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茶 佳茗之中求健康

发布时间 : 2019-12-02
传统乌龙茶 黑茶健康茶 传统制茶工具

传统乌龙茶。

中国五千年的饮茶史发展出众多的品种,根据发酵程度与茶叶颜色的不同,可将茶分为绿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和黄茶六大类。

绿茶:未发酵,营养程度高

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主要品种有龙井茶、六安瓜片等。绿茶所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B群、茶多酚、茶单宁、茶碱等营养成分都比其他茶叶高,无论是抑菌、抗辐射、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还是升血白细胞,效果都比别的茶种好。但绿茶中叶绿素含量很高,因此容易刺激肠胃,有胃溃疡或喝了绿茶就容易呕吐的过敏体质者就不适宜饮用。

白茶:轻发酵,退热祛暑解毒

白茶又被叫做包种茶,加工方法特殊而简单,既不需杀青,也不需揉捻与发酵,只经过萎凋、干燥两个程序,基本上靠日晒制成,因表面满披白色的绒毛,故名“白茶”。代表品种为白牡丹、白毫银针、寿眉等。白茶能解毒散热,在我国华北和福建地区被广泛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

青茶:半发酵,不适合空腹饮用

青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的总称。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闽南安溪的铁观音,广东潮安的凤凰水仙和台湾的冻顶乌龙等都是名品。乌龙茶含咖啡因少,男女老少都适宜,且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也是减肥的良药。但它的发酵期仍比较短,仍偏寒性,所以不太适合空腹饮用。

红茶:全发酵,温和不伤胃

红茶是全发酵过的茶,习惯以产地来命名,比如大吉岭红茶、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福建的闽红、湖北的宜红等都是名茶。因为红茶的咖啡因含量比绿茶少,对于脾胃虚弱的人也更温和、不伤胃,更适合体寒者饮用,尤其是妇女产后饮用加了红糖的红茶,对调理身子最有补益。

黑茶:后发酵,性质更温醇

黑茶是由绿茶紧压堆积发酵而成,代表茶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近年大行其道的普洱茶也能算作黑茶的一种。黑茶性质更温醇,适合胃虚和体虚的人经常饮用,喝它不仅温暖脾胃,还能够降血脂与血压,有效减轻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

黄茶:闷堆发酵,健脾养胃助消化

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形成了“黄汤黄叶”的品质风格,代表茶为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沩山毛尖等。黄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很适合平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饮用。

小编推荐

从来佳茗似佳人--国茶之道


民间俗语,把饮茶唤做“吃茶”。自然一般都不会把茶叶吞下肚,而是要品那清香四溢,色泽透亮的“茶汤”。被烘干炒香的叶芽,在沸水中逐渐舒展,山野林间的清气在齿颊间弥散,令人有出尘之想。当此之际,实在不宜提一个大煞风景的问题:面前这盏茶汤,里面究竟有多少农药残留物质?这清亮透底的液体中,除了茶多酚等有益物质外,是否还含有超标的重金属?

2005年8月1日,欧盟决定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当月,浙茶(占全国绿茶总出口量七成以上)对欧盟出口403.9吨,同比下降36.2%。同时,由于日本宣布2006年5月将实行新的食品卫生标准,中国乌龙茶对日出口量急剧下跌。据统计,今年1至8月,我国乌龙茶出口大县福建安溪(占全国1/3市场)仅出口1987.2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4.6%。

纷纷扰扰之间,把人们品茶的怡然之乐去了大半,也使人们心怀戒惧:欧洲人日本人喝不得,难道我们就喝得?

几片嫩叶,一盏茶汤,浸润出来的已不只是雅人深致,而是科学标准和贸易壁垒等沉重话题。

喝不喝?——

“农残超标”言之有据还是危言耸听?

“国茶农残超标之说,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的一块政治筹码。”陈宗懋语出惊人。

这位目前中国唯一的一位茶院士表示,茶叶农残问题早已存在,近年来突然喧嚣并日益严重,主要是受各类贸易壁垒的影响日甚。尤其是从1999年起,中国入世前夕,欧盟就大幅度地调整了农残标准。迄今调整了七次,检测农药的品种从原先7种增加到186种。

他说,世卫组织对查验的残留标准是以风险评估为准则,对毒性大、接触量大的严控,对较小的则宽松。而欧盟标准以仪器食品内的最小可验出的农药成分量作为标准,是非常不合理、不科学的。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测试结果表明,茶叶农残进入茶汤中的含量一般只有1%左右。如果按全球日均最高13克的茶叶消费量来算,即使100%农残超标,铅的浸出率以20%计算,每升茶汤中铅含量也只有20微克,均低于我国饮用水含铅标准的每升水含铅30微克/升和国际饮用水标准的50微克/升,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影响。

2003年,一些媒体曾暴炒杭州龙井茶铅含量超标事件,陈宗懋第一个站出来力挺龙井茶,他说:“没有必要夸大茶叶的安全问题,龙井茶尽可放心喝。”

陈宗懋指出,茶叶含铅超标普遍,主要是国内标准的设置不合理所致,国内标准较国际标准远为严格。在1970年代卫生部门没有征求农业部门意见,就制定2mg/kg作为限量标准。后来,业内人士发现欧盟为5mg/kg,香港为6mg/kg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均为10mg/kg,最讲究的日本则为25mg/kg,都与我国的标准差异巨大。

鉴于茶叶铅超标已严重阻碍消费和出口,国家有关部门宣布废止了上述标准。从2005年10月1日起,茶叶相关指标将执行新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也不再单独执行茶叶卫生标准。

由此可见,农残超标一说,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只是标准的设定使人杯弓蛇影。在1999年6月30日到7月1日,欧盟对氰戊菊酯类农药的标准一天之间就下降了100倍。当时陈宗懋质问欧盟的有关专家:“原先的标准与现在的相差100倍,哪一个才是科学的呢?”他们只好说:“用科学解释不清,这是政治和生意方面的事。” 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明了个中玄机,茶看来是可以放心喝了。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现代生活纷繁复杂,还是要消耗不少心力自己去甄选茶叶,因为泱泱茶叶大国,却没有一个铮铮作响的茶叶名牌。

喝什么?——

从来佳茗似佳人,可惜佳人未留名

事实上,品牌缺失正是国茶的心腹之患。

据报道,世界上每秒钟有1252杯立顿热红茶被饮用,119罐立顿冰红茶被消费,其年销售额目前已经突破28亿美元。而雀巢咖啡的品牌运作同样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每秒钟有3600杯雀巢咖啡被人喝下;早在2001年,雀巢咖啡在中国的销售额即达到70亿元,约占全国咖啡销售额总量的80%以上。

近年来,雀巢与可口可乐联手推出雀巢“冰极”冰爽茶,以经营碳酸饮料为主的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天与地茶、岚风绿茶、阳光冰红茶,而统一、康师傅等台资企业也纷纷介入茶饮料市场。那么,本土国茶何以应对?

浙江省茶业行业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孙状云分析,现在中国茶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名茶而无名牌,中国出口的绿茶占全球90%以上的份额,但是大部分都是传统的珠茶和眉茶,属于低档低价产品。国内茶叶出口主要是以原料的形式出口到国外,无法控制终端。近年来,中国绿茶出口量翻了一番,出口价却下跌了30%~50%,毫无利润可言。

目前,我国茶产业现状极为堪忧:我国茶园面积约占全世界的45%,产量仅占世界产量的22%,平均每亩单产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04年,茶叶出口产值仅有4.7亿美元,均价不过每公斤1美元左右,远比不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

中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爵杉表示,中国茶业效率低,竞争力差,全国有8000多万茶农依靠传统作坊制茶,在茶叶的品种、品质和生产效率上都无法保证。因此,当务之急是建成一些大型生产基地,扶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培养品牌意识,继而催生品牌效应。

从来佳茗似佳人,可惜佳人未留名。专家认为,实施企业商标战略,打造中国茶叶品牌,已成为中国从茶叶大国走向茶叶强国的必由之路。

怎么喝?——国饮之“道”,道广且长

早在1994年,陈宗懋就大声呼吁提倡茶为“国饮”。遗憾的是,十几年来碳酸饮料仍然比茶饮料更受国人追捧。

不过,国际上喝茶之风却大行其道。英国将茶称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法国人视茶为“最浪漫、最温柔、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被视为“万寿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美国并非茶叶消费大国,但据报道,这两年来美国家庭的茶叶消费量增长20%,有一半的美国家庭进入饮茶行列。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有饮茶的习惯。

“茶不会被饮料所代替,因为茶更利于健康。茶是消耗量仅次于水的饮料,全世界40%的人喝茶。”陈宗懋介绍,不同茶叶品种的功效各异:要减肥,或者有心血管毛病的人,饮乌龙茶、普洱茶最好,红茶次之;要抗癌,就以绿茶和乌龙茶较好。绿茶属凉性,夏天较适合;而红茶和乌龙茶暖胃,适合冬天喝等。

中国茶业的市场巨大,2003年中国茶叶产值为120亿元,茶饮料和其他茶的深加工产值达120亿元,茶馆、茶艺等收入达100亿元,茶业总产值已达350亿元。

知名文艺评论家侯军指出,当今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茶文化必将伴随其传统文化母体一起复兴。因为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例如茶是沟通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桥梁,是世俗生活与宗教境界之间的中介体,是东方伦理和东方哲学的集中体现等等,恰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所缺少的。

2005年3月,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八家国家级的茶叶科研、教育、文化专业机构共同倡议:鉴于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建议政府设立“全民饮茶日”,进一步弘扬中华茶文化;提倡节俭质朴的茶德,倡导以茶倡廉;在政府举办的宴请活动时,大力提倡“以茶代酒”;加强茶的深度开发,普及茶饮料等。

“百姓日用谓之道”。道是何等玄妙的东西。老聃在《道德经》中叹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我们庸常的世俗生活中各种器物用品,究竟有何“道”可言?可能只有茶是合乎“浊以静之徐清 ,安以动之徐生”的“道”,所以也只有茶生发出一套独有的审美体系——“”。可惜在的发源地,在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地,茶饮料并非是真正的国饮。在茶叶人均年消费量上,我国仅为300克,而英国是2500克土耳其为2200克,日本1000克。由这个比例来看,茶成为真正的“国饮”似乎还有漫长的道路,而这其中的空间则给国内的茶商提供了驰骋比试的舞台。

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笙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春天茶农采制新茶的情景。并且在唐朝就有春分时节采摘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可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误区一: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而“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他说,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是清明节前采制,但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以普洱茶为例,班章重香、易武重味,因此班章区域比易武区域采摘较早,3月下旬就可采摘,而易武应以清明后为最佳。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最后,老张一边摇头一边说到,还有的人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新茶才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喝,结果坏肚子了吧!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听了那么多,才发现原来春茶的讲究那么多,其实在此之前,连小编自己都以为春茶真的是越早的越好,感觉越早的越新鲜嘛,结果全然不是这样,果然是涨姿势了。

很快,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大家都想赶紧品尝。但作为消费者,应该认准的还是茶叶的品质,是否是真正的春茶、新茶。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因此,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好茶,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春茶以早为喝”、“春茶越早越好”在近几年成了另一个被热炒的认知概念。清明前的春茶,早一天就高一个价,清明后的茶,晚一天掉一个价。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要给大家提个醒,澄清几个误区:不要太过执着于追求茶叶之“早”,因为春茶可不一定是越早越好!

1、所有春茶采摘时间都在明前为佳吗?

中国的顶级名优绿茶,很多集中在以安徽、浙江、江苏为核心的长江流域江南茶区,但这里的顶级绿茶,绝大多数不是早生种,发芽率受天气制约的因素很强,最好地方的原生种一般都要到3月中下旬之后才出得来。

以西湖龙井为例,最特级的原料是来自群体种的一芽一、二叶,而非早生种的细嫩单芽,采摘的最好时间是在4月初而不是更早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它们的物质内涵最丰富,口感亦为最佳。

而除了江南茶区,云南普洱茶亦然,根据当地制茶的经验,班章茶重香,因此班章区域的茶要早一点采摘的茶做出来是最好喝的,所以3月中下旬就差不多开始采摘了。但易武区域却恰恰相反,易武茶中汤水滋味,最好的采摘制作时间应该是清明以后为最佳。

可以说,每个区域有其各自的地理、气候和树种条件,也都有其专门的采摘时间,一味求“早”,其实是对不同茶叶差异性的漠视。

2、春茶是越早品质越好吗?

为了争“早”,国内一些茶叶产区的茶商早就各显神通。有产区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大棚茶叶,但是大棚茶叶生长期短,有效营养成分累积不够,口味淡、不耐泡,始终不能与棚外生长的茶叶相提并论。

而为了占得先机,有一些茶农则瞄上了茶品中的“早生种”,比如乌牛早就是个范例。像乌牛早就差不多要比龙井要早半个月萌发,比西湖这个区域原生的群体种差不多要早一个月萌发上市。而每逢少量新茶上市之时,就是假茶纷至沓来之日,用乌牛早冒充“西湖龙井”,早就屡禁不止。

外省茶冒充名优绿茶更不在少数。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云贵川的茶叶成熟上市的时间普遍要比江浙区域要早,所以更有投机者以次充好,“李逵”没上市,“李鬼”就唱起主角。

这些都是一味求“早”,所催生出的市场乱象,它们最终让浮躁的茶商陷进了市场炒作的泥潭,也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3、春茶都是全芽头最好吗?

另外,制作传统的名优绿茶,对其品种和滋味都有了成熟的体系,并不是全芽头最好。因为茶叶的内含物质在茶树的不同部位含量不一。茶多酚、咖啡碱就主要分布在第一、二叶,氨基酸主要分布在芽头。

所以芽头固然鲜嫩,但是口感的醇厚度还是需要叶片中的内物质作为支撑。比如说经典茶中的太平猴魁,正宗的太平猴魁就要求“两叶一芽”。

4、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事实上,大家追茶不应该是追“早春茶”的概念,而应该是“头春茶”的概念。

头春茶就是一年中第一波发芽长出来的标准叶子,只要是开年的第一次采摘,就都是头春茶。因为茶叶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累积了非常多鲜爽的滋味和营养物质在里面,所以它只要是头春茶,这些口感鲜爽的东西及营养物质就在里面,而并不表示越早越好。

只要我们喝到的是头春茶,等的时间久点也是值得的。我们不妨学习一些嗜好绿茶、经验丰富的老茶客,他们往往一次性订购十来斤春茶存放在冰箱,慢慢品饮,隔年春茶上市再购买。

观点:是头春茶,晚一点也不怕。结合引言提到的好茶的概念:口感舒服,身体舒服,钱包舒服。明前茶和谷雨茶,采摘时间差别不大,只要是头春茶,口感、身体感受差别也极小,而价格上却相差悬殊。哪个更“好”?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茶是拿来喝的,除了一些送礼的讲究,春茶求“早”真不如求“好”。

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笙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春天茶农采制新茶的情景。并且在唐朝就有春分时节采摘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

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可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误区一: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而“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他说,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是清明节前采制,但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以普洱茶为例,班章重香、易武重味,因此班章区域比易武区域采摘较早,3月下旬就可采摘,而易武应以清明后为最佳。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最后,老张一边摇头一边说到,还有的人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新茶才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喝,结果坏肚子了吧!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很快,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大家都想赶紧品尝。但作为消费者,应该认准的还是茶叶的品质,是否是真正的春茶、新茶。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因此,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好茶,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警惕,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笙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春天茶农采制新茶的情景。并且在唐朝就有春分时节采摘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

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可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误区一: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而“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他说,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是清明节前采制,但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以普洱茶为例,班章重香、易武重味,因此班章区域比易武区域采摘较早,3月下旬就可采摘,而易武应以清明后为最佳。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最后,老张一边摇头一边说到,还有的人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新茶才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喝,结果坏肚子了吧!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很快,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大家都想赶紧品尝。但作为消费者,应该认准的还是茶叶的品质,是否是真正的春茶、新茶。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因此,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好茶,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从来佳茗似佳人,美茶则有美名配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远方的朋友给苏轼寄来了试做的新茶,苏大师一时感慨写了这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全诗句句写佳人,同时又句句写佳茗,描摹了老半天,苏轼最后来了一句“我写这首小诗你们笑笑就好了,好茶本来就是像美人呀!”诗人真是文艺又幽默呢,不过的确也是,好茶像佳人一样曼妙,值得细细欣赏品味,若是再配上一个好听的名字,真是赏心悦目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约2000多种茶叶,不管是传统名茶还是地域性的特色茶,总归都有个名字,而我们中国人取名向来非常有意境,尤其是那些名茶,都是擅长搞文艺工作的雅士们取的,又怎么会不好听呢!七彩哥先说一些,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这一类知名度极高的都不说了,以下名单大家随意感受下——

怎么样,这些名字是不是看上去就觉得耳目清亮,大方舒展,不过有的茶友可能觉得不过瘾,这些传统名茶现在都还存在,似乎少了一抹神秘感!放心,还有另外一个名单,这些佳茗都是历史名茶,曾经失传,现在恢复或用旧名唤新茶的,端的是前人妙思,朗朗上口,活色生香,有极致的俏丽和灵动,屏住呼吸往下看!!!

大家可能发现了,这些茶叶的名字大多都是根据地名来取名,但这些地名都好听呀,就像七彩哥家的云南普洱,“云南”意为彩云之南,多有feel~~~而“普洱”这两个字念起来就觉得很有味道,看字形也是很有底蕴哒,哈哈,再说下去七彩哥自己都要醉啦!

要想把所有茶叶的名字都搜集完会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你的家乡有什么名字很好听的茶叶,欢迎在文末“写留言”处告诉我们,七彩哥期待看到一些非常小众的区域性特色茶,长长见识哦!

不过在茶文化历史上,茶叶可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受人推崇,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根据茶的特点而来的别称有:苦口师、冷面草、余甘氏、森伯、离乡草等;根据功用而来的别称有不夜侯、涤烦子等。这些文言文味很浓的别称似乎倒也看不出什么特别不好,接下来这些就让人不高兴了!

晋代时茶叶刚刚开始在士大夫之间流行,王濛就是茶叶的粉丝,十分喜爱,可还是有很多人不能接受,每次王濛邀请大家去家里玩都要让大家喝茶,让下属十分头疼,纷纷说“今日又要遭水厄了!”意思就是又要吃茶叶的苦头了!这种戏称仅仅表示对茶的不能接受,还不带贬低之意,对茶最贬低的叫法是“酪奴”,是当时政治背景下诋毁汉族文化的体现之一。

尽管曾经被冷落或者被打压,但茶叶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仍然是大势所趋,到了唐宋时代,茶叶的地位从另一批别称中就可窥见饮茶之风的流行和所达到的高雅之境,嘉木、清人树、瑞草魁、凌霄芽、甘露、香乳、碧旗、兰芽、金芽、雪芽、玉蕊、琼蕊、绿玉、琼屑等,都是茶的美称。这些美称,对茶的喜爱推崇可谓溢于文字之间。

时至今日,一款茶的名字不再限于茶类、产地了,各大茶叶品牌旗下的多个产品,各有其名,各有内涵。有体现茶品特点的、有体现产品研发故事的、有传统佳节时应景的、有十二生肖礼茶,现在甚至还有为十二星座打造的茶品,越来越个性化,也加入了很多现代的人文思考。这对整个茶行业发展来说,其实是很好的现象,七彩云南也希望和所有的茶企一起努力,让茶文化在现代的发展呈现出更多面,更多的可能性也才会更加丰富精彩嘛!

浙江佳茗“举岩”制作工艺


摘要:婺州举岩,又名举岩贡茶,原产地位于浙江金华国家4A级旅游胜地双龙洞顶一带。婺州举岩茶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曾被列为唐朝至五代时期的十大茗品之一,沿袭至明清两朝为贡茶。时至近代婺州举岩制作技艺面临淹没,在新一代专业人士的奋力抢救下,对举岩茶的制作工艺进行挖掘,使得婺州举岩茶的制作技艺才得以恢复。

婺州举岩,因其汤色如碧乳,历史上亦称“香浮碧乳”“婺州碧乳”茶。金华旧属婺州治,产地峰石玲珑,巨石重叠,犹似仙人在此举石,故有举岩之称。据五代十国时期毛文锡《茶谱》所着记载:“婺州有举岩茶,其片甚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李时珍着《本草纲目》 、黄一正着 《事物绀珠》 、詹景风着《明辨类函》 、方以智着《通雅》 等书中均将其列为最佳名茶之一。婺州举岩贡茶采于清明至谷雨间,以幼嫩的芽梢为原料,其成品茶品质特征为:茶外形蟠曲紧结、整齐匀净,色泽绿翠显毫,滋味鲜醇甘美,香气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翠匀整。采云间公司根据传统工艺,与现代机械相结合,经过两年的研究开发,形成了现在的机制工艺。1、鲜叶采摘于清明前后开采,特级鲜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一、二级茶采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鲜叶要求大小均匀完整,不采带蒂头、鱼叶和病虫叶。2、挑选摊青鲜叶采回要严格拣剔,剔除不符规格的芽叶、鳞片、鱼叶、单片及紫芽等,并按不同采摘时间、品种和等级分别及时均匀地摊于竹匾上,摊放厚度2~3cm。摊放场所要求通风良好、无异味、清洁卫生。摊放时间一般要求6~10h,至鲜叶失重10%左右,以至鲜叶稍微萎缩,发出浓厚的花香为度。3、杀青杀青温度及投叶量根据生产规模及选用不同的机械设备机型而异。若选用6CST-4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则当滚筒出叶口处筒腔内气温达90℃左右时,开始均匀投叶,恒温每小时投叶量计20kg左右。杀青叶从入筒至出筒时间2min左右,至鲜叶杀青失重率10%~15%,杀青应视鲜叶嫩度而定,要求杀匀杀透待杀青叶叶色翠绿、香气显露,手捏杀青叶成团但不粘手为适度。4、摊凉回潮杀青机出叶口处设置小鼓风机或电风扇,快速降低杀青叶的温度,及时摊凉冷却,让其回潮30~60min左右,使其芽叶水份均匀分布以利揉捻。5 揉捻选用45型揉捻机,将摊凉回潮后的杀青叶装机揉捻。揉捻机投叶量以揉桶九成满为宜,揉捻加压掌握”轻-重-轻“,特级至一级茶揉捻中先轻压2min,中压2min,再轻压2min左右。反复揉捻6~8min,以揉紧条索又保持芽叶完整略有粘手为原则。6、初烘揉捻叶经及时解块筛分后,立即上烘,防止红变。采用6CST-40型滚筒杀青机或6CH-3型烘干机初烘。当滚筒杀青机进风口温度达100℃左右时均匀上叶,时间2min左右,初烘叶稍有触手感为宜,在出叶口经吹风摊凉后做形。7、做形采用6CCQ-50型电双锅曲毫炒干机做形,锅温达60℃左右时,每锅投叶量8kg左右,双锅往复炒制40min左右,茶条开始卷曲,出锅摊凉20min。8、整形锅温同前,投叶量每锅10kg左右,炒制45min左右,茶条蟠曲、略松,银毫显露,约八成干加温即出锅摊凉。9、烘焙用6CH-3型烘干机或热风自动烘干机烘焙。分毛火、足火。毛火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50℃,时间2min左右,茶叶下机立即摊凉;10、干燥足火进风口温度130℃左右,时间约2min,烘至茶叶含水率5%~6%,外形稍紧细,绿润显毫,茶香清高,手捻茶叶成粉末即可下烘摊凉。11、提香提香在小型厢式提香机内进行,时间约1~2h即可,提香即补香,一般高档举岩不必提香。12、整理、包装筛分割末,清风拣剔,精选分级、包装贮藏。近年来,婺州举岩在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的经营下,在各级涉茶部门及专业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婺州举岩的深度挖掘和保护工作,并制定婺州举岩茶地方标准、保护举岩茶原产地遗址、编撰了《举岩贡茶特刊》、《千年贡茶说举岩》等一系列书籍,时至2008年,婺州举岩茶同西湖龙井茶被列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夕,婺州举岩贡茶作为中国和希腊友谊的纽带,被奥林匹亚博物馆永久珍藏;同年婺州举岩贡茶经商务部核准为国礼茶赠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010年,婺州举岩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为”中华文化名茶“称号。眼下,婺州举岩茶的发展将在产品地理标识保护区范围内扩大种植面积,制定”婺州举岩“地方标准并严格执行,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更好地做大做强品牌。

春茶求早?还不如求好!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笙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春天茶农采制新茶的情景。并且在唐朝就有春分时节采摘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明前茶的好似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达成的共识。可不知从何时起,演变成了“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的说法。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误区一: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并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而“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也越来越远。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是清明节前采制,但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以普洱茶为例,班章重香、易武重味,因此班章区域比易武区域采摘较早,3月下旬就可采摘,而易武应以清明后为最佳。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一般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是否为真正的春茶、新茶,单凭过早的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并不科学。因此,对于春茶“求新”、”求早“不如在品质上“求好”。为了好茶,身为茶友的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上第名茶] 道家茶之中国功夫


在武汉喝茶的地方很多,茶馆的风味也各不同,但喝道家茶的地方只有一个,那是在长春观里。长春观有个长春园茶寮,旁边有白鹤井和九曲流觞,寮后辟有小竹园,今春植下九种竹。

长春观由来

元朝初年,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号长春子,多次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封赏,掌管天下道教。长春观由此而来。

长春观藏有道教宝物,全套明版《正经道藏》。音韵学者钱大昕在1774年慕名来长春观查《道藏》,在观内“来成楼”写下了《三洞璇华序》。

1864年,龙门派第十六代宗师何合春从武当山来此发愿,得到捐助,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今存长春观格局即是那时重建的。全观分左、中、右三路,中庭有四进。首进是灵官殿,内供护法神“五枢火符天将”,之上是太清殿。三进为七真殿,内供有全真教的创立者王重阳的七个弟子,代表着七个教派:龙门派邱处机、遇山派马钰、南无派谭处端、随山派刘处玄、嵛山派王处一、华山派郝大通、清静派孙不二。再上为会仙桥。桥上第四进殿宇三皇殿,供奉着华夏民族的祖先伏羲氏、神农氏和轩辕氏。

长春观游览

白日游观,可在茶寮内品道家茶,汽车能从侧门驶入其内停车场。中餐或晚餐就在观内的素菜馆进食,这里的素菜是全市闻名的,其中有一款“长春太极泥”,由绿豆沙和黄豆沙制成太极形,黄为乾,绿为坤,周围用胡萝卜摆成八卦,最为形象。晚上也可专程来此品茶,茶寮营业到很晚。

道家茶艺

在呜嘟道教曲《白鹤飞》中,两名着白道袍,佩玄色逍遥巾,道姑打扮的少女,作为主泡和助泡登上表演台,背后墙上有一个太极图,上书一个大大的“道”字。插花、焚香、净手、捧泉,一系列的程序。真正的烹茶其实不外乎绿茶和乌龙茶茶艺表演,但道家茶的核心程式是它的捻诀——就是一种手印。手印是道教文化特殊组成,按祖师口传图式结构联结,原是道士做法事用的,有祈福迎祥之意。

这时候背景音乐换成了《开天符》,主泡“道姑”打出一个双手向上的姿态,叫“朝天印”。接下来又是一个“怀抱太极”(小太极),变成“快乐印”,再换成“五色莲花”。这是道家茶“礼茶”中的献客茶。

据说,这里的道家茶的节目是依据三篇古诗来创作的。第一首是唐代人钱起的《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武汉市的茶馆茶市中,这首诗是引用最多的一首招牌句。第二首是唐代温庭筠的《西陵道士茶歌》,第三首是曾传唱于鄂南的“四杯子茶歌”:“一杯子茶茶清清,贪利之人莫进门,君子之交淡如水,清茶献客亦浓情……

紫气东来

长春观饮道家茶还有一个好处,在喝茶的时候了解道教文化。传说周昭王时,今河南三门峡市附近,长安古道上的函谷关关令尹喜在门前的土台上往东远眺。见河对岸霞光万道,红光之前有一团紫气徐徐移来,云蒸霞蔚。尹喜细推卦理,知紫气东来,必有异人过关。

这人正是柱下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长)李耳(老子),正骑着青牛离开首都洛阳,去过隐居生活。尹喜赶忙端来一碗金黄色的茶汤迎接老子到客舍,极力挽留,老子就留下来,写出了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中国人客来献茶的仪式就是源于这个成语。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也有这样的记载。临别时,老子跟他约定,百年后在四川相会。尹喜整理老子的著作,写成道教经典,还写了本《关尹子》的书。100年时间到了,他就依约往四川和老子相会,老子封他为无上真人。今天长春观中的太清殿,中间供的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老子),后侧左右分别就是老君弟子南华真人(庄子)和无上真人(关尹子尹喜),殿壁上有老子出函谷关的彩色壁画。

“回归”

武汉道教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刘登峰,是这个道家茶艺的编排者,在三镇凡与茶有关的人都知道这个研究艺术三十多年的“茶痴”。“道家与佛家儒家不同,它追求的是重生、乐生、长生,讲究清、和、乐的意境。”老刘在他的“回归艺术工作室”内,为我们演示了一场道家茶仪式。他找来一块罡毯,就是有八卦图案的垫,摆上葫芦形茶盘和太极八卦壶,又燃上沉香屑。他说道家茶讲究清淡的插花,竹叶和牵牛花就很好。

然后,老刘换去皮鞋,却到处找不到云履,只好套上道士的长袜,在罡毯上踩了几个步子,“这叫踏罡步斗,是道教祭祀舞蹈变化来的,根据星象走步。长春观道家医院的墙上就有古星图。”

接下来,老刘盘腿而坐,用双手做出一个很别扭的姿势,“这叫老子倒骑青牛印。”他两手又分别上下一拉,划出一个弧形,“这叫大太极。”此时,壶中水声渐响,“好了,松声刚过,火候最好。”揭开盖,小水珠上蹿。“这就是鱼眼散布。等到再烧,水就冒了大泡,那叫牛眼,泡绿茶就太过了。”至此,我们终于喝到了老刘端上的“都匀毛尖”。

不过,老刘还不满意,因为弟子们一时不在,顾此失彼。照他的程式,还应该有古琴或者箫、呜嘟的伴奏。“古琴是天籁,庄子说,琴声可辨是非。”他原来设计的长春园茶寮的表演中,有长春观高功任宗权大师的南宋道教古琴乐《渔樵问答》。

春茶虽好要警惕 切勿盲目求鲜


每年春季我国各地茶产区就会生产新茶,春茶几乎成了饮茶爱好者争相追求的茶叶新品,今年,在这春日百花竞艳的日子,茶香依然最是风华。春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是不是越早生产的春茶越嫩品质就越好?市民在购买春茶时又该如何挑选呢?

品质高春茶受追捧

春茶一般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底之前采制,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人们普遍认为的春茶好,一般是指绿茶。自古以来,春茶就以其绝佳的色香味让爱茶之人为之着迷。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冉伟博士表示,春茶受追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营养丰富。茶树一般地上部分从上一年十月份开始停止生长,而茶树根部却生长旺盛,并吸收营养,以茶氨酸的形式储存在茶树根部,来年春天,被运送到新梢,从而使春茶新梢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丰富,是制作名优绿茶良好的原料;其次是口感好、香味浓。经过一冬的休养,到了春天茶树芽叶肥硕,因为芳香物质含量丰富而使得制成的茶叶香气好,滋味鲜爽;最后是形美。春天茶树持嫩性好,果胶含量较高,茶树芽头紧结,益于茶叶做形。

而夏秋茶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制作的绿茶滋味苦涩;而且持嫩性差,纤维素含量高,不易做形。

2017绿茶春茶

明前茶非越早越好

俗话说“明前春茶贵如油”,很多爱茶的市民将清明、谷雨这两个节气当做区分春茶优劣的节点。市场上的“明前茶”“雨前茶”的售价更是居高不下。冉伟博士表示,大家都觉得春茶越早越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从口感上来说,由头茶制作而成的茶叶,口感没有开采后一个星期左右的茶叶好喝。刚炒制不久的茶叶由于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放置,火气较重,如果太“赶”,不仅口感无法保证,还有可能导致饮用者出现肠胃不适、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因此新鲜炒制的春茶应存放半个月左右,等茶中的多种物质自动氧化后再喝,也就是说,清明采摘制作好的茶叶,要到谷雨后再喝最合适。

同时,市民对明前茶的追捧其实是没有把茶产地的纬度及茶山的高度考虑进去。有的地区在清明前就可以生产茶叶,而有的地方清明时节茶树才开始发芽。

此外,许多人还有喝芽头的偏好,因为大家觉得芽头嫩度最好,是茶叶里级别最高的。冉伟博士表示,茶叶中的各个营养成分在茶树的不同部位含量不一,芽头中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制作的茶叶相对来说,苦涩味重一点,花香较弱。

学分辨,警惕染色茶

春茶尤其是明前茶受到市民追捧,其较高的价格也使得一些不法商家打起了春茶的主意,“翻新茶”、“染色茶”等给市民购买春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表示,最常见的是添加铅铬绿,铅铬绿是一种化学颜料,可以使茶叶颜色鲜亮翠绿,不易褪色。由于铅铬绿不溶于水,用铅铬绿做过美容的陈茶,泡出来的茶汤偏黄,不太清亮;对于一些表面有白毛的茶叶,如碧螺春、毛尖等,如果用了铅铬绿,连毛都是绿的,仔细分辨就能看出来,如果加铅铬绿较多,翻炒又不均匀,有时还会在叶片上留下明显的绿点;此外,正常的茶叶经过炒制,颜色应该是黄色或黄绿色,如果绿得很明显,就要注意了。

★小贴士:如何挑选好的春茶?

一、观外形: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

二、查汤色:隔年茶茶褐素的增加会使汤色变得黄褐不清,失去新鲜色泽;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夏茶和秋茶在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不浓。

三、品茶香:新茶的味道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喝起来淡而不爽口。

四、看茶底:茶叶泡完后,新茶茶底绿中带黄,显鲜嫩,而隔年茶茶底偏黄,没有鲜嫩感。据《北京晨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