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普洱茶滋味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滋味 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普洱茶

普洱茶滋味。

编者按:喝普洱茶时,我们常常听说滋味如何?我们比较熟知的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那么,究竟什么是普洱茶滋味?

普洱茶从喝到品的过渡

茶为国饮,但喝茶若不单纯是为解渴时,“喝”就常常称为“品”。品茶,品茶的滋味,品茶的香气,品茶的故事,也品品茶的心绪……绿茶的鲜爽回甘,乌龙的香高味浓,茉莉花茶的淡雅清香,普洱茶的醇厚甘滑,陈韵悠长……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滋味和香气,每一种茶都有一份独特的感受。

对一般茶而言,喝茶都喝个鲜,当年的新茶,滋味、香气和品韵都是品饮者最为认同的。普洱茶却喝个“陈”,而且“越陈越香”。常有初喝普洱茶的朋友问:何谓“越陈越香”?这“越陈越香”的滋味因何生?

普洱茶从盲从到个性化需求的时期

所谓“茶滋味”,是指茶汤喝进口腔内所产生的多种感觉,包括味道、水性、生津、陈韵等茶滋味。茶汤的滋味在很大程度上受化学成分的影响。普洱茶采用云南特产大叶种晒青毛茶经陈化后发酵而制成,多年的陈放,使普洱茶的成分不断转化,茶中的啡咖碱和儿茶素含量减少,茶黄素、茶红素氧化聚合,因此普洱茶茶性温和,口感温润、甘滑、醇厚、陈香。

甘,茶多半先苦后甘,但普洱茶中却有不苦而甘的好茶。普洱茶属大叶种茶,成分相对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分仍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在普洱茶汤里。普洱茶的糖类物质单糖、双糖及多糖类物质,多糖类物质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和果胶物质等,对预防和缓解糖尿病有着积极的保健作用。

滑,是普洱茶汤入口后一种湿润柔和的感觉,似丝绸般顺滑。水性醇滑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这是其他茶类不具备的。这种醇滑感往往与普洱茶的贮存时间有关,陈化时间越长,醇滑感越优异,品茗时越感舒顺亲切,这往往是许多普洱茶爱好者所钟爱的。

厚,是普洱茶在口腔中的茶味饱满感。普洱茶的厚度与它质地相关,茶汤在一定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分较多的,在口感上比较温厚稠密,这种稠密感即是老茶客们所说的“厚”,茶味饱满的茶汤入口后有一种坦荡舒张气势,醇厚而实在。与“厚”相反的是“薄”,水性薄茶汤喝到口腔里,水质感受轻且萧条。

润,“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普洱茶之喉韵是一种喉部温润舒适、回甘和香气交织的感觉。普洱茶经陈化发酵,去掉了绿茶浓烈的青叶香和苦涩味,茶性变得温润饱满,入口无刺激感,喉韵润化,丝滑舒顺,许多人都因此而爱上普洱茶。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品普洱茶的滋味,关键要静心品茗。也许您总是忙,忙里偷闲吧,静心品茗的时候,能品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

cy316.cOm扩展阅读

深度解读镇沅八大茶区


编者按:普洱知名茶人李琨先生多年来持续关注并研究古茶树保护,普洱茶储存,台地茶升级改造(近期被业界提升为“藤条茶采养法”)。此文是他解读自己家乡的茶区版图,转发于此,以飨读者。

普洱市镇沅县古属银生城,地跨哀牢山无量山,西临澜沧江、东望红河谷,有14个世居民族(草原上的蒙古人也到此安家落户),有各类茶园30余万亩,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王”,有哀牢山苦聪人原始古朴的“冷水泡茶”,有最古老的云南传统红茶——太和甜茶,有茶中新贵全国名优绿茶“五一茶”,有被茶界称为云南古代商品化专业化的活化石“太和古茶种养模式”(现被业界提升为“藤条茶采养法”);多条古道通它方、茶盐马帮美名扬,是名符其实的世界茶源。茶界公认东边马邓、千家寨,南边老海塘、茶山箐,西边老乌山、宝仓山,中间砍盆箐、五一茶等镇沅八大茶区。

一、马邓茶区

镇沅传统名茶之首。地处哀牢山西坡,地跨和平者东两镇,其核心区为者东镇马邓村。古茶园、荒地茶、现代茶总计两万余亩,是镇沅最大茶区。地方传统良种“马邓大绿叶子茶”是曲型的云南大叶种;传统马邓茶,树高叶大、条实色润、汤清叶明、劲足底厚、入口爽、苦涩霸、生津快、回甘强。能解毒消食,提神醒脑,消夏解暑,是山区人民保健的好助手。它是个传承有序的茶区;建国后得到更好的加强发展,特别是在云南马邓茶业有限公司时期广泛种植,传承开发,发掘出“冷水泡茶”,此泡法正在国内外开始流行,在韩国日本得到推崇,人们正在发掘它的优点完善它的体系;为全县培养了许多技术骨干,推动全县茶叶发展;今又从高寒山区原住民的饮茶习俗中开发出“火塘茶”,这高香型茶。此一冷一热注定马邓大有可为;马邓是县内第一个把茶叶产业化的茶区,人才济济、茗品辈出。

二、千家寨茶区

与马邓同属一山,是个典型的高山茶区,这里因“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树王”而名扬天下,它的存在有力的证明中国是世界茶源地,成为世界茶人的圣地,都寻机朝拜;在84年县里得知发现棵“大茶树”,组织以农业局长李德志县茶叶站长杨钊县农技站长邱季财为主的工作队进山考察,让全县人民知道“九甲有棵大茶树”,由此威名远扬;对于野生茶,业内不主张过度开发饮用。

千家寨茶区虽因野生茶出名,这里存有大量古茶,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代表,它香悠味长、杯底留香,但加工不到位,好茶可遇不可求,还有很大改进发展空间;再有千家寨古茶树年高树小,不壮观,又因地形之所限,散落在村头地脚,无规模不成片,无园可看,众人难识真面目。好在有老茶王,这里已开发旅游观光,展示高山梯田文化,原始苦聪苦文化,开展科研、体验、观光,可跳出茶做茶、以茶为媒、以茶为介,综合发展,创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茶山箐茶区

位于镇沅田坝三河明强,属于无量山干坝子,与景谷的黄草坝茶区,宁洱的困鹿山茶区相连,是镇远境内最原生态的茶区,相传人们避世而为。它本山高地偏路远,再加上史上匪患不断,得以很好的保留。它口感饱满,香悠味甘韵长、香很自然、香得悠远、香得芬芳,犹如进入山花烂漫的山谷。它将随着相邻茶区的提升而提升,它的优点被众人认识,发烧友蜂拥而至。

四、老海塘茶区

位于镇沅田坝乡李家瓦桥,面积近两千亩,地属无量山,它的种植发展得益于旁边的盐井“恩耕井”(又名“恩坑井”)。特殊的山形地貌,气候环境,土壤特性造就了它的不同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爽,爽得乐观、爽得鲜明;茶从药到饮,由酽霸到甜滑,时代在变追求在变,苦涩酽霸正遭遗弃,再好、也觉得无骨无气无韵。老海塘喝后荡气回肠,让人又回从前,唯觉本山本色,一身正气。这茶山相对孤立,正利用现有、固本提质,苦练内功、打造山头、加快发展。

五、五一茶区

因镇沅恩乐五一村而得名,属无量山,与按板、勐大相连,与砍盆箐茶区相邻。五一自产茶,野茶遍山,但它实因“五一绿茶”而被全国人民所识。它清新鲜爽、甘甜润口、幽香杯长,是在全国来讲是性价比较好的绿茶,被视为“亲民之茶”成为人们礼尚往来探亲访友馈赠之佳品,“五一茶”也成为新时代镇沅茶的代表名词;五一茶是县内第一个建精加工厂保障茶产业发展的茶区,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五一茶是个低调的品牌,越低调越显含金量;“五一人”不满足于眼前,进行了跨地域更大规模的整合,自我突破、跨品种跨行业综合发展,引进“庄园经济”保障多方得利健康发展。

六、砍盆箐

地处镇沅猛大文况村、无量山,与马邓茶一样古属“云南八大名茶”.传统的砍盆箐茶味最酽,品之苦尽甘来,在07年普洱风波中大起大落,茶园也遭受到极大破坏,在这几年的休养生息中逐步恢复。人们在学习交流中制出了类似“冰岛”的“冰糖甘”而被备受追捧,成为镇沅境内茶价最高茶区。它地域性明显,很多东西不可复制,可学不可搬,独领风骚。

七、老乌山茶区

老乌山形似叶,卫星地图尤为明显。先前人们规划是大山中的小山,随着人们的认识,商政都认为老乌山茶区的规划应尊循自然、尊重历史,突破行政区概念,打造有影响力的大茶区。它的范围应包括,镇沅振太、猛大、按板、景谷凤山、小景谷。它们地处一山,习相近、性相沿、文相通、史相连,同属一宗。老乌山遍地茶,色乌润、豪满身,劲足、汤厚、底够。这里地质多为“丹霞地貌”,地方俗称“猪肝石”地貌,文人雅士形容为“霞谷丹心”。地表虽被开采,但深层烂石密布,茶树根深体壮,能吸能藏,并在长期的生长中融为一体,顺势而发。所制茶风岩韵、老枞幽香、且香沉疑重,存之香能沉汤、香能入海,品之味香合一,更为甘爽,淡冲更佳、冷汤尤优。

八、宝仓山茶区

位于无量山振太澜沧江一线,上与景东永秀相连,下与景谷民乐小景谷茶区相通,西有澜沧江与临沧“昔归茶区”相望与“邦东茶区”相对,有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古渡口“嘎哩渡口”,现称为“昔归渡口”是澜沧江“糯扎渡百里长湖”中的最北渡口,国家级公路“玉临高速”从此而过,功能将进一步彰显。这里的很多情形都与老乌山相似,却比它大得多,茶园开垦早,品种丰富,口感与老乌山相近,但更为软糯绵甜;地方良种“文和大白茶”,是晒红之上品,深得多方喜爱(相连的景谷民乐也有“秧塔大白茶”),但它在发展中几起几落,甚至断代。虽有好的品种,但无好的加工,量大质平,只能成为其茶区的“填充茶”。

这些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知,其茶叶品质也得到更多的人认可,其核心区“打笋山”等等更是展露鳌头,让山里人的生活明显改善,正重拾信心憧憬未来。

老乌山与宝仓山主体同在振太。振太史称“太和”,古属“银生城”,银生府就是今天的景东县城,太和镇史上最大管辖为“景东南五区”(勐大、里崴、振太、小景谷、民乐)。这里除产“晒青毛茶”外还产“晒红毛茶”,其太和的晒红毛茶,味最甜香最幽,被人们传称为“太和甜茶”,现被业内归为“云南传统红茶”,是云南保存最完整,最具特色的红茶,已获得市级非遗保护。其生产技艺,也在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传进会、普洱市茶业局、普洱市茶国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发扬光大,培养起数亿元的云茶“晒红产业”。太和也被业界尊为“晒红故里”。由太和甜茶副茶延伸而出,以“浪青”为主要技术手段的‘浪青茶’(按现行标准归白茶类)流传至今,并有燎原之势。

太和及周边的很多古茶园一直都被管养利用,在古代就实现了产业化发展,人们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成熟的修养模式,多年前就总结为“太和甜茶管养模式”,被认为是“云南古代专业商品化的活见证”,现又被业内进一步总结提升命名为“藤条茶采养法”,正积极主动的引导各地进行古茶树采养,提高普洱茶品质;这种采摘强调茶鲜成熟度,除顶芽实行留叶采外,侧枝细芽带马蹄一起采,一棵树一天一次性采摘,并清除多余的枯枝老叶,让有限的水肥得到有效利用,确保下一波茶发得齐整。这样采养结合循序渐进,既延长了茶树丰产期又促使茶树健康成长。老乌山上千年之古茶依旧健壮,年产茶鲜近300斤。这样所得的干茶有梗带马蹄内含更为丰富,陈化效果更佳、木香檀香显;太和谷周边都是此茶,人们正在筹划建设中国“中国藤条茶之乡”。

振太这“茶马重镇,风情侨乡”在新普洱时代又有了新的名片“晒红故里,中国藤条茶之乡”,其所处的太和谷、老乌山、宝仓山及与之相连的“景景镇”片区,从古到今都在驯化使用培植茶叶,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农耕文化,厚积薄发大有可为。

普洱茶的兴起得益于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对健康的追求,对返璞归真的崇尚。发展中又得到进一步丰富,赋予更多的使命,人们已由物质上的追求上升为精神上的享受,百花齐放、多元并存,将引领时代潮流。

深度解析普洱茶的成份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是世界上的无糖饮料。古代曾语:“茶”字拆解:サ+八十+八=一百零八,代表着长寿,同时茶也是寻常百姓生活必须品。普洱茶是如今最热的茶品,为什么普洱会如此受欢迎呢?你可知普洱茶的成份呢?

云南农业大学茶业专家对普洱茶进行分析,发现普洱茶的成份有茶品质因子、总灰分、水浸出物、多酚类、粗织维、咖啡硷等成份构成作过综合性研究,回归方程效果较理想。云南医学专家梁明达教授研究,经测定普洱茶含有多种丰富的抗癌维生素,如β-戎萝葡素、维生素B1、B2、C、E等,用电子检测法观察,普洱茶的营养成分中共有30多种化学元素,发现含有多种极为重要的抗癌微量元素。湖南医学家曹进教授研究了能防龄齿的普洱茶的水溶性氟含量,碎茶高于修形茶,茶多酚含量修形茶高于碎茶。

经医学家研究,普洱茶中均含有营养成份和药效成分。据周昕编《药茶》一书载,普洱茶的成份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人类生命新陈代谢的最主要的三种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茶叶中的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嫩茶叶含氨基酸2-5%,有20多种,多数对人体是有益的,其中氨酸含量较高,是茶叶的特殊氨基酸,其他还有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上述几种氨基酸,能促进人的生长和智力发展,对预防人体早衰和老年骨质疏松症以及盆血等都有积极作用。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30%,能冲泡出来的大约5%左右。脂类在茶叶的含量为2-3%,其中有磷、硫脂、糖脂和甘油三酸脂。茶叶中的脂防酸,主要是亚油酸和亚麻酸,都是人体所必须的,是脑磷脂和卵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类是维生素和酶。普洱茶中含有维生素P、B1、B2、C、E等。这些维生素,用开水浸泡十分钟后,平均有80%可以浸出,所以普洱茶是人体维生素的很好

普洱茶茶气的深度探讨


古往今来饮茶品茗者千千万万,有几人真正体会到茶气美妙的境界?一来真懂得品尝茶气者不多,二来有茶气的好茶却得来不易。

云南属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水热资源丰富。从第四纪地质年代,一千多万年以来,最后几次冰河时期,都未受到袭击。保有最原始的森林,部是树干粗大而高数十丈,树根深入地层,常绿阔叶乔木的大森林。这些森林吸取地层下丰盛的矿物和养分,通过新陈代谢,落叶归根,形成极为肥沃的红壤土的历史,距今已有五六万千年之久,形成世界上最占老土壤之一。红壤土最为适合植物的生长,加上气候的适中,云南有“植物王国”的美誉。云南普洱茶属大叶种茶,古老茶园都是乔木形态,茶叶厚大,儿茶素、矿物质等成分特高,相对的有机锗也较丰富,因此云南普洱茶实为补气的饮料之一。茶所以能提神,是因为越是新鲜而绿色的茶叶中,含有越多的咖啡喊刺激性成分。这些成分如在人体内刺激了脑神经,就形成精神兴奋,达到提神作用。新鲜青绿的普洱茶,和陈期短的青生普洱茶,所含的刺激性成分比其他茶种都来得多,饮后对提神功效特别强。茶气,对普洱茶品茗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云南大茶山所生产的乔木大叶种老茶树普洱茶,茶叶内所含成分浓酽而丰富,制造为成茶后,经过长期储藏陈化,茶中多糖类和有机锗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品饮陈年普洱茶茶汤后,有机锗进入品茗者体内,达到补气功效。古往今来饮茶品茗者千千万万,有几人真正体会到茶气美妙的境界?一来真懂得品尝茶气者不多,二来有茶气的好茶却得来不易。茶气对大多数品茗者来说,还是非常含糊的。如有人说“这道茶的气很强”,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茶香很强;二是指茶汤很浓;三是指茶叶所舍的成分很足,茶汤的口感很酽;四是指茶叶中成分很重,茶汤苦、涩味很强:五是,只有极少数品茗者,由于体认茶气的气感,而正确指出了茶气很强。普洱茶品茗,以温喝最为适宜,如太热喝,热气盖过了茶气,结果只是血液循环加速而发汗;如果茶汤凉后才喝,凉汤降低了体温,不易引起热感,无法臻至飘然欲仙境界!有经验的普洱茶品茗者,对茶气是特别敏感的,当茶汤饮进口中,就已经能分辩出茶气的强弱,气强者对口腔会形成一种“劲道”的感受。就比如一位中医将某种药材放到口中咬嚼,就能分辨出其药性是热性或寒性的。喝了茶气强的茶汤,很快就会打嗝,接着有一般热气在胸腹中竣荡、腾然毛孔也因之松弛开放,微汗或汗气徐徐得以舒发。再继续品饮,正如茶仙玉川子所描述的,一直喝到七碗茶时,茶气生清风,使人飘扬欲仙!

普洱茶的滋味


茶的滋味五味皆蕴,我们用自己的味觉来感知茶味。舌尖最能感知甜味,舌根于苦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对于酸味尤为灵敏,舌头的表面着重于涩味。茶的滋味就是生活的滋味,亦是人生的滋味。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自中唐时期陆羽的时代开始,中国茶脱离中药的范畴转投饮品的怀抱,美味成了共同的追求。

绿茶引领下的古典茶美学“贵新”,向以新鲜自然为上。我们暗自猜想,或许是远离茶产地的缘故,越是不易得,尤为珍惜的缘故。

翻看茶史,中小叶种的名优绿茶一直深受人们的宝爱,自唐及今,已逾千年。如今,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虽然与名优绿茶绿茶同属一类,滋味都以“涩、苦、鲜”为主,滋味的强度上却有天壤之别。或许是饮食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滋味清淡的名优绿茶深受青睐。与之相比,大叶种的普洱生茶苦涩感强烈,远超中小叶种的名优绿茶。而在鲜爽度上与其相比,亦无明显优势。是故几百年以来,普洱生茶一直无法跻身于名优绿茶的行列。

当今名山头古树普洱生茶的风行,科学家以为其内含物质与名优绿茶相若的缘故。茶美学途径的探寻更具趣味性,独具个性风格的普洱茶引人入胜。

普洱生茶被邓时海先生划分为阳刚性与阴柔性两大风格,普洱茶由此独具茶美学风格。

阳刚型的普洱生茶滋味苦重,苦的类型千姿百态,苦的强度各不相同。小勐宋苦茶的苦比黄连,苦后无甘;大勐宋的苦感尖锐,回甘迅猛;老曼峨的苦干凝重,回甘较慢;新班章的苦感较重,回甘较快;老班章的苦甜平衡,入口有苦,迅疾回甘。

阴柔型的普洱生茶滋味甜美,香甜的类型各异,风格绝不不同。易武的兰花香味,香甜柔美;贺开的果蜜甜香,甘甜醇美;景迈的花蜜香味,甘甜纯正;冰岛的花样芬芳,冰糖甜美。

我们禁不住赞叹,没有任何一种茶,犹如普洱茶这般具有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和各具特色的个性风格。

普洱熟茶所代表的是一种现代主义的茶美学风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诞生的普洱熟茶,因为产地气候、原料、发酵工艺等原因,昆明茶厂、勐海茶厂和下关茶厂国营三大厂出品的熟茶各具风格。2004年以前的市场熟茶主流,是以下关系(7663)、勐海系(7572、8592、7262)、还有早期昆明系(7581)为代表。

将熟茶按照风格划分,以勐海茶厂出产的熟饼7572、8592和7262为例,有着广为世人所知的“勐海味”。茶文化视野下的绿茶滋味审美,向以“淡中品至味”为主流。

由此不难理解,明代普洱茶被士人鄙薄为“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到了清代,上贡皇帝的芽茶“味淡香如荷。”极力向名优绿茶滋味靠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作为一种边销、侨销的茶品,仍然不为名优绿茶所容,给予晒青茶以绿茶中品质最差的评价。这显然是主流文化思维下的一种傲慢与偏见。

清代诗人陆次云形容龙井茶:“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这一点被邓时海巧妙的借鉴过来,描绘普洱茶:“大多数的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并上承明代士人李元阳赞誉普洱:“藏之愈久,味愈胜也。”提出普洱茶“愈陈愈香”,由此普洱茶大行其道。这一点可以视为普洱茶美学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深度】普洱茶仓储需要考量的要素


无论是家庭存茶还是专业存茶,温度、湿度、通风度、异味、光照、重压度等都是需要考量的要素。

这些要素,有一些在不同的排列组合之下可以产生不同的仓储风格——也就是说,并无绝对好坏,只是看存茶者自己的取舍。比如:温度、湿度。茶品仓储条件的温湿度条件有多种组合,可将其简单分为四种,即: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低温低湿。

所谓高温高湿,是指茶品长期仓储与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甚至达到100%)的不通风环境。普洱生茶在这样的环境中会由外而内的快速生长白霜,时间过久会导致茶品的快速熟化、香气下降、口感迅速软化转甜,但完全丧失普洱茶应有的茶质茶性。汤色黑红不清亮,若过度熟化则叶底出现黑硬现象,口感虽甜却无质感。

熟茶若经过高温高湿仓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若再经过适当的往返出入仓,茶菁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参香出现。

所谓高温低湿,指茶品长期存放于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65%以下的环境。如新生茶存储在这种环境过久,茶品易产生入口不快之酸化现象,如加上环境不通风则酸化现象更为明显。此类高温低湿的通风环境,一般茶商用来快速退仓,能让仓味与白霜迅速消失。但若经验不足,控制失当,虽仓味消失,然白霜犹存且出现茶菁黑而不亮的现象,口感会接近熟茶。

所谓低温高湿,是指茶品长期存储于温度26℃以下,相对湿度却在85%以上(甚至达到100%)的不通风环境中。这种环境多见于普洱茶的广东仓储。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低温”是相对于香港仓储而言,如若与我国北方仓储相比,又可以算是高温了。不同的环境条件适宜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生长,比如港仓中的微生物以黑曲霉为主,而广东仓储则以白地霉为主。不同的微生物种群会导致茶品转化的差异。这种仓储环境下的茶品会转化出类似土腥气的味道。

所谓低温低湿,是指茶品长时间存储于温度26℃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下但不通风的环境之中。目前许多茶仓都是这种环境条件。如此虽仓储耗时较长,但此法较可保存茶性,稍控制得当,不易产生熟化或劣变现象,此类茶仓的白霜是藉由茶品自身湿气所生,内外较均匀分布,对于茶品后期的陈化有正向的作用。

与高温高湿仓储类似,熟茶在这种环境中同样会产生樟香,如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也会导致参香的出现,不过相较于高温高湿仓储,低温低湿仓储茶品需要的时间较长,不过熟茶的茶性茶质也会有较为完整的保持。

除了温湿度以外,其它仓储要素往往都是单向的选择。比如异味,无论是香味还是臭味,对于茶品而言都是负面的,因此存茶环境一定要隔绝异味。光照也是对茶品绝对有害的,其中对茶品损害最大的就是紫外线。茶品存储环境的通风度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过度通风会导致茶品快速氧化,会让茶品内质的快速损失,而完全密封又会导致茶品转化速度过慢。毕竟广东潮湿季节的仓储环境对于全国多数地区都是异数。对于家庭存茶者而言,一个温湿度计是必须的,若是在南方或华东沿海地区,每年都有一段时间过度潮湿的,一个密闭性比较好的存茶空间(比如门窗密封性良好的书房)和抽湿机也是很有必要的——根据经验,专门的抽湿机比空调抽湿效果要好,因为空调抽湿会有异味,有一定风险。

至于重压,由于私人存茶很少能遇到,所以一事一议即可。

若是存茶数量有限,那么书房的书柜顶部是非常好的位置。普洱茶的存放,只要茶品保持原饼包装,装入无异味的纸箱,然后封箱(很多人会忽略一点:尽量不要使用异味过大的封箱胶带),扔到书柜上面,忘了它,ok。

至于正在喝的茶品,以前我是存放在类似文件袋的茶叶袋,后来发现存茶盒比茶叶袋更为合适,可以在拿取之间尽量保持茶叶条索的完整性,同时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放茶空间。

在个人存茶经验中,也遇到过几次茶品报废的情况,结合与茶友交流中听到的一些情况,总结如下:

1、通风过度

2、吸收异味报废(包含环境异味或是存茶包装物异味)

3、日晒报废

4、发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若茶叶发出的是白色的菌丝,实际上并不影响茶品的品饮,只要在合适环境慢慢退仓(过快过慢都不合适,过快退仓会导致白霜无法褪去)。但若茶品上长的是黄色、绿色或黑色的菌丝,则一定要丢弃了。

茶友在存普洱茶时,还需注意茶品的紧压形式与紧压程度对于仓储结果的影响。

紧压茶在最开始的两年内,由于紧压过程的加温加湿加压给茶品带来的影响,其转化速度会快过散茶(基于同样原料制程的前提之下)。而三五年之后,当紧压茶品由于紧压带来的增速条件释放殆尽后,散茶的转化速度就会逐渐追上并赶超。不过紧压茶毕竟经过了一个散茶所未曾经历的加温加湿加压的过程,其与散茶的转化方向会有所区隔。比如散茶茶质在存储过程中的逸散损失会大于紧压茶,散茶的香气就会不如同样原料同等年份的紧压茶。

对于紧压茶而言,砖饼沱等不同形式本身并不会給茶品的转化带来明显的不同。只是在过去制作沱茶大多选取级数较高、较为细嫩的原料,而砖茶则大多由偏粗老的原料制作,最后茶品转化的不同往往来自于原料(毛茶)而非紧压形制。

紧压茶的单位重量也会影响转化的效果。紧压茶的单位重量越大,其中心距离表面的距离就越远,这样一来茶品压制完成后就会越难干燥,同时内部的茶叶由于难以接触氧气会有转化不足的问题。因此过大的紧压单位重量(超过500g)是不利于茶品的后期转化的。

紧压茶的紧压程度对于茶品的转化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熟悉的铁饼和泡饼,就会因其紧压程度不同导致不同的转化方向。一般而言,紧压度越高,相对陈化速度较慢,但茶质较易保存,陈化后易出花蜜香(但紧压过度时,又容易出现茶心焦心现象)。若是紧压度较低茶品相对松散者,则陈化较快,汤质较滑,但香气表现上会相对不明显。

对于极度反对湿仓与老茶的茶友,实在是无力吐槽。普洱茶从清中后期到2001年之前,都是处于“香港历史”时期,港仓仓储是普洱茶最为主流的存放方式,熟普洱茶的工艺创制也是脱胎于香港仓储(从百度上找到的熟普洱茶的各种传说故事,以及一大票的“之父”、“之母”啥的就算了,不在本题讨论范围之内,若有人感兴趣另起题回答)。普洱茶的风潮再起也是因为大量存储于香港的老茶被饮茶人发现它未曾被发现的美好一面。

2001年以前,普洱茶的品饮文化与信息全来自香港仓储概念,港澳台品饮普洱茶多以香港湿仓茶为主,只是仓储程度上有所差异。渥堆熟茶的制程源自于港粤人工快速发酵陈化,两者在制作原理与理化分析上有所联系,均是以高温高湿不通风的方式促生菌类,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其内含物质快速转哈,以改变其香气口感。可以说,熟茶就是极致的湿仓。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创造熟茶工艺的目的,就是仿制老茶的口感,以人工快速熟化的方式达到立即适合品饮的口感——这里的适合,迎合的恰恰是普洱茶当时的主要消费者的口感。熟茶创制初期,工艺以轻发酵为主,茶品堆味强烈,主要还是交予香港湿仓仓储。自1996年开始出现大量高发酵茶品,堆味降低,不过其厚度、甘韵也随之下降。如何不降低口感而能见地、甚至没有堆杂味,是目前所有渥堆工艺的目标。熟茶工艺的目标就是代替经年的仓储,而目前在革命性的新技术出现之前,仓储仍然是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最佳方式。

最早将茶品有计划、概念性快速入仓和陈化,应源自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陈春兰老号。在那个时代香港茶楼所使用的茶饮是以大量低价的茶品供消费者无限量饮用,而绿茶、乌龙茶、铁观音之类单价过高,无法承担这种需求,故而当时价低量大的普洱茶(散茶与紧压茶)就成为首选。但是港人饮茶多习惯重烘焙乌龙、铁观音等,普洱茶(当时还没有熟茶)对其而言过于苦涩,常人将其置于地仓之中陈放。在这个过程中意外发现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能使普洱茶快速陈化,使得茶品得以适饮。经过不断地的观察和实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即发展成刻意的人工仓储方式。五十至六十年代云南方面考察学习的洒水渥堆制程,即源自于此概念。

在1995年以前,香港老茶庄老茶人对于普洱茶的概念是一定要入仓的,且不重视年份,如果不好喝,尽管时间怎么久都是不适合品饮的。在香港老茶庄,很多都是将普洱茶的外包装纸与内飞拆下,不管年份与品牌。时至如今,一些老茶人仍认为“云南所产茶品(生茶)只是半成品,必须经过适当仓储,才能产生普洱茶之真味,才是真正的普洱茶”。因此湿仓茶的概念,不只源自于香港,也成就于香港。香港历史与湿仓历史,都是普洱茶历史中的重要一环。

对于反对北方干仓的意见,也予以说明。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坊间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说是北方地区平均温湿度低,陈化速度过慢。甚至在一些南方茶商或港商的概念之中,云南生产出的生茶,只是半成品,只有经过湿仓的处理后才是成品。这种概念实际上是片面的——茶品陈化的快慢与优劣,并不能以单一个体的口感作标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是茶种正确,制程正常的普洱茶品,其后续的转变必须以品饮群体的生活习惯与文化背景作为标准。举例来说,北京人对于普洱茶的品饮取向,必然以其自身的体质与习惯为准,而不能以粤港人士的取向为凭依。

从另一角度来说,现代人能够品饮到的号级茶、印级茶、早期七子饼以往多仓储于南方,随着普洱茶的推广方才逐渐进入北方市场,北方人在无从选择(对于同年份普洱茶品而言)下只有品饮这些茶品,并非是说这样的仓储(相对高温高湿的南方仓储)就是最优选择或仓储标准。若是这些茶品一直存放于北方呢?会不会有另外一种转化结果?因此在没有完全对应的茶品进行比对时,不能武断的说“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

仓储的干湿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仓储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消费者品饮习惯。对于华南茶友而言,华东仓储就显得“过干”;对于华东茶友而言,华北仓储又显得“过干”;而西北仓储的茶品在华北茶友面前,又是十足十的“干仓”了。若是以对于仓储的调控而言,实际上在相对低温、干燥的北方更容易建立优质的仓储。盖因增湿、增温相对而言较除湿、降温容易且成本低,风险相对更低。

长时间有存储普洱茶经验的茶友,一定会发现茶品存放中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沉默期(亦称尴尬期)。茶叶成分复杂,在历经岁月的仓储过程中,因为各种内含物质之间转化的周期不一,在相互无法支持辅助之时,茶品口感会呈现无香、淡、寡、薄,甚至酸、杂等现象。此时品饮茶品,会发觉作为新茶品饮时种种优点似乎都沉默不出,故而得名。

台地茶在相对湿度70%左右、平均温度25℃左右,微通风的仓储条件下,其转化周期约为七年,而其沉默期约发生在三四年间;而古树茶在此仓储环境下,转化周期约为五至六年,其沉默期会在大致二到三年左右发生。也就是说,沉默期大约会在茶品转化周期的一半时出现。也有人将其称为哑巴期,对此亦需年份转化的红酒也有类似状况。

因为沉默期过后就是茶品转化的周期节点,因此只要度过沉默期,茶品的香气、口感就会逐渐回复。

解读普洱茶名称(一)


普洱茶,是一个茶类名称,同时,也是商品名称,为区别于他人,所有生产商在注册商标后,还会对自己生产的普洱茶冠个商品名,这个做法,和其它商品的做法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如此一来,就对消费者产生了困扰,要从商品名称上判别商品的内在物质,是需要一定知识的。当然,普洱茶的商品冠名,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以地名为商品名,这个在普洱茶的冠名上尤为多见,不管大厂,小厂,作坊都会采用,如大益的易武正山,下关的布朗老树沱茶,勐库的冰岛,陈升的老班章,这个起名方法,简单直接,能直观的告诉消费者,这个茶的产地信息。而在某些情况下,普洱茶的产地是消费者所最关注的。当然,对于新入茶友而言,却需要好好的背背云南几个产茶州县村寨的地名了。

二、使用唛号命名茶品,使用唛号,应该追溯到中茶公司年代,为分清当时下属四大工厂生产的茶品,中茶公司制定了茶品命名的规则,由此也产生了唛号这个说法。由于在使用唛号命名的茶品中,有极大部份获得了很高声誉,故此,即使四大工厂在自主经营后,也一直坚持使用传统唛号。更有甚者,有后进工厂还新创唛号为自己茶品命名,这不是不可以,只是让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罢了,因为中间已无任何规律可循。

三、纯商品化命名,这个命名方式,是所有商品最普遍的,同样也适用于普洱。起名的时候,想必厂家也是用了心的,总归和产品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关,可惜,对于消费者而言实在不好理解。以这种方式命名,是需要具备很强的品牌号召力的,不知道是否所有厂家都考虑过这个问题。要了解和理清这些茶品,是没有任何借鉴的,唯有不断的关注。

当然,在日常的品茶中,喝茶者(消费者)也经常会使用一种非常具有清晰明确指向的约定俗成的茶品称谓,这种不是由厂家或经销商确定的,却获得他们肯定的称呼,最后,成为了该茶最权威的官方名称,这也许是普洱茶名称最有趣之处罢。

普洱茶入门:解读普洱茶名称


普洱茶的名称有一定规律可循,现在我们一起来解读普洱茶名称。

一、以地名为商品名

这个在普洱茶的冠名上尤为多见,不管大厂,小厂,作坊都会采用,如大益的易武正山,下关的布朗老树沱茶,勐库的冰岛,陈升的老班章,这个起名方法,简单直接,能直观的告诉消费者,这个茶的产地信息。而在某些情况下,普洱茶的产地是消费者所最关注的。当然,对于新入茶友而言,却需要好好的背背云南几个产区的名字。

二、使用唛号命名茶品

使用唛号,应该追溯到中茶公司年代,为分清当时下属四大工厂生产的茶品,中茶公司制定了茶品命名的规则,由此也产生了唛号这个说法。由于在使用唛号命名的茶品中,有极大部分获得了很高声誉,故此,即使四大工厂在自主经营后,也一直坚持使用传统唛号。

三、纯商品化命名

这个命名方式,是所有商品最普遍的,同样也适用于普洱。起名的时候,想必厂家也是用了心的,总归和产品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关。以这种方式命名,是需要具备很强的品牌号召力的。

当然,在日常的品茶中,喝茶者(消费者)也经常会使用一种非常具有清晰明确指向的约定俗成的茶品称谓,这种不是由厂家或经销商确定的,却获得他们肯定的称呼,最后,成为了该茶最权威的官方名称,这也许是普洱茶名称最有趣之处罢。

普洱茶可以喝出哪些滋味?普洱茶可以喝出哪些滋味?


普洱茶大家都说其口感丰富多层次,个人的体会有所不同,广义的来说各种茶都会有所不同的特色和口感。茶的滋味,从品饮普洱茶3年多的经验和多方学习之,下应可成几大类几小项来区分:

先说说味道,味道是综合了以下细分的几项,它们有可能同时在一款茶中同时体现,也可能之个别体现在某一款茶中。

1、苦味:茶叶本身含有咖啡碱、茶碱的成分,它的呈现就是苦,茶叶中的苦具有提神的作用,但苦不见得是好茶的表现,举例,黄连之苦能回甘,先苦而后甘,若是茶汤入口入喉后「其苦停留的时间短暂且能转化为回甘,那么我把它称之为活苦」,「反之若苦味久久散之不去称之为死苦」,茶中的苦若为死苦会令人觉得不舒服,活苦却能回甘。

2、涩味:一般茶成份里都会有茶单宁的成份,其表现出的味感就可以用涩味表达,涩它会使我们的口腔感到内部肌肉会收敛,

举例说明当我们吃柠檬时口里会有涩感,那么涩味和苦味相同都有轻重之分,轻涩它会化解掉而长生生津(意即口腔里会分泌口水出来),然而「重涩」,会使人感到口腔内肌肉紧缩,令人不舒服。适当的涩味会增加茶滋味的强度长生生津的作用。

3、酸味:酸味在普洱茶中会令人有较不好的感觉,但有几点是可以这样判别的:

①新茶中若本身质地不好的茶青会产生酸味;

②新茶在制作工序上有瑕疵也会有此现象,例如茶压制成型后,饼本身不够干,含水量湿气较大时就包装起来也会长生酸味;

③于此要另外强调的是:摆放存放1~2年以上的茶喝起来若其酸味是有如(果酸),那么这样的算,会使人能接受,因为这样的酸乃是茶叶变化时所产生的酸,从经验当中我得知的是变化中的酸,如转变后,茶叶的口感滋味会更好,也是我所说一酸转一老的进化过程。

4、水味:水味的形成,有可能造成的原因也有不同,例如,泡茶是的水温不足、或是茶叶本身在制作工序上处理不好、毛茶中的残余水分过重,这也是一般学者们常在说得「走水」不好。水味喝起来会有一种稀薄的感觉。

普洱茶:关于普洱茶的滋味


茶为国饮,但喝茶若不单纯是为解渴时,“喝”就常常称为”品”。品茶,品茶的滋味,品茶的香气,品茶的故事,也品品茶的心绪……绿茶的鲜爽回甘,乌龙的香高味浓,茉莉花茶的淡雅清香,普洱茶的醇厚甘滑,陈韵悠长……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滋味和香气,每一种茶都有一份独特的感受。

对一般茶而言,喝茶都喝个鲜,当年的新茶,滋味、香气和品韵都是品饮者最为认同的。普洱茶却喝个“陈”,而且”越陈越香”。常有初喝普洱茶的朋友问:何谓“越陈越香”?这”越陈越香”的滋味因何生?

所谓“茶滋味”,是指茶汤喝进口腔内所产生的多种感觉,包括味道、水性、生津、陈韵等茶滋味。茶汤的滋味在很大程度上受化学成分的影响。普洱茶采用云南特产大叶种晒青毛茶经陈化后发酵而制成,多年的陈放,使普洱茶的成分不断转化,茶中的啡咖碱和儿茶素含量减少,茶黄素、茶红素氧化聚合,因此普洱茶茶性温和,口感温润、甘滑、醇厚、陈香。

甘,茶多半先苦后甘,但普洱茶中却有不苦而甘的好茶。普洱茶属大叶种茶,成分相对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分仍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在普洱茶汤里。普洱茶的糖类物质单糖、双糖及多糖类物质,多糖类物质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和果胶物质等,对预防和缓解糖尿病有着积极的保健作用。

滑,是普洱茶汤入口后一种湿润柔和的感觉,似丝绸般顺滑。水性醇滑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这是其他茶类不具备的。这种醇滑感往往与普洱茶的贮存时间有关,陈化时间越长,醇滑感越优异,品茗时越感舒顺亲切,这往往是许多普洱茶爱好者所钟爱的。

厚,是普洱茶在口腔中的茶味饱满感。普洱茶的厚度与它质地相关,茶汤在一定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分较多的,在口感上比较温厚稠密,这种稠密感即是老茶客们所说的”厚”,茶味饱满的茶汤入口后有一种坦荡舒张气势,醇厚而实在。与“厚”相反的是”薄”,水性薄茶汤喝到口腔里,水质感受轻且萧条。

润,“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普洱茶之喉韵是一种喉部温润舒适、回甘和香气交织的感觉。普洱茶经陈化发酵,去掉了绿茶浓烈的青叶香和苦涩味,茶性变得温润饱满,入口无刺激感,喉韵润化,丝滑舒顺,许多人都因此而爱上普洱茶。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品普洱茶的滋味,关键要静心品茗。也许您总是忙,忙里偷闲吧,静心品茗的时候,能品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

普洱茶的茶滋味


人们品普洱茶时,最先品陈味,以辨别其陈韵新旧,随后再品尝其他的茶味、茶性、茶气等。比如,陈韵的新旧差异,会影响同等度的茶香,给品茗者不同的感受,以陈韵越陈旧者,越是能书强茶性所带来的感受力量。所以在茶滋方面,考虑的是味道、水性、喉韵、生津等茶滋味。

茶的真味又称“茶滋味”,从广义来说,指口感。不同的茶汤会产生多种口感,有不同的特色表现,包含了昧道、水性、喉钧、生津、陈韵等茶滋味。其中有的是舌头的感觉,有的是喉头的感受,也有的是齿颊的反应所产生的感觉。一般品茗高手都多注重茶滋味的要求,尤其普洱茶在这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

许多普洱茶爱好者多是一开始时只喜欢它的滋昧,而后才慢慢地完全接受普洱茶的整体晶味口一旦养成饮普洱茶习惯后,对其他茶汤会有难以下咽的感觉,主要是普洱茶的茶滋味与众不同,入口时感觉圆满滑润、细柔甘甜,不是其他茶所能比的。

普洱茶的味道通常有刮、苦、涩、酸、水、天味等数种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走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并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的: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味道,尤其老茶手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的,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大家习惯性地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也是无味之味了。

解读西双版纳的普洱茶


2011年广州茶博会,给了西双版纳一项荣誉:“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无论是从历史的普洱还是从近代普洱或是现代普洱来看,西双版纳历来都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和重点产区,她不仅是中国茶树原产地中心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成就了普洱茶,也造就了普洱茶历史的辉煌。人们说普洱、言普洱,始终绕不开西双版纳这个历史基点,包括古六大茶山在内至今依然遗存在西双版纳州的十二座古茶山,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西双版纳现代茶产业不可复制的十分珍稀的历史文化与产业资源。如果说,那十二座古茶山,书写了古代及近代普洱茶历史里程碑式的精彩华章的话,那么,一个易武乡,一个勐海县,加在一起完全可以构成大半部近代普洱茶史和现代普洱茶史。那些被茶友们津津乐道的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都是由胎生于易武古镇的商号和一个勐海茶厂所创造。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普洱茶又盛传天下,“大益”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益”、“七彩云南”两家茶企荣膺2011年度“中国十大著名茶企业”。能在普洱茶市场叱咤风云的品牌依然是版纳的血统,普洱英雄出自勐海。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圣地,是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版纳普洱以品质以规模以历史文化的影响力而成为超过一般品牌意义的品牌。

“我们不能沉浸在历史的辉煌中,我们需要为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未来制造新的辉煌”,主管茶产业的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发展生物办公室李庆友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并向记者全面介绍了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向去总结历史、设计未来,更需要从横向来寻找与先进省市兄弟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以科学发展观来创新文化、创新品牌、提升产业。李庆友主任如是说。

2011年,西双版纳全州茶园面积73.2万亩,产量为2.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3.7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不到4亿元。综合效益无论是从茶园平均亩产值,还是茶农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来看,无论与福建安溪铁观音比或是与先进的名优绿茶的产区比,差距依然很大,盛名天下的普洱茶没有造就茶产业的强势,历史的普洱、文化的普洱,甚至科技的普洱,成就了普洱茶品牌,但声名在外的普洱茶公共品牌的价值溢价没有让处于种植业的版纳茶农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受益最多的是全国的茶商、经销商及少数境内的品牌企业。一个产业,如果处于最前端的种植业,如茶农不能受大益是需要值得反思的。农民在产业比较效益中,如果选择放弃了茶,没有种植业作支撑的产业,就如空中楼阁,又如何言及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的辉煌呢?

分析其中原因,传统的带有小农经济的落后的生产制造方式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根源还是茶农商品意识、思想观念的封闭与落后,“十一·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启动了“万名茶农培训工程”,先后培训茶农达六万余人次。开展了无公害茶,有机绿色茶园认证,狠抓了低产茶园的改造,推进了初、精茶厂的标准化生产改造,等等,这些举措为“十二·五”西双版纳茶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扎实的基础。自己比自己,现在比过去,“十一·五”期间的成绩是显著的,仅茶叶综合产值和茶叶农业产值这两项,五年间分别增长了161.4%和83.5%。茶价,尤其是古树茶的价格上涨了,茶农收入有了稳定和大幅度的提高。

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主任说,要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茶园为主功方向,着力科技创新,在推动茶园优化改造的基础上,强化在种植、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与品质提升,构筑版纳茶文化新体系,探索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以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化模式,加大对履行社会责任感和行业使命感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全面推动西双版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把西双版纳建成全国最优质普洱茶基地的目标,以勐海县为重点,把勐海县打造成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打造以易武为中心的古六大山及以景洪、勐海、大渡岗为中心的普洱茶文化体验与旅游相结合的茶旅游精品线路,以“文化普洱”来谱写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新篇章。

具体目标

至2015年末,全州茶园面积稳定在73万亩,基本完成生态茶园建设改造,以生态茶业、效益茶业、文化创新来促使西双版纳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力求亩产达60kg/亩,产量达到4.5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达到10亿元,培育产值1亿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3—5家,创立全国知名的主导品牌2—3个。启动并打造西双版纳州的公用茶叶品牌。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来延长茶产业链,发展包括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叶籽油加工在内的茶叶深加工、精加工项目,最终实现西双版纳州茶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具体的措施

1.实施现代生态茶叶生产的“十化”建设

一是队伍专业化,需加大茶叶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同时继续加强对茶农的专业培训。稳住培养现有人才,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构建包括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营销在内等方方面面的稿水平的专业创业团队。二是品种良种化。目前全州茶园的无性系良种仅占总面积的2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主攻茶树品种的无性系改良,加大茶园换种改植力度,促进茶树良种化建设,通过良种来提高茶园的单产水平。在古茶山的发展与保护上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三是基地生态化。全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为生产有机茶、绿色和特色产品打下坚实的物质生产基础,走“高产、优质、高效、绿色、低碳”的生态茶业之路。规划期内建设15-20个生产集中连片,基地规模大,实行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示范效果好的高效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四是采摘加工机械化。在州内的产茶区进行茶园机采、机剪等试验工作,提高茶叶采摘的机械化水平;同时加强名茶机械加工、茶叶精深加工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茶叶的产量以及经济效益和附加值。五是生产标准化从茶园种植的标准化入手,以建设标准化名茶加工厂为载体,改善茶叶的生产环境,全面推进茶叶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强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加快推行QS产品认证制度,加快ISO9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确保茶叶优质、安全。建立从茶树育苗、茶园肥培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仓储到销售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实现茶叶生产的标准化,从茶叶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产品标准、出厂检验等方面保障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六是产品系列化在生产传统的名优普洱茶、绿茶、红茶的同时,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行保健功能茶、袋包茶、茶粉、茶食品、茶药品以及茶叶内含物的提取(茶多酚,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色素等)等系列茶产品的开发工作,延伸茶叶的产业链。同时丰富人们的饮茶方式,以满足多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以及人们向“营养、方便、快速、天然、多样”消费观念的转变的需要。七是企业品牌化。对全州已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500吨以上的企业,重点扶持和鼓励茶企创新产品、创立品牌。以全州的十二座古茶山为主题,全力打造茶叶产品的“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和“原产地品牌”。加大宣传,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时,重点打造西双版纳州的茶叶公用品牌。以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体系,提升版纳普洱、人文普洱的新形象。八是产业组织化。兼并、重组生产规模小的制茶厂家,重点培育规模型、带动型、科技型的茶叶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导、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茶叶龙头企业。同时认真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使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茶农的娘家,成为一方面联系政府和龙头企业,一方面帮助茶农解决卖难、帮助茶农提高种茶以及采制技术的中间纽带。九是营销网络化。以连锁专卖店建设和茶叶市场建设为突破口,运用现代营销和管理手段,拓展市场,做到茶叶销售网络化。提高西双版纳州茶叶的品牌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区域辐射力。把西双版纳茶业融汇到国际茶业的大市场中。重点打造以勐海为中心的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品牌集散中心。十是管理规范数字化。对全州茶叶生产基地的户主姓名、生态环境条件、茶树的种植时间、品种、面积、产量、品质等进行数字化动态跟踪,导入现代农业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先进管理;同时对每一家企业的产品品牌、标志(或防伪标志)、产品标准、生产动态、加工设备和手段、销量等信息录入计算机,建立全州茶叶信息档案,实行数字化追踪管理。

2.启动4项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1、茶叶优良品种选育研究。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区,主要利用全州境内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进行茶叶重要功能性状相关基因遗传改良研究和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有针对性培育出能进行不同茶产品加工的优良品种。

2、生态茶园试验示范研究。在全州2县1市的重点产茶乡镇组建不同类型的生态茶园试验示范模式并进行推广;同时在茶园中进行禽畜的养殖,如鸡、鸭、鹅、猪等,实现以养禽积肥,禽肥培茶,种养结合,以短养长,茶园内物质循环再生利用,达到以园养园的目的。提高茶叶品质,增加以绿色产品为主导的优质茶叶数量。生态茶园的试验示范研究,将为全州的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科技支撑。

3、茶叶、茶籽和茶花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主要进行茶叶系列产品(保健功能茶、袋包茶、茶粉、茶食品、茶药品)、茶叶内含物的提取(茶多酚,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色素等)和茶籽油以及茶花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工作。为延伸茶叶产业链提供科学依据。

4、不同年龄茶园产量与营养平衡诊断研究。

3.创建4个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中心

1、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及优良品种繁育研究中心

2、茶叶信息动态管理中心

3、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4、茶区气象服务中心

4.构建2个产业发展支撑平台

1、西双版纳茶叶交易平台。在勐海建立一个茶叶交易中心,集中展示、批发、销售西双版纳的优质名茶。吸引工商资本及全国普洱茶品牌落户勐海,使勐海成为普洱茶加工的中心,成为普洱茶交易的集散中心,成为普洱茶文化体验与旅游的茶文化展示中心。

2、西双版纳茶产业形象宣传平台。以西双版纳的公用茶叶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启动西双版纳茶叶公用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开展茶叶公用品牌征集策划。并以全州的十二座古茶山为主题,并录制西双版纳茶叶形象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进行西双版纳茶产品的原生态品牌宣传,以品质普洱、生态普洱、文化普洱、人文普洱等来全力打造西双版纳普洱茶的新形象。策划旨在宣传版纳宣传普洱的全国性的重大茶事活动。

普洱茶的滋味介绍


滋味可以鉴别茶的茶种、树龄、茶园类型、茶区、制作工艺、存放年份与存放方式条件。

茶种。制作普洱茶的原料是大叶种和历史上的小叶种,小叶种由于内含物不如大叶种,因此虽生长于普洱茶区且有百年以上树龄,但一般都具有苦涩、甜滑、回甘、耐泡度不如大叶种,香近于或略高于大叶种的特点。

树龄。一般而言树龄越长苦涩度越低,甜滑感越强、耐泡度也越强。

普洱茶园类型。

台地茶苦涩较突显而且苦中基本无甜或少甜,质感薄,苦得直接而无层次,类似中药的苦,一般苦涩会稍长久,回甘一般。老树茶多数苦涩低于台地茶,苦中带甜,汤质较厚滑,苦得有层次,其苦感类似于一些有苦味的蔬菜或野菜,虽然苦但会觉得很受用。而且老树茶多数苦涩时间短,回甘快而明显、持久。

茶区。

一般而言茶区越往南则茶气茶味越强,茶气茶味强的茶多在澜沧江外的勐海、澜沧。但如果加上苦涩的长久度,回甘的程度,汤质甜滑感等因素综合评价,有的江外茶又不如江内茶。如易武茶其茶气茶味逊于江外很多茶山,但因其甜滑感、回甘度等原因,其身价又超过了好多江外茶山。同时的纬度更北的困鹿山、黄草坝、海塘、马邓、老仓、昔归、东旭、迷帝等虽茶气茶味逊于江外茶区,但综合口感滋味的各方面评价,仍是很好的茶。

制作工艺。如果杀青温高炒糊了,汤中就会有焦味。如果烟子卷入或存于烟熏得到的地方会有烟味。如果杀青温度低炒得过久或揉后没及时干燥会有闷味。鲜叶是否萎凋会与苦涩度有关,而烘干时的高温和干燥过度则会延长茶滋味的转变时间,使苦涩时间延长,严重的会有烘青味。

存放。

自然存放没受潮霉变的茶,随着时间推移,内部物质的分解,茶气不断降低,苦涩也逐步降低。

一般而言一年内苦涩明显且有新茶生味,一年后新茶生味消失但苦涩度会持续到5、6年,5~10年苦涩逐步下降,10年后有会一种向老茶转化的转化味出现,是一种不舒服的类似于烟味的味,这种转化味的强弱与存放干燥程度有关,干燥则轻,湿度大则重。20年后转化味会基本消退但苦涩仍在,30年后苦基本退去但涩仍有,涩度要基本退完要50年以上。在此过程中茶汤会有较好的甜滑感。如果存放湿度大让茶发生了外分解作用,发生了轻发酵则这个变化过程会缩短1~3倍但转化味的程度也会提高1~3倍,而且饮后口腔、咽喉会有不同程度的干、苦感,俗称锁喉。如果用密封仓闷存且加除湿设备变化速度会比自然存放还要慢,但可以有越沉越香。

《深度解读普洱茶滋味》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滋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