盘江、牢靠山、无量山、高黎贡山南端一线。

西南茶区

是最古老的茶区,位于四川米仓山、大巴山以南,云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湖北神农架、巫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中北部。

长江中下游茶区

是分布最广的茶区,亦是茶树适宜生态区。北起长江,南至南岭北麓,东临东海,西达云贵高原,包括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湖北、安徽、江苏南部,浙江、江西、湖南全部。

江北茶区

是中国最北部的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以南,大巴上以东至沿海,辖江苏、安徽、湖北北部,河南、陕西、甘肃南部以及山东东南部。

细品绿茶与白茶,喝出好茶真滋味


[摘要说明]细品绿茶与白茶,喝出好茶真滋味

品味上好白茶、绿茶 白牡丹、白毫银针,龙井、毛峰……同时品鉴绿茶与白茶,吸引了不少爱茶之人。茶友林先生说,平日里他多品乌龙茶,对乌龙茶的了解也相对较多,对于绿茶与白茶,不少的知识还是盲点,此次直接与专家面对面地交谈与品鉴,他也想对绿茶与白茶的有关品质特征,更多几分认识与理解。 不同年份与嫩度的五种白茶同时冲泡,福州品品香茶行提供的白牡丹与白毫银针茶样得到了茶友们一致的好评。“这泡白毫银针茶汤鲜爽,白牡丹滋味鲜醇,两泡茶都不失为一泡好茶”。陈郁榕老师说,白茶营养丰富,一泡好的白茶内质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毫香显,滋味鲜醇,叶底浅灰,绿面白底,而品品香提供的茶样都具备了这些特征。 白茶的话题让现场的氛围一度火热,而第二轮冲泡绿茶的阵势,更是让不少茶友参与了激烈的讨论。龙井、毛峰、翠芽闽蜜香、炒青绿茶、碧螺春,品味五泡绿茶的不同特征,每位茶友也分别说出了各自对不同绿茶滋味的见解。五个茶样中,陈郁榕老师最认可翠芽闽蜜香,陈老师说,这一泡翠芽闽蜜香具有绿茶的香气特点,还具有特殊的香型,不失为一泡很好的绿茶。 专家来解好茶特征 品鉴着茶汤不同的滋味,陈老师告诉大伙,我国生产的六大茶类主要是制法的不同,使鲜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特别是多酚类中的一些儿茶素发生不同程度的酶性或非酶性的氧化,其氧化产物的性质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风格的茶类。绿茶在初制中通过高温杀青、破坏鲜叶子中的酶活性,因此具有了清汤绿叶之特征。而白茶在初制过程中,先经过长时间的萎凋后干燥,多酚类缓慢地发生酶性氧化,于是形成了白色芽毫多,汤嫩黄、毫香毫味显的特征。 陈老师说,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产于福鼎县。产区有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和水仙,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芽生产出白茶。而白茶的茶色为什么呈银白色呢?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银白色的缘故。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杏黄亮,滋味清鲜,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味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而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以及白牡丹芽叶连枝,成叶片抱心形似花朵状,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它的汤色杏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再说绿茶。陈郁榕说,绿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而喝绿茶也有不少好处呢,其中还保留了许多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名品绿茶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品鉴一泡好绿茶对人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