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严格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量加强茶叶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

发布时间 : 2020-11-17
关于茶叶的历史 茶叶的质量 关于茶叶的由来

关于茶叶的历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农业(农牧渔业、农林、农垦、乡镇企业)厅局、供销合作社、商业(贸易)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业局:

茶叶在我国产区辽阔,品种繁多,是我国人民群众重要的日用消费品,同时又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年对茶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表明,目前茶叶质量水平较低,个别地区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较低。为扭转茶叶农药残留量超标的状况,进一步提高我国茶叶产品质量,根据《产品质量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特通知如下:

一、加强茶叶产区农药使用的监督管理。茶叶主产区农业生产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量,督促茶叶栽培生产者严格执行《关于禁止在茶树上使用三绿杀螨醇的通知》(农业部农发[1997]11号),向茶农重申严禁在茶树上使用三绿杀螨醇等不易降解的农药。为确保茶叶的安全采摘,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巡回检查,采茶前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对施用农药后的茶树,必须达到安全期方可采摘。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茶叶用农药的管理。茶叶生产用药,必须三证齐全。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推广使用生物防治技术。茶叶主产区农药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向茶农出售三绿杀螨醇等不易降解的农药,出售用于茶树病虫害防治的农药,必须附农药合理使用说明。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茶农的科教普及和服务,推广科学合理使用空的知识及先进的农药施用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疫情的监测,及时向茶农发布病虫害最佳防治时期,指导和帮助茶农严格按《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国家标准进行病虫害防治。

茶家施药期间,产区农业主管部门应会同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茶叶主产区农药使用情况、农药残留情况的跟踪检查。

二、加强茶叶收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茶叶收购期间,茶叶收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茶叶收购工作及收购站的管理。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大对加工用原料茶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主要产区的原料茶进行抽样检查。对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原料茶,收购站不得收购,茶叶加工、经销企业不得采购。

三、各有关部门要督促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技术基础工作,提高农药残留量等检验技术,增强检验手段。严禁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无标生产,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制定产品标准,并按规定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要严格按标准规定的工艺进行生产。销售的产品包装标识必须按《产品标识标注规定》进行标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对企业标准及是否按标准组织生产进行检查。

四、各级茶叶流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茶叶经销单位的监督和管理,要求所有茶叶经销单位认真清理仓库和柜台,对现有茶叶进行普查,凡农药残留量超标、标识不全、无合格证的茶叶及质量不合格的茶叶,一律不得销售。经销单位要严把进货质量关,对农药残留量超标、无标生产、无合格证、进货渠道不清、进货手续不全的茶叶禁止进货销售。同时经销企业要注意改善茶叶仓储条件,确保茶叶在销售过程中不被污染和霉变。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配合茶叶流通主管部门认真做好商业零售企业柜台出租和个体承包柜台的清理整顿工作,引导商业企业销售知名企业生产的优质茶叶。商业企业对出租柜台所销售的茶叶质量问题,要负全部责任。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会同茶叶经销主管部门,加强对茶叶经销单位的监督,如发现商业企业经销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茶叶即刻予以没收销毁;发现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责令其停止销售,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加大对茶叶生产、收购、加工和经销等环节的监督工作,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对茶叶质量问题严重的生产、经销企业,勒令其停止生产和销售;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要通过通报、曝光、责令整改、停产整顿、经济处罚、报请当地政府撤换企业领导、商有关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等手段加在监督抽查后处理力度。对农药残留量不合格证的茶叶要坚决予以没收并销毁。同时,要通过新闻媒体向消费者宣传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销企业,以鼓励企业提高茶叶质量和引导消费,为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六、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指导所属的茶叶检验机构和农药检定机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作好茶叶生产主产区农药使用情况、农药残留量情况的跟踪检查,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并积极开展技术服务。

七、针对当前茶叶生产和经营分散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发挥有关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加强同茶叶生产和经销单位的联系,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等工作。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配合有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茶叶质检、收购、生产和经销等人员的技术培训,切实提高茶叶的经营管理和检验水平。

小编推荐

《关于加强我出口茶叶质量的通知》


中 国 食 品 土 畜 进 出 口 商 会

食土商茶土便【2004】第067号

关于加强我出口茶叶质量的通知各茶叶出口企业:

95届广交会期间,据摩洛哥商人反映,我出口茶叶质量在下降,有掺假茶和灰份过高的现象,且汤色过深,有黑色沉淀物;假冒品牌茶叶现象也较为严重;少部分产品除商标外,茶叶包装上无任何生产厂家标识,无生产批次号,不能进行产品追踪,严重影响了我茶叶对外声誉。

摩洛哥是我绿茶出口主销市场,我对该市场年出口茶叶4万吨以上。目前,摩政府对进口茶叶质量要求日趋严格。为维护我国茶叶出口声誉,打击茶叶出口掺杂使假等各种违规行为,提高我茶叶出口质量,请各企业在茶叶出口经营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把茶叶收购、加工、出口质量关,切实维护我出口茶叶质量声誉。对少数企业不听劝告,继续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请知情企业积极举报,分会监事会同秘书处将加大监督力度,在行业内营造打假的声势,共同培育、维护市场,促进我茶叶出口健康有序地发展。

特此通知。

茶叶分会秘书处

二〇〇四年四月十九日

发展无公害茶,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


茶叶中农药残留量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近年来备受业界关注。云南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研究人员杨志洁关认为,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有四大对策。

第一,发展无公害茶。无公害茶作为农业部提出的政府行为和市场准入标准,在我国广大茶区已逐步推广。从病虫防治角度而言,所谓无公害茶是指通过尽量减少农药用量和优化防治技术,使得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低于我国无公害茶的标准。在发展无公害茶生产时,使用多种菊酯类农药应以联苯菊酯为首选品种,因为其对茶园的主要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发挥一次喷药兼治多种害虫的作用。

第二,以农业防治为主体的综合措施。积极引导茶农选用无病虫害种苗,选择抗病性强的种苗,适当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加强茶树植保和茶园田间管理,清除茶园中的杂草和枯枝落叶,不给害虫以生产和繁殖的场所。同时,还需进行茶园修剪、合理采养,以剪除蛀梗虫枝、病枝,合理培土以阻碍越冬虫蛹羽化出土等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具有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如国内研究利用捕食螨控制茶叶害螨的生物防治技术,已经取得一定效果。又如,印度研究者发现,来自热带的铁锈菌类是茶园杂草的天敌,它可以控制杂草的数目。生物防治技术一般不会产生抗药性,能长期控制危害且成本低廉,是目前防治茶树虫害、生产无公害茶叶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四,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最简单的人工捕杀,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改变环境条件使害虫不能接受和容忍等。物理机械防治既可用于预防虫害,也可在已经发生虫害时作为应急措施。

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有四大对策


茶叶中农药残留量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近年来备受业界关注。云南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研究人员杨志洁关认为,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有四大对策。

第一,发展无公害茶。无公害茶作为农业部提出的政府行为和市场准入标准,在我国广大茶区已逐步推广。从病虫防治角度而言,所谓无公害茶是指通过尽量减少农药用量和优化防治技术,使得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低于我国无公害茶的标准。在发展无公害茶生产时,使用多种菊酯类农药应以联苯菊酯为首选品种,因为其对茶园的主要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发挥一次喷药兼治多种害虫的作用。

第二,以农业防治为主体的综合措施。积极引导茶农选用无病虫害种苗,选择抗病性强的种苗,适当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加强茶树植保和茶园田间管理,清除茶园中的杂草和枯枝落叶,不给害虫以生产和繁殖的场所。同时,还需进行茶园修剪、合理采养,以剪除蛀梗虫枝、病枝,合理培土以阻碍越冬虫蛹羽化出土等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具有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如国内研究利用捕食螨控制茶叶害螨的生物防治技术,已经取得一定效果。又如,印度研究者发现,来自热带的铁锈菌类是茶园杂草的天敌,它可以控制杂草的数目。生物防治技术一般不会产生抗药性,能长期控制危害且成本低廉,是目前防治茶树虫害、生产无公害茶叶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四,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最简单的人工捕杀,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改变环境条件使害虫不能接受和容忍等。物理机械防治既可用于预防虫害,也可在已经发生虫害时作为应急措施。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的控制方法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控制

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是茶叶农残的主要来源,但它又是当前茶树植保上运用的主要手段。因此降低农残的关键在于控制污染源,即合理科学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尤其是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对已受农药污染的土壤和茶树,采取的办法有:①用微生物降解。在厌氧条件下滴滴涕能迅速分解,把土壤漫灌作为消除滴滴涕残留物污染的一种手段。②利用添加剂减少土壤中农药残留。如用液态NH3和金属Na混合剂处理19种农药,可解除315种化合物毒性。③种植吸附性强的植物。将土壤中农药残留吸收富集,再对植物进行处理。④应用紫外线的光解作用。

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储藏库”与集散地,施入茶园的农药大部分残留于土壤环境介质中。研究表明,使用的农药,80%~90%的量将最终进入土壤。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与使用农药的基本理化性质、施药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农药使用的历史等密切相关。不同农药,由于其基本理化特性的不同,其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也不一样,从而决定了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也不一样。如有机氯杀虫剂的半衰期为2~4年,有机氯农药(如DDT、六六六、三氯杀螨醇)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降解速度很慢,喷药后1d内降解率低于40%。有机磷杀虫剂为0.02~0.2年,如辛硫磷、敌敌畏、马拉硫磷的降解速度很快,在茶园中常用的农药中,降解最快的有辛硫磷、二溴磷、敌敌畏、万灵、杀螟硫磷、马拉硫磷等品种,喷药后1d内可降解80%~90%。乐果、喹硫磷、乙硫磷、亚胺硫磷等农药次之,药后1d内可降解40%~80%。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0.02~0.1年,三嗪类除草剂为1~2年,苯酸类除草剂为0.2~2年。所谓农药的半衰期(t1/2)是指农药降解50%所需要的时间,用它来表示某种农药的降解速度。数字愈小,表示降解速度愈快;数字愈大,表示该农药性质愈稳定。一般而言,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越慢,残留期就越长,就越容易导致对土壤的污染。农药选用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可有效控制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

近年来,农药残留降解研究有包括微生物降解、臭氧降解、降解剂等方法,其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得到了较多的关注。通过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分离筛选等技术,已经发现了很多能够降解农药的微生物。茶树叶面降残剂对茶树中残留的农药降解的研究也不少,应用稀土、NaHCO3、腐殖酸钠、增产菌等单一的生物及化学制剂喷施茶树叶片,都表明了有一定的降解效果。

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几点经验


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是茶叶生产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对本县近十年来的茶叶农药残留调查时发现,松桃正大尖坡

芬香茶场从2003至2011年,不论是送检还是抽检都从未出现过农残超标的现象。通过调研发现该场在茶园田间管理工作中有几点做法值得借鉴。

一、适当放宽病虫防治指标

该场在茶园大田管理工作中摈弃了上世纪90年代以前“治早、治了”的病虫防治理念,本着生物多样性、“包容”性的原则,不是一见病虫就治,而是做到不超经济阀值不治,甚至还根据虫情适当放宽了病虫防治指标。在防治病虫时不力图歼灭某一有害生物物种,不一味追求使用防效最高的方法或农药,而是注重对病虫的综合防治以及对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维持茶园病虫与天敌的生物平衡。

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在防治病虫草害时有的放矢地选用髙效、低毒、低残留、安全间隔期较短的农药种类轮换使用,某一种类农药一年只在茶园使用一次,并严格按照规定量用药,喷药后不达安全间隔期不开采同时还选用了苦杂、面酮、病毒制剂等生物农药。在有重烛情时也不细高毒农药。2006年茶尺蠖二代幼虫在该县严重发生,根据县的虫情预报信息并结合本场实际于7月下旬使用茶尺,毒制剂喷药预防一次,8月初再用溴氰菊酯普治一次,使茶尺蠖在该场茶园中鉢不造成为害,其防治成本和农药残留的风险也大大降低。该县茶树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每年都普遍发生为害。该场在用药时不是随农药市场潮流面新的农药品种,而是选择几个品种轮换使用,如2003年选用杀螟丹,篇年选用舗酮,2005年选用扑艰,2007-2011年再选上述农药轮换使用。

三、适时采用“挑治”

根据病虫发生种类采用灵活的防治方法,如茶毛虫有产卵集中、低龄期幼虫群集性强、不转移的特点,就在二龄幼虫期前采用“挑治”的方法进行防治;叶甲类害虫一般发生在茶园背风荫蔽的地块,就在这些地块采用“局部围幵”的方法防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不是全面喷药防治,大大减少了农药的田间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风险。

四、打好封园药

近七年来该场坚持在冬季用石硫合剂打“封园药”。每年10月用45%。晶体石硫合剂500g/亩,200倍液打一次封园药。该药既可治虫又可防病,特别是可以压低害虫的越冬基数,减少来年病虫发生,从而减少田间用药。

五、恶化病虫生存环境

该场每年春季为了赶茶叶“早市”,采取有茶就采,不设定标准采,不限时间、数量放开采,提髙茶叶下树率。这一时期产生的害虫虫卵随着茶叶的大量采摘下树绝大部分被摘除,使害虫被消灭在卵期或低龄期。在夏季病虫高发期该场采取对茶园进行全面修剪,随着大部分茶树叶片被剪掉,病虫生存环境被恶化,使病虫因减少了食物来源而得到抑制

中国茶叶销量日剧增大 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日渐严格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茶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饮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的要求也越来越大,想要长期饮用健康的茶,对茶叶农药残留也是消费者十分关注的问题。茶叶农药残留一般是指残留在茶叶成品里的一些农药成分,不过,茶叶有农药残留并不代表茶叶农药残留超标。

“农药绝大多数是脂溶物,即农药是不溶于水的,也就是说农药不会溶于茶汤当中,因此拿茶叶固化物的超标来讲中国茶叶的农残超标,显然是不科学的。”中国工程院茶界唯一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陈宗懋在解读“茶叶有毒”的谣言时表示,中国人喝茶是泡饮法,喝的是茶水,而不是把茶叶研成碎沫吃掉,因此检测农残时一定是检测茶汤里面浸出的成份是否农残超标。然而现在的检测方法都是把茶叶研磨成粉,检测茶叶的固化物,这种方法是极易检出农药超标的。

他还介绍,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目前的标准与我国现有生产条件是配套的。从质量安全角度来看,残留限量只要在限量值以内的茶叶,是不存在安全问题的,可以放心饮用。

在4月19日举行的“2018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上,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共同决定,向陈宗懋院士授予了“科学精神奖”。

进入21世纪,陈宗懋首次提出农药水溶解度是决定茶叶饮用安全性的重要参数,获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并依托科学严谨的试验与详实的数据支撑,在几年间修改了6项国际标准,使中国这个产茶、制茶大国在国际茶叶标准的制定上,拥有了真正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从而冲破国际对中国茶叶出口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从容而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制茶行业的尊严与产业发展。

正因为拥有了制定国际茶业标准的话语权,使得中国的茶叶销量在稳步增长。

海关出口信息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茶出口量为35.52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09%。2017年全年茶出口金额为16.14亿美元,同比增长8.72%,增长速度比出口量快。纵观2013~2017年,我国茶出口量呈先降后增的态势运行,2014年我国茶出口量为30.15万吨,为历年来最低值。

事实上这个数据在陈宗懋看来依然不令人兴奋。“为何中国(茶)产量那么大,出口量却不大?我认为,国外进口标准严苛,但主要问题是我们对农药的限制不够。茶叶产品安全质量问题,造成中国茶叶出口量多年来始终徘徊于30万吨左右。”

2017年,全国18个产茶省(区)茶园总面积4588.7万亩,比上年增加近135万亩,其中开采面积约3707万亩,同比增长约3.61%。2017年全国干毛茶产量为260.9万吨,比上年增加16.9万吨,增幅6.1%。

陈宗懋表示,由于土壤及茶叶生产中的需要等原因,茶叶农残、金属物污染的问题确实客观存在。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等标准日益严格化,茶叶农残已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陈宗懋以农药残留的MRL(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值)标准为例,MRL值的产生过程是先用动物进行的对照毒理实验得出某个残留物的无作用剂量,考虑到不同动物、不同条件下的差异,这个无作用剂量会除以一个200甚至更大的安全系数来保证对人的安全。这样得出每天允许摄入量(ADI)乘以人的标准体重(65kg)后还要除以膳食系数,才最终得出最大残留限量(MRL)。

目前,吡虫啉、啶虫咪、三唑磷、乐果和敌敌畏等水溶性农药已经逐步退出我国茶产业,改用的脂溶性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因此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浸出率也低,低于MRL值的同时,人体的摄入量也就更低。

与此同时,农业部已全面禁止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茶园上使用,国家标准对茶叶中的19个禁用农药提出了限量要求。2017年,农业部茶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在全国16个重点产茶县取样755个,验证分析表明没有一个产品禁用农药残留超过国家限量标准要求。

农业部还每年对全国茶叶质量安全进行二次例行监测,重点对春茶和夏秋茶进行农药残留监控,近3年茶叶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6%、99.4%和98.9%,表明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

“只要没超过限量标准,即使长期食用,也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影响。因此,请放心喝茶。”陈宗懋表示。

虽然茶叶农药残留并不代表茶叶农药残留超标,但是小编提醒,在喝茶的时候尽量不要嚼茶叶也要减少喝头遍茶,在泡茶中洗茶的步骤很重要。

相关文章