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云南大叶种的异类

发布时间 : 2019-11-16
云南大叶雪芽茶 极边大叶种白茶 红茶的叶种

【www.cy316.com - 云南大叶雪芽茶】

普洱茶原本就是历史名茶,现在又成了时髦茶。在过去二十来里,普洱茶一直在茶界江湖中混得风生水起,稳居茶中霸主地位,主要靠两大法宝:云南大叶种和越陈越香,前者是其“身份”的一个明显标志,后者是它“特质”的一种任性彰显。

“越陈越香”暂且不说,就说下让普洱茶身份受到质疑的“云南大叶种”。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普洱茶一度借此秘籍横行于沧江两岸数年,麾下弟子无数,才俊倍出,以冰岛挂帅班章领头,从临沧到思茅,从勐海到易武,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原本一路顺风顺水,可巨人也有阿喀琉斯之踵,普洱茶也有一大污点一直招人诟病——就是家门中出了倚邦小叶茶这一异类,这也是普洱茶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隐痛了。

一芽二叶倚邦茶

如果是不知名的小山头,或者非主流的茶山也就罢了,偏偏这个倚邦茶山历史上还很是有名,曾经贵为古六大茶山之首的倚邦小叶,狠狠地恶心了一把以大叶种著称的普洱茶。

普洱茶,倚邦永远是一个避不开也绕不过去的话题。

独领风骚

说起来历史上的普洱茶扬名立万之时,倚邦茶也是居功至伟。

普洱茶在历史上有一段最辉煌的时期,也就是它成为皇家贡茶向朝廷岁贡的黄金时间,从明隆庆四年至清光绪这段黄金时间,成就了两个历史上大放光彩地方,其中一个是成为滇茶重要集散地的普洱府(现为宁洱),另一个便是统辖古六大茶山的重要原料和生产基地—倚邦。

这一时期的倚邦在古六大茶山中独领风骚,史载:“普洱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砖)、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倚邦本地茶叶又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着倚邦”之说。曼松寨是极富盛名的贡茶产地,与普通纳贡的官茶不同,只有曼松茶是供皇帝专用的贡茶。据史料记载,皇帝指定曼松茶叶为贡茶,其他寨茶叶概不要。曼松茶叶质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所以其他茶山的茶农,均得出钱购买曼松茶叶上献皇帝。

普洱茶如今又火了,倚邦茶又成了新的热点,其一还是因为有戴过贡茶皇冠的曼松茶。现今倚邦王子山、背阴山等处遗留的为数不多的曼松古茶又以品质绝佳、价格奇高又产量稀少,成为众多普洱发烧友心目中一泡难求的土豪茶;另一个原因却是关乎其身份问题,一个长期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又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倚邦茶小叶种的形象与现今定义的大叶普洱茶不符,以云南大叶种为标志的普洱茶家族里,为何会有小叶种的倚邦这一另类?

外来和尚

对于这一问题,现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明清时期茶马贸易的兴盛和普洱入贡名声大噪带来的放大效应,致使很多外族涌入这片热土淘金,其中就有携带当地的小叶茶种的来自四川的茶农,在这里种植了这些种茶,所以有了今天的倚邦小叶种,另一种说法是则认为倚邦小叶茶也属于大叶种系列,因其特色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土壤让它发生了变异,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当地俗称猫耳朵的小叶形状。

倚邦茶山,人称有小叶茶,云南茶叶老专家张芳赐教授多次考察过象明、倚邦一带的茶山。他认为,所谓的“小叶种”,其实还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性状对比下来,同四川的小叶种完全是两回事。叶面大小只是一个参数,不是品种划分的绝对依据。同一品系的多元性状,是不同生存环境和种源结构复杂的表现。云南少数民族认识、发现、筛选和种植茶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交通与外部完全隔绝的状况下,这个过程是独立完成的。人们用了几千年时间,从众多的野生茶树中挑选了最适合人类饮用、茶类物质最丰富的普洱茶种。从植物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一个品系拥有的多元性状越繁多,除了证明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外,还证明了种源结构丰富多彩和种系发展源远流长。多样性的云南大叶种群落成员,全面反映了云南众多的野生茶树和丰富的茶缘植物的历史和现状,证明云南处于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在茶种分类上,有一种根据茶叶叶片面积划分的方法,习惯上将叶片面积在20平方厘米以下的称小叶种,20~40平方厘米的称中叶种,40~60平方厘米的称大叶种,60平方厘米以上的称特大叶种,这种划分仅从叶面积来划,没考虑其植物学的其他因素,如果考虑到茶种、茶叶内含物质、茶树变异等因素,中叶种主要是大小叶种的变异,特大叶种应属于大叶种。大叶种是云南特有种,小叶种则分布较广。

在普洱茶原产区的古茶园中有多个古茶园中大叶种、小叶种并存,例如倚邦、莽枝、革登、那卡、困鹿山、黄草坝等。变异之说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这么多茶区都会有小叶种存在,但通过对比倚邦等茶树小叶的外形和理化成分,发现和内地小叶种的区别不大,且大面积的物种变异似乎在植物学上难以解释。

倚邦小叶种的归属之争,和普洱茶类别所属之争一样,至今仍无定论,悬疑离奇的身世和充满争议的归属话题,也许正是普洱茶和倚邦茶让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精选阅读

寻味六大古茶山——倚邦


名山古树,一茶流芳。

关于古六大茶山,茶友都听烦了,几乎每一个茶商都在说,真可谓听的云里雾里,到最后还是搞不懂六大茶山是那六大山,六大茶山到底怎么样?

古六大茶山中的政治、经济中心——倚邦。

一、倚邦简介

倚邦因盛产茶叶,被称为“磨腊倚邦”在傣语中有“茶水井”之意,面积约360平方公里,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详地,也是明清两朝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经济中心和普洱茶集散地。

明隆庆年间,倚邦被划为十二版纳之一的版纳倚邦,统一管辖当时的六大茶山。

而在清阮福《普洱茶记》中也有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由此可见倚邦在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中的地位。

二、倚邦地理位置

倚邦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的最北部。北接景洪市勐旺乡,南连曼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位于古六大茶山通往普洱府属思茅厅要津、结合部,是滇藏茶马古道源头的中心枢纽,在普洱茶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

三、倚邦历史

明清是倚邦普洱茶最繁盛的一段时期,雍正至同治年间,大量茶农、茶商涌入开垦茶园,成立茶庄商号,倚邦茶商店铺林立往来茶商穿梭在青石小巷间,一片热闹繁盛景象,每年茶叶生产总量可达一万担以上,在很长一段时期一直处于古六大茶山政治经济中心,管辖六大茶山。

倚邦产的普洱紧团茶又称为“元宝茶”销往四川、西藏、贵州等地,一部分还远销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鼎盛时期的倚邦是贡茶的首选地,古有“吃曼松看倚邦”的说法,倚邦曼松茶自清雍正年间起,就被列为贡茶首选,进贡朝廷,这一制度一直持续到清末光绪年间,因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普洱茶贡茶制度才被迫停止。

清末,倚邦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茶农茶商在动荡中四散,茶产量开始逐渐减少,倚邦的统治地位逐渐向新兴起的易武茶山转移。1912年后,倚邦古茶山重新走上正轨,销量也有回升的趋势,但好景不长,1942年,基诺族、瑶族起义,攻打倚邦古镇,战火将繁盛的古镇变成了一片废墟,倚邦古茶山从此走向衰落。

四、倚邦茶的特点

倚邦主要以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为主,滋味浓厚,苦涩适中,回甘爽口持久,长于山野气息浓厚,茶气强烈。而对于倚邦最有名的茶当属“贡茶”曼松,曼松茶叶质肥厚,其味甘香可口,提神醒脑功效明显,历来被茶客推崇。

倚邦古镇承载了普洱茶古茶山久远的种茶史和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再走在倚邦古镇斑驳的青石板上,曾经辉煌繁盛都烟消云散,只留下岁月斑驳的痕迹,伴随历史载入史册,而现在的倚邦又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普洱茶界,迎接新的挑战。

云南大叶种有哪些主要品种?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它们都是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

“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中、龙陵、德宏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沅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

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198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199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梅、云瑰、矮丰等;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0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此外,近几年来,云南出现诸多云南大叶群体种的后代,如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香归”(注:香港回归之意)系列、凤庆茶科所选育的清水系列、凤选系列,它们是“凤庆种”、“勐库种”的后裔。

云南大叶种,世界茶树的基因库


在1824年,英国人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开始,世界茶树原产地便争论了一个多世纪。许多科技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対茶树原产地的间题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有“阿萨姆茶源说”“伊洛瓦底江茶源说”“东南亚茶源说”等等。因为中国和印度都发现了野生古茶树,“印度茶源说”并未被彻底反驳,反而引来了“二源论”的讨论,即茶树原产地存在两个区域:个是印度的阿萨姆,另一个是中国的云南。

严谨的专家们认为只凭野生茶树的出现就认定其为发源地,缺乏科学依据。这样的争论直到云南澜沧江中下游一带丰富的茶树资源被学界考察研究后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云南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的发现证明了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在云南,茶树由野生型到栽培型的驯化过程是在云南完成的,尤其是在云南澜沧江中下游流域沿岸。

云南丰富的茶树资源,终结了一百多年来的茶树原产地的之争,并向全世界展示了云南现存的,生态各异的茶树群落。在这里,茶树形态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连续性变异,大叶、中叶、小叶种类俱全,从野生型茶树、过渡型古茶到栽培型古茶树类型齐全。

云南省林业调否规划院,在2017年2月发表《云南古茶园(树)资源调查研究》一文中总结道。云南古茶园哈越历史年代长,资源丰篇,分布地域,类型多样,以野生群落为主且群落稳定,林地型占茶园面积古上茶园总而积的94.0%。目前绝大多数山树处于白然态生长,上地所有?茶树所有权为有的面积占66%以上。因此,云南古茶四足中国及至世界白然遗产中的宝贵植物种质资源。

云出茶树源不仅数量丰富,而目品质优异,云南茶树利质资源在中国茶树的科研、白种、生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云大叶种内含物质卡,共中多酚、几儿茶素和加啡碱等茶叶的主要成分高于中小叶种。云南省衣科院茶叫研究所通过系统选育、杂交育种等?种方法,选行出一批茶树长科.动库人叶茶、勐海大叶岽、风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均属于回家级茶树良种。

二十纪五十年代以米,云南大叶条被广泛引种到广海南,广西、四川、进州以及湖岸、浙江,福建等部分茶区,除有些省份大面积种植外,很大程度上是被厂泛应用在新品种选育方面,通过化、分离,杂交、选择产生了诸如云抗系、蜀永系、黔湄系、福云系等系列良种和品系。

利用云南大叶种加工名优绿茶技术


云南大叶种芽肥叶大,叶肉厚而柔软,叶色较浅呈黄绿色,多酚类和水浸出物含量高,制红茶品质优。  

重庆涪陵地区的茶园主要建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为了响应国家红茶出口的需要,所种的茶树品种多为云南大叶种,茶厂设备也是红碎茶加工设备。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的变化,红茶销路不畅,当地茶农希望生产绿茶,特别是名优绿茶。然而,云南大叶种生产红茶是一个优良品种,用它生产绿茶,往往存在“外形粗大,色泽深褐,滋味浓涩”等致命缺点,缺乏绿茶应有的“色绿味鲜醇”的品质风格。1996年课题组接受了浙江省科委的任务,对口支援涪陵地区,第2年课题组反复试验,利用云南大叶种加工成了极品绿茶——“巴仙银尖”茶和“巴仙碧峰”茶。  “巴仙银尖”茶创制当年,就以优异的品质获得了1997年重庆市“三峡杯”名茶评比金奖、全国第2届“中茶杯”二等奖和97国际茶会银奖,1999年,又获全国第3届“中茶杯”特等奖;“巴仙碧峰”茶荣获全国第3届“中茶杯”二等奖。“巴仙银尖”茶和“巴仙碧峰”茶的创制成功,为大叶种名优绿茶的创制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现将制作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 1.鲜叶摊放程度比小叶种偏重  

加工名优绿茶,鲜叶都须适度摊放。小叶种加工名优绿茶,鲜叶摊放失重率掌握在17%~20%较有利于品质的形成,而用云南大叶种加工名优绿茶,鲜叶摊放失重率应掌握在20%~25%,以使杀青工序顺利进行和提高内质。其原因是同等嫩度的云南大叶种含水量比一般的小叶种高,茶多酚含量也高很多,较长时间的摊放可散发较多水分,能促进一部分水解酶活性的提高,使部分大分子化合物如酯型儿茶素和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改善口感。在云南大叶种鲜叶摊放过程中,尽量少翻动,最好不翻动,因为云南大叶种叶质柔软,翻动很容易碰伤叶子,引起红变。

 2.采用滚筒杀青

云南大叶种叶质柔软,且多酚类含量高,若采用锅炒杀青,在杀青过程中,杀青叶易受机械力的作用而损伤,使部分茶多酚被挤出,与锅表面铁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使干茶色泽绿中带褐。采用滚筒杀青,杀青叶在滚筒中自由滚动,不受外力作用,茶汁不会被挤出,杀青叶能保持很好的色泽。

3.掌握“老杀”原则  

杀青程度适当偏“老”,杀青叶香气高。在名茶加工过程中,杀青原则是在不产生焦边焦叶的前提下,杀青程度尽量重一点,这一点,对于用云南大叶种加工名优绿茶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云南大叶种杀青叶的失重率可掌握在40%~45%,有的也可达50%左右。杀青叶的含水量会影响做形时茶汁的挤出程度,杀青叶含水量高,做形时茶汁易挤出,制成干茶后色泽暗绿;杀青叶含水量低,做形时茶汁不易挤出粘附在表面,有利于干茶色泽的形成。

 4.做形时用力宜轻不宜重  

名茶需有优美的造型,在加工过程中,要把茶叶做成一定的外形,必须要有外力的作用。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加工名优绿茶,做形时要特别讲究用力的大小和方式,根据多次反复试验的结果,用云南大叶种加工名优绿茶做形时,用力掌握的尺度是在不让茶汁被挤出而粘附在茶条表面的条件下用最大的力,这一点对茶叶的成形和色泽的保护都非常关键。用力过轻,干茶色泽虽好但外形松大;用力过重,挤出茶汁,干茶外形虽紧结但色泽呈暗绿。掌握合理的做形用力程度是干茶造型完美、色泽鲜丽的保证。

 5.干燥易采用烘干方式

云南大叶种茸毛含量高,采用烘干方式把茶叶加工成烘青型或半烘青型的名茶,能保持茶叶表面的茸毛,使干茶满披茸毛,色泽绿中透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如采用炒干方式,茶叶表面的茸毛会在炒干的摩擦过程中掉落,失去其观赏价值。同时,炒干的茶叶由于叶表面的经常摩擦,干茶呈灰绿色,滋味浓涩,与名优绿茶的“色绿味醇”要求不符。

 6.烘干温度宜适中  

发挥云南大叶种茸毛含量高的品种优点,制成多毫型的名优绿茶,是挖掘云南大叶种品种优势的重要之处。多毫型的名优绿茶在干燥时,特别是在足干时,烘干温度的掌握非常重要,温度高于95℃,会使芽上的茸毛受高温影响变成褐红色,且干燥后的茶叶油润性差;温度低,对干茶色泽影响不大,但香气略感偏青,且工效很低。利用云南大叶种加工名优绿茶,足干时,热风进口温度以80~90℃为宜,有利于内质和外形品质的形成。

如何选购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采购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时,在注意茶叶内、外品质“正常”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关注茶叶品质的季节性变化:茶叶的品质,一年中有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茶较差。就春茶而言,农谚云:“清明茶叶是个宝,立夏茶叶变成草,谷雨茶叶刚刚好。”因此,谷雨以前的茶叶,应是重点关注的采购对象。

(2) 关注茶叶立地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不同生育环境对茶叶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古人云:“茶地南向为佳,向阴隧劣。故一山之中,美恶相悬。”就是说,产自东南 坡、南坡的品质优于北坡、西北坡的茶。又“高山云雾出好茶”,就是生长在海拔较高、云雾缭绕环境下的茶品较好。但是,“高山”茶不是海拔越高越好,相对于 内陆茶区来说,云南大多数茶区都已经是很高的“高山”了。

海拔过高,茶树叶绿素积累少,氨基酸含量下降,茶多酚、花青素等苦涩味物质含量增加,使茶树嫩叶颜色偏黄,甚至出现色白而光洁的类似缺“锌”症状的叶片,这类产地的茶青,更适合加工“红茶类”茶品,加工晒青毛茶,鲜爽不足,苦涩有余。在云南,海拔在 1 200~1 800米之间的地区,采制加工的晒青毛茶,品质综合性较好。

(3)关注茶条的揉捻质量:茶条的揉捻质量, 主要指两方面,即条形浑圆与乌润。“茶条浑圆”是揉捻质量好的表现,扁条、短碎、松泡是制作粗糙或茶青粗老的表现。“茶条乌润”表明叶细胞经揉捻以后,部分破裂,使“细胞汁液”溢出,这是获得充分“茶气”和确保水浸出物含量达到或超过38%的基础。揉捻不足,细胞破碎率过低,茶品滋味淡薄、香气低淡,浸泡时茶汁溢出缓慢,有效营养成分浪费较大。

世界优良茶树种群——云南大叶种


在举世闻名的植物?王国一一云南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的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就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茶树种质宝库。从1953年开升始,我们在佛海茶叶试验场(省茶科所前身)从事茶树良种选育工作,每年要到茶乡进行调查研究。那丰富的茶树地方品种、神话般有趣趣的关于茶树起源的传说、名震世界的茶王树隐迹深山的野生茶林、独特的茶树栽培技术、原始的普洱茶制作方法、多彩的民族茶文化,都是我们感兴趣的调查内容,它们是研究普洱茶的宝贵原始材料。

云南大叶种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其种子是自然杂交的产物。用种子繁殖而成的茶树,是一个由形形色色形态特征组成的种群,它在茶树分类中称为云南大叶变种。云南大叶变种与我国各省普遍栽培的小叶变种和印度栽培的阿萨姆变种,成为茶种植物中的主要变种,是现今世界上栽培的三大主要的茶树种群。

云南大叶变种茶树种群,又称中国大叶变种(C.S.VarMacrophylla):简称云南大叶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认为“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为了不与分类学上的“种”混同,而把云南大叶种改称为一一云南大叶茶。后来云南大叶种和云南大叶茶均被采用,两个名称均沿用至今。

云南大叶茶是南亚热带和地处世界热带北缘的准热带气候型茶树。树形为乔木或小乔木,叶大而厚软,芽头粗壮而多茸毛,发芽早,产量高,茶多酚含量高最适合制传统普洱茶和滇红工夫茶。所制普洱茶历史上有“名重天下”之美誉。所制红茶具有小叶种红茶之香、印度红茶之色和味的品质特点。云南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哺育出云南大叶茶优良的品质,也造成云南大叶茶抗寒性较差的缺点。

小叶茶变种茶树种群,也称中国武夷变种(C.S.Var.bohea):简称小叶不种。因最先自福福建省武夷山采集的茶树标本进行分类鉴定,而被命名为中国武夷变种。小叶种茶树为灌木或小乔木,属温带气候型树种。叶小芽壮而发芽密,氨基酸含量高,最适合倒造外形细秀精美、香高味醇爽口的绿茶。我国许多历史名优绿茶均产自小叶种,小叶种茶树适应性厂广,耐寒性强,除在我国广泛栽培外世界上有50多个家曾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小叶种茶树栽培,就连制茶饮茶的方法,也是由我国引入的,因而我国被公认为茶的祖国。

阿萨姆变种(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茶树种群,是热带气候型茶树,树形为乔木或小乔木,叶片特大而薄软,发芽稀,生长期长。茶多酚含量高,适合制滋味浓强的红碎茶(CTC茶)。印度阿萨姆种CTC红茶质优量大,在国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但阿萨姆变种茶树的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虫害能力差,且其性状非常混杂,故印度茶叶科研机构很重视无性系茶树良种选育,选育出批品种性状纯、抗逆性强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在印度大部分茶园栽种无性系良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印度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